与光武帝刘秀有关的成语典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乐此不疲

1.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

2.原文: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3.译文:(光武帝)经常带领公卿、郎、将讲论经学道理,半夜才休息。皇太子见光武帝长期这么辛苦,从不懈怠,怕他累坏了身体,就找个机会劝他说:陛下您有大禹和商汤的圣明,但没有黄帝和老子的修身养性的福分,愿您能保养好精神,悠闲自得,求得安宁。光武帝说:我自己乐意这样,不知道疲惫啊!

4.释义: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见《现代汉语词典》)。

5.简评:乐此不疲,是一代名君勤政为民的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把繁杂、辛苦的工作当成快乐的事情来做,只有这样,才会不知疲倦,乐在其中,发自内心、心甘情愿地去承担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只有这样,才会视苦为乐,化苦为乐,以苦为乐。光武帝的“夜分乃寐、乐此不疲”,是建立在主观能动基础之上的高度自觉,是对江山社稷极其负责任的真实感情流露。但愿吾辈现代人都能如光武。

第二节手不释卷

1.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引注《江表传》。

2.原文: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3.译文:(孙权教育吕蒙)说:“光武帝戎马倥偬,日理万机,承担着繁重的军务,但他依然坚持读书,手不离书卷。”

4.释义:释:放下;卷:书本。手中的书总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奋好学(见《六用成语词典》),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下同)。

5.简评:光武“当兵马之务”,日理万机,仍“手不释卷”,况我等闲人乎?理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吕蒙出身行伍,但他能接受孙权的提醒,并立即付诸行动,发奋读书,努力学习,不久就大见成效,以至于过去看不起他的人见到他时惊呼: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读书的力量就是这么巨大。手不释卷,是一种学习劲头,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手不释卷,可以优化个人形象,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吕蒙就是例子;手不释卷,可以务实工作基础,提高执政能力,光武就是例子。

第三节有志者事竟成(落落难舍)

1.出处:《后汉书·耿弇列传》。

2.原文:后数日,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舍,有志者事竟成!”

3.译文:几天以后,光武帝到达临淄亲自犒劳三军,召集群臣相会。光武帝对耿弇说:“过去韩信(西汉时刘邦的大将军)攻破历下城开创了基业,今天耿将军你攻下祝阿城而扬立功名。……古今之事,正好都发生在齐地的西部,你的功劳完全可以与韩信相提并论。但韩信袭击的是已经投降的敌人,将军你却是独自战胜强大的敌人,你建立功劳比韩信更难呀。……耿将军你此前在南阳时提出收服河北、山东的大计,我常常以为力量达不到而不敢想,感到难以完成。现在都做到了,可见是只要有志气,再难的事都办得成啊!”

4.释义:竟:终于。指意志坚定的人,终究会把事情做成功(见《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有志者事竟成。在庆功会上,光武帝指着耿弇,现身说法,以其亲身经历,教育三军,教育群臣,其实也是在教育我等后人:只要有志气,再难的事情都可以办得成;只要有志气,心中的理想就可以成为现实。是啊,耿弇在舂陵提出平定河北的计划,虽然当是光武帝因没有十足的成功把握而不敢奢望,但这一计划符合光武帝平定天下的理想,是光武帝统一

中国的必得之“志”。经过艰苦征战,这个计划终于实现了。后来,在十年统一战争的进程中,这个“志”一直指引着光武帝,激励着光武帝。光武帝用自己的成功,印证了“有志者事竟成”这一伟大结论,又用这一结论引导和激励了无数的后来人。光武真名君也!

第四节得陇望蜀

1.出处:《后汉书·岑彭列传》。

2.原文:敕彭书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发一兵,头须为白。”

3.译文:(光武帝)给岑彭写信嘱咐他说:如果西城、上邦两城攻下来,就应挥师南下,攻击蜀地的公孙述。人苦于不知满足,既然已经平定了陇地,就要再考虑平定蜀地。每发一兵一卒,挥师征战,都让我头发多白几根。

4.释义:陇:古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中、东部一带;蜀:古地名,在今四川省中西部地区。古义指敢于进取,既得到了陇地,就要再争取到巴蜀。今义是贬义,指得到了一处,还想再得一处。比喻贪得无厌(《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光武帝运筹惟幄,超前谋划,在即将平定陇地时,提前就对平定蜀地进行了思考和部署。得陇望蜀,苦不知足,光武帝靠着这个劲头,按照先近后远、先内后外的战略策略,得赤眉,望秦丰;得渔阳,望齐地;得关东,望西陇,最后逐个扫平了地方割据势力,统一了全中国。得陇望蜀,体现了光武帝一生不断进取、孜孜以求的奋斗精神,体现了光武帝坚韧不拔、百折不挠顽强意志,更体现了光武帝敢于胜利、统一中国的决心和信心。

第五节推心置腹

1.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

2.原文:受降未尽,而高湖、重连东南来,与铜马馀众合,光武复与大战于蒲阳,悉破降之,封其渠帅为列侯。降者犹不自安,光武知其意,敕令各归营勒兵,乃自乘轻骑按行部陈。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由是皆服。

3.译文:接受铜马军投降还没有完成,高湖、重连的军队又从东南而来,与铜马残兵合在一处。光武帝与他们大战与蒲阳,全部打败并降服了他们,封他们的将领为列侯。但投降的将领还不放心,光武帝知道他们的担心,命令其各自回营带兵,自己乘轻骑巡视他们的部队。投降的将士相互说:萧王(刘秀)以赤诚之心对待我们,我们怎么能不为他卖命呢?于是投降的将士都死心塌地地归服了光武帝。

4.释义:推:推移。置:安放。把真心交给别人。比喻以真心待人(见《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得人心者得天下。光武帝如此推心置腹对待铜马降兵降将,其“敢不投死乎”。后来,光武帝又如此推心置腹地对待天下百姓,于是,“光武中兴”乃成。可见,无论为臣,为君,只要与人交真心,讲实意,才能赢得别人真心实意的回报,获得“由是皆服”的理想效果。

第六节置之度外

1.出处:《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

2.原文:六年,关东悉平。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因数腾书陇、蜀,告知福祸。

3.译文: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关东地区已经全部平定。光武帝深深感到战争带给国家和人民的痛苦,不想再轻易打仗。因为陇地的隗嚣送他的儿子但洛阳当人质,蜀地的公孙述远在边陲,光武帝就对各位将领说:“暂且将这两个小子放在考虑之外吧。”于是,多次发出书信到陇地和蜀地给隗嚣和公孙述,(以国家统一)晓之利害,告诉他们怎么做是福,怎么做是祸。

4.释义:度:考虑,打算。把它放在考虑、计度之外。形容不放在心上(见《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把远处的强敌“置之度外”,符合光武帝制定的统一战争“先近后远、先内后外”的战略。而这,只是暂时的策略性安排,不会影响、反而会大大促进统一国家的整体部署。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