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理想》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理想的翅膀》 教案教学设计

《理想的翅膀》 教案教学设计

《理想的翅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七单元《理想的翅膀》,主要围绕理想展开,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理想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句子解析及主题探讨。

具体章节为第七章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及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理想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阅读、生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科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名人的照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名人的认识,进而引入本课主题——理想。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找出文章中的生词、短语及重点句子。

3. 课堂讲解:a. 解析生词、短语及重点句子。

b. 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c.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理想的重要性。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理想,并鼓励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理想的作文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六、板书设计1. 《理想的翅膀》2. 主要内容:a. 生词、短语b. 重点句子c. 课文结构d. 理想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理想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表达机会。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关于名人的故事,了解他们为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努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初一语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二、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三、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

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四、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

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

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

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二)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

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

第四遍,学生齐读。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藐(miao)、项为之强、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

(三)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

《想象》的教学设计5篇

《想象》的教学设计5篇
4.交流阶段(10分钟)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展示《新龟兔赛跑》(比赛结果变化)
5.重申要点:找出要素进行思考、辨析,即龟、兔两种动物的特性以及比赛
这个要素
三、实战演习(8分钟左右)
1..题目:美国有一户人家,夫妻外出,留下兄弟二人,一个七岁,一个两岁,不料发生雪崩,房屋被雪所掩,道路阻塞。营救人员在第三天才打开房门……
这节课朗读我也全交给了学生各小组汇报之后由他们自己决定采取怎样的朗读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是派出一名同学朗读有的是小组读有的是邀请别的小组一起读形式虽然多也比较活但是朗读的效果并不太好他们没有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或者说他们的朗读与他们的体会有点脱节但课堂上已经实在没有评价与指导朗读的时间了
《想象》的教学设计5篇
故事较简单,而且学生都很熟悉,故请学生复述,加大龟兔心理描写的力
度,也可由教师示范
2.启发、讨论阶段(5—8分钟)
①.抹去跑字,留下龟兔赛三个字,请同学们讨论,可从那些角度进行再创
作?
②.总结:比赛结果、比赛方式、比赛时间(年代)、比赛地点
③.进行创作阶段的讨论
3.创作阶段(单独完成)(5—8分钟)
教学重点:
1.想象力,创新能力的训练
2.描写能力的强化
教学难点 :开阔的思路,大胆的想象与想象的合理性的把握
教学过程 :
一、想象力拓展训练及描写的强化(5—8分钟)
1.布置预习作业 :秋天(可随季节更替而调整)是什么?可用一件具体的,
最能表现这个季节的东西来表现,也可以用一段音乐(不超过两分钟),
还可以用一幅画,一种颜色,一种情绪……等表示。同时附上一段有关的
6.缺少个性朗读,没有展现个别学生读书的强势。
7.对个别词讲得不够透彻。如:喊一片,唤一片,尽职尽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设计】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设计】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七上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拓展阅读王僧虔的《诫子书》、欧阳修的《诫子书》、王修的《诫子书》)
单元教学要点及目标
1.在默读中领会作品诠释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获得思想启迪。

2.默读时勾画关键语句,并在你感兴趣或有疑惑的地方作标注。

3.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4.设计提纲,学会谋篇布局,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练习写作,在作文中注意行文线索,追求条理清楚。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情境任务举办“人生之舟——我的理想人生”国庆主题征文活动
单元主题任务
任务分解
主题任务课时活动活动目标课时数主题任务一:
默读课文,感知他人人生默读课文,感知他人人生
——第四单元课文通读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基础知识。

2.继续训练默读,学习圈点勾画
关键语句。

3.归纳概括,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1课时
主题任务二:
分篇研读,感悟人生价值体会对崇高精神的庄严颂扬
——《纪念白求恩》讲读
1.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

2.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
之间的关联。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
的写法。

2课时把握征文主题主题任务一:默读课文,感知他人人生
迁移思考人生主题任务二:分篇研读,感悟人生价值
撰写主题征文主题任务三:写作活动,抒写个人志向





动。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范文

目前,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学校里的教育也逐渐地走向了提高质量和创新意识的方向。

对于初中生而言,理想便成为了他们追求的目标,而七年级《理想》教案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的主要内容围绕了“理想”这一主题展开,分别从“何为理想”、“追求理想”、“实现理想”三个方向进行阐述。

开课前,我将对学生进行一次生动的讲解,将“理想”这个概念以及其带来的意义向学生阐述清楚,使学生真正能够理解并深刻体验到“理想”的重要性。

我还会将一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学生,帮助他们找到追求理想的方法,引导他们在未来的路上勇往直前,不放弃追求。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何为理想”放在了教学的第一部分,进行讲解,在讲解的同时,我还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理想是什么、为什么理想这么重要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一个新概念。

我还会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围绕理想展开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在“追求理想”这一部分,我教给学生的主要是如何设定自己的目标、确定自己的方向,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只有设定得正确、方向确定得清晰才能朝着理想发展。

同时,我还会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技能,帮助他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主动权,逐步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我会在“实现理想”这一节课中让学生了解并反思自己一直在追求的理想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采用一些形式多样的方法来鼓励学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我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严谨的思维、创新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追求自己的理想,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启迪他们为实现美好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我认为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是一份非常优秀的教学资料,它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提升自身的素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部分(16- 起爬悬崖,陷入险境,
22)脱险; 并最终在爸爸的策略
第四部分 引导下,脱离险境,
(23)启 示。
收获成就感的同时, 也积累了应对困境的 人生经验。
人物事迹 标志层次转
课 文 或故事情 换的关键语


段落层 次
行文思路
诸葛亮告
诫、劝勉
《诫 子书》
儿子,教 给儿子修 身治学的
道理和方

一开头,提出“静以修身”这一观点,
耐心仔细
挑橡子时的神态反映了 牧羊人的内心
他人
⑤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 忠厚,不张扬。
平和忠厚
借宠物写主人
环境
⑥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 毅力非凡 对比,突出环境变化,
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
勤劳坚定 侧面烘托牧羊人的付出
人物描 写手法
相关语句
人物品质
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 用

语言
⑦“喂,等等我。”我哑着嗓子说。 /“但是我不能……我……”
抒情性 语句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植树的牧羊人》
议论性 语句
抒情性 语句
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 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 难得的好人。②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 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 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③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 的最了不起的奇迹!④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 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他做到了只有上 天才能做到的事。

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等。

《理想》教案设计

《理想》教案设计

《理想》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理想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并形成努力实现理想的信念。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教学内容1.理想的定义和重要性。

2.理想的种类和培养。

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教学重点1.让学生明确个人的理想,并意识到实现理想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发展健康心态。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促使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

2.帮助学生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认识理想不是空想,而必须付诸实践。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用具体案例来阐述理想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身边的人事物中寻找自己的理想。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培养理想,如何把理想落实到行动中去。

3.视频教学法:通过涉及到具体人生追求的电影或视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己的理想。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最近一个月中自己觉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并通过分享、交流方式来互相了解。

第二步正文(30分钟)1.利用案例分析法,讲述理想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

2.跟随着教师的指引,学生将自己的理想(如个人理想、家庭理想或是国家理想等)写在卡片上,并在班级中交流分享。

3.召开班级讨论会,让学生更深入地探讨自己的理想,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实现这些理想。

第三步观看视频(20分钟)1.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电影或视频来感悟人生追求的真谛与困难之处。

2.观赏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视频中主要表达的信息,并引导学生对比身边人的现状与自己的理想,以明确自己的目标及方法。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教师汇总授课内容,让学生回忆课上学到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写一篇小结,表达自己对课程主题的理解,梳理自己对于理想的认识及实践安排。

积极评价1.整体教学设计紧扣考试大纲,注重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实、探究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多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分别注重理论阐述、理论分析和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

初中语文 理想教案

初中语文  理想教案

初中语文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理想》。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作者对理想的思考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理想》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

3. 讨论和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4. 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理想》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为什么要有理想?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合作探讨,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 重点词语和句型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和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3)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5. 分析课文观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课文观点的合理性。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的词语和句型运用能力。

3. 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能力。

4.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理想》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课堂讨论和表达的工具。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鼓励学生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理想的阶梯

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理想的阶梯

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理想的阶梯1、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理想的阶梯目的要求一、懂得一个青年人不仅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而且要立足现实,勇于奋斗。

二、理解议论文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学习本文提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方法,学习选用具体事例作论据的方法。

三、掌握本文用“总分总”的结构,“并列式”的方法,从不同方面论述观点的特点。

要点难点要点:一、理解选用具体事例作论据的方法。

二、理解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的方法。

难点:一、理解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二、分析段内的层次关系,重点在第七段。

教学过程写作背景《理想的阶梯》发表在1979年第5期《中国青年》杂志上。

此时的中国已春回大地,冰雪消融,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他们为了实现早已憧憬的理想,跃跃欲试,发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关头,青年人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去实现理想?发表此文,鼓励青年人找到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努力奋斗,谱写自己的理想之歌。

段落大意全文8个自然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开头针对有的青年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概括分析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第二部分(4─7段):中心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什么样的人才能得到理想的阶梯,怎样才能实现理想。

1.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2.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3.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第三部分(8段):结尾归纳全文突出中心。

只要能抓住奋斗这个杠杆,利用奋斗这坚实的阶梯,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梯,就一定能一步步接近光辉灿烂的理想之巅。

主题思想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阐明了“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的思想,希望青年们抓住这个“阶梯”,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梯,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写作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这个中心论点是针对青年中存在的“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

具体说这种矛盾体现在三种情况下:一是刻苦勤奋不足,二是抓不紧点滴时间,三是缺乏顽强的意志去征服困难。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8篇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8篇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8篇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三、课前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投影仪。

学生:熟读课文。

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

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给加点的字注音。

形似字辨析。

解释词语。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

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b.再挑选意义重音。

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

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c.学习集体朗读。

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

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

初中理想课文教案

初中理想课文教案

初中理想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名为《理想》。

课文通过对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不同人物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坚守,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热爱和执着。

2.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展示课文的标题《理想》,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为什么要有理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翻译和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精讲点拨: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讲解和示范。

如:词语“坚定”、“执着”、“热爱”等;句型“的理想是”、“认为……”等。

5. 情境教学: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如:课文中所描述的主人公在艰难环境中仍然坚持追求理想的情景。

6. 问题驱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课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他们是如何坚持追求理想的?7. 情感升华: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理想》写作教案设计

《理想》写作教案设计

《理想》写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是理想,理解与理想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2.探究理想的来源,学习理想的重要性和含义;3.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理想,了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4.阅读与理想相关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PPT,引入思路,准备更多的板书和资料进行课前导入;2.确定教材,了解教材背景、结构和重点;3.准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和真实案例,以便帮助学生加深对理想的理解和认识。

4.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理想”的概念先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理想?教师使用多媒体板书,介绍理想的定义和相关概念,以便学生了解此次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二步:介绍理想的来源和内涵教师通过PPT和讲解介绍理想的来源和内涵,让学生了解理想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幸福人生的内在热情和精神动力。

第三步:探究理想的重要性教师通过板书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理想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有了理想才能行出路、有目标;才能在需求和目标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在全人类万千思想面前坚定而不动摇。

第四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理想教师收集和准备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理想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理想无处不在,并且理想存在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周旋在合法合理地满足自己需要、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志向之中。

第五步:阅读相关文章教师通过教学视频和书面材料,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并进行分析。

让学生了解作者对理想的理解和表达,并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第六步:小组讨论和展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理想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经验和情感,引导他们述说想法、传达情感、表达观点、提出解决方案。

第七步:总结和评价教师介绍理想主题学习的总结性文章,让学生积极响应,教师依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总结性评价,帮助学生总结一下学习中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具,如PPT、电脑、投影仪等;2.相关的教材、阅读材料、文章和案例;3.校内或校外的丰富教学资源,如现场或网上采访等。

《理想的风筝》 教案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 教案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理想的风筝》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学生能够分析和理解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想的风筝》,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

三、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想的风筝》,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通过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2 分析与鉴赏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课文《理想的风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4.2 阅读理解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想的风筝》,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通过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4.3 分析与鉴赏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理想的风筝》的读后感。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并写一篇解析文章。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追求和坚持自己的理想,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互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6.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读后感、修辞手法解析和心得体会等,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深度。

七、教学拓展7.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向学生推荐与《理想的风筝》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鼓励他们进行阅读和思考,进一步拓宽视野。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铮铮忠骨浩浩正气【单元目标】1.从单元阅读的角度梳理人物故事,对篇章人物精神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聚焦。

2.通过揣摩词句、分析细节,感知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精神品格,学习精读的方法。

3.在单元精读基础之上根据篇章人物精神写法进行有代表性段落研读,由会读到会写。

【设计解说】本单元课文以写人记事为主,所出现的名人都是在中国历史上有声望、有贡献的杰出人物。

从这些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家国情怀,看到他们的奉献精神,也能看到他们的文人气节。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传承。

因此,在教授本单元课文内容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将了解人物身上历史的责任感、个人的使命感,同时将这种责任和使命与新冠肺炎的时代背景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和责任担当。

从单元主题教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学会“横”向联系,既要找到几篇课文中人物的共性,也要找到他们各自的特性。

我们要教会学生精读的方法,从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等角度细细品味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人物的人格魅力。

我们还要学会“纵”向深挖,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将“读”出人物精神和“写出人物精神”的脉络打通。

在精读课文章节的基础之上,通过向课文学,使学生读的意识和写的意识建立关联,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一般技巧和方法,做到在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由于《孙权劝学》一课在文体上与前三篇课文不太相符,我们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落实文言字词,具体的教学内容还需要老师引导落实。

本单元主题教学分为三课时,第一课主要安排学生自主导学,第二课时倾向于阅读教学,通过主问题带领学生学会精读课文,掌握精读课文的方法。

第三课时则侧重于由读向写的延伸,设计的落角点有两个。

其一,从单元阅读的角度对篇章人物精神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聚焦,唤起学生的理想和抱负。

其二,在单元精读基础之上根据篇章人物精神写法进行有代表性段落研读,由会读到会写。

《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 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一些关于理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2. 讲解文章背景和作者
介绍作者流沙河及其作品。

讲述文章的背景和写作意图。

3. 阅读文章
学生自行阅读文章,注意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4. 分析文章
讲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5. 讨论
分成小组讨论文章中印象深刻的部分。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6. 课堂总结
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强调理想的重要性和追求理想的勇气。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并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初一语文教案)《理想》教学设计4-教学教案

(初一语文教案)《理想》教学设计4-教学教案

抱负教学设计4-教学教案抱负教案一.导语:第一课学的是在山的那边,诗中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抱负,有了抱负,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二.:流沙河,原名余勋坦。

四川金堂人。

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

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

作品出版20种。

三.整体感知:这首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抱负是……〞,一连串“抱负使……〞,大赞抱负的意义。

最终一节说“请乘抱负之马,挥鞭从今起程〞,期望人们树立远大抱负,为抱负而努力奋斗。

总而言之,这首诗是说,人生肯定要有抱负。

诗人从多种角度赞美抱负,一连串形象的比方,蕴含丰富的意义。

四.教学步骤:1.第1节四个比方,喻意是什么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方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方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

前两个比方为第三个比方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方上。

“黎明〞指抱负境界。

漫漫黑夜里,抱负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抱负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抱负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抱负是前进的方向。

联系实际,就很好懂。

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共产主义抱负,这个抱负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

这个抱负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

前两个比方,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抱负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抱负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

2.第2节诗是说,不同年月有不同的抱负,抱负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说得对。

抱负有时代性,抱负有层次性。

社会不断进步,抱负也不断提高。

社会是逐步开展的,抱负也是逐步提高的。

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抱负。

七年级上册语文流沙河《理想》教案设计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流沙河《理想》教案设计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流沙河《理想》教案设计3篇从小到大我们都会有一个或者多个的理想,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流沙河的《理想》教案设计,供大家阅读。

《理想》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教学重点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①范读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

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③默读感知课文内容: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历史意义(2、3)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人生意义(8、9、10、11)研讨与赏析(上)①精读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

初中《理想》教案

初中《理想》教案

初中《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

(3)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理解和解读。

(2)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3)学生对理想的认识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学生对自身理想的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自己的理想吗?你们的理想是什么?(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并简要介绍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有这个理想。

2. 阅读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讨论与分享:(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发言。

4.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关于“我的理想”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理想。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2)教师鼓励学生坚持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并给出一些建议和鼓励的话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

2. 朗读与理解: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写作练习:学生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理想,并能够合理组织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理想》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理想》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二、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三、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1、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
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
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二、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

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
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
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三、板书:
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
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四、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

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

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

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

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

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

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

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

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
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

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


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

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五、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检查作业。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二、教学设计
1、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背诵。

2、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
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
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
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

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
新生”和“唤浪子回头”。

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
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

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

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

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

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5、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
地谈了学习体会。

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


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
很高尚的人。

6、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三、信息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