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经济体制改革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内容

高一历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内容

高一历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内容,标题为:推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推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近几十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和谐社会给我国带来了历史性机遇,而28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取得了诸多重大成就。

一是加快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从1978年起,我国开始从传统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市场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使我国经济体制从马克思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以市场为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的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是积极实施政策性金融改革。

经过两段改革,我国的货币政策、金融体系从一种繁冗的计划化体系转变为有利于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市场性金融体系,金融市场完善,定向融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结合,使经济社会发展受益良多。

三是尊重改革开放原则,推进宏观经济政策改革。

改革开放是走出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

因此,加强宏观调控,改革宏观经济政策,发挥政府在经济管理中指导和协调作用,鼓励促进市场运作,以此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支持实施国家经济战略。

经过28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中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这是全面深化改革中重要的一个步骤,同时也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知识点4_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知识点4_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点5我国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含义】
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需求强弱的变化来自然调整资 源配置,实现推动和调节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其基本特征是 ,通过市场供需强弱变化来影响商品价格和企业生产;它要求 商品和投资市场是开放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是自主的;企业 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企业的发展归宿是优胜劣汰。市场经济 是资本主义出现后普遍采用并逐渐完善的经济模式,因此,长 期以来被人们习惯性地冠以资本主义经济的别称。其实,只不 过是资本主义较早地采用了它,这并不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 代名词,也不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实质上,它仅仅是 一种经济手段。
【答案】 B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典型试题】
3.据统计,我国城市职工每一家庭就业者负担的人口(包括 就业者本人)1978年为2.06人,1984年降为1.71人。这 一变化说明
() A.改革开放促进工业积累与消费平衡 B.国家人口政策有效促进了家庭结构优化 C.城市和农村劳动者的收人差距扩大 D.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就业渠道多元化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21世纪初,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资 源已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 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99%。四通八达、服务周到、种 类齐全的商品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典型试题】
1.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 1984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 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 B.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总结框架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总结框架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总结框架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最全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最全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最全汇总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即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耜耕: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形成原因(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作用: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4)地位和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西周时能生产出斜纹提花织物。

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精品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精品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趣味探究演示安徽凤阳改革前后流行的花彭词,以及当地农民打花彭庆丰收时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改革前后的变化,感受党的政策的伟大性和英明性。

花鼓词如下:“文革”时期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请分析凤阳历史上出现这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改革开放、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强调大幅度提高生产力。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含义:指在土地公有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各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B 主要特征:包产到户。

C 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A 概念: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B 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1、原因:单一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1)试办时期:1978—1984年;(2)开始的标志: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进一步深化:1992年,中共十大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

3、影响:(1)积极: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下岗职工增加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市场经济第一次写入宪法;(3)发展创新: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38PPT()(共38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38PPT()(共38张PPT)
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种局面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计划经济体制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逐 渐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基本特征:
①.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制,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 ②.生产经营决策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缺乏自主权(以指令性计划为
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 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成果
存在的问题: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
探究:如何看待国有企业职工 下岗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把企业推向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企业职工下岗 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是把高度集中的管 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 管理体制,以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创 造性和积极性。
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 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分配改革方面,把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改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
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决定冲破旧的经营管理体制,并写下了保证书,包产到户……
2 这些实际上、都是刺对农激民了的剥供夺,给使增农民加惊恐和和买不满方,纷市纷场杀猪的宰羊形,成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逐计渐划形 经成济3了不、一等批于产有社实会品力主和义和活,企力资的本业大主企义的业也集有分团计;划化; 加快,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脱颖而出。 4、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企业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

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共23张PPT)

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共23张PPT)
实行:78——82邓小平肯定——87年98%实行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概念及特征
前提 特征 生产上
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 包产到户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分配上 性质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管理方式的变革
4、历史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 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 众的生产积极性。
材料二: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 厂仅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 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 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
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 性、积极性,造成了官僚主义,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 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
5、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化:由单一向多部门发展
水产养殖
调整
推动
生产关系
劳动者积极性畜牧养殖生产力
乡镇企业
作用:
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 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
A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B改变所有制形式 C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 D改变经营管理方式
1.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2.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3.诽谤,同时造了无数的罪业,这是嫉妒;自己欢喜4.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5.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 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6.我们只要每天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还活着,就该庆幸自己多么的幸运7.赞叹,同时积累了同样的功德利益,这是随喜。怎么做,完全在于自己。8.盲目的上进,就像在死胡同里打转。 你浪费的人生,原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彩。9.其他烦心的事,想开点,看开点,再苦再难的日子,熬着熬着也就挨过来了。10.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11.懦弱的人只会裹 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12.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13.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带着青春的印 记,我们这代人,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老去。晚安!14.努力不是为了做给谁看,无论什么结果都能问心无愧;努力是因为你可以不接受命运的框定,靠自己来场漂亮的反击。15.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世界人口时钟” 显示,全世界每秒钟有1.8人死亡,一小时就是6,360人,一天就有152,640人死亡。16.当你觉得老天对你不公的时候,别急着红眼,别急着抱怨,因为这样只会削弱你的意志,消磨你的斗志,最后让你变得平庸,一事无成。 17.昨天,再值得留恋,也不会为你的留恋停留;明天,再艰辛,也不会因为你的脆弱而怜悯;优雅之人心如止水,波谰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优雅从容的人,只有先稳下来,静下心,学会宽容,仁爱,温和。 18.无论你正经历着什么,过得是否开心,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那些你不能释怀的人与事,总有一天会在你念念不忘之中遗忘。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不堪,黎明始终会如期而至。睡一觉,愿美梦治愈你的 难过。晚安!19.凡事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人生,错过太多,我们都在重复,所以,我们不必为自己错过的悲哀,而应该为自己拥有的而喜悦。错过了漂亮,你还拥有健康;错过了健康,你还拥有智慧;错过了智慧,你还 拥有善良;错过了财富,你还拥有安逸;错过了安逸,你还拥有自由20.人生,总有乌云密布的低沉的时刻,但也会有蓦然抬头,拨云见日的一天。而最重要的是在低潮时要忍耐得住,不要放弃对光明的追求,永远不要以为走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经济体制改革》知识导航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经济体制改革》知识导航

第3课经济体制改革知识梳理一、背景1.十年“文革”,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同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

3.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原因(1)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长期以来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安徽和四川等省的改革试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4)生产责任制的经营方式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2.措施(1)经营体制: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2)管理体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3)购销体制: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允许农产品自由买卖。

(4)产业结构:鼓励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兴办乡镇企业。

3.作用(1)克服了原来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促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3)为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1.原因(1)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发展要求。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取得了成功经验。

(3)1984年,中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措施(1)中心环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2)管理体制: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是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3)所有制形式: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产权制度: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转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3.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我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构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构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明白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共23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共23张PPT)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能够有将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 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结合起来,解放、 发展了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了生产力。
认识市场经济
所谓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 的商品经济,它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到相 当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无关,其本身不存在姓“资”姓“社”的区别。
实行:78——82邓小平肯定——87年98%实行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概念及特征
前提 特征 生产上
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 包产到户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分配上 性质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管理方式的变革
4、历史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 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 众的生产积极性。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农村条件差,生活苦,“交通靠毛驴和行 走,运输靠小车和背篓,通讯靠喇叭和人吼,治安靠柴门和家 狗”,“早晚天天喝菜粥,中午白薯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 油” 。当时,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农村社员出工是: “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 后逛”,而且“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评分到半夜,吵架 闹轰轰”。
第一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
5、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化:由单一向多部门发展
水产养殖
调整
推动
生产关系
劳动者积极性畜牧养殖生产力
乡镇企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用:
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 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

高中历史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高中历史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中历史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的重⼤改⾰》,供⼤家学习参考!
⼆、中国近现代的重⼤改⾰:
1、洋务运动:时间、⼝号、主要内容、失败的标志及原因、历史作⽤。

2、戊戌变法:时间、标志事件、主要内容、失败的标志及原因、性质、历史意义
3、新中国的改⾰开放:开端、经济体制改⾰⽬标、其他⽅⾯改⾰、重⼤成就、邓⼩平理论等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改⾰:
1、俄国1861年改⾰:原因、时间、⼈物、主要内容、性质、意义、不⾜。

2、⽇本明治维新:原因、时间、主要内容、性质、意义、不⾜、结果及原因。

3、美国罗斯福新政:原因、时间、⼈物、主要内容、典型特点、意义。

4、⼆战后德国、⽇本的社会改⾰:主要内容、取得成功的原因、给中国改⾰开放的启⽰。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
1、⼆战前的苏俄(联):A、⼗⽉⾰命后,苏俄巩固新⽣政权所采取的措施;B、新经济政策;C、⼯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度集中的经济政策体制的形成、特点、弊端;
2、⼆战后的苏联改⾰:A、赫鲁晓夫改⾰:重点、结果及原因;B、勃列⽇涅夫改⾰:重点、结果及原因;C、⼽尔巴乔夫改⾰:重点及其内容、结果及原因。

3、东欧国家的变⾰:①、原因: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②特点:A、南斯拉夫:B、波兰;C、匈⽛利;D、捷克斯洛伐克:③、结果及原因。

五、重要改⾰之间的⽐较
1、商鞅变法与王安⽯变法:
(1)、相同点:①直接⽬的:富国强兵;②、都得到统治者的⽀持;③、性质相同;④、⽅式相同::都是⾃上⽽下的⽅式进⾏。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综合提升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综合提升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元综合提升⊙知识整合一、全面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1)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

(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和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3)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4)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地位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被写入党章,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时空观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建设成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建设成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建设成果考点解读考点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知识经纬知识清单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文革”结束后前两年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通过开展_____①_____,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现了思想大解放。

(2)召开: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内容: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___②___为中心。

(4)意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1)定义: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进行改革;目的在于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调节和发展。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的:解决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的问题,发展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过程: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四川率先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然后推广到全国。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内容:实行_____③_____,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意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

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增强___④___,把企业搞活。

内容: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 农村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 农村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农村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指的是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

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特点1.内容(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2)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进行扩大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开始的,已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了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

2.特点(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

(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1.原因(1)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及其实行具有群众基础。

2.特点(1)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2)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改革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改革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改革一、中国古代的改革1.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实施了一系列变法措施,包括废除井田制、实行郡县制、推行法律统一、奖励农业生产等。

这些改革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为其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 王莽新政公元9年至23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后,试图恢复周朝的古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改革货币、土地、税收等。

但由于措施过于激进,缺乏实施的可行性,最终导致新朝的覆灭。

3. 贞观之治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如“废立太子、任用贤能、减轻赋税、整顿吏治”等,使得唐朝迅速强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4. 王安石变法北宋时期,王安石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等,旨在增强中央集权,改善财政状况。

尽管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最终未能持续。

二、中国近现代的改革1. 洋务运动19世纪下半叶,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朝政府中的洋务派提出“自强”和“求富”的口号,引进西方技术和管理方法,创办了一批近代工矿企业。

但由于改革局限于器物层面,未能触及根本制度,最终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

2.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尝试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虽然政治上未能完全成功,但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3. 土地改革1946年至1952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4. 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共产党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提出改革开放政策,放松对外经济贸易的限制,吸引外资,改革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三、世界历史上的改革1. 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雅典的梭伦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取消债务奴隶制、设立陪审法庭、实行财产等级制度等。

高中历史 专题复习 经济体制改革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高中历史 专题复习 经济体制改革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专题复习经济体制改革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主干知识】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 内容: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

2.意义: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二、经济体制改革(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促使农业向商品化、市场化发展;解放了大量农业劳动力,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1984年,农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这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1. 背景: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使企业失去活力;农村改革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 改革历程:1978-1984年进行试点;1984年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企业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适应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3.评价: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增强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实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

但在改革中存在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问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经济改革遇到瓶颈。

(2)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总结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点

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点

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点
经济体制改革
一、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内容:
(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1978-12
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 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 是从城市开始?
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有一句广为 流传的话:“要吃米,找万里。”邓小平也说过: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万里同志是立了大功 的。1977年6月到1980年,万里任安徽省委第一书 记,他率先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万里晚年 用了“惊心动魄”四个字来描述这段经历,他说: “安徽的农村改革是在顶着巨大的压力,冒着政治 风险,挣脱着沉重的精神枷锁的情况下进行的,步 履十分艰难!”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 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 的优越性?……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 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 个问题……”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
如比较贫困
(2)改革措施: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内容: 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 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 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安徽省和四川省率先在农村放宽政策,鼓励 农民实行生产责任制,随后在全国推广。 ②经过: 82年,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第三,改革前“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经 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第四、在农村进行改革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和风险, 而城市则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现代化大企业,风 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经济体制改革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经济体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
(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电话。

3.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还用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

报刊影视互联网
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3.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事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多媒体时代:
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4.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的诞生。

5.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

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诞生了。

它被称为“第四媒介”。

6..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7.互联网的四大优势:
(1)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