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心裁(49)防己地黄汤

合集下载

经方治昼夜烦躁不得眠防己地黄汤出自《金匮...

经方治昼夜烦躁不得眠防己地黄汤出自《金匮...

经方治昼夜烦躁不得眠防己地黄汤出自《金匮...
经方治昼夜烦躁不得眠
防己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由防己、桂枝、防风、甘草、生地五味药组成。

从组方的成分来看,都是平淡之药,并未用安神重镇之品,也没有一个安神之药,似乎对失眠没啥用,但历代医家都盛赞此方对安神有奇效,看来不得不重视了。

从症状来看,病人如狂状非狂证,妄行、独语皆为精神症状,表现为整个人都狂躁不安;无寒热、脉浮是鉴别诊断要点,排除外感,属于内风,从症状上看,是一派下元亏虚,虚风浮动之像。

所以治疗呢,原方重用生地填补下元,补三阴枯竭之候,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可以用到60-120克;与桂枝配伍,通其血脉,防己肃降,防风调达。

对于此方,主要用于昼夜烦躁不得眠,一夜都不能入睡的患者。

#中医来了# #健康真相馆# #清风计划#。

防己地黄汤2

防己地黄汤2
生龙牡各三十克?石膏六十克??滑石三十克(上四味布包先煎)???防己三十克??地黄一百二十克?桂枝三十克??甘草十五克???
四剂。嘱以水七碗,煎至三碗,加花雕酒半支,再煎至一碗。复渣。日服两次。服药次日,肢体不自主舞动开始减少,下肢摆动明显减少,大便溏泄,日四次。?
12月4日,上肢舞动已较前减半,下肢摆动已甚少。家属见病情转佳,喜甚,带其到院外酒楼食饭,不料回来时却下肢乏力,需坐轮椅回院。黄师告知,虽初见疗效,不宜过快走动。12月5日,家属致电黄师,告知上肢舞动已较前减半,然不及下肢恢复明显,欣喜之甚。 12月6日,左侧肢体不自主舞动的幅度明显变小,频率明显减慢,自诉舞动已减少三分之二有余。可站立、行走自如,仍守前法治之。处方: 生龙牡各三十克 生石膏九十克 滑石三十克(上四味布包先煎) 生地一百八十克 防已三十克 甘草十五克 桂枝三十克 肉桂十五克 三剂,煎法如前 上述三则医案,症状不一,病有类同,分析如下: 例一、例二都是既往有脑梗塞病史, 一者表现为“双手十指状若兰花,撮空舞动而无休止及手足舞动”。一者表现为“嘴巴不自主抖动,作不停咀嚼状”。都是不能自主。考虑脑梗塞的后遗症状,是一种不自主运动。例二开始时,考虑为帕金森综合征,以多巴丝肼治疗。多巴丝肼对帕金森综合征是症状控制药,并不能阻止帕金森的病情发展。理论上,停用后会症状又复出现的。但停用十天,症状不复出现,显然疗效与多巴丝肼无关。 例三:是急性脑梗塞。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是椎体外系疾病,是一类损害自主性运动调节,而不直接影响肌力、感觉及小脑功能的疾病。这类疾病主要因基底核病变引起。基底核的基本环路由三个相互影响的神经元回路组成。第一个回路是皮质—皮质环,起自大脑皮层经尾状核和壳核、苍白球内侧部及丘脑,再回到大脑皮层;第二个是黑质—纹状体环,连接黑质与尾状核、壳核;第三个是纹状体—苍白球环,从尾状核和壳核投射到苍白球外侧部,再到丘脑底核,最终到达苍白球内侧。 患者以大幅度、不规则、无目的、较快速度的不随意运动为主要表现。考虑为丘脑缺血性病变,由于丘脑底核对苍白球的负反馈作用减弱,而引起的对侧半身的舞蹈症状。 防已地黄汤实重滋阴养血,开后人育阴熄风之端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所载中风方包括:侯氏黑散、风引汤、防已地黄汤。并有附方:《古今录验》续命汤、《千金》三黄汤。 就《金匮要略》中风篇所载各方,也是各有适应证。 如:《古今录验》续命汤以治:“中风痱”为“的证”重在温通。候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方中重用菊花(菊花用四十分,而白术、细辛、茯苓、牡蛎、吉梗??各药分别均只用三至十分)。而风引汤“除热瘫痫”方中用石膏、滑石、寒水石等七种金石介类。防已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方中却重用生地黄二斤。是否可以看成除续命汤外各方,给予后世中风治法一个启迪。开后世凉肝熄风、滋水涵木、金石介类潜阳之先? 如叶天士犹重内风之说。《临证指南医案?肝风门》载医案三十二案,其中用地黄者凡二十多案。可见生地之重要。吴鞠通之加减复脉汤、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乃至张锡纯之建瓴汤内均有之。《金匮要略》风引汤以大队金石介类药如龙骨、牡蛎、石英、赤、白石脂、石膏、寒水石、滑石配合大黄、甘草、桂枝、干姜以治“热瘫痫”。又开介类重镇潜阳之端。“瘫”者不动,“痫”者妄动也。故华岫云于《临症指南?肝风门》曰:“介类以潜之,酸以收之,厚味以填之,或用清上实下之法。”徐灵胎评《临症指南》中有一段话,更是耐人寻味:“但阳气上升,至于身体不能自主。此非浮火之比,古人必用金石镇坠之品,此则先生(指叶天士)所未及知也。忆余初至郡中治病。是时喜用唐人方。先生见之。谓人曰:有吴江秀才徐某,在外治病,颇有心思,但药味甚杂,此乃无师传授之故。已后先生得宋版《外台秘要》读之。复谓人曰:我前谓徐生立方无本,谁知俱出《外台秘要》,可知学问无穷,读书不可轻量也。先生之服善如此,犹见古风。所谓药味杂,即指金石品也。”是故黄师于此案中取风引汤意以金石介类之品合防已地黄汤又收奇效。风引汤之“引”,冉雪峰释作“眩”,又有人释作“饮”。录之以备考。

防己地黄汤

防己地黄汤

防己地黄汤
原文〈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防己一钱桂枝三钱防风三钱甘草二钱上四味,以酒一杯,渍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宋某某,女,25岁。

1979年3月5日入所。

患者发病于1971年5月,少眠,多动,语无伦次,狂躁异常。

诊为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经多方治疗,时轻时重,迄未痊愈。

近年来,狂象虽减,但痴痴癫癫,秽浊不知,随地便溺。

问之多不答,答亦多非所问。

胡行乱走,间或妄笑,独语不休。

且喜时搔头部,剃光之头皮被抓得血迹斑斑。

诊查:患者身肢拘强,面容消瘦惨白,双颊微红,脉洪大无力,舌质红,干而少津。

综观脉证,显属狂久火盛伤阴,阴血不足,风邪入侵,扰及神明。

处以防己地黄汤。

服10剂,独语妄笑略减,夜能稍眠,胡乱游走,呼之能止。

又服20剂,疾瘳约半。

又服20剂,神情、言行皆恢复正常,已参加工作。

(河南中医1984;<5>:31)。

漫谈防己地黄汤

漫谈防己地黄汤


血 足 风 自灭 之 理
” ,


中医
藤 ( 或 西 河 柳 )3 0 克 蒲 公 英 ( 或
野 菊 花 )3 0 克 治 疗 急 性 风 湿 性

脉浮 乃 是 由于 阴血 亏损 虚火
上 升之 浮 而 无 力 并非外 感 表证

认 为 肝为风木之脏

故用少量
防 风 以 散 肝 经 郁 热 ;防 己 苦 寒 泄
食 高脂

高糖

过咸饮食

10
3
护 对 已 患 慢 性 病 的老 人 防止 和

少 膳食纤 维是心 脑血 管病


克 再服

13

剂 关节疼痛减轻
, ,




延缓并发症 的发生 提高生命质

血 压 糖 尿 病 及 某 些 肿 瘤 的致
方去桂枝 防风 加 牛膝 寄生 又 服
30
量 和生 活质 量 对 每个老 年人 的

消瘦



四肢关节疼痛


指关节变
下 肢 肌 肉萎 缩

双 踝关节肿

大 病 已经年

卧床不 起 舌 淡 无 曾用 针 灸 中药 治

预 防康 复
延 绥衰 老
口 主任医师
苔 脉象 弦 细


疗不 效 肾


治拟养血 和营


兼益肝
30

仿 防 己 地 黄汤 意
、 、
生地黄

周培康

伤寒论经方讲解

伤寒论经方讲解

伤寒论经方讲解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其中记载了许多经方治疗伤寒病的方法。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经方的讲解:
1.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

适用于初期感冒、头痛、身痛、恶风寒等症状。

2. 甘草汤:由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适用于轻微感冒,咳嗽、寒热交替等症状。

3. 五苓散:由茯苓、白术、泽泻、桂枝、半夏组成。

适用于水肿、胸闷、腹胀等症状。

4.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人参组成。

适用于发热、口渴、恶心、呕吐等症状。

5. 防己地黄汤:由防己、生地、山药、泽泻组成。

适用于发热、口渴、多汗、尿少等症状。

以上是《伤寒论》中的一些经方讲解。

需要强调的是,中药治疗需要根据病情进行合理搭配,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1 -。

中风第五方:防己地黄汤-龙博探宝

中风第五方:防己地黄汤-龙博探宝

中风第五方:防己地黄汤-龙博探宝4月18日中风这篇我已经讲了四篇了,今天是第五篇,今天讲个防已地黄汤,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说,就是如狂,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用防己一钱,桂枝三钱,防风三钱,甘草二钱,以上四味,以酒一盞,浸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两斤,咬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第一是把前面四味药用酒浸泡,再去榨汁。

第二是拿地黄蒸,如蒸饭一样那么久,然后再绞地黄汁。

现在我的用法是这样的:地黄先煮水,再煮前面那四味药,改为这样用。

你看它用这么个大方,这个人应该是阴血已经亏损了,其脉浮,但我在临床真的没摸到很多脉浮,如果脉浮我会用前面的续命汤。

在临床上我用来治疗几个病,脉细数的,舌头有特点,它说是舌红无苔,这一定要记住,龙家认为它是阴血亏损,也不是书上说的无寒热,可能我们不会用这个,我认为它是偏阴虚。

其脉浮,这两句我也理解不了,也没办法跟大家讲。

但是我临床治疗时好像跟书上不一样。

我跟大家讲一个病例。

我一个老乡,在乡里当干部,当时我还在南昌开诊所,他有了摇头病,身体也会不停的颤动,以为是帕氏综合症,跑到医院去检查,又没有,然后找到我。

我摸他的脉细数,舌头光滑,没苔,所以我当时就用了这个方。

我用的量比较大,当然也没用生地黄两斤,它这两斤相当四五百克,有五百克,我不敢这么用,我用150克。

防己用了15克,桂枝15克,防风15克,甘草20克。

叫他加黄酒50到100克,去煮水。

先拿生地煮好水,拿生地和黄酒一起煮,拿水去煮上四味药,我用的是生甘草,取它补的作用。

书上没用到这么多,两钱。

他方子是不是这么用的,我不太清楚。

按书上说的不应是一钱,因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一般不用钱,可能是后面人改的。

我就用这个量给他治疗了,他吃了七天就好多了,来我这复诊,脉也缓和一点,舌头上也有苔,摇动已经好了蛮多。

后面就叫他一副药吃三天,应该是临床治愈,我见到他没看到他颤抖。

现在很多人手会颤,如果你看到他舌头红,拿东西颤,其实我原来也有,抽烟手会发抖。

?防己地黄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防己地黄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防己地黄汤《中医治法与方剂》防己地黄汤(《金匮要略》)【组成】防己10g 桂枝30g 防风30g 甘草10g 生地黄120g【用法】前4味以酒1杯,渍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切碎,蒸,绞汁,与前药和匀,分2次服。

【主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证析】病如狂状,即指妄行、独语不休,是本方主证;营卫不足,阴阳两虚,风邪外袭,内犯心系,是此证病机。

由于营卫不足,阴阳两虚,风邪乘虚内犯,影响津液正常运行,湿浊阻滞,机窍不灵,遂致病如狂状而妄行独语。

此证与弃衣而走、登高而歌、骂詈不避亲疏的阳狂不同,故称病如狂状。

此证无偏寒偏热征象,唯见脉浮,故知是因风邪外袭所致。

【病机】阴阳两虚,湿浊阻窍。

【治法】阴阳双补,祛风利窍法。

【方义】防己有“通腠理,利九窍”作用,通过本品除湿行水,可以达到利窍目的。

辅以防风祛风达表,使风邪之自外入者,仍然使其外出,两药在于消除引起如狂之因。

而风邪之所以袭入,由于腠理不密;藩篱之所以不固,由于营卫空虚。

故用生地黄养血调营,补益心阴;桂枝、甘草益气实卫,温补心阳,三药既调营卫,又补阴阳,使心阴心阳得补,营卫得调,则如狂妄行独语不休征象庶可向愈。

方中防风有解痉作用,不容忽视。

【应用】1.《备急千金要方》第14卷,风眩门,谓此方治“语狂错,眼目霍霍,或言见鬼,精神昏乱。

”并谓:“夫风眩之病,起于心气不定,胸上蓄实,故有高风面热之所为也。

痰热相感而动风,风心相乱则闷瞀,故谓之风眩,大人日,小儿则为痴,其实是一。

”2.《方函口诀》说:“此方治老人男女,因老耄而妄语狂走者。

《金匮》虽属于中风,实则失心风之类也。

一老妇,面目手足微肿,心气不乐,对人輙落泪愁伤,他无余证,用此方而全愈。

”3.《兰台轨范》:“此方他药轻而生地独重,乃治血中之风也,此等法最宜细玩。

【歌括】防己地黄汤,防风桂草匡,如狂常独语,祛风利窍良。

防己地黄汤

防己地黄汤

防己地黄汤防己地黄汤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防己一分桂枝三分防风三分甘草一分上四味,以酒一杯,清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fu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主治】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者。

【方论选萃】明赵以德:桂枝、防风、防已、甘草,酒渍其汁,用是轻清,归之于阳,以散其邪;用生地黄之凉血补阴,熟蒸以归五脏,益精养神也,盖药生则散表,熟则补衰,此煎煮法也,又降阴法也(《金匮玉函经二注》)。

明徐彬:此亦风之迸入于心者也。

风升必气涌,气涌必滞涎,涎滞则流湿,湿留壅火邪,邪聚于心,故以二防桂甘去其邪。

而以生地最多,清心火,凉血热,谓如狂妄行,独语不休,皆心火炽盛之证也,况无寒热,则知病不在表,不在表而脉浮,其为火盛血虚无疑尔。

后人地黄饮子,犀角地黄汤等,实祖于此(《金匮要略论注》)。

清徐灵胎:生渍取清汁,归之于阳以散邪热,蒸取浓汁汤,归之于阴以养血,此皆治风邪归附于心而为,癫痫惊狂之病,与中风风痹自当另看(《医略六书杂病证治》)。

【近代验证】例一靳立常治郁证案(选自《黑龙江中医药》1983年第4期)庞某某,女,20岁。

一年前因受惊恐,继而忧虑不解,复露宿在外,遂致下肢瘫痪不能行走,进而发生阵发性四肢抽搐。

经多方治疗,稍能行走,但下肢仍交替性疼痛,行走不便,呈跛形,每日抽搐频繁发作。

邀余诊时,见其精神恍惚不安,时而悲哀欲哭,面容呆滞,失眠,四肢抽搐疼痛,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

询其病程如上。

辨证乃心肝血虚,惊恐忧思神乱,复感贼风袭于血脉,筋失濡养使然。

治宜养血祛风,平肝退热。

拟防已地黄场合甘麦大枣汤加味。

处方:生地120克防风10克防已10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牛膝12克珍珠母30克生龙牡各30克黄酒1盅小麦30克大枣5枚为引水煎服。

上药服五付,下肢疼除,抽搐大减,基本可以行走,情绪安定,再以上方加龟板12克、鳖甲15克、川断12克,继服三十余剂,诸证悉除。

从防己地黄汤证来看中风

从防己地黄汤证来看中风

从防己地黄汤证来看中风防己地黄汤方防己甘草(各一分)桂枝防风(各三分)上四味,以酒一杯渍之,绞取汁,生地黄二斤,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药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案:地黄蒸之,即是一制熟地,今用生地、熟地掺和,七比三或六比四均可。

陈修园先生曰:余在直隶供职,著金匮浅注,此一证稿经三易,忽于防己地黄汤证,从对面反面处会悟,遂不禁拍案大呼曰:风为阳邪,烂熟语,大有精义!他若阴邪为病,如三生饮三因白散黑锡丹等法,当辟之于中风门外。

即如加味六君子汤。

嘉言注云:治四肢不举,属于脾土虚者,须用此以治其本,不可加入风药。

方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各一钱,麦门冬三钱、姜三片、枣二枚,水二杯煎六分,加竹沥一小盏温服。

口渴者,去半夏,加葳蕤石膏,虚甚不热者,加附子。

此亦主虚而立论,或为善后调理之法则可。

若中风时,藉此汤培元气以胜邪,亦何异于闭门而追寇哉?又曰:以风字专指八方之风,中字从外入内,如矢之射人一般,病从太阳而起,在外在腑者为浅,在内在脏者为深,迸于少阴者为较重。

何等明亮!何等直捷!何等精粹!案:吾初读陈修园先生所言,不知所云,近来反复阅读,忽有所得,拍案叫绝,中风一证,只是外感重证,与伤寒、温病无异。

夫风之为阳邪,并不入阴分(若有阴分之证,皆是引动所致,故曰大有精义),先中太阳卫分,而后卫气郁,玄府闭郁不得泄,后里邪作矣,即外邪引动。

若三阴不虚,外邪虽中三阳,而无中风之证。

经云: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

又曰:少阴从本从标。

故素体阴虚,从热化,如今三阳有外感,而少阴阴虚燥热,当从温病论治。

若素体阳虚,从寒化,而今三阳有外感,而少阴阳虚湿寒,当从伤寒论治。

此真太少合病,两感伤寒是也。

案:防己地黄汤,地黄独大以滋里燥,桂枝、防风渍之而绞取汁,取其入气分而不入血分之意,气郁则湿生,防己稍泻湿气助风药以开闭郁。

案:或问,黄芪五物汤、三生饮诸方治中风无用乎?非是,此皆是中风后遗症之治方。

中风乃是大证,有偏枯、瘫痪、舌木不语、面瘫、足痿诸多后遗症,可辨证而取用也。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七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之中风防己地黄汤方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七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之中风防己地黄汤方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七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之中风防己地黄汤方【原文】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防己地黄汤方防己、甘草各一分,桂枝、防风各三分,上四味,以酒一杯渍之,绞取汁,生地黄二斤,呚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药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这个处方并不是真正治疗中风用的,我们在读伤寒金匮的时候,突然跑一个在这里,不要去怪他,可能是徒弟的传抄错误。

“治病如狂,妄行独语不休”这是两个证,一个实,一个虚。

中医的八纲辨证,就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实证”一个在自言自语,走来走去,如果是实证,那就是大承气汤证。

因为大便的矢气跑到脑部去了,这个就会妄行独语不休,更严重的,会发狂奔走,登高而歌。

这个条辨没有寒热,脉浮,就是防己地黄汤。

防己地黄汤是补虚用的,用的方法很特殊,用酒一杯把防已,甘草,桂枝,防风泡一下,泡完以后,再用棉布包起来绞汁出来,生地黄重用,生地黄是补血的,把生地黄象蒸饭一样,大约蒸一个小时,再绞地黄汁,再把前面的药汁混在一起,分两次服。

中药用酒泡过以后,药性就会减缓,泡炙过的大黄就不会往下走,有升提的性。

补虚的时候,我们有黄芪,党参,人参,用很强的补虚药去补,这是不行的,因为病人本身已中风了,有表证了,补能敛邪,所以,当有表证的时候,同时又有里虚,这个时候,用很强的补虚药去进去,就会把表邪束住。

但是,发表也不行啊,如果发表,里又会更虚掉,所以,防己地黄汤就是介于攻补之间的处方。

既能补虚,又能把表邪去掉一些,这样就不会伤到正气。

“病如狂状”就是还没有到发狂,看起来好像狂,也就是说病人的情绪很烦躁。

“妄行独语不休”就是一个人在那边到处走来走去,自言自语,这种就是气血两虚的状态下引起的。

这些都是防己地黄汤主证。

防己地黄汤及医案

防己地黄汤及医案

防己地黄汤及医案原文〈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防己一钱桂枝三钱防风三钱甘草二钱上四味,以酒一杯,渍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方药】防己一钱(3克) 桂枝三钱(9克) 防风三钱(9克) 甘草一钱(3克)生地黄二斤(60克) 【用法】上四味(前四味),以酒一杯,浸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畋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再绞地黄汁,和,分再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功用】滋阴凉血,祛风通络。

【主治】风入心经,阴虚血热,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脉浮;或血虚风胜,手足蠕动,瘈疭,舌红少苔,脉虚神倦,阴虚风湿化热,肌肤红斑疼痛,状如游火。

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癔病、癫痫等证属阴虚热伏者。

【方论】方中重用生地黄滋补真阴,凉血养血为君;防己善搜经络风湿,兼可清热为臣;防风、桂枝调和营卫,解肌疏风为佐;甘草调补脾胃,和协诸药为使。

配合成方,共奏滋阴凉血,祛风通络之功。

【解说】“病如狂状”,并非真狂。

从其“妄行,独语不休”之临床特征看,当属“癫证”范畴。

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疾病,但癫表现为过分抑郁状态,情感淡漠,沉默痴呆,独语不休而语无伦次,甚则形如木僵,俗称文痴;而狂则表现为过分亢奋状态,歌笑不休,动而多怒,打人骂人而不避亲疏,甚则逾垣上屋,俗称武痴。

故癫为阴,狂为阳。

若癫证现阳狂之象,为阴病见阳证,其病为重,预后不佳,正如《灵枢癫狂》篇说:“癫疾者,疾发如狂者,死不治。

”但“死不治”,也并非绝对不治。

有关癫证治疗,叶天士认为当分虚、实,“癫之实者,以滚痰丸开痰壅闭,清心丸泄火郁勃;虚者当养神而通志,归脾、枕中之类主之”(《临证指南医案》)。

防己地黄汤所主之癫证,为血虚生热,邪并阳分所致,故现“如狂”之阳分征象,“其脉浮”,正是血虚受风之标志,总属本虚标实,虚中挟实之候,故治疗当以养血清热,祛风散邪为法。

【金匮要略】第五章防己地黄汤

【金匮要略】第五章防己地黄汤

【金匮要略】第五章防己地黄汤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防己地黄汤防己地黄汤。

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导读:《金匮要略》编辑按照刘渡舟编著《金匮要略诠解》中分类方法,按照第几章第几条标注。

注释多选清代、近现代医家著作,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

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名家论述或者发表自己的注解!子恒试注癫狂辨证应分虚实。

病人如发狂一般,乱走乱跑,类似大承气汤的实证。

但时而自言自语,说个不停,又似虚证。

无寒热则无表证,反见浮脉,说明此脉非表证之浮脉,而是血虚脉弱,阴不敛阳之浮脉。

该证病机属血虚风动,心不藏神,肝不藏魂,故见精神错乱,妄行、独语不休。

阴不敛阳,阳气外泄故见发狂、脉浮。

治疗选方防己地黄汤,方中重用地黄滋阴补血,防风、防己、桂枝散风驱邪,甘草和中,调合诸药。

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狂走谵语,身热脉大者,属阳明也,此无寒热,其脉浮者,乃血虚生热,邪并于阳而然。

桂枝、防风、防己、甘草,酒浸取汁,用是轻清,归之于阳,以散其邪,用生地黄之甘寒,熟蒸使归于阴,以养血除热,盖药生则散表,熟则补衰,此煎煮法,亦表里法也。

清·曹颖甫《金匮发微》不明病理者,不可与论古人之方治,盖风邪失表之证,往往随经而瘀热于里,太阳标热内陷,因致热伤血海,太阳证所以蓄血也。

此节病由,曰:「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此为中风而蓄血于下,与风吸百脉血窜脑部,舌难言而口吐涎者,正自不同。

热结在里,故无表热。

病在太阳之府,故脉浮。

如狂、喜、妄,在伤寒为蓄血之证。

「独语如见鬼状」为热入血室,仲师成例具在,不可诬也。

惟伤寒之蓄血为血实,故用抵当汤、桃核承气汤以下之,中风则本由血虚(《伤寒论》所谓营弱卫强),虚者不可重虚,故可用防己地黄汤,重用地黄汁,以清瘀血,防己以泄湿,防风以疏风,甘草、桂枝以扶脾而解肌,此法正与百合证用地黄汁同,服后中病亦当大便如漆,蓄血同也。

防己地黄汤

防己地黄汤

防己地黄汤防己地黄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生地黄60g 防己3g 桂枝9g防风9g 甘草3g上5味,以水1500ml,浸2—3小时,煎取300ml,分2次服。

注:鲜生地捣汁兑服;用干地黄则同煎。

(功效)滋阴降火,养血熄风。

(主治}血虚火盛风病,其人喜忘如狂,独语不休,动作妄行,时欲漱口不欲咽,舌质红少苔,脉浮或数。

(临证加减}1.风湿疾患,偏于肾阴不足而见小关节疼痛或游走不定者,本方加海风藤、鸡血藤、忍冬藤、青风藤、当归、杜仲、络石藤等。

2。

阴虚偏重于下肢足膝关节疼痛者,本方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偏于上肢者,可酌加蠲痹汤。

3.脏躁,“心风”,癔症者,可与甘麦大枣汤或百合知母汤合方。

4。

“风痫”,合甘麦大枣汤再酌加钩藤、天竺黄、僵蚕、白芍,牡蛎平肝镇痉之味。

5.癫狂,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首、桃仁。

6.防己地黄汤加减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不用西药而以防己地黄汤为主,基本方为木防己、生地各15g,防风、桂枝、甘草各9g,羌活、忍冬藤各30g。

关节红肿,有环形红斑,舌质红,去桂枝、羌活、忍冬藤,生地加量至60g(个别曾用至90g),并加用丹皮、赤芍各9g,水牛角30g,紫草15g。

[黑龙江中医约,1983,(4):18]7.防己地黄汤加减治疗严重的神经官能症:症见寐差多梦,或梦中惊醒,或彻夜不寐,头晕头痛,周身酸痛,精神萎靡,表情淡漠或心欲悲,或哭笑无常,或自己强迫想(做)一些无意义的事,不能进行正常工作和学习。

舌淡红,苔薄少,脉弦细。

防己地黄汤加减为基本方,药用防己、桂枝、独活各lOg,珍珠母、生地、白芍、合欢花、炙百合各30g,钩藤、紫石英、夜交藤、香附各15g,甘草6g。

可根据病情酌加石菖蒲、朱茯神、生龙牡等。

若病人头痛严重难以忍受者加服颅痛定30mg。

治疗7 天为1个疗程。

嘶江中医杂志,1992,c2,:68]8.防己、茯苓、白术、桂心、生姜各四两,乌头七枚,人参二两,甘草三两。

为粗末,苦酒和水煎,分四次(昼三夜一) 服。

经方心裁(49)防己地黄汤

经方心裁(49)防己地黄汤

经方心裁(49)防己地黄汤防己地黄汤【原文】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并治第五》【组成与用法】防己一钱桂枝三钱防风三钱甘草一钱上四味,以酒一杯,渍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功效】清热,凉血,熄风。

【医案】1.经行烦躁初诊:2006年3月2日。

刘某,33岁,经前一周乳房胀痛,小腹下坠,手心发热,前额疼痛,心烦易躁,动辄暴发,难以控制,发而后快,至经净后症状消失,如此罹疾已经3年。

月经周期规则,经期怕冷,伴下腹胀,腰部酸痛,经量先多后少,7~12天净,经色先紫暗,后鲜红,夹血块。

平时耳鸣,偶有盗汗,纳可寐安,二便正常。

末次月经2月26日来潮,今经量方转多。

B超检查,未有异常发现。

生育史:1-1-1-1。

舌稍红,苔薄白,脉细弦。

西医诊断:经期紧张综合征。

治法:凉血清热,疏肝调气。

方剂:防己地黄汤合小柴胡汤加味。

防己10g 桂枝6g 防风10g 生地15g 柴胡9g 半夏10g 炒黄芩9g 党参12g 炙甘草5g 生姜4片大枣5个益母草12g 香附炭9g,4剂。

二诊:2006年3月6日。

服药之后,心情顿刻舒畅,经量减少已3天,头痛亦除,寐可。

舌稍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清热养阴,疏肝调气。

方剂:百合知母汤合百合地黄汤、小柴胡汤。

百合15g 知母10g 生地15g 柴胡9g 半夏10g 炒黄芩9g 党参12g 炙甘草5g 生姜4片大枣5个,5剂。

三诊:2006年3月11日。

月经3月7日净,耳鸣,眵多,舌脉如上。

治法:疏肝凉血,滋肾。

方剂:防己地黄汤合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加味。

防己10g 桂枝6g 防风10g 生地15g 知母10g 炒黄柏10g 山茱萸10g 淮山药15g 茯苓10g 丹皮10g 泽泻10g 旱莲草20g,7剂。

四诊:2006年3月16日。

左侧少腹隐痛,倦怠,胃脘不适,右侧耳鸣,眵多,舌脉如上。

防己地黄汤

防己地黄汤

防己地黄汤防己地黄汤【方药】防己一钱(3克) 桂枝三钱(9克) 防风三钱(9克) 甘草一钱(3克)生地黄二斤(60克)【用法】上四味(前四味),以酒一杯,浸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畋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再绞地黄汁,和,分再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解说】“病如狂状”,并非真狂。

从其“妄行,独语不休”之临床特征看,当属“癫证”范畴。

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疾病,但癫表现为过分抑郁状态,情感淡漠,沉默痴呆,独语不休而语无伦次,甚则形如木僵,俗称文痴;而狂则表现为过分亢奋状态,歌笑不休,动而多怒,打人骂人而不避亲疏,甚则逾垣上屋,俗称武痴。

故癫为阴,狂为阳。

若癫证现阳狂之象,为阴病见阳证,其病为重,预后不佳,正如《灵枢·癫狂》篇说:“癫疾者,疾发如狂者,死不治。

”但“死不治”,也并非绝对不治。

有关癫证治疗,叶天士认为当分虚、实,“癫之实者,以滚痰丸开痰壅闭,清心丸泄火郁勃;虚者当养神而通志,归脾、枕中之类主之”(《临证指南医案》)。

防己地黄汤所主之癫证,为血虚生热,邪并阳分所致,故现“如狂”之阳分征象,“其脉浮”,正是血虚受风之标志,总属本虚标实,虚中挟实之候,故治疗当以养血清热,祛风散邪为法。

本方重用生地,并绞浓汁,侧重入阴分以养血清热;轻用防己、防风、桂枝,并浸于酒内,在于取轻清之性,入于阳分以散风祛邪;甘草和中补气,调理阴阳。

待阴分血充,则阳分风熄。

阳分风去,而阴分自安。

临床上,防己地黄汤不惟治精神情志之疾病,凡属“血虚受邪”者,皆可化裁使用。

【运用】一、心风赵守真医案:刘君肃一,年二旬。

其父叔皆大贾,雄于赀,不幸于1943年次弟殂谢,丧停未葬。

君因自省休学归,店务蝈集,不谙经营,业大败。

折阅不知凡几,以致债台高筑,索债者络绎于门,苦孰甚焉。

乃只身走湘潭收旧欠,又兴讼,不得值,愤而归。

防己地黄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体会

防己地黄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体会
临床体会 该患者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明确,中
医以痹病论治。患者双手部分关节肿痛, 屈伸微受限,皮色红,肤温升高,晨僵, 舌红,苔黄,脉弦滑,火瘀之象明显,证 属湿热瘀阻证,当治以解毒祛瘀、清热祛 湿、培补正气,予防己地黄汤加减。
需注意,该患者虽患病5年余,但正值 壮年,处于痹病急性期,毒邪蓄积于内, 毒为先,血脉瘀阻,不通则痛,故双手多 关节肿胀疼痛,屈伸微受限,当以解毒为 先,予大剂量土茯苓、生地黄、白花蛇舌 草清热解毒;肌腠疏松,卫外不固,气 虚以汗出,风湿侵袭,阻滞气机则身困、 乏力,双下肢尤甚,故用生黄芪、白术补 虚扶正,驱邪外出;佐以红藤、丹皮、桂 枝、土鳖虫祛瘀通络,防己逐周身之湿、 通络宣痹,茜草、老鹳草祛风除湿,通利 关节。附子虽是大辛大热之品,然据现代 药理研究,其具有较好的抗炎止痛、增强 免疫作用,对于关节肿胀难消、疼痛明显 者疗效较好。甘草和中缓急,同时可解附 子之毒,调和诸药。
方药:防己地黄汤加减,药取生地黄 45g,防己20g,茜草20g,生黄芪45g,白 术20g,僵蚕15g,土茯苓45g,红藤20g, 丹皮15g,蜂房10g,附子12g(先煎),桂 枝15g,老鹳草30g,土鳖虫10g,白花蛇舌 草30g,甘草10g,7剂,水煎服,日1剂, 早晚分服。
二诊:患者诉诸症较前缓解,患处色 暗红,仅行走时疼痛,仍有肿胀,余症同 前。效不更方,前方加泽泻30g,附子加 至15g。继服10余剂,病情明显改善,但时 有反复。嘱患者每月定期门诊复诊,并加 减前方用药,改汤剂为丸药,继服以巩固 疗效,再嘱患者注意调护,避风寒、调饮 食、畅情志。随访未见病情加重。
临床病例
患者,男,42岁,5年前无明显诱因
出现双手掌指关节疼痛、肿胀,伴肤温升
42
09 No.26

防己地黄汤,让膝盖“不冷”的方子!养血祛风散寒,值得敬仰

防己地黄汤,让膝盖“不冷”的方子!养血祛风散寒,值得敬仰

防己地黄汤,让膝盖“不冷”的方子!养血祛风散寒,值得敬

现在正值三伏天,虽然天气暖了,但很多人膝盖却怕冷,而且一冷就痛,特别是身边的一些老年人依然穿着秋裤,即使外面是30度的天,他们还是不敢脱掉。

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从中也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一般膝关节承受不住寒冷的这些老人,大都腿特别的细,尤其是小腿。

我们说脾气不足,往往会出现这个问题。

再加年龄大了,肾气虚,导致风寒湿邪滞留在关节,内外原因造成冷痛。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参考选用张仲景的防己地黄汤,养血祛风散寒,会有不错的调理改善作用。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方子:
防己、桂枝、防风、甘草,熟地。

方中,熟地性微温,归肝经和肾经。

有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的作用。

防风利水,可以和熟地配合,消除它的滋腻。

桂枝能够温阳化气,和防风配合呢,还可以调和营卫,解肌疏风。

再来说说防己,防己在这里一是能利水消肿,防止熟地过于滋腻,二是它能够祛风止痛,能祛除经络中的风湿,还能部分清热。

最后,这里面还有一味甘草,甘草在这里主要是调脾胃,配合诸药。

那么这个方子,我们直接用原方效果就特别的好。

尤其是夏天到了,空调一吹膝盖就特别疼的人,你用这个方子试一试,收效一般都很不错。

总而言之,如果说你也是到夏季了,依然秋裤不离身,小腿冰凉、下肢冰凉,那么这篇文章可以好好看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防己地黄汤

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防己地黄汤

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防己地黄汤
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防己地黄汤方证病机辨证要点治法组成防己黄芪汤证(太阳中风合太阴外证湿邪)水湿停滞于肌肤,卫表不固,津液外泄汗出,恶风,脉浮弱濡散,身重益气固表,调和营卫,利水化湿防己(1两)黄芪(1两1分)白术(7钱半)生姜(4片)大枣(1枚)甘草(半两)防己茯苓汤证(太阴表里证合阳明)水气停于肌肤,表之津血亏虚而失养四肢肿,聂聂动,小便不利解表利水,益气通阳,表里分消防己(3两)黄芪(3两)桂枝(3两)茯苓(6两)甘草(2两)防己地黄汤证(太阳阳明合病)表证兼血亏虚热扰神脉浮,神识错乱,精神昏乱,独语不休清热除邪通解表,滋养营血防己1分,桂枝3分,防风3分,甘草2分。

酒1杯,生地黄2斤22.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汤主之。

23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金匮要略。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附方)24.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心裁(49)防己地黄汤
防己地黄汤
【原文】
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并治第五》
【组成与用法】
防己一钱桂枝三钱防风三钱甘草一钱
上四味,以酒一杯,渍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 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功效】清热,凉血,熄风。

【医案】
1.经行烦躁
初诊:2006年3月2日。

刘某,33岁,经前一周乳房胀痛,小腹下坠,手心发热,前额疼痛,心烦易躁,动辄暴发,难以控制,发而后快,至经净后症状消失,如此罹疾已经3年。

月经周期规则,经期怕冷,伴下腹胀,腰部酸痛,经量先多后少,7~12天净,经色先紫暗,后鲜红,夹血块。

平时耳鸣,偶有盗汗,纳可寐安,二便正常。

末次月经2月26日来潮,今经量方转多。

B超检查,未有异常发现。

生育史:1-1-1-1。

舌稍红,苔薄白,脉细弦。

西医诊断:经期紧张综合征。

治法:凉血清热,疏肝调气。

方剂:防己地黄汤合小柴胡汤加味。

防己10g 桂枝6g 防风10g 生地15g 柴胡9g 半夏10g 炒黄芩9g 党参12g 炙甘草5g 生姜4片大枣5个益母草12g 香附炭9g,4剂。

二诊:2006年3月6日。

服药之后,心情顿刻舒畅,经量减少已3天,头痛亦除,寐可。

舌稍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清热养阴,疏肝调气。

方剂:百合知母汤合百合地黄汤、小柴胡汤。

百合15g 知母10g 生地15g 柴胡9g 半夏10g 炒黄芩9g 党参12g 炙甘草5g 生姜4片大枣5个,5剂。

三诊:2006年3月11日。

月经3月7日净,耳鸣,眵多,舌脉如上。

治法:疏肝凉血,滋肾。

方剂:防己地黄汤合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加味。

防己10g 桂枝6g 防风10g 生地15g 知母10g 炒黄柏10g 山茱萸10g 淮山药15g 茯苓10g 丹皮10g
泽泻10g 旱莲草20g,7剂。

四诊:2006年3月16日。

左侧少腹隐痛,倦怠,胃脘不适,右侧耳鸣,眵多,舌脉如上。

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后位,正常大小,活动,质地中等,无压痛,右侧附件无压痛,左侧无压痛。

治法:清热疏肝和胃。

方剂: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0g 半夏10g 炒黄芩9g 党参12g 炙甘草6g 生姜5片大枣6个陈皮10g 川楝子10g 淮山药15g
磁石10g,7剂。

五诊:2006年3月29日。

中间自行停止服药,3月25日下腹隐痛,月经3月28日来潮,经量少,经色暗黑,心烦4天,乳房胀痛明显,舌脉如上。

中药守3月2日方,加丹参15g,益母草加至30g,3剂。

六诊:2006年4月1日。

心烦、乳胀均减轻,经量仍少,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桃仁10g、莪术10g,5剂。

七诊:2006年4月5日。

4月3日~4月4日经量转多,经色鲜红,伴下腹疼痛,今天经量已少,心烦、乳胀均未发生,仍倦怠、耳鸣。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清热疏肝安神。

方剂:小柴胡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味。

柴胡10g 半夏10g 炒黄芩9g 党参12g 炙甘草6g 生姜5片大枣6个茯苓12g 磁石15g 菖蒲5g,4剂。

2.经前烦躁经后失眠
初诊:2006年9月19日。

潘某,30岁,经前一周心烦易躁,难以入寐,面部痤疮明显增多,月经周期26~28天,
经量正常,经色鲜红,偶夹血块,5天净,经期乏力,经后时常失眠,持续至下一月经周期。

带下有异味,色微黄,纳可,二便正常。

末次月经9月12日来潮。

生育史:0-0-3-0。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后位,正常大小,活动,质中,轻度压痛,两侧附件压痛。

西医诊断:(1)经期紧张综合征。

(2)慢性盆腔炎。

治法:凉血疏肝,养心安神。

方剂:防己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栀豉汤加味。

防己10g 生地20g 桂枝3g 防风10g 甘草5g 小麦30g 大枣5个炒栀子10g 豆豉10g 夜交藤30g 合欢皮10g,7剂。

二诊:2006年10月31日。

月经于10月12日来潮,经前诸症减轻,日来寐差,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7剂。

三诊:2006年11月16日。

月经11月9日来潮,4天净,寐安,经前诸症已不明显,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7剂。

3.更年期综合征(潮热出汗烦躁)
初诊:2006年11月16日。

蒋某,50岁,停经半年未转,潮热出汗,烦躁不安,口干燥,不欲饮,性冷淡,纳欠,寐不宁,二便正常。

舌淡红,苔薄腻,脉细。

妇科检查:外阴
无殊,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后位,正常大小,活动,质地中等,无压痛,两侧附件无压痛。

西医诊断:更年期综合征。

治法:凉血疏肝敛汗。

方剂:防己地黄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味。

防己10g 桂枝3g 防风10g 甘草5g 百合15g 生地20g 丹皮10g 白薇10g 糯稻根20g 夜交藤20g 薏苡仁20g 龙骨20g 牡蛎20g,5剂。

二诊:2006年11月22日。

症如上,性激素检测:促黄体生成素39.35mIU/ml,促卵泡生成素73.24mIU/ml,雌二醇83pmol/L。

舌淡红,苔薄腻,脉细。

中药守上方去丹皮,加茯苓12g、佩兰6g,7剂。

三诊:2006年11月30日。

潮热出汗,烦躁,口干,舌脉如上。

治法:凉血疏肝,养阴敛汗。

方剂:防己地黄汤加味。

防己10g 桂枝3g 防风10g 甘草5g 生地20g 龟版胶(烊冲)10g 鳖甲12g 川石斛15g 麦门冬10g 天门冬10g 知母10g 糯稻根30g 浮小麦30g,7剂。

四诊:2006年12月9日。

潮热出汗减轻,烦躁亦轻,寐浅,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夜交藤20g、酸枣仁30g,7剂。

五诊:2006年12月19日。

潮热出汗烦躁续见减轻,小腹胀,带下略多,色白,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赤小豆20g、芡实30g,7剂。

六诊:2006年12月28日。

潮热出汗烦躁等症状完全消失,胃脘不适,乳头触痛,舌脉如上。

治法:疏肝理气开郁。

方剂:逍遥散(《和剂局方》)加八月札10g、香附10g、娑罗子10g、白蒺藜10g、郁金10g,7剂。

【按语】
防己地黄汤是治疗精神狂躁的方剂。

方中生地量大蒸后取汁,以凉血熄内风,防己、桂枝、防风、甘草量少又渍取清汁用,用桂枝、防风疏理肝气,防己苦泻内热,甘草和中。

《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躁狂越,皆属于火”之说,《素问·宣明五气篇》有五邪所乱,“阴出之阳则怒”是其中之一乱,意
为病邪由阴而出于阳则怒。

故大凡精神烦躁者,亦多依火论治。

案1为经前乳胀腹坠,手热心烦,头额疼痛,经色紫暗,舌红脉弦,一派肝经火郁燔灼之象。

以防己地黄汤凉血熄风,小柴胡汤疏肝和胃清热,服药之后症状迅速得到控制。

经后用百合知母汤合百合地黄汤、小柴胡汤,或防己地黄汤合知柏地黄汤以疏肝清火,滋阴凉血,以巩固疗效。

最后以防己地黄汤合小柴胡汤经前用药,终使症状不再发生。

小柴胡汤
治疗火郁之证,在薛己的验案之中颇夥,余试之于临床多验。

案2为经前烦躁,经后失眠,痤疮增多,经色鲜红,带下臭黄,一派血热,心肝火盛之象。

《素问·逆调论》说:“阴气少而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

”用防己地黄汤合栀豉汤疏肝开郁,凉血熄风,用甘麦大枣汤加夜交藤、合欢皮养心阴安神。

尽管患者未能及时就诊治疗,但一经治疗,疗效肯定。

案3为更年期综合征,除了潮热出汗之外,还出现烦躁不安、口干不欲饮的症状。

《素问·宣明五气》中曰:“邪入于阳则狂”,即邪入于阳分,则阳气偏胜,而发为狂病之意。

而躁与狂往往是程度上的差别,故烦躁为阳气心火偏盛所致,且常常夹有肝气郁结之象。

故以防己地黄汤中的防己、桂枝(少少与之)、防风开疏肝郁;生地配丹皮、白薇,凉血清心火;汗为心之液,故加百合、糯稻根、夜交藤、薏苡仁、龙牡养心安神敛汗。

二诊之后潮热出汗、烦躁、口干仍未见寸进,知其阴虚已深,实非上药所能愈,改用防己地黄汤加滋阴沉潜的龟版胶、鳖甲和养阴生津的川石斛、天麦冬、知母,以及敛汗的糯稻根、浮小麦治疗,诸症向愈。

防风味辛、甘,性温,取其疏散之功可以疏肝理气,痛泻要方中的防风,即寓此意。

桂枝味辛、甘,性温,少少用之,可以疏理肝气,大量使用,则温中散寒,此一物两用,全在使用份量的变化之中。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木郁达之,火郁发之”之说,案中防己地黄汤使用少量桂枝,即是利用其
辛散通利之性,使肝木之屈得以伸,内郁之火得以发,与生地凉血清火药物同用,起到事半功倍的熄火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