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婺源卢氏谱载始祖元成公考究商榷
卢氏族谱
增旺
邦朝
思孝
漳
之纯之钢
七世
八世
九世
十世
十一世
十二世
之钢
应春应成应茂
启高
公震公乾公巽
风文风祥风庭风礼风广
春清长清 纪清 泰清彦清默清陈清兰清仲清
十二世
十三世
十四世
十五世
春清陈清
根元苗元培元成元奎元占元修元德元
莘茂坤苞惠(海涛)忠(国楹)
彦江彦海彦河彦稳彦斗彦新彦升彦杰彦仕彦信彦从彦周彦国彦萍(女)爱萍(女)卢彦秋(女)彦新彦惠(女) 彦玲(女) 彦燕(女)
绪星(女)绪奕绪妮(女)绪琳(女)
莒县城阳镇陈家庄子卢氏族谱
十一世
十二世
十三世
十四世
十五世
十六世
风礼(1854年(咸丰四年)自日照寺后迁居莒县城南陈家庄子)
陈清
占元 修元 德元
惠(海涛)忠(国楹)
彦杰彦仕彦信彦从彦周彦国彦新
君川 君刚 君松 君蕊(女)君海 君泉 君霞(女)君玲(女)君兰(女)君宁 君静(女)君伟 君雷 君兵君霞(女)君华君强君贝
莒县城阳镇陈家庄子卢氏族谱卢氏家族宗谱十二世十三世十四世十五世十五世十六世十六世十七世十八世莒县城阳镇陈家庄子卢氏族谱十一世十二世十三世十四世十五世十六世风礼1854年咸丰四年自日照寺后迁居莒县城南陈家庄子十六世十七世十八世
莒县城阳镇陈家庄子
卢氏族谱
卢氏家族宗谱
一世
二世
(始祖)
十五世
十六世
彦江彦海彦河彦稳 彦斗彦新彦升彦杰 彦仕 彦信 彦从 彦周 彦国 彦新
君福君城 君德君冬君有君川君刚君松君蕊(女)君海君泉君霞(女)君玲(女)君兰(女)君宁君静(女)君伟君雷君兵君霞(女)君华君强君贝
001 卢氏家谱前部篇 001
卢氏至复公家谱一九九六年仲春月祖系:卢氏源流略述我祖是炎黄子孙,原系姜姓吕尚之后裔,是溪大夫赐卢洲,食踩于卢,因以为姓焉。
即今河北范阳县,后溪大夫之后嗣,又迁处于江西各地散居,于南宋度宗咸谆三年,楚华公之子佑公字国泰。
随九子,由江西临江府修德乡迁湖南湘乡谷水落脚。
我太崇公是佑公长子,离父从湘乡又迁安化二都太阳坪(即今羊角塘镇大岩村太阳组)落脚。
历经八百年矣。
因人丁繁衍,不计其数。
我太崇公之后裔至今曾先后纂修族谱八次。
现今羊角、金鸡之地,藏有周南图南、召南三公之谱数十册,后嗣有源可改。
公元一九九五年季冬月善祉识。
善庆转抄派语太以南仲均思嗣必可绍文兴正大光明先贤有训惟性本至善顺豫自成康积厚开荣发升恒锡庆祥敦伦昭典则起绪广纯良新邵武安益湘源誉颂扬祖系:卢氏始祖溪大夫始祖溪大夫原系姜姓吕尚后裔,赐卢洲,食踩于卢,因以为姓焉,即今河北范阳是也。
迁湘。
湘乡谷水始祖迁湘始祖佑公名国泰。
宋嘉庆三年,癸亥五月初三午时生。
元宋大德四年,庚子九月初十午时殁,寿九十八岁,藏湘乡谷水窑冲乙山辛河兼卯山酉向。
有碑。
子九。
配陈氏宋嘉庆四年甲子正月十六日生,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十月十二日时殁。
葬合夫右同向共碑。
生太崇、太岁、太崧、太狱、太峰、太瘳、太岚、太族。
迁安始祖太崇公。
五世图纪。
一派二派、三派、四派、五派太宗子三——以秀——周南——北仲——均璞子三子三子四子一一派佑公太宗长子宋字元亮。
南宋理宗宝庆二年丙戌二月初一午时生。
元成,宋大德九年乙已十月台票初九末时殁。
寿八十。
葬安化神祀七郎冲未山丑向。
子三祖系:迁安始祖太崇公五世纪公自度宗咸谆三年,以产业分给诸弟,由江西临江府清江县修德乡迁安化太阳坪(今羊角塘镇大岩村)置业居之。
誌载积学能文。
操行醇固。
友于之风,传于百世。
入祠安化乡贤祠。
元配文氏南宋理宗宝庆三年丁亥二月初三日午时生。
景定四年癸亥七月廿一日辰时殁。
年三七岁。
葬安化潘家溪侧面虎一排。
卯山丑向。
有碑。
续配曾氏南宋理忠醇佑五年已巳三月廿八日酉时生。
婺源洪氏考源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婺源洪氏考源洪群雄婺源地处皖赣浙三省交界处,有吴头楚尾之称,其建县历史有1200多年,历史上没有发生过严重的旱、涝、虫、震等自然灾害。
本县地域在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属江南东道歙州休宁县地(部分属江南西道饶州乐平县地置),隶江南东道歙州(今歙县)。
历唐宋元明清皆属歙州、徽州、徽州路、徽州府,民国元年废府留县直属安徽省,民国23年(1934年)改隶江西省,36年(1947年)复隶安徽,38年(1949年5月)又划至江西,现属江西省上饶市管辖。
历史上,它既是古徽州府六县之一,也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和“最后的香格里拉”。
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它既是朱熹故里,也是中国铁路始祖詹天佑和现代武侠小说家香港金庸的故乡,更是伟人扬州的江泽民、绩溪的胡锦涛的祖籍所在。
殊不知,胡适、汪精卫、秦桧祖籍也都在婺源。
婺源现有人口34万多,姓氏有50多个,其中大都分皆因先祖为避战乱或避祸端或迷恋风水隐居迁徙到婺源定居。
洪姓虽属婺源姓氏中的大姓,系望族,但婺源毕竟是弹丸之地,过去交通不便,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料有限,大部分洪氏成员或仕或商或投奔亲友到外地发展,世居在婺源的并不多,人口仅2万余人。
卢氏的来源发展名人及故事的作文
卢氏的来源发展名人及故事的作文《卢氏的来源》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卢氏是怎么来的吗?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古老的部落。
在这个部落里,有一群非常勇敢和聪明的人,他们以一种特别的技能或者特点而闻名。
后来,人们就用这个特点来称呼他们,慢慢地就形成了卢这个姓氏。
还有一种说法哦,说是有一位祖先,他做了一件特别了不起的大事,为了纪念他,他的后代就用卢作为姓氏啦。
不管是哪种说法,卢氏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呢,是不是很有趣呀?《卢氏的来源》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卢氏的来源。
在古代的时候,有一些人住在一个地方,那里的山水很美。
他们靠打猎、种地生活。
这当中有一家人,特别会养马,大家都很佩服他们。
慢慢的,大家就称呼他们为卢家,后来就变成了卢氏。
还有呢,听说以前有个很厉害的将军,打了好多胜仗,皇帝一高兴,就赐给他姓卢。
从那以后,他的子孙就都姓卢啦。
卢氏的来源是不是很神奇呀?《卢氏的发展》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卢氏的发展。
卢氏一开始人很少,但是他们很努力。
有的人读书特别厉害,当了很大的官;有的人做生意,赚了好多钱。
慢慢地,卢氏的人越来越多,分布的地方也越来越广。
比如说,有一家人搬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在那里盖房子、种地,日子越过越好,周围的人也知道了卢氏。
就这样,卢氏的名声越来越大啦。
《卢氏的发展》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卢氏是怎么发展壮大的吗?一开始,卢氏只是一个小小的家族。
但他们很团结,互相帮助。
后来,他们学会了很多新本领,有的人会做漂亮的衣服,有的人会做美味的食物。
因为他们做得好,很多人都来找他们。
慢慢地,卢氏就出名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卢氏这个大家庭,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是不是很棒呀?《卢氏的名人》小朋友们,卢氏可有不少名人呢!有个叫卢照邻的诗人,他写的诗可美啦,好多人都喜欢读。
还有卢绾,他是个很勇敢的将军,打了好多胜仗,保护了大家。
他们都是卢氏的骄傲,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哟!《卢氏的名人》小朋友们,今天给你们介绍几位卢氏的名人。
仙游卢氏重修族谱·序
仙游卢氏重修族谱·序人常云:参天之木,必出其根,奔洋之水,必溯其源,草木祖根,江海祖源,山祖昆仑,何谓人呼,寻根乃必要。
浩然有诗云,世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人世间万事兴亡,唯有天地自然永远不变,感今抚昔,不胜唏嘘!一人能来到世间真实不易,双亲嫡血之恩,先祖血脉传承,孝顺父母,敬奉祖先,这是人之伦理。
家族是社会之细胞,一脉同源,香火传承,三族之别,纲常之确立,立天地间,大者莫过于人伦之延续。
文化先驱鲁迅先生更是直白:“家是我们的生处,也是我们的死所”。
其义重矣!追祖寻宗,谓之精神与灵魂归宿。
谱牒乃解族人从何来归何处,序昭穆,明支派,知源流,日月轮回,年岁久远,世秩可考。
炎黄子孙视《族谱》为安身立命之所在,成为了耳孙之寻源,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追根溯源,敬念祖宗,悠悠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
却全赖于《族谱》溯源。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祖先创业,筚路蓝缕,传薪播火,源远流长。
慎终追远,敬宗爱祖,启迪后昆,激励来者。
自然“族谱”为家族、家训、家规与国之法令、法规相辅相成之“百科全书”,但民国后社会动荡不安,民众颠沛流离,近代再遭“文革”浩劫,许多家乘被毁无存,难以溯源。
仙游卢氏宗亲何尚不受其害,谱牒毁失,寻祖溯源厘难。
稽仙游(社硎上垾)卢氏源自永泰湫泷招公次子法行公一脉,永泰湫泷始祖招公由江西今抚州广昌白水寨(今赤水镇)徙闽之永泰,始为范阳卢氏湫泷祖,一祖为宗,百孙结族。
万古江山留姓氏,千秋俎豆荐馨香。
据考证吾族范阳卢氏南迁始祖,讳宗泰公一系出幽州范阳,历常州凡一十有三世。
自唐开元癸丑(713)偕其子公明、公达、公显,繇幽州游于吴之豫章之虔州府虔化县(今赣州宁都县)怀德乡清音里韶坊。
入宋时,卢氏积代簪缨,家声远播隆昌,祖功宗德之盛,七世裔孙孟坚公,于宋雍熙乙酉(985)年十月,纂修《麻田卢氏初修族谱》并序《卢氏初修族谱引》:使后之子孙知其源流本末之远。
福建省泉州市卢氏基祖源流及人口分布状况(调查稿)
福建省泉州市卢氏基祖源流及人口分布状况(调查稿)卢承志2004年10月18日泉州市现有卢氏人口约27000人其中:石狮市约5725人、晋江市约1500人、南安市约3500人、惠安县约12500人、安溪县约700人、泉州市区约600人、永春县约有150人、德化县约2058人。
石狮市卢氏主要分布在永宁镇沙美头村约2300人,锦尚镇卢厝村卢厝卢氏约1350人、石湖社区卢氏约800人、卢厝村西坑卢氏约600人、港东村卢氏约75人,郭宅村、塔石村等约600人。
晋江市卢氏主要分布在池店镇清濛村、东山村、柴塔村、霞美新村、洋茂村等泉州南门外25里的周边地区,人口约1500人,其中东山村约900人。
南安市卢氏主要分布在美林街道办事处李东村约2100人,码头镇宫占村澳下约900人,洪濑镇大洋村烧前约500人,东田镇盖凤村芹菜坪约100人,乐峰镇飞云村等约35人。
惠安县卢氏主要分布在泉港区峰尾镇卢厝约150人,赤埕村约3000人、古山村约3000人、北关村约500人、吴厝围约400人、许湖村约300人、许仁村约150人、小乍村约15人、新霞、霞光、金山、温厝、瑞东、五柳、诚平村以及崇武卢厝街等7个乡镇10多个村,2000多户、约12500人。
安溪县卢氏主要分布在虎邱镇竹源(圆)村卢氏约200人,金谷镇卢氏约500人,其中汤内村卢氏约450人,其他金谷村、尚卿镇福林村、湖上镇飞亚村等约50人。
泉州市区卢氏主要分布在洛江区双阳卢厝约500人,其他散居在清源山周边及北门、南门等地约100人。
永春县现有卢氏主要居住在湖洋镇玉树村,约有150人。
德化县卢氏主要分布在上涌镇西溪卢智村824人、三班镇龙阙村400人、龙浔镇高阳村451人、盖德镇下寮、有济306人、浔中镇61人、杨梅乡西乾村10人、春美乡尤床村6人。
石狮市卢氏基祖源流:石狮市卢氏基祖源流为金瓯相裔,沙美村卢氏基祖子仁、子信和子明仨兄弟於明从同安仁德里十二都兑山保山美社(即今集美区后溪镇兑山村红树林)迁入,后子信移居港据(即今卢厝村),其他基祖均从沙美村、卢厝村迁出。
卢氏字辈总汇
卢氏字辈总汇最后更新时间2014年05月28日安徽庐江卢氏字辈表(十二世起):葛庙支系:根喜茂源;士明大学;道德日生;克正邦国;其家必兴;安徽庐江卢氏字辈表(十二世起):矾山支系:云振之世;德文佳美;成业荣昌;光宗思永;传绍怀长;葛庙支系:根喜茂源;士明大学;道德日生;克正邦国;其家必兴;刘墩支系:大光宗祖;荣业世昌;贤良华国;玉田文章;长安支系:。
善安;国舍扬名;孝礼传承;六修增加字辈:维先敦厚;显达仕方;恩贻泽远;济盛恒强;安徽庐江卢氏字辈:云振之世;德文佳美;成业荣昌;光宗思永;传绍怀长。
安徽怀宁卢氏字辈:。
睦烈允龙传;优秀昌家。
---(音)。
安徽安庆卢氏字辈:朝正应贤良;家和庆永康。
成名宗孔孟;德盛定兴昌。
孝友诒谋远;诗书世泽长。
人文蒸后起;声誉竞蜚扬。
安徽六安霍邱卢氏字辈:朝正应贤良;家和庆永康。
成名宗孔孟;德盛定兴昌。
孝友诒谋远;诗书世泽长。
人文蒸后起;声誉竞蜚扬。
安徽太湖卢氏字辈:朝正应贤良;家和庆永康。
成名宗孔孟;德盛定兴昌。
孝友诒谋远;诗书世泽长。
人文蒸后起;声誉竞蜚扬。
安徽金寨卢氏字辈:开祚际运洪;云昆燕翼昌;家隆永吉庆;安徽滁州卢氏字辈:民义怀清正;行士力大功。
安徽宿州卢氏字辈:广成道德长。
安徽宿州市砀山县卢氏字辈:洪利兆旭;若芳哲高。
安徽卢氏字辈:家照凡昌庆;忠开传继祥安徽无为卢氏字辈:创修(贞崇三年):士之德惟大;裕后自光前;贤英常懋起;鸿绪衍千年。
续修:(二0一0年)寿丰康健靖;畅欣永怀萱;礼仁彰世宇;豪信达昆天安徽阜南卢氏字辈:金文其家;庆红培汉;安徽阜阳卢氏字辈:国洪文修;凤学子(保)家;安徽蚌埠市怀远县(原宿州府蕲县杨家集乡)卢氏字辈:现景凤传春顺。
安徽蚌埠卢氏一支字辈:.....铜(同音)凤德佩加玉安徽安庆卢氏字辈:曰文忠仕天,......莫烈永龙传;毓秀昌家义;英雄佐国冕;安徽安庆卢氏字辈:广余有佳声;忠义荣清顺;安徽铜陵卢氏字辈:曰文忠士添;世尚万胜全;继述彰宗德;縸烈永隆传。
元代契尾翻印件的发现论文(精)
元代契尾翻印件的发现论文关键字:土地记载兄弟元代转让婺源徽州祖坟元世祖【内容提要】20世纪40年代以来,元代土地典卖、土地所有权转让的契约文书,已有零星的、个别的发现。
元代有没有政府制定的土地典卖、地权转让的税契证书——契尾呢?《婺源茶院朱氏家谱》之中刊载的契尾,是首次发现。
【关键词】元代土地典卖/地权转让/税契/推收过割/契尾【正文】我们在阅读明刻本《婺源茶院朱氏家谱》时,发现一张婺源长田朱伯亮等《批田入祠契》和《契尾》。
现全文录下:批田入祠契长田朱伯亮等,有众存祖坟山地一片,坐落一都,土名练下坞,经理寒字一千七百二号,柴蓧山二亩二角,茶山三角,荒草地一亩,下早田一角三十步,内安葬朱五上舍等坟八所,元系本户经理掌立。
上件祖坟,系与先贤朱文公同出一源,切虑日后子孙不能久远保守,複睹文公□(已)立庙宅,祖坟山地祭田归一掌管,永远不废。
今将上件茶山、草地、早田,系本处朱记秀兄弟耕作,每年计租谷一拾归称,请本庙逐年收租,以充输纳用度,仍量立价钱中统宝钞三十贯文,以凭印契受税管业,庶几祖坟得以岁时拜扫标挂保全,以尽子孙之责。
恐后无凭,立此为照。
至元十(?)年十一月十五日朱伯亮押契朱樵隐押朱桂芳押契尾皇帝圣旨里,徽州路婺源州据朱文公庙宅用中统宝钞三十贯文,据朱伯亮兄弟批舍到坟山:一都下练坞(?)柴蓧山二亩二角,茶山三角,荒草地一亩,下早田一角三十步,山内安葬朱五上舍坟八所。
至元六年十二月日右付本庙收执,准此。
税课司印押、押、押[1]众所周知,元代有两个“至元”年号。
一个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号,共行用三十一年(公元1264~1294年);一个是元顺帝妥*{巾+雚}帖睦尔至元年号,共行用六年(公元1335~1340年)。
史载,元统三年(公元1335年)十一月,两度“太白经天”,再加上“辰星犯房宿”、“太阴犯太微垣”、“太阴犯左执法”。
天象示儆,元顺帝企望用元世祖曾经使用过的至元年号转危为安,于是“下诏改元”。
地方文化:婺源姓氏探源
地方文化:婺源姓氏探源婺源江姓婺源县姓氏中,有的姓氏并非同宗同脉,如江姓就有萧江氏和济阳江氏。
萧江江氏《兰陵萧江宗谱》载,萧江氏原为萧姓,西汉丞相萧何之后裔。
江祯,唐相国萧遘次子。
初荐丹阳令,后任护军兵马使。
僖宗广明(公元880年),协助时任淮南节度使的高骈讨伐黄巢起义军,逐至宣(州)、歙(州),因有功,敕封柱国上将军。
唐亡,江祯与李氏宗室谋兴复唐业,不克,渡江易姓,避居歙县黄墩,始有萧江之称。
天复壬戌(公元902年),二世祖江董(江祯之长子)迁婺源皋径(今大畈镇水路村),为婺源萧江始祖。
宋元丰己未(1079年),曾任进贤县尉的八世祖江敌,迁居江湾。
此后子孙日繁,代有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从宋至清共出过进士46人。
济阳江氏《济阳江氏统谱》载,伯益佐舜有功,季子元仲受封于江国,因国为姓,春秋时废江国为济阳,故为"济阳江"。
唐光启丁未(公元887年),二十八世祖江尚质(歙州护军兵马使),由金陵迁歙县黄墩。
尚质之子洪,于天复癸亥(公元903年)迁婺源谢坑(今段莘乡江村)。
两"江"集居村落在婺源有58个。
萧江主要有江湾、占坑、龙尾、梅林等;济阳江有上晓起、清华花园等。
汪口俞氏唐乾符二年(879),黄巢渡江掠饶、信、池、宣、歙州等地。
俞纵第十五代孙67岁的俞沅与子47的俞植,携家从宣城逃歙邑全村均姓黄墩村才躲过劫难。
但黄墩地方小,容不下众多避难者的繁衍生息。
唐天佑三年(906)俞植的儿子俞昌奉父命,与表弟朱瑰(朱熹之祖、婺源第二任知县),从黄墩迁婺东万安乡千秋里四都长田(今潋溪一带),俞昌即为婺源俞氏始祖。
俞昌两个儿子,长子柰,迁鄱阳;次子懋,居长田。
俞懋后裔俞文明于后唐(约906)自长田迁丰乐(今婺源秋口镇沙城),构造百尺三楼自居。
俞懋后裔有十八房,素有俞姓十八派之说。
其第五代第六房孙俞文明之孙俞瓘,于宋开泰九年(1020)自丰乐迁陈平坞(汪口东南一公里处)。
他先后建"洌泉亭"供路人歇脚、建"翠屏轩"办蒙学。
婺源简介
煮面条招待。
客人进餐,小孩不得入座挟菜。
给客人端茶、送饭须双手捧献。
客人告辞须加挽留,告别时须送客出门,并招呼“慢走”、“有空来嬉”。
路遇外乡熟人,要招呼回家吃饭。
地名拾趣婺源是千年古县,受儒家学说影响较大,文化底蕴渊厚,因而取地名或雅或俗,颇为考究。
地名对联婺源当地文人将家乡地名凑成各种对联,甚有趣味:燕子(岭)回头(岭)啄旁皮(岭),东望(村)西望(村);潭公(岭)对镜(岭)插芙蓉(岭),里妆(村)外妆(村)。
岭下即岭脚(村),走前坦(村)绕荷田(村),入桃源(村)观景象;源口有源头(村),流长溪(村)穿硖石(村),转李坑(村)出清泉。
上严田(村)下严田(村),两田夹路(村);左汾水(村)右汾水(村),双水盘山(村)。
龙腾(村)江湾水(河),凤游(山)芙蓉尖(峰)。
清华著名学者江永,也曾为家乡江湾的山形写过一联:燕子回头见洋际;谭公对镜望芙蓉。
取名举例唐乾符年间,歙县篁墩汪万武逃乱至婺源北线,时逢破晓,遂将落脚处取名晓起以勉励后人珍惜光阴。
北宋金紫光禄大夫李德鸾,取“占用从田之签,以严治家”之意为村取名严田,这位老者对仕途实有厌烦,只好劝子孙躬耕了。
北宋末年,桐城主薄余道潜于婺源行径而走,行至沱川,觉得景致非凡,竟随手在溪边倒插罗汉松一支,不久插支长出绿时,大呼“养人宝地”。
因该地盛产毛竹,故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诗,取村名篁村并定居之。
南宋时,胡某人婺源择址定居,见一红豆杉酷似巨笔,树旁一石犹如砚石,迎面峰峦仿如笔架,三景呼应,呈“文房”之状,遂举家而居,并定名方思山。
方者,房也,占居也,《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思,思考。
这地名的意思是:占定此地该思考其景其状,要奋读图进。
俞某建村于水潭旁,期望俞(鱼)姓繁衍发达,特筑拱桥紧锁水田,取村名为锁口潭。
鹤溪洲位于段莘河中游,面积二三华里。
南宋岳飞曾屯兵于此并开垦此洲种稻,获粮谷甚丰,岳遂将该洲改为万贯洲。
从《卢氏八修族谱》看卢性正家世源流
从《卢氏八修族谱》看卢性正家世源流饶怀民【期刊名称】《长沙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6【摘要】卢性正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军事家。
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一生追随孙中山、黄兴,积极投身武装反清革命活动。
长期以来,由于资料缺乏,史学界对于这位被遗忘的辛亥革命功臣几乎无人问津。
本研究以《卢氏八修族谱》为核心资料,并参照其他相关资料,对卢氏肇始先祖父公及其后裔搬迁轨迹以及卢性正高祖以下各代发展脉络进行一番考查,以理清卢性正的家世源流,探讨卢氏先祖箴言遗训对卢性正人生走向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他走上民主革命道路的最初动因。
%During the revolution of 1911,LU Xingzheng was a famous democratic revolutionist and militarist.The paper studies the moving trajectory and developing venation of LU Xingzheng’s ancestors by using the data of LU’s Eighth Genealogy so as to clear LU’s family origin and explore the impact of testaments from his ancestors on his life choice.【总页数】6页(P42-46,50)【作者】饶怀民【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20.9【相关文献】1.从新发现的《新泽李氏三修族谱》看李燮和的家世源流 [J], 饶怀民2.清代闽西的族产种类——以宁化安远的《陇西李氏八修族谱》为例 [J], 钟晋兰3.从《韩氏重修族谱》看韩氏源流 [J], 庞江宏;韩开琪4.乡情戚谊:从《吉安清水刘氏八修族谱》中的商人传记谈起 [J], 唐金瀚5.守正固本培源致远——从2021"八省联考"试题看语文教学变革 [J], 王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卢氏的起源和历史名人作文素材
卢氏的起源和历史名人作文素材《卢氏的起源和历史名人》素材一:卢氏起源之谜卢氏这个姓啊,那可是有老长时间的历史喽。
据说卢氏的起源主要有好几个说法呢。
其中一种说法是源于姜姓,是姜子牙的后代。
想当年姜子牙那可不得了啊,能掐会算,还辅佐周武王打下了江山。
他的后代有人被封到了卢这个地方,慢慢就以卢为姓了。
还有说法是来源于复姓卢蒲。
不过我觉得这就像一个大家族分出去好多小分支一样。
有一回我在图书馆查资料,想把卢氏起源这事搞搞清楚。
我就坐在那大桌子旁,周围都是那些厚厚的历史书,各种各样的版本,看着眼都花。
我从白天一直坐到晚上,就跟在那寻宝似的。
资料里面有些字还特别生僻,我还得拿着手机查字典,折腾了半天,心里想这老祖宗的事还真是不好调查啊。
不过这就像挖宝藏一样,虽然不容易,但是找到一点线索就特别兴奋,最后摸清了卢氏起源大概是这么个情况,感觉自己像个小小的历史侦探。
素材二:卢植——卢氏家族的大名人卢氏家族里有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叫卢植。
这个卢植可了不起呢。
他是东汉末年的大儒,学问高得很。
他教出的学生那可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像刘备就是他的学生。
我想象着当时卢植上课的情景,他肯定是站在个小讲堂前面,长袍飘飘,拿着书摇头晃脑地讲着经史子集。
他的那些学生啊,就坐在下面,仰着头,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刘备可能当时就在角落里认真地记笔记呢。
卢植这人还有骨气,当时宦官专政,他可不怕那些宦官,站出来跟他们对着干。
他在朝政上也积极出谋划策,为了东汉的江山劳心劳力。
感觉他就像是那个乱世里的一股清流啊。
只可惜呢,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很多事情也不是他一个人能左右的了,不过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卢氏家族的历史里。
素材三:卢照邻的诗意人生再有就是唐朝的卢照邻了。
卢照邻的诗写得特别好,是咱中国文学史上非常知名的诗人,他可是初唐四杰之一啊。
我有一次去参加一个古诗词的讲座,讲到卢照邻的时候,教授就对他特别推崇。
我在台下听着,就感觉卢照邻这个人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起来。
记卢氏肇源堂支族源流慨述及寻亲探源之拙见
寻亲探源,以史为鉴——记卢氏肇源堂支族源流慨述及寻亲探源之拙见水有源头,树有根本,物有所属,人有先祖,万事万物终有成因结果。
一个家族的姓氏何来?先祖何谁?氏源何地?发祥何郡?播迁何域?支分何方?定居何处?等等,都将是一个家族族史编纂者们重笔记载与详实考证之根本。
族史编纂需正本清源,寻亲探源需以史为鉴,家族源流的编纂,恪守公正、秉持真实才是它的要素,尊重事实不亚于生命!我支族始祖大一公,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因宋朝末年躲避战乱迁居齐安郡冈邑崎山之阳(即今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大崎乡卢家冲村),以山脉地势高而将当地取名卢家冲,开基创业,立身传世。
大一公配叶氏,生卒俱失考,葬罗邑,传二世祖祖一公、祖二公。
祖一公居巴陵,远久已失考;祖二公生卒已失考,葬卢家冲下冲龟形地壬山丙向(具体墓址可知,葬所年久无碑,有茔墓图保存为证),配查氏生子正一公。
三世祖正一公生于元朝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卒年失考,葬卢家冲下冲龟形地壬山丙向,配潘氏生七子:宗一、宗二、宗三、宗四、宗五、宗六、宗七。
四世祖宗一公配赵氏,生卒失考;宗二公生卒失考;宗三公配雷氏,生卒失考;宗四公配张氏,复配田氏,生卒失考;宗五公配徐氏,复配蔡氏,徐氏法名妙富,生五世祖德贵、德亨二公;宗六公生卒失考;宗七公配娄氏,生卒未详。
以上为我支族前五世传衍概况(附世系图如下),现今繁衍子孙为四世祖宗五公所发,已传衍到二十七世,四世祖其他六公族谱无记载传族支派。
一世祖二世祖三世祖四世祖五世祖祖一宗一,配赵氏大一宗二配叶氏宗三,配雷氏祖二正一宗四,配张氏,复配田氏德贵配查氏配潘氏宗五,配徐氏,复配蔡氏宗六德亨宗七,配娄氏本支族自始祖大一公开基至今近八百年,据历代族谱序言记载,我族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首创族谱之前的六百余年中,家族并非无族谱流传,大一公开基罗邑卢家冲后的宋、元朝年间就有创成族谱,但因元末红巾战乱,而使谱牒焚烧。
在随后的明朝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先后有先祖们汇清族众人丁名讳,生卒时间,茔地葬向等。
全国各省卢氏辈分收集
卢氏家谱字辈派语汇编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硖口驿镇大院子万担金启世应荣华人兴财发陕西汉中卢氏字辈春兆文忠邦德成元恩玉永朝陕西西安卢氏字辈应葆德守陕西西安莆城卢氏字辈:兆自周昌功敬勤俭谦让直方克家令词保国忠良陕西又一支卢氏字辈:杜子广全业从文起大风陕西榆林卢家铺村卢氏字辈:希有满成世天仁全怀正大德永昌盛嘉修克进忠文明金玉殿相国定兴隆陕西安康市石泉县祖籍安庆市潜山县饶宁乡日文忠仕添世尚万胜全继述彰宗德谟烈永隆传毓秀昌家裔钟贤应国诠勋名昭玉册荣显愈唐年安徽黄山屯溪祖籍江西南昌县蒋巷卢村立名宗有庆,建德序长前纸世英才起,光辉耀祖先广西横县南乡镇国荣学仕。
光宗耀祖。
翼世其昌。
挺秀蔚喜。
福建莆田梧塘镇卢姓文仕应天永修道德湖南沅陵卢姓辈份年少芬芳发,强光应德新深明连甲地,落业永常青山东枣庄明中业家谱20字学贤可明善,日厚宗之本克绍尚其承,中和传世永1986年3月江西老家族谱会议商定续修40字德光居赣昌,才华怀志刚宏振建新业,文武卫国强培人道义广,诗礼显栋梁勤俭兴盛远,繁荣绪久长安徽六安霍邱从安徽省颍上县耿棚镇南卢郢村迁出基风从选玉文克善恩新效有照现典守法定家邦安徽省颍上县卢氏字辈基凤玉文克善恩心孝友传家其德可法多福永年允兹昌大科教兴业和谐泽世秉承先祖一展宏志安徽省颍上县迪沟镇国洪文修凤学子(保)家浙江宁海桑州田洋芦村字辈薛可崇尚秉作浙江温州苍南卢氏字辈:嘉振新兴立;成孔贤传天。
浙江平阳卢氏字辈:溥显士;永元大;振家声;兴立成。
孔孟传先道;诗书启后昆;本宗善继述;弈祺以光伦。
浙江兰溪卢氏仁彦福(1世)寿元亨利贞忠淳良善富贵荣华浙江灵山卢氏字辈:礼义廉能;惠爱慈谨;雅淑淳清;尊荣显耀;谟烈鼎新;肃雍敦睦;伦叙修明;渊源昭穆。
浙江台州卢氏字辈:继体必仁贤方□;兆祖先尚为存用。
浙江宁波卢氏字辈:永昌世代;忠孝恒崇;安会由义;耀祖光宗;宏名丕振;家道兴隆。
宁波鄞县合岙卢一村卢氏家谱(奉川派)排行:老行:云、仍、兆(万)、亿、百、千、万、宁、定;续行:仁义礼智文行正德元惠忠良永承昌益;新行:上绍道统惟怀(学)有成(名)聿绳祖武克振家声;宁波鄞县一支祖籍湖南省浏阳富贵荣华美诗书礼乐芳诒谋存两汗浙江临海洋渡卢氏字辈:子国孟仲季;克用惟尔德;立志善守成;懋修贻典则。
婺源清华胡氏宗族考略
婺源清华胡氏宗族考略朱小阳【摘要】婺源清华胡氏宗族源于汉代安定郡,唐末为避黄巢之乱南迁,先迁歙县黄墩,再迁祁门义成都,最后才定居婺源清华,成为徽州历史上的望族.【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40)001【总页数】3页(P17-19)【关键词】宗族;婺源;清华胡氏【作者】朱小阳【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09徽州地区在历史上是一个宗族社会,地方上的宗族是古代县级政府以下强有力控制地方社会的重要力量。
世家大族是我们窥探徽州历史上地方社会的重要视角。
婺源清华胡氏起源于西北,从唐末起迁居婺源清华镇,直至清末,清华胡氏宗族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成为徽州历史上的望族。
如宋代在乡里建立东山书舍的胡崇;名臣范仲淹好友、嘉祐年间的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胡瑗;徽宗时进士胡昶、胡铨;岳飞麾下主管机宜文字的幕僚胡闳休;绍定年间的进士、德安知府胡煚;明代嘉靖举人、湖广沅陵知县胡晟。
尤其在明清时期,婺源清华胡氏宗族涌现出大批徽商,有文字详细记载的就有60多人。
历史上婺源清华胡氏宗族在地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胡瞳和胡学在当地抗击黄巢袭扰地方,获得极高声望。
据记载:“胡氏为新安名族冠,唐室之季,巨寇扰壤,仆射公、常侍公相继以勋业显,厥后为名臣,为硕儒,文德武功后先辉映,乡贤崇祀,千秋俎豆。
”[1]卷五从西北到东南:婺源清华胡氏宗族的源流与迁徙婺源清华东园胡氏宗族,即是以婺源县清华镇东园村为中心的宗族。
其源于西北的安定郡,《清华东园胡氏勋贤总谱·舆考》载:“我胡族肇自汉安定郡,唐末避巢寇乱徙居新安。
至祖常侍,复由古歙徙古治清华,卜宅长子孙,实权兴于东园,皆数典者不可忘也。
”又载:“世系(胡)福为姑孰守,避巢乱,子孙徙居新安,故新安之有胡姓遂从此始考”。
这一支胡氏宗族迁居婺源清华之前在西北地区繁衍生息,定居西北安定时期,曾涌现多名杰出的人物,如胡伯奇、胡计宁、胡广、胡奋等。
婺源古譜朱氏源流序
婺源古譜朱氏源流序婺源古谱朱氏源流序吾宗先世,始于颛顼第九子,曰卷章,卷章生子二,次曰吴回,伐祝融于高辛之世,回生继,继生重黎,重黎生陆终,陆终生六子,第五子曰晏安,得曹姓,至周武王克商,封曹侠于邾,附庸于鲁,侠之后十世不可考矣。
邾仪父,鲁隐公元年,会盟伐楚,从齐小白,尊周遂进爵为子,卒谥安公,仪父传子籧篨,卒谥文公,籧篨传子貜且,卒谥定公,貜且传子牼,卒谥宣公,牼传子华,卒谥悼公,华传子穿,卒谥庄公,穿传子益,卒谥隐公,益传子革,卒谥桓公,国近楚。
革之子名曰茅成子,遂为楚所倂,于是去邑氏朱,齐大夫秺,居沛国之相县,至汉高祖封朱濞为隐陵侯,武帝朝买臣,赏拜会稽太守,生二子,长邑北海太守,次轸封都昌侯,邑嗣槐里令,讳云,云嗣为司空,讳翊,翊生浮,字公叔,任大司马,浮生永,官刺史,永九世孙尚,为吏部尚书,尚生子质,为大司徙,迁金陵,质长子禹卓,任青州太守,坐党,子孙避难丹阳,遂家焉。
次禹司,为校尉扶风太守,讳翻。
禹卓之子也,洛阳太守,讳越,翻之嗣也越,生元胜,胜六世询,任魏参军,询生济,济生申,申生咸,为西魏散骑常侍,咸之子腾,为陈郡太守。
腾之子佑,任大将军,佑嗣为尚书令,曰季文,季文嗣,自冀州剌史,后为尚书,讳穆,穆长嗣俊,次杰也,俊生博,官丞相,随金陵,博嗣然,为大司马,然嗣据,为大将军,任安南太守者斌也,生襄州太守序,监六部军事者龄石也,生弘文馆学士,子奢奢家苏之洗马,桥生君建,任太子洗马,君建子随,任雍州太守,随生二子,伯僧宁为淮阳太守,仲寿昌亦任太守,僧宁子操,官开封仪同,操生四子:仁轨、敬则、玘、琘,迁河南亳州永承县,仁轨赠孝友先生,玘为著作郎,琘为太子典膳。
敬则字少连,举贤良,官至谏议大夫,生子光迪,为灵州别驾,光迪生三子,守滔为济阳令,守同为当阳令,守和为奉礼郎。
守滔生涔,为殿中丞,涔生革,为马步军总管,复迁金陵,嗣有朴公,为平章事时,于干宁间,愤唐室逮亡,不可复救,遂遯于星源之方山,筑室求志以终天年。
福建龙岩漳平吾祠乡卢氏源流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吾祠乡卢氏源流七一梁万八——七二——乙公——祯——台——许——昭——彰——明—七三享德——坤——仁——义——礼——智——信——实——不仲茂谦——应元X公——世用——卢三公——方荆——良和——茂龙——肇公——X公卢四公——文荆公徙居龙岩茂忠——定公靖公创立家廟茂用——朝阳——昶公利行(位五三郎开德化郑山住)卢三公——建行(位五四郎开德化盖竹住)恭行(位五五郎开团圆盖竹住)十九公(开福清住)廿公(开龙岩住)衡公——权公——四九公——十五公卢四公——廿一公辉祖冯公开董口比坑廿二公——光宗——禄公(字以德妣蔡氏)——廿三公(开尤溪住)禄公传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公,四八公传十七公(开芦溪边始祖妣陈氏),十七公传小一公(开溪边坂头住)、小二公(开龙岩住)、小三公(开华封住)、小四公小五公(合开五舍乡传念七公念八公)、小六公(开西里住)、小七公(开泉州住)、小八公(开洪山住)、小九公(开彭炉住)、小十公(开西埔住)1十三公小九公——十四公二十四公应新公真阴公正凯十五公二十五公——应真公——真明公——正昌十六公——二十六公应全公真惠公正惠仙夫——仕兴仁寿元哥仕观进治——祖富永良——仕保祖昌——文华——玄忠——永俊——常兴——洪琏——常旺——洪尧、昭哥永和——哥仔洪澜正昌——进实——祖正——仙宁——进祖坦清——仙养、类生永德——新惠——洪真—石兴宗华——新宗尾哥永道——新福——乾——荣高——乾二、明仔永去——荣华、荣富、荣贵宗旺——永泰——荣生荣敬——洪器进促——祖荣——宗昌——永安——良美太始祖旺万公讳渊行位万八取吴氏十六娘初在江西葬后头象形坐午向子生三男长曰七一年十九为南京刺史后贬县令二男七二为训导三男七三营家生理牛马繁昌金银积库庶称苟完苟美生子名乙公2始祖文荆公,河南光州固始人,家居固始际峰山下,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任福建观察使,其弟文献公从之入闽,、、、。
卢氏族谱
卢氏族谱(Lú)姓源出有六:1、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裔,齐太公后裔孙高傒而来,以邑为姓。
据《元和姓纂》所载:“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之孙高傒(人称傒公),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
西周时炎帝后裔姜尚,字子牙,因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
春秋时代,齐太公的后裔高傒食采于卢,“因邑为姓”,故其后裔姓卢也。
此居卢姓主要来源之首位。
2、出自复姓改单姓为卢氏。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代,齐桓公之后,有一支取卢蒲氏,后来改成姓卢;又据《魏书•氏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卢氏为卢姓。
是为河南洛阳卢姓。
还有一支取“葛卢”为姓的,后来也改姓为卢。
3、古代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部有姓“莫芦”的,后来改为姓“芦”,再后来则去掉草字头,归于卢姓。
又有少数民族姓“吐伏卢”、“豆卢”或“奚什卢”的,也改为姓卢。
4、出自他姓赐卢氏。
据《隋书•卢太翼传》所载,隋炀帝赐河间人章仇(复姓)太翼姓卢,很有才华,备受隋炀帝看重,受赐姓“卢”,子孙也就随之归于卢姓。
此支是为河间郡(治今河北献县东南)卢姓。
5、出自他姓改卢姓。
如祖籍河北省范阳(后望于河南省光山)的雷姓人氏在北周之初改为卢姓;唐代有三原(后望于陕西省三原)的闾姓,经当朝皇帝特批,改姓为卢。
6、春秋时代的庐子国,有人以“庐”为姓,后则改为卢。
卢姓迁徙分布:卢姓的发源地在今山东省长清的西南,春秋时在齐国繁衍,自“田氏代齐”后,卢姓便散居燕秦之间。
秦时,有博士卢敖在涿郡定居,世称涿郡卢氏。
秦末,卢敖裔孙卢绾随汉高祖起兵反秦,因功封燕王,封国在涿郡,后涿郡卢姓又称范阳卢姓,为五大望族之一,历汉魏南北朝隋唐千余年而不衰。
与此同时,有卢姓已迁至宁夏固原与甘肃平凉间地,以东汉王卢芳为始祖。
而传自齐桓公的那支复姓卢蒲,改卢姓后亦在涿郡繁衍。
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导致卢姓大举南迁,卢氏大族有随晋室南迁于江浙一带;又有一支卢姓北上辽沈,后发展成为辽西卢姓大族,此支卢姓,为后魏太保,录尚书事卢鲁元(昌黎徒河〔今辽宁省锦州〕之族所在)。
福建省泉州市卢氏基祖源流及人口分布状况(调查稿)
福建省泉州市卢氏基祖源流及人口分布状况(调查稿)卢承志2004年10月18日泉州市现有卢氏人口约27000人其中:石狮市约5725人、晋江市约1500人、南安市约3500人、惠安县约12500人、安溪县约700人、泉州市区约600人、永春县约有150人、德化县约2058人。
石狮市卢氏主要分布在永宁镇沙美头村约2300人,锦尚镇卢厝村卢厝卢氏约1350人、石湖社区卢氏约800人、卢厝村西坑卢氏约600人、港东村卢氏约75人,郭宅村、塔石村等约600人。
晋江市卢氏主要分布在池店镇清濛村、东山村、柴塔村、霞美新村、洋茂村等泉州南门外25里的周边地区,人口约1500人,其中东山村约900人。
南安市卢氏主要分布在美林街道办事处李东村约2100人,码头镇宫占村澳下约900人,洪濑镇大洋村烧前约500人,东田镇盖凤村芹菜坪约100人,乐峰镇飞云村等约35人。
惠安县卢氏主要分布在泉港区峰尾镇卢厝约150人,赤埕村约3000人、古山村约3000人、北关村约500人、吴厝围约400人、许湖村约300人、许仁村约150人、小乍村约15人、新霞、霞光、金山、温厝、瑞东、五柳、诚平村以及崇武卢厝街等7个乡镇10多个村,2000多户、约12500人。
安溪县卢氏主要分布在虎邱镇竹源(圆)村卢氏约200人,金谷镇卢氏约500人,其中汤内村卢氏约450人,其他金谷村、尚卿镇福林村、湖上镇飞亚村等约50人。
泉州市区卢氏主要分布在洛江区双阳卢厝约500人,其他散居在清源山周边及北门、南门等地约100人。
永春县现有卢氏主要居住在湖洋镇玉树村,约有150人。
德化县卢氏主要分布在上涌镇西溪卢智村824人、三班镇龙阙村400人、龙浔镇高阳村451人、盖德镇下寮、有济306人、浔中镇61人、杨梅乡西乾村10人、春美乡尤床村6人。
石狮市卢氏基祖源流:石狮市卢氏基祖源流为金瓯相裔,沙美村卢氏基祖子仁、子信和子明仨兄弟於明从同安仁德里十二都兑山保山美社(即今集美区后溪镇兑山村红树林)迁入,后子信移居港据(即今卢厝村),其他基祖均从沙美村、卢厝村迁出。
卢氏地名考证新探
卢氏地名考证新探文/七月湖上古时期,卢氏二字出现在洪荒大伏羲氏族社会尊卢部落,其祖与纯血缘伏羲氏之祖同为燧人氏北方集团的一个分支。
燧人弇兹氏自立姓氏为“风”,这是中国人最早之姓。
燧人氏直系除风姓外,还有允姓和婼姓,为燧人氏最早的三大姓。
伏羲“以龙纪,龙师而龙名”,以龙为图腾,成为龙的鼻祖,开拓了中国远古龙图腾的先河。
自此,在中国古史传说时代,出现了龙,始有龙的传人之说。
尊卢氏名(嵹)居嵹台之阳,为风姓血缘后裔,伏羲时代,尊卢氏主政朝业物资供给,粮食储备工作。
当时伏羲部族东迁,尊卢部落随迁于潼关以东、黄河以南、洛水以北一带。
活动区域分布在北与大庭氏为邻,东与中央氏为邻,西与骊连氏和赫胥氏为邻,南面是伏牛山山区。
现今灵宝朱阳和卢氏的沙河潘河一带(当时称鸿泸水,汉改制为泓农郡)。
根据完颜金行政地理建置录八(风翔福路、景兆府路)十九载:卢氏县。
天会十年,仍立卢氏县,隶虢州。
十四年,陷隶宋。
皇统元年,复,仍立卢氏县。
按:卢氏县,治今河南卢氏县西北沙河西南三角城(《大明清类分野之书》)卷十七《柳星张分周》:“元至元中... 移卢氏县于故城东南三十里,[即今冶]”。
另卢氏沙河与潘河交界处也有卢氏沟的命名之说)。
当时,氏族部落崇拜偶像,人类发明和使用火之后,尊卢以柳条编制的卢器糊上泥土的浓浆,用火烧烤,成为原始的陶器,它是用来蒸煮食物和贮存生活所需的水及其它东西的。
这种陶器古人初造字时称“卢”,《说文》中对卢字的解释:“饭器也,从皿声”。
解释为饭器,《说文大字典》解释:“盛火器也,文君当卢”。
不仅指出“卢”是盛火器,而且指明为烧、烤、煮用的盛火器。
卢与“火”结合成“炉”),这包含着把糊上泥浆的卢器在炉火中烧制的意思,也可以说用火把卢器烧制成原始的炉子。
所以人们崇拜这种发明,以<<卢>>图腾为标志。
据史査证: 尊卢氏是大昊伏羲社会杰出人物。
他对人类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钱币,以币治世,开创了人类货币交流的先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婺源卢氏谱载始祖元成公考究商榷
前几日,婺源紫阳西坑张村卢家旺欣宗亲从网上传来其祖存手抄家谱,尔后,我即时传与江西卢氏源流会副会长大萍宗亲考究,昨天大萍宗兄给我发来了一份《有关婺源谱载始祖元成公的考证》,大萍宗亲是以时间为参照,根据一些条件为依据,初步推论其祖(元成公)为卢纶公(以下简称纶公)三子弘正公的可能性较大,但不能定论。
而我近日也在对陆续搜集到的一些《唐表四房》(以下简称唐表)中四房卢支的资料进行比对后,认为其祖(元成公)为纶公的可能性更大,因而在此对一些疑点或方向引导的地方发表自己的浅薄见识,以起抛砖引玉之用,供大家商榷。
首先,关于婺源紫阳西坑张家《卢氏族谱》上记载他们的始祖元成公的生平,我有以下的几项疑点:
(1)元成公在我看过的遍及的各家谱(俱为《唐表》中四房卢支卢纶裔)中俱没有相应的记载,据他们的谱载元成公是唐朝人物,且是有官位在身的。
按理在《唐表》等史料中是应该有记载的,可是我翻遍《唐表》也未见其中有任何痕迹可言,所以基本可以考虑元成公是个谬误人物,当然我们还是要充分尊重他们的谱头,不能一棍子打死,还应做更深一步的考究。
(2)元成公生于唐贞元甲戌年,根据天干地支年号表(以下简称天表)排列,贞元年间的确是有甲戌年的即公元794年,可是唐朝往后却是没有天和这个年号的,据大萍兄长理解应为唐宪宗元和年间,且以其说是。
然又据其谱载“泰和己亥,作牡丹诗赋,唐文宗摘其杰句,任监察御史”。
同样依据天表唐泰(大或太)和年是没有己亥年的,如按大萍宗亲所说,那具体的年份应该是太和辛亥年即公元831或己酉年即公元829年了。
按其种种理解分析亦十分在理,于此我们应尊重大萍宗亲的研究成果。
其次,关于与元成公其人相对应的唐时卢氏先人,我认为是纶公的可能性极大,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婺源紫阳西坑张家《卢氏族谱》里有关元成公以及1921年《江西卢氏通谱》里有关纶公的记载:
(1)始祖元成公,高阳侯至此四十一世为卢氏,生于唐贞元甲戌三月十五日亥时。
泰和己亥,作牡丹诗赋。
唐文宗摘其杰句,任监察御史。
世居中山白衣里卢家塆 [(wān)◎山沟里的小
块平地(多用于地名);亦指山村:我和他同塆。
]。
(2)十九世纶之翰之子。
字允言,《唐书-本传》称公河东蒲人,避天宝(唐玄宗年号,时有安史之乱)乱,客鄱阳,补阆乡尉,迁监察御史,捡校户部郎中。
德宗召见禁中,有所作辄使赓和,与吉中孚,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
号大历(唐代宗年号)十才子。
宪宗诏访遗文,文宗尤爱其诗。
四子皆擢进士第在台阁,遗中人索家笥,得诗五百篇。
子四:简能、简辞、弘正、简求。
二者一对比,除了所处的年代没有什么可比性以外,其他的诸如皇帝名号以及所任之官职。
凡此种种记载似有几分相通之处。
此外元成公的出生年月尽管和贞元甲戌年能够对的上,但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世系,就不难发现,其实他的生平年份也是有谬误的!(仔细观看附后三图)
元成公至文明公历二十一世还在唐中晚期,甚至文明公的出生年份[至德(唐肃宗年号)丙辰年(经比对至德年间没有丙辰年只有丙申年即公元756年)]比元成公还早,怎么可能?还有据《卢绶夫妇墓志铭考》及《旧唐书•卢简辞传》所载:父纶,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奉亲避地于鄱阳,而天宝只有15年(公元742—756年),若纶公真在天宝末参与科举,其生年当在开元年间,而开元是有甲戌年的即公元734年(根据一些史学家的推断纶公是生于公元737年之前的。
还有人甚至将他的生年推进到了公元735年。
这样岂不更接近734这个说法?!)。
再则,婺源紫阳西坑张家《卢氏族谱》中所载之各分支流布情况亦有许多与赣浙皖三省交会区四房卢支卢纶的分支大都相同,尤其在我所熟知的乐平、鄱阳、浮梁等共通流布地的家谱均记载其祖先是《唐表》中四房卢支纶公的裔孙。
由此可推,元成公即纶公的可能性很大。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佐证就是纶公是写过牡丹诗的,诗
句见后: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卢纶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至于婺源谱上:“泰和己亥,作牡丹诗赋。
唐文宗摘其杰句,任监察御史。
”的有关记载我的理解是:因为文宗尤爱其诗故在泰和年间的某个观赏牡丹花开的春日,曾借此诗暗示自己夹在阉宦和朋党之间的无助和无奈心情。
总之结合以上凡是款款显示:婺源谱载始祖元成公和我之远祖纶公除去名号生年各有表述以外其所受皇帝喜好、所历官职及世衍各分支情况几乎相同。
此元成公是否就是纶公?然仅凭鄙袜线之才又怎敢不顾及各大方之见哂不识而妄加断言,故谨记于此。
以俟日后有我宗亲贤能于此之上有更深之炯见。
此外本文能得以最终成稿,首先要感谢大萍宗亲能摒弃分歧,帮忙修改前稿,使愚之陋文语言通畅,认证清晰。
还有修水发义宗亲,在某些文稿措辞以及段落上也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在此小弟一并稽首顿谢。
附:一、关于婺源谱载始祖元成公的考证
据《婺源卢氏宗谱》手抄表记载:一、本宗元成公,世居中山,高阳(是否高奚?),演(衍)至元成四十一世矣,唐天和(应为宪宗元和)间举进士。
太和中,官仕(任)殿前御史。
子孙由些之传。
(卢氏源流谱序)。
二、始祖元成公,高阳危(下为“火”)至此四十一世为卢氏,生于唐贞元甲戌年(794年)三月十五日亥时,泰(大或太)和已亥(830年),作牡丹诗赋,唐文宗摘基杰句,任监察御史。
世居中山白衣里卢家湾(土字旁)。
据《唐表四房》等载:弘正公,卢纶三子,字子强,宪宗元和末(820年)登进士第,辟为使府掌书记,升监察御史,出为江西团练副使,入朝拜为待御史,迁兵部郎中,给事中;武宗值日末(846年)任三州及河北两镇宣尉使;拜为工部待郎,转户部待郎,充任监铁转运使,课税收入倍增,擢为检校户部尚书。
出为徐州刺史,武宁节度使,徐泗豪观察使等;升迁为检校兵部尚书、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颍观察使等职,卒,赠尚书右仆射。
高奚受姓始自五十一世。
中山,是古中山国,在河北范阳邻。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
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
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
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
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有《卢户部诗集》。
感觉这个元成是弘正。
元和间的进士,唐表中会记载的,而记载的就只有弘正公。
而且同为卢纶的后裔,分布地也近相同,都在安徽和江西、浙江三省交会处居住。
谱上互为记载其世穆情况。
较为邻近。
谱上记载了“琰”,是否浙江九支卢的始祖“卢琰”?
(以上供参考)
大萍于2011年6月11日
二、谱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