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三字经

合集下载

现代火神派(扶阳派)

现代火神派(扶阳派)

现代火神派(扶阳派)《古今医案按》曾记录一人幼时服用附子,成年后附子毒发的病例。

《素问玄机原病式.病机十九条》言寒者只有一二,言热者却有八九。

张仲景在《伤寒论》附子汤证中论及附子的应用时,提示必须要掌握“口中和”这个主证,也就是要口淡无味儿,舌苔不粘不腻不黄不厚不腐,舌质不红,口味儿不苦不甜。

而现代人,饮食肥甘厚味,酒品奶酪,体型肥胖,多生湿热之邪,一旦误服热药如附子,干姜,肉桂之类,则或如火上浇油,助长火势,或如油入面,使湿热之邪难分难解。

或有人说,现代之人,居处有空调,饮食常生冷冰镇,岂不是寒邪多,却不想所食啤酒奶酪虽然吃在嘴里是凉的,但是都是高热量的东西,容易化热生痰生湿生热。

况且,先有入寒邪伤脾,再有吸收化热,伤脾则脾虚不运,热不能运化则郁,郁则成积热。

再论空调,只有少数体质偏瘦之人怕空调之冷,多数人却喜入空调之室。

这些喜冷者正是内热的表现。

有些人甚至在空调室内尚袒胸露背亦不满足其冷,这就是真热的典型表现。

经云,“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而今,有热不能出汗,热不能散,瘀积于里,是热上加热,再加体表受空调之寒,是为寒凝,饮食冰镇寒凉之品,是谓冰伏。

完全不同于旧社会之人,饮食粗糙,食不果腹,所含热量从里不足以抵御微寒。

且旧时之人,衣服单薄,织品御寒性极差,常常为寒邪直中。

现代之人,虽有衣着单薄者,但是其御寒之性能远超旧时衣物。

况且腹内营养丰富,热量充足,寒邪亦不能伤害。

今有火神派,用附子,干姜,肉桂之属,轻则三五十克,重则一二百克,临床所见坏证比比皆是。

仲景所用姜附,本为救急而设,非为常法,今日临证即言阳虚,动手即予姜附者,为害非浅。

火神派实为当今中医学界一个时代的错误。

炒作祸害了当代中医,祸害了当代中医人!。

火神派的理论要点张存悌

火神派的理论要点张存悌

四、阴盛阳衰的病势观
• 所谓病势观,是指医家对群体社会的发病
特点和大体趋势的概括认识,它是关系到 医家和学派的学术特点和认识疾病的前提 ,一般与社会、时代及地域、气候特点密 切相关。
• 郑钦安说过:“阴阳不明,医门坏极。喜
清凉而恶辛温,无怪乎阴盛阳衰矣”(《医 法圆通卷二》) 。是说俗医“喜清凉而恶辛 温”,滥用寒凉伤阳,导致世人“阴盛阳 衰”的基本态势,指出阴证、寒证占了大 多数(盛),而阳证、热证则少见(衰) 。
重要的是,郑氏对阴寒偏盛所致虚阳上浮、外越、下陷所 引起的种种假热之象,他称之为“阴火”者,有着相当深 刻的认识。所谓“阴火”即阴证所生之火(与东垣之阴火 不同),又称假火,本质是阴寒偏盛,导致虚阳上浮、外 越、下陷而引起的种种“肿痛火形”其实是假象,常见的 如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舌疮、口臭、头痛、 颧红、目赤、耳鸣以及内伤发热、皮肤包块红斑、足心发 热如焚等都是极为常见的病症,看似火热之象,其实是真 寒假热亦即阴火,极易被误认作火症和阴虚火旺,俗医治 以滋阴泻火之法,“实不啻雪地加霜”。
火神派的理论要点张存悌
一、以阴阳为纲,判分万病,是火神派 最基本的学术观点。
• “一病有一病之阴阳”,“万病总是在阴阳
之中”,突出阴阳作为总纲的地位,这就 是郑氏临床辨证最基本的学术思想,这一 观点他称之为“阴阳至理”。由此,临床 上“认证只分阴阳”,“功夫全在阴阳上 打算”,套用一句《内经》的话说,就是 “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 一百多年过去了,今天郑钦安关于“阴盛
阳衰” 的病势观,仍然是适用的,这正是 火神派重视扶阳、擅用附子的现实基础, 也是我们传承、弘扬火神派的缘由所在。
• 祝味菊说:“余治医三十年,习见可温者
十之八九,可清者百无一二。”

神奇的中医火神派,您绝对不知道的秘密!

神奇的中医火神派,您绝对不知道的秘密!

神奇的中医火神派,您绝对不知道的秘密!“火神派”的开山之祖长期以来,四川医生以善用附子、干姜著称。

近人如重庆补小南、成都祝味菊、云南吴佩衡、华阳刘民叔几位先生都有“附子”的外号,卢铸之先生更有“火神”之称,而追溯其渊源,郑钦安先生实乃这一流派的开山之祖。

郑钦安,名寿全,钦安其字也。

四川邛崃人。

生卒年不详,查其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二书刊印的时间分别是在清同治8年和13年,即公元1869年和1874年,又据《医法圆通》书中提及“余业斯道三十余年”,可以推论出他是道光生人,其著书的年纪,大约50多至60岁左右。

据《邛崃县志》,郑钦安出成都名医刘沅刘止唐门下,刘生平事迹不详,看来这又是一位“识用精微过其师”的了。

为什么要称“火神派”?是因为这一派不仅善用附子、干姜起大证、重证,惊世骇俗,在全国独树一帜,而且还不断地发扬光大(如祝味菊用附子治高热心衰,吴佩衡用附子治麻疹险证),历百余年而不衰。

火神派的学术思想以郑钦安为代表的火神派学术思想最主要的是:推重阳气,善用扶阳方法治病,擅用大剂附子干姜等辛热药物,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对阴证的辨识全面而深刻,这些观点十分突出甚或超越前人。

火神派的宗师和传人火神派的开山鼻祖是郑钦安。

郑钦安(1824~1911年),名寿全,四川邛崃人,清同治年间,在成都开创了“火神派”,《邛崃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人誉“郑火神”、“姜附先生”,誉满川蜀,成为当时独树一帜的火神派领军人物。

郑钦安晚年设帐授徒,自然桃李众多,传人不在少数。

入室弟子有卢铸之(1876~1963年)先生,光绪十六年从师于郑钦安,“三载亲炙,有闻必录”,继承郑氏学术思想,时人尊为“卢火神”。

儿子卢永定、孙子卢崇汉亦以擅用大剂附子著称,为当代火神派代表人物,可谓一门三代,薪火相传。

郑钦安的学说著作传播较广,私淑、遥承火神派者更多,举其要者录之:吴佩衡(1886~1971年),四川会理县人,云南四大名医之一。

(火神派)伤寒六经治法-彭重善

(火神派)伤寒六经治法-彭重善

(火神派)伤寒六经治法-彭重善太阳证:以“脉浮、头痛、项强、恶寒为提纲”。

太阳伤风:(脉浮缓,头项强痛,恶寒,发热,兼自汗恶风)桂枝30,白术15,山楂20,炙甘草15,生姜60。

注:汗多怕风的可以加淫羊藿20,怕风甚、脉浮甚的可以加天麻15。

太阳伤寒:(脉紧,发热,恶寒)注:桂枝30,苍术15,山楂20,炙甘草15,生陈皮15,生姜60。

此法见汗则止,不可过汗。

太阳两感证(伤风兼伤寒):(壮热,烦躁,脉浮,脉紧)桂枝30,苍术15,炙甘草15,生陈皮15,法半夏20,淫羊藿20,生姜60。

太阳病各种尿证主法:(桂枝化气行水法)桂枝30,苍术15,茯苓15,炙甘草15,淫羊藿20,生姜60。

蓄尿证:桂枝30,苍术15,茯苓20,法半夏20,炙甘草15,淫羊藿20,生姜60,肉桂15。

注:用上面的主法加重茯苓,加法半夏,目的是降浊生清。

用肉桂目的是温肾阳,助膀胱之气化。

血尿证:桂枝30,苍术15,茯苓15,炙甘草15,淫羊藿20,生姜60,泡姜20或生蒲黄15。

注:寒重、脉紧用泡姜,尿热用生蒲黄。

蓄血症:(既尿血又逼胀,不出来)桂枝,苍术,茯苓,石菖蒲,玄胡索,炙甘草,法半夏,生姜。

癃闭证:(小便不通)桂枝30,苍术15,茯苓15,炙甘草15,淫羊藿20,生姜60,肉桂15-20,石菖蒲20,海金沙15-20,菟丝子20。

注:目的为温肾阳,祛膀胱太阳经之寒,助膀胱气化,开膀胱之阴窍,实际上也通了三焦。

这样癃闭就可以减轻,减轻以后再用西砂仁使肾气升起,助膀胱三焦气化,使水湿能顺利排泄。

阳明病:以“胃家实”为提纲。

太阳阳明兼证:桂枝30,苍术15,藿香15,厚朴15,白芍15,茯神15,炙甘草15,淫羊藿20,生姜60。

注:无汗用苍术,如果恶风、有汗的苍术就换为白术。

方中加白芍主要降肝脾之实凝,使气机畅通。

假如少阳症已经涉及到胸胁痛可以加公丁香、吴茱萸、玄胡索。

少阳病: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

少阳证:桂枝,白术,茯神,法半夏,小茴香,青皮,炙甘草,生姜。

中医火神派傅文录医案

中医火神派傅文录医案

中医火神派傅文录医案博文录,1960年生,副主任医师,现任职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

1987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曾投师于时振声教授、石景亮教授、陈守义等名老中医门下,深得名师传教,肾病治疗体会尤多,临床技艺日趋成熟,病家多有口碑。

崇尚火神派学说,擅用经方尤其四逆辈治疗奇难杂症,用药较为精练,堪称火神派中的少壮派。

勤于著述,为学者型中医,著有《肾病证治发挥》、《当代名医肾病验案精华》、《中医内科三字经》、《药性赋七言歌诀新编》、《新编汤头歌诀》等专著15部。

近年倾心于火神派的学习与研究,出版有《火神派学习与临证实践》、《火神派方药临证指要》等书,为火神派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在附子应用上,主张附子在15g以下时,不必先煎;重症必用至30-120g方能达到效果,一般附子要先煎1-3小时。

为此附子可以一次性多剂专予先煎,再分次与其他药物合煎,节省时间,方便病人。

1.长期低热——人参四逆汤加味陈某某,女,60岁,农民。

低热37.5℃已有6年余。

6年前外感之后出现发热,经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治疗病愈,不久便出现低热37.5℃。

一般早晨体温正常,8时以后开始慢慢升高,下午2时体温最高,然后又逐渐降为正常。

曾在省市级多家医院就诊,未发现明显异常,最后定为“功能性低热”。

现症见:身体消瘦,纳差腹胀,畏寒肢冷,五心烦热,气短懒言,发热多在活动后加重,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证属阳气亏损,虚阳浮动,治宜补肾回阳。

方用四逆汤加味:附子30g(先煎2小时),炮姜30g,炙甘草10g,红参10g,三七10g,砂仁30g。

3剂,水煎服,每天1剂。

服药后,自感症状大减,精神大振,体温最高在37.2℃,继服上方6剂。

药后体温恢复正常,纳增神振,二便如常,再服6剂,隔日1剂。

点评:功能性低热,现代医学多认为无名原因发热,中医辨属内伤发热,俗医多从阴虚论治,殊少见效。

原因在于此证多属气阳亏损所致,滋阴清热乃文不对题。

本例一派畏寒肢冷是阳虚之象,其低烧、五心烦热乃是阴火,阴证所生之火,张景岳称之为“假火”,扶阳方是正治。

【解密】功效神奇的中医扶阳派(火神派)

【解密】功效神奇的中医扶阳派(火神派)

【解密】功效神奇的中医扶阳派(火神派)什么是扶阳派?扶阳派:又称火神派,是指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子、姜、桂等辛热药物着称的一个医学流派。

其中尤以擅用附子为突出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讲,不擅用附子,就不成其为火神派。

中医扶阳认为养生在于扶阳,生命是以阳气为主导的,阳气是生命之所需。

扶阳提倡“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

所以要想身体达到理想的状态,即养生的目的,平常就应该注重阳气的充足。

清末光绪年间,成都府知府朱大人的夫人患吐血病,已经一年多,医药无效,成都府属16个州、县,纷纷推荐当地名医来为夫人治病。

他们或认为夫人的病是血热妄行;或认为是阴虚火旺,逼血外溢。

结果愈治愈坏,日趋严重。

经人推荐,请名医郑钦安来府诊视。

当日郑钦安诊见夫人面容苍白,虽是夏至季节,床上还铺着皮毡,盖着丝棉大被,显得十分怕冷。

舌质淡红,苔白腻。

诊毕,郑钦安处方:制附片四两,炮干姜四两,炙甘草二两。

朱知府看方后竞瞠目结舌,且量大超常,治此等吐血重症,焉有不惊之理。

孰料,药后,病人自觉周身凉爽,胸口舒畅,吐血竟然止住,而且吃了两小碗稀饭。

病人坦途,由此而愈。

此方干姜附子都是大热之药,朱知府为表谢意,特赠郑钦安金匾一块,上书“医宗仲景”四字。

为什么艾火能壮阳气呢?古人就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

艾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连续温灸,可使艾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又因和脏腑相互联系,能使阳气通达。

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称之为,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

元阳,为之真阳,是阳气活动的动力。

也可以说关元,是阳气之源,不懈的灸关元,可以打通,大补元阳。

再加上金艾扶阳素的特殊配方,使得扶阳罐艾灸时产生特殊频率的辐射,使其补阳之力更加显著,从而达到养生壮阳之功。

《内经》所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说阳气是生命的根本。

中医火神派

中医火神派

中医火神派用制川乌配干姜、酒制大黄温中导滞(制川乌用15g,干姜9g,酒制大黄6g;儿童减量,用制川乌6g,干姜3g,酒制大黄3g)。

用药以附子、巴戟、淫羊藿、桑寄生、当归、黄芪温肾暖肝助阳为主,佐以桂枝、川牛膝、独活通利下肢经脉,祝味菊温养筋骨法的组方用药特色,有点象地黄饮子,但祝味菊此法偏于温补肝肾阳气,兼能通利经络,而地黄饮子则肝肾阴阳并补,以补肾填精为主,兼以化痰开窍。

转贴:论“如何保持肾阳长久不衰” 百度空间...zgbyzgs阴精既生,在阳气作用下,又能阴中化阳,使阳气更加充实,包括后天之本与先天之本,也包括肾阳。

若遇热证还用姜桂附,那不是火神派,那是误诊或是火神派的败类打着火神派的旗帜招摇撞骗。

阳主动,阴之使也,此时显然是阳气不足,阳气不足显然是当睡不睡阳气不藏所致。

扶阳法有多种,并非都靠附子,而这类"假火神"处方时动则开附子四五百克以上,炫耀胆大,不知火神派三昧,败坏火神派名声,他们是火神派的掘墓人中医火神派探讨yunhaizouyi...中医火神派探讨本书是《中医火神派探讨》之第二版,全书共分6个章节,主要对郑钦安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归纳了火神派的主要学术观点。

火神派资料汇编(艾灸信徒火神派资料汇编(火神派资料汇编(完整版)目录上篇——火神篇关于中医火神派及其现代的发展(何绍奇).............................................126 认知火神学派感悟扶阳心法——读《中医火神派探讨》(王辉武) (292)上篇——火神篇关于中医火神派及其现代的发展何绍奇一、“火神派”的开山之祖长期以来,四川医生以善用附子、干姜著称。

为什么要称“火神派”?首重扶阳擅用姜附淄水渔夫首重扶阳擅用姜附首重扶阳擅用姜附——郑钦安学术思想探讨之四张存悌郑钦安最重要的学术观点是重视阳气,在人身各种阳气中,他又特别推重肾阳,认为是人身立命之根本,这是就正常生理而。

火神三书《医理真传》原文5

火神三书《医理真传》原文5

火神三书《医理真传》原文5问曰:满口齿缝流血不止,上下牙齿肿痛,口流清涎不止,下身畏寒,烤火亦不觉热者,何故?答曰:此肾中之真阳欲绝,不能统肾经之血液也。

夫齿乃骨之余,骨属肾,肾中含一阳,立阴之极,以统乎肾经之血液。

肾阳苟足,齿缝何得流血不止?齿牙肿痛,明系阴气上攻,况口流涎不止,畏寒烤火亦不觉热,而真阳之火种,其欲绝也明甚。

此症急宜大剂四逆汤,以救欲绝之真火,方可。

若谓阴虚火旺,而以滋阴降火之品投之,是速其危也。

四逆汤解见上。

【阐释】笔者在临症中,常见有患牙齿出血者,医者以为火重而治以清火之剂,多不见效,实由不知其为肾阳不足而致。

余治此症,常先以炮姜甘草汤加血余炭以止血,继以四逆汤加补肾药而全愈。

问曰:病人口忽极臭,舌微黄而润滑,不思水饮,身重欲寐者,何故?答曰:此先天真火之精气发泄也。

夫臭乃火之气,极臭乃火之极甚也。

火甚宜乎津枯,舌宜乎干燥而黄,应思水饮,身必不重,人必不欲寐。

今则不然,口虽极臭,无胃火可凭,舌虽微黄,津液不竭,无实火可据。

不思水饮,身重欲寐,明系阴盛逼出真火之精气,有脱之之意也。

或又曰:真阳上腾之症颇多,不见口臭,此独极臭,实有不解。

曰:子不观药中之硫黄乎!硫黄秉火之精气所生,气味极臭,药品中秉火气所生者亦多,而何不臭?可知极臭者,火之精气也。

此等症乃绝症也,十有九死,法宜收纳真阳,苟能使口臭不作,方有生机。

方用潜阳丹治之,解见上。

【阐释】笔者在临症中,若口臭无阴象,多为胃火旺极,用白虎加人参汤治之。

亦有阴盛逼阳于外而口臭者,用大剂附子理中汤加味治之。

问曰:病人舌忽不能转动,肢忽不能升举,睡中口流涎不觉者,何故?答曰:此阴盛而元阳不固不运也。

夫人一身关节窍道,全赖真气布护运行。

真气健旺,则矫捷自如,出纳有节,焉有舌不能转,肢不能举,睡中流涎不觉者乎?余故直决之曰:阴盛而元阳不固不运也。

或又曰:中风中痰,亦能使人舌不能转,肢不能举,先生独重阳虚阴盛,不能无疑。

曰:子不知中风、中痰之由乎?风由外入,痰因内成,总缘其人素禀阳虚,损伤已极,而外之风邪始得乘其虚隙而入之。

中医入门三字经歌诀

中医入门三字经歌诀

中医入门三字经歌诀从医篇一引言学中医,继在遗产,登堂极易,入室容易。

三字文,文薄浅,撮精要,引玉砖。

治学道,贵恒钻,白与专,不容略偏,初浅精,继博览,多临证,积经验,仁良师,诚而忠,顺古训,Chinian新篇。

二中医源流中医史,越千年,流与派遣,出来一源。

有内经,及伤寒,本草经,金匮篇,容易经书,号经典,为后学,公规范。

汉华佗,外科专,曾创用,麻沸散。

王叔和,著脉经,廿四脉,始贯终。

皇甫谧,针灸通,专书始,甲乙经。

巢元方,病理寻,撰名著,源候论。

唐王冰,攻内经,注素问,释文行。

孙思邈,医理精,兴学医德,千金名。

宋钱乙,儿科长,著直诀,多新创。

陈自明,妇科详,编成精义,著良方。

金元时,四大家,张子和,主攻下;主火派遣,刘河间;轻脾胃,李东垣;阴不足,阳有余,主相火,朱丹溪。

李时珍,本草专,著纲目,海外传。

杨继洲,钻针灸,集大成,详且周。

陈实功,外科精,详其学,览正宗。

张介宾,重命门,著类经,擅温肾。

叶桂书,风寒论,阐病机,研究浅。

程钟龄,内科精,著心悟,切实用。

江笔花,医镜所撰,脏腑纲,药类编。

释伤寒,有柯琴,独见解,犹创新。

活血家,王清任,逐瘀血,检于今。

以外治,疗内疾,独一家,吴师机。

唐宗海,血证论,汇通派遣,志革新。

张锡纯,出晚清,参西学,而衷中。

清清代,著作疲,医之宗,数金鉴。

解放后,倡继承,弃糟粕,存其精;中西学,短共存。

结合,为立新。

1中医将《黄帝内经》(包括《灵枢》、《素问》)、《神农本草经》、《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称为四大经典,为医家必读。

也有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复原为《伤寒杂病论》,再加上《难经》,为四大经典者。

2华佗,东汉末年人,古代优秀的外科医生,并通晓内、儿等科。

《后汉书》尔谢,他GFDL麻沸散,展开全身麻醉后,搞内脏手术。

论著已佚,现存《中脏经》就是后世伪托之作。

3王叔和,西晋人,其所著《脉经》内,整理列出二十四种脉象,使脉学系统化。

4皇甫谧,西晋人,著《针炙甲乙经》,按部位分经,罗列腧穴、主治、症状。

火神派重视阳气,肾阳为本

火神派重视阳气,肾阳为本

火神派重视阳气,肾阳为本郑钦安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之义,提出火神派最重要的学术观点就是重视阳气,崇尚扶阳。

也就是说,在阴阳两纲中,他并非等量齐观,而是特别看重阳气,阳主而阴从。

在人身各种阳气中,他又特别推重肾阳即元阳,认为是人身立命之根本,当然也是人体疾病善恶转化的关键。

1.阳统乎阴,阳主阴从郑钦安认为元阴元阳是人身立命之根本,但是在阴阳两纲中,表面上看,阴阳在相互为用的关系中处于等同地位,互为消长,缺一不可。

然而在相互消长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却是“阳统乎阴”“阳主阴从”的现象。

因此他认为阴阳二者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阳气,阳为主,阴为从,只有阳气致密于外,阴血才能固守于内。

二者虽说互根,但又有主次之分。

所以郑钦安特别重视阳气,认为“阳者阴之根”,“有阳则生,无阳则死”。

郑钦安推崇辛热扶阳治法,擅用姜附等药,显然都是建立在注重阳气的理论基础之上。

在其著作中,他反复阐述这些观点:“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

”“阳旺一分,阴即旺一分;阳衰一分,阴即衰一分。

”“阳统乎阴,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

”“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此阳气乎。

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有阳则生,无阳则死。

”“人身立命就是一个火字。

”“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乎。

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医理真传·卷二》)。

2.肾阳为本,人身赖之“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坎中一阳”即肾阳,为人身阳气之本,立命之根,这是郑钦安在注重阳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观点。

人身阳气有上中下部位之分,上焦有心肺之阳,中焦有脾胃之阳,下焦有肝肾之阳,但是,“下阳为上、中二阳之根”,下焦肾阳是上焦、中焦阳气之根。

也就是说,在诸种阳气中,他又特别强调肾中阳气的作用,称之为“真阳”、“元阳”、“真火”、“龙火”。

“肾中真阳为真气,即真火”,在其学说中,他亦反复强调这一点。

揭秘中医“火神派”(扶阳学派)

揭秘中医“火神派”(扶阳学派)

揭秘中医“火神派”(扶阳学派)四川火神学派(又称扶阳学派) ,为晚清四川名医郑钦安所创立,因其善用干姜、附子、肉桂等热药治疗各种危证、险证,而在民间广为传颂、口碑颇高。

尽管在中医各家流派中,火神派还非常年轻,但其独特理论和卓越疗效受到众多临床医家的追捧,并诞生了诸如吴佩衡、祝味菊等近现代名医大家。

开山鼻祖:郑钦安郑钦安(1824-1911),名寿全,字钦安,晚清著名医家,四川临邛(今邛崃县固驿镇)人。

郑氏早年学医于成都儒医刘止唐,刘止唐又是什么人呢?南怀瑾说:“乾嘉间,西蜀双流有刘沅(字止唐)者出,初以博学鸿儒,不猎功名……以儒者而兼弘佛道之学,著作等身,名震当世,世称其教曰‘刘门’”。

郑氏在刘止唐的指导下,不仅熟读四书五经、深研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而且精研《内经》、《周易》、《伤寒》诸书,深谙人身阴阳合一的道理及仲景立法立方要旨,刘氏曾赞许他将来的医学造诣必将光耀师门。

郑钦安到了二十四岁时就开始在成都正式悬壶行医,并广读医书,各取所长,不断在医疗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自身的一套治病理论和方法。

中年以后,为将医术传于后代,郑氏在诊病之余开始著书带徒,其传于后世的代表著作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其门徒及学术追随者主要有卢铸之、祝味菊、卢永定、徐佩衡、李可等。

由于郑氏及其门人注重扶助和保护人体阳气,善用附子、干姜等治疗多种疑难杂证,以能单刀直入、拨乱反正著称,故被称为“火神派”,郑氏亦被尊为“火神派”开山鼻祖。

以阴阳为纲,统分万病郑氏医书之一的《医理真传·自序》开篇即云:“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证。

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别阴阳。

”故其一生临床,均统以阴阳立门,以阴阳为纲,统分万病。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郑钦安的著书中也屡次批评世医一味在“五行生克上追求”,郑氏认为“逐经、逐脏、逐腑论之,旨多反晦,诚不若少之为愈也”,指出辨病只识脏腑、经络,而不辨阴阳正是舍本逐末、不明医道正理的做法。

治之但扶其真元——火神派之扶阳理念

治之但扶其真元——火神派之扶阳理念

治之但扶其真元——火神派之扶阳理念郑钦安有“万病一元论”:“总而言之,万病起于一元伤损”(《医法圆通·卷二》)。

强调万病皆因元阳受损引起:“外感内伤,皆本此一元有损耳。

”“病有万端,亦非数十条可尽,学者即在这点元气上探求盈虚出入消息,虽千万病情,亦不能出其范围”(《医法圆通·卷三》)。

“总而言之,元阳为本,诸阴阳为标”(《医法圆通·卷二·敬云樵批语》)。

既然万病“皆本此一元有损”,那么顺理成章,治疗就应从扶助元阳着眼,由此,他提出一个重要的治疗大法,即“治之但扶其真元”。

“此处下手,便是高一着法。

”反之,若头痛医头,见症治症,跟着症状跑,用方愈多而旨归愈乱,疗效反而更差。

“至于受病,浅深各有旨归。

然分类以治之,未始不当,但方愈多而旨愈乱,若不再行推醒,拈出旨归,将来后学无从下手。

当今之际,谁非见肿治肿,见胀消胀者哉?”(《医法圆通·卷二》)“名目愈多,旨归即晦。

今为之总其大纲,括以阴阳两字为主,余不足录。

”“总之,病情变化非一二端能尽,其实万变万化,不越阴阳两法。

若欲逐经、逐脏、逐腑论之,旨多反悔,诚不若少之为愈也”(《医法圆通·卷一》)。

他以中风为例,突出表达了这种观点:“众人皆作中风治之,专主祛风化痰不效。

予经手专主先天真阳衰损,在此下手,兼看何部病情独现,用药即在此攸分。

要知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恃此先天一点真气耳。

真气衰于何部,内邪外邪即在此处窃发。

治之但扶其真元,内外两邪皆能绝灭,是不治邪而实以治邪,未治风而实以祛风,握要之法也”(《医理真传·卷二》)。

也就是说,并非见风祛风,见痰化痰,而是“专主先天真阳衰损,在此下手”,“治之但扶其真元”。

又如治肠鸣泄泻:“凡久病与素秉不足之人,有肠鸣如雷、泄泻不止者,此乃命门火衰,脏寒之极,急宜大剂回阳。

若以利水之药治之,必不见效。

予曾经验多人”(《医法圆通·卷二》)。

火神派扶阳临证备要,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

火神派扶阳临证备要,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

火神派扶阳临证备要,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介绍中药材硫磺中药硫磺是中药中使用了数千年的药材,常外用治疗疥癣,亦有很多口服的用途。

《中国药典》:硫黄【拼音名】Liú Huánɡ。

【英文名】 SULFUR【别名】硫磺、黄牙、天生黄【来源】本品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采挖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或用含硫矿物经加工制得。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状。

黄色或略呈绿黄色。

表面不平坦,呈脂肪光泽,常有多数小孔。

用手握紧置于耳旁,可闻轻微的爆裂声。

体轻,质松,易碎,断面常呈针状结晶形。

有特异的臭气,味淡。

【鉴别】本品燃烧时易熔融,火焰为蓝色,并有二氧化硫的刺激性臭气。

【炮制】硫黄:除去杂质,敲成碎块。

制硫磺:取净硫黄块,与豆腐同煮,至豆腐显黑绿色时,取出,漂净,阴干。

每100kg硫黄,用豆腐200kg 。

【性味】酸,温;有毒。

【归经】归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外治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内服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涂敷患处。

内服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

【注意】孕妇慎服。

【贮藏】置干燥处,防火。

【备注】(1)天生黄为天然升华硫磺。

呈不规则砂状结晶或颗粒状,大小不等,黄绿色,微有玻璃样光泽。

质较硫磺纯净,其性味、功能、主治与硫磺相似。

【摘录】《中国药典》如何评价火神派李可医案的真实性?我没有看过他的书。

但是我父亲是老中医,还有我父亲的一位朋友,也是在我们当地非常非常有名望的老中医!对于我父亲的那位朋友,我是非常的敬佩他的!记得父亲以前给我推过他的书。

我父亲对他大加赞赏,记得理科好像和他的弟子写过一本关于癌症方面的书籍里面说了,治疗癌症和一切的妇科疾病都要从脾胃入手,真绝了。

火神派,我记得我父亲的一位朋友,曾经推过一个叫郑清安的人。

是四川籍的,非常的牛逼。

哦,对了,记得父亲也曾经说过,一定要注意人体的阴阳平衡,一切都得辩证的治疗,不能够一味的扶阳,反而有些人的身体会失衡。

火神派方剂

火神派方剂
9.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10.四逆二陈麻辛汤
(三)祛风类
1.桂枝芍药知母汤
2.乌头汤
3.黄芪桂枝五物汤
4.乌头煎
5.乌头桂枝汤
6.乌附麻辛桂姜汤
7.风心病汤
8.小续命汤
9.当归四逆汤
10.附子八物汤
(四)温中类
1.建中加附子汤
2.黄芪建中汤
3.附子甘草汤
4.理中加味汤
5.附子理中汤
6.桂苓术甘汤
7.吴莱萸汤
8.肾着汤(又名甘姜苓术汤)
9.大建中汤
10.术附汤
11.桂枝附子汤
12.白术附子汤
13.甘草附子汤
14.实17.茯苓甘草汤
18.附子粳米汤
(五)回阳类
1.四逆汤
2.白通汤
3.姜附茯半汤
4.回阳饮
火神派方剂
(一)解表类
1.桂枝汤
2.麻黄汤
3.姜桂汤
4.麻黄附子细辛汤
5.葛根汤
6.藿香正气散
7.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8.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
(二)表里类
1.小青龙汤
2.桂枝加附子汤
3.羌活附子汤
4.补一大药汤
5.四逆加麻黄汤
6.肺心病汤
7.桂枝人参汤
8.葛根黄芩黄连汤
5.生姜半夏汤
6.五苓散
7.桂枝生姜枳实汤
8.麻附五皮饮
9.茵陈术附汤
(九)和解(寒热)类
1.小柴胡汤
2.附子泻心汤
参苏温肺饮
【处方】 人参1钱半,苏叶1钱半,肉桂1钱半(去皮),茯苓1钱半,白术1钱半(炒),五味8分,半夏1钱半(制),陈皮1钱半,甘草5分。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 (2011-12-19 16:30:37)转载▼标签:杂谈首先是火神派之体。

1)学中医,要从本质上去理解,抛开一切固有的执念,透过层层现象去把握本质,逐渐建立一个自己的理论体系,并把这个理论体系逐渐的完善,逐渐逼近黄帝内外经,神农本草等四大的理论体系。

任何病症,任何病理,任何医理,任何药理都要把握其中核心本质,具体而抽象,要溯源而上,寻其源头一探究竟,由外而内,抽丝剥见,条分缕析,由表至里,由外而内,内到经络,而后脏腑,而后阴阳;在应用之时顺流而下,由内而外,由阴阳而脏腑,由脏腑而经络,由经络而皮毛肌肤,由抽象而具体。

这个和学任何高深的东西一样。

2)纯阴为鬼,纯阳为仙,阴阳各半而为人,阴阳平和谓之常。

正常人,阴阳平和,升降有序,经络畅通,一气运行无碍,自然无病。

阴阳失和,升降无序,经络不通是以致病。

诊断时,要回归本质,诊断出诊断出哪里过阴,哪里过阳,哪里阴阳虽和但俱虚;哪里升出了问题,哪里降出了问题;哪里经络不通了,哪里经络气血过虚了……………………3)治病时,从经络入手,导引行气(导引),移精易气(祝由),针灸。

祛经络之邪气,除经络之陈疴,使经络渐渐畅通,经络畅通,一气运行无碍,之后自然渐渐正气足,一方面气足自然慢慢的脏腑就强大了,另一方面,邪气去,正气足,自然神明现,之后自然神清气爽,三毒消灭。

4)或从药物入手,同时作用经络和脏腑,调整阴阳,梳理经络。

然药物皆借胃气鼓荡而各寻其经,格归其脏,胃为分金之炉,胃气绝而人必死。

故用药,首先要壮胃气,护胃气。

5)以上,后学小子以为是学医用药的根。

人之存活于世,一切活动都需要一股生生不已的少阳之气来驱动;而此少阳之气,实则由肾中真火催化而生。

打个生火做饭的比方。

拿火种点燃木柴,之后木柴着火,之后用此火做饭。

木柴燃烧的火,正如那驱动人活动生存的少阳之气,木柴则是精微,或饮**微,或先天真水,而点燃木柴的火,这一切的源头则是那肾中一点元阳真火。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处方(自己整理)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处方(自己整理)

1、感冒风寒感冒:平肝清肺10、清天河水10、一窝风5、外劳宫3、揉迎香3揉阳池3风热感冒:平肝清肺10、退六腑10、清胃3、揉迎香3揉阳池3。

咳嗽加:运八卦、横推四横纹胃热、便秘、呕吐加:清大肠惊厥加:小天心2、发热风寒发热:平肝清肺10、清天河水10、一窝风5。

风热发热:平肝清肺10、清天河水5、退六腑10、清胃3,捏大椎、按揉曲池、合谷、外关。

头痛鼻塞加:揉阳池咳嗽加:运八卦、横推四横纹惊厥加:小天心伤食发热:清脾胃10,清大肠5,顺运内八卦5,退六腑10摩腹5 阴虚发热: 揉二马15、清天河水10、逆运八卦53、咳嗽风寒咳嗽:顺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横推四横纹5风热咳嗽:顺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清胃5、退六腑10痰湿咳嗽:清肺经15、清补脾10、顺运八卦5阴虚燥咳:清肺经10、清补脾10、揉二马105、呕吐脾胃寒吐:揉外劳宫10、揉板门5、平肝5、清胃5、顺运八卦5。

胃热呕吐:平肝5、清胃10、清天河水10、顺运八卦5。

伤食呕吐:揉板门5,顺运内八卦5,清胃10、清补脾10。

6、泄泻寒湿泻:揉一窝风5、揉外劳宫5、清补大肠15。

湿热泻:平肝经5、清胃5、清天河水10、清补大肠10伤食泻:清胃5、清天河水10、顺运八卦5、清补大肠10。

脾虚泻:清补大肠15、清补脾10、补脾经5。

7、便秘实秘:清大肠10,退六腑10、清胃5、平肝5。

虚秘:揉外劳宫10、清补脾5、清补大肠58、厌食脾失健运:清胃经5、清补脾经20、推四横纹5胃阴虚弱:清胃经5、清补脾经10、揉二马10脾胃气虚:平肝经5、清胃经5清补脾经20。

9、腹痛实热腹痛:平肝5、清胃5、退六腑10、揉板门5。

寒积腹痛:一窝风5、外劳宫5、揉板门5、顺运八卦5。

气滞腹痛:平肝15、顺运八卦5、揉板门5、推四横纹5。

食积腹痛:平肝5、清胃10、清大肠10、顺运八卦510、疳积疳气:平肝10、顺运八卦5、清补脾15疳积:平肝经5、清补脾15、揉二马10。

火神派经典扶阳验方方剂(20方)

火神派经典扶阳验方方剂(20方)

火神派经典扶阳验方方剂(20方)1.潜阳方组成:砂仁30克(姜汁炒),附子24克,龟甲6克,甘草15克。

功效:纳气归肾。

主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证。

2.姜附茯半汤组成:生姜60克取汁,附子30克,茯苓24克,半夏21克。

功效:回阳降逆,行水化痰。

主治:阳虚兼见痰湿诸证。

3.补坎益离组成:附子24克,桂心24克,蛤粉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5片。

功效:补坎益离。

主治:心肾阳虚诸证。

4.姜桂汤组成:生姜45克,桂枝30克。

功效:扶上焦之阳。

主治:鼻流清涕不止,喷嚏不休等证。

5.封髓丹组成:黄柏30克,砂仁21克,甘草6克。

功效:降心火,益肾水。

主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痛,咳嗽,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遗精诸证。

6.四逆汤组成:附子9克,干姜9克,炙甘草12克。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痛,四肢厥冷,恶寒倦卧,吐利腹痛,下利清谷,神疲欲寐,口不渴,脉沉微细。

7.白通汤组成:葱白4根,干姜10克,附子15克。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少阳戴阳证,阴盛于下,虚阳上浮,手足厥冷,面色赤下利,脉微。

8.附子理中汤组成:附子10克,人参5克,干姜10克,炙甘草12克,白术10克。

功效: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口吐泻利,畏寒,肢冷等证。

9.大建中汤组成:花椒9克,生姜15克,人参6 g,饴糖30克。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呕吐,不能饮食等证。

10.金匮肾气丸组成:干地黄15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丹皮12克,桂枝10克,附子10克。

功效: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腰酸脚软,小腹拘急,小便清长,舌质淡而胖,脉虚弱。

11.麻黄汤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

功效: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12.麻黄附子细辛汤组成:麻黄4.5克,细辛3克,炮附子9克。

功效:温经散寒,助阳解表。

主治:素体阳虚,复感寒邪,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不温,神疲欲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火神派立名之本

火神派立名之本

火神派立名之本世无阴阳,圣人立阴阳以类万物之情。

世无五行,达者言五行以明万方之象。

故阴阳五行者皆假名也。

先贤立言,旨在望后学能因指得月,得意忘言。

不然亦是徒增故事,枉添败厥。

夫太极动而生阴阳。

阴阳动静而生万物。

然何谓太极?太极因何而动?此万化之源,生身之本,非亲证不能明。

诸君其有意乎。

生生死死转辗轮回,皆唯此一动。

释迦曰:无明缘行,此也。

此一动,即钦安所谓真阳,此物即阴即阳,即精即气。

内经所谓欲以精气血津液营卫以为一气者,此也。

医家所言阳者,即此真阳升达之象;所言阴者,即此真阳敛藏之象。

故又有阴阳一体之论。

经云:阴盛则阳虚。

真阳敛藏有余,致升达不足。

阳盛则阴虚。

真阳升达有余,致敛藏不足。

后天水谷进,而知识开。

七情妄动,真阳难藏。

故有持河间,丹溪之说者药尚苦寒,味法滋阴,以安藏真阳。

孰不知,五味饮食,后天之本,皆籍此真阳之升动。

今时之人,厚味频纳,尾闾注流,一线微阳难敌硕肤之阴。

如再频服阴寒之品,一线危阳生机何在?孰重孰轻,孰急孰缓,望君切自斟酌。

诊病之余,草草成文。

不周之处,还望指摘。

---------------------------------------------------------《认识中医————医者意也》读书小结作者黎小裕1、冬季摸鱼的人之所以不怕冷,是因为常服“能起命门真火”的硫磺。

小裕评注:硫磺在十九畏里被称为"硫磺原是火中精“,足见它的威力,所以人服之会不怕冷,再者治阳虚所致的阳痿有这样一个民间偏方:给公鸡喂少量的硫磺,三四天后杀公鸡,炖服,喝汤吃肉,一般吃几只公鸡病亦能好,在道家炼丹里面这种方法被称为转制。

2、口红中掺有砒霜,能延长青春。

小裕评注:卢崇汉在《扶阳讲记》里认为剧毒之品大多辛热,有很大的偏性,而人生更是一种大偏,以偏治偏的观点来看砒霜能延长青春是有道理的。

3、有些人口疮一吃辣椒就好。

小裕评注:这些口疮往往是迁延难愈的口疮,往往有虚寒所致。

4、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小儿肾炎都先要把嗓子(扁桃体)“整”好,用麻杏石甘汤加银花、连翘之类清热解毒之品。

【火神派绝学:附子伍泽泻、半夏、白术、天...

【火神派绝学:附子伍泽泻、半夏、白术、天...

【火神派绝学:附子伍泽泻、半夏、白术、天...
梅尼埃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迁延难愈,治疗颇为棘手。

前人曾有“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说,但多各执一偏。

张老认为本病不应囿于一因,由阳虚、水饮、风痰等诸因合而为患者不在少数。

凡临床见脉滑、苔滑、形寒而眩晕者,径以附子伍泽泻温阳利水,配白术、天麻、半夏等健脾祛风痰,每可收效。

是某,男,71岁。

初诊:有眩晕已10余年,经常发作,甚则晕厥不能支持体位。

昨起头晕又剧发,天倾地旋,立则欲仆地,胸闷呕恶。

脉小滑,苔白滑,口干不欲饮。

脾虚湿阻,痰聚中焦挟风上泛则眩。

拟温阳健脾,祛痰息风。

方用:熟附片(先煎),生白术,制半夏,明天麻,钩藤(后下),茯苓,白芍,炒川芎,陈皮,生姜。

二诊:头晕已减,呕吐亦止,形寒纳少,四肢欠温,口干不欲饮,脉小弦,苔滑。

阳虚之体,痰饮中阻,上逆则眩,再守前法续进。

方用:熟附片(先煎),炒党参,生白术,福泽泻,明天麻,云茯苓,制半夏,江枳实,炒川芎。

按:阳虚停饮亦可引起眩晕。

本案眩晕即由饮邪挟风痰上犯所致,故以附子温脾肾之阳以制水之本,合泽泻利水以治水之标,并佐以祛风痰药而获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神派三字经火神派医学三字经火神派医学三字经<<隐藏《中医火神派三字经》之一宇宙始,本混沌。

昔盘古①,辟洪荒。

足为地,首为天。

女娲出②,始有生。

人繁殖,靠自然。

华夏国,三皇扩③。

神农氏,农耕作。

尝百草,知医药。

注释:①中国古代有盘古开天地的传说。

在人类还没有出现之前,天和地连在一起,一片混沌。

有一天,盘古突然醒来,用板斧辟开天地,站起来,头变作天,足变作地。

②古时候,有女娲氏造人的传说,女娲是一位天神,她用黄土做成泥人,一吹气,变成了人,有男人和女人,能生儿育女,都靠自然界的物质生存。

③在还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先民们口耳相传,神农、女娲、伏羲三位神人,人们尊为“三皇”。

女娲造人。

神农教人耕作,人类有了农业;神农尝百草,用草药治病救人,教人知道医药知识。

伏羲发明八卦,教人用草棍记事的原始方法。

神农就是以后的炎帝,和轩辕黄帝一起,被中华民族尊为共同的祖先,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数千年,中医畅。

炎黄孙,繁衍昌。

中医理,深而博。

火神派①,富开拓。

百余年②,苦求索。

重姜附,驱病魔。

效果显,跃医林。

广发扬,重继承。

注释:①火神派是指以清未名医郑钦安为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擅用附子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

其学术思想和用药特色十分鲜明,学派传人常被世人称为“某火神”或“某附子”。

②火神派诞生于清末同治,光绪年间,至今百余年,在祖国医学的学术派别中是最年轻的一个流派。

郑钦安①,生蜀川。

师名儒,刘止唐。

习《经易》②,谙《伤寒》③。

悟经典,采众长。

起沉疴,桂附姜。

声名冠,云贵川。

《医理传》,《医法圆》,《恒论》出,三书全。

位宗师,火神创。

注释:①郑钦安(1824-1911),四川邛崃人,自幼读书,拜名儒刘止唐学医。

熟读《内经》、《周易》、《伤寒论》等经典和多种医书。

弱冠行医,善用姜附大辛大热之药,屡起沉疴,救人无数而享誉西南,被称为“郑火神”,“姜附先生”。

②指《内经》、《周易》③指《伤寒论》④指郑钦安所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三书为火神派理论和学术思想奠基之作。

传弟子,卢铸之①。

钦安理,广发扬。

人立命,火立极。

治立法,火消阴②。

中医根,是扶阳。

注释:①卢铸之(1876-1963)是郑钦安著名的亲传弟子,对火神派理论和实践的继承、发扬、发展深有贡献。

卢跟随郑钦安11年,深得真传。

因其医术精湛,世人尊称为“卢火神”。

上世纪30年代,中医界就有“南卢北萧”之称,其中南卢就是卢铸之。

郑氏年逾九旬后,其《伤寒恒论》的刊行,主要由卢铸之参与整理而成。

②卢铸之提出“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

”其中“以火立极”,就是以阳为根本;“以火消阴”,就是用温热消阴,不离崇阳扶阳理论。

阳为主①,阴为从。

是扶阳,核心观。

设医馆②,薪火传。

书《讲记》③,彰扶阳。

卢火神,代代传④。

注释:①医者多识阴阳互根之理,但多不知阴阳有主次之分。

郑钦安说“阳统乎阴,阳者阴之主也”,“阳主阴从”是火神派重要观点之一,也是扶阳的核心观点。

张景岳说:“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

”又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都说明阳的主导作用。

②1911年,卢铸之在成都开设“扶阳讲堂”,为众弟子讲授中医经典,讲郑氏三书,讲临床医案,传播火神派思想。

其子卢永定接其衣钵,继承讲堂,吴佩衡、祝味菊、范中林、田八味、唐步祺等火神派著名传人,都曾听课于此讲堂。

③卢铸之嫡孙卢崇汉教授(1947—)生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祖父卢铸之,伯父卢永定学医,理论根基深厚。

17岁行医,继承火神派真传,深得扶阳三味,善用姜桂附医人。

在他读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期间,即应接疑难重症,成为当时一位非常特殊的学生。

2006年出版《扶阳讲记》,卢教授引经据典,深入论述以扶阳为核心的学术思想,突出阳主阴从观点,反复强调人体阳气的重要性。

④卢氏中医世家,七代相传,自卢铸之至卢崇汉,为火神派三代相传。

阳为主①,阴为从。

是扶阳,核心观。

设医馆②,薪火传。

书《讲记》③,彰扶阳。

卢火神,代代传④。

注释:①医者多识阴阳互根之理,但多不知阴阳有主次之分。

郑钦安说“阳统乎阴,阳者阴之主也”,“阳主阴从”是火神派重要观点之一,也是扶阳的核心观点。

张景岳说:“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

”又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都说明阳的主导作用。

②1911年,卢铸之在成都开设“扶阳讲堂”,为众弟子讲授中医经典,讲郑氏三书,讲临床医案,传播火神派思想。

其子卢永定接其衣钵,继承讲堂,吴佩衡、祝味菊、范中林、田八味、唐步祺等火神派著名传人,都曾听课于此讲堂。

③卢铸之嫡孙卢崇汉教授(1947—)生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祖父卢铸之,伯父卢永定学医,理论根基深厚。

17岁行医,继承火神派真传,深得扶阳三味,善用姜桂附医人。

在他读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期间,即应接疑难重症,成为当时一位非常特殊的学生。

2006年出版《扶阳讲记》,卢教授引经据典,深入论述以扶阳为核心的学术思想,突出阳主阴从观点,反复强调人体阳气的重要性。

④卢氏中医世家,七代相传,自卢铸之至卢崇汉,为火神派三代相传。

吴佩衡①,名“附子”。

承火神,响云南。

医公会,理事长。

促发展,《国医刊》。

办学院,桃李广。

火神众,龙虎藏。

唐步祺②,范中林。

刘民叔,补晓岚。

注释:①吴佩衡(1886-1971),四川会理人,为火神派卢铸之弟子。

1921年至云南,是云南中医界四大名医之一,也是火神派重量级传人,曾任云南中医师公会理事长,1945年年创办《国医周刊》,创办云南中医药专科学校,任云南中医学院院长等职,终生传承火神派学术思想,被人称为“吴附子”。

其子吴生元,孙吴荣祖,均为火神派传人。

②唐步祺(1917-2004),范中林(1895-1989),刘民叔(1897-1960),补晓岚(1856-1950),皆为当代著名火神派传人。

有祝陈①,结师徒。

祝味菊,擅乌附。

撰《质难》,传道录。

六经病,创五段。

“阴有余,阳不足”。

重扶阳,一脉传。

注释:①祝味菊(1884-1951),近代名医,擅用附子被称为“祝火神”。

祝氏医技精湛,胆识过人,学识渊博,学贯中西。

《伤寒质难》一书,是祝味菊口述,其弟子,上海名医陈苏生笔录,是火神派代表作之一。

祝氏创造性地发展了仲景学说,他将六经症候概括为疾病发展的五个阶段。

祝氏对《内经》“阴平阳秘”的解释是:“阴平阳秘是曰平人,盖阴不可盛,以平为度,阳不患多,其要在秘,诚千古不灭之论也。

”因而提出“阳常不足,阴常有余”的观点。

强调阴阳两者,阳起主导作用,发展了郑钦安的重阳思想。

今之辈,益盛昌。

李可老①,私淑②榜。

医术精,德高尚。

闵人心,解人难。

无贵贱,视同仁。

挽濒危,“救心汤”。

注释:①李可(1933-),山西灵石人,少年曾毕业于西北艺专。

16岁参军,西北解放后转业。

23岁蒙冤,50岁平反。

所幸28年,在逆境中苦研医药,自学成才。

1978年被录用为中医师,任职灵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1983年受命创办县中医院,任院长,兼职多个学术组织。

临证中自创方剂28首,对危重和疑难杂症有独到诊治经验。

50年间,深研《伤寒论》等经典和郑钦安医学理论,为私淑火神派传人之一。

在他任职县医院中医科时,该院急求病房设于中医科,这在全国各医院是绝无仅有的。

李可著作有《李可老中医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附:“破格救心汤” 此方回阳救脱,成功治愈千余例心衰重症,其中百余例为当地西医宣布垂危放弃抢救者,经李可先生用本方救治起死回生。

附子10-100-2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人参10-30克(另煎兑服),山萸肉60-120克,生龙牡、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用法:病势较缓者,加冷水2000ml,文火煎至1000ml,5次分服,2小时服1次,日夜连服1-2剂。

病势急者,用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用鼻饲,24小时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

②私淑,指未能亲自受业,但敬仰其学术并尊之为师者。

张存悌①,出沈阳。

火神理,力宣扬。

著《探讨》,广受赞。

《医案解》,评拆当。

著述丰,医道彰。

名医众,难书详。

扶阳学,须众襄。

注释:①张存悌(1947-)1982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现为该校附三院主任医师。

曾在美国行医。

崇尚火神派学术思想。

著作颇丰,出书十余部,其中《中医火神派探讨》,系统论述了火神派理论和学术思想,总结了火神派医家的独特风格和临床经验,对继承和发扬火神派具有开拓性意义。

最近又出版《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一书,整理了火神派名家270个病案,作者还为部分医案作了评拆,画龙点睛,点评精确恰当,对学习,传承和发展火神派理论有重要价值。

火神派,根源深。

古《周易》,天道明。

乾为天,坤为地。

乾为阳,坤为阴。

有尊卑,乾坤定。

《内经》载:生之本,于阴阳①,本自然。

阳气者,若天日,失其所,寿不彰②。

注释:①《素问·生气通天伦》“人之本,本于阴阳。

”人生存的根本,在于阴阳,即离不开阴阳的变化,是一种自然规律,顺之则生,逆之则亡。

②《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说是人体有阳气,和天有太阳一样,太阳失常,则天地不明,人的阳气失所,将折寿而夭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