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流派李德修的小儿推拿讲义 llq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

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
贡献
该流派在小儿推拿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为中医儿科推拿疗法的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该流派还积极推广和普及小儿推拿知识,提高了 公众对中医儿科推拿疗法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02
三字经流派基础理论
脏腑经络学说
脏腑功能
阐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 关系,如心主血脉、肝主疏泄等

经络系统
介绍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经络的 循行路径、所属脏腑及生理功能。
治标与治本
在治疗过程中,既要缓解表面症状,又要针对病因进行根本治疗, 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因 人施治。
扶正祛邪原则
扶正固本
通过推拿手法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正气,提高患儿的抗病能力。
祛邪外出
运用特定手法在体表操作,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驱邪外出。
热性哮喘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肺经、清大肠、推六腑、揉天突。
泄泻
寒湿泻
温中散寒、化湿止泻。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
湿热泻
清热利湿、调中止泻。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
积食
要点一
乳食内积
消乳化食、和中导滞。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 卦。
要点二
脾虚夹积
健脾助运、消食化滞。补脾经、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捏 脊。
摩腹
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摩腹可消食导滞通 便,逆时针摩腹可健脾和胃止泻。
揉天枢
位于脐旁2寸,左右各一,可调中和胃、理气消食 。
腰背部穴位
1 2
推脊
自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可清热泻火、通经活阳、理气血 、和脏腑、通经络。
3
揉肾俞
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滋阴壮阳、 补肾益精。

三字经小儿推拿百年经典宝宝退热手法

三字经小儿推拿百年经典宝宝退热手法

三字经小儿推拿百年经典宝宝退热手法自参加全国小儿推拿大会至今已三个月了,这次盛会收获甚丰,至今仍常常回味。

举办者用心良苦,不断为小儿推拿爱好者们和行业输入正能量,这是小儿推拿界的福音。

此次论坛会有幸作为特邀首席专家参会并做小儿推拿临床报告与大家分享经验,感谢业界的认可。

经过三个月的沉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有新的感悟和收获,为让大家能更清楚地认识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下面就把三字经流派百年经典小儿推拿手法“平肝清肺、清天河水”在发热及呼吸道疾病中的取此穴的思路理一下,愿与各位朋友探讨。

了解小儿推拿的朋友可以说没有不知道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的,它在全国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不只在业界,而且在无数地妈妈心中扎下了根,因三字经辨证简单、取穴少、疗效好、容易掌握、便于普及的特点,三字经小儿推拿是非常适合妈妈学习的流派。

三字经小儿推拿自清代光绪丁丑年(1877),登州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徐谦光著《推拿三字经》,创立推拿三字经学派,应用一百多年来,以其卓越的疗效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

将三字经小儿推拿推向巅峰的青岛市中医院儿科已故老中医李德修(1893~1972),深得其精髓,将其广泛应用于儿科,并不断发展和创新,使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成为国内小儿推拿主要流派之一。

手法:食指和无名指从指根一起推向指尖,每分钟200次以上频率。

小儿推拿穴位:清天河水了解三字经小儿推拿的朋友可以说没有不知道“平肝清肺、天河水”这组穴位的。

它在三字经小儿推拿里的份量也是最大的,临床应用也是最广泛的。

根据少而精的取穴原则,李德修先生拟订出治疗部分小儿常见病的基础方。

如:治疗外感病,包括发热疾病基础方:平肝清肺,天河水;脾胃病基础方:八卦,清胃,天河水;惊风基础方:阳池,二马,小天心等。

临证取穴一般不超过3—6个。

《推拿三字经》云“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推拿时间不可拘泥,可因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掌握。

对于呼吸道疾病:三字经基础方就是平肝清肺、天河水。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PPT课件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PPT课件

■腹痛、泻痢、积滞、纳呆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健脾和胃,顺气和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 33 页
部位
■拇指尺侧
虎口入天门穴
手法
■食指第一节上推至拇指尺侧
主治
■腹痛、泻痢、积滞、纳呆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第 34 页
部位
■无名指第一节掌面
三焦穴
手法
■不专用,清肺时连同此穴一并推之
主治

第 35 页
THANK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宽胸膈、利胃肠
第 22 页
部位
■大鱼际中点
板门穴
手法
■以拇指端点揉
主治
■呕吐、腹泻,幽门狭窄,痉挛、贲门松弛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调理五脏六腑之气
第 23 页
部位
■掌面五指根连掌面之横纹正中,共五穴
五经穴
手法
■拇指端来回推之
主治
■积滞、纳呆、腹胀、便秘
第二章
胃穴
手法
主治
■ 肚腹胀满、积滞腹痛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 清心安神,镇惊益智
第 15 页
部位
■ 中指末节掌面 ■ 一般用清补法,在中指末节从指端到指根来回推 之,称为清补心法
心穴
手法
主治
■ 身热无汗、高热神昏、烦躁、夜啼
第二章
穴位考订 操作手法
功效
■宣通肺气,发散外邪
第 16 页
部位
■无名指末节掌面
YOU
SUCCESS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1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1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1齐鲁之邦,历代名医辈出。

小儿推拿渐为盛行,历代推拿医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清代光绪丁丑年(1877年),登洲宁海人徐谦光著《推拿三字经》,创立推拿三字经学派。

通治成人小儿之疾,以成人为主。

李德修(1893一1972)自幼家境贫寒,17岁染疾,暴致耳聋。

幸得《推拿三字经》,遂发奋苦读,精心钻研,深得其要。

1920年,在青岛设诊所,以推拿疗效,颇具声望。

1955年在青岛中医院任负责人,专致小儿推拿,以推拿救治病婴无数,他为人淳朴,医德高尚,经验丰富,有求必应,勤勤恳恳,为患儿服务,誉满岛城。

李德修继承了徐谦光三字经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小儿推拿,是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的奠基人。

德修老诊病注意望诊,患儿一进诊室,他举目一望,就能判断出患儿的主要病情,每使病家赞叹不已。

临证施术主要以左上肢以下穴位为主,取穴主张少而精,一般不超过3一5个穴,尤擅长独穴治病,医效显著。

更为可赞的是,他勇于开拓,热心传授,诲人不倦,培育新人,小儿科在60年代,出现了高徒满门、人才济济,团结奋进,医术迢迢的可喜局面。

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使小儿推拿的理论和技法不断完善,发展成为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派之一。

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推拿之所以有特色,就是与其它流派相比具有独创性,主要表现为善用独穴、五脏辨证五行取穴、取穴少而每穴操作时间长、具有便于掌握与操作的特定穴等三字经流派主张取穴少而精:常用穴不过30几个,临床治疗中,一般每次取穴3~5个,尤其擅长用独穴治病,在他们看来“取穴不宜多,多则杂而不专”。

根据少而精的取穴原则,李德修先生拟订出治疗部分小儿常见病的基础方。

如:治疗外感病,肺系疾病基础方:清肺平肝,天河水;脾胃病基础方:八卦,清胃,天河水;脑病惊风基础方:阳池,二马,小天心等。

风寒感冒,一般采用一窝风,平肝经,清肺经三个穴位。

慢性痢疾用清补大肠独穴即可。

所谓独穴治疗:就是在一定情况下,只用一个穴位,推拿的时间要长,以得效为度,用以治疗急性病效果更好。

【精品课件】小儿三字经流派推拿疗法概况

【精品课件】小儿三字经流派推拿疗法概况

前言
病传人统来源 推拿疗法
小儿推拿
三字经流派 推拿疗法
三字经流派推拿方法
近代小儿推拿疗法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门流派
其临床取穴多以上肢肘以下穴位为主, 并以手掌居多,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 掌”。
三字经流派推拿具有取穴少、见效快、 临床疗效确切、可重复性强等特点,操 作简便,患儿依从性好。
三字经流派推拿方法
小儿推拿
徐谦光自1877年完成了《推拿三字经》,
创建了三字经流派推拿,其著作虽未出版,

但在民间流行;其孙子徐克善继承祖业,

在当地成为小儿推拿名医。但其后未有传
经 流
人。

真正将三字经流派推拿发扬光大当数青岛
市中医医院李德修先生。
三字经流派推拿方法
小儿推拿
一般小儿推拿疗法是全身取穴, 除了运

用小儿推拿的特定穴外, 还运用十四经穴
小儿三字经流派推拿疗法概况
前言
在中医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一门防病治病的 特色科学,推拿疗法无论在治疗手法,还是在临床辨 证方面都在不断发展、提高和完善。
前言
我科经多年实践与总结,运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反复 呼吸道感染、咳嗽、消化不良、腹泻、便秘、厌食、肌 性斜颈、夜啼、遗尿等疗效确切,同时推拿是调理亚健 康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有效保健方法。

及经外奇穴, 常用穴一般 80 多个。
经 流
而三字经流派常用穴不过30个, 不及其

他学派的半数。
三字经流派推拿方法
小儿推拿
一般推拿流派有推、按、掐、揉、运、
搓、摇、摸等,操作比较繁琐,手法复

杂。
字 经
三字经流派只有:推、运、拿、揉、

《李德修小儿推拿秘笈》之小儿感冒推拿法

《李德修小儿推拿秘笈》之小儿感冒推拿法

《李德修小儿推拿秘笈》之小儿感冒推拿法所谓小儿推拿,就是孩子病了,不打针,不吃药,在孩子身上(多是手上)特定的地方按摩就能把病治好。

现在医院儿科医生短缺,孩子生了病,有时候看个病都非常难。

如果家长能学学小儿推拿,不用动不动就往医院跑,孩子少受罪,一家都安心。

这里兔子给大家介绍的小儿推拿手法,都出自于《李德修小儿推拿秘笈》,李德修(1893-1972)老先生是山东威海人,幼时家贫,17岁的时候突发疾病导致耳聋,不幸中的万幸是,耳聋的他被威海清泉学校校长戚经含收为弟子,悉心教导他《推拿三字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8年的学习,李德修医师开始行医,专门从事小儿推拿,因为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所以后来被聘为青岛市中医院小儿科负责人,并被确定为山东省、青岛市中医学术抢救专家之一,开办全国全省的学习班。

如今,李老已仙逝,但他留下的小儿推拿手法却可以继续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感恩李老!下面兔子介绍小儿感冒的推拿手法,非常简单,有没有中医知识的家长也能看明白、会操作。

下面先看一下李老操作实例实例一个7岁的女童,发烧、打喷嚏、有时咳嗽,并且有轻微腹泻,体温39.9℃,面部潮红,嘴唇干燥。

推拿方法:清肝、清肺、推六腑各1000次,第二天体温降到36.5℃,仍有轻咳,再用同样的方法推拿,第三天症状消失,完全恢复健康。

2.一个一周岁的男孩,发烧后打过针,但是烧不退,仍发热,且上午轻,下午重,睡眠不安,有时咳嗽,有惊气,且有轻度腹泻,体温达40.7℃,脸色发红,鼻子发干,手脚皮肤凉,腹部皮肤热。

推拿方法:清肝、清肺,推六腑,清天河水各2000次,复诊时(第3天)体温37℃,一切症状大为减轻,仍照前法推拿,2天以后再复诊,一切症状均消失。

3.一个一周岁的小女孩,食欲不振、发烧、头痛、流清涕、咳嗽,体温39.2℃(正值青岛流感暴发期间)。

推拿方法:清肝、清肺、推六腑、清天河水、推阳池各2000次。

第二天体温降至38.6℃,但是有哭闹的现象,还按前法推拿,第三天一切症状消失,颇为活泼。

小儿推拿讲座

小儿推拿讲座
肉外面,求神速 。
小儿推拿常见疾病
❖ 一、小儿腹泻:推拿处方;开天门、补脾经、 清大肠或清补大肠、利小便、运八卦、掐五 指节、揉中脘、摩腹部、捏脊、推龟尾。
❖ 二、小儿发烧:推拿处方;开天门、拿凤池、 推天柱、捏大椎、平肝清肺、清大肠、退六 腑、清天河水、掐五指节、捏脊。
结束语
梦泉中医养生网
小儿推拿基本穴位
❖ 小儿推拿取穴如同中药处方“君臣佐使”。 ❖ 三字经派李德修老先生讲;“取穴不宜多,
多而易杂乱”。
小儿推拿头面部穴位
❖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按百会、揉印堂、 掐人中、拿凤池、推天柱、捏大椎。
小儿推拿胸腹部穴位
❖ 揉天突、揉肚脐、摩腹部、揉中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儿推拿腰背部穴位
❖ 推七节、揉龟尾、捏脊柱(捏脊疗法)、分 阴阳、揉丹田
小儿推拿基本概念
❖ 何谓小儿推拿 ❖ 小儿推拿具有中医简、便、验、廉的特点
小儿推拿发展史
❖ 起源于我国明代的“以指代针”。 ❖ 现代人称为“自然疗法”或“绿色医疗”。
青岛市小儿推拿学派
小儿推拿理论基础
❖ 阴阳五行、营卫气血和经络学说 ❖ 三字经派李德修老先生说;“小儿推拿的穴
位是脏腑气血的聚集点,通过推拿的刺激, 产生通经络、活气血、消瘀滞、扶正气、驱 病邪的治疗作用。
小儿推拿上肢部穴位
❖ 补脾土、清大肠、清补小肠(清膀胱)、捣 小天心、掐五指节、揉内劳宫、揉外劳宫、 揉板门、四横纹、推三关、清补胃、清肝经、 补肺经、清心火、补肾经、退六腑、清天河 水、运八卦、揉神门。
小儿推拿下肢部穴位
❖ 揉足三里、揉太冲、揉涌泉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 手法、手法还是手法 。 ❖ 持久、有力、均匀、柔和 。 ❖ 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皮里面,

徐谦光《推拿三字经》全文及解释---李德修

徐谦光《推拿三字经》全文及解释---李德修

徐谦光《推拿三字经》全文及解释---李德修《推拿三字经》为光绪年间(1877年)徐谦光所著,尚未见刊本。

青岛市中医院于1958年根据李德修老师收藏多年的抄本,油印了数十册,作为学习李老小推拿经验的资料。

因李老已谢世多年,作者曾向其后人寻求原手抄本而不得。

现仅以青岛市中医院1958年的油印本为依据,作以浅释。

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全文解释txt,三字经全文带解释《推拿三字经》为光绪年间(1877年)徐谦光所著,尚未见刊本。

青岛市中医院于1958年根据李德修老师收藏多年的抄本,油印了数十册,作为学习李老小推拿经验的资料。

因李老已谢世多年,作者曾向其后人寻求原手抄本而不得。

现仅以青岛市中医院1958年的油印本为依据,作以浅释。

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推拿三字经》所记载的推拿技法,多为治疗当时民间流行的某些成人及小儿疾病时所用,尤其对痢疾、腹泻、脱肛、霍乱、瘟疫、痨瘵、痰喘、疮肿、惊风,癫狂、牙痛、腹痛等病的症状、诊断、取穴、预后、疗效等方面,叙述较详。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些认识和提法,显然不适合于当代。

为尊重原著,全面反映推拿三字经派的特色,作者一并作以浅释,而不只拘于小儿。

仅供参考。

清代民间无钟表,推拿计时靠计数,故《推拿三字经》中有“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等词句,均指推拿次数而言。

推拿次数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是根据病人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灵活掌握,临床治病不必拘泥此数。

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

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

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

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

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

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

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

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

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

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

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

三字经流派李德修的小儿推拿讲义 llq

三字经流派李德修的小儿推拿讲义 llq

小儿推拿讲义小儿推拿讲义目录第一章概说 (1)一、推拿的起源 (1)二、什么是推拿疗法 (1)三、推拿学派 (1)第二章推拿手法 (1)一、什么是推拿手法 (1)二、穴位分型 (1)三、推拿手法 (2)1.推法 (2)2.拿法 (2)3.揉法 (2)4.运法 (2)5.捣法 (2)6.掐法 (2)7.分法 (2)8.分筋法 (2)四、推拿次数 (2)五、注意事项 (3)第三章常用穴位 (3)一、脾穴 (3)二、肝穴 (3)三、心穴 (3)四、肺穴 (3)五、肾穴 (4)六、胃穴 (4)七、大肠穴 (4)八、小肠穴(附利小便穴) (4)九、八卦穴 (4)十、运水入土穴 (4)十一运土入水穴 (5)十二、板门穴 (5)十三、小天心穴 (5)十四、四横纹 (5)十五、小横纹 (5)十六、二马穴 (5)十七、外劳宫 (5)十八、阳池穴 (6)十九、天河水穴 (6)二十、退六腑穴 (6)二十一、上三关穴 (6)二十二、威灵、精灵 (6)二十三、五指节 (6)第四章常见疾病的治疗 (7)一、感冒 (7)二、支气管炎 (7)三、肺炎 (8)四、顿咳(百日咳) (8)五、麻疹 (9)六、腹泻 (10)七、痢疾 (11)八、疳积病(小儿营养不良) (12)九、口疮 (13)十、便秘 (13)十一、脱肛 (14)十二、遗尿 (14)十三、水痘 (14)十四、目赤痛(急性结合膜炎) (15)十五、痄腮:(腮腺炎) (15)十六、急惊风 (16)十七、慢惊风 (17)第一章???概说一、推拿的起源推拿疗法也叫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向疾病作斗争中,所取得的丰富经验的结晶。

这种疗法,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考其起源:我们祖先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发生损伤,或生食兽肉野果,饥饱不匀,肠胃不适,即用手揉摩患处,或腹部而感到舒适,在这种本能的自发的治疗基础上,日积月累,形成了后世的推拿疗法.二、什么是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一种以求代药的物理疗法,其特点是不用药物,不用器械和特殊设备,仅凭医者的双手,根据不同的病情,运用不同的手法,在人体的一定部位上进行操作,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手法
鼻炎
三字经派
疾病
特点
光盘
操作
李德修
读者
小儿 小儿
麻疹
小儿
穴位
新生儿
手法
疝气
遗尿
后遗症
内容摘要
本书采用彩色印刷,图文结合,另外配有DVD光盘,方便了读者阅读和学习。本书除介绍三字经派手法的相 关基础知识、常用穴位和基本手法外,书中还收录了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在九十多年临床运用中治疗得效的33种小 儿常见疾病,每种疾病下详细叙述了辨证分型及对症治疗,配合高清图片和DVD光盘,使得读者对手法的学习和 小儿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容易。虽然《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是一本中医普及类图书,书中涉及一些中医词 汇,但作者在书中文字的叙述较为通俗,而且书中还有“专家心得”等小栏目给与辅助解释,让读者的阅读感觉 顺畅,毫无阻力。
作者介绍
这是《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1
水痘
2
痄腮
3
麻疹
4
麻疹逆证
5
麻疹变证
1
顿咳
2
夜啼症
3
夜惊症
4
新生儿黄疸
5
新生儿吐乳
囟门闭合晚 脑发育不全
疝气 鞘膜积液
01
风寒感冒
02
风热感冒
03
呕吐
04
惊风
05
疳积
06
便秘
鼻炎
遗尿 小儿咳喘

小儿推拿名家李德修

小儿推拿名家李德修

小儿推拿名家李德修【摘要】三字经流派推拿创建于1877年,其代表着作《推拿三字经》虽未出版,但在民间流行,而使这一流派发扬光大的则是小儿推拿名医李德修,然而其生平及经验虽有总结,但未公开发表。

本文详细介绍了李德修的生平、推拿特点及对三字经流派推拿的贡献。

【关键词】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李德修推拿疗法作为防病治病的一门学科,在数千年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唐宋的辉煌时期,走过了发展旺盛的明清时期,而到了近代,由于当时的政治因素,推拿只能以分散的形式在民间存在和发展。

这种发展形式,缺陷就是受一地之限,缺乏交流;但优势是容易按照地域流行病的特点和民间要求,发展为各自的推拿学术流派[1],三字经流派推拿就是这样形成的。

三字经流派推拿创建于1877年[2],其代表着作《推拿三字经》虽未出版,但在民间流行。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①推拿穴位通治成人与小儿,治疗中以手法的轻重与时间的长短为区别,特别是手法方面,成人速而重,小儿速而轻。

②常用的穴位不过34个,不到其他推拿流派采用穴位的一半,在治疗疾病中只用1~2个穴位,至多也不过5个穴位,但疗效是确切的。

③常用手法归纳起来,只有推、揉、捣、拿、分合、运六种手法,容易学习和掌握,便于推广和应用。

④采用的穴位极少,而特别主张每个穴推的时间长,总的推拿时间与其他推拿流派比较并不长。

⑤擅长独穴治病,就是只用一个穴位,多推、久推,以得效为度,特别是急性病,更主张用独穴,事实证明这一疗法是有效的,且为其他推拿流派所不具备的。

李德修继承和发展了三字经流派推拿而成为一代推拿名家[3],然而其生平及经验虽有总结,但未公开发表。

作为三字经流派推拿的继承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总结其特色与特点,以推动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李德修的生平李德修,又名慎之,男,山东威海市北竹岛村人。

幼时家贫辍学,在渔船上学徒打工为生,17岁染疾,暴致耳聋,幸遇威海清泉学校校长戚经含,怜其疾苦,遂赠清代徐谦光着《推拿三字经》一书,并悉心指教,经8年学习,方独立应诊。

【转载]最全的小儿推拿精讲介绍(南派北派,三字经,张寄岗)转载

【转载]最全的小儿推拿精讲介绍(南派北派,三字经,张寄岗)转载

【转载]最全的小儿推拿精讲介绍(南派北派,三字经,张寄岗)转载1. 什么是小儿推拿?中华引导术的一个分支,属于中医外治法,是中国的国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其绿色、自然、顺势、无副作用、安全、易学、不用花钱的特点,可称为世界自然疗法的一项。

2. 为什么家长要学习小儿推拿?以打抗生素为代表的西医方法对小儿的危害。

参考:苏永泉《滥用抗生素--新的国难》家长没有什么好的选择,所以求人不无求己,自己掌握小儿推拿技法,对自己的小孩进行治疗与保健。

参考:《第三次浪潮》的中《产销合一制度的崛起》当归中医学堂提倡的“民兵”思想。

愿景:让天下每一位父母都掌握小儿推拿,让我们每一个宝宝都健康成长。

3. 目前国内流行的小儿推拿流派?山东三字经派(北派直推派):徐谦光《推拿三字经》李德修(建国后将小儿推拿发杨光大)《小儿推拿秘笈》(王蕴华、王晨龙),赵鉴秋(师从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陈为章(父亲与李德修同事)小儿推拿讲座及《望诊》节目中的10个病例,北京陈姥姥(师从陈为章)小儿推拿讲座,特点是以清为重,常用平肝清肺。

张汉臣《小儿推拿学概要》《实用小儿推拿》,特点是以补为重,常用补脾补肾。

孙重三《儿科推拿疗法简编》,张素芳《中国小儿推拿学》,特色是十三大手法。

南派旋推派:金义成。

其他关注度高的:周尔晋X平衡法《捏捏小手百病消》,吴若石的小儿足部按摩,苏永泉的太极按摩,杨恩德的《百病揉肚特色疗法》,佘继林(北京“捏积冯”传人)《小儿捏积疗法》。

以人体部位分小儿常用治疗方法:手臂:三字经,手部反射区(季秦安)足部:足部按摩(吴若石),足心贴药(高树中)耳部:耳部取穴按摩,贴敷,放血(程爵棠)腹部:太极按摩,揉肚,脐部贴药(高树中)背部:捏脊,擦法(彭子益)4. 三字经派推拿的特点部位:穴位取左侧肘臂以下,见图。

穴位:常用20多个,擅长独穴治病,一般三到五穴,不多取。

适合:14岁以下皆可,越小效果越好。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儿童消化疾病 公益讲座》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儿童消化疾病 公益讲座》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儿童消化疾病公益讲座》《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儿童消化疾病公益讲座》陈为章录音文字整理于2011年3月26、27日北京交通大学说明:本文尽量以陈老师讲课原录音为准,但老师有一些青岛口音,个别字词听不大明白,对一些口语化的东西作了适当的处理,但绝大部分意思可记录下来,不影响对讲座内容的理解。

第一部分概述在坐的吧,通过跟我的学习,你们啊可以改名片,你们就是小儿消化道的专家。

你要跟我学针炙,我不敢这样说,各有各的规律。

咱讲第一句话“小儿脏腑清灵,随拔随应”,你们之所以当专家,不是因为你们技术好,而就是因为孩子的生理特点,一动就好,我把你的手指头放在你的嘴旁边,你会问,陈老师,放嘴旁边干什么,不知道。

如果我们把你的手指头放在孩子的嘴旁边,嘴啊马上就要起来,就这么快,就这个道理,一点上他就想吃奶,不想吃饭点他嘴角就想吃饭。

我现在讲,我讲讲慢点,青岛人说话太多,青岛人都长的漂亮,但我长的不好,除了我以外,为什么呢,因为青岛的孩子,我们小时候就这样,青岛是小儿推拿的首都,孩子有病,首选小儿推拿,不用抗生素,对小儿伤害少些,我们现在有病都找陈爷爷推一推,不用吃药。

感冒,咳嗽,常见病,临床当中解决95%的病,而我们今天讲30%到35%的病。

如果你们要干这一行,就学会一招就行了,回去推疳积,现在疳积的孩子太多了,你不知道啊,现在生活太好,把孩子都撑坏了,疳积一干都排队,疳积西医治不了,中医也没什么好办法,消积丸,我就给他们说怎么干,最好凡是孩子瘦的,你们当地没干过嘛,孩子瘦的怎么治,怎么开展工作,你把这孩子哄着他、骗着他,你给他推上两三次,一定推他两三次,第四次呢看都不去看他,来了往外推,不看,他妈就抱着孩子来求你了,哎呀,给俺治治吧,长这么大都不吃饭,这两天还吃饭呢,你不去看他,所以她就开始求着你。

所以这一个病,大家都排队。

我们干小儿推拿,相对来说消化道我书上差不多,感冒就不行了,感冒你按书一推,你绝对推不好,咳嗽,很多小孩慢咳,按照书上推,能推好吗,你按书上推,开方子也好,补土生金,确实是有理论了,但现在说你治不好,你能治好它就不叫慢咳了。

捏捏小手,发烧赶走:三字经少儿推拿

捏捏小手,发烧赶走:三字经少儿推拿

捏捏小手,发烧赶走:三字经少儿推拿孩子感冒发烧有四种类型:风热发热、风寒发热、积食发热和受惊发热,到底是哪一种,要认真学习、仔细观察,分辨清楚。

下一步才是对症下手,为孩子做推拿治疗。

我们推荐的是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取穴简单,操作方便。

无论男宝女宝,都只推左手即可。

三字经流派推拿疗法创建于1877年,山东人士徐谦光写成《推拿三字经》,以342句琅琅上口的三字口诀构成一篇推拿技术的要点,通治大人、小儿之疾。

李德修(1893~1972)在徐谦光三字经学派基础上,潜心研究小儿推拿,用推拿技法救治病儿无数,是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的奠基人。

此疗法在中医儿科界逐渐发展成颇有代表性的一门流派,获得广泛流传。

2013年入列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李德修先生的著作好了,下面我们进入正式的学习。

风寒发烧推拿方孩子风寒发烧,推拿时重点清肺平肝,拿列缺,清天河水,揉一窝风。

1清肺平肝在推拿中,同时清肝经和肺经,是感冒的常规手法。

手掌面手背面肝经穴在食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于一个线性穴位。

清肝经即从食指指根推向指尖;肺经穴在无名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也是一个线性穴位。

清肺经即从无名指指根推向指尖。

功效:疏风清热解表。

时间:5-10分钟。

2揉一窝风一窝风在手背腕横纹中央的凹陷中。

功效:祛风解表散寒,缓解鼻塞。

时间:5-10分钟。

3推列缺列缺穴在手腕的凹陷中,取穴是两手虎口相交,食指所达凹陷处就是。

一般用拿法。

功效:发汗解表,不出汗时用。

次数:出汗则止。

4清天河水天河水穴在前臂内侧正中,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清天河水即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功效:解表去热,化痰止咳。

时间:5-15分钟。

风热发烧推拿方清肺平肝,退六腑,提捏大椎是小儿风寒发烧的要点。

1退六腑退六腑穴在前臂尺侧,从肘横纹到腕横纹成一条直线。

退六腑从肘横纹推向腕横纹,能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一切实热证。

功效:退高烧、降实火、清痰热。

时间:5-15分钟。

2捏捏大椎大椎在后正中在线,第7颈椎椎棘下凹陷中,用提捏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流派李德修的小儿推拿讲义l l q小儿推拿讲义小儿推拿讲义目录第一章概说 (1)一、推拿的起源 (1)二、什么是推拿疗法 (1)三、推拿学派 (1)第二章推拿手法 (1)一、什么是推拿手法 (1)二、穴位分型 (1)三、推拿手法 (2)1.推法 (2)2.拿法 (2)3.揉法 (2)4.运法 (2)5.捣法 (2)6.掐法 (2)7.分法 (2)8.分筋法 (2)四、推拿次数 (2)五、注意事项 (3)第三章常用穴位 (3)一、脾穴 (3)二、肝穴 (3)三、心穴 (3)四、肺穴 (3)五、肾穴 (4)六、胃穴 (4)七、大肠穴 (4)八、小肠穴(附利小便穴) (4)九、八卦穴 (4)十、运水入土穴 (4)十一运土入水穴 (5)十二、板门穴 (5)十三、小天心穴 (5)十四、四横纹 (5)十五、小横纹 (5)十六、二马穴 (5)十七、外劳宫 (5)十八、阳池穴 (6)十九、天河水穴 (6)二十、退六腑穴 (6)二十一、上三关穴 (6)二十二、威灵、精灵 (6)二十三、五指节 (6)第四章常见疾病的治疗 (7)一、感冒 (7)二、支气管炎 (7)三、肺炎 (8)四、顿咳(百日咳) (8)五、麻疹 (9)六、腹泻 (10)七、痢疾 (11)八、疳积病(小儿营养不良) (12)九、口疮 (13)十、便秘 (13)十一、脱肛 (14)十二、遗尿 (14)十三、水痘 (14)十四、目赤痛(急性结合膜炎) (15)十五、痄腮:(腮腺炎) (15)十六、急惊风 (16)十七、慢惊风 (17)第一章概说一、推拿的起源推拿疗法也叫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向疾病作斗争中,所取得的丰富经验的结晶。

这种疗法,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考其起源:我们祖先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发生损伤,或生食兽肉野果,饥饱不匀,肠胃不适,即用手揉摩患处,或腹部而感到舒适,在这种本能的自发的治疗基础上,日积月累,形成了后世的推拿疗法.二、什么是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一种以求代药的物理疗法,其特点是不用药物,不用器械和特殊设备,仅凭医者的双手,根据不同的病情,运用不同的手法,在人体的一定部位上进行操作,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采用手法上的不同,可分成人和儿童推拿两种。

由于推拿疗法经济简便,易于掌握,没有痛苦,疗效又高,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更适合广大工农兵群众的需要,因此值得大力推广普及。

三、推拿学派历代医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因而逐渐形成了许多学派。

有的专用于正骨,医治外伤;有的着重治疗内科疾病;有的专施治小儿。

这里主要介绍,青岛市立中医院小儿科的治疗经验。

其特点是,只运用左手各部穴位以代替全身的推拿,取穴简单,疗效迅速,可免脱衣解带的麻烦,小儿易于合作和接受。

第二章推拿手法一、什么是推拿手法推拿手法是医者的双手,在患者身上某部及穴位进行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或清(泻)、或补、或清补兼施等手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开脏腑之闭结,扶正祛邪之治疗目的,即称手法。

医者在操作时,必须手法稳定,穴位准确,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二、穴位分型人体各部穴位,一般分点、线、面三种类型。

1、点型:人体某部位或经络穴位,采取揉、拿、点、捣等手法称为点型。

如小天心、二马等穴。

2、线型:人体某部位的二点中间的连线,这个长型的穴位,采取用推、打、提、捏等手法,称为线型。

如大椎、天河水、六腑等穴。

3、面型:人体某部或经络穴位(面积较大的穴位)采取推运的手法,称为面型。

如八卦、板门等穴。

三、推拿手法常用手法有:推、拿、揉、运、捣、掐、分、分筋等八种方法。

1、推法:医者用左手托着患儿之左手,医者用右手拇指或食、中指罗纹面,在患儿某部穴位,凡向前推动,行于直线,不可歪斜,统称为推法,多用在线型穴位上。

推法:1.补法——推向指根(向心性为补)2.清法(泻法)——由指根推向指尖(离心性为清)3.清补法——由指尖至指根,来回推之(往返都为清补)一般规律如此,也有例外者如推天河水穴。

例如:推天河水、肝穴、脾穴等。

2.拿法医者右手拇指二指,同时相对用力,拿按患儿的某一个穴位,称为拿法。

为强刺激手法之一,多用于急救。

一般用于点型穴位,例如缓解痉挛拿列缺穴。

也是儿科推拿的辅助手法之一。

如推拿结束拿威灵,精灵。

注意:要松紧适宜,用力要柔和。

3.揉法医者以拇指或食、中指罗纹面,按在患儿某部穴位上,做左右平衡旋转揉按叫揉法,多用在点型穴位上。

例如:揉二马,外劳宫等穴。

4.运法医者以左手托患儿左手,以右手拇指或食中两指拼拢的罗纹面,由某穴作弧形或环形,推运至他穴称为运法。

多用于面型穴位。

例如:运八卦、运水入土等到穴。

5.捣法医者以左手托患儿左手,以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关节背面捣(打)在穴位上,称为捣法。

用于点型穴位,例如:捣小天心。

6.掐法凡用医生指甲,在穴位上掐之,使产生酸、麻、胀感称为掐法。

例如:拇食二指相对用力掐五指节。

7.分法医者两手拇指从选定的穴位上,向两侧分推,叫做分法。

例如:分阴阳穴。

8.分筋法医者右手(或左手)在患肢做左右扭转捏拿等动作,以达到舒筋和血的疗效,适应于肢体瘫痪等症。

以上推拿八法,适应于小儿常见疾患,其他手法,不多赘述。

附:提捏手法两手半握拳,以食中两指,将患者皮肤用力提起,作连续不断的灵活动作,叫做提捏手法。

例如:提捏大椎穴。

四、推拿次数推拿的速度,每分钟200次左右。

一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2000——3000次,大约需要10分钟到15分钟。

推拿次数与年龄、病情成正比例。

年龄大,病情重的推的时间宜长,手法宜重。

婴儿或病情轻者,推的时间宜短,手法宜轻,一般推一次约需30分钟,每日一次,重症可一日二次。

五、注意事项1.医者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施术前要备好滑润剂(如滑石粉等)要洗手,修短指甲。

3.推拿室要保持一定温度,不可过凉过热,空气要流通。

在严寒季节,医生双手不可过凉,以免使患儿产生惊惧,造成操作时困难,治疗后要注意避风,以免复遭外邪侵袭,加重病情。

4.患儿的姿势要适宜,在操作时先施行一些不易引起患儿恐惧和哭闹的手法,力求合作,然后再作较为痛的指法,如提捏大椎。

5.操作手法要轻重适宜,用力均匀在临床治疗中,必须要有熟练手法,根据辩证施治的精神,灵活地运用这些手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为一个推拿医生,不仅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还必须注意手法的锻炼,以达到柔和、深透,持久,有力的要求。

这样在临床上才能得心应手。

第三章常用穴位一、脾穴1.部位:拇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补脾:向心性推之,用于虚症,如脾虚泄泻。

清脾:离心性推之,用于实症,如伤食、积滞。

清补脾: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

用于虚中挟实症,如消化不良。

3.作用:健脾调中,消食积化痰涎,补血生肌。

4.主治:消化不良、积食、脾虚泄泻、疳积、脱肛、虚喘嗽、慢惊风等症。

二、肝穴1.部位:食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平肝(清肝)——离心性推之。

补肝——向心性推之(少用)。

注:推本穴时宜用泻法,少用补法,如肝虚应补时,则以肾穴代之,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3.作用:平肝熄风,解热镇惊,开郁除烦,和气生血。

4.主治:急慢惊风、感冒、目赤、昏闭、烦躁不安、脾虚泄泻等。

三、心穴1.部位:中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清心:离心性推之补心:向心性推之(不用)。

本穴在临床上极少用,若须用时,则以天河水代之。

3.作用:清心火、利小便、镇惊搐。

4.主治: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眦红、惊搐、弄舌等。

四、肺穴1.部位:无名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清肺:离心性推之(多用)补肺:向心性推之。

3.作用:疏风解表、顺气化痰、利咽止咳、补益肺气。

4.主治:作伤风感冒、咳嗽痰喘(肺炎、急慢性气管炎、百日咳等)、麻疹不透。

凡肺经实热者宜清,虚寒者宜补。

五、肾穴1.部位:小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补肾:向心性推之。

清肾:离心性推之。

古书记载的清补法,与此相反。

3.作用:补肾益脑、益气养神、温下元、止虚火。

4.主治:先天不足、遗尿、小便短赤、五更泄泻、咳喘、肾亏骨软等。

六、胃穴1.部位:由腕横纹到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清胃:离心性推之。

(此穴只清不补)3.作用:清胃热、止呕降逆、除烦止血。

4.主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痘疹潮热不退、吐血及鼻衄。

七、大肠穴1.部位:食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清大肠——离心性推之。

补大肠——向心性推之。

清补大肠——来回推之3.作用:调整大肠功能,有固肠、涩便、止泻等作用。

4.主治:赤白痢疾、泄泻、便秘、脱肛、肛门红肿等。

八、小肠穴1.部位:小指外侧缘,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清小肠——离心性推之。

3.作用:利尿止泻、分清降浊、清膀胱之热。

4.主治:尿闭、小便不利、口疮、泄泻而无小便者多用之。

附:利小便穴我院儿科,常用自腕部沿手掌内侧缘,推向小指尖,称为利小便穴,治腹泻甚效。

九、八卦穴1.部位:手掌面,掌心的周边,顺着时针的方向,划一个圆圈是八卦穴。

属面型(也称环型)穴位。

(卦名:乾、坎、艮、震、巽、离、坤、兑)2.操作方法:①顺运八卦—由乾卦起运转一周到兑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顺运八卦。

②逆运八卦—由艮卦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推运一周,到震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逆运八卦。

3.作用:和中利隔、顺气化痰、消宿食、开饱胀、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

4.主治:胸闷胀饱、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咳嗽痰喘、心烦内热等。

十、运水入土穴1.部位:由小指尖起到掌根之中点,属弧型穴位。

2.操作方法:由小指尖起,沿掌边推向掌根处,称运水入土。

3.作用:润燥通滞。

4.主治:便秘、痢疾、遗尿等。

十一、运土入水穴1.部位:由拇指尖起到掌根之中点,属弧型穴位。

2.操作方法:由拇指尖起,沿掌边推向掌根处,称运土入水。

3.作用:止泻。

4.主治:腹泻。

十二、板门穴1.部位:拇指下,大鱼际肌之中点,属面型穴位。

2.操作方法:左右旋转揉之,或来回推之为清板门。

3.作用:能清胃热,通调三焦之气。

4.主治:止吐泻、退虚热、嗌奶、胃疼等症。

十三、小天心穴1.部位: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的中点,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①捣小天心法——医者左手托患儿之左手,以其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关节背面捣穴位,称捣小天心法。

②掐小天心法——拿法同上,医生以拇指甲在穴位上掐之,称掐小天心法。

3.作用:通窍散郁、畅通经络、安神定惊、清热明目止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