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校本研修30问(完美版)

合集下载

陕西省校本研修30问(英文版)

陕西省校本研修30问(英文版)

校本研修30问1.What is the background of school-based research?It was first put forward by vice minister Yuan Guiren in a training in 2004. Shaanxi began in 2010, when the No.69 document Opinions on Promoting the School-based Research in Shaanxi Province was released. According to that documen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should complete 360 hours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task every five years. The purpose is to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alance basic education resources, promote curriculum reform.2.What is school-based research?Research means studying, exploring and reflecting. School-based research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the growth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s.Broadly speaking, it’s based on school, in school and for school. 3.What ar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chool-based research?First,every teacher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take part in school-based research.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all levels should make an overall plan and promote it comprehensively.Second, in some rural schools, the resources are unevenly distributed. So it’s very importan t that schools work together andshare quality resources.Third, the purpose of school-based research is to solve problems in the school. Thus, it’s important to consider everything based on the school’s reality.Fourth, classroom is the major place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Thus, the research should be based on classroom and solve problems that arise in class. Meanwhil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ractical result of the research.4.※※What is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school-based research? First, it’s about the subject knowledge and teaching skills. It involves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textbook research,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the basic forms and strategie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case study. Second, it’s abou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ers’ growth. It involves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als and developmental planning, professional morality, modern educational theories, 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Third, it’s about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school development. It involve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group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culture, the planning of school-based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Fourth, it involves the class management and stu dents’ growth. It isabout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lass activities,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students, the building of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5.※※What are the major ways of school-based research?They are teaching reflection, peer assistance, and professional guidance. Teaching reflection is a dialogue between teachers and themselves. Peer assistance is a dialogue between teachers and their co-workers. Professional guidance is a dialogu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rough dialogues,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can be realized. In practice, only when we give full play to the three element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elements can school-based research achieve practical results.6.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based research?(There are 5 points.)First, full staffing. Every teacher should take an active part in it, including administrative and assistant staff.Second, effectiveness. The school-based research is problem-oriented. Only when it helps solve problems can it be considered effective.Third,pertinence(针对性). The school-based research is clearly targeted. It is targeted at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s, the students, and the school.Fourth, autonomy. The main bodies of school-based research are the teachers, who enjoy full autonomy of research and training.They can independently make plans and select research content and resources.Five, flexibility. It’s up to the teachers to decide the research content, methods, people, time and place. Everything is flexible. 7.※※What are the basic ways of school-based research?(There are 6 basic ways.)First, classroom based. Eg. class observation, micro-class.Second, peer assistance based. Eg. By forming a pair, experienced teacher can give novice teacher guidance. Project research.Third, professional guidance based. Eg. seminars, workshops, lectures, teachers’ associations.Fourth,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ased. Thesis writing, project research, taking part in teaching competitions.Fifth, cross-school cooperation-based. Project cooperation, shadow training.Sixth, internet-based. By joining in wechat groups, QQ groups, forums, webinars, Blogs.8.※※What is the process of school-based research?School-based research is problem-centered. First, identify a problem. Then, put forward a hypothesis. Next, make a plan andtake action. Then collect data. Then analyze the date. After that reflect on the findings and see whether the actions are effective. If not, start this cycle all over again.9.What are the problems in the early stage of school-based research?(I’d like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from two perspectives : the school, and the teachers.)First, poor management and lack of guidance from the school may lead to low enthusiasm and inactivity on the teachers’ part. As a result, few teachers would like to do it.Second, some teachers do it simply because it is linked with their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salary, bonus and welfare. They care too much about their personal gains and losses. If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ir personal interest, they are unwilling to do it. Especially, there are some old teachers who are unwilling to make changes and try new thing. Their old ideas can’t keep up with times. They don’t want to take part in school-based research.10.What are the problems that teachers are likely to have in school-based research?(There are 6 points)F irst, only with experts’ guidance is it possible to promote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econd, only by going out of school is it possible to learn.Third, only experts can improve themselves.Fourth, college enrollment rat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a school.Fifth, only by investing money can one make use of resources.Sixth, only if the school leader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chool-based research is it possible to achieve practical results.11.What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en carrying outschool-based research?F irst, there isn’t a one-size-fits-all model. Teachers should try tocarry it out comprehensively and highlight their own features.S econd, personal reflection can’t be replaced by collective research.Third, project research or seeking for enrollment rate can’t replace school-based research.F ourth, teachers shouldn’t be eager for quick success. Instead, the yshould make it a habit or a lifestyle and consider everything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the school. Teachers should remember that perseverance is the key to success.12.What is teachers’ school-based research plan?A plan includes goals, tasks, measures and steps. Specifically, itincludes a teacher’s assumption of his/her professional goal and possible achievement. According to these assumptions, tasks, measures and steps are made from such perspectives as morality,teaching,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13.How to make annual summary?According to how well the plan is carried out, the teacher makes an overall summary of the work done from such perspectives as morality, teaching,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It’s important to h ighlight the achievements, point out the unsatisfactory places and put forward ways to improve.14.W hat i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 eachers’ professio nal development is an ongoing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a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as, professional ethic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15.W hat are the stage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There are 4 stages.First, the novice teacher period (1~3years). During this period, a teacher tries to adapt to the job.Second, the experienced teacher period (4~6). During this period,a teacher has gained some experience and are better qualified forthe job.Third, the research teacher period (7~10). During this period, a teacher begins to have a strong desire for improvement and a strong sense of research. They try to improve not only their teaching ability but also their research ability.Fourth, the reflective and innovative teacher period (10+). During this period, a teacher has established his/her own teaching style and seek to try new ways of teaching.16.W hat are the basic content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I’d like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from 3 pers pectives: knowledge, ability and emotion)F irst, a teacher’s knowledge includes subject knowledge, generalworld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knowledge.S econd, a teacher’s abilities include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 teacher’s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is of central importance for a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 teacher’s research ability is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a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ird, a teacher’s positive emotion and noble character can have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students’ growth in a subtle way, which is called the “Pygmalion effect” in psychology. To put it simply, if the teachers think the students can, the students can.17.W hat are the basic ways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re are 6 ways)First, lifelong learning. (pre-condition)Second, action research. (a basic way)Third, project research. (an effective carrier)Fourth, teaching reflection. (a must-go path)Fifth, peer assistance. (an effective way)Sixth, professional guiding. (an important condition)18.W hat is self-reflection?Teachers’ self-reflection refers to rethinking and restudy of one’s own teaching practice, with the purpose of drawing lessons in one’s own teaching and thinking of ways to improve. Self-reflection is a dialogue between ideal self and real self,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rough the dialogue, a teacher can improve himself/herself.19.W hat are the major ways of self-reflection?First, teaching reflection.Second, reflective journal.Third, educational narrative.Fourth, reflections (records of one’s own feelings and thoughts) after observing others’ classes.20.W hat is peer assistance?Peer assistance is the cooperation, 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 and sharing among workmates. The pu rpose is to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by sharing experience or studying a problem together.21.W hat are the basic ways/forms of peer assistance?(There are 3 basic forms: dialogue, collaboration, help)First, dialogue. The purpose is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share experience, in-depth talk, discussion and debate.Second, collaboration. The purpose is to study a problem together.Third, help. By forming a pair, an expert teacher can give a novice teacher guidan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novice teacher’s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22.W hat is the essence and major ways of professional leading?(3 ways)Professional guidance is the process of putting theory to practice.It is a dialogu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re are three basic ways:First, strengthen theoretical learning. Teachers’ forming the habit of learning advanced theories is an implicit way of professional guidance.Second, seeking advice from professional researchers (educational researcher, scientific researcher and college teachers) who have systematical theoretical knowledge.Third, attend lectures and seminars more.23.What are the specific forms/activities of professional guiding?seminars, lectures, one-on-one themed talk, on-the-spot guidance, famous teacher workshop.24.What are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class observation and discussion?First, class observ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mutual respect. The observer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and respect the ideas, condi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class giver.Second, set down as many details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behaviors as possible so that the observer will have enough evidence to evaluate the lesson comprehensively.T hird, focus on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A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should be judged by stu 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Fourth, appoint a teacher whose professionalism is recognized by all as the main commentator.25. How to observe and evaluate a class?(PWP: Pre-, While-, Post-)First, before observing, the observers should communicate with the lesson giver about the teaching content, objectives, presumptions etc. to get better prepared for the observation.Second, while observing, the observers should get fully involved in class, act as an insider rather than an outsider of the class and think actively “What will I do if I meet such problems? Are there any other way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Third, after observing, the observers should make an overallsummary and reflect on the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places and think of ways to improve.26.What is case study?Case study is to analyze and study a case in order to generalize rules and theories.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improve a teacher’s problem-solving ability.27. What are the steps of case study?(There are 5 steps.)First, prepare the case. Second, organize the meetings, like content, time, place, participants, etc. Third, observe the case. Fourth,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ase. Fifth, make a summary of the discussion result.28. What are the major methods of case study?(There are 3 methods)First, from the teacher’s perspective. Think about questions like “What problems does he/she meet? What does he/she want to do?What does he/she actually do? Does it work? What is his/her value?”Seco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se provider. Think about questions like “Why does he/she choose this case? What does he/she want to tell us?”T hird, from one’s own perspective. Think about questions like “Have I ever met such problems? What did I do? Are there anydifference s? What else can be done?”29. What is collective class preparation?The purpose of collective class preparation is to improve teachers’ lesson design ability by designing lessons.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The idea is: task division (either for a lesson or a whole unit) -individual work-collective discussion-personal adaptation-improvement after teaching. By designing, discussing and practicing the lesson plan, teachers can improve their lesson design ability.30. What are the steps of collective class preparation?(There are 5 steps).First, task division. Each group member should be given class design tasks an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wn work.Second, individual design. Each group member should study the teaching materials carefully and make proper objectives, choose proper teaching methods, design good activities, prepare other relevant teaching materials, etc.Third, collective discussion. By discussing and communicating collectively, there will be different ideas and ways to improve the lesson plan.Fourth, personal adaptation. The teacher can adapt the lesson plan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his/her own students. And then practicethe lesson plan in his/her own class.Fifth, improvement. After teaching, the teacher can revise and improve the lesson plan again for future reference.补 1. What is the guiding ideology(指导思想) of school-based research?It is guided b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basic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each 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is to solv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eachers’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o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cultivate a group of high quality teaching staff for our province.补2. What is the connotation(内涵) of school-based research?It includes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校本教研), school-based training(校本培训), school-based scientific research(校本科研)an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chool-based resources(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The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aims to improve teachers’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and school’s education quality. School-based training is a learning mode that faces all teachers. School-based scientific research takes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and exploring laws as the main objectives. The main forms are education narrative, education essays, education cases andteaching plan papers.The subj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resources include individual teachers,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s, subject groups,off-campus institutions, and off-campus individuals. School-based resources include policy resources, on-campus course resources, off-campus course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based course resources(信息化课程资源).。

校本研修十问答

校本研修十问答

1.什么是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指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此外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验对知识综和运用的课程。

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

根据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专长和创造能力的要求,校本培训要从改革传统的课堂灌输式传授知识的陈旧方法入手,攻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此谋求学校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

一、概念的辨析首先,什么是校本?按照专家的观点,校本就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通俗地说就是在校本部。

在学校里。

那么,校本是不是一定就是在一间学校里呢?不一定,这太狭隘,应该是就学校而论,只要是学校里那怕是校际间交流也是为了学校也可理解为校本。

而不是其他科研机构开展的。

研修。

《辞源》上说,研,学习、遵循;著作、撰写。

修,磨、碾;研究、探讨。

针对学校教育工作而言,是想通过学校管理者、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教师的研究,提高教师教育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熟练应用已有的知识,服务于教育教学,又在教学和管理中提高自已,不断的更新自已,逐渐的构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校本研修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三句话揭示“校本研修”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1 、“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

“校本研修”目的:是以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为目的,实实在在、一点点、一步步、看得见的发展。

表现在“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2.开展校本教研对教师有什么意义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校本研修50问

校本研修50问

1、校本研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校本研修”的概念是2004年3月27日袁贵仁副部长在一个培训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陕西省的校本研修始于2010年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201069〕69号文件》中提出来的。

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每五年完成360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均衡基础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

2、开展校本研修有何必要?一是校本研修是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与国家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

”二是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

三是校本研修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

3、陕西省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是如何安排部署的?2010年底,陕西省教育厅下发了《陕西省教育厅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2010〕69号);2011-2014年底共组织校本研修“引领者“高级研修班30期。

分别在旬阳县、临渭区和西安市召开了全省中小学校本研修现场推进会。

2011年11月下发了《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陕教师〔2011〕74号),提出了校本研修应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和统一领导下,由各级教研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组织实施,培训机构和电教部门积极配合,各中小学学校具体组织实施。

2014年12月举行了全省校本研修总结表彰会。

4、校本研修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统筹部署、全面推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为我省基础教育提供有质量、高水平的师资保障。

校本研修讨论题目答案

校本研修讨论题目答案

一、校本研修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精神,以实现学校办学总体规划,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根本方向;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作为宗旨。

2.坚持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从实际需要选择研修内容和方式,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努力实现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一体化。

3.坚持以教师个体学习和岗位培训为主,个体学习和团体培训并行,分散时间与集中时间相结合的原则。

二、校本研修的目标任务包括哪些方面?1.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学校,建立有各自特色的校本研修制度,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城乡学校发展之路与师生成才之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巩固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师德修养,构建现代教育新理念,促进高中新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3.养成刻苦钻研业务、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不断充实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骨干教师成长,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4.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掌握新的管理、教学、评价方法和新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

5.通过校本研修,解决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在本校充分运用,在同类校中得到推广。

三、校本研修的概念和内涵是什么?校本研修是作为教师工作实践的主要场所——学校,成为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尊重教师个体的发展愿望,创设一切便利条件,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教师群体合作力,形成一种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并凭借着群体间持续不断的互动学习与实践,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的显现。

是基于学校的教研、科研、进修三位一体的活动。

1.从学校出发,解决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问题研训。

校本研修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个人校本研修计划模板(30篇)

个人校本研修计划模板(30篇)

个人校本研修计划模板(30篇)1.个人校本研修计划模板篇一本学期我会紧跟学校教学步伐,以学校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新课程实施为中心,以改善教学方法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基本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新学期,新征程,新高度,为我们教育事业继续燃烧自己的热情。

为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制定了个人研修计划,内容如下:1、积极参加组内教研活动,与同组人员认真备课,共同研讨,把握好教材,积极思考并及时将工作心得发于校内网上,逐步摸索并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及教学风格。

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小学教学》、《听讲课》、《给教师的建议》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人们常说,物质基础决定高层建筑,我认为高层建筑更是对基础的一种引领和向导。

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坚定符合现阶段学生的教育原则和大方向,以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所提高。

2、做到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准确定位自己,用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虚心向师傅和组内、校内老师请教关于上课时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出现问题,理性分析、尽快解决。

经常听课,学习身边老师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教育水平。

3、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

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

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己。

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时刻做到两个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后反思。

4、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观摩名家教学,撰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利用一切能用的时间,不断学习田径训练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不断与组内的老师进行训练及经验等方面的业内交流和碰撞,进一步充实自己专项带队训练能力。

校本教研三十问

校本教研三十问

校本教研三十问1.校本研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校本研修”的概念是2004年3月27日袁贵仁副部长在一个培训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陕西省的校本研修始于2010年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2010〕69号文件》中提出来的。

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每五年完成360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均衡基础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

2.什么是“校本研修”?“校本”就是以校为本,“研修”则是研究、探索和反思,以实现教师自身的提升。

广义说“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3.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面向全员、整体推进。

校本研修必须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全员参与。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的校本研修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部署、重点下移,在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工作。

——区域协作、资源共享。

要在立足本校的基础上,倡导“大校本”理念,针对许多农村学校布点分散、教师人数少、优质资源分散的实际,整合区域资源,加强校际合作,构建研修联盟,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研修质量和效果。

——以校为本、突出特色。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必须立足本校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

要将校本研修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聚焦课堂、注重实效。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校本研修要植根于课堂,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基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强化课堂质量评价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要将教研活动、学术研究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训,切实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24-2025年个人校本研修计划(通用30篇)

2024-2025年个人校本研修计划(通用30篇)

2024-2025年个人校本研修计划(通用3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2024-2025年个人校本研修计划(通用30篇)2024-2025年个人校本研修计划(通用30篇)2024-2024年个人校本研修计划篇11、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完整版)陕西省校本研修30问-

(完整版)陕西省校本研修30问-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30问1.校本研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校本研修”的概念是2004年3月27日袁贵仁副部长在一个培训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陕西省的校本研修始于2010年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2010〕69号文件》中提出来的。

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每五年完成360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均衡基础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

2.什么是“校本研修”?“校本”就是以校为本,“研修"则是研究、探索和反思,以实现教师自身的提升。

广义说“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3.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面向全员、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必须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全员参与。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的校本研修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部署、重点下移,在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工作。

-—区域协作、资源共享。

要在立足本校的基础上,倡导“大校本”理念,针对许多农村学校布点分散、教师人数少、优质资源分散的实际,整合区域资源,加强校际合作,构建研修联盟,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研修质量和效果。

——以校为本、突出特色。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必须立足本校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

要将校本研修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聚焦课堂、注重实效。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校本研修要植根于课堂,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基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强化课堂质量评价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要将教研活动、学术研究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训,切实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柳塔中学校本研修复习题

大柳塔中学校本研修复习题

大柳塔中学校本研修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于___________举行。

(不考)A. 7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B. 7月14日至15日在广州C. 7月16日至17日在西安D. 7月12日至13在上海 (A)2.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关于教师的三大内容是_________。

A.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师道德水平、提高教师待遇B.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师待遇、健全教师的管理制度C.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师待遇、健全教师的行政管理制度D. 提高教师道德水平、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学质量 (B)3._________、形成期、发展期和成熟期构成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A. 预备期B. 学习期C. 上升期D. 初级期 (A)4.教师成长的三大内容是_________。

A. 道德、教育、科研B. 道德、教学、科研C. 思想、教育、科研D. 道德、教育、教学(A)5.教师科研成长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

A. 盲从阶段、稳定阶段、成熟阶段B. 盲从阶段、稳定阶段、发展阶段C. 盲从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D. 自发阶段、稳定阶段、成熟阶段(A)6._________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模式。

A. “外在引导模式”和“内在进取模式”B. “外在引导模式”C. “内在进取模式”D. “外在进取模式”和“内在引导模式” (A)7.科学合理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培育专业思想、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把自己当作反思的主体和对象、增进科研意识和能力、学会合作和学会欣赏、________构成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A. 主动学习B. 主动出击C. 主动争取外援D. 主动教学 (C)8. 课堂既是教与学的时空场所,也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_________。

A. 生活平台B.社会舞台C. 生活场所D. 社会场所 (B)9. 教学策略与_________有密切关系。

A.有效教学B.有效合作C. 有效成绩D. 有效待遇 (A)10.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课堂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________三个方面。

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答辩30问

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答辩30问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30问1.校本研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校本研修”的概念是2004年3月27日袁贵仁副部长在一个培训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陕西省的校本研修始于2010年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2010〕69号文件》中提出来的。

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每五年完成360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均衡基础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

2.什么是“校本研修”?“校本”就是以校为本,“研修”则是研究、探索和反思,以实现教师自身的提升。

广义说“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3.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面向全员、整体推进。

校本研修必须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全员参与。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的校本研修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部署、重点下移,在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工作。

——区域协作、资源共享。

要在立足本校的基础上,倡导“大校本”理念,针对许多农村学校布点分散、教师人数少、优质资源分散的实际,整合区域资源,加强校际合作,构建研修联盟,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研修质量和效果。

——以校为本、突出特色。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必须立足本校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

要将校本研修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聚焦课堂、注重实效。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校本研修要植根于课堂,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基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强化课堂质量评价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要将教研活动、学术研究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训,切实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陕西省中小学生校本研修30问

陕西省中小学生校本研修30问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30问1.校本研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校本研修”的概念是2004年3月27日袁贵仁副部长在一个培训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陕西省的校本研修始于2010年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2010〕69号文件》中提出来的。

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每五年完成360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均衡基础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

2.什么是“校本研修”?“校本”就是以校为本,“研修”则是研究、探索和反思,以实现教师自身的提升。

广义说“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3.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面向全员、整体推进。

校本研修必须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全员参与。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的校本研修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部署、重点下移,在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工作。

——区域协作、资源共享。

要在立足本校的基础上,倡导“大校本”理念,针对许多农村学校布点分散、教师人数少、优质资源分散的实际,整合区域资源,加强校际合作,构建研修联盟,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研修质量和效果。

——以校为本、突出特色。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必须立足本校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

要将校本研修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聚焦课堂、注重实效。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校本研修要植根于课堂,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基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强化课堂质量评价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要将教研活动、学术研究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训,切实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校本研修30问(1)

校本研修30问(1)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对《中小学校本研修50问》内容进行了整理和筛选,遴选出其中30问,作为各地和各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必须掌握的主要内容,现予以公布。

1.校本研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校本研修”的概念是2004年3月27日袁贵仁副部长在一个培训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陕西省的校本研修始于2010年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2010〕69号文件》中提出来的。

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每五年完成360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均衡基础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

2.什么是“校本研修”?“校本”就是以校为本,“研修”则是研究、探索和反思,以实现教师自身的提升。

广义说“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3.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面向全员、整体推进。

校本研修必须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全员参与。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的校本研修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部署、重点下移,在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工作。

——区域协作、资源共享。

要在立足本校的基础上,倡导“大校本”理念,针对许多农村学校布点分散、教师人数少、优质资源分散的实际,整合区域资源,加强校际合作,构建研修联盟,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研修质量和效果。

——以校为本、突出特色。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必须立足本校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

要将校本研修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聚焦课堂、注重实效。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校本研修要植根于课堂,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基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强化课堂质量评价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中应关注的几个基本问题

校本研修中应关注的几个基本问题
——先贤理想
师道尊严、注入式、满堂灌、死记硬背 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教育与社会发展脱节、手脑分离、劳心与 劳力脱离。
——-教育现实
1、教育观
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同时产 生的一种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 阶段的产物。庠、序、校、瞽宗。
古往今来教育家对教育作出了各种各样 的阐释。
朱小蔓、笪左领《新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走向》,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3页。
策略
1、专业引领
2007年4月26日 系列讲座之五 魏书生
中国著名教育家、盘锦市教育局局长
2007年5月18日 系列讲座之七 《新语文教育六大理念与教学法》
韩军 中国著名教育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
《教育问题的理论求索》 孙喜亭
《教育:传统与变革》 顾明远
《历史经验与教育改革》 黄济
《高等教育:历史、现实与未来》潘懋元
《优教与优思》
王逢贤
《教育学的探究》
瞿葆奎
(三)教师个人教育理论的构成
教育学思想 -----基础思想 学科教学思想-----策略思想
教育科学
基础学科
中国教育史 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现在,转过去给全班同学看看。”她仍是笑吟吟地说。 全班突然爆出了惊天动地的哄笑,只有一个同学没有笑,低下
头好似要流泪一般 ……
画完了大花脸,老师意犹未尽,她叫我去大楼的走廊上走一圈 。我僵尸般的走了出去。
廊上的同学先是惊叫,而后指着我大笑特笑, 我,在一刹那间 ,成了名人。
我回到教室,一位好心的同学拖了我去洗脸,我冲脸时一句话都 没有说,一滴泪都没有掉。
有好一阵,我一直想杀这个老师。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


校本、校本研修及其实践


“问题诊断”研修(小学) 小学教学问题诊断申请单 语文、五年级 有待诊断的教学问题:
最近即将教学《黄鹤楼送别》,这是一篇“文包诗”课文,也 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中一种新的课文结构形式。这类课文怎么上? 教学目标如何定位?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五年级备课 组在集体备课中有自己的想法,迫切期望能与大家共同切磋…… 申请时间 2007、11、20
课改问题解决与教师发展
其次是教师问题 教师问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不能适 应课改要求? ——教育的最根本的问题; ——教师发展就是教育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第四部分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 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 业化教师队伍。 (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 (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 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 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 “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 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校本研修问题分析: 同伴互助
校本研修问题分析: 同伴互助



——对“小组学习”“展示学习”的 反思; 知道自己学习的真实状态吗? 比如语文的学习,数学的学习; 让学生回归真实的学习状态。
校本研修问题分析: 实践反思


最值得反思的“实践”是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教学行为? ——最成功或者最失败的实践; ——典型的实践才可能有深度和 深刻的反思,这样的反思才是有深远 和长久意义和价值的反思。

校本研修-问答

校本研修-问答

校本研修--基础问答西北大学附中周宏【说明:这是一篇经我摘编修订的工作过程稿,观点可靠,但文字上未定稿。

若有任何疑问请访问/zhouhong_laoshi@126/ 大家一起讨论、完善。

谢谢!】1.“校本”的内涵是什么?“校本”一词源自英语schoolbased,最初是西方学者在研究如何提高教师培训效果时,提出的一种培训方式,可以理解为“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现已泛指基于学校的各种活动,从而具有了方法论的取向,等同于“以校为本”,意指根据学校的实际来组织各类活动。

2.“研修”的内涵是什么?研究修习,其中研究是手段,获得修养是目标。

与“研究”相比,研究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研习推究,实现对客体施加影响的目的;而“研修”则是主体通过展开针对客体的研究活动,以实现主体自身的提升。

3.校本研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校本研修”的概念是2004年3月27日袁贵仁副部长在一个培训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指出在培训方式和培训模式上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是校本研修实际上是一种“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培训,学校出现的问题是培训的起点,培训的归宿是解决这些问题。

起先是教育学者顾泠沅建议把“校本教研”称为“校本研修”更为合适,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

因为从“校本培训”到“校本教研”再到“校本研修”既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同时也是教师学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

校本研修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真正主人。

它反映出各教育部门都在将工作重心下移,更加重视发挥中小学校的自身作用;同时也折射出折射出了各中小学校追求特色发展,争取办学自主权,获得自由发展的愿望。

4.何为校本研修?简单说所谓“校本研修”,就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师教育活动。

全面一点说,所谓“校本研修”,是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以预定目标和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为方向,以满足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目的,以学校自身力量、资源优势为依托,在学校、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在教师发展共同体影响下,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与专业引领下,由学校自行设计、策划、安排、实施的分阶段、有层次、系列化的将教师教育(包括教师培养、教师培训、教师进修、及教师继续教育)与教育研究(包括教学研究及常规教研、教育科研)有机结合的提升教师生命质量的活动与过程。

2024校本研修工作总结(30篇)

2024校本研修工作总结(30篇)

2024校本研修工作总结(30篇)2024校本研修工作总结(通用30篇)2024校本研修工作总结篇1为了进一步更新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扎扎实实练好教学基本功,提高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在这次培训活动中,由校长抓组织落实,全体教工都非常重视,能够充分利用好在校培训时间,在这20天里,全体教工不畏酷暑,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坚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离开会场,会议期间不但积极参加学习交流,而且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本次培训活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本次培训工作总结如下:一、精心组织,确保质量(1)学校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

整个培训工作认真准备、精心组织,针对本校的特点和教师们的实际情况,结合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合理地安排了培训内容,注重了培训的实效性:有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讲座;有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基本功比赛和研讨活动、还有教育教学信息化技术培训,这一系列的培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教师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受益匪浅。

本期培训工作我们得到了区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全体教工受到极大的鼓舞二、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根据上级指导思想,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方式。

采用了以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分组讨论相结合、培训与考核相结合、校本培训与自我学习相结合,贴近教师培训的内容,培训中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全体教师纷纷表示,象这样的活动从解决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有实效、有吸引力,都愿意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为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三、内容丰富多彩,成绩显著1、新课程理念培训和师德素养大提升。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决定了他们是否有敬业、乐业精神,而教师对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程改革实验的成效,为此,徐永红主任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教师心理调适》、《教师专业成长》、《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等专题内容。

校本研修活动安排表

校本研修活动安排表
报告、讲座
8
刘正平
8、25

16、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
报告、讲座
8
张跃明
1
9、5

17、现代教育技术培训(PowerPoint操作1)
讲座、报告
2
刘正平
3
9、17

18、现代教育技术培训(PowerPoint操作2)
讲座、报告
2
刘正平
4
9、28

19、考学培训——赢在校园第四章
座谈会
2
刘正平
6
10、8

20、现代教育技术培训(Excel基本操作)
报告、讲座
2
张跃明
9
10、27

21、考学培训——赢在校园第五章
讲座、研讨
2
刘军
10
11、5

22、如何写教学反思
座谈会
2
刘正平
13
11、30

23、班主任培训——班级文化建设
讲10

24、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
讲座、研讨
2
刘军
19
6、30

11、考学培训——赢在校园第三章
讲座、研讨
2
刘正平
暑期
8、21

12、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及案例分析
讲座、研讨
8
张跃明
8、22

13、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哪些及案例分析
讲座、研讨
8
刘正平
8、23

14、如何写课题研究报告及案例分析
讲座、研讨
8
张跃明
8、24

15、教育政策法律法规

陕西省教学能手50问

陕西省教学能手50问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参加教学能手评选50问1什么是教学能手?省级教学能手是全省基础教育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最高荣誉。

在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机构、教研机构、电教机构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参加县(区)、市、省教育和人社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后,由教育和人社行政部门授予县(区)、市、省级教学能手称号。

2为什么要评选教学能手?为进一步落实《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及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全省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我省从2011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教师评选活动,评选县(区)、市、省教学能手。

我省教育厅提出“师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的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战略,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是实施这一战略的具体措施。

首先,评选的第一条要求就是师德师风,各级评选机构要严格考核、认真把关,作为上报人选的重要条件。

其次,教学能手评选是我省三级三类教师骨干体系建设中骨干教师产生的关键入口,也是骨干体系建设的基�A性工程,只有评选出“德、能、勤、绩”全面发展的优秀教学能手,才能逐步选拔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为建立骨干教师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通过校、县(区)、市和省级层层评选,参与教师达到二十多万,基本做到全员参与,有效地带动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3评选教学能手的意义何在?形成了教师骨干梯队,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实施了校本研修,提升了科研水平,均衡了教育资源,推动了课程改革,带动了全员提升。

4怎样体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评选教学能手活动采取“三公开、两自抽、三结合”的方式。

“三公开”即层层公开推荐评委,公开选手成绩,网上公开录取名单;“两自抽”即选手自己抽节次签和课题签;“三结合”即评委由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共同组成,为“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原则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30问1.校本研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校本研修”的概念是2004年3月27日袁贵仁副部长在一个培训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陕西省的校本研修始于2010年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2010〕69号文件》中提出来的。

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每五年完成360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均衡基础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

2.什么是“校本研修”?“校本”就是以校为本,“研修”则是研究、探索和反思,以实现教师自身的提升。

广义说“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动力:基于学校。

只有校长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学校才能充满活力。

场所:在学校中。

只有依据学校的具体情境,扎根于学校的教育生活,并被教师认可的改革,才能积淀为学校的血肉、风格、传统和文化。

目标:为了学校。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为了提升学校的文化,为了学校的特色发展。

3.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面向全员、整体推进。

校本研修必须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全员参与。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的校本研修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部署、重点下移,在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工作。

区域协作、资源共享。

要在立足本校的基础上,倡导“大校本”理念,针对许多农村学校布点分散、教师人数少、优质资源分散的实际,整合区域资源,加强校际合作,构建研修联盟,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研修质量和效果。

以校为本、突出特色。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必须立足本校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

要将校本研修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聚焦课堂、注重实效。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校本研修要植根于课堂,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基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强化课堂质量评价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要将教研活动、学术研究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训,切实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如何理解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式?“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从三个不同的方面为校本研修提供了路径,也提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方力量——教师个人、教师群体、给予专业引领的专家。

“教学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

通过对话最终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在实践中,我们只有充分地发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渗透,我们才能使校本研修获得实效。

5.校本研修有哪些特点?全员性。

主体是教师,也包括学校管理人员及其辅助人员。

对象为全员,全员参与,整体推进。

实效性。

贴近学校实际、为了学校发展,基于教师、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解决问题的指向性明确,能够较好地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

针对性。

针对学生的发展,针对教师的个体发展,针对学校的发展。

自主性。

校本研修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其享有充分的研训自主权。

能自主制订和实施研训方案,自主选择研训内容和资源,自主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

灵活性。

校本研修可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在内容设置、方法确定、人员组合、时间安排等方面具有充分的灵活性,研训的内容、形式、对象、时空均具有灵活性。

6.校本研修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7.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校本研修要根据研修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灵活运用。

基本类型和方式有:基于课堂教学的研修方式: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教;微格教学;案例分析等。

基于专家指导的研修方式: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工作室等。

基于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

基于校际合作的研修方式:对口支教;影子培训;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区域联盟等。

基于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群交流等。

8.校本研修的基本过程有哪些?问题提出。

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和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要“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

要在专家指导下诊断学校和教师发展中的聚焦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把脉要定位准确,诊断要切准关键。

目标设计。

设计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案、设想、构思、策划。

一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搜集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二要遴选出关乎学校特色建设、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三要提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假设;四要拟订解决问题的课题及研究方案;五要制定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六要不间断地进行介入性阶段反思。

研修行动。

行动是依据目标和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

行动意味着改革和进步,是一次成长的过程,一个专业发展的过程。

在行动中,校本研修系统的三大要素要协调运作、优化组合,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树立“问题既课题,工作既研究,教师既专家,成长既成果”的研修观。

及时总结。

一次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有组织、有管理、有考核、有激励的校本研修活动,既要有阶段性的信息整理和过程描述,也要有过程评价和对问题解决的逼近分析,还要进行反思和回归实践的验证,并根据开展情况,对设计方案和理论假设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

9.教师校本研修初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患得患失,趋于功利。

职称与工资、奖金、福利挂钩,有些教师参与研修是为自己的职称评定或评优奠基。

但教师的教育科研必不可少,且教育科研是一件十分严谨的事情,只把研修当作扬名求利的工具,在工作中就会患得患失,趋于功利,管理不力,缺乏引领。

校长认识模糊,全当特色争优,有牌即思挂,无誉则求安,校本研修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

甚至认为研修是骨干们的活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缺乏专业引领,研修风气不浓,研修变成了散兵游勇,萧条无比。

观念陈旧,维稳维轻。

部分教师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求稳,不思变,缺乏求新、求异思想和敢想、敢干、敢闯的精神,教育教学观念跟不上新时期的高要求。

10.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专家论:只有专家指导才是唯一;条件论:只有走出校园才能学习;攀比论:只有专家才能提高自我;升学论:只有升学率高才是水平;金钱论:只有投资才能占有资源;推卸论:只有领导重视才能成长。

11.开展校本研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且不可一刀切,全面开展,突出特色;且不可集体活动代替个人反思,要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且不可以教研代替研修,寻找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的新途径;且不可以追求升学率代替研修,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且不可以课题研究代替研修,要整体推进;且不可急功近利,要持之以恒;且不可贪大求洋,要从实际出发;且不可一阵风,要形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12.什么是教师校本研修计划?教师的年度校本研修计划包括目标、任务、措施和步骤。

具体来说包括教师对个人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针对实现目标提出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研科研、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任务,针对任务提出自己的措施和实施步骤。

13.教师如何做个人年度总结?依据年度计划和一年的实施情况从思想工作、教育教学、教研科研、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特别是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方面要进行认真梳理。

要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的改进意见。

14.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15.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阶段有哪些?适应磨合期(1-3年)的教学新手,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但缺乏教学经验。

适应发展期(4-6年)的经验型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较强,能够较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成熟提高期(7-10年)的研究型教师,产生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欲望,教学能力与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协调发展。

反思创新期(10年以后)的专家型教师,进入探索和创造时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16.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哪些基本内容?知识系统:专门知识是构成专业标准的依据,是专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师的专业知识由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教学实践知识组成。

教育实践和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专业能力中的核心内容,它包括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学科教学能力等。

科研能力和水平则体现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密切结合,是教育教学创新对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

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教师的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教师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

教师的积极情感会产生“皮格马里翁”效应,感染学生。

教师的理性人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17.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有哪些?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18.什么是自我反思?1987年美国舍恩提出“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的口号。

1989年波斯纳将之概括为“成长=实践+反思”。

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也就是教师自己主动研究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