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科学教学常规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常规(规范)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常规(规范)小学科学教学常规一、教学准备与设计第1条认真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第2条通读教材,整体把握整套、本册教材内容,了解相邻年级段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
第3条阅读教学参考资料,补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第4条分析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探究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以便分析利弊,作出预见,采取对策。
第5条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教学进度应细致安排,教学能按计划进行,尽可能不拖延或超赶进度。
对季节性较强的内容可按季节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
第6条设计分课时教学方案。
⑴依据课文内容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研读本课教材文本,了解教材中活动设计安排的意图,并与教师用书结合起来研读,确定本课的核心探讨活动。
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充裕作好预设,保证教室教学顺利实施。
⑵在教学开始前,可通过抽测、访谈、作业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要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水平。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开展收集材料、阅读资料,提前进行观察记录等。
第7条精心准备有关的教学器材,器材必须充足和典型,避免两手空空进入教室进行教学,保证学生观察、实验活动顺利进行。
第8条器材要适合学生的研究,要突出探讨活动的重点和素质。
对教材中的设计做适当的改进,提倡开展自制教具,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第9条面向部分学生,创设情境,激发提高学生研究热情和兴趣,增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第10条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教室教学中,师生占用时间分配要合理,教师要做到少讲精讲、有效指导,把更多的研究时间还给学生。
第11条课堂中器材的出示和回收,应该精心安排。
小学科学教学常规细则

缙云县小学科学教学常规为了更好地实施《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范教学教研工作,提高教研教学效益,根据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常规。
一、教学计划第1条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正确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及实施建议。
第2条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参,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及在学段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新学期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根据各单元课文内容以及涉及到的教学准备、探究实验等活动,合理制订教学计划。
第3条制订教学计划。
可简略制订学期教学计划,详细制订单元教学计划;计划应突出学科特点,加强科学兴趣、科学探究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计划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进度、教学措施、科学探究活动、学科综合活动以及学期教改研究专题等。
二、课前准备第4条教学设计的编写教学设计强调教师的全体参与,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设计的编写中,要围绕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得怎样、怎样调整等五个问题,深入开展教学研讨和反思。
一般地,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三维目标的分解;(2)教学资源分析;(3)学习重点和难点;(4)教学媒体的选用;(5)教与学策略分析;(6)教学过程优化设计;(7)板书设计;(8)活动与作业。
第5条活动材料的准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好教学所需的教具、学具及仪器设备(如:图片、实物、模型、标本、仪器、幻灯、录象、多媒体课件等)。
同时教师预先要熟悉教具、学具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程序、作用等。
课内的实验,教师一定要在课前预做一次。
提倡教师自己开发教具和学具,鼓励学生自己准备与教学有关的实物和材料,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为科学教学服务。
三、上课第6条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全新经典完整版)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小学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全体中小学教师及学生,涵盖教学常规管理的方方面面。
第三条教师应本着科学、公正、严谨、负责的原则,履行教学常规管理职责。
第四条学生应遵守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第二章教师的职责第五条教师应定期备课,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科学有序地组织教学活动。
第六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七条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和考试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和反馈。
第八条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九条教师应注重课堂纪律管理,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确保学习效果。
第十条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章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第十一条学生有权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服务,享受平等的学习机会。
第十二条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教师的指导和要求,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第十三条学生应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学习任务,并主动向教师请教和反馈学习问题。
第十四条学生应尊重师长和同学,遵守校园秩序,共同维护和谐的学习环境。
第十五条学生应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章课堂管理第十六条教师应按时到达教室,做好课堂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教学用具和设备是否完好,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具等。
第十七条教师应确保课堂秩序良好,要求学生按时到达课堂,安静就座,保持整齐的课桌椅和教室环境。
第十八条教师应制定课堂纪律管理规则,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规范,例如不讲闲话、不打扰他人、不使用手机等。
第十九条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十条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充实且有序,避免课堂时间的浪费。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范本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范本一、课前准备和准时上课1. 教师应提前备课,准备好教学教材、教具和其他学习资源。
2. 教室应提前打扫整洁,确保学习环境的良好。
3. 教师应于课前5分钟到达教室,准备课堂所需材料。
二、学生到课和上课纪律1. 学生应准时到达教室,不迟到、早退或缺课。
2. 学生应带齐所需教材和学习用具。
3. 学生应保持课堂安静,不交头接耳或打扰他人。
4.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三、课堂秩序1. 教师应清晰明确地提出课堂纪律要求,并告知学生相关的惩罚和奖励措施。
2. 教师应巡视课堂,确保学生的安全,并及时制止任何违反纪律的行为。
3. 学生应保持座位整齐,不随意离开座位或乱动教室物品。
4. 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不说脏话、辱骂他人或进行其他不良行为。
四、课堂互动和合作学习1.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设计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例如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
3. 学生应尊重他人的意见,积极参与互动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五、课后作业和复习1. 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后作业,确保任务的质量和数量适中。
2. 学生应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并认真复习、总结所学知识。
六、考试和评价1. 教师应根据学校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考试和评价方式。
2. 考试应公平、公正,评价应客观、准确。
3. 学生应按要求参加考试和评价活动,诚实守信,不作弊。
七、课外活动和校规校纪1. 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2. 学生应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尊重他人,爱护环境,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
八、家校合作1.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2. 家长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庭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小学科学教学常规基本规范标准

小学科学教学常规基本规范标准(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学科学教学常规基本规范标准一、备课认真研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安排好教学进度。
深入钻研教材,阅读教师用书等相关资料,弄清教材编写意图及思路,围绕清晰的科学问题、工程实践活动项目推进需要设计学习活动。
1.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必须备课。
不备课不得上课。
备课,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活动组织,备物质场地,备教育技术融合应用。
编写教案,是备课的一种记录。
带领学生开展好科学学习活动中备好课的最终体现。
学生科学学习活动开展差,就是备课工作没做好。
2.要体现课改新理念和课程特点,要符合学情。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科学学习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3.要有多种预设教学策略。
对教学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有预测,有相应的对策。
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4.根据教学内容,做好课前教学材料、仪器的准备、检查工作,确保教学材料、仪器正常,能满足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的需要。
5追求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活动的融合,追求跨学科教学融合。
6.教案基本项目。
教案基本项目包括:(1)学期教学计划;(2)单元进度计划;(3)课时教学计划;(4)单元教学反思;(5)学校对教案管理记录。
学期教学计划,包括班级基本情况;学期教学目标;教学简析(教材、学情分析);教学措施;教学进度安排等。
课时教学计划,即课时教案。
基本项目有:课题;课时计划编号;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材料准备;教学日期;课时数;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课时教学计划,通常科学教材中的一课,安排教学时间为1课时,编写1课时教学计划。
教材中的一课,有的可以调为2课时。
植物、动物生长观察活动是周期较长的活动,应当根据季节调整进度与其他教学内容交叉安排进行教学。
实际编写教案时,仍然集中编写,注明教学日期时序。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科学教学活动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科学教学水平。
温州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常规(试行)

温州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常规(试行)一、备课常规小学科学备课常规即教学准备的常规,基本内容包括制订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及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期教学计划1.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2.分析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探究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分析利弊,作出预见,并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
3.阅读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学计划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对季节性较强的内容按季节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编写教学进度表。
4.学期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完成。
(二)单元教学计划1.单元教学开始前,要通过抽测、访谈、作业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要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水平。
2.认真阅读教学用书,补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把握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了解本单元教学内容编写意图,理清本单元课时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本着以生为本、高效教学的原则,教师可以个性化处理本单元各课时内容。
3.合理安排课时分配,教学能按计划进行,尽可能不拖延或超赶进度。
4.根据实际统筹准备单元教学材料。
(三)课时教学方案课时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材料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1.制定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体现科学知识(概念)、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科学课程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关键学习活动,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3.提前准备教学材料。
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
4.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明确每个阶段的学生活动,设计相应的关键问题,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5.及时反思:对目标的达成、活动的设计,及材料的实效等作教学反思,反思的形式可多样。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全新完整版)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中小学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中小学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纪律等方面。
第三条教师应遵守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坚持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原则。
第二章教学计划第四条教师应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制定年度教学计划,并在每学期开始前向学校报备。
第五条教师的教学计划应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和课程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标准。
第六条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应合理安排学科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习进度,注意知识的渗透和整合,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三章教学组织第七条教师应按照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保证教学有序进行。
第八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九条教师应注意教学环境的创设,保持课堂秩序,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十条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章教学评价第十一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标准。
第十二条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常规性的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十三条教师应定期组织考试和测验,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改进措施。
第十四条教师应注意评价结果的及时公布和解释,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提升措施。
第五章教学纪律第十五条教师应遵守教学纪律,严守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
第十六条教师应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调课,确保教学时间的充分利用。
第十七条教师应认真备课,准备充分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工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十八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歧视、不体罚、不侮辱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小学教学常规制度模版

小学教学常规制度模版一、课堂纪律1. 准时到校。
每位学生在上课前应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教室,避免迟到。
2. 注意着装整齐。
学生应穿戴整洁,不得携带与学习无关的物品。
3. 遵守听课秩序。
上课期间,学生应保持安静,专心听讲,不得随意走动或妨碍他人。
4. 笔记整齐规范。
学生在课堂上应认真记录笔记,书写清晰,有条理。
5. 敬重师长。
学生应尊重教师以及同学,不得搞恶作剧或言语侮辱他人。
二、课堂管理1. 课前准备。
教师应提前备课,准备好教案和教学材料,确保教学内容有条不紊地进行。
2. 清晰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上课前应明确教学目标,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3. 合理的教学设施。
教师应检查教室设施的完善性,并确保课堂需要的教具、多媒体设备等的正常运作。
4. 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 监控学生学习情况。
教师应经常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引导。
6. 鼓励积极表现。
教师应对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表现进行及时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作业管理1. 合理布置作业。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设置作业内容和难度,确保作业的有效性。
2. 清晰的完成时间。
教师应明确每项作业的完成时间,以便学生及时准备。
3. 及时批改作业。
教师应在规定时间内批改作业,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建议。
4. 学生作业本管理。
教师应监督学生妥善管理和保护自己的作业本,鼓励学生养成整洁有序的习惯。
四、考试管理1. 确定考试时间和地点。
教师应提前通知学生考试的时间和地点,以便学生做好准备。
2. 公平公正的评分标准。
教师应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表现,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确保考试评分的公平性。
3. 考试后的复习反思。
教师应给予学生考试成绩的反馈,并帮助学生分析错题的原因,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五、音乐课常规1. 音乐器材的保养。
学生应爱护音乐器材,正确使用,并及时清洁,保持音乐器材的良好状态。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4篇)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一、课前准备1. 教师应提前备课,认真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方法,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2. 教师要对教学材料进行筛选和编排,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教师要检查教学用具和教学设备的完好性,确保教学过程中的流畅进行。
二、课堂管理1. 教师应提前到达教室,检查教室的环境和卫生情况,确保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 教师应站立在讲台上,以便全面观察和管理学生,注意保持课堂秩序。
3. 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变化,及时指导和鼓励学生。
4.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5. 教师要注重课堂问答环节的管理,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学生管理1. 学生应按时到校,按时进入教室,按时上课。
迟到者要做相应的处理。
2. 学生要保持课堂秩序,不要随意走动、讲话或干扰他人学习。
3. 学生要尊重教师和同学,遵守教室纪律,不要做出不文明的行为或言论。
4. 学生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不要轻易放弃或推卸责任。
5. 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按时提交,不要抄袭或作弊。
6. 学生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益,不要进行暴力行为或欺凌他人。
四、考试管理1.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和考试内容。
2. 教师要公正、公平地批阅试卷,不得有偏见或歧视。
3. 学生要按时参加考试,不得迟到或旷考。
4. 学生要守规矩,不得作弊或帮助他人作弊。
5. 学生要认真准备考试,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复习和预习。
五、课后作业管理1. 教师要将课后作业及时布置,并向学生解释清楚要求。
2. 学生要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并认真检查和订正。
3. 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4. 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批改意见,修改错误和不足,提高作业质量。
六、家长沟通1. 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常规

ta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常规——备课常规——小学科学备课常规即教学准备的常规,基本内容包括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及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1、学生情况分析,一要了解与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科学基础知识,二要了解与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法和习惯。
尊重学生的差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2、认真学习课标、通读全册教材和配套的教师用书(含光盘),把握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总目标。
3、按照教学内容,编写教学进度表。
4、学期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完成。
二、单元教学计划1、单元整体内容分析,把握本单元教学意图,理清各课活动内容之间的关系。
2、合理安排课时分配。
3、根据实际统筹准备单元教学材料。
三、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材料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1、制定教学目标:目标要准确、具体、恰当,切合学生实际,体现科学概念、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科学课程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本课重点活动的设计。
3、准备教学材料:教师对于必需的实验器材、学具及课件(媒体)要及时做好准备、采集、制作等预备工作,充分利用好实验器材和《科学试验工具箱》,结合自身特点开发课程资源。
4、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明确每个阶段的学生活动,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关键问题。
5、教学反思:课后要及时写好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四、其他1、重视教学材料的准备,并要做好课后材料的整理、保存、共享。
教师对必要的实验要提前“下水探究”。
2、认真写好教学方案,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
3、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活动),县教研部门、学校要积极为科学学科的教师搭建集体研究的平台,使科学教师每月至少一次科学专题教研活动。
4、充分利用网络、当地资源等教学资源进行备课。
——上课常规——(一)基本要求1. 要认真备课,不要心中没数。
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制度范文(三篇)

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制度范文一、教育目标和宗旨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和科学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1. 科学课程的设置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需求,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促进学科的综合发展。
2. 科学教学强调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学习。
3. 科学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社会问题和科技发展等。
4. 科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科学教学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
2. 科学教学要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3. 科学教学要注重情景教学,通过模拟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
4. 科学教学要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信息。
四、师资队伍建设1. 科学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和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2. 科学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3. 科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积极参加教师培训和科研活动。
4. 学校要重视科学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发展机会。
五、实验室建设和管理1. 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实验室,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器材。
2. 学校要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3. 学校要加强实验室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设备。
4. 学校要开展实验室常规检查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
六、评价和考核1. 科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2. 学校要建立科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能力提升培训。
3. 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个体发展。
2024小学综合学科课堂教学常规细则

2024小学综合学科课堂教学常规细则以下是2024小学综合学科课堂教学常规细则的一些主要内容:
1. 上课准备: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教案、教具和课堂活动所需材料,并确保教室整洁有序。
学生也应该准备好课本、教具和习题册等学习资料。
2. 上课时间:教师应准时开始上课,严禁迟到。
每节课一般为40分钟,包括教师引入、讲解、练习和总结等环节。
3. 课堂纪律:学生应安静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禁止打闹、喧哗和其他干扰课堂秩序的行为。
4. 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小组合作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应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
5. 课堂互动: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6. 评价和考核:教师会定期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和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小测验和期末考试等。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参考依据。
7. 作业和复习:教师会布置适量的作业,鼓励学生按时完成。
同时,教师还会定期安排复习课,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8. 家校联系:教师会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与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发展潜力。
以上是2024小学综合学科课堂教学常规细则的一些基本内容,具体实施细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科学课课堂常规

科学课课堂常规加分扣分明细表一、教室上课:1、上课前准备好记录本、科学材料,上课预备铃声响后立即在教室进入教室,安静的等待老师来上课。
(不遵守如大声喧哗、随便走动、没带学习用品等每次扣1分。
)2、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能回答的问题要举手,老师示意后再回答,不能在座位上乱喊乱叫。
(不认真听讲一次扣1分,不经过老师同意就在座位上回答问题一次扣1分,情节严重加倍最多扣3分。
)二、实验室上课:1、到实验室上课带好科学书、笔记本、科学工具袋。
路上要保持安静,上下楼梯靠右走,队形整齐。
(不遵守如大声喧哗、插队不按队形走路、没带学习用品等每次扣1分。
)2、进入实验室以后按照座位坐好,保持安静。
(大声喧哗、随便走动每次扣1分。
)3、实验时按照试验的要求操作,实验完成后按老师要求把实验器材放好,不做实验时一律不准动用实验器材。
(不做实验时动用实验器材每次扣3分,在做实验时大声喧哗不按照实验要求操作每次扣3分。
)4、下课时请每个组的组长整理好本组的实验器材,交还给老师。
5、下课时带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在实验室门口排队,回教路上要保持安静,上下楼梯靠右走,队形整齐。
(不遵守如大声喧哗、插队不按队形走路等每次扣1分。
)三、作业1、独立完成作业,字迹清楚,按时上交。
(不按时上交每次扣3分,作业乱做重写每次扣2分。
)2、组长收齐后交给课代表,课代表最迟在第二天早上交给老师,并把没有交的学生名单写在小纸片上夹在作业本里。
3、及时订正作业,在第二节上课前订正完有成绩,不懂可以请教老师。
(不及时订正每次扣1分。
)四、加分项目1、上课认真听讲,回答问题有见地,每次加1分。
2、做实验保持安静,按照实验要求操作,每次加1分。
3、课堂作业100分★,每次加1分。
违反以上纪律每次扣1-3分,期末90分及以上行为习惯优秀,60-89分合格,60分以下不合格。
80分以上如果期末考试不合格总评合格。
2010、9。
小学科学教学常规_0

小学科学教学常规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计划与备课(一)学期教学计划1.学生情况分析。
一要了解与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科学基础知识,二要了解与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法和习惯。
尊重学生的差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2.认真学习课标、正确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读全册教材和配套的教师用书(含光盘),把握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确定各年级段教学的目标;3.按照所教年级的教学内容,编写年级段的教学计划表。
4.学期教研计划要求备课组长在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完成。
(二)单元教学计划1.单元整体内容分析,把握本单元教学意图,理清各课内容之间的关系。
2.合理安排课时分配。
3.根据实际统筹准备教学材料。
(三)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材料、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内容。
1.制定教学目标:目标要准确、具体、恰当,切合学生实际,体现科学概念、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科学课程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准备教学材料:教师对于必需的实验器材、学具及(媒体)要及时做好准备、采集、制作等预备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开发课程资源。
4.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明确每个阶段的学生活动,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5.及时写教后反思,字数不限。
6.备课可参考有关资料或利用网络资源,但不能照搬照抄,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必要的修改。
根据学校的规定每学期每一位科学教师必须上传3篇电子教案科学组商讨:坚持纸质备课。
备课重点研究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8年的专职教师备简案,教师可以对照教材了解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把修改的设计直接写在教材或参考书空白处,以此简化备课笔记,减轻备课负担,腾出更多时间准备活动器材。
不满8年的专职教师要备详案。
可以抄写精品案例。
兼职教师至少要备简案(备在书上,学习《教学案案例与评析》)二、上课与反思1.严格按教学计划、课表上课,不随意将科学课移作他用。
六年级科学教学常规

阜康市天龙小学科学学科六年级教学常规要求一、课前准备1、刻苦学习理论。
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通读各册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音像资料、教学器具说明书等)和教学参考指导书(包括教师用书、与教材有关的教育理论专著、工具书及包括网上在内的各种参考资料等),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明确各课的多元化教学目标(包括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知识等)。
2、认真制订计划。
期初制订好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研计划和课外活动计划,印制好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能力发展个案的记载表。
平时经常对照和检查执行情况,期末写出总结。
教学工作计划应包括教学进度、实验教学计划;教科研活动计划应明确各自的研究课题(专题)或研究目的,集体备课、上研究课的内容、时间、次数等;课外科技活动计划应包括向学生推荐何种科普读物,开展何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项目及活动形式、时间、次数、地点、指导者等。
3、认真备课(1)根据《科学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基础,确定各册、各单元及各课的多元化教学目标,既不任意拔高、也不任意降低教学要求。
(2)明确各课在各单元、各册教材中所处的位置,认真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广义地理解教学材料,认真组织和处理好教学内容。
(3)分散难点,削低坡度,不平均使用力量。
舍得在难点、关键和带基础性的内容上花功夫,尤其要挖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内容。
(4)撰写教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设计和编制知识发生的过程以及教学提示内容,应注意提示内容的启发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要精心设计提问,创设有利于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的问题情景和活动情景。
(5)认真准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要认真设计实验过程,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不同程度地提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规范操作步骤和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方法,要尽可能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高年级的实验教学要逐步向独立设计实验方向发展;所用实验器材要逐一检查落实,并备有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学常规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开齐开足实验
科学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应根据教学内容开齐开足各类实验,做到实验操作规范、仪器设备使用正确。
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及时指导学生整理实验材料和记录。
上课前教师要熟悉教具、学具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操作的程序等;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时,学生往往很激动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及时掌控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序学习。
课堂中器材的出示和回收,应该精心安排。
一般不需要把一节课的全部材料都放在桌上,可以按照教学环节的展开,先后呈现器材,达到以器材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以器材引领教学活动的效果。
二、科学素养的提升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1.培养浓厚兴趣,让学生会观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兴趣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动力源泉。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将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进而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进而激活科学兴趣,使之真正发挥科学学习的动力。
2.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敢提问。
小学科学课应基于问题开展教学,以问题作为课程的载体,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学习。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优化学生的心境,使学生大胆提出心中的疑问,质问自己和同伴,甚至是质问老师,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肯探究。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教师必须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学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对于科学教材中创新因素的挖掘和开发,研究和探索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积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切实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课前精心准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科学知识包罗万象,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动物生物等知识无所不有,这就决定了科学课的课前准备不能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就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一是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二是精心准备教具,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埋下伏笔。
2.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教法新颖、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法的不断更新,则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知识的能力,产生求知欲望。
一是教学设计导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科研兴趣;二是实验要放扶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科学课堂教学,启动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积极开展科技活动
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社团”等科技活动。
每年5月的第三周为“科技活动周”,开展“科技活动周”要制定详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有读一本科普读物;“变废为宝”环保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科学幻想绘画、科技小论文评比;获奖科技作品报告会;科技主题校园广播;“科技伴我成长”主题队会等。
每年的10月份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参加下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征收的作品有学生科技竞赛项目、科幻画、青少年科学DV作品、优秀科技辅导员项目、优秀科技实践活动、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竞赛项目。
每周星期三开展的科技社团活动,要有计划,有方案,有目的,讲求实效,在辅导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