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行为动词解读及教学启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行为动词解读及教学启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行为动词解读及教学启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数学课程的知识内容、学生发展特性、课程设计目标为视角,从行为动词的角度构建数学课程的基本模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能力、技能和素养。

通过行为动词的解读,落实教师的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全面的深入的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行为动词主要包括理解、探究、分析、推理、综合、应用、创新等七大部分,作为能力和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1、理解:指学生具有吸收、消化和理解数学知识和内容的能力,包括对概念的理解、对记号的理解和对运算规则的理解等。

2、探究:指学生具有分析、研究和探索数学知识和内容的能力,包括观察、试错、实验和推断等。

3、分析:指学生能够使用数学思维方法和符号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综合:指学生能够综合联系、分析、比较和汇总各种数学内容间的联系的能力。

6、应用:指学生既能够将数学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又能从数学实际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7、创新: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去发现新的规律,进行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教师在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时,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和掌握行为动词所涉及到的知识和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在数学科目上的主观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围绕行为动词,做到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导向和应用性导向,以课程设计、教学目标、学生发展特性为体系进行教学,注重个性化的要求,充分利用本地化资料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把数学融入日常生活,把知识学到手上去,及时让学生掌握最新数学知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行为动词解读及其教学启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行为动词解读及其教学启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行为动词解读及其教学启示行为动词描述的是数学学习应该达到的相应水平和程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2022年版课标”)的附录2中对行为动词进行了解释,虽然文字不多,但是意义重大。

深入了解行为动词的基本含义和使用规范,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2022年版课标中的学段目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而且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学所应达到的相应水平和基本程度,同时,有助于我们规范拟定和表述课时教学目标,也有助于我们依据2022年版课标理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行为动词这一名称,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2011年版课标”)的附录1中,2022年版课标对原来的表述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和补充。

下面,从结果目标行为动词和过程目标行为动词两个角度分别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谈一谈目标行为动词对我们规范拟定教学目标的教学启示。

一、结果目标行为动词2022年版课标规定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两大类。

数学四基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属于结果目标,结果目标对应的行为动词分为四个水平,从低到高,分别是“了解”“理解”“掌握”“运用”。

“了解”是结果目标中的最低水平和最低要求,“运用”是结果目标中的最高水平和最高要求。

下面,对这四种水平的行为动词进行相应解释。

了解是指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与2011年版课标相比,2022年版课标关于“了解”内涵的表述没有改动。

“了解”是结果目标的第一水平要求,它的同类词是“知道”“初步认识”。

在这里,我们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不能随意使用“初步”二字,“初步认识”是2022年版课标中的一个规范行为动词,在所有行为动词中仅此一个行为动词带有“初步”二字,平时大家经常喜欢用“初步了解”“初步理解”表述教学目标,其实“初步了解”“初步理解”都不是规范的目标行为动词,这一点要引起足够的关注,我们不能随意在规范的行为动词前面添加“初步”,这样会导致目标表述不规范的问题。

从行为动词来看新课程中教学目标的变化

从行为动词来看新课程中教学目标的变化

从行为动词来看新课程中教学目标的变化摘要:新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是最核心的部分。

本文从课程目标中的行为动词的角度来看看课程目标与原来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的区别、变化,以及新的特点。

并以一节化学课举例说明。

关键词:行为动词;课程目标;变化。

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是最核心的。

与教育大纲相比,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更全面的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下面和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要求相比,从行为动词的角度看看课程目标的变化。

一:课程目标中行为动词发生的变化及其特点知识与技能方面:1、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现认等。

2、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等。

3、应用——应用、使用、置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订、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4、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模拟、扩展、缩写等。

5、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6、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过程与方法方面:此类目标原来几乎没有。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此类目标原来几乎没有。

1、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2、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

从以上行为动词的改变来看,可以形象具体的反映出一些特点:1、行为主体更加明确。

如列举、参与、尝试、交流等,非常明确的表明目标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完整版)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docx

(完整版)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docx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学习举例行为动词水平语文数学1、了解:出,背、辨、回、出、、写、会用、、出、例、列、复述、描述、、再等会写、准、、学、学、了解、辨、描述、知2、理解:解、明、明、比、分、会、把握、了解、写下、熟、道、表示、会画、确定、找出、、概述、概括、判断、区、提供、猜、、理解、展示、展、使用、分得、懂、分、、比知估、推断、索、收集、整理等析、区分、判断、得、表、、排列、理解、解、判断、3、用:运用、使用、疑、、、解大、拓展、价、掌握、运、推断、估、、决、撰写、定、、划、、推广、明、用、懂得、系上下文、运用、掌握、理、推、价等明1、技能:模、重复、再、例、摹、述、表达、、复述、朗展、写等、写出、听、察、朗、技能2、独立操作:完成、表、制定、解决、定、推想、揣摩、想象、述、口算、算、量、察、操安装、制、量、、等述、、写、写、改写、作、、、笔算3、迁移:系、、灵活运用、一反三、、借助、捕捉、提取、收触旁通等集、修改感受、、体会、参加、程、感受、参加、参与、、找、、交表、意、提出、、、体、感受、交流、解决、与流、合作、分享、参、、考察、接触、体累、体、策划、分享、合、探索、感知、交意方法等作、探、沟通、1、反映:遵守、拒、可、同、承、接喜、有⋯⋯愿望、体会、情感受、同意、反、愿意、欣、喜、、感于、敢于、抵制、有趣、欣度趣、关心、关注、重、采用、采、支持、尊重、体会、欣、感受、养成、与价、珍惜、蔑、疑、摒弃、抵制、克服、、感受、愿意、体味、尊重、立理解 ( 某人 ) 、辨、品味、关、帮助等2、悟:形成、养成、具有、、立、心养成、悟持、建立、保持、确立、追求等。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学习水平行为动词举例语文数学知识1.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2.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检索、收集、整理等。

3.应用:运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知道、写下、熟记。

理解、提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等。

评价、设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等。

认识、计算、会用、识别、说出、了解、辨认、描述等。

知道、表示、会画、确定、找出、获得、读懂。

分类、选择、比较、排列、理解、解释、判断、预测、推断、估计、设计、检验、运用、掌握、处理、推导、证明等技能1.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2.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3.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讲述、表达、阅读、复述、朗诵、推想、揣摩、想象、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等。

口算、计算、测量、观察、操作、实验、调查、笔算。

等。

过程与方法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分享、合作、沟通、组织等。

体验、感受、交流、解决问题、经历、探索、感知、交换意见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2.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坚持、建立、保持、确立、追求。

喜欢、有……愿望、体会、乐于、敢于、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感悟、愿意、体味、尊重、理解(某人)、辨别、品味、关心等。

03关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描述结果目标动词的辨析(郑义富)

03关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描述结果目标动词的辨析(郑义富)

关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描述结果目标动词的辨析郑义富[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后,对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行为动词的辨析,紧迫且非常必要。

一线教师必须要清晰每个行为动词的“意义”及相互间的“关系”!笔者从五个层面对描述结果目标的四个行为动词进行辨析。

首先从文本含义上释义与分析,“了解、理解”重在“知”,“掌握、运用”重在“用”,虽一脉相承,但各有侧重。

再从课程标准表述上比较区分,强化辨识。

然后在认知心理范畴内辨析与研究。

继而论述在数学教学设计上的把握与运用,体现出对行为动词的“个性”的认识。

最后叙述了在教育实践中的担忧与困惑。

可以说“辨析”的递进过程恰如四个行为动词的递进关系,二者相得益彰。

[关键词]课程标准;结果目标;行为动词;辨析[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论述采取了一般与具体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用了两类词汇来体现目标。

一类是“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

另一类就是“经历、体验,探索”,这属于过程性的用语。

这些“动词”在四个领域不同学段中频繁出现。

词汇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的转变,同时也是2011年课程标准修改过程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1]在教学中,只有正确理解这些词汇,才能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科学组织学习活动,达成既定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描述结果目标的四个动词“了解、理解,掌握、运用”从多个维度进行辨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标准》,落实《标准》,促进专业成长,提升教学实效。

一、从文本含义上释义与分析1、了解是认识世界的开端,理解是了解后的个性呈现。

综合《辞海》和百度文库等相关解析可知,“了解”从文本含义来说基本释义是“打听、调查”,强调的是“知”的意愿,是“过程”。

第二层含义是“知道得清楚”,强调的是打听、调查的结果。

物理课程标准部分行为动词解读

物理课程标准部分行为动词解读

课程标准部分行为动词解读
一、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属于理解水平的
1、“了解”水平
属于“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主要有了解、知道、描述、列举、说出、举例说明、说明等,这些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复述,即把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回忆,按问题的要求陈述出来。

2、“认识”水平
对于认识水平的学习要求,不仅需要通过回忆提取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还要对所学这些知识有所领悟,能在具体问题中辨认和识别它们。

3、“理解”水平
属于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有理解、解释等。

理解行为的基本特征是转化,即能够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呈现知识的本质特征。

一下内容要求都属于理解水平。

理解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理解压强。

理解欧姆定律。

理解电功和电功率。

二、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
是对所提出的项目能独立地进行操作,即要“会”。

以下技能要求都属于独立操作的水平。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会测量力的大小。

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三、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
1、“经历”水平
特点是学习者确实发生体验性学习行为。

2、“认同”水平
学习者对相关结论持认可和赞同的态度。

知识点导读—教学目标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知识点导读—教学目标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分析的作用2:教学目标分类方式3:常用的教学目标分析方法4:教学目标阐明方法2.1: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2.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2.3: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分类3.1:归类分析法3.2:层级分析法3.3:信息加工分析法3.4: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4.1:认知/动作类教学目标阐明方法——ABCD模式4.2:情感类教学目标的阐明方法----表现目标陈述法4.3: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4.4:教学目标分析和编写中应注意的问题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习者特征分析的作用2:学习者特征分析的主要内容3:不同学段的学习者特征4:学习风格特征与信息技术环境的适应性2.1:起点能力水平分析2.2:认知结构分析:奥苏贝尔理论2.3:学习态度分析2.4:学习动机分析2.5:学习风格分析框架:洋葱模型教学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分析的作用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是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学科教学设计中的一个至为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

教学目标分析是教学设计面临的首要任务。

分析和阐明教学目标具有以下意义:1.有利于课程的规范∙学习目标的阐明为任何教学计划提供了一个以能力为基础的框架,按这个目标体系调控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可以保证学生所学的东西正是所期望的结果,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学习目标提供并保证了课程的方向性和稳定性,使有关人员对课程有一个清晰、统一的认识,而不至于造成个别人员对教学大纲做任意特殊的解释。

∙学习目标的阐明可以清楚地检查课程内容的范围,有利于促使学习内容覆盖动作、情感和认知领域以及每个领域的各个层次,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解读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解读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解读作者:朱改转来源:《新课程·上旬》2014年第07期摘要: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学工作的终点。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有必要对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进行深入解读。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置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具体到英语学科而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设定了课程的五大目标: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这五个目标其实是对三维目标的细化,为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提供了更为具体和符合学科特色的操作框架。

为了实现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教师必须把以上五个方面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制定出某一课时具体、明确、适切的教学目标,保证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能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之后可以达到。

新标准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

笔者认为,新目标的提出对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设置的启示有以下几点:一、确立课时教学目标的依据1.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所以也理应成为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2.教学内容在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通读整个教材,分析单元及课时教学内容并宏观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后,从而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3.学情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使新世纪的每一位高中毕业生都具有基本英语语言素养,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二、设定课时目标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在明确课程要求、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的基础上确定课时目标,使目标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衔接,从而产生整体效应。

2.发展性原则在制定课时目标时,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使课堂教学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同时还要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发挥自身潜力的空间,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教学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
讲述、表达、阅读、复述、朗诵、推想、揣摩、想象、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等。
过程与方法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分享、合作、沟通、组织等。
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知道、写下、熟记。
理解、提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等。
评价、设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等。
技能
1.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2.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3.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养成、领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2.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坚持、建立、保持、确立、追求。
喜欢、有……愿望、体会、乐于、敢于、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感悟、愿意、体味、尊重、理解(某人)、辨别、品味、关心等。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
学习水平
行为动词
语言
知识
1.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2.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课标中的行为动词

课标中的行为动词

但重要的是,各个水平的选项和行为动词必须比较具体明确,对于由低到高的水平要求的分布情况要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合理的结构。

(一)知识1 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例如: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2 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①。

例如: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3 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例如: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二)技能1 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

例如: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2 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例如: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3 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

例如: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五、关于体验性目标的行为动词体验性目标划分为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和领悟(内化)水平三个层次。

其中,重点是经历(感受)水平,强调只要学生有机会并获得一种经历和感受就表明课程目标实现了,至于还能进一步达到什么结果则不作要求,也无法作出统一的要求。

领悟(内化)水平仅就学习水平而言是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在课程目标中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尽量少用,因为它要求太高;二是这类动词后面的内容难度是较低的,这样可以求得一种平衡。

比如,“形成”一词的学习水平是很高的,但如果跟“……信念”恐怕就是太高的要求了,作为统一的基本要求是不合适的,而如果跟“……习惯”或“……姿势”就比较平衡了,这样作为统一基本要求才是合适的。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学习水平、行为动词表Microsoft Word 文档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学习水平、行为动词表Microsoft Word 文档
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迁移
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
联系转换灵活运用经历参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情感性目标动词
经历(感受)水平
感受有兴趣参加体验留心进行观察交换交流参加参与倾听尝试体会发表意见提出问题积累体验分享合作沟通组织联系等
通过讨论、交流、分享、等独立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小学语文学习目标的说明
(维度目标、学习水平、行为动词分类表)
学习水平及要求(定义)
课程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了解水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认识了解体会粗知懂得
理解水平: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反应(认同)水平
向往关心乐于交流分享有意识地珍视发表注意抵制喜非)关心爱护珍惜蔑视怀疑克服拥护帮助丰富等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并能进行有价值的判断等。
领悟(内化)水平
喜欢养成追求具有热爱树立坚持保持确立领悟形成向往等
熟记积累结合理解把握领悟收藏揣摩抓住想像体味
应用(掌握)水平: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
掌握







模仿水平: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
注意学习(使用/略读/修改)阅读诵读学听复述临摹习作转述描述修改尝试有(初步的--)能力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精编版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精编版

知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干什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体验、探索这些词语我们是不是很熟悉?我们每天写教学设计制定教学目标时都要用到这些动词,可是这些动词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它们放在教学目标里需要我们达成到什么程度?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必将在《标准》理念引领下,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

如何做到有效地教,高效地学,是我们当前一线老师们关注话题。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有效的学习开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一、教学目标行为动词及其运用(一)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标准中有两类行为动词: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

另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

这些词的基本含义如下:•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举例说明:二年级《对称》教学中的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理解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掌握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会画对称轴,运用轴对称知识来设计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猜想、验正和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国家课程标准中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国家课程标准中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国家课程标准中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一、知识
或证据;举出粒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行为动词: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

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搜集整理信息等。

行为动词: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判断、提供……猜测、推断、搜集、整理等
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关系等。

行为动词: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二、技能
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

行为动词如:模拟、重复、在先、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进行调整与改进;
尝试与已有的技能建立联系等。

行为动词如:完成、标线、制定、解决、拟订、安装、会址、测量、尝试、试验等。

解同一技能在不同的情景中的适用性等。

行为动词如: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

行为动词:感受、尝试、经历、参加、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餐馆、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和价值判断。

行为动词: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收、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珍惜、蔑视、怀疑等等。

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等。

行为动词: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梳理、建立、保持、确立、追求等等。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
学习水平
行为动词
举例
语文
数学
知识
1、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2、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
3、应用:运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反映: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2、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坚持、建立、保持、确立、追、体味、尊重、理解(某人)、辨别、品味、关心养成、领悟
口算、计算、测量、观察、操作、实验、调查、笔算
过程与
方法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分享、合作、探讨、沟通、组织
体验、感受、交流、解决问题、经历、探索、感知、交换意见
技能
1、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2、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3、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讲述、表达、阅读、复述、朗诵、写出、倾听、观察、朗读、推想、揣摩、想象、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
体会、欣赏、感受、养成、树立
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写下、熟记、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的陈述上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的陈述上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这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着显著的区别。

新课程标准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这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描述。

使素质教育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

知识与能力: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是教学设计方案的组成部分和图示。

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是近几年教科研活动中经常应用的一种课堂教学过程图示,具有设计科学、应用方便、美观明了等特点。

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构流程设计,也称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

绘制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时用类似计算机的流程语言,用简明的几何图形表示一定的教学活动意义、内容。

用线段、箭头连接表示进程关系,不仅形象直观,而且一目了然。

设计流程图常用的几何图形,并无统一标准或硬性规定。

但,使用的基本图形和所赋予的意义大体相同。

2、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的作用教学作用。

与教案有相同作用,可以用于教学。

因为,图所表示的是教学设计方案的内容,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在流程图上展现。

图中每一环节都具有必要的逻辑联系,能准确反映教学的内容、方法、媒体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比较、对比、概括、找出、区别、划分等
收集、创造、设计、开发、组织、计划、撰写等
评价、预测、评估、评述、判断、评论 认识、计算、会用、识别、说出、了解、辨认、描述等。
解释、表示、会画、确定、找出、获得、读懂。
分类、选择、比较、排列、估计、设计、检验、运用、处理、推导、证明等。
4.分析: 计算、分类、比较、对比、概括、找出、区别、划分等
5.综合: 收集、创造、设计、开发、组织、计划、撰写等。
6.评价: 预测、评估、评述、判断、评论等。 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知道、写下、熟记。
解释、提示、扩展、使用、区分、获得、表现、扩大、拓展等。
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等。
2.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坚持、建立、保持、确立、追求。 喜欢、有......愿望、体会、乐于、敢于、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感悟、愿意、体味、尊重、理解(某人)、辨别、品味、关心等。
养成、领悟 体会、欣赏、感受。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
学习水平 行为动词 举例 语文 数学 知识 1.了解(知道):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2.理解(领会):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转换、推断、区别、提供、猜测、检索、收集、整理等。
3.应用:选择、运用、使用、图解、练习、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
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分享、合作、沟通、组织等。 体验、感受、交流、解决问题、经历、探索、感知、交换意见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分类、比较、对比、概括、找出、区别、划分等。
收集、创造、设计、开发、组织、计划、撰写等
判断、预测、推断 技能 1.基本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2.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3.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讲述、表达、阅读、复述、朗诵、推想、揣摩、想象、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等。 口算、计算、测量、观察、操作、实验、调查、笔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