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与反思

且行且思让课堂永葆活力——《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解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
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
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
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
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此教学设计为本课的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1、学习8个生字。
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本节课的课时目标为第2、第3点。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难点: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写具体的。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了解老人与海鸥1、听写词语:由两名学生分别写两组词语,生生评价。
2、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组词语分别描述了老人、海鸥,并试着用这两组词语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是啊,就是这样一位生活俭朴的老人,天天都步行二十余里到翠湖来喂海鸥,几十年如一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老人,走近海鸥,去感受老人与海鸥间的真挚情感。
(二)、精读领悟,体味老人爱海鸥1、自由朗读课文3—13自然段,找出文中体现老人爱海鸥的句子,细细品读,在旁边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汇报交流。
(1)喂海鸥小心①、老人是怎样喂海鸥的?指名朗读。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优秀5篇)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优秀5篇)《老人与海鸥》是一个比较感人的故事,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优秀5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篇一在第二课时中,学习老人喂海鸥的片段,我以词串入手,引领学生走进老人喂鸟图,感受人鸥情,资料共享平台《《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通过与学生交流感受深刻的词句,让学生体会到老人爱海鸥,胜过爱自己的感人情怀。
如学生交流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学生抓住十多年了,每天必来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爱。
教师相机进行小结:爱是十多年的坚持!再如学生交流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三个褪色充分感受到老人十分勤俭。
教师小结:爱是节衣缩食给海鸥喂食,爱是爱海鸥胜过爱自己!此外,还有爱是亲昵的取名,爱是亲热的说话,如此一步一步把老人对海鸥的爱具体化,让学生油然而生感叹:老人确实是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儿女啊!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篇二执教完《老人与海鸥》一课后,我的内心几分欢喜几分忧愁,欢喜的是课已终、心已静,忧的是学生,孩子毕竟是孩子,真的是世事难料,他们的心理到底还是揣摩不透!但俗话说的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堂更是如此,有瑕疵的课堂才是完美的,因为瑕疵才能成全下一次的更好!所以,上完课后,我的收获依然是满满的!一、清晰的主线,指引方向本节课,我设计的主线是课文的第13自然段“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是亲人一样。
”围绕这一主线,我在处理一部分“老人关爱海鸥”时,分别抓住了老人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等几部分进行品味,处理每一部分的落脚点都在“老人与海鸥就像是亲人!”这句话上;在处理第二部分“海鸥送别老人”时,又抓住了海鸥的动作描写让学生进行揣摩,落脚点仍然是“老人与海鸥就像是亲人”。
这样的主线每篇课文都有,我觉得根据主线来设计教学、实践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其他文本上我将继续践行。
小学语文_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老人对海鸥和海鸥对老人两方面的描写,用几幅动人的画面,抓住细节,传达出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和震撼人心的亲人般的情谊。
很多学生养过小动物,对于动物富有灵性的表现有一定的体验积累,同时还学习过几篇反映人与动物深厚情谊的文章,如《珍珠鸟》等,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再加上本文结构清晰、语言浅显、感情真挚,这些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帮助。
但由于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想让那份震撼人心的情感达到能令学生感同身受的程度,有一定难度。
处于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
对于那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抓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边读边想,提出问题;读文章,想画面;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表达效果等,要在本课教学中更加注重巩固和熟练运用。
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入情入境地感受人鸥真情。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中展现老人与海鸥深情的画面,抓住海鸥的外在表现体会海鸥的内心世界,深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
初步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
3.懂得动物也是有灵性的,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感知课文,酝酿人鸥亲情。
1.齐读课题,从课题入手,初步认识到老人与海鸥的特殊关系,为后文的学习营造“意想不到”的氛围。
2.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味语言,感悟人鸥亲情。
1.人与动物的故事读过很多,但老人与海鸥的故事还是带给了我们一份与众不同的感受。
带着这样的感受走进课文,默读1——13自然段,用横线画下那些令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2.生自学后交流。
3.为什么海鸥和我们就没有这样的表现,唯独和这位老人这么亲密。
再次默读这几段,看看老人的哪些举动打动了海鸥的心,用波浪线画下来,并且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4.生默读思考,圈画批注。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及反思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目标:1. 通过阅读《老人与海鸥》这个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2. 让学生理解故事中表达的主题和价值观;3.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步骤:引入: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老人与海鸥》这个故事的背景和作者海明威。
然后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可能情节和主题。
阅读:1. 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故事的文本,然后阅读故事的开头几段,并解释一些生词和难点。
2. 学生们可以跟读故事的文本。
3. 教师可以逐段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讨论:1.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故事中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场景或角色,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创作:1. 学生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场景或角色,以此为灵感,写一篇小故事或短文。
2. 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反思:教师和学生们可以一起进行反思,讨论以下问题:1. 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 你对故事中的角色有什么感觉?3. 你觉得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表达什么?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老人与海鸥》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
他们积极参与了讨论和创作的环节,并表达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引导学生思考,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不过,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改进。
一些学生在朗读故事文本时出现了一些发音和理解上的困难,我下次可以提前给他们发放故事文本,让他们提前阅读,然后再一起朗读和讨论。
此外,我还可以准备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以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也培养了他们的思考和创作能力。
我将继续优化和改进我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通过本次教学,我对学生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老人与海鸥》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和价值观。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及点评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及点评《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及点评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及点评,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第一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的读好词语,理解“抑扬顿挫”等词语的意思。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培养学生概括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第二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学习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方法:细节描写——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
3.培养学生记笔记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学习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方法:细节描写——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把握文章结构:根据题目《老人与海鸥》,给文章分两段。
2.抓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找出主要情节:喂、唤、谈、忆2串联情节,概括主要主要内容。
(三)深入学文,体会文本内涵1.初识作家,资料引入(1)出示本文作家邓启耀的话:我真的相信天下万物本是同根同心,相信冥冥中有一种共通的语言......(2)初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整体感知,在提取信息中初步感受情感(1)提取信息,把握文本情感基调: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字里行间散落着一些老人与海鸥关系的词语?请你浏览课文,把这些词语标画出来,作者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亲情)(2)提出问题:最让你觉得震撼的、意想不到的是哪部分内容?(海鸥送老人)(3)引导学生概括海鸥的举动。
(4)探求原因:默读课文,画出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的句子。
并想一想如果让你在喂、唤、忆前加上一个词语,你想加什么词语才能够传递出这份亲情?把这几个词语写在你的笔记本上。
小学语文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认识6 个生字,学会10 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味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点语句,体味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动物的思想感情。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一起学习第七单元了,让我们先来读单元导读,看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一辈子读)师:读过之后,你了解到了什么?师:本课的学习就要注意到单元导读中提出的要求。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老人与海鸥》。
师:走进发生在昆明翠湖畔一个真正的故事,走进老人与海鸥的情感世界。
师: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师:课文里面的词语掌握得怎样?请看大屏幕,谁来读?师:生字词掌握了,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一边浏览,一边想象画面。
同学们,在浏览课文时,你的眼前分别浮现了哪两幅画面?师: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握住了课文的脉络。
文章就是写了这样两个场景,一是老人喂海鸥,一是海鸥送老人。
(板书喂、送)师: 当我们拿过比较长的文章时,就是要这样先梳理出文章的脉络。
师: 两个场景中,最让你们意想不到的是哪一个?师:第二个场景让你意想不到,还有哪些同学的感受和这位同学是一样的?请举手。
师:看来,咱们是所见略同呀!老师在第一次阅读课文时,感受和你们一样,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海鸥的举动太让人惊异了。
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景的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5——17 自然段,画出描写海鸥举动的句子。
师:你划出了哪些语句?师:海鸥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这太不符合常理了,是吧?师:竟在遗像前站成为了两行,这样的情形寻常生活中你见过吗?师:同学们,假如当时你就在翠湖边上,看到这样的情形,你的脑海里会冒出什么疑问?师:是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海鸥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呢?师:这位老人究竟为海鸥做过些什么?让我们走进老人的生前,看看他的做法和常人有哪些不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一至十二段,用波浪线划下来老人喂食海鸥的句子,可以边读边作批注待会儿交流。
小学语文_1、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并理解认读“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抑扬顿挫”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把喂海鸥、谈海鸥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齐读课题师:同学们,这是座落在昆明翠湖公园里的一座塑像,在你们的心目中,塑像的主人公应该是些什么人?(学生畅所欲言)是的,同学们,故事里的这个老人他其实和你们想的不一样,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
像这样,由全体市民自发捐款给一个普通人塑像,这在我们中国还是破天荒头一回。
那么,这位特殊的老人和这群特别的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步入课堂,开启今天的新课之旅。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内容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师生交流,师相机指导学生用关键词概括具体事例,引出“老人爱海鸥”“海鸥送老人”两个画面。
三、品读爱心段,感受老人爱学生默读课文,找到写老人给海鸥喂食与海鸥嬉戏的部分,画出印象深刻的语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学、师生交流)(一)学习第二段“喂海鸥”1、指名读句子,生选择读第二段。
2、师让学生谈谈读后感受。
3、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作者对老人的什么进行描写?透过他的外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褪色”来谈。
4、想象:老人还有什么东西可能用的褪了色?5、再读这一段,还能读出什么?抓住句子“每天步行二十余里”想象,去干什么?是坚持一天吗?是坚持一年吗?多少年?顺势引出第十三自然段让学生齐读,带着感受再读第二自然段,加深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一、课题导入1、在蔚蓝的大海上空飞翔着一种吉祥鸟。
它们雪白的羽毛就像天上的白云,纯洁的好似北国的雪花。
瞧,它们来了(课件出示海鸥的图片)!让我们一起呼唤它们的名字吧——海鸥!2、多可爱的鸟儿啊!谁能用一句话来赞美它?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海鸥有关的课文。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古人说:学贵有疑。
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2、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生字词;标注疑问。
3、读词语,学习多音字“旋”。
4、通过读词语,脑海中闪现出怎样的画面?可以用上里面的几个词语来说!三、再读课文1、默读重点描写老人的1——13段,在老人与海鸥相处的那些日子里,老人的哪些举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标注上感受。
A.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哪些词语给你感触最深?透过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也许老人冒着鹅毛般的大雪,也许穿着单薄的衣衫,也许手冻的通红,可这都阻挡不了老人喂海鸥的决心,这叫我们怎能不感动,谁能带着感动读好这句话?过渡:春去秋来,一切都在改变着,而始终不变的是老人穿梭在人群中那蹒跚的脚步。
老人能这么做是件容易的事吗?谁有新的发现?B.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这里是作者对老人的什么描写?通过作者的描写,看到一位怎样的老人?哪些词语能体会出老人的俭朴?为什么老人总是穿那么一件褪色的衣服?补充一段有关老人的资料:这位老人叫吴庆恒,是昆明化工厂的一位退休工人,每个月只有308块钱收入。
老人平时最大的开销就是两毛钱一包的劣质金沙江牌香烟。
出门绝不坐公交车,因为他舍不得花那5角钱车费。
为了省钱,一碗干饭,一个馒头,一碟咸菜就是他一天的伙食。
身体不舒服了,也绝不会去医院看病,能挺就挺过去,实在不行也只是买一些草药。
但是,老人却舍得每天买四块五毛钱一斤的饼干给海鸥吃。
老人去世了,人们发现他家里最值钱东西竟然只是6个鸡蛋,而这6个鸡蛋也只是他给海鸥做饼干的配料。
通过对老人的进一步了解,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带着理解再读句子。
过渡:褪色的布衣、褪色的布包、褪色的塑料袋,可永不褪色的是老人对海鸥那浓浓的情意。
如果在学习课文时,能参考课前查阅的资料,相信大家的理解一定会更加的深入。
课文中描写老人的句子很多,还有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C.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日常生活中,都有谁用亲昵的语气跟你说话?学着说一说。
理解“抑扬顿挫”。
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渡:多么朴实的名字,然而透过这些名字,我们看到的是老人对海鸥的爱,他亲切地呼唤着海鸥,就像呼唤着自己的儿女。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副如诗般美好的画面。
出示: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跟着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老人喂海鸥的节奏是随意的吗?生再读句子。
过渡:多么美好的画面,然后这么美好的画面却即将永远消失了。
音乐起:十多年了,每日必来的老人,竟然有两天没来,原来,老人病了!可儿女是老人的心头肉啊,在家里躺了两天后,老人就再也躺不住了。
也许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特意换上唯一的一身新衣服,拖着沉重的病体,走走停停,步行20余里,最后一次去看他心爱的海鸥,与他们做最后的道别。
几天后,老人去世了,我们把老人的照片放大,想把老人去世的消息告知人,也告知鸥。
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找出海鸥动作的词语。
为什么平日温顺的海鸥却做出如此让人惊异的动作?透过海鸥的动作,感受到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海鸥,面对老人的遗像,想对他说点什么,拿起笔,写下感受!四、感情升华,总结全文当我们用爱善待周围的一切,我们也就收获爱。
就像文中善良的老人,纯洁的海鸥,彼此用真情共同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
那份相知与相守、那份牵挂与依赖,让我们猛然醒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原来是如此美好,如此动人!如今,老人虽然不在了,可他的事迹感动了人们,市民为了纪念这样一位关爱动物的老人,在翠湖边修筑了一座铜像,(出示)每当海鸥飞来的时节,就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它们喂食,老人虽然已经离去,但他关爱动物的善举将永远传承下去!最后,让我们用一首诗向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表达深深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永远在一起!《永远在一起》怎能忘,那只为了海鸥的每一个冬日,怎能忘,那天地间有声有色的乐章,肃立不动的守护,却留不住往日的欢乐,翻飞盘旋的旋涡,却挽不回亲人的脚步。
让我们对老人深情地说一句:您,放心吧!一路走好。
让我们对海鸥深情地说一句:你们,别太悲伤,因为还有我们。
让我们对围观的人深情地说一句:在我们心里永远铭刻下这动人的一幕。
让我们对地球上所有的人和动物说一句:我们就像亲人一样,让我们永远在一起、在一起……结语:让我们每个人都关爱海鸥,关爱身边的动物,我们相信,老人会永远微笑,海鸥会永远快乐,人和动物会永远和谐相处!《老人与海鸥》学情分析一、对学生生活的分析很多学生都养过小动物,对于动物的一些富于灵性的特点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而我校位于沿海地区,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见过海鸥,对海鸥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比较容易见到群鸽飞翔时的情景,有过给鸽子喂食时的经历,有一定的生活体验。
对于没见过海鸥、对海鸥不了解的学生,也可通过资料查询来获取对海鸥的认识。
对于没有养过小动物的学生理解课文则会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或许会被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那份浓情所感动,但对于老人对海鸥的那份超乎寻常的、常人无法做到的呵护和关爱,以及海鸥在老人去世后为老人肃立、守灵的异常举动,学生或许会因生活中不太常见而产生怀疑,对于那种震撼人心的情感达到不能感同身受。
二、对于学生学习本课的情况分析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而产生深厚情谊的主题,学生在五年级时曾学过同类主题的课文《珍珠鸟》,可以说学生对于这一类文章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三、学生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处于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形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
对于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和语句去体会文章思想;边读边想,提出相关问题;读课文,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等,大部分学生已能灵活综合运用。
因此,本片课文内容不难理解,但是要让学生去理解和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则会有一定难度。
《老人与海鸥》效果分析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
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如下。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
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来,同时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
三、巧设目标,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几次修改,通过大量的朗读等手段落实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也慢慢被课堂氛围所感染,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给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人与海鸥》教材分析一、课文简说课文讲述了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
十多年前,老人在昆明翠湖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
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当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
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
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
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也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人类亲密的朋友。
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
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二、教学目标1.学习8个生字。
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三、教学建议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
可以先让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
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的思路:首先,学习第一部分,找一找文中老人爱海鸥的句子,细细地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
让学生通过老人的举动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真情: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老人喂海鸥的动作是那么娴熟,海鸥与老人之间又是那么默契,老人一声呼唤,海鸥“应声而来”,在老人边走边放的节奏中“起起落落”等等。
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