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霉菌毒素分类

合集下载

玉米霉菌毒素简介

玉米霉菌毒素简介

玉米霉菌毒素简介一:玉米及其副产物DDGS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1.1玉米霉菌种类和含量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其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

玉米中大量霉菌的存在,结果显示(表1),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同时由于霉菌产生的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潜在的危害。

玉米是饲料和养殖业主要大宗原料,我国玉米主要产地在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

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差别,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玉米所带菌属也不一样。

玉米受霉菌感染的程度也与玉米的成熟度、玉米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较多的玉米易受霉菌的侵染。

有人对筛出的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B1毒素的含量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30-500倍。

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

所以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碎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

玉米副产物主要有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

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能够被很好的利用,且使用价值很高。

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

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

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

霉菌对玉米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玉米本身传带。

寄附在玉米种子上的霉菌,常随播种而传至田间,成为玉米霉害的来源,重新导致作物带菌,而这种带菌的玉米在收获后,又从田间回到仓库。

霉菌毒素常见种类介绍

霉菌毒素常见种类介绍

常见种类介绍据统计,己知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常见的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ZEN/ZON, Zearalenone)赭曲毒素(Ochratoxin)T2毒素(Trichothecenes)呕吐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deoxynivalenol)伏马毒素/烟曲霉毒素(Fumonisins,包括伏马毒素B1、B2、B3)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特征:1.主要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

2.由约20种结构相似的化学物质组成,其中以B1、B2、G1、G2及M1最为重要。

3.国家法规规定饲料中这种毒素的含量不得超过20ppb.4.敏感性:猪>牛>鸭>鹅>鸡黄曲霉素对猪的影响:1.采食量降低或拒食。

2.生长迟滞,饲料报酬变差。

3.免疫功能降低。

4.造成肠道及肾脏出血。

5.肝胆肿大、受损和癌变。

6.影响生殖系统,胚胎坏死,胎儿畸形,盆血。

7.母猪泌乳量下降。

乳汁中因含有黄曲霉毒素,从而对哺乳小猪产生影响。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影响:1.黄曲霉毒素对所有品种的家禽都有影响。

2.导致肠道、皮肤出血。

3.肝胆肿大、受损和癌变。

4.高水平摄入时可导致死亡。

5.生长不良,产蛋性能变差,蛋壳品质恶化,蛋重减轻。

6.抗病能力、抗应激能力和抗挫伤能力降低。

7.影响鸡蛋品质,现已发现在蛋黄中有黄曲霉毒素的代谢产物出现。

8.低水平(低于20ppb)仍可产生不良影响。

黄曲霉毒素对其它动物的影响:1.降低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

2.奶牛产奶量下降,另外黄曲霉毒素可以将黄曲霉毒素M1的形态分泌到牛奶中。

3.可引起犊牛直肠痉挛、脱肛。

4.高水平黄曲霉毒素也可引起成年牛肝脏的损害,抑制免疫功能,导致疾病爆发。

5.致畸、致癌。

6.影响饲料适口性,降低动物免疫力。

玉米赤霉烯酮(ZEN)特征:1.主要由粉红色镰刀菌产生。

2.主要来源是玉米,热处理不能破坏此毒素。

3.敏感性:猪>>牛、畜类>禽类危害: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具有雌激素类物质活性的毒素,主要危害种用畜禽,其中青年母猪对之最为敏感。

玉米霉菌毒素分类

玉米霉菌毒素分类

玉米霉菌毒素
分为两类:
A类:田间毒素(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
B类:仓储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

注:1、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作用,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妊娠期的动物(包括人)食用含玉米赤霉烯酮的食物可引起流产、死胎和畸胎。

食用含赤霉病麦面粉制作的各种面食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如恶心、发冷、头痛、神智抑郁和共济失调等。

2、呕吐毒素:人畜摄入了被呕吐毒素污染的食物/饲料后,会导致厌食、呕吐、腹泻、发烧、站立不稳、反应迟钝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损害造血系统造成死亡,但不同的动物对呕吐毒素的敏感程度不一,猪是最敏感的动物。

研究表明,呕吐毒素可能对免疫系统有影响,有明显胚胎毒性和一定致畸作用。

3、T-2毒素:T-2毒素能刺激皮肤和粘膜,引起口腔与肠道粘膜溃疡与坏死,导致呕吐和腹泻;毒素进入血液中能产生细胞毒作用,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使血管扩张、充血、通透性增高,引起全身各器官出血。

4、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影响DNA、RNA的合成与复制;抑制细胞分裂、蛋白质、脂肪的合成与线粒体的代谢;破坏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还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形性等。

5、赭曲霉毒素:急性中毒反应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肛温升高。

消化功能紊乱,肠炎可视黏膜出血,甚至腹泻,脱水多尿,伴随蛋白尿和糖尿。

妊娠母畜子宫黏膜出血,往往发生流产。

6、伏马毒素:
伏马毒素可以引起人畜急性中毒和慢性毒性,并具有种属特异性和器官特异性,不同的动物产生的疾病不同,相应的耐受限量也有很大差别。

霉菌毒素 常见种类介绍

霉菌毒素 常见种类介绍

常见种类介绍据统计,己知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常见的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ZEN/ZON, Zearalenone)赭曲毒素(Ochratoxin)T2毒素(Trichothecenes)呕吐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deoxynivalenol)伏马毒素/烟曲霉毒素(Fumonisins,包括伏马毒素B1、B2、B3)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特征:1.主要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

2.由约20种结构相似的化学物质组成,其中以B1、B2、G1、G2及M1最为重要。

3.国家法规规定饲料中这种毒素的含量不得超过20ppb.4.敏感性:猪>牛>鸭>鹅>鸡黄曲霉素对猪的影响:1.采食量降低或拒食。

2.生长迟滞,饲料报酬变差。

3.免疫功能降低。

4.造成肠道及肾脏出血。

5.肝胆肿大、受损和癌变。

6.影响生殖系统,胚胎坏死,胎儿畸形,盆血。

7.母猪泌乳量下降。

乳汁中因含有黄曲霉毒素,从而对哺乳小猪产生影响。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影响:1.黄曲霉毒素对所有品种的家禽都有影响。

2.导致肠道、皮肤出血。

3.肝胆肿大、受损和癌变。

4.高水平摄入时可导致死亡。

5.生长不良,产蛋性能变差,蛋壳品质恶化,蛋重减轻。

6.抗病能力、抗应激能力和抗挫伤能力降低。

7.影响鸡蛋品质,现已发现在蛋黄中有黄曲霉毒素的代谢产物出现。

8.低水平(低于20ppb)仍可产生不良影响。

黄曲霉毒素对其它动物的影响:1.降低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

2.奶牛产奶量下降,另外黄曲霉毒素可以将黄曲霉毒素M1的形态分泌到牛奶中。

3.可引起犊牛直肠痉挛、脱肛。

4.高水平黄曲霉毒素也可引起成年牛肝脏的损害,抑制免疫功能,导致疾病爆发。

5.致畸、致癌。

6.影响饲料适口性,降低动物免疫力。

玉米赤霉烯酮(ZEN)特征:1.主要由粉红色镰刀菌产生。

2.主要来源是玉米,热处理不能破坏此毒素。

3.敏感性:猪>>牛、畜类>禽类危害: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具有雌激素类物质活性的毒素,主要危害种用畜禽,其中青年母猪对之最为敏感。

玉米霉菌毒素标准

玉米霉菌毒素标准

玉米霉菌毒素标准1. 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要求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在玉米中经常发现。

由于其对动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国际上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有明确规定。

一般来说,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为不超过20微克/千克。

在评价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时,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分析法和薄层色谱法等。

2. 玉米中伏马菌素的限量要求伏马菌素是另一种在玉米中常见的霉菌毒素,主要由串珠镰刀菌产生。

由于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国际上对玉米中伏马菌素的限量也有明确规定。

一般来说,玉米中伏马菌素的限量标准为不超过1毫克/千克。

在评价玉米中伏马菌素的含量时,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法等。

3. 玉米中呕吐毒素的限量要求呕吐毒素是主要由曲霉属真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在玉米中也比较常见。

由于其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危害,国际上对玉米中呕吐毒素的限量也有明确规定。

一般来说,玉米中呕吐毒素的限量标准为不超过1毫克/千克。

在评价玉米中呕吐毒素的含量时,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分析法和薄层色谱法等。

4. 玉米中T-2毒素的限量要求T-2毒素是一种由多种真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在玉米中也比较常见。

由于其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危害,国际上对玉米中T-2毒素的限量也有明确规定。

一般来说,玉米中T-2毒素的限量标准为不超过1毫克/千克。

在评价玉米中T-2毒素的含量时,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分析法和薄层色谱法等。

5. 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要求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由多种真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在玉米中比较常见。

由于其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危害,国际上对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也有明确规定。

一般来说,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标准为不超过1毫克/千克。

在评价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时,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分析法和薄层色谱法等。

综上所述,玉米中各种霉菌毒素的限量要求对保障人类和动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整理)国际标准gb1353-玉米质量指标

(整理)国际标准gb1353-玉米质量指标
(五)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三、如何鉴别和处理玉米中的霉菌及其毒素
目前,获得人们的偏好、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的意愿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类:①从直接受到影响的物品的相关市场信息中获得;②从其他事物中所蕴含的有关信息间接获得;③通过直接调查个人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的意愿获得。3.1鉴别玉米中的霉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其毒素
A.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范围,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霉变玉米中还往往同时存在呕吐霉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DON)是单端孢霉稀族真菌毒素中一种分子量较小的代谢物,是由各种镰刀菌,尤其是禾谷镰孢菌产生的。其产毒菌株适宜在阴凉、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当谷物的水分含量为22%时,在很短的时间内,谷物即可产生大量的呕吐毒素。呕吐毒素养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人中毒后会产生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腹痛、腹泻,还可有全身无力、口干、流涎,少数患者有发烧、颜面潮红等症状。畜禽呕吐毒素中毒后一般表现为厌食、呕吐、腹泻,影响免疫和
3.不同等级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B1毒素的含量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30-500倍。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所以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碎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玉米副产物主要有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能够被很好的利用,且使用价值很高。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霉菌对玉米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玉米本身传带。寄附在玉米种子上的霉菌,常随播种而传至田间,成为玉米霉害的来源,重新导致作物带菌,而这种带菌的玉米在收获后,又从田间回到仓库。二是自然媒介的传播。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尘埃、以及昆虫等有害动物传播到玉米上来。三是储藏环境的感染。粮库、堆栈的内外境,常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霉菌区系,常常造成谷物的感染。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预防(精)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预防(精)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预防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目前仍是养殖者易于忽略的问题,且容易与其它疾病产生混淆。

目前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着重点是抑霉、杀霉,饲料及其饲料原料无肉眼可见的霉变即可,然而霉菌毒素是肉眼看不见的,它的产生至今仍是全世界畜禽及谷类饲料安全无时不存在的自然威胁,它的来源、生成及其特性导致了一系列的困扰,比如,饲料配方不变,饲料品质却出现时好时差的情况;免疫程序不变,疫苗按时接种,可是畜禽抗体水平上不去;畜禽的生产性能下降、易感性提高、疾病频频发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就霉菌及其霉菌毒素的产生、来源、危害和预防措施做如下概述。

一、霉菌的产生:霉菌是一种多细胞微生物,其繁衍下代是以种子或孢子的形式。

霉菌孢子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

土壤中的霉菌孢子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孢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孢子迅速萌发,便可明显看见发霉的现象。

这些霉菌繁衍起来会产生更多的孢子去感染其它种子。

在田间,植物受霉菌感染的因素很多,包括:土壤的水份、播种期、收割期、轮作期、施肥、植物的品种、植病的发生、杂草、鸟类及害虫等。

当作物收割后,通常会带有某些霉菌,在干燥的过程中,霉菌会受到破坏,所以不易察觉,然而许多霉菌孢子会存活下来,并且在贮存期间、制作饲料的过程中开始萌发生长。

一般把霉菌按其生活习性分为仓贮性霉菌和田间霉菌两种。

仓贮性霉菌主要是指贮存的饲料或原料,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该类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左右,相对湿度为80%~90%,赭曲霉例外,可在田间感染,低温下亦可繁殖;田间霉菌则是指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梭霉菌属(镰刀菌属),此类霉菌属野外菌株,通常谷物在未采收前就已感染,最适生长温度为5~25℃,该类霉菌在低温环境中也会繁殖,也就是说在冬季此类霉菌仍会生长,阴冷潮湿的天气更易于这些霉菌生长。

二、霉菌毒素的来源: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谷物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毒素在谷物的生产过程、饲料的制造、贮存及运输过程皆可产生。

饲喂霉变玉米的危害

饲喂霉变玉米的危害

饲料与添加剂63玉米是畜禽饲料中使用量最大的原料,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条件不一,南北方距离远、温差大,常常发生玉米发霉变质的情况。

玉米霉变后会被霉菌代谢产物——霉菌毒素污染,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 -2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这些霉菌毒素化学及物理稳定性强,简单处理加工及烹饪很难消除霉菌毒素对畜禽和人类的危害。

人畜长期食用低剂量的霉变玉米,霉菌毒素会在体内沉积,特别是对畜禽而言,霉菌毒素会在畜禽肌肉组织内富集,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远比药物残留危害严重得多。

1.玉米霉变的原因玉米霉变与含水量和温度密切相关,当玉米含水量达到14.3%时,曲霉(如黄曲霉)即可生长,含水量达15.6%~20.8%时,青霉可生长。

玉米霉变过程:开始籽粒表面发生湿润(俗称“出汗”)→胚部发生变化,胚部菌丝体成绿色(俗称“点翠”)→灰色→最后呈黑色,霉味增加,带有辛辣味,再继续霉烂,则丧失使用价值。

一般籽粒表面湿润到胚部出现菌丝需3~4天,若发现及时,立即处理,还可挽救,否则再经几天就达到发热严重阶段,失去饲用价值。

2.玉米霉菌毒素及其危害玉米霉菌毒素可分为田间霉菌毒素和储藏霉菌毒素两类,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饲喂霉变玉米的危害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农大分公司杨晓酮毒素、T -2毒素、烟曲霉毒素均属于田间霉菌类毒素,而黄曲霉毒素和赭血毒素属于储藏霉菌毒素。

有研究表明,产生上述霉菌毒素的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从5~35℃不等,在该温度范围内只要玉米自身水分低于14%,环境相对湿度低于75%,玉米就相对处于安全范围,不易霉变,但实际生产中很难满足以上条件。

有报道称,每年全世界有25%的谷物受到霉菌毒素污染。

畜禽食用霉变玉米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产生有毒代谢物,改变饲料营养组分,降低动物对养分的利用,使养分利用率至少下降10%。

②导致畜禽采食量减少、呕吐,甚至拒食饲料。

生长缓慢和饲料利用率降低。

③种畜禽生殖系统被破坏,繁殖力低下,甚至失去生殖能力。

玉米的霉菌毒素污染

玉米的霉菌毒素污染

玉米的霉菌毒素污染一、总论玉米里的霉菌毒素是感染玉米果穗的特定霉菌所产生的。

霉菌可能存在却不产生霉菌毒素,但如果没有霉菌存在,霉菌毒素是不会产生的。

养猪生产者所关心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又称呕吐毒素或DON)、串珠镰孢菌素(伏马菌素)、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镰孢菌毒素),有时候还包括赭曲霉毒素和T-2毒素(镰孢毒素)。

许多穗腐病都会滋生能够产生毒素的霉菌。

包括镰孢菌穗腐病、赤霉穗腐病以及黑曲霉穗腐病。

依阿华地区二孢菌穗腐病比较常见,但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这种病会产生霉菌毒素。

各种穗腐病所适应的环境条件不同,因此,不同的年份发生的穗腐病类型也可能会不同。

尽管天气条件是影响霉菌感染的重要因素,但生产者却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感染发生的程度。

例如,玉米害虫控制可以防止害虫破坏子实,并预防因此造成的霉菌感染。

对玉米进行筛选,清除破碎或损坏的子实,并且保证相对湿度低于14%,这样可降低霉菌滋生风险。

新谷进仓之前先清仓,确保存储环境清洁,这样也可避免霉菌经陈玉米传染给新玉米。

黄曲霉毒素可能算是最受关注的霉菌毒素了,因为它对人类和动物都构成健康威胁。

由于黄曲霉毒素可在肉品当中积累,因此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

为了杜绝猪肉产品出现黄曲霉问题,商品猪饲料当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不得超过20ppb(十亿分之一)。

呕吐毒素,或称DON(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在饲料中含量1至3ppm时,会降低采食量和增重速度,年轻猪只最易受影响。

牛和家禽对呕吐毒素的耐受力远高于猪。

DON常常与另外一种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同时出现,因为这两种毒素是同一种霉菌产生的。

伏马毒素是一个家族,包括多种霉菌毒素,马和驴对这种毒素最敏感。

对于猪,建议饲料中伏马毒素总含量要低于10ppm。

赭曲霉毒素主要影响肾脏,但同时也会对其它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建议猪饲料中含量低于0.2ppm。

T-2毒素不象DON那么常见,但毒性更强,会造成拒食、呕吐以及肠道损伤。

霉菌毒素的分类介绍

霉菌毒素的分类介绍

霉菌毒素的分类介绍霉菌毒素是霉菌在谷物(大豆、玉米、麸皮)中繁殖过程中或者储存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正确认识这些毒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并选择有针对性的脱霉剂。

霉菌毒素常见以下几种: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黄曲霉毒素被动物采食后,迅速被胃肠道吸收,它在肝脏中的浓度最高,所以肝脏的受害最严重。

肝为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和代谢器官,一旦受损会导致全身性出血、消化机能障碍和神经症状。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 毒素,主要是禾谷镰刀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属于镰刀菌毒素类,它主要影响动物的生殖系统。

玉米赤霉烯酮可促进子宫DNA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动物发生雌激素亢进症,所以又被称为类动情毒素。

该毒素可使母猪外阴持续性红肿,这种红肿症状常被误认为是母猪发情,但出现症状的母猪却不接受公猪爬跨配种。

其对公猪的影响也很显著,可导致性欲低下、精液量减少、密度降低,精子萎缩、变形,或畸形率增加等。

T-2 毒素它是三线镰刀菌、拟技孢镰刀菌、梨孢镰刀菌等的有毒代谢产物,属于镰刀菌毒素类。

T-2 毒素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可破坏组织黏膜的完整性,使免疫细胞的功能下降,引起贫血、出血。

由于T-2 毒素能刺激肠道黏膜,因此还会引起猪的呕吐和腹泻。

赭曲霉毒素与黄曲霉毒素有些相似,主要侵害肝脏和肾脏。

它可使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坏死,降低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母猪长期过量饲喂赭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有可能影响后代的免疫机能。

烟曲霉毒素该毒素常出现于玉米产区,它对机体呼吸道的损伤比较严重。

有的猪场呼吸道问题总是反复难以治愈,可考虑是不是烟曲霉毒素在其中作怪。

另外该毒素中毒后猪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也遭到破坏,明显的症状是胚胎发育受损,免疫机能降低。

呕吐毒素在早期阶段中,呕吐毒素能导致皮肤刺激,缺乏食欲,呕吐;在后期,则会引起出血、消化道的坏疽、中枢神经系统问题、免疫系统的破坏、骨髓造血功能的衰退以及生殖功能衰退等。

中欧美霉菌毒素标准

中欧美霉菌毒素标准

稻谷a、糙米、大米10a稻谷以糙米计小麦、大麦、其他谷物5小麦粉、麦片、其他去壳谷物5豆类及其制品发酵豆制品5花生及其制品20其他熟制坚果及籽类5植物油脂(花生油、玉米油除外)10花生油、玉米油20调味品酱油、醋、酿造酱(以粮食为主要原料)5b以大豆及大豆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婴儿配方食品b 0.5(以粉状产品计)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b 0.5(以粉状产品计)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0.5(以粉状产品计)婴幼儿辅助食品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0.5婴儿配方食品b0.5(以粉状产品计)b以乳类及乳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b 0.5(以粉状产品计)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0.5(以粉状产品计)大麦、小麦、麦片、小麦粉1000饮料类果蔬汁类50酒类50婴幼儿配方食品黄曲霉毒素M1特殊膳食用食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谷物及其制品检验方法:婴幼儿配方食品及婴幼儿辅助食品按GB5009.24规定的方法测定,其他食品按GB/T18979规定的方法测定。

黄曲霉毒素B1谷物及其制品坚果及籽类油脂及其制品检验方法:按GB/T23503规定的方法测定。

仅限于以苹果、山楂为原料制成的产品检验方法:婴幼儿配方食品按GB5009.24规定的方法测定,乳及乳制品按GB5413.37规定的方法测定。

展青霉素谷物碾磨加工品5豆类及其制品豆类5玉米、玉米面(渣、片)60检验方法:按GB/T5009.185规定的方法测定。

检验方法:按GB/T5009.209规定的方法测定。

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检验方法:按GB/T23502规定的方法测定。

谷物及其制品产品类及乳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品。

中国、美国和欧盟霉菌毒素的限量标准

中国、美国和欧盟霉菌毒素的限量标准

中国、美国和欧盟霉菌毒素的限量标准饲料级原料中被限量的霉菌毒素种类有关饲料和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的限量标准,各个国家和地区重点关注和监控的真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AF),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A(OTA),伏马毒素(Fumonisin),植物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呕吐毒素(DON)、T-2毒素、HT-2毒素等。

目前,我国、欧盟及美国颁布的相关法规均未覆盖所有真菌毒素的种类。

如美国主要关注的是强制性的黄曲霉毒素,欧盟所关注的是黄曲霉毒素,其中也有叫指南限量和建议限量,这是国外对霉菌毒素的一些限量标准(陈茹2013),详见表1。

中国限量标准我国颁发的国家标准GB13078-2001,GB13078.2-2006,GB13078.3-2007,GB21693-2008和农业行业标准NY5072-2001,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T-2毒素进行了限量规定,详见表2。

欧盟限量标准欧盟委员会指令2002/32/EC规定了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最高限量,在欧盟委员会建议,2006/576/EC中发布了饲用农产品和饲料中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和伏马毒素的指南限量,并要求加强对T-2毒素和HT-2毒素的危害信息收集、研究和检测方法开发[Europeancommission,2006],详见表3。

美国限量标准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主要关注5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

FDA制定了饲料及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执行限量(FDA,1994),详见表4。

对伏马毒素和呕吐毒素分别提出了指南限量(FDA,2001)和建议容忍限量(FDA,2010),详见表5和表6。

FDA对于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尚未制定饲料中的具体限量要求。

欧盟限量标准欧盟委员会指令2002/32/EC规定了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最高限量,在欧盟委员会建议,2006/576/EC中发布了饲用农产品和饲料中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和伏马毒素的指南限量,并要求加强对T-2毒素和HT-2毒素的危害信息收集、研究和检测方法开发[Europeancommission,2006],详见表3。

玉米霉菌毒素的种类及预防治疗方法

玉米霉菌毒素的种类及预防治疗方法

玉米霉菌毒素的种类及预防治疗方法霉菌毒素中毒在许多养猪场常见发生,对养猪业危害越来越严重。

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防制中毒的发生,确保猪只健康成长生长,促进寿宫的持续性发展。

1.霉菌化学物质的种类及其危害1.1霉菌毒素的种类目前已知霉菌毒素有200多种。

在我国最常见的、对养猪业危害最大的主要有黄曲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等;除外还有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

据上海卫秀余研究员等2021检测报告:从饲料中检测出T-2毒素占92.4%、黄曲霉毒素占25%、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占到56.3%、烟曲霉毒素占48.6%、赭曲霉毒素占5.7%。

1.2霉菌毒素的危害1.2.1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影响DNA、RNA的合成与复制;抑制细胞分裂、蛋白质、脂肪的钙质合成与线粒体的代谢;破坏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还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形性等。

1.2.2T-2毒素的危害T-2毒素能刺激皮肤和消化道,引起口腔胃部与肠道粘膜溃疡与软骨,导致呕吐和腹泻;毒素进入血液中能产生细胞毒作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使血管扩张、充血、通透性增高,招致全身各器官出血。

1.2.3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危害细菌属于类雌激素物质,可引起猪只荷尔蒙亢进症,使猪的生殖器官机能和形态发生变化,导致小母猪阴道、阴户红肿等,呈现霉菌性炎症异构化。

霉菌毒素还能溶解淋巴细胞,降低T细胞和B细胞的活性,使控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调节机能受到抑制,抗体产量减少,出现免疫麻痹与免疫耐受,致使免疫应答低下。

同时,还可引起大脑神经化学物质分泌发生不但改变,脑桥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下丘脑和脑桥5-羟吲哚乙酸与5-羟色胺的比例升高。

导致猪只不食、呕吐、四肢协调性降低与嗜睡.诊断要点2.1临床特征2.1.1急性中毒病猪沉郁,不食,体温正常,有的升高至40℃,粪便干硬,垂头弓背,步态不稳。

有的呆立不动,有的兴奋不安,流涎,角弓反张,皮肤表面出现紫斑,死前有神经症状。

中国原料玉米霉菌毒素的限量标准

中国原料玉米霉菌毒素的限量标准

中国对玉米霉菌毒素的限量标准主要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及其制品中玉米毒素的限量》(GB 2761-2017)。

以下是该标准中对玉米霉菌毒素(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赭曲霉毒素A)的限量标准:
黄曲霉毒素B1(AFB1):
玉米和玉米制品中的限量标准为10微克/千克(ug/kg)。

黄曲霉毒素B2(AFB2):
玉米和玉米制品中的限量标准为20微克/千克(ug/kg)。

黄曲霉毒素G1(AFG1):
玉米和玉米制品中的限量标准为10微克/千克(ug/kg)。

黄曲霉毒素G2(AFG2):
玉米和玉米制品中的限量标准为20微克/千克(ug/kg)。

赭曲霉毒素A(AFB1):
玉米和玉米制品中的限量标准为5微克/千克(ug/kg)。

这些限量标准旨在保护人类健康,防止食品中霉菌毒素超标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威胁。

生产和销售食品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玉米和玉米制品的检测和监控,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玉米及副产品质量控制

玉米及副产品质量控制

玉米蛋白粉 Lys蛋白
葡萄糖 赖氨酸 Lys渣
玉米副产品—玉米蛋白粉
质量指标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纤维(%) 粗灰分(%)
水分(%) 叶黄素(mg/kg)
含量 55~65
1~5 0.5~2.5
1.8 13 500~850
玉米副产品—玉米蛋白粉
物理性状: ➢ 颜色:金黄色; ➢ 气味:新鲜的,轻微刺鼻的谷类饲料味,无酸味、霉
国家 芬兰 美国 苏格兰 前南斯拉夫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玉米赤霉烯酮 (mg/kg) 250 0.1~2900 0.5~0.75 35.6 50.0 2.7 12.0 32.0
*1mg/kgZEN,小母猪8天后出现症状
家畜中毒症状 牛和猪不育症 牛和猪雌性激素综合症 猪出现死胎、新生猪死亡、仔猪小 母猪雌性激素综合症 母猪雌性激素综合症 母猪雌性激素综合症
由结果分析可以得到:玉米脂肪酸值和品尝评分值与 储藏年限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脂肪酸值与品尝评分值 之间的相关性也较好,因此,我们选择脂肪酸值和品尝 评分值作为玉米储存品质控制指标。
图 我国储粮生态区域划分
采购合理储藏期的玉米
脂肪酸值判定值的确定
玉米
湿热区 湿冷区
干冷区
房式仓 浅圆仓 房式仓 浅圆仓 房式仓
味、臭味或令人讨厌的气味; ➢ 质地:整批的组成、细粒和颜色均匀一致;
品质评价与判断
①品质判断要点: ①CP等常规指标
② 霉菌毒素及SO2的残留
品质差的玉米蛋白粉: F-2: 6000ppb DON : 3ppm T-2: 30ppb 品质差的玉米胚芽粕: F-2:1500-2500ppb DON : 10ppm T-2: 100ppb 建议:A:选择好的厂家(用什么样的原料)

玉米加工品中真菌毒素分析方法的浅析

玉米加工品中真菌毒素分析方法的浅析

玉米加工品中真菌毒素分析方法的浅析作为真菌产生的代谢产物,真菌毒素具有较强的毒性,人畜一旦误食真菌毒素超标的粮食或饲料均可能发生中毒现象。

近年来随着玉米生产饲料的比重越来越大,玉米中真菌毒素的含量受重视的程度逐年增加,本文结合作者所从事粮食加工行业的工作经验,對玉米中各类真菌毒素的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

标签:玉米;加工;真菌毒素;分析方法玉米及其副产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指标包括: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氨基酸含量以及钙、铁、磷等矿物质含量。

这些营养元素能够满足家畜以及禽类的日常营养需要,对家畜以及禽类的生长发育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不同的原料来源和生产加工工艺导致玉米加工副产品营养物质种类和含量都有很大的差异,从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来说,准确确定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是科学有效利用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重要条件。

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玉米中各类真菌毒素都会大量滋生。

比如:干旱会为黄曲霉在玉米生长期时提供有利条件,并进而导致黄曲霉毒素的产生;气温较低、环境潮湿的条件有利于镰刀菌生长,镰刀菌不仅可以产生玉米赤霉烯酮,而且还可以产生单端孢霉霉烯族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包括有毒化合物多达20多种;而在比较潮湿的条件下,玉米将受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致呕毒素污染等等。

从大多数情况来看,霉菌产生大量毒素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0天。

因此,即便是收获时未受污染的玉米在水分较高条件下储存时,也极可能受到污染。

另外,即便储存环境中平均水分不足以提供玉米霉菌生长条件,但一旦少量过度潮湿的玉米混入储存仓,那么这也会也会导致霉菌开始生长。

而霉菌只要开始生长,那么水分便会聚集并使霉菌在整个储存环境内生长蔓延。

一、黄曲霉毒素分析方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玉米饲料及食品加工企业都要面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这一问题。

根据国家标准GB 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的相关规定:玉米及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不得超过20μg/kg,因此,为了检测玉米中真菌毒素的含量,通常采用微柱层析试验和黑光灯试验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进行测定。

霉变玉米毒素种类及其处理措施

霉变玉米毒素种类及其处理措施

霉变玉米毒素种类及其处理措施玉米是畜禽日粮的主要原料,长期饲喂含有霉变玉米的日粮,不仅会危害动物,且残留在动物体中的有害物质也将会给人类健康带来隐患。

玉米霉变后会被霉菌代谢产物——霉菌毒素所污染。

1、玉米霉菌毒素的种类1.1烟曲毒素:对呼吸道造成损害,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气、呼吸急促,有的还表现出嗜睡、食欲废绝、消瘦、渴欲增加和发热,后期腹泻,剖检感染的雏鸡可见肺、气囊上有黄白色干酪样坏死小结。

1.2黄曲霉毒素B1:对肝脏造成损害,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急性肝脏损伤;皮下出血;公鸡精液量减少;胚胎死亡导致孵化率降低;产蛋下降,需要几周时间恢复,蛋变小、卵黄重量减少;引起免疫抑制,诱发球虫病、马立克、沙门氏菌等。

1.3 F—2毒素:危害生殖道及性激素敏感组织,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部分鸡只表现为假母鸡,病变为卵巢肿胀、输卵管损伤,同时导致蛋比重、蛋壳厚度下降、色素沉积变差等。

1.4 T-2毒素:侵害鸡只口腔黏膜,造成腐蚀性和渗出性损害,表现为口腔溃疡、唾液腺及黏液腺发生鳞片状组织变形,鸡产蛋下降、薄壳蛋增多。

1.5赭曲霉毒素:对肾脏造成损伤,表现为肾脏器官有白色尿酸盐沉积;免疫抑制;早期胚胎死亡、受精率及孵化率降低及胚胎畸形率增加;腹泻,体重降低等。

2、针对轻度污染玉米的处理措施2.1稀释少量轻度霉变玉米分多次逐步掺入正常玉米中使用。

2.2水洗霉变玉米粉碎,加入3-4倍的水,进行搅拌静置浸泡,每日搅拌换水2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洗后尽快使用。

2.3脱胚去毒霉变玉米的毒素主要集中分布在玉米的胚芽部分。

先将玉米磨成1.5-4.5mm的小颗粒,加入5-6倍清水,然后进行搅拌,胚芽部分碎片因密度较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

2.4物理吸附使用能够吸附并捕获霉菌毒素分子的矿物质——硅酸铝盐、沸石、膨润土、活性炭、硅藻土等,或是牛血清白蛋白、酯化甘露寡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霉菌毒素
分为两类:
A类:田间毒素(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
B类:仓储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

注:1、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作用,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妊娠期的动物(包括人)食用含玉米赤霉烯酮的食物可引起流产、死胎和畸胎。

食用含赤霉病麦面粉制作的各种面食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如恶心、发冷、头痛、神智抑郁和共济失调等。

2、呕吐毒素:
人畜摄入了被呕吐毒素污染的食物/饲料后,会导致厌食、呕吐、腹泻、发烧、站立不稳、反应迟钝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损害造血系统造成死亡,但不同的动物对呕吐毒素的敏感程度不一,猪是最敏感的动物。

研究表明,呕吐毒素可能对免疫系统有影响,有明显胚胎毒性和一定致畸作用。

3、T-2毒素:
T-2毒素能刺激皮肤和粘膜,引起口腔与肠道粘膜溃疡与坏死,导致呕吐和腹泻;毒素进入血液中能产生细胞毒作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使血管扩张、充血、通透性增高,引起全身各器官出血。

4、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影响DNA、RNA的合成与复制;抑制细胞分裂、蛋白质、脂肪的合成与线粒体的代谢;破坏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还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形性等。

5、赭曲霉毒素:
急性中毒反应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肛温升高。

消化功能紊乱,肠炎可视黏膜出血,甚至腹泻,脱水多尿,伴随蛋白尿和糖尿。

妊娠母畜子宫黏膜出血,往往发生流产。

6、伏马毒素:
伏马毒素可以引起人畜急性中毒和慢性毒性,并具有种属特异性和器官特异性,不同的动物产生的疾病不同,相应的耐受限量也有很大差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