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系统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及规避措施[文档资料]
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及规避措施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信息传递越来越依赖于现代化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所承载的信息量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增长而逐级递增,伴随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安全风险。
如果存有侥幸心理,掉以轻心、置之不理,安全风险很可能会诱发安全事件,进而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因此,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按照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及时进行修复成为信息系统管理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也是一种资产,而且信息这种资产的价值也会随着信息重要程度的提升而升高,因此,在信息系统中,资产所有者需要对信息资产进行保护,通过分析信息资产的脆弱性来确定威胁可能利用哪些弱点来破坏其安全性,这一过程就是风险评估。
对于风险评估来说,需要识别资产相关要素的关系,从而判断资产面临的安全风险的大小。
安全风险的等级可以分为很高、高、中等、低、很低五个级别,级别越高,表明由此诱发安全事件后所造成的损失越大。
如果再对同一级别的安全风险进行赋值,则安全风险的重要程度就变得一目了然。
如何识别安全风险十分关键,一般来说,可以参考实际运行过程中已经发生的安全事件以及系统运行报告,或者根据各类检查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以及已知的问题或漏洞进行分析,找到可能诱发安全事件的脆弱环节。
有了识别安全风险等级的方法,还需要对资产的价值进行详细地分析,判断什么样的资产价值较高,什么样的资产价值较低。
同样地,资产价值也可以分为很高、高、中等、低、很低五个级别,也可以通过赋值进行量化。
这样,将资产价值和安全风险通过某种方法(如相乘法和矩阵法)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出各资产的风险值。
识别了安全风险,还需要针对其进行修复,使得残余安全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限于篇幅,接下来仅简单列举系统内常见的高价值资产与高级别安全风险以及修复或者规避措施。
数据是无价的,对于这一点,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应该深有体会,所有的安全防护措施都应参照数据安全最优先的原则。
IT部门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IT部门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信息安全风险是当今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随着企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IT部门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IT部门信息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1. 信息安全风险的定义信息安全风险是指IT部门在使用、管理和维护信息系统过程中,所面临的威胁和可能造成损失的潜在事件。
这些威胁和事件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中断、恶意攻击等安全问题,给企业的运营和声誉带来严重影响。
2. 信息安全风险的分类信息安全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包括员工不当操作、失职行为、不良习惯等;外部风险包括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系统漏洞等。
同时,信息安全风险还可以按照威胁的严重程度、影响的范围和潜在损失来进行分类。
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确定信息安全风险大小的过程。
在评估过程中,IT部门需要收集、分析和评估与信息安全风险相关的数据,包括潜在威胁的种类和来源、现有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等。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可以对各项风险进行排序和优先级划分。
4.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是保护企业信息资产免受风险威胁的过程。
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中,IT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包括风险预防、监测、防御和恢复等。
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安全政策、建立风险响应机制、开展安全培训等。
5. 信息安全风险的应对策略针对不同的信息安全风险,IT部门可以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例如,对于内部风险,可以通过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建立安全意识,防止员工的失误操作;对于外部风险,可以通过使用防火墙、加密技术、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手段来防范,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和安全审计。
结论:信息安全风险分析是IT部门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的前提。
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可以降低潜在的风险威胁,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IT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确保企业信息安全。
IT行业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
IT行业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信息技术行业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给我们的个人和企业带来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愈发突出。
本文将讨论IT行业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来保护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安全。
一、信息安全问题1.网络攻击与黑客入侵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黑客入侵和网络攻击成为了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
黑客可以利用漏洞和弱点入侵系统,篡改、窃取和删除重要信息,给个人和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2.数据泄露和隐私问题在数字化时代,个人和企业的大量信息被存储在电子设备和云端服务器上。
然而,这些数据很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和不法分子的窃取。
一旦敏感数据泄露,不仅会对个人造成损失,也会对企业的声誉和利益造成重大影响。
3.恶意软件和病毒威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恶意软件和病毒的威胁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恶意软件可以通过欺骗用户下载或安装,然后在计算机上运行并对系统造成破坏。
这些恶意软件可以窃取个人信息、加密文件、锁定计算机等,对个人和企业的正常运作带来严重影响。
二、信息安全对策1.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个人和企业在面临信息安全问题时,首先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学习有关信息安全的知识,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和防御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安全能力。
2.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个人和企业在处理和存储重要信息时,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明确的信息安全策略和规定,采取安全措施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确保信息在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不被篡改、窃取或损坏。
3.加强网络防御和安全技术个人和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网络防御措施和安全技术来保护信息安全。
包括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病毒软件等来限制黑客入侵和恶意软件传播的风险。
同时,也应定期更新软件和操作系统,修补系统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4.加强对敏感信息的保护个人和企业在处理敏感信息时,应加强对其保护的措施。
IT安全风险报告:评估IT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风险
IT安全风险报告:评估IT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风险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各类组织和企业越来越依赖于IT系统和数据的正常运行。
然而,IT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给组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威胁。
因此,评估IT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风险变得至关重要,为组织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和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一、概述IT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风险IT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风险指的是可能导致IT系统和数据遭受损害或失效的各种威胁和漏洞。
这些安全风险可能来自外部黑客、恶意软件、网络攻击、内部操作失误等。
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安全风险评估就像一个“体检”,能够帮助他们了解IT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状况,发现潜在的漏洞和威胁。
二、评估IT系统和数据的外部威胁外部威胁是指来自黑客、网络犯罪分子、恶意程序等外部攻击者对IT系统和数据的威胁。
评估外部威胁需要分析网络安全架构、系统漏洞、网络访问控制等方面,以确定哪些威胁是现实存在的,哪些威胁是潜在的。
三、评估IT系统和数据的内部威胁内部威胁是指来自组织内部员工、合作伙伴等人员对IT系统和数据的威胁。
评估内部威胁需要分析员工权限管理、内部安全政策、审计日志等方面,以了解是否存在未授权访问、故意破坏等情况。
四、评估IT系统和数据的物理风险物理风险是指IT系统和数据面临的自然灾害如火灾、水灾、地震、盗窃等威胁。
评估物理风险需要分析数据中心的位置、布局、防火系统、监控系统等方面,以减少物理风险对IT系统和数据的影响。
五、评估IT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漏洞安全漏洞是指IT系统和数据中可能存在的软件缺陷、配置错误等问题,使系统容易受到攻击。
评估安全漏洞需要进行全面的系统扫描和渗透测试,发现系统潜在的安全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评估IT系统和数据的合规性风险合规性风险是指IT系统和数据可能违反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组织内部规定的风险。
评估合规性风险需要进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分析,确保IT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控制符合相关要求。
IT岗位风险点分析及措施
IT岗位风险点分析及措施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分析IT岗位存在的风险点,并提供相应的措施以加强风险管理和保护信息安全。
通过加强对风险点的认识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保证IT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
2. 风险点分析2.1 硬件和设备风险IT岗位存在硬件和设备风险,其中包括:- 设备故障:硬件设备可能出现故障,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 数据丢失:硬盘损坏或数据意外删除可能导致重要数据的丢失。
2.2 网络安全风险IT岗位存在网络安全风险,其中包括:- 黑客攻击:来自内外部的黑客可能试图获取敏感数据或破坏系统。
- 未经授权的访问:未经授权的个人可能尝试进入系统,访问敏感信息。
2.3 人为错误和管理风险IT岗位存在人为错误和管理风险,其中包括:- 员工失误:员工可能因不慎或缺乏意识而导致数据泄露或系统故障。
- 缺乏训练和教育:员工可能缺乏对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的必要培训和教育。
- 弱密码和不安全的登录方式:弱密码和不安全的登录方式可能使系统面临被破解的风险。
3. 风险控制措施3.1 硬件和设备风险控制- 定期备份数据:定期备份数据至可靠的备份设备,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
- 定期维护和检查硬件设备:定期检查硬件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修复故障。
3.2 网络安全风险控制- 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及时发现和阻止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
- 加强访问控制:限制系统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系统。
- 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及时安装系统和软件的更新补丁,弥补安全漏洞。
3.3 人为错误和管理风险控制- 员工培训和教育:定期进行员工培训和教育,加强对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的认识。
- 强制使用强密码:要求员工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 管理权限和访问控制:严格管理员工的权限,限制其对系统的访问权限。
4. 结论通过对IT岗位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管理风险,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和运行。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引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信息系统也面临着各种安全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
因此,了解和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正文内容:1. 网络攻击风险1.1 电子邮件欺诈:黑客通过伪装成合法机构发送虚假电子邮件,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资金。
1.2 病毒和恶意软件:恶意软件可以通过网络传播,感染系统并窃取敏感信息或破坏系统功能。
1.3 DDoS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可以通过大量请求使系统超负荷,导致系统瘫痪。
2. 数据泄露风险2.1 内部威胁:内部员工可能滥用权限,窃取、篡改或泄露敏感数据。
2.2 外部入侵:黑客可以通过漏洞或弱密码入侵系统,获取敏感数据。
2.3 第三方合作伙伴风险:与外部合作伙伴共享数据时,泄露风险也随之增加。
3.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风险3.1 弱密码:使用弱密码容易被猜解或破解,导致未经授权的访问。
3.2 多因素身份认证缺失:仅依赖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认证容易被冒充。
3.3 权限管理不当:没有适当的权限管理,可能导致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敏感数据。
4. 物理安全风险4.1 数据中心安全: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数据中心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或系统瘫痪。
4.2 设备丢失或被盗:未加密的设备丢失或被盗可能导致敏感数据泄露。
4.3 灾难恢复计划不完善:缺乏灾难恢复计划可能导致系统长时间不可用。
5. 社会工程学风险5.1 钓鱼攻击:攻击者通过伪装成可信任的实体,诱使用户提供敏感信息。
5.2 垃圾邮件和恶意链接:恶意链接和附件可能包含病毒或恶意软件。
5.3 社交工程:攻击者通过社交工程技巧获得用户的敏感信息。
总结: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涵盖了网络攻击、数据泄露、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物理安全以及社会工程学等多个方面。
为了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我们应该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安装防火墙、反病毒软件和入侵检测系统;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使用多因素身份认证等;加强物理安全措施,如限制数据中心访问和加密设备;并提高用户对社会工程学攻击的警惕性。
信息系统安全的风险与防范
信息系统安全的风险与防范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和威胁。
本文将介绍信息系统安全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物理安全风险信息系统的物理设施如果受到破坏、盗窃或自然灾害等不可预知的事件的影响,将对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保证物理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之一。
具体的防范措施包括:建立安全的数据中心并确保访问权限受到严格控制,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手段,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备份。
二、网络安全风险信息系统的网络是连接各个子系统和用户之间的桥梁,也是外部攻击者最容易入侵的目标。
网络安全风险主要包括黑客攻击、病毒和恶意软件、网络钓鱼等。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需要采取措施包括:建立强大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及时更新系统和软件的补丁,加密重要数据的传输,用户教育和培训以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三、数据泄露风险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资产,一旦被泄露或盗取将造成重大损失。
数据泄露风险包括内部人员的非法访问、信息泄露和数据丢失等。
为了降低数据泄露风险,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建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系统,限制员工对敏感数据的访问权限;加密重要数据的存储和传输,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四、社会工程学风险社会工程学是指攻击者通过人类的社交和心理漏洞来获取系统的访问权限或敏感信息。
这种风险通常比技术攻击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
为了预防社会工程学风险,需要加强员工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提醒员工注意潜在的威胁和诈骗手段,加强对社交工程学攻击的防范。
五、物联网设备风险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与信息系统相连,这将增加系统受到攻击的风险。
物联网设备风险包括设备固件漏洞、默认密码和不安全配置等。
为了保证物联网设备的安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及时更新设备的固件和软件,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加强设备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
六、员工行为风险员工在使用信息系统时的不当行为也可能导致安全漏洞或泄露敏感信息。
IT行业中的网络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
IT行业中的网络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成为IT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在信息时代,各类企业都离不开网络,并存储了大量敏感数据。
与此同时,黑客、病毒和其他恶意软件也在不断进化,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在IT行业中了解并采取相应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安全风险1. 黑客攻击黑客是指那些具有高度计算机技术能力,并且利用自身技术破坏或窃取他人信息的人员。
黑客攻击可能导致企业数据泄露、财务损失以及商誉受损等后果。
2. 病毒和恶意软件病毒和恶意软件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并感染电脑系统的软件程序。
它们可以窃取用户账号密码、个人隐私信息,并且危害到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3. 社交工程攻击社交工程攻击是一种利用心理学手段欺骗用户,窃取其个人信息或机密信息的方法。
黑客通常通过诱骗、伪装成可信任的实体(如银行或电子邮件提供商)来实施社交工程攻击。
二、网络安全防范措施1. 加强密码和身份认证管理合理设置复杂的密码策略,并定期更换密码,确保用户账号的安全。
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例如使用短信验证码和指纹识别等技术方式。
2. 增强网络设备的安全性及时更新网络设备(如路由器、防火墙)的固件和软件版本,并关闭不必要的服务,以减少入侵可能性。
同时,配置有效且复杂的访问控制策略和防火墙规则,限制远程访问以及不明来源的流量。
3. 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演练与培训教育员工识别并应对各类网络威胁是预防黑客攻击和社交工程攻击的关键。
企业应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使员工了解最新的网络安全风险,并且学会自己保护个人信息。
4. 实施数据加密技术对重要的企业数据进行加密可以有效地防止黑客入侵和大规模数据泄露。
通过使用安全协议和加密算法,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5. 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将备份存储在离线、可控制访问权限的设备上,以应对病毒攻击或其他数据丢失情况。
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及规避措施
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及规避措施首先,身份验证风险是信息系统的主要安全威胁之一、黑客可以通过猜测、窃取或伪造身份信息来绕过身份验证系统。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可以采取多重身份验证措施,例如使用密码和安全令牌进行登录。
此外,应该确保所有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是加密存储的,并且有系统可以监测和阻止多次登录失败的尝试。
第二,数据泄露风险是信息系统面临的另一个主要威胁。
数据泄露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商业机密泄露或财务损失等问题。
为了规避这种风险,需要采取严格的访问控制措施,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敏感数据。
此外,应该加密存储和传输数据,并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
第三,网络攻击风险是信息系统的另一个主要威胁。
这包括计算机病毒、恶意软件、网络钓鱼等。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应该定期更新系统软件和应用程序,确保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和修补已知的漏洞。
此外,应该配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来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并为系统管理员提供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最后,物理风险是信息系统的另一个主要威胁。
这包括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窃取或破坏等。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应该选择合适的物理位置来放置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并采取适当的防盗和防火措施。
此外,应该制定应急计划,以应对突发事件,例如定期备份数据并存储在安全的地方。
总之,信息系统面临着多种安全风险,从身份验证风险到物理风险。
要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加密、系统更新、防火墙和培训等。
只有综合应对这些风险,并持续改进系统的安全性,才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计算机信息安全主要风险及应对策略
计算机信息安全主要风险及应对策略计算机信息安全是当今互联网时代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与之同时,计算机信息安全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威胁。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主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网络攻击风险网络攻击是计算机信息安全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黑客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软件系统的漏洞,通过各种手段进行非法侵入,以获取敏感信息或者破坏网络的正常运行。
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包括DDoS攻击、SQL 注入、木马病毒等。
1. 应对策略:(1)建立网络安全防火墙:通过设置防火墙来过滤非法网络流量,减少网络攻击的风险。
(2)定期更新软件和操作系统:及时安装软件和操作系统的补丁程序,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加强身份认证:采用多重身份认证机制,如密码、指纹、人脸识别等,增加黑客破解的难度。
二、数据泄露风险数据泄露是指敏感数据被未授权的人员获取和利用的情况。
在计算机信息时代,大量的个人隐私数据、商业机密和国家机密都储存在计算机系统中。
一旦这些数据泄露,将对个人、企业甚至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
1. 应对策略:(1)加密数据传输和存储: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
(2)限制数据访问权限:根据不同职责和身份,设置不同的数据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敏感数据。
(3)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定期备份数据,以便在数据泄露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减少损失。
三、社交工程风险社交工程是指利用人类的社交心理和行为习惯,通过欺诈、诱导等手段获取敏感信息的行为。
黑客可以通过社交工程手段伪装成他人身份,获得目标用户的信任,获取对方的敏感信息。
1. 应对策略:(1)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警惕社交工程风险,并掌握相应的防范策略。
(2)严格控制敏感信息的分发:减少对外公布敏感信息的渠道和数量,避免信息泄露。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和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在线购物、银行交易到社交媒体互动,我们的日常活动都依赖于各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然而,随着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与之相伴的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简单来说,就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信息系统可能遭受损害、数据泄露、服务中断或其他不利影响的可能性。
这些风险来源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人为失误、技术漏洞、恶意攻击以及自然灾害等。
人为失误是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常见因素之一。
员工可能由于缺乏安全意识,随意共享密码、点击不明链接或者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处理敏感信息。
例如,某公司员工为了方便记忆,将工作电脑的登录密码设置得过于简单,结果被黑客轻易破解,导致公司内部大量重要文件被盗取。
还有些员工在离职时,未按照规定流程交接工作,私自带走公司的机密资料,这也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安全威胁。
技术漏洞则是信息系统的“软肋”。
软件和硬件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设计缺陷或编程错误,这些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从而入侵系统。
比如,操作系统中的某个未被发现的安全漏洞,可能会让攻击者获取到系统的最高权限,进而控制整个信息系统。
另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一些老旧的信息系统如果未能及时升级维护,也容易成为安全风险的“重灾区”。
恶意攻击是信息系统面临的最直接和严重的威胁之一。
黑客组织、犯罪团伙甚至某些国家可能出于经济利益、政治目的或单纯的破坏欲,对信息系统发起攻击。
常见的攻击方式有网络钓鱼、DDoS 攻击、恶意软件植入等。
网络钓鱼通过发送伪装成合法机构的欺诈性邮件或消息,诱骗用户提供个人敏感信息。
DDoS 攻击则通过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的请求,使其无法正常处理合法用户的请求,导致服务瘫痪。
而恶意软件一旦植入信息系统,可能会窃取数据、破坏文件或者监控用户的活动。
除了人为和技术因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也可能给信息系统带来安全风险。
例如,火灾、洪水、地震等灾害可能会损坏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硬件设施,导致数据丢失或系统无法运行。
数据安全保障IT行业中的数据安全风险和应对策略
数据安全保障IT行业中的数据安全风险和应对策略数据安全保障:IT行业中的数据安全风险和应对策略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IT行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数据的海量增长和高度互联的网络环境,数据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IT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IT行业中的数据安全风险,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数据安全风险1.1 数据泄露风险IT行业面临的首要风险之一是数据泄露。
由于企业在处理和存储大量敏感数据,一旦数据泄露,将对企业的声誉和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害。
数据泄露可能来自内部员工的疏忽,外部黑客的攻击,或是技术设备的损坏。
1.2 数据篡改风险另一个重要的数据安全风险是数据篡改。
未经授权的数据篡改可能导致企业信息不准确或误导决策,严重影响业务的运行和发展。
黑客可能通过篡改数据来实施金融欺诈、恶意竞争等活动,对企业造成巨大的财务损失。
1.3 数据丢失风险数据丢失风险是IT行业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
数据丢失可能由于硬件故障、人为错误、自然灾害等原因引起。
当数据丢失时,企业可能无法及时恢复数据,导致业务中断和客户流失。
二、应对策略2.1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IT行业应注重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数据安全的认识。
定期进行数据安全培训,教育员工识别诈骗、黑客攻击等威胁,并且教导正确的数据使用和处理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员工的疏忽和不慎造成的数据泄露风险。
2.2 强化数据访问控制IT行业需要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被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敏感数据。
采用多层次的访问控制措施,如身份验证、权限管理和审计日志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数据篡改风险。
2.3 实施完善的数据备份策略IT行业应该制定和执行完善的数据备份策略,确保数据在意外丢失时能够快速恢复。
备份数据应存储于安全可靠的位置,并且需要定期测试和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2.4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IT行业应采取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止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的侵入。
IT系统安全风险管理
IT系统安全风险管理随着数字化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IT系统逐渐成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不过随之而来的也是种种风险与挑战。
因此,如何进行IT系统安全风险管理成为了当下企业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IT系统安全风险来源IT系统安全风险来自多方面,包括内部和外部原因。
内部风险包括错误配置、错误操作、设备故障、员工疏忽、恶意操作、物理安全威胁等;外部风险包括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网络钓鱼、网络诈骗,物理安全威胁等。
不同类型的风险来源,需要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并建立相应的安全策略和制度。
只有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实现对IT系统的有效管理,进而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二、IT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践在现实中,IT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评估风险评估风险是IT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
企业需要通过风险评估工具,对IT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估,识别出系统中存在的风险与漏洞。
评估的结果建立了IT系统的安全基础。
2.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风险评估的结果为企业了解了自身IT系统的安全情况,基于评估结果,企业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管理策略包括哪些措施需要采取、采取的时机、责任部门和负责人等,同时还需要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处理方式进行明确。
3. 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制定策略后,风险管理措施得到了详细的规范及指引。
企业需要根据风险管理策略,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进行实施,包括安装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做好备份、加强身份验证、定期更换密码、建立安全审查制度等。
4. 管理日常风险企业需要建立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不断调整和完善。
同时建议建立一套严密的IT安全管理制度,制订详细的规范及具体的执行方式,对员工进行全面的宣传和培训,让员工具备更扎实的安全意识,从而有效地减少安全威胁和风险。
5. 风险监督和复核最后,企业需要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复核,及时对风险进行跟踪和处理,并且可以对方案进行调整,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可持续性。
信息系统的风险与挑战
信息系统的风险与挑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信息系统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信息系统的风险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信息安全风险信息系统的风险之一是信息安全风险。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黑客攻击、病毒感染、数据泄露等问题给企业和个人的信息资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企业和个人需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加密技术、安全认证等,确保信息资产的安全。
二、系统失效风险信息系统的另一个风险是系统失效风险。
由于硬件故障、软件错误、人为失误等原因,系统可能会出现故障或失效。
系统失效不仅会导致生产中断、业务延误等问题,还可能对企业的声誉和利益造成严重损失。
为了应对系统失效风险,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备份和恢复机制,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和巡检,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三、业务需求变化挑战信息系统的发展必须与业务需求变化保持同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信息系统,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
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企业需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了解和把握业务需求的变化,及时对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和改进,以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
四、技术更新迭代挑战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新的技术层出不穷,给信息系统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企业需要密切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时了解新技术对信息系统管理的影响,进行技术评估和选型,确保信息系统的技术水平与时俱进。
五、信息系统集成风险大多数企业拥有多个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往往独立运行,数据无法流通共享,造成信息孤岛和数据冗余。
信息系统集成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信息系统集成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涉及到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方面。
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信息系统集成策略,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实现信息共享和流通,提高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
IT安全的五大隐患及防范措施
IT安全的五大隐患及防范措施IT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便捷。
然而,伴随着便利的同时,IT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
本文将分别介绍IT安全的五大隐患及防范措施。
一、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作计算机系统。
黑客通过攻击网络安全系统,盗取用户信息、恶意入侵、控制计算机系统等行为,给客户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生命安全威胁。
防范措施:加强系统安全管理、规范用户密码、建立网络安全系统、及时更新安全补丁、加强系统日志管理。
二、病毒攻击病毒是一种破坏性程序,通过破坏软件或者硬件来危害计算机系统。
病毒可以通过邮件、网络、U盘等途径灌入计算机系统,加密用户信息、占据网络带宽,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网络瘫痪。
防范措施:安装杀毒软件、升级杀毒库、限制网络访问、禁止过多网络下载、不下载未知软件、及时清理计算机系统。
三、钓鱼欺诈钓鱼欺诈是指骗取用户个人信息,盗取财产的一种网络犯罪行为。
钓鱼欺诈分为网络钓鱼和短信钓鱼。
犯罪分子通过伪造合理的链接、欺诈性信息,诱导用户点击相应链接、登录对应页面,骗取个人财产。
防范措施:谨慎对待未经求证的信息、避免直接回复信息、保护私人信息、不轻易泄露登录账户、及时识别钓鱼网站。
四、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指未得到授权的公开信息,个人敏感信息、商业秘密等被盗、泄露或者破解的现象。
数据泄露会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同时也会给个人带来极大的侵犯隐私身份风险。
防范措施:加密处理、定期更改密码、不保存个人详细信息、勿存敏感信息且合理分类、管理员对权限进行分级控制等。
五、内部原因造成数据丢失内部因素是指制度不健全、安全意识淡漠等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工作不到位、防范措施缺乏相关措施、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也是造成丢失的罪魁祸首。
防范措施:建立适当的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完善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政策、制度。
综上所述,IT安全是企业和个人都需要重视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相关安全保障的要求也有所升级变化,有效的防范隐患及及时的风险评估都是必需的,合理规范控制数据安全及相关防范对个人及企业来说都是切实可行的。
IT系统安全与风险防范总结
IT系统安全与风险防范总结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IT)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和个人日常运营的核心支撑。
然而,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环境的日益复杂,IT 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风险也不断增加。
保障 IT 系统的安全,防范潜在的风险,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任务。
一、IT 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一)病毒和恶意软件病毒和恶意软件是 IT 系统安全的常见威胁之一。
它们可以通过网络下载、邮件附件、移动存储设备等途径传播,一旦进入系统,可能会窃取用户数据、破坏系统文件、占用系统资源,甚至导致系统瘫痪。
(二)网络攻击网络攻击包括 DDoS 攻击、SQL 注入攻击、跨站脚本攻击等。
攻击者利用系统漏洞和网络协议的弱点,试图获取未授权的访问权限,篡改数据或者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数据泄露数据是企业和组织的重要资产,数据泄露可能导致商业机密泄露、客户信任度下降、法律责任等严重后果。
数据泄露的原因可能包括黑客攻击、内部人员疏忽、系统漏洞等。
(四)人为疏忽员工的安全意识不足也是 IT 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隐患。
例如,使用弱密码、随意共享账号、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处理敏感信息等,都可能给攻击者可乘之机。
二、IT 系统安全风险的来源(一)内部因素1、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和培训,不了解安全政策和操作规程。
2、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如故意泄露数据、破坏系统等。
3、系统配置不当,未及时更新补丁和升级软件。
(二)外部因素1、黑客组织和犯罪团伙的攻击,以获取经济利益或破坏为目的。
2、竞争对手的恶意竞争,试图获取商业机密或破坏对方的业务。
3、自然灾害、电力故障等不可抗力因素,可能导致系统硬件损坏和数据丢失。
三、IT 系统安全防范措施(一)技术层面1、安装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2、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和补丁更新,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3、采用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
4、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浅谈IT审计风险构成及防范措施
浅谈IT审计风险构成及防范措施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越来越多的IT风险。
其中,IT审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IT审计是对企业的系统、流程、数据以及信息科技资源等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发现其中的漏洞和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从而保证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然而,IT审计风险却不容忽视,它既来自内部也来自外部。
本文将浅谈IT审计风险构成以及防范措施。
1.信息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风险是企业最为关注的风险之一。
在IT审计中,信息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外部攻击、内部攻击、数据泄露、管理不善等因素。
2.系统失效风险:系统失效风险主要指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的失效、中断等问题,例如系统错误、应用程序崩溃等问题。
3.数据完整性风险:数据完整性风险指数据被非法修改、删除等问题,例如网络攻击、人为破坏等。
4.合规性风险:合规性风险主要涉及企业的信息系统、流程、数据等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法规和规范。
5.利益冲突风险:利益冲突风险主要指企业员工利用职权进行不正当的行为,例如虚报项目经费、贪污行贿、非法占有公司资源等行为。
以上五种风险是IT审计中比较常见的风险,企业面临这些风险会对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和运营带来很大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企业在进行IT审计前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并对操作流程和网络进行安全性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安全设置。
2.合规性监督和沟通: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合规性监督,促进员工对企业的法规和规范的理解,并有效沟通企业的安全策略。
3.危机管理策略的制定:企业应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安全事件进行预警、应对和恢复的策略制定。
企业应及时建立和完善各种应急管理制度,对发生的安全事件及时进行处置,并持续改进危机应急处理流程。
4.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企业应加强内部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企业应招聘或引进特别是高层次的安全人员,建立完善的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机制。
IT管理中的信息安全风险点及防护措施表
IT管理中的信息安全风险点及防护措施
表
一、信息安全风险点
1. 网络攻击:黑客通过网络攻击企业的网络系统获取机密信息,如黑客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
2. 员工失误:员工不慎操作或泄露敏感信息,如错误传输数据、密码泄露等。
3. 非法访问:未经授权的个人或恶意软件可能获取未加密的数
据或进入系统。
4. 社交工程:攻击者通过骗取员工的信任来获取敏感信息,如
钓鱼邮件和电话诈骗。
5. 数据泄露:数据在传输、存储或处理过程中被非法获取、泄
露或丢失。
6. 设备丢失或损坏:丢失、盗窃或损坏的设备可能导致敏感数
据的泄露。
7. 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提供的服务和数据管理可能存在
安全风险,如云存储和云计算服务。
二、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1. 强化网络安全:建立防火墙、禁止未授权访问、定期更新系统补丁等。
2.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进行信息安全培训,加强对社交工程攻击的防范。
3. 实施访问控制:使用身份验证、密码策略和访问权限控制来防止非法访问。
4. 加密敏感数据: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包括传输、存储和处理。
5. 实施备份和恢复策略:定期备份数据,并建立有效的数据恢复机制。
6. 设备管理:使用跟踪、密码保护和远程擦除技术来防止设备丢失或泄露数据。
7. 审查第三方服务:选择可信赖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并签订保密协议。
以上是IT管理中的信息安全风险点及防护措施表。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其信息资产的安全。
IT系统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IT系统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从日常的社交娱乐到关键的金融交易,从企业的运营管理到国家的政务服务,IT 系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IT 系统信息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IT 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的主要类型。
网络攻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风险。
黑客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入侵企业或个人的网络系统,窃取敏感信息,如用户的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等。
这不仅会给受害者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恶意软件的威胁也不容小觑。
病毒、木马、蠕虫等恶意软件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潜入计算机系统,破坏数据、控制设备,甚至可以将用户的计算机变成“僵尸网络”的一部分,被用于发起更大规模的网络攻击。
数据泄露是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企业和组织在运营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用户数据,如果这些数据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一旦泄露,将会对用户和企业造成极大的影响。
比如,_____公司曾发生过一起严重的数据泄露事件,导致数百万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曝光在网络上。
除了上述常见的风险类型,系统漏洞、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物理安全问题等也都可能给 IT 系统带来安全隐患。
那么,这些信息安全风险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方面,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使得 IT 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而增加了出现漏洞和安全隐患的可能性。
新的技术和应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因为尚未经过充分的安全测试和验证而存在风险。
另一方面,人为因素也是导致信息安全风险的重要原因。
员工缺乏安全意识,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下载可疑文件,或者在使用公共网络时不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都可能给黑客和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此外,内部人员的故意泄露或违规操作也会对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再者,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监管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信息安全风险的滋生。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网络犯罪,而监管部门在应对新型网络威胁时可能存在技术和手段上的滞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T系统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编者按】2011年至今,广东银监局共组织实施信
息科技现场检查17次,发现辖内机构IT风险点120处,提出整改建议83条,通过督促整改,消除了一批风险隐患,降低了风险水平。
辖内16家接受评级的法人机构2011年度信息科技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三级以上的机构
增至14家,机构IT风险管理能力已有改观。
但从今年
的IT风险现场检查情况看,在风险水平总体下降的同时,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安全风险管控状况不尽理想,
仍需进一步改善。
一、银行业机构信息安全管理力度不足、风险隐患突出
2012年7月份以来,广东银监局组织了9场次信息科技风险现场检查,从检查情况看,辖内机构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对核心信息的管控强度不足、控制结构混乱。
检查发现:被查机构对应用系统源代码审核基本都不落实,显然“招行成都分行网银案”(代码漏洞)风险警示未被足够重视;多家机构对重要系统备份介质保管未实施双重控制,甚至有机构将电子银行系统关键密钥交由单人保管;网上银行客户端安全性保护未能达到《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国标)要求;核心网络设备、运行管理系统等重要部件由多人共同使用超级用户;部分机构核心系统中,uucp、nfs等敏感闲置用户未作删除,理论上有被利用于非法入侵可能;在对某机构测试环境检查时发现测试数据库中的海量生产数据未完全脱敏,且客户机可下载数据表,说明机构对敏感信息的控制强度不足。
(二)对银行终端设备管理较为松懈。
中资机构对桌面系统、客户机的安全管理较松懈,基本没有效实施简约客户机模式。
如工行、农行近年在改造桌面系统、限制移动接口等方面做过一些尝试,但从高层到普通员工的认同度都不高,至今难于推行,而内网客户机功能过强是很明显的风险点;在银行桌面系统中允许使用移动存储介质是普遍现状,而屏幕摄录日志并未覆盖所有内网机器;另外,大部分机构对内外网交叉连接也未实施有效限制。
(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全或执行不到位。
今年7月,我局检查组在对某城商行现场检查中抽查了银行卡制卡机、后台权限管理客户机各一台,发现:(1)制卡机中存放有2000余条完整的客户制卡明码信息,如果外泄,有可能造成该行银行卡被批量克隆的严重后果,而监管部门之前的风险提示与整改建议未被认真对待;(2)后台管理客户机中有约20张账号、户名、印章齐全的高清支票照片,存在客户机中已超过一年,如外流,将直接威胁客户的账户安全。
查阅该行数据管理制度未见有对上述类型信息作存期、获取、使用、销毁等限制性规定内容。
(四)信息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存在疑问。
某小型银行虽对内网机器作了移动接口监视,但未对移动存储介质带离银行进行严格管束,也未见该行有定期检查移动介质内容的记录或制定相关审核管控制度,管控方式存在漏洞,易于造成涉密信息外流。
如:通过更改客户机、移动介质中的信息变动痕迹,即可使内网监视软件对信息流向的追踪失去目标、形同虚设。
此外,对多家中小银行的检查显示,机构对客户机系统软件的安全控制一般只做到黑名单管理层面,未发现有采用更有效的
白名单管理模式。
(五)外包流程可能产生信息安全风险隐患。
小型机构对外包依赖性较强,但对外包的风险控制措施不到位。
广东省局对多家中小型机构的现场检查发现,项目建设期间,外包方人员几乎掌握应用项目的所有信息,并被赋予很高的系统权限,外包协议规定外包商拥有项目建设的关键文档、参数、应用代码等核心信息,并可随时利用开发设备等完整带离机构。
这种合作方式有形成“韩国农协行式信息科技风险”隐患可能。
(六)高管层对信息安全风险管控的认知不足。
从访谈信息看,辖内银行业机构大部分CIO在信息安全风险识别、监测、控制等方面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本机构信息安全不存在较大问题。
但将现场检查、巡查、调查发现的信息对照《广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导意见》要求的比较结果表明,当前在任CIO在知识背景、战略意识、对IT风险的认识深度、对监管法规的了解、所主持建立的IT风险防范措施有效性以及与监管部门的沟通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差距,管理层的引领能力不尽理想。
二、信息安全管理风险突出的原因
(一)高层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定位不明确,导致资源配备错位。
表现为:认为信息安全管理是科技部门的工作,将科技部门视为信息安全风险的主要管理者,既负责制度制定也负责执行、监督,信息安全风险责任由IT部门兜底;在部分设置了CIO的机构,也因各种原因未能充分体现其作用。
被查机构IT 人力资源相对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IT员工比例基本都在5%以下,部分机构甚至不能确保基本的岗位配备需要,致使信息安
全岗位、人员的安排被忽视。
(二)内控系统不完善是引发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机构高层对信息安全风险认识程度不够,没有采取恰当的风险管理战略,鲜有通过充分宣传、教育引导全员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信息安全环境的行为,以致员工不清楚、不了解信息安全的含义,息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对信息安全风险的敏感性(客户机长期大量存放涉密信息可能导致其外泄等事实说明这一现象严重);另外,内部管理制度、控制措施不完善或不适当,不能充分识别信息安全风险或及时发现、消除、有效控制风险点;内部信息交流不充分,监督纠偏制度不落实,信息安全责任不明确等也是较普遍的现象。
(三)过度依赖外包商导致银行机构未能主动控制外包风险。
部分机构认为出现设备、系统故障时可由外包商解决,而对外包商是否能及时、恰当解决问题或最大程度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认识不足,导致了对外包商选择、设备选型方面出现缺乏充分论证,流程不规范、对信息安全保护考虑不周的行为;此外,中小机构内部人员对核心系统的掌控能力不足,不得不向外包单位开放更高的系统控制权限,这也可能招致信息安全风险问题。
当前,外包监管法规主要作粗线条规定,机构不易直接参照,致其内部制度难以清晰界定如何识别外包风险程度、范围是外包流程管理中风险控制被动的另一原因。
(四)法规支撑力度较弱,影响信息科技监管的有效性。
首先,因当前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因素基本不影响其考核、评级,银行业机构往往将IT监管行为视为“免费体检”,消极应付。
对监管意见的执行较随意,不利于IT风险管理环境的改善和整体
风险水平的降低,使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的作用大打折扣;其次,对信息安全设施、控制措施的审查未予以足够重视,深层次的银行核心信息系统安全与风险控制能力审核、评估过程更未出现在准入流程之列。
三、对策建议
(一)督促机构管理层正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一是建议监管部门定期剖析、通报典型案例,必要时要求机构针对案例进行专项对照自查并提交报告;二是由监管部门负责人对发生信息科技风险事件的、在现场检查中被发现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机构进行点名、警示,对机构管理层形成一定压力,促使其正视信息科技风险的防范;三是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评级结果作为机构高管履职评价的参考要素,务使管理层负起IT风险管理第一责任;四是对信息安全内部管理多次出现问题的机构,可考虑调降其内部控制评价等级,提高对其IT风险现场检查的频度;五是可考虑提升监管法规层次,加强监管约束,对IT风险相关内部控制结构混乱,制度无效或有章不循的现象以违规论处。
(二)强化内部控制,管控信息安全内部风险。
信息系统已成为银行业重要生产平台,IT风险是很明确的新型风险,机构内部控制系统必需能对其充分识别与控制,防范信息安全风险应作为IT风险相关内控制度建设的基础。
一是管理层应走出将信息安全管理认为是科技部门工作的误区,厘清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边界,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全员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信息安全环境,使所有员工都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强化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对信息安全问题的敏感性;二是健全
内部管理制度与措施,充分识别并控制信息安全风险,明确信息安全管理责任,通过适当的内部控制结构、管理行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消除信息安全风险点;三是疏通内部信息交流渠道,加强部门交流、上下层级交流、内部审计与纵向、横向监督,确保管理层及时了解信息安全风险状况,落实纠偏制度。
(三)完善外包法规,防范信息安全外部风险。
当前外包相关监管法规、文件对核心技术掌控、信息安全控制等关键事项的规定有待进一步细化。
一是考虑加大对设备厂商和外包商风险事件的通报力度。
由银监会或各监管局对信息系统风险事件涉及的设备厂商、设备型号、外包商进行定期通报,加强风险警示,督促厂商、外包商提高质量,与银行业机构共同缓释、控制风险。
二是考虑增加对应用系统外包的安全控制条款。
大型银行应用系统建设中,由科技人员分组管理局部模块,内部人员共同控制应用系统集成,不允许外包商掌握整体应用的做法是适当的风险控制方式。
可参照这种思路,细化外包管理法规,如规定:系统模块、总集成管理边界;系统权限、关键信息控制方式;对外包软件开发中使用的设备、移动介质,以及数据脱敏、利用、存储、转移,销毁等进行管制;强制性代码审核要求等信息安全保护条款。
三是考虑设定监管部门对外包商实行延伸检查的授权程序。
外包商财务变化、人员变动、责权利不明确等因素,容易给银行信息系统管理带来风险。
目前监管部门缺乏对外包商的延伸检查手段,不利于全面监测和管控信息科技风险,建议以部门规章形式设定信息科技监管部门对银行业IT外包商的延伸检查权,以进一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