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包括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除法运算方面,可能还存在着对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不足,以及对除法算式的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说出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除法运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说出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对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地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除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讲解演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模型,生动地展示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3.练习巩固: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理解。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讨论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强调重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案一. 教材分析《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除法算式的基本概念,为后续的除法运算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加减法运算。

但是,对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能够正确地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除法算式各部分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除法算式的图片和实例。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除法算式的实物道具,如图片、卡片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实际例子,如分苹果的场景,引入除法算式。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除法算式中的各个部分,如被除数、除数和商。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除法算式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各部分的作用和意义。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教学道具进行除法算式的操作。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除法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除法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除法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的表内除法是小学生第一次正式见到除法,表内除法(一)主要是讲明白除法的含义,使学生知道除法的两种分法:一种是把一个数均匀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多;另一种是把一个数根据几个作为一份,就能分成几多份。

学生对这两种分法简略产生混淆。

因此在传授中,应注意分好条理的传授:1、课本首先引进了均匀分的意义,在传授均匀分的概念时,我先让创设一个生活情形,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然后评价分的是否刚正,再次拿出分的同样多的一组来讲解均匀分的概念。

2、课本引进第一种分法,把一个数均匀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多;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把自己的学具分一分,把10根小棒均匀分成5份;学生议决自己动手分一分,而且议决交流知道怎样分,而且原来一部分没有均匀分的同砚也学会了均匀分。

3、接着课本先容第二种分法,把一个数根据几个作为一份,就能分成几多份;我运用了课本所创设的具体情形,让学生自己来部署乘船的要领,最后同砚们知道了,先确定每份几多个,议决一份一份实在定,等全部分完,那么份数随之知晓。

4、在已经明确理解了均匀分和怎样均匀分的条件下,课本引人了表内除法,表内除法可以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

对口诀逆过来思考,低年级学生在初学这一要领时有一定的难度。

这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相同乘除法之间的内在关联。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依据是乘除法之间的干系。

因此,在初步明白除法后,可以通常举行看图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练习。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用口诀灵敏试商的要领。

比方,在谋略除数大于商的标题时,要想口诀的第一个数,如12 ÷ 4,想“几四十二”,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3,这类题首先要想未知的那个数,有一定的难度,常常学生不知道用哪一句口诀。

所以,这时要实时向学生说明,在用口诀求商时,要是想“四几十二”得不出商时,就要想“几四十二”,从而得出商是几多。

5、本章节最难的地方是两步办理标题,我在突破此难点时候,是这样做的,直接缺少已知条件,让学生发起没有条件,此题没解的想法。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计算》教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计算》教后反思

除法计算(一)教后反思:学生对乘除、加减同级的两步计算,没有困难。

但对加减乘除混合两步计算接触不多,在这类题目的练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审题能力与计算习惯的培养。

先练习同级计算,明确计算方法与计算顺序。

后进行混合计算练习:乘除优先,加减紧跟。

一定要进行练习的强化,充分利用题,先审题,说出运算顺序(一定要大声说出来),后计算。

最后再进行有小括号的计算练习(包括两个一步算式合并成一个两步算式)。

除法计算(二)教后反思: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用主题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从“观察主题图,看事情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从条件中明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学生充分观察,说明条件,学生的表述要准确,一定要学生自己说:说条件、提问题。

再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先计算什么,后计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列式计算,分成两步。

分步计算掌握后再尝试练习将两个一步算式合并成一个两步算式。

多说精练,重交流与反馈。

除法计算练习课教后反思:1)力求进入生活情景。

如果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也就活了,学生也更愿意学了。

通过回忆“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让学生看主题图,在图中收集信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这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是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符合现实生活的。

“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也就变成了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

可见联系实际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并且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地使数学课堂延伸。

(2)力求体现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式。

在实际时,我是这样一步步完成的:第一步,由观察“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使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大家能够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反思范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反思范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反思范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反思范文
复习旧知,为新知识做铺垫,然后设计了认识除法的教学活动,组织“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活动,以及让学生反复动手操作,多次经历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从而领悟除法的意义,大部份学生已经能很好的掌握内容。

但是还是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板书书写要加强,设计上应把读作、含义板书上,除号用红笔标注下,这样能更醒目些。

2、情境导入时我的语言没有跟上课件的节拍,而且关键的分12个竹笋这个前提是后强调的.,这样做致使学生思维没有很快的反应过来,处于混沌状态,没清楚把多少个竹子平均分,导致理解困难,列式费劲。

最终说含义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

如果在导入的时候找一名同学上前面演示效果会好很多。

3、讲授新课时学生动手操作的还是少,不够充分,小组合作的时间应延长,时间仓促,流于形式,分、写、读在组内没有完成,汇报时应以组为单位,会省时,高效。

4、整堂课习题和小结的时间没有控制好,习题的讲解太过单一,不够多样化,没有梯度,没给学生看图观察和读题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的话语还是过于多,怕学生不会,担心学生说错,着急给予提示,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除法_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除法_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除法人教新课标除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根底,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场。

因此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年级的小学生的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详细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

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

比方让学生自己来根据题意来分正方形,桃子,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理解“平均分〞,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究规律,建立概念,这样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才能培养融为一体,使知识充满内在活力,充分为学生提供体验经历探究的过程,并敢于把自己想法、做法展现给大家。

我安排的是创造学生们去西瓜园采摘西瓜的情景,然后学生分西瓜任意分引出平均分,由一般现象引出特殊现象。

选四位同学分给他们西瓜,其中一人给3个,二人给2个,一人给一个。

请下面的同学发表看法,有的学生说不公平,我追问:怎么才能做到公平?然后请学生重新分配,每名同学分给2个西瓜。

这说明学生对平均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其知识根底已高出了教材设计。

因此为我下一步由平均分这一特殊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入手,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再通过大量的判断练习来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得出平均分的概念。

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这个环节主要研究按份数平均分,这里提倡多种分法。

这样的好处是更加接近日常分东西的实际情况,而且给孩子一定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尤其鼓励学生的直觉判断。

目的是突出除法的本质属性:把一个数分成相等的假设干份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

在把握教材时抓住除法的本质属性,淡化其非本质属性。

在建立表象的根底上,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及各局部名称,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教学反思一、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涉及到分配的概念和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本文主要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除法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分析1. 教学内容概述本册主要介绍了基本的除法概念、除数、被除数、商与余等概念,以及相关的算术运算规则和应用。

通过数学故事、实物例子和练习题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

2. 存在问题•教学方式单一:教师主要依靠讲解和板书,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容易失去注意力。

•练习题设计简单:练习题较为简单,缺乏巩固和拓展性,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缺乏实际应用:教学内容大多以抽象的数学题为主,缺乏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案例。

三、教学改进建议1. 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多种教学方式,如游戏、故事、实物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2. 丰富练习题设计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拓展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逐步掌握除法运算的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3. 加强实际应用结合实际生活和情境,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除法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看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重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练习题的设计巩固性和实际应用的引入,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反思和建议,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第二单元《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案

第二单元《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平均分配物品的情况?”比如,妈妈买了12个橘子,要平均分给你们4个小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橘子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除法的奥秘。
1.加强对除法算式读写方法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
2.注重将除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主动性。
4.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如举例、比较、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知识。
5.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分享成果时能够更加清晰、有条理。
举例:给出一个除法算式,如“18÷4”,让学生根据商和余数的定义,求出商和余数。
2.教学难点
(1)理解除法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容易混淆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难以理解各部分在除法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解决方法: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实际操作和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正确读写除法算式:学生在读写除法算式时,容易遗漏或错误填写商和余数。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这四个概念。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18个棋子模拟除法运算,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进行分配。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第二单元_第03课时_除法各部分名称(教学设计)-【上好课】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二单元_第03课时_除法各部分名称(教学设计)-【上好课】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其次单元 第3课时 除法各部分名称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学问链接:复习导入 想一想,填一填: 15个扣子,平均分成3份, 每份( )个。

学习任务一:动手操作,明确等分的含义【设计意图:利用“熊宝宝分竹笋”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同学参与“摆一摆,分一分”学习活动,给同学供应做中学的机会。

让同学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老师学习目标 1. 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依据每几个分一份,求能分多少份或求一个数里面有多少个几,也用除法计算。

2. 理解除法的意义并生疏除法各部的名称。

3. 在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形成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重 点 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并把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难 点 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会依据意义列出除法算式。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同学学习除法算式的各部位名称。

是除法例4的的基础上教学的,以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为基础,老师要为同学供应观看、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同学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

出示问题后,可让同学用学具依据小精灵的提示动手分一分并用语言表述,重点说出分什么,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多少,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

结合情景和操作,使同学明确:应将结果写在等号右边,即20÷4=5。

再让同学结合手势动作,完整的说一说,算式的含义,最终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练习巩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含义,加深对动身算式各部分的生疏。

教学帮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学具一、动手操作,明确含义1. 理解题意熊猫:“小伴侣们好!我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我。

”思考问题:①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竹笋)②分的要求是什么?(每4个放一盘)③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2.用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3.汇报沟通:分的结果是什么?你是怎样分的?4.小结: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多少盘?其实就是每4个为一份,20能分多少份?可以用除法算。

除法各部分名称 教学反思

除法各部分名称  教学反思

除法各部分名称的教学反思《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是课本P14页例5的内容。

例5的设计主要是先呈现熊猫分竹笋的情景图,熊猫的盘子里放着4个竹笋,然后提出”能放几盘“的问题,再由”20个竹笋,每4个一盘,能放5盘“。

引出除法算式:20÷4=5。

本课是在学习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来计算,会读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了。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从检查预习导入,“有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个?”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意义,回顾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为新知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学中,我采用了先学后研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等方法,给学生一个放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同学与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补,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上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同时学生还初步学到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

(1)通过看图说图意,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新授教学中通过观察主题图,让同学们自己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能更集中于课堂来思考问题。

特别是在新授练习中,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掌握程度也间接取决于你对图中信息的获取,理解除法的含义。

(2)在动手中去感悟、在理解基础上去操作。

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景、学生的动手操作来辅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从学生的发言来看,部分学生存在对除法第二层含义的表达上有问题。

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还没能真正理解其中除法的含义,只知道这里是平均分,只要是平均分就都是用除法,至于为什么,还不能说出充足的理由。

以至于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的算式都是正确的,但是你要他说出其中的含义或者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还不能说出其所以然。

反思在“每4个为一盘,有多少盘?”的知识性讲解中不够透彻,细节上教师缺乏一定的引领,如果这个环节中更多的放手让学生去说,去讨论交流,可能比教师过于的讲解掌握得更透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包括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算式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讲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准备除法算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除法算式的组成,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详细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包括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同时,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读写除法算式,加深对各部分名称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除法算式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尝试自己读写除法算式,并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除法算式,让学生判断各部分的名称是否正确。

通过这个环节,巩固学生对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2《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2《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2《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2《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人教新课标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我将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方面,为您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三章第二节《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包括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它们进行除法运算。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除法算式卡片、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把10个苹果分成2份,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除法运算的过程。

2. 讲解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我通过PPT和除法算式卡片,向学生们介绍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等概念,并让学生们用彩笔在卡片上标记出各部分名称。

3. 例题讲解:我通过一些例题,比如说10÷2=5,向学生们展示如何运用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进行除法运算。

4. 随堂练习:我在课堂上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并给出了它们的定义和示例。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学生们在掌握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在理解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学反思(通用24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学反思篇1本课一开始出示情境图,写出除法横式,我就直切主题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竖式,马上就有学生“自以为是”的认为除法竖式与加法、减法等的竖式相同,我就追问他们,是这样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我出示了一个完整的除法竖式,学生很惊讶,啊,是这样的啊,他们发现原来除法的竖式是与乘、加减有区别的、是特别的'。

学生产生了疑问,激起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也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要求。

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从而让学生去发现除法竖式与横式的联系,以及这些数是怎么来的,锻炼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产生了思维的碰撞,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最后碰撞出新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中“生2:6是2和3相乘得到的,生3:6是商2和除数3相乘得到的”。

同学们互相影响,最后能把话说得既完整又正确。

我觉得在一开始直接给出了横式和竖式,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竖式,了解竖式,便于学生分析、发现知识规律,避免给学生片段、不完整的知识印象。

教师适时引导,让其探究。

在练习时出现了一些错误的现象,如在写竖式时学生数位没有对齐,有些同学把一位数的商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有的同学把除数和商的位置写反了,于是我把这些现象进行展示。

让同学们判断分析、订正,既对新知巩固练习,加深了同学的印象,又起到同学互相帮助的效果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学反思篇2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除法很不容易被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教学语言富有童趣,能吸引低年级学生。

在这节课里,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多次给他们讨论、交流的机会。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反思
成功: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先学习后研究的方法。

我引导学生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思考、讨论、说、做等等。

我给学生们一个放手的过程,我让学生参与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补,通过思考、交谈、做等来整合新知识和旧知识。

同时,学生也初步学会了观察、比较和分析。

1.通过看图和谈论除法算式的意思,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新的教学中,通过观察专题图,学生可以发现什么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在课堂上更集中于思考。

特别是在新的教学练习中,学生对本课的掌握间接取决于你对图表中信息的获取和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2.实践中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操作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需要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场景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缺陷:从学生的发言来看,有些学生在表达除法的第二个意思时有问题。

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除法的含义。

他们只知道这是平均分。

只要是平均分,他们都用除法。

至于为什么,他们还不能给出充分的理由。

加强课件的制作,使课件更加精美直观。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反思(精选篇)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反思(精选篇)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反思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反思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反思《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是课本P19页例5的内容。

例5的设计主要是先呈现熊猫分竹笋的情景图,熊猫的盘子里放着4个竹笋,然后提出”能放几盘“的问题,再由”个竹笋,每4个一盘,能放5盘“。

引出除法算式:÷4=5。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是课本P19页例5的内容。

例5的设计主要是先呈现熊猫分竹笋的情景图,熊猫的盘子里放着4个竹笋,然后提出”能放几盘“的问题,再由”个竹笋,每4个一盘,能放5盘“。

引出除法算式:÷4=5。

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课虽然上完了,但留给我的却是很深的反思。

在认识“各部分名称“时,其实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第二个环节的引入,设计得还是不错的,但接着在上新课时没有把“除法的含义”讲透彻,特别是让学生操作时,只是老师个人的意愿,学生的兴趣不是很浓。

对于除法的含义,虽然学生也能说出来,但还是有点模糊。

学生认识了除法的含义后,教案的设计是把除法的第一、第二种含义作比较,但是在比较的过程中,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在讲解时情况也没有考虑全面,如有小朋友式子是÷5=4,我就只是理解成:个竹笋,每4个一盘,能放5盘,只是他式子中数字位置放错了,而没有强调他有可能是把题目理解成:个竹笋,每5个一盘,能放4盘。

所以有一点一带而过的感觉,没有讲得很透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除法算式的组成部分,包括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并能够准确识别和运用这些术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它们在除法运算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这些术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除法算式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除法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新课内容:讲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演示。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理解和记忆方法。

4.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除法问题,让学生识别并运用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 实际操作: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对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理解和运用。

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 板书内容: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定义和作用。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关于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练习题。

2. 口头作业:向家长解释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是否能够准确运用这些术语,以及他们对除法算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它们往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是课本P19页例5的内容。

例5的设计主要是先呈现熊猫分竹笋的情景图,熊猫的盘子里放着4个竹笋,然后提出”能放几盘“的问题,再由”20个竹笋,每4个一盘,能放5盘“。

引出除法算式:20÷4=5。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课虽然上完了,但留给我的却是很深的反思。

在认识“各部分名称“时,其实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第二个环节的引入,设计得还是不错的,但接着在上新课时没有把“除法的含义”讲透彻,特别是让学生操作时,只是老师个人的意愿,学生的兴趣不是很浓。

对于除法的含义,虽然学生也能说出来,但还是有点模糊。

学生认识了除法的含义后,教案的设计是把除法的第一、第二种含义作比较,但是在比较的过程中,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在讲解时情况也没有考虑全面,如有小朋友式子是20÷5=4,我就只是理解成:20个竹笋,每4个一盘,能放5盘,只是他式子中数字位置放错了,而没有强调他有可能是把题目理解成:20个竹笋,每5个一盘,能放4盘。

所以有一点一带而过的感觉,没有讲得很透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