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苏州园林ppt优秀课件

苏州园林ppt优秀课件
苏州园林ppt优秀课件
目录
苏州园林概述苏州园林建筑艺术苏州园林植物配置苏州园林水景设计苏州园林文化内涵苏州园林旅游开发与保护
01
CHAPTER
苏州园林概述
苏州园林是中国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代表,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水乡地带,是园林艺术的高度体现。
定义
苏州园林以小巧、精致、淡雅、写意为特点,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精巧细致
苏州园林建筑色彩以淡雅为主,白墙黛瓦、绿树红花,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色彩淡雅
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之一,其建筑风格典雅大方,山水布局巧妙自然,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
留园以湖光山色为主题,建筑风格独特,布局精巧,尤以水景著称,是苏州园林中的佳作。
留园
网师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小型山水园林,以精巧的布局和雅致的景观著称,是苏州园林中的代表之一。
特点
苏州园林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吴国,经过历代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
唐宋时期,苏州成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私家园林开始大量出现。明清时期,苏州园林进入鼎盛时期,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园林作品。
发展
起源
主要分布在苏州古城区内,如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
城内园林
城郊园林
江南水乡园林
位于苏州城郊地带,如虎丘、寒山寺等风景名胜地。
分布在苏州周边的江南水乡地区,如周庄、同里等古镇的私家园林。
03
02
01
02
CHAPTER
苏州园林建筑艺术
苏州园林建筑以江南水乡风格为主,注重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水乡韵味。
江南水乡风格
苏州园林建筑追求精巧细致,无论是建筑的立面、屋顶还是细部装饰,都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

19《苏州园林》课件(共24张PPT)

19《苏州园林》课件(共24张PPT)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做出限制。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这些词语都体现了
“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写法探究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举例子
①“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 木…”;
3.课文第七、八、九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 林的特点。这些是局部介绍,属非重点,所以写得简略。
品味鉴赏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 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 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 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 《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略有删节。原题为《拙 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 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 欣然允诺。后因故摄影集未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题为 “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这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眷 恋深情的自然流露和生动描写。
这几个动词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 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4.说出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ppt课件(57页)

《苏州园林》ppt课件(57页)

课文3—9节的分写部分,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 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打比方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 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 不讲究对称的。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在布局上不讲究对称, 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课文3—9节的分写部分,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 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叶圣陶于一八九四年出生于古城苏州。 因自小生长在苏州,他对苏州的一草一 木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与驰名中 外的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出身贫寒,幼年时在一家富家自 设的私塾附读,后进苏州草桥中学读书, 中学毕业后,因无力升学,便在苏州城 内干将坊言子庙小学教书。他挚爱文学, 也钟情园林。一九五六年,同济大学出 版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图 册,叶圣陶得悉后,函购了这本图册, 他自己说:“工作余闲翻开来看看,老 觉得新鲜有味,看一回是一回愉快的享 受。〞一九七九年初,一家出版社邀请 圣翁为一本《苏州园林》图册作序,圣 翁慨然允诺。本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 深眷——谈苏州园林》。 “拙政诸园寄 深眷〞,这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眷恋 深情的自然流露和生动描写。
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 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 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 1988〕,原名叶绍钧,江 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 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 有长篇小说《倪焕之》, 童话集《稻草人》、《古 代英雄的石像》。
叶圣陶于一八九四年出生于古城苏州。 因自小生长在苏州,他对苏州的一草一 木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与驰名中 外的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往往〞是通常的意思,说明苏州园林中的水面假如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19张ppt)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19张ppt)
⑶映衬: 映照,衬托。
⑷重峦叠嶂: 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⑸阅历: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 ⑹雷同:不该相同而相同。
⑺景致: 指别致的、有情趣的风景。 ⑻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⑼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 否适当。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1、对艺术品感受理解,并在欣赏中做出评判。 鉴赏 2、突兀的样子。嶙峋 3、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镂空 4、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这里是考

伍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与“至于池沼,全引用活水”
比较这两个句子,说说表达效 果为何不相同,并请从课文中 再找出三个同样的例子。
应用迁移
故宫
输入标题
A designer can use default text to simulate what text would look like.
从以下两项活动中任选其一,独立或小组合作完。
1.倘若聘请你为学校的园林设计,你将会 如何设计,让同学们也有“如在画图中” 的感受?
2.园林在人类历史中出现得很早,经过长 期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园林体系。它们风 格各异,“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白 宗华)。查找资料,了解并比较中国的、 西亚和欧洲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用表格 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你的认识。
叶 圣
还不止以上这些,引人回味。

合作探究
1.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 完美的图画。”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说明的?
四个讲究、三个细节
3.课文多段的段首句是对本段内 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品 壹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4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4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5.“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句中的“大多”一词有何作用?【答案】 “大多”起限制作用,表明苏州园林中的池沼绝大部分引用的是活水,而并非是全部,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答案】 (1)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2)举例子: “古老的藤萝”(3)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重点品析第5段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6.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道楼 分步
续 分步

道续 分步
#
直续 分步
四嘌 9
m ;
置楼 分
号网目
直续 分步
江续 分步
zhì yí
过续 分步 工续 分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表达方式 描写、议论、说明
总分式 第1句是中心句
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第5段结构形式
栽种修剪
表现
重难点小结本段文字综合运用了说明、记叙、议论、抒情。 “俯仰生姿”从空间的角度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 “花时不同的各种花树相间”从时间的角度描述了各种花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符合自然美的原则。语言运用准确生动,如“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 “珠光宝气”显示出藤萝开花时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烘托出整个园林的繁华气氛,像一幅光彩夺目、浓彩重笔的中国画,这些都紧扣“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
导思2.作者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来说明事物的?【答案】 《苏州园林》 一文,先从整体上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如画 ,后从局部介绍如何处处如画;先概括写“四个讲究”, 后具体介绍这“四个讲究”;先说这“四个讲究”是从大处着眼的,然后说角落、门窗、色彩是从细节说明的。因此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极有条理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一特征。

第课《 苏州园林》 (共张PPT)优秀课件

第课《 苏州园林》 (共张PPT)优秀课件
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在书上划出并作批注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 副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打比方,作者把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比作 一副好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藤萝争春繁华的情 景园林的图画美特征,使文章通俗易懂,增加趣 味性
学习了本文, 你有什么
1. 小窍门:学会筛选信息 2.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凡 事 都 是 多 棱镜 , 不 同 的 角 度 会


















































口罗不是。
–■




:








的 。




但是我年轻时有一个想法就是如果我 告诉你 怎么弄 ,15分 钟后你 还没有 弄完我 就不耐 烦像如 果我自 己弄五 分钟就 弄完所 以最后 通常变 成我自 己弄。 但这样 做有一 个不好 的后果 就是当 你真的 五分钟 弄完就 会给别 人一种 感觉他 在现场 完全没 有用他 会不开 心。
你觉得——苏州园林就 像…… 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suzhouyuanlin
快速自读(浏览课文)(3分钟)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2张PPT)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2张PPT)

说明语言
•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 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咫尺乾坤 中式美学 自然和谐 完美画境
2023.11
19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叶圣陶
(1894-1988)
•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 • 现代作家、教育家、语言艺术家 • 代表作:《稻草人》、《倪焕之》 • 本文是叶老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言 • 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说明方法
•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 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分类别:将苏州园林内的池沼分成宽敞和狭窄两种,清晰地说明了不同的池沼不 同的安排,体现了自然之趣。
•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 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引资料、举例子:真切有力的说明池沼追求自然美。
“几乎”表示接近,使说明符合事实, 语言准确严密。
三 鉴 探园异同
中 式
自然式
法国凡尔赛宫
西 亚
十字形
苏州拙政园
欧 洲 园 林
几何式
伊朗波斯花园 北京颐和园
1. 说明对象 苏州园林
总结
2. 对象特点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 说明方法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摹状貌 引资料 举例子
•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 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打比方、作比较。把对对称的建筑比作图案画,把苏州园林比作美术画,形象生 动地突出说明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2024版《苏州园林》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x

2024版《苏州园林》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x

《苏州园林》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x目录CONTENCT •苏州园林概述•苏州园林的建筑艺术•苏州园林的叠山理水•苏州园林的花木配置•苏州园林的游览与体验•总结与展望01苏州园林概述苏州园林的起源春秋时期吴国的苑囿发展历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园林风格演变地理环境苏州的水乡特色与园林的密切关系010203建筑特点水景塑造植物配置精巧细致的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的布局水池、溪流、瀑布等水景元素的巧妙运用四季花木的搭配,营造不同意境01020304儒家文化影响道家文化体现禅宗意境文学艺术表现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禅意深远,静谧幽深的园林空间自然山水,返璞归真的审美追求中轴对称,尊卑有序的礼仪观念诗词歌赋、楹联匾额中的文化意蕴02苏州园林的建筑艺术厅堂馆斋亭台楼阁榭舫园林建筑的类型与特点主体建筑,常用于待客、议事、礼仪等,造型高大、空间宽敞、装修精美。

小型居住建筑,环境幽静,是文人雅士读书、作画、论诗之所。

点缀性建筑,造型各异,常建于水边或山顶,供人休憩、观景。

临水建筑,借水景以成景,是欣赏湖光山色的好地方。

80%80%100%园林建筑的布局与空间处理根据地形、环境等因素灵活布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运用廊、墙、桥等元素分隔空间,形成曲折多变的景观效果。

通过漏窗、空廊等手法,使内外空间相互渗透,产生虚实相生的美感。

因地制宜曲折多变虚实相生造型独特色彩和谐装饰精美园林建筑的造型与装饰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点缀以红、黄、蓝等鲜艳色彩,形成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运用雕刻、彩绘等手法进行装饰,细节精致,富有艺术感染力。

苏州园林建筑造型各异,有亭台楼阁、水榭长廊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造型特点。

03苏州园林的叠山理水选用形态各异的石材,通过巧妙布局,营造出山峦起伏、峰回路转的视觉效果。

选材与布局堆叠与塑造植物配置运用堆叠、镶嵌等手法,塑造出山石嶙峋、峭壁陡立的自然形态。

在山石间配置适当的植物,如松树、竹子等,增加山林野趣和生机。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53张PPT)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53张PPT)
4.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 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 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 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 觉得园林中景观众多、极有层次了。
词语解释
景致:风景。 阶砌:台阶。 嶙峋:枯瘦的样子。 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败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鉴定欣赏。
词语解释
阅历: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 面创造性的构思)。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园林设计思路
说明文的结构与苏州园林的设计特征相呼应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主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逻
美 图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辑 顺
画 角落重修饰
门窗重图案


色彩重搭配



为苏州园林配图
为园林配图
请摄影师们分成七个小组,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组别,根据文章 内容选点进行拍摄画面描绘,为文章3-9自然段描写的内容配图。

苏州园林设计思路
园林设计思路
1.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工匠们的整体设计思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ppt课件(28页)

《苏州园林》ppt课件(28页)

四、拓展
你从课文中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 林的方法?
概括地说,是要注意园林内各方面的布 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总是凹凸 屈曲任其自然。
山:或重峦叠嶂或小山配合着 竹子花草—“身在山间〞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 术而不仅是技术,游览 者在其间有如在山间的 感觉;池沼大多引用活 水,有些园林池沼是全 园的中心。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和 远景的层次
二、说明方法
快速阅读2至9段,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总体特点又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7至9段从哪三个细部说明苏州
园林的图画美?
四个讲究 一。亭台轩榭的布局 二。假山池沼的配合 三。花草树木的映衬 四。 远景近景的层次
一、抓特征—理顺序
总——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假山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而不是技术。
“艺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 其成 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
“技术〞意味着固定的程序和方法, 成果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 一般可以大量 复制。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 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一旁的, 实
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 了景致的深度。
分—— 大处讲究:

布局:亭台轩榭的布局

配合:假山池沼配合

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
次 逻
层次:近景远景的层次


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
序 细部注意: 门窗的图案制定和雕镂。
屋室的色彩装饰
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苏州园林绝不 讲究对称,对 称的建筑是图 案画,园林是 美术画,要求 有自然之趣。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5张PPT)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5张PPT)
19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园林,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 改造地形(筑山、叠石、理水等)、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 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了解园林
写作背景
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 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 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整体感知
①(书)枝节和根本。②经过整理而保持原形的动、植物或 矿物的样品。③比喻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④医学上指供化验 或研究用的血液、痰液、粪便、组织切片等。
听读课文,随时勾画,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2.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一下作者所介绍的苏州园林的总 的特征,你认为哪句话最合适?能简单的说明一下理由吗?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 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 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 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 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更有层次了。
叶圣陶被人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苏州园林》的结尾, 更体现了叶老用语朴素精炼的特点。哪些词很有味道?
3.对于苏州园林这一特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说明的呢? (提示:认真阅读第③-⑨段,找出概括各段内容的关键语句。)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随时勾画,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读了叶老的文章,苏州园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 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朗读第2段,感受其与3-9段关系。3-6段文字能否颠倒顺序?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 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 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 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 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 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 着“如在画图中”的。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4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4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分说
先从四个主要方面说明: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①这四个“讲究……”先从宏观上说主要建筑的整体“布局”,再具体 到假山、池沼这些大的景致的内部“配合”,然后说花草树木这些小的 方面的相互“映衬”,最后说到近景远景的“层次”,是从宏观到细节 的逻辑关系。 ②如此介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③这四个“讲究……”分别与后面的第3、4、5、6段在内容上一一对应, 如果调换顺序,将使文章条理不清。
再读第四段,“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一句中,“大多”一词 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呢?
不能去掉。因为“大多”一词 表示大部分的池沼是引用活水的, 并不是全部都是这样的。如果去 掉了,就表示所有的池沼都是引用 活水,这与事实不符,就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品味语言
1.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 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
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 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 样,右边也怎么样。
作比较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 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 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 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 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
··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
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
“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
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
大量复制。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8.门窗的图案美 —图案美
体要 布方 局面 具次 体要 细方
9.色彩的搭配美 —色彩美 节 面
10.结束语

完 美 的分 图 画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一切”“决不” 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 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 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 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
作 比
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较
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
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
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
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 打
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 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 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
四、讲究近景远景 的层次
1.苏州园林的墙壁 上有砖砌的镂空图案。
2.廊子是隔而不隔, 界而未界。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 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 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什么意思?结合插图描绘这是怎样的情形。)
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 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 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 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 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视觉上觉得园林 中景致众多、极有层次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
总分结构
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
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 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 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 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

苏州园林优质ppt课件

苏州园林优质ppt课件

园林与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的展现
苏州园林作为江南地区的代表性建筑,也融入了当地的 民俗风情。例如,园林中的假山、池塘等景观反映了江 南地区的山水文化;而园林中的楼阁、亭台和桥梁等建 筑则体现了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对外交流的窗口
苏州园林作为江南地区的文化名片,吸引了大量的国内 外游客前来参观。人们在欣赏园林美景的同时,也能够 领略到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进一步促进了中华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特点
园林建筑风格在苏州园林中非常 常见,其特点是以自然为依托, 与山水环境融为一体,建筑形式
简洁而富有变化。
代表景点
狮子林、艺圃、网师园等景点的主 体建筑均采用了园林建筑风格。
历史背景
这种风格始于宋代,经过元、明、 清等朝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 形成了具有江南特色的园林建筑风 格。
建筑装饰艺术风格
苏州园林的传承与保护
传承
苏州园林的传承不仅在于其设计和建造技艺的传承,更在于其蕴含的江南文化 和历史精神的传承。
保护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建立自然 保护区、修缮和维护园林、推广园林文化等。同时,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 作,推动苏州园林走向世界。
02
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
留园案例分析
园林概览
留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 四大名园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 特的建筑风格而著名。
园林布局
留园的布局以水为主,建筑错落有致 ,空间层次分明。园中的建筑和景点 众多,包括五峰仙馆、林泉耆硕之馆 、涵碧山房、明瑟楼、清风池馆等。
狮子林案例分析
园林概览
狮子林是苏州古典园林之一,以 其小巧精致和清幽雅致而著名。
旅游产品的创新与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2)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句中红
色的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这两个词表意肯定,一 点都不含糊,合乎实际,用 词非常准确。
深入探究
本文为什么运用逻辑顺序介绍苏州园林,而不 运用空间顺序?
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的某一个园林的情况,而是 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点,因此它不能像介绍某个地 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顺序来说明,而要在高度概 括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 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说明,所以运用逻辑顺序。
字词学习
轩榭(xuān xiè) 池沼( zhǎo ) 丘壑( hè ) 模样( mú ) 相间( jiàn ) 嶙峋( lín xún ) 庸俗( yōnɡ ) 镂空( lòu ) 蔷薇( qiánɡ ) 重峦叠嶂(zhànɡ) 廊(lánɡ) 斟酌(zhēn zhuó)
词语解释
景致:风景。 阶砌:台阶。 嶙峋:枯瘦的样子。 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败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鉴定欣赏。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 画,不是美术画……” 3.本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作比较(古代 宫殿和苏州园林)
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
“着眼在画意。” 2.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 举例子:“古老的藤萝” 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第一部分 (1-2)

第二部分 (3-9)

第三部分 (10)

概括苏州 园林的地位、 价值以及总体 特征——图画 美。
作者从园林 建筑设施的各个 方面,说明了苏 州园林图画美的 总的特征。
指出苏州 园林的美还不 止以上说的这 些。
2.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苏州园林 的特点的句子。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 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 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园林角落的配置
人 如




图 画 美

门窗雕琢的匠心
色彩选配的协调
结语: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
艺术特色
1.总分结合,结构清晰。
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 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 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 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
3.摹状貌 例如:第5自然段中,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
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四、揣摩语言的准确
1.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 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 (句中红色的字是否可以去掉?)
不能去掉。“似乎”表推测,因为这些园 林都是古代建筑,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 所以只能是推测。“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 的追求。
②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 相比较,“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 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 是不刺眼的颜色”。
2.举例子 例如:第2自然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
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 的例子,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第5自然段中,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 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课文解读 一、概括园林之美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主
图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画 讲序
门窗重图案

色调重配合


二、精读园林之美
阅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
“绝不讲究对称”。 2.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18 苏州园林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作者名片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 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语文教学 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 《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 雄的石像》等,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阅历: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 面创造性的构思)。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整体感知 1.听朗读,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略有删节。 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1979年 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 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欣然允诺。后 因故摄影集未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题为 “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这正是叶圣陶 对苏州园林眷恋深情的自然流露和生动描写。
特色。最后再说明其他方面也体现了这一总体特征。 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 密结合,思路清晰。全文不是笼统地说明介绍,而 是始终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进行说明。
2.语言准确,耐人寻味。
(1)动词的运用:如“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 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 “补”字表现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3.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 也着眼在画意。
➢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 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 好画。
三、分析说明方法
试举例说明本文中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
1.作比较: ①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
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 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 的特有风格。
主旨概括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 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 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别具匠心和杰出的艺 术创造力。
结构梳理
点题: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总说: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州 园
花草树木的映衬
林 分说 近景远景的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