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教科版)初二上物理知识点
初二(上)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教科版)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2、实验器材:测时间的工具(秒表、钟、手表);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测质量的工具(实验室用天平、生活中杆秤、案秤、磅秤、电子称);测温度的工具(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测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
3、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4、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长度国际制单位:米(m)长度其他单位:千米(Km)1000 米(m)10 分米(dm)10 毫米(mm)1000 微米(μm)1000 纳米(n m)10 埃(A)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um=109nm时间测量测时间的工具:秒表国际制单位:秒(S)时间其他单位:小时(h)60 分(min)60 秒(s)1000毫秒(ms)1000微秒(us)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us5、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使用刻度尺前三观察(观察量程、分度值、0刻度线是否磨损)(2)刻度尺要放正、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正确记录结果(数字和单位)或(准确值、估读值、单位)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可以减小误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7、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选用更精确的仪器测量(3)选用更科学的方法测量。
8、长度测量的其他方法:累积法、平移法、替代法9、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10、控制变量法: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
11、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量程和分度值,这是选择仪器的依据。
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知识点教科版物理是八年级上册的必修科目之一,也是八年级学生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从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教科版物理知识。
一、教科版物理知识点1、力和压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运动或改变其形状。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压迫的程度。
学习力和压力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诸多实验和现象。
2、运动和力运动是物体改变位置的过程,而力则是影响运动的因素。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利用力来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
3、机械能机械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在物理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利用机械能来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压力和浮力压力和浮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其中压力是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压迫程度,而浮力则是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学习压力和浮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实验。
5、光学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反射和折射等问题。
在现代科技中,光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激光制造等。
二、学习方法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学习物理需要先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且要做好笔记和总结。
通过反复练习和记忆,增强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多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了解物理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举一反三学习物理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从简单的问题推导出更复杂的问题。
在练习物理题目时,要注意分析、总结不同类型的题目,从而举一反三,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练习常识题在物理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识题。
这些题目不仅可以帮助巩固基本概念,也可以拓展物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学科是一个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的科目,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精品】
教科版初二上期物理基础知识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1Km =103m 。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8、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a 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再除以5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b 化曲为直: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拉直,就能测量两地的距离了c 平移法:三角板和直尺等可以测量圆的直径d:滚轮法:先测出一个圆的周长,再乘以转过的圈数,就能得到这段长度的大小。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教科版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教科版一、物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基础科学。
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力、能量、功、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二、运动的描述和分析1. 运动状态的描述:位置、速度、加速度。
2. 运动的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斜抛运动等。
三、力的基本概念和力的作用1. 力的基本概念:物理学中的力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性力、摩擦力等。
2. 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四、压力和浮力1. 压力的概念:由于物体受到的力的分布不均匀,导致物体某一部分承受的压力较大。
2. 浮力的概念:物体受到的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五、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1. 机械能定义:机械能等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内,能量总量不变。
当能量转化形式时,转化前后的总能量相等。
六、简单机械1. 杠杆:杠杆作用时,两个力分别作用于杠杆的两端,使得杠杆产生旋转。
2. 滑轮:使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并且可以减小力的大小。
3. 斜面:斜面使得施力方向与重力方向不一致,因而需要施加较小的力来移动物体。
七、电学基本概念和电路分析1. 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吸引,正电荷之间或负电荷之间相互斥。
2. 电路分析: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总结以上是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教科版的详细介绍,其中包括了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运动的描述和分析、力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压力和浮力、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简单机械以及电学基本概念和电路分析等内容。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1.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选择作为的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具有性,相对于来说的。
2.速度: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在的路程。
公式:v=,导出公式:S=;t=。
单位:①国际单位:;②常用单位:;换算关系:1m/s= km/h。
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经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3.测平均速度:利用公式可以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4.时间:测量工具:。
长度:测量工具:;长度的单位有、、、、、、七个(从大到小写出来)。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长度单位的换算:0.06m= dm= mm;500um= cm;刻度尺:⑴会认:使用刻度尺前应该观察它的、、;⑵会放:刻度尺要,如果尺子较厚,要将有刻度的一侧紧贴,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果零刻线磨损,可用一整刻度对准被测物体一端;⑶会看:视线应与刻度尺面;⑷会读:认准分度值,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⑸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和。
6.误差:和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②用更精密的仪器。
误差只能而不能,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7.声音的产生:物体,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在不同介质声音的传播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 v 液 v气 ,声音以的形式向外传播。
(v空气=340m/s)8.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声音的高低用(符号是)表示,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还有与有关;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一般材料、、影响振动频率;音色:又叫音品映了声音的和。
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9. 噪声危害: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减弱噪声的(1)从处减弱;(2)在中减弱;(3)在处减弱。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一、有关物理学:1) 物理学就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蕴含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学科。
2) 观察与实验就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 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就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1) 测量长度工具:刻度尺(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2) 测量时间:停表。
注意分针与秒针的配合。
3) 其它工具:测量质量(天平)、测量体积(量筒、量杯)、测量温度(温度计)、测量电流(电流表)、测量电压(电压表)、测量力(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三、物体长度及测量1) 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就是米m,其它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 估测人的高度、纸张的厚度、发丝直径、课桌及教室相关长度,知道教材长度与宽度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六个字:认、放、瞧、读、记、算。
①“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与分度值。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表面、整刻度线对齐被测起点。
③“瞧”:读数瞧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
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记录测量结果带单位。
⑥“算”:对同一被测长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 误差:就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错误就是不遵守规则就是可以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5) 特殊的测量方法:①累积法(微小量);②曲直互化法;③平移法——等量替代法;④公式法。
6) 体积单位:国际单位就是立方米(m3),其它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升(L)、毫升(mL)等。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精品】
教科版初二上期物理基础知识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1Km =103m 。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8、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a 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再除以5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b 化曲为直: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拉直,就能测量两地的距离了c 平移法:三角板和直尺等可以测量圆的直径d:滚轮法:先测出一个圆的周长,再乘以转过的圈数,就能得到这段长度的大小。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讲解
振动发声, 空气可以传声
水蒸发吸热, 杠杆平衡
三、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 提出问题 • 猜测与假设 • 设计实验、制订方案 •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 分析论证 • 交流合作 • 评估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十进制
1m=10dm 1dm=10cm 1cm=10mm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该金属片的长度是 2.45 cm。
2cm 4mm
准确值
估计值:分度值的下一位
该木块的长度是 2.00cm
练习
哪个使用方法正确?
几位同学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 一物理书的长和宽,得到的数据如下:
长(cm) 宽(cm)
小聪 26.05 18.43
小明 26.06 18.42
小华 26.04 18.45
1h=
1min=
注意:60光m年in是长度单6位0而s 不是时间单位
1光年=9.46 × 1015m
小盘: 分度值0.5min 大盘: 分度值0.1s 时间: 3min 38.3s
每一个影响探究结果的因素,都可 以叫做一个变量。
在有多个变量影响探究结果的情况
下,进行实验时,每次只让某一个变 量改变数值,保持其它的变量值不变, 以便确定这个变量对探究结果的影响, 这种方法叫控 18.43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常考点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常考点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选择题)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讨论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一、科学探讨有七个要素:、、、、、、,在科学探讨的进程中这七个要素可能不是单一环节显现,也没有固定的顺序。
二、长度的经常使用测量工具是,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叫。
和是测量工具的要紧规格。
3、测量中测得的数值和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同,那个不同叫做,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
误差和错误不同,错误是幸免的,误差是幸免的,但咱们能够想方法减小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要紧有:采纳周密的测量仪器和。
4、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经常使用测量时刻,在国际单位制中,时刻的大体单位是,1h= min= s 。
五、当研究问题可能性收到多个因素的阻碍时,常经常使用到的方式是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阻碍,同时维持其他因素,这种研究方式叫做。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一、物理学里,咱们把物体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和组成。
二、判定物体是不是运动和如何运动,咱们应第一选取一个适合的标准物,那个标准物叫做,若是物体相关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转变,就说那个物体是;若是若是物体相关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转变,就说那个物体是;3、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式:相同比;相同比;4、在物理学中,物体通过与所用的的比叫做物体运动的,表示物体在那个进程中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概念式是。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交通运输中经常使用的单位是。
路程的计算公式是,时刻的计算公式是。
五、不同形式的运动状态对应着不同的形式,能量不仅能够从一个地址到另一个地址,不同形式的能量还能够相互,利用能量的进程,确实是能量和的进程。
第三章声一、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振动停止,发声也,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叫做声的。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二、人耳能听到的频率为至,低于20Hz的宣称为,高于20000Hz的宣称为。
3、音调是指乐音的,它是由声源的振动决定的,声源振动,音调就高,听起来声音尖细;声源振动,音调就低,听起来声音低沉。
完整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完整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要点第一章走进实验室长度测量: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米,其它单位包括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和纳米。
换算时,将数字乘以进率,再带上换算后的单位。
2.在使用刻度尺前,要了解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数字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
3.误差是测得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只能减少不能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但要先去掉错误数据,平均值不能认为除尽的数值最准确,也不能认为小数点后面位数越多越好,所取位数要和测量位数相同。
4.特殊的测量方法包括累积法、平移法、替代法和滚轮法。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测量是实验的重要环节。
5.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时间的测量工具是停表,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6.实验探究的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一、运动1.物理学中将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分为宏观运动(机械运动)和微观运动(分子运动);按运动的路线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二、参照物1.参照物是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择成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的选取具有任意性和特殊性,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具有隐含性。
2.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取参照物,并判断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果有位置变化,说明它运动;如果没有位置变化,该物体静止。
3.同一物体运动情况不同是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4.相对静止的条件是物体与参照物速度相等,方向相同。
三、速度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是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计时)和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看谁在先)。
2.速度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v=s/t,也可以通过s=v×t推导出来。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物理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在我们的周围,大至整个宇宙,小至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种种的物理现象。
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第一节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二、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4、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三、重力: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观众观点);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裁判观点);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 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3) 速度:物理学中,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4) 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5) 速度公式:v=s/t,v速度:米/秒(m/s)、s路程:米(m)、t时间:秒(s)6) 速度单位: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km/h),换算关系:1 m/s=3.6 km/h7)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的测量:测得总路程和总时间两个物理量,带入速度公式即可。
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8)关于计算:先明确条件信息,然后原始公式-导出公式-带入数据-得出结果。
后两步加单位。
四、各种形式的能量1) 自然界各种形式的物质运动对应不同形式的能量。
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
2) 机械运动→机械能;分子运动→内能;电子运动→电能、化学能、光能;核运动→核能。
3) 光能:由太阳、蜡烛等发光物体所释放出的一种能量形式,光能是一种可再生性能源。
4) 机械能: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即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5) 内能:物体内一切微粒(如分子做热运动)的一切运动形式所具有的能量总和。
6) 电能:指电以各种形式做功的能力,泛指与电相联系的所有能量。
7) 化学能:物体发生化学反应时所释放的能量,变成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
像石油和煤的燃烧,炸药爆炸以及人吃的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时所放出的能量。
8) 核能:当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者聚变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五、典型例题:限速标志、列车时刻表、分段运动、鹰追兔、电能来源第三章声一、声音的产生:1) 能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的测量1、⑴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 )。
⑵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⑶换算关系: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106μm ;1m=109nm2、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 、“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 、“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 、“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3、长度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数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二、时间的测量1、时间测量的工具是停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s )。
2、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3、换算关系是:1h=60min 1min=60s三、误差:1、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四、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为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能不同。
故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五、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速度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 ⑴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⑵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⑶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⑷计算公式:v=s/t 变形 ⑸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研究了许多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多样。
下面将对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电学基本常识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电的概念、单位及其计量仪器。
学生需要了解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流和电压。
第二章: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学习串并联电路是为了掌握电路连线的方法和基本规则,深入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分布规律。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观察,学生能够发现并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求解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电阻和电阻率这一章讲解了电阻的概念、种类以及电阻的测量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用万用表测量电阻,了解电阻和电阻率之间的关系。
探究电线电阻与长度、截面积、材料之间的依赖关系,并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解题。
第四章:欧姆定律与电功率学生在前几章已经初步了解了欧姆定律,这一章将深入学习欧姆定律的应用。
探讨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学会在不同情况下求解电阻、电流或电压。
理解电功率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计算电功率。
第五章:发光二极管与半导体通过学习发光二极管和半导体,学生将了解半导体材料及其特点。
深入了解发光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章:导体与绝缘体学习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和区别,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应用。
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电荷传导规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例子。
第七章:静电场与静电力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静电场的产生和静电力的性质。
学生将学会使用库伦定律计算静电力的大小,了解静电场对物体产生的作用。
第八章:运动的描述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了解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以及与运动有关的图像。
学会分析运动的状态、描述运动的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解释物体的变速运动。
第九章: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学生将学会如何根据问题分析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各章课堂笔记知识点汇总
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各章课堂笔记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走进实验室课堂笔记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实验,制定计划(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5)分析论证(6)评估(7)交流合作二、测量的初步知识1.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2)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换算关系:1千米=103米1分米=10-1米1厘米=10-2米1毫米=10-3米1微米=10-6米1纳米=10-9米注:中学生的平均身高1.60m左右;一层楼的高约为3m;课桌高约为80cm;一张纸的厚度约为几十μm。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3.正确使用刻度尺: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五点:(1)会看: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的位置,以及零刻线是否磨损;二是观察它的量程;三是观察它的最小刻度值(分度值).(2)会放:①贴: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边尽可能贴近被测物体.②平:刻度尺应与被测长度相平行(或重合),不许歪斜.③齐:应使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被测长度的起点)对齐;若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刻度尺上的某一整刻线作起点.(3)会读:①视: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
②估:既要读出准确值,又要读出估计值.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③补:无估读值,应在估读数字处补“零”。
(4)会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记录测量结果时,一定不要忘记写单位。
(5)会选:会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4.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1)累积法(测多算少法)(2)化曲为直法(3)平移法5.误差(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①选用准确度更高的测量仪器。
②改进实验方法。
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基础复习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总第18 课时一、动与静1. 运动:物理学中把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选择作为的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具有性,相对于来说的。
3. 速度: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在的路程。
公式:v=,导出公式:S=;t =。
单位:①国际单位:;②常用单位:;换算关系:1m/s= km/h 。
二、快与慢1.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2. 变速直线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经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3. 测平均速度:利用公式可以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1. 时间:测量工具:。
单位:①国际单位:;②常用单位:;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 min ;1min= s ;2. 长度:测量工具:;长度的单位有、、、、、、七个(从大到小写出来)。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长度单位的换算:0.06m= dm= mm;500um= cm;3.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五会:⑴会认:使用刻度尺前应该观察它的__ __ 、__ _ 和_ ;⑵会放:刻度尺要,如果尺子较厚,要将有刻度的一侧紧贴,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果零刻线磨损,可用一整刻度对准被测物体一端;⑶会看:视线应与刻度尺面;⑷会读:认准分度值,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_____ ;⑸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和。
3. 误差:和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 ;②用更精密的仪器。
误差只能而不能,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练习:1. 如下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cm.2 如上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①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___ cm.②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 mm合, cm.第三章声声音的产生:物体,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在不同介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传播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v 固v 液v 气声音以的形式向外传播。
(v 空气=340m/s)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声音的高低用(符号是)表示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和。
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定义: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是乐音与噪音乐音乐音的特征音色指发声体做无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噪声危害: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1) 从处减弱;减弱噪声的途径(2) 在中减弱;(3) 在处减弱。
定义:频率高于Hz 的声音称为超声超声特点:方向性好、频率高、穿透离能力强应用:B 超、回声定位、超声波报警器、清洗机械零件、去结石等超声与次声定义:频率低于Hz 的声音称为超声特点:频率低、波长很长、传播的距离很远、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慢,次声有“预警”的作用,次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危害:使人的心脏及其他内脏剧烈抖动、狂跳,以至心血管破裂,最后导致死亡。
练习:☆ 09 安顺·一天,小香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将一手机的来电显示设为铃声和屏幕显示,然后将手机用线悬挂在真空罩中,将罩中的空气抽出后,用电话打该手机,结果只看到手机的屏幕显示而听不到铃声。
该实验可以证明声音需要传播,而电磁波可以传播。
第四章光现象总第19 课时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_____________ __叫光源。
分类:_____ 光源,如 ___ __光源,如_______________ 。
月亮它光源。
2、规律:______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 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 m/s 。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 ,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1、定义: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___________ 。
3、分类:⑴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________ 。
条件:反射面________ 。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⑵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_______________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
条件:反射面_____________ 。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的缘故。
练习1.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练习2. 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画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镜面的位置.4、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 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__② ________________ 像、物到镜面的___ 。
③像、物的连线 ______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作用: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生活中的镜子② 如潜望镜等实像和虚像:实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初一)上午,在我市将能观察到日全食。
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的两种简便方法: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利用了光沿传播的原理。
☆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桌面上,取两段同样的蜡烛,把蜡烛A 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将蜡烛B 放置在玻璃板的后方。
(1)调节蜡烛B 的位置,直到时,蜡烛B B的位置即为蜡烛A 的像所在的位置;A(2)取两段同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关系;(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 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白光的组成: 红, , 黄, , 蓝, , 紫。
色光的三原色: , , 。
颜料的三原色: , , 。
说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有的色光决定。
透明物体的颜色有的色光决定2、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紫外线(有杀菌的作用)。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一、温度1、定义:温度__________ 。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_______________ 。
②常用单位是 ______________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_________ ,沸水的温度为 _______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 ___________ 某地气温-3℃读做:_______ 或负3 摄氏度③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_______ ,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进行工作③分类及比较: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 ______________ 液体中,不要碰到 _____________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________ __,待温度计的_______ 。
____________ 再读数;读数时___________________ ,视线与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_____ _____ ,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热)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固态()(热)液态()(热)气态1、熔化和凝固()(热)()(热)()(热)①熔化:定义:________ ___-- 叫熔化。
晶体物质:_____ ___________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熔化图象:t/ ℃ t/℃t/min熔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点 : _______________ .熔化的条件:⑴ _______ 。
⑵ ________________ 。
_ ②凝固 :凝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
凝固的条件:⑴ _________________ 。
_⑵ _____ 。
2、汽化和液化:①汽化:蒸定 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叫汽化。
发 定 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叫 蒸发影响因素:⑴液体的 ;⑵液体的 ⑶液体表面 作 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 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沸 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沸腾条件:⑴ ___ 。
⑵继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 变为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 ;⑵ 压缩 。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热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 脑、钨。
②凝华 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__ 热定义 :__ 凝固图象:叫凝固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