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土情古筝谱乐谱
根植传统,融通中西——浅谈古筝曲《秦土情》对陕西筝乐的继承与发展
根植传统,融通中西——浅谈古筝曲《秦土情》对陕西筝乐的继承与发展发布时间:2022-01-06T01:11:16.8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第24期作者:杨新月[导读] 古筝曲《秦土情》由著名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筝传人周展先生于2008年外出香港工作期间创作的,是他满怀着对故乡热土的思念,由心而发的创作。
杨新月北京市潞河中学附属学校 101121古筝曲《秦土情》由著名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筝传人周展先生于2008年外出香港工作期间创作的,是他满怀着对故乡热土的思念,由心而发的创作。
此曲旋律娓娓道来,扣人心弦,一经首演便引起热烈反响,现已是各类古筝赛事、音乐会上演率极高的作品之一,得到了业界同仁的认可和广大筝友的喜爱。
在古筝新作品百花齐放的时代,《秦土情》的成功推广与传统音乐界同仁们始终求索的“传统音乐该如何继承与发展”这一话题息息相关。
本文着眼于《秦土情》对陕西筝乐的继承与发展这一视角,试图分析《秦土情》如何传承并发展陕西筝乐以及分析该乐曲为民乐新作品带来的种种思考。
(一)陕西筝乐的历史背景一、秦筝的起源秦筝起源于秦地,是秦人的伟大创造,秦丞相李斯所写的《谏逐客书》一文中说:“夫击瓮、叩缶、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这是最早关于秦筝的文字描述。
关于它的创制者,先后有夔说、钟子说、蒙恬说等;关于时间,也有尧舜说、殷整甲时说、春秋说、战国说、秦时说等,其时间跨度达两千年之久。
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公元前5世纪《乐记》中记载的殷整甲时一说。
秦筝具有光辉的历史,它形成于秦地民间,西北黄土高原丰厚的土壤哺育它成长。
唐代是秦筝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秦筝的制艺也得到高度发展,不仅出现了十三弦、十二弦筝、云筝、轧筝等不同形制的乐器,还侧重于追求形体上的美感,那时的秦筝成为了一种工艺品。
秦筝也成为文人雅士们争相歌颂的对象,唐诗中有近百位诗人的百余首作品提到秦筝。
筝曲《秦土情》技巧运用
筝曲《秦土情》技巧运用【摘要】《秦土情》是一首古琴曲,技巧运用对演奏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秦土情》的音乐结构,探讨了其独特的旋律和和谐。
讨论了节奏和速度控制技巧,强调了演奏中的节奏感和速度变化对曲子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音色表达技巧则着重于如何通过琴音的变化来诠释曲中的情绪。
力度和情感表达技巧以及装饰音和变化运用技巧则进一步丰富了演奏的层次和表现力。
技巧运用影响着演奏效果,决定了演奏者能否准确传达曲中的情感。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技巧,演奏者可以更好地展现出曲子的美妙和深刻意义。
筝曲《秦土情》技巧运用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演奏者对这首曲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是每位古琴演奏者需要重点学习和练习的技能。
【关键词】筝曲《秦土情》, 技巧运用, 音乐结构, 节奏, 速度控制, 音色表达, 力度, 情感表达, 装饰音, 变化运用, 演奏效果, 学习, 应用1. 引言1.1 筝曲《秦土情》技巧运用的重要性筝曲《秦土情》是一首极具中国特色的古代筝曲,其曲调深沉悠扬,富有民族风情。
在演奏这首曲子时,技巧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技巧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提高演奏者的表现力和韵味,还可以让曲子更加生动和感人。
筝曲《秦土情》的曲调委婉动听,涵盖了丰富而复杂的音乐要素,需要演奏者充分运用各种技巧才能将其演绎得淋漓尽致。
技巧的运用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曲子的音乐结构,并在演奏中顺利表达出来。
通过对节奏和速度的控制,演奏者可以更好地展现曲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演奏更加动听。
音色表达技巧则可以让演奏者在演奏中灵活运用不同的音色,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
力度和情感表达技巧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把握曲子的情感变化和高潮部分,使演奏更加感人。
装饰音和变化运用技巧则可以为曲子增添细腻和华丽的音乐装饰,使演奏更加精彩。
技巧运用对于演奏筝曲《秦土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只有熟练掌握各种技巧,才能让演奏效果更加出色,让观众深深感受到曲子的美妙和魅力。
浅析筝曲《秦土情》的艺术创作特点
150器乐演奏实践摘 要:《秦土情》是陕西筝派的代表作品,其音乐的创作素材来源于陕西地方戏曲中极其富有特色的“碗碗腔”与“秦腔”。
借鉴戏曲音乐元素创作筝曲的手法也使得这首筝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积淀。
本文从筝曲概述、陕派筝曲特点、乐曲中的陕派特点分析、结语这四个方面对该筝曲的艺术创作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帮助演奏者能更好的把握这首乐曲。
关键词:秦土情;陕西筝派;地方戏曲音乐浅析筝曲《秦土情》的艺术创作特点◎ 李晨璐/阴明娟 (太原师范学院)一、《秦土情》概述《秦土情》是古筝演奏家周展先生所创作的一首古筝协奏曲,也是一首极具陕派筝曲特点的音乐作品。
这首筝曲中既包含了陕北民间音乐的粗犷辽阔,也展现了筝乐独特的细腻婉转,使得乐曲更具有张力以及感染力,表达了作曲家身处异乡时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眷恋,无尽伤感之情。
周展先生在这首筝曲的创作中,通过对以下几点地把控,将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音乐材料方面,作曲家巧妙地融合了陕西极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碗碗腔中的音调和苦音音阶等独特的音乐元素。
在作曲结构方面,他采用了西方曲式理论来构思乐曲,整首乐曲呈现的是再现单三部曲式的结构。
从创作的其他方面来看,因为周展先生既是一名古筝演奏者又是一位筝曲创作者,所以他在创作古筝作品时比起专门从事作曲而不会演奏的作曲家们来说,更加有优势——对于完全了解古筝演奏技法以及古筝特性的优势。
他在《秦土情》的创作中将传统筝曲的灵魂,即古筝左手做“韵”完美地融入在了整首作品中,成为整个作品效果保障的基石。
纵观全曲,无论是戏曲元素的加入还是西方创作的借鉴,再或者是古筝传统技法的运用,都是如此的恰到好处切题切情,让人叹服作曲家的创作之妙。
二、陕派筝曲的特点陕西地处西北,黄沙是这里当仁不让的主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点以及不算适宜的生态环境却造就了一群乐观豪迈,淳朴老实的陕西人。
所以这里的音乐往往是气势磅礴、热情昂扬的。
筝曲《秦土情》的音乐分析与启发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筝曲《秦土情》的音乐分析与启发牛一帆(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摘要】据史料记载,筝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如今陕西一带地区,也就是现在的“秦筝”的起源地,如今称之为“秦筝”。
筝在秦与唐时期发展传播最为鼎盛也是宫廷以及民间盛行演奏的乐器之一。
如今陕西筝派推出的“秦筝归秦”的口号,所以复兴秦筝之路后,陕西筝曲也可谓是百花齐放,优秀的作品思路不断地展示在世人眼前,以委婉动人的旋律线条、细腻独特的演奏技巧受到了广大古筝作曲家、演奏家的喜爱。
【关键词】秦筝;演奏技巧;启发【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秦筝的发展尤为迅速,复兴秦筝之路后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如《云裳诉》《惙》《望秦川》《秦土情》等。
《秦土情》情有独钟。
《秦土情》作为近年来比较新颖的筝曲之一,旋律线条细腻委婉动听同样也受到了广大习筝者的喜爱,下面就来简要介绍一下这首作品。
一、筝曲《秦土情》的创作《秦土情》是由周展与2008年创作出来的。
周展,我国著名演奏家,自由便随同父亲学习古筝,其父亲周延甲是书韩系古筝派代表人之一。
周展深得父亲传承,不仅掌握了陕西琴派的演奏精髓,同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所以,在《秦土情》中可以听到陕西音乐风格的精髓所在,同样为陕西音乐的发展添上了一道璀璨的光彩。
二、《秦土情》的曲式分析这首曲子是再现单三的曲式结构,几部分分别为引子、慢板、快板、再现(广板)。
在整首曲子中以不同的演奏手法来展现乐曲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
第一部分为引子,从开始到第11小节。
所表现的情感为激动,随后逐渐归于平静。
第二部为全曲的主旋律。
从第12小节到第50小节,形成以八加八加八加八加十五的乐句形式,所表现的情感为凄凉、哀伤,所表现的情绪为相思。
由此,为后面快板的进入做下铺垫,在第三部分所表现得情感是对于家乡的回忆,欢快的往事以及激动欢快的心情。
这一部分从第51小节到95小节是第一个乐句,96小节到127小节为第二个乐句,从128到143为第三个乐句,直到最后将全曲推向顶点的144到159为第三部分的最后一个乐句。
浅谈古筝曲《秦土情》的技术技巧与气韵
11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4土情》中,运用了大量的苦音,更好的烘托了这份思念之情。
苦音又被称之为“哭音”,是我国民族乐器中一种比较特别的音调,常常出现在民间戏曲或是乐器、曲艺中。
在我们演奏或欣赏这首乐曲时,会发现这首乐曲大部分的F 和B 都是运用微升F 和微降B,更能凸显悲伤、思念的情绪。
陕西省与内蒙相邻,在黄河和长江的孕育下土地肥沃,地灵人杰,有鱼米水乡的美誉,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所以豪爽大方的性格造就了陕西的筝曲风格。
《秦土情》大多是苦音与颤音的结合,它表现为深情、哀怨、委婉、凄凉忧愁之情,在引子即将进慢板时运用了下行级进,其中苦音的运用从一开始就表达了这首作品的苦闷,伤感的情绪,为慢板做了铺垫。
在陕西筝曲中,为了突出乐曲的悲凉之情,通常会运用苦音结合下行级进来表达。
(二)颤音与滑音的运用颤音在古筝中的运用颇多,它是表现性较强的一种左手的技法之一,在弹奏中,起伏大时有一种高大的形象,如幽谷高山,狂涛巨浪;而起伏小时表现的十分细腻,像潺潺溪流一般,也可根据演奏者演奏出不同的情绪。
在演奏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手型,左手要放松,颤动弦时手腕上下连续颤动,把动力运用到手指上,使音饱满又有跳跃感,灵动自如。
在弹奏《秦土情》中,颤音起伏小,表现细腻,给予人一种凄凉的气氛,逐渐带动情绪走向乐曲高潮。
这种运用可以将古筝的“以韵补声”的特色更好的展现出来。
颤音是可以深入到音乐的最深得层次,去表现乐曲的内涵,颤音的深浅处理是一种技巧,一首乐曲体现的内容,可以通过演奏者的内心感受去表达,他们相互贯通,相互联结,它源于生活,源于感受,更源于传统,又高于传统。
曲中多运用的是重颤音。
颤音分为两种:重颤音与轻颤音。
轻颤音起伏较小,使得音乐更加细腻流畅,重颤音起伏较大,会给予人一种凄凉之情,它通常会模仿人的哭腔,《秦土情》中体现较多。
同时在F 和B 的弹奏中加入颤音,可以更好的贴近作者的所思所想,形象生动的去表达出这种悲伤,思念之情,体现作者不断变化的情绪。
论筝曲《秦土情》中左手“做韵”技巧
论筝曲《秦土情》中左手“做韵”技巧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力。
在演奏古筝的过程中,除了右手的演奏技巧外,左手的技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做韵”是一种常见的左手技巧,在古筝曲《秦土情》中尤为突出。
本文将对《秦土情》中的左手“做韵”技巧进行探讨,以期帮助学习古筝的朋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技艺。
《秦土情》是一首传统的古筝曲,曲调悠扬、旋律优美,表现了古代秦地的风土人情。
在演奏这首曲目时,左手的“做韵”技巧被广泛运用,为整个曲目增添了丰富的表现力和情感。
所谓“做韵”,即是指演奏者在使用左手按弦的通过微小的振动和轻抚,使得琴弦产生微妙的变化,进而带动琴体共鸣,使得音色更加生动丰富。
在古筝演奏中,“做韵”技巧常常和“按弦”相辅相成,通过左手的灵活运用,营造出丰富的音韵效果,让乐曲更加具有魅力。
在《秦土情》中,左手“做韵”技巧的运用尤为精妙。
在曲目的开头,就有大量的“做韵”技巧出现,比如在第一句“夜静秦地鱼梁春”中,左手按弦后产生微小的振动,使得琴弦回响出柔和的音色,将古老的秦地春天的宁静和生机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十年瑶池负飞鸿”这句中,左手的“做韵”技巧更是将飞鸿的翱翔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让人看到了真实的场景。
而在曲目的高潮部分,左手的“做韵”技巧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何时相见为文人”和“浅檐亭阁坐轻婉”这两句中,左手的快速振动和轻抚,使得古筝的音色更加动听,将文人雅士的情怀与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针对左手“做韵”技巧的学习,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呢?要注重左手指尖的力度和力度的控制。
左手的力度和力道控制直接影响到“做韵”技巧的运用效果。
在演奏时,要灵活运用手指关节的力度,通过微小的力度变化,使得琴弦产生丰富多样的音色变化。
还要注重手指的灵活性和灵敏度,通过手指的微小振动和轻抚,使得琴弦的振动更加生动。
要注重对琴弦的把握和掌握。
不同的琴弦所产生的音色和音韵各不相同,因此在演奏时要注重对琴弦的感觉和掌握。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作者:王成何玮婧来源:《艺海》2018年第07期〔摘要〕把握传统音乐中的精髓,在继承中发展是当今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出路。
究竟如何做到“移步不换形”地传承,是发展中的一个难点。
以《秦土情》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古筝协奏曲的成功也许能为其他民族器乐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从理论的角度审视该乐曲,通过对其曲式结构、和声特点以及陕西特色的“苦音”的运用分析,一方面在理论支撑的基础上让演奏变得更加丰富,眼界变得更加开阔;另一方面为中国传统器乐曲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秦土情》;古筝协奏曲;傳承发展《秦土情》是我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周展先生于2008年独自一人在他乡工作时,因思念家乡而创作的一首钢琴与古筝的协奏曲。
这首筝曲不仅采用了陕西当地戏曲音乐碗碗腔中的音乐材料为乐思,还运用了“苦音”这种特殊的秦腔音乐特性音,来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家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周展自五岁开始学习钢琴和古筝,这为他后期的创作中把握中西方音乐思维及古筝和钢琴的音色融合奠定了基础。
周展的古筝是跟随其父亲——陕西筝派的带头人周延甲先生学习的。
这首《秦土情》具有非常明显的陕西风味,深得陕西音乐风格精髓,与周展从小接触陕西筝派古筝的演奏风格密切相关。
一、筝曲《秦土情》结构布局中的现代思维自“西乐东渐”以来,民乐随音乐的整体西化而西化,在此过程中,西方的作曲理论对中国传统音乐影响最大。
至今,中国作曲家们仍然惯用西方的作曲理论来进行构思。
《秦土情》就是一首以西方作曲思维进行结构布局的乐曲,其结构为再现单三部曲式,清晰明了,由引子、慢板、快板、广板组成。
具体如下图所示:全曲由一段11小节的带有炫技的引子开始引入,D徵调式,节奏自由,前6小节可分为2+2+2的重复性乐节。
该部分的材料来自陕西地方戏曲碗碗腔的过门,是贯穿整首乐曲的主要乐思。
在演奏时,演奏者可根据情况删减处理。
乐曲以激动的情绪进入后逐渐归于平静,为接后面的慢板做准备。
筝曲《秦土情》的创作特色及演奏探析
筝曲《秦土情》的创作特色及演奏探析作者:谢艺宁来源:《艺术科技》2021年第17期摘要: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因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和演奏技法华丽而深受人们喜爱。
在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筝不断更新变化,衍生出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筝派,陕西秦筝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筝派之一。
本文对筝曲《秦土情》的创作特色进行研究,并对其多样的演奏技法进行剖析,以帮助演奏者们了解作品内涵、分析曲目情感,体会《秦土情》作为秦筝代表曲目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秦筝;筝曲;《秦土情》;演奏技巧;创作特色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7-0-03古筝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
20世纪50年代末,陕西秦筝的拓荒者周延甲先生推广了“秦筝归秦”的主张。
为了创作出更具陕西地域独特风格的筝曲,作曲家们在演奏方法、风格、理论、编曲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研究,使人们重新认识了秦筝。
1 筝曲《秦土情》的创作背景《秦土情》这首筝曲充分展现了陕西筝派婉柔抒情这一特殊情感表达方式。
周展先生2008年身处中国香港,内心思念着陕西的故土,有感而发、情感所至,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古筝曲《秦土情》。
在演奏技巧和情绪处理上,其将凄凉、忧伤、激动的浓厚情感色彩表现得痛快透彻,表达了对陕西这片故土的浓浓想念和深深热爱。
在《秦土情》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将传统的演奏技法和现代技法相融合,使曲目更富有生命力与表现力。
其听觉效果巧妙新潮,形式丰富多样,整体富有对比感。
2 筝曲《秦土情》的创作特色陕西地区的秦筝文化凭借大胆独到的旋律线条、富有地域文化的创作背景和细腻直接的情感表达,广受业界人士喜爱。
在陕西筝曲不断向前迈进的道路上,众多筝乐作曲家广泛吸收民族文化精髓,不断为秦筝曲目的创作增添新的元素。
他们推动了秦筝的发展,使筝曲艺术不断发光发热。
2.1 陕西地方戏曲音乐的融入筝曲《秦土情》融入了陕西地方戏曲元素,鲜明地体现了陕西地域特色,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之情。
论筝曲《秦土情》的演奏特点与音乐分析
论筝曲《秦土情》的演奏特点与音乐分析作者:王艺睿来源:《北方音乐》2020年第09期【摘要】据历史文献记载,筝在战国时期,于秦国(今陕西地区)被发现。
陕西地区也就是今天“秦筝”的起源地,陕西筝派举起了“秦筝归秦”的大旗,在复兴秦筝的道路上,陕西筝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作曲家将优秀的作品大量展现给听众。
本文对古筝曲《秦土情》的演奏特点及曲式结构进行阐述。
【关键字】秦筝;陕西筝派;演奏特点;秦土情;【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9-0064-02【本文著录格式】王艺睿.论筝曲《秦土情》的演奏特点与音乐分析[J].北方音乐,2020,05(09):64-65.近几年来各古筝流派迅速发展,作曲家勇于改革创新,秦筝也不例外,在传统筝曲《秦桑曲》《绣金匾》《香山射鼓》的基础之上,涌现出大量创作曲目,如:《秦土情》《乡韵》《云裳诉》《望秦川》《惙》等一系列优秀作品。
一、《秦土情》的创作背景及调式分析古筝曲《秦土情》是由浙江音乐学院教师,中国著名演奏家——周展先生所作。
周展先生在2008年独自身处异乡在香港所创作的筝曲,这首曲目大量运用了地方戏曲“碗碗腔”。
周展先生于1972年出生于“秦筝”的发源地——西安,父亲是大力主张“秦筝归秦”的周延甲老先生,周延甲在耳濡目染之下,对古筝艺术有着独特的见解,最终成为了陕西筝派的传承者。
《秦土情》的音乐别具风格,乐曲带着作者满怀激情,细细品味之后还余下了一丝丝凄凉的余味。
整首作品在表现出作曲家对故土的热爱,对故土的想念,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秦土情》的地域色彩明显,将陕西筝派的演奏技法和音乐风格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将传统演奏技法与现代演奏技法相结合,带给演奏者和听众一种崭新的音乐体验。
整首作品采取的是“碗碗腔”引入的旋律进行展开。
具有陕西地区的地方特色,作曲家为了更好地表现陕西地区地风土人情,采用了在作品中将F微微升高,B微微降低,营造出一种“微升F,微降B”的手法来抒发内心的苦闷感情。
筝曲《秦土情》技巧运用
筝曲《秦土情》技巧运用【摘要】筝曲《秦土情》是一首富有民俗风情的经典曲目,其独特的扬琴技巧、指法技巧和演奏技巧使之备受推崇。
本文将从筝曲《秦土情》的起源和背景入手,详细解析其中扬琴技巧的运用和指法技巧的运用,探讨演奏技巧的要点以及如何处理情绪。
通过对技巧运用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筝曲《秦土情》技巧在音乐表达中的重要性,以及对音乐艺术的启示和未来发展方向。
筝曲《秦土情》的精湛技巧和情感表达使之成为了筝曲艺术中的瑰宝,也为筝曲艺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筝曲《秦土情》技巧运用、起源和背景、扬琴技巧、指法技巧、演奏技巧、情绪处理、重要性、启示、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筝曲《秦土情》技巧运用介绍筝曲《秦土情》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融合了古筝的技巧运用和深厚的情感表达。
作为古筝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不仅表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展现了古筝演奏技巧的精湛之处。
《秦土情》一曲在演奏中需要运用各种不同的技巧,包括扬琴技巧、指法技巧以及演奏技巧等。
这些技巧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更能够让听众感受到更加深刻的音乐表达。
通过对《秦土情》中的技巧运用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音乐作品,同时也能够启发我们在古筝演奏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在本文中,将对《秦土情》中的各种技巧运用进行系统分析,希望能够为古筝爱好者和音乐学习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2. 正文2.1 筝曲《秦土情》的起源和背景筝曲《秦土情》是一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古筝曲,源自中国西北地区的秦土文化。
秦土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闻名于世。
筝曲《秦土情》灵感来源于秦土地区的风土人情,描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
在古代,筝曲《秦土情》常常被演奏在秦土地区的农民宴会、节日庆典和婚礼等场合,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感染着每一个聆听者,让人仿佛置身于秦土地区的田野间,感受到了那种朴实、淳朴的乡土情怀。
论筝曲《秦土情》中左手“做韵”技巧
论筝曲《秦土情》中左手“做韵”技巧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筝曲《秦土情》则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古筝经典曲目。
在这首曲子中,左手“做韵”技巧的运用尤为突出,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本文将探讨《秦土情》中左手“做韵”技巧的特点和演奏要领,希望能够给学习古筝的朋友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左手“做韵”技巧的特点在《秦土情》中,左手“做韵”技巧的运用非常巧妙,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 灵活多变:左手“做韵”技巧在《秦土情》中的应用非常灵活多变,通过不同的音阶和音韵来表现曲调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
有时柔和细腻,有时激昂豪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2. 衬托旋律:左手“做韵”技巧在《秦土情》中主要起到衬托旋律的作用,通过与右手旋律的配合,使整个曲子更加丰富和生动,增强了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3. 丰富音色:左手“做韵”技巧的巧妙运用,使古筝的音色更加丰富多彩,既有清澈明亮的音韵,又有深沉浑厚的音质,使人在欣赏音乐的能够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内涵。
1. 熟练掌握左手的位置和力度:左手“做韵”技巧主要是通过左手在筝弦上的按压和滑动来实现的,因此需要熟练掌握左手的位置和力度。
在按弦的过程中,要注意用指尖的力量来控制筝弦的振动,使音色更加清晰和准确。
2. 注意节奏和韵律的变化:在演奏《秦土情》时,左手“做韵”技巧需要结合整个曲子的节奏和韵律来进行,要根据曲调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灵活调整左手的动作和力度,使音乐更加流畅和连贯。
3. 注意与右手旋律的配合:左手“做韵”技巧需要与右手旋律进行合理的配合,要注意左手和右手之间的音符配合和转换。
左手要根据右手的旋律来进行相应的按弦和滑动,使整个曲子的表现更加完美。
4. 注重情感的表达:在演奏《秦土情》时,要注重左手“做韵”技巧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要通过左手的运动和力度来传达曲子所要表达的情感,使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能够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内涵。
三、总结与展望《秦土情》是一首优美动人的筝曲,其左手“做韵”技巧的巧妙运用,使整个曲子更加丰富和生动,展现了古筝音乐的魅力和韵味。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r——筝曲《秦土情》的创作思路探析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r——筝曲《秦土情》的创作思路探析王成;何玮婧
【期刊名称】《艺海》
【年(卷),期】2018(000)007
【摘要】把握传统音乐中的精髓,在继承中发展是当今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出路.究竟如何做到"移步不换形"地传承,是发展中的一个难点.以《秦土情》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古筝协奏曲的成功也许能为其他民族器乐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从理论的角度审视该乐曲,通过对其曲式结构、和声特点以及陕西特色的"苦音"的运用分析,一方面在理论支撑的基础上让演奏变得更加丰富,眼界变得更加开阔;另一方面为中国传统器乐曲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王成;何玮婧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筝曲《秦土情》的艺术创作特点 [J], 李晨璐;阴明娟
2.陕西风格筝曲之传统与现代的比较——以《将女泪》《秦土情》为例 [J], 耿思琦
3.陕西风格筝曲之传统与现代的比较——以《将女泪》《秦土情》为例 [J], 耿思琦
4.筝曲《秦土情》的创作特色及演奏探析 [J], 谢艺宁
5.浅谈碗碗腔的“悲情与欢快”在现代陕西筝曲中的演绎——以古筝协奏曲《秦土情》为例 [J], 帅雨欣;胡婷婷(指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