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3.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的组成。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关系。

4.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

- 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与新化合物。

-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5.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具有固定性质。

2. 物质的状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称为物态变化。

3. 酸碱盐-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 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4.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 燃烧与爆炸。

- 生物体内的呼吸作用。

三、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的使用- 熟悉常见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2. 实验操作规程-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实验安全- 了解化学品的安全标识和危险性质。

- 掌握基本的实验室急救措施。

四、化学与生活1. 化学与健康- 营养素的化学性质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 常见药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理。

2. 化学与环境- 了解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化学原因。

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总结人教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总结人教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总结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大总结(人教版)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用于展示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具有固定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具有新的性质。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通常伴随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 反应物和生成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

4.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5. 能量转换- 化学反应中,能量以热能、光能、电能等形式转换。

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溶解性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2. 物质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的性质。

3.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状态的改变,如熔化、凝固、蒸发、凝结等。

-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

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1. 酸碱盐- 酸:氢离子(H+)的供应者,具有酸味、腐蚀性。

- 碱:氢氧根离子(OH-)的供应者,具有苦味、滑腻感。

-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通常为中性。

2.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

- 非金属:通常不导电、不导热,硬度较大,易燃烧。

3. 氧化物- 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氧化态。

四、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 熟悉常见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 实验操作- 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加热、过滤、蒸发等。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能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能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零(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人教版初中化学重点考点必会知识点汇总可打印

人教版初中化学重点考点必会知识点汇总可打印

初中化学重点考点必会知识点汇总一、化学基本概念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如铁生锈、蜡烛燃烧等。

本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水的蒸发、冰的融化)、形状改变(玻璃破碎、铁丝弯曲)等。

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了变化,物质本身的组成和结构未改变。

2.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密度较大。

3. 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O₂)、水(H₂O)、氯化钠(NaCl)等。

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各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海水(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多种物质)等。

4. 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氢气(H₂)、氧气(O₂)、铁(Fe)等。

分为金属单质(如铁、铜、铝等)、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碳等)和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氩气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高锰酸钾(KMnO₄)等。

根据组成和性质不同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5.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₂)、氧化铁(Fe₂O₃)、水(H₂O)等。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氧化铜等)和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操作时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缓缓滑到容器底部,防止打破容器,如取用锌粒;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如取用碳酸钠粉末。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最新整理】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最新整理】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最新整理】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OH-NO3-CO32-SO4 2-PO43-NH4+2、化合价口诀(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铜一二铁二三铝三硅四氧负二二四六硫二四碳(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3) 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3、必须熟记的常见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O2↑(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办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办法:CaCO3 ===CaO+CO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XXX、状态1、白群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群(汞为银白群液态),除了有颜XXX的固体,其他固体普通为白群。

2024年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化学元素: 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组成, 称为化学元素。

- 物理性质: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的性质, 如颜色、硬度等。

- 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的性质, 如燃烧、腐蚀等。

2.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水的性质:分子式为H2O, 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具有溶解其他物质、导热和沸点等性质。

- 盐的性质: 氯化钠(NaCl)是最常见的盐, 具有溶解在水中能导电的性质。

3.物质的分离和纯净化- 过滤: 通过孔径较小的过滤纸或过滤器, 将混合物中较大颗粒的固体分离出来。

- 蒸发:将混合物放在加热器中, 使其中液体部分蒸发, 从而分离固体和液体。

- 结晶: 通过溶解物质在溶液中, 然后通过蒸发去除溶剂, 从而获得纯净的固体。

4.常见物质的鉴别- 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反应过程中伴有气体的产生。

- 金属活动性: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按照金属反应性从高到低顺序分为: 钾、钠、铂、银、铜。

- 水和酒精的鉴别: 水在纸上会被迅速吸收, 而酒精则不会。

5.常见物质的储存和处理- 化学储存:将化学品按照安全要求进行储存, 避免与其他物质发生剧烈反应。

-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如化学废液需进行中和处理。

6.分子与离子的结构和性质- 分子: 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物质。

- 离子: 由带电荷的原子或者分子组成。

- 共价键:共用电子的化学键, 通常形成分子。

- 离子键: 电子从一种原子转移到另一种原子, 通常形成离子化合物。

7.酸碱的性质和中和反应- 酸的性质:酸溶液呈酸性, 可以导电, 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 碱的性质:碱溶液呈碱性, 可以导电, 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

- 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零(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பைடு நூலகம்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破损
(五)蒸发 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
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
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 450 角,受热
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笔记最全精选全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笔记最全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绪言●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

2.“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3.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氧气为、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5、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1)与氧气接触,(2)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不同点是:燃烧、自燃反应剧烈,发光、放热;缓慢氧化只放热,不发光。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 1/5 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 1/5 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氧气为、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 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5、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1)与氧气接触,(2)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不同点是:燃烧、自燃反应剧烈,发光、放热;缓慢氧化只放热,不发光。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 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 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负极产生,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质量比为,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 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O2、H2、CO2、CO、C)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干冰是 CO2固体。

(碳酸气)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 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 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 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O、N2、(NO)只能用排水法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KClO3——KMnO4——工业上制制 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原理:利用 N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 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 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Zn+HCl—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 CH4)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 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 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CaCO3+ HCl—工业上制C 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 CaCO3—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 和 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 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

③(红色或白色)P 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用于发令枪)④(银白色)Mg 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

(用于照明弹等)⑤(银白色)Fe 和 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 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 和 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 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燃烧C2H5OH+ O2—甲醇燃烧CH3OH+ O2—6、H2、CO、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①可燃性 H2+ 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CO+ O2—H2的爆炸极限为 4——74.2%C+ O2—(氧气充足) C+ O2—(氧气不足)②还原性 H2+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注意事项:①先通氢气,后加热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②实验完后,先移开酒精灯,后停氢气防止高温的铜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C+ 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Cu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7、CO2①与水反应:CO2+H2O—(紫色石蕊变红色)②与碱反应:CO2+Ca(OH)2—(检验CO2的方程式)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①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CO2+Ca(OH)2—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CaO[CaCO3]只能煅烧CaCO3—②检验:CaO[CaCO3]加盐酸CaCO3+ HCl—③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H2、O2、CO2:用燃着的木条[(H2、CO2),(O2、CO2),(CO、CO2)]用石灰水8、酒精 C2H5OH,又名乙醇,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 CH3OH,醋酸又名乙酸,CH3COOH,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来源广,放热多,无污染)。

(铁)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2、铁生绣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

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 1/4。

3、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②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

具体操作是: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 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黑色金属:Fe、Mn、Cr(铬)有色金属:除前三种以外都是,如 Cu、Zn、Al5、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生铁的含碳量在 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 0.03%—2%之间。

生铁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球墨铸铁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某些场合可以代替钢。

钢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

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

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

(不能:置换)炼钢设备:转炉、电炉、平炉。

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

7、白口铁的用途:用于炼钢、灰口铁的用途制造化工机械和铸件。

低碳钢和中碳钢用来制造机械零件,钢管。

高碳钢用来制刀具、量具和模具。

8、锰钢中合金元素为锰,韧性好,硬度大;不锈钢中合金元素为铬、镍,抗腐蚀性好;硅钢中合金元素为硅,导磁性好;钨钢中合金元素为钨,耐高温,硬度大。

9、导电性:银>铜>铝,铝和锌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

铜生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

钛耐腐蚀性好。

(溶液)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①加水②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对温度例外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 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从溶液里得到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NaCl)从盐水中得 NaCl 固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此方法还可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得较纯的硝酸钾晶体。

4、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强增大而增大(组成与结构)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Cl2)。

保持 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物质由什么样的微粒组成就由什么微粒保持其化学性质。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 原子质量的 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