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储层描述规范
泥岩,砂岩,石灰岩的土层描述(一般)
泥岩,砂岩,石灰岩的土层描述(一般)答案(3) 楼主你问的都是沉积岩的内容:下面的就是相关的资料~~~ 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即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一、碎屑岩类根据碎屑物质的来源,又分为沉积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两个亚类。
(一)沉积碎屑岩亚类这一类岩石是由母岩风化和剥蚀作用的碎屑物质所形成的岩石,又称陆源碎屑岩。
除小部分在原地沉积外,大部分都经过搬运、沉积等过程。
根据组成碎屑岩的碎屑颗粒大小,本类岩石又可分为:砾岩类——碎屑直径在2mm以上。
砂岩类——碎屑直径在2—0.05mm之间。
粉砂岩类——碎屑直径在0.05—0.005mm之间。
粘土岩类——碎屑直径小于0.005mm。
上述各碎屑岩类的相应粒级,碎屑含量必须占碎屑总量的50%以上,如砾岩中大于2mm的砾石碎屑含量应占一半以上;如果其中含有25—50%的砂,则可称为砂质砾岩;如果其中含有5—25%的砂,则可称为含砂砾岩。
其余岩类命名原则,依此类推。
1.砾岩类凡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含量大于50%)组成的岩石都属此类。
砾岩中砾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坚硬的岩石碎屑。
根据碎屑的磨圆程度可分为角砾岩和砾岩两类。
(1)角砾岩组成角砾岩的砾带有棱角,分选情况一般不好,或未经分选,多为搬运距离很近或未经搬运堆积而成。
根据成因,它们可能是由山崩重力堆积而成;由海浪冲击海岸而成;由母岩风化在原地残积而成;或者由冰川搬运的冰碛堆积而成(称冰碛岩);也可能因断层作用而成(称断层角砾岩,碎屑多呈尖棱状)。
(2)砾岩组成砾岩的砾多为次圆状或圆状。
根据成因,砾岩可能是在海滨潮间带由海浪反复冲刷磨蚀堆积而成,分选和磨圆度都比较好,成分比较单纯;也可能是由河流短距离搬运而成,分选和磨圆度较差,砾石成分也比较复杂。
砾岩中一般少有化石,或含贝壳等生物碎屑化石。
2.砂岩类由2—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胶结而成的岩石统称砂岩。
砂岩的矿物成分通常以石英颗粒为主,其次为长石、白云母、粘土矿物以及各种岩屑。
泥质砂岩的记录描述
泥质砂岩的记录描述泥质砂岩是一种常见的沉积岩,它具有独特的岩石记录和描述特征。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泥质砂岩的形成过程、特征和其对地质历史的重要性。
通过这篇文章,您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泥质砂岩的形成机制以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作用。
一、泥质砂岩的形成过程1. 沉积环境的影响:泥质砂岩通常在湖泊、河流、海洋等沉积环境中形成。
这些环境中的水流动力较弱,使得沉积物中的颗粒可悬浮较长时间,形成了细粒沉积物。
2. 物质来源:泥质砂岩的主要成分是砂粒和粘土矿物。
砂粒可以来自旧岩石的风化、河流冲刷或海洋搬运,而粘土矿物则是由碎屑岩的风化而来。
3. 沉积作用:当水流速度减慢或者沉积物悬浮在水中时,泥质砂岩的形成就会开始。
砂粒和粘土颗粒逐渐沉积在底部,形成多层次的沉积物。
二、泥质砂岩的特征描述1. 颗粒组成:泥质砂岩中的砂粒和粘土矿物是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砂粒通常为细到中等粒度,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和云母等。
2. 颜色和质地:泥质砂岩的颜色取决于其中的矿物成分,可以呈现出黄色、灰色、红色等不同色调。
质地方面,泥质砂岩的粒度较细,可以呈现出细腻的触感。
3. 结构和层理:泥质砂岩通常呈现出平行层理或倾斜层理,这是由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所决定的。
在剖面上观察,可以看到不同层次之间的颗粒排列和沉积特征。
三、泥质砂岩的地质意义1. 环境演化记录:泥质砂岩是地质记录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提供关于过去沉积环境演化的信息。
通过对泥质砂岩的描述和研究,地质学家可以还原古代湖泊、河流、海洋等环境的变化过程。
2. 油气储层:泥质砂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性,因此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许多油气田的储层就是由泥质砂岩构成的。
3. 地质工程:在地质工程中,泥质砂岩的性质对于岩土工程设计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泥质砂岩的研究和描述,可以有效评估其工程性质和可用性。
泥质砂岩作为一种常见的沉积岩,具有独特的形成过程、特征和地质意义。
砂岩孔隙度渗透率划分标准
砂岩孔隙度渗透率划分标准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划分标准:(1)国外划分标准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状况、技术经济条件不同,致密气藏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1980年,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RC),根据《美国国会1978年天然气政策法案(NGPA)》的有关规定,确定致密气藏的注册标准是储层地层渗透率小于0.1×10-3μm2,这个官方定义是用来确定哪些产气井可以获得联邦或各州的税收抵免。
Elkins(1981)以地下渗透率0.1×10-3μm2为界,将储层分为常规储层和非常规储层。
Spencer(1985,1989)对致密天然气储层定义为天然气原地渗透率小于0.1×10-3μm2的含气储层。
Surdam(1997)提出:致密气系指产自低渗透致密砂岩储集层(一般孔隙度小于12%,渗透率小于1×10-3μm2)中的非常规天然气。
Stephenetal.(2006)认为,致密气藏是只有经过水力压裂,或利用水平井或多分支井,才能以具有经济价值的产量生产并采出大量天然气的气藏。
PhilipH.Nelson(2009)将致密砂岩储层标准定为孔喉直径为2~0.03μm。
(2)国内划分标准国内关于致密砂岩气藏的定义与标准,也没有统一认识。
袁政文(1993)认为致密储层是指渗透率小于1×10-3μm2的碎屑岩储层。
关德师等(1995)指出,致密气藏是孔隙度低(<12%)、渗透率比较低(0.1×10-3μm2)、含气饱和度低(<60%)、含水饱和度高(40%)、天然气在其中流动速度较缓慢的砂岩层中的天然气藏。
邹才能等(2010)认为,致密砂岩气是孔隙度<10%、原地渗透率<0.1×10-3μm2或空气渗透率<1×10-3μm2、孔喉半径<1μm、含气饱和度<60%的砂岩中储集的天然气,一般无自然工业产量,但在采取一定经济条件和技术措施后,可以获得工业天然气产量。
粗砂岩特征描述
粗砂岩特征描述粗砂岩是一种常见的沉积岩,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在地质学中,粗砂岩是指砂粒直径在2-1/16毫米之间的沉积岩,其主要成分是石英,含有较多的石英颗粒,石英颗粒的大小不一,但大多属于中等或较大颗粒。
粗砂岩通常呈现出明显的层理结构,砂粒之间的结合力较强,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粗砂岩的颗粒粗大,表面常常呈现出角状或圆角状,颗粒之间的空隙较大,这使得粗砂岩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
由于其颗粒大小较大,粗砂岩在地质构造中通常作为重要的储层岩石,具有较高的储集和传导水、油气等地质流体的能力。
粗砂岩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粗砂岩常常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成岩作用,如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这些作用会使粗砂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胶结作用可以使粗砂岩的孔隙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孔隙度减小,渗透性降低;溶蚀作用则可能导致岩石表面产生溶蚀孔洞,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
因此,在勘探和开发粗砂岩储层时,必须充分考虑成岩作用的影响。
粗砂岩的形成主要是经历了岩石圈内部的岩浆上升,或者是沉积环境的变化,如河流冲击、海浪侵蚀等作用,造成原有岩石破碎,颗粒重新沉积而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粗砂岩往往伴随着其他沉积岩层,如细砂岩、页岩等,这些岩层之间的联系紧密,相互作用复杂。
粗砂岩在地质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记录了地球数亿年来的地质历史和变迁。
通过对粗砂岩的岩相、古生物化石、矿物组成等特征的分析,可以揭示地球历史上的地质事件,如古地理环境、地质构造运动等。
粗砂岩是地质学家研究地质变动和地球演化的重要参考对象。
总的来说,粗砂岩作为一种常见的沉积岩,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它在地质构造和资源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对粗砂岩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质构造特征,为资源勘探开发和地质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储层精细描述
5 储层描述5.1 沉积微相描述5.1.1 沉积特征沉积特征是划分沉积相的主要依据。
以下主要从颜色特征、砂岩成分、粒度、CM 图、重矿物、沉积构造、砂岩厚度及砂岩百分比等方面来描述该区沉积特征。
5.1.1.1 颜色特征t砂岩颜色主要为灰色、褐色、浅灰色、灰褐色。
该区陆9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J2泥岩颜色为深灰色,指示沉积环境以还原为主,见附图5-1。
5.1.1.2 砂岩成分t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
石英据岩矿薄片统计,该区头屯河组J2含量为20.92%~31.87%,平均27.39%;长石含量为17.24%~24.88%,平均19.96%;岩屑(R)成分复杂,包括凝灰岩、霏细岩、千枚岩、硅质岩、花岗岩等岩屑,岩屑平均含量为45.86%,其中凝灰岩平均31.37%,霏细岩平均3.87%,千枚岩平均2.7%,花岗岩平均1.42%,硅质片岩,此外还含有少量安山岩、菱铁矿团粒等岩屑;填隙物含量较少,平均5.32%,胶结物以方解石胶结为主,杂基以水云母化泥质为主。
该区头屯河组Jt储集层稳定矿物石英含量仅为27.39%,而不稳定矿物长石与岩屑2含量之和为65.82%,显然目的层矿物以非稳定矿物为主,如果用成份成熟度指标石英/(长石+岩屑)之比来衡量,该区储集层为为0.28~0.52,平均0.42,砂岩成份成熟度偏低,反映了母岩成分复杂、物源频繁变化的沉积特点。
另外,该区岩石颗粒磨园度主要以次园状为主,结构成熟度较高,表明沉积物受水流冲刷作用较强,具有一定的搬运距离。
5.1.1.3 粒度特征陆9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砂层组粒度概率曲线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两段式,只含有悬浮和跳跃较细组分,斜率较陡,说明颗粒的分选较好;另一种为三段式,既含有悬浮和跳跃较细组分,又含有滚动搬运的粗组分,斜率较第一种缓,分选相对较差。
在66块样品中,28块为两段式,38块为三段式,说明水动力总体上比较强的,滚动总体发育。
见附图5-2。
非均质砂岩储层的形成机制、表征参数及描述技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质、 物性 特 征、 成岩 作用 、 隙结构 等等 。 孔 但对 于 以油 气 勘探 开发为 目的 的储 层研 究最终 都应 归结为 储集 层 非均 质特性 的客观 描述 、 价及 预测 。 储层 非均 评 而 质特 性 的内容则 主 要 体现 为 宏 观及 微 观 两个 方 面 。 对于 砂 岩储 层而 言 , 观 非均 质 性 主要 研 究砂 岩 体 宏 的空 间展布 规律 和 物性 ( 隙度 、 透率 、 油 饱 和 孔 渗 含 度) 的分布 特征 ; 观非均 质 性则 主要研 究砂 岩孔 隙 微 形 成 机制 、 隙结构 特征 及 流 体 在其 中运 移 的 渗 流 孔 机制 等 等 。 1 非 均 质砂岩储 层 的形成 机制 1 1 沉 积 环境 决定 了砂 岩 体 的分 布 外 形和 宏观 上 .
一
研究。
从 一般概 念上讲 , 相 沉积较 海相 沉积 , 陆 上游沉 图1 积较 下 游沉积 的砂体 具有 较强 的非 均质性 。以十分 普通 分 布的河 湖沉积 体系 为例 ( )从隆 起 的物源 图1 。 区到 平坦 的深湖 区 , 由重 力 、 积和 河道所 携带 的砂 冲 岩沉 积 就具 有千 姿 百 态 的沉 积 样式 , 物 源 区 的冲 近 积 扇 体 沉积 就具 有 扇 根 、 中 、 扇 扇端 沉 积之 分 , 作 而 为油储 的主要 沉积 单元 —— 水道 砂岩体 就具 有频 繁 改造, 多期 空间叠置 的非 均 质特征 , 其岩 石学 特征表 现 为极 低的结构 和成 分 成 熟 度 , 表 现 为较 差 的孔 更 隙结 构 特 征和 非均 质 性 极强 的物 理特 征 ; 游 艺机 上 的 网状 河道 则形 成平 面上 和剖 面上 众多 的透镜 状砂 体 分 布 , 油储 特 征也 十 分 复 杂 ; 其 中游 的 蛇 曲河 流 , 又具 有 水上与 水下之 分 , 上河道 稳定性 相对 较差 , 水 图2 河道 傻 向加积 和 改造 频 繁 , 砂体 空 间 分 布规 律难 j 『 使 涉 及 到砂 岩 成岩 作 用 的现 象 很 多 , 从对 储 层 孔 以掌 握 , 而水下 河道 尽管 相对 稳 定 , 但河 道砂体 的 分 隙 的贡 献 角度 来 归纳 , 外 乎 分 为孔 隙损 失 和孔 隙 无 布范 国 比较局 限 , 没有 相 当 密 度 的井 网是 难 以控 制 如 矿 包 的; 而到 了深 湖 区 的浊 积 体 沉积 更 是 难 以把 握 的一 增 加 两 大类 , 机 械 压实 、 物 重结 晶 ( 括次 生 加 大 和 充填 ) 主要 降 低储 层 孔 隙 度 . 溶 蚀作 用 、 等 而 矿 娄 重要 ’储 类型 。 往 物 脱水 等作 用则 增加 储层孔 隙 。尽 管 戚岩 作用类 型 图 2 3为某一 油 田所建 立 的三 角 洲前缘 辫状 河 、
凝灰质砂岩储层有效厚度分类划分方法
图 法对储 层物 性进 行 定性 分类 , 并在 岩 电 实验 的基 础 上 , 构建 了反 映储层 含 油性 的参数 , 据沉积 根 相 分 区对 储 层含 油性进 行 了分类 , 而 综合 评价 储 层 , 效 的解 决 了凝灰 质 砂岩 储层 有 效厚 度分 进 有
研 究室工作。
5 2
RLD - 3 DEN+1 3 L ≤ 5.8 3.3
国 外 测 井 技 术
数。
Ⅲ类 物 性 (.≤K 1: 53 * E 1 .3 MS L 01 < )一 . D N+ 33 < F / 8
RID 一 38 DEN+1 L ≤ 5. * 43
另一 方 面 , 由于感应 测 井 与侧 向测 井 的原 不
I类 物 性 ( K≥l ) F /L<一 .8D N+ 0 : LRL 53* E MS D  ̄
1 .5 28
分别进行评价, 综合评价储层 。 贝尔油 田为构造一 岩性和岩性油藏 , 储层 为多
物源沉积, 且含有凝灰 , 导致储层孔隙结构复杂, 、 孔 渗 相关 性差 , 区投人 开发后 , 在有效 厚度 大但 产 该 存
类划 分的难题 。
关 键词 : 灰质砂 岩 ; 渗透 ; 凝 低 微球 形聚 焦 ; 地层 因素 ; 效厚度 测 井分类 有
1 前 言 刖 再
近年来 , 随着 勘探 的不 断深入 , 在新 增原 油探 明
2 物性分 类标准研究 彻 买杯准针艽 匪分
南 屯组 一段 储 层孔 隙类 型主 要为 粒 间溶 蚀孑 、 L 粒内溶蚀孔 、 长石粒内溶孔、 铸模孔等, 孔隙度变化 范 围在 7 . 22 , 均 孔 隙 度 为 1.% , 中 0~3.% 平 2 5 其 3. 36 %的 样 品有 效 孔 隙 度 小 于 1% ,1 %分 布 在 0 4. 6
致密砂岩储层形成条件及其表征方法
石英具有III 级次生加大 现象
绿泥石 包壳
榆57井(据张晓峰2010)
榆64井 (据张晓峰2010)
四、致密储层的成因机理及控制因素
2.3 溶蚀作用
控制因素二
溶蚀作用可以产生大量次生孔隙,从而使储层物性改善,成为有效储层
V. Shimidt等人认为,有机质演化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 碳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在地层中形成弱碳酸,从而使砂 岩中方解石胶结物发生溶解,形成次生孔隙
地震岩石物理分析 表 征 技 术 与 方 法 地震技术 地震正演模拟
多参数综合判别
测井技术
测井相聚类分析法
五、致密储层的表征技术与方法
1、 地震岩石物理分析
地震技术一
四川川中 某研究区 内低孔低 渗的致密 砂岩储层
纵波速度随含气饱和度增大而降低的规律非常稳定;孔隙度越高,纵波速 度越低;孔隙度越高,纵波速度随含气饱和度变化的非线性特征越显著, 由于横波受流体的影响非常小,气层与一般砂体的拟合趋 当孔隙度低于8.5%时,数据点更集中于拟合线附近;而当孔隙 当孔隙度小于5.0%时,可以认为纵波速度与含气饱和度基本呈线性关系 势一致,预测的砂体孔隙度应该最能反映真实的储层质量。 度大于8.5%时,相对高孔隙有利储层段数据点比较发散
西 欧
东 欧
北 非
非 洲
中 国
前 苏
织
和
和
南
和
组
拉
欧
东
以
亚
太
地
南 亚
联
)
区
一、前言
美国地区
美国是全球致密砂岩气工业发展最早、开发利用最成功的国家,已在23 个盆地发现了致密砂岩气,主要分布于落基山盆地群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区, 剩余探明可采储量超过5×1012m3,2012年致密砂岩气产量达1754×108m3, 约占美国天然气产量的26%,在天然气产量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基于岩相约束的致密砂岩储层分类评价——以苏里格东二区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
2024年1月第39卷第1期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Jan.2024Vol.39No.1收稿日期:2023 05 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湖相云质岩致密油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其定量表征方法”(41902125)第一作者:李玢(1999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储层非均质性成因机理及表征方法。
E mail:libincup@163.com通讯作者:孙盼科(1988 ),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地震地质解释、油气田开发地质、油气地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E mail:sunpk@cup.edu.cnDOI:10.3969/j.issn.1673 064X.2024.01.003中图分类号:TE122文章编号:1673 064X(2024)01 0023 11文献标识码:A基于岩相约束的致密砂岩储层分类评价———以苏里格东二区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李玢1,2,张林3,吕凤清3,严锐涛4,孙盼科1,2,周瑞丰1,2,王江1,2,甘春玲1,2,敬光彬1,2,陈裕龙1,2,姜世一1,2,朱思成1,2(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2.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3.中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苏里格气田分公司,内蒙古乌审旗017300;4.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要:针对苏里格东二区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差、微观孔隙结构及非均质性特征复杂等问题,开展以岩相为基本单元的储层特征研究,并结合宏观结构与微观特征对储层进行综合分类评价。
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盒8下亚段共发育块状层理砾岩相、块状层理中粗砂岩相、交错层理中粗砂岩相、平行层理细砂岩相、波状层理/块状层理粉细砂岩相和水平层理/块状层理泥岩相6种岩相类型。
致密砂岩气 储量标准
致密砂岩气储量标准一、储量估算致密砂岩气储量估算是在对致密砂岩气藏进行详细勘探的基础上,通过对气藏储层、盖层和保存条件等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结合现代地球物理和地质勘查技术手段,对气藏的储量和规模进行科学估算。
二、储层描述致密砂岩储层是致密砂岩气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描述包括以下方面:1.储层岩石学特征:主要描述储层岩石的矿物组成、粒度、磨圆度、分选性等特征。
2.储层物性特征:主要描述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等物性参数。
3.储层含气性特征:主要描述储层中天然气的类型、含量、丰度等特征。
4.储层保存条件:主要描述储层的构造、岩性、热流等地质条件对天然气的保存和运移的影响。
三、气藏特征致密砂岩气藏是一种特殊的天然气藏,其特征包括以下方面:1.气藏压力高:致密砂岩气藏一般具有较高的气藏压力,需要采用特殊的高压开采技术。
2.气藏产量低:由于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气藏的产量相对较低。
3.开发难度大:由于致密砂岩气藏具有较高的压力和较低的产量,开发难度较大,需要采用特殊的开采技术和设备。
4.经济价值高:由于致密砂岩气藏的天然气品质较好,价格较高,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四、资源品质致密砂岩气的资源品质主要取决于天然气的组成和含量。
一般来说,致密砂岩气的组成比较单一,主要成分是甲烷,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热值和较低的杂质含量,因此是一种优质的清洁能源。
此外,致密砂岩气还具有较高的碳氢比和较低的含氧量,这些特征都表明致密砂岩气具有较高的资源品质。
五、储量规模致密砂岩气的储量规模是衡量其开发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致密砂岩气的储量规模较大,但由于其储层物性较差,产量较低,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开采技术和管理措施来提高采收率。
此外,致密砂岩气的开发还需要考虑地质风险、技术条件、经济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六、开发方案致密砂岩气的开发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一般来说,开发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地质特征:包括气藏的压力、温度、组成等特征。
岩屑、岩芯描述
岩屑、岩芯描述其主要意义是建立本井所在部位的地层岩性剖面和油气水显示层剖面,并且为油气田开采及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各类参数,因为通过岩屑、岩芯描述可以初步了解本井乃至本区块地层岩性、油气水显示层特征、生储盖组合关系及岩相古地理沉积相特征,故岩屑、岩芯描述的好差衡量标准也就显而易见了。
本文就岩屑、岩芯描述要点依据规范进行探讨,仅供广大描述者参考,谬误之处,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1、岩屑描述1.1 砂质岩(1)细粒岩屑长石砂岩:浅灰色。
成分石英60%、长石25%、岩屑15%。
具细粒结构:其中细砂75%,粉砂20%,中砂5%。
次棱角状,分选中等。
胶结物泥质为主,灰质次之,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2)泥质粉砂岩:浅灰色,色因含泥质不均略显深浅不均。
泥质30%,粉砂70%。
成份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岩屑少量。
具泥质粉砂结构:粉砂90%,细砂10%。
普含泥,局部富集,且成条带状、团块状分布。
次棱角状,分选好。
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3)含砾中粒岩屑石英砂岩:浅灰色。
砾石8%,砂质92%。
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砺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1—3mm,最大可达9mm。
砂岩成份石英80%、长石5%、岩屑15%。
具含砾中砂岩结构:其中中砂52%,细砂40%,砾石8%。
砾石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中等。
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4)砾质中粒长石岩屑砂岩:浅灰色。
砾石30%,砂质70%。
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砾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2—4mm,最大可达10mm。
砂岩成份石英65%、长石15%、岩屑20%。
具砂粒结构:其中砾石40%,砂质60%。
砾石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差。
泥质胶结,疏松。
油气显示:无1.2 泥质岩(1)泥岩:深灰色,色深且均。
性硬、脆,平坦状断口。
局部可见少量植物茎化石,滴酸不起泡。
(2)粉砂质泥岩:浅灰色,色因含粉砂不均略显浅不均。
粉砂30%,泥质70%。
普含粉砂,局部富集,且成条带状、团块状分布。
粉砂岩储层的物性特征与储量评价
粉砂岩储层的物性特征与储量评价粉砂岩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与开发领域的沉积岩石。
了解粉砂岩储层的物性特征及储量评价方法对于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一储层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粉砂岩的物性特征。
粉砂岩具有粉末状颗粒结构,颗粒直径通常在0.002mm至0.06mm之间。
它的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质。
由于其颗粒细小,粒度均匀,所以其孔隙度相对较高,且孔隙连通性好。
此外,粉砂岩通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能够较好地储集和运移油气。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粉砂岩储量评价的方法。
储量评价是评估粉砂岩储层潜在油气资源量的过程。
常用的储量评价方法包括剩余油气评价法、地质综合评价法和数学统计方法等。
首先,剩余油气评价法是根据地质数据和工程资料,运用各种计算公式和物性常数来评估储层的剩余油气量。
这种方法通过测定现场采油试井数据,配合地质勘探技术,结合岩心分析、测井及地震资料等,综合计算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参数。
然后借助体积计算的技术,评估储量大小。
其次,地质综合评价法是基于储层地质特征和地质模型,通过地质建模、地质参数计算以及体积计算等方法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
该方法根据地质构造、沉积环境、岩石物性等因素,构建储层的地质模型,通过多重参数计算和采用软件工具进行分析与优化,得出储量评估结果。
最后,数学统计方法是运用数学统计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对采样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建立数学模型来评估储层的储量。
它通常依靠统计学理论以及高级计算机软件,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以得出更准确的储量评估结果。
常用的数学统计方法包括高斯模型、卡方模型、正太分布模型等。
储量评价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对于粉砂岩储层的开发至关重要。
合理评估储量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有效的开发方案,提高开发成功率。
此外,储量评价结果也是进行经济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于合理投资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粉砂岩储层的物性特征与储量评价对于石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砂岩石油储层的特征及勘探技术研究
砂岩石油储层的特征及勘探技术研究砂岩石油储层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内,是重要的油气资源。
本文旨在探讨砂岩石油储层的特征及勘探技术,以提高油气勘探的效率和成功率。
一、砂岩石油储层的基本特征砂岩是指由砂粒、碎屑和胶结物构成的矿物质颗粒,具有良好的储层性能。
砂岩石油储层的基本特征包括:1. 孔隙度高。
砂岩石油储层中的孔隙度通常在10%以上,有些高达30%以上,因此能够承载大量的油气储量。
2. 渗透率高。
由于砂岩储层中孔隙体积大、连通度好,石粒骨架不占据孔径空间,故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便于油气的流动。
3. 储集层连通性好。
砂岩储层结构简单,孔隙缝隙互相连通,有利于油气在储层中的集聚和调整。
4. 地质层较稳定。
砂岩储层的成因通常与沉积过程有关,沉积环境稳定且少受地质运动的影响。
以上特征使得砂岩储层成为很好的油气储层。
二、砂岩石油储层的勘探技术1.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是目前最主要的勘探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同岩石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波的反射能量,推断潜在的储层位置和结构。
地震勘探技术依靠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通过记录地震波到达反射界面的时间、电磁波振幅和极化信息,获得储层的位置、分布、岩性以及构造等信息。
而地震反演理论则是将记录的反射系数通过逆推,还原地下岩层物理属性的过程。
2. 电性勘探技术电性勘探技术是一种测量地下电性性质的方法。
它根据不同的岩石在电流、电阻、电导率以及电磁波传播时响应不同的特征,来确定储层的位置和性质。
电性勘探技术可分为直流电法、交流电法、自然电场法和电磁法等方法。
其中,电磁勘探法已成为砂岩石油储层勘探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可通过测量地下电磁波的电流、磁场、磁通量等信息,来确定地下储层的电性和分布。
3. 地磁勘探技术地磁勘探技术利用地球磁场的强度和方向的变化,来测量地下物质的磁性性质,以确定储层的位置和性质。
地磁勘探技术可分为磁力法、磁梯度法和磁化率法等方法。
其中,磁力法是最常用的勘探方法之一,它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磁场和磁场变化,推断储层的位置和规模。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课件
北1-51-E62
北1-53-E62
有效渗透率
有效厚度
砂岩厚度
射孔井段
小层编号
油层组
有效渗透率
有效厚度
砂岩厚度
射孔井段
小层编号
油层组
0.793
1.139
1.217
SII
SII
SII
-F
0.44
SII
SII
SII
0.775
0.775 10
1.2 0.6
未 钻 穿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井1
井2
井3
基线
1.5cm
辅助线
井轴线
900
井深
0.2-0.3cm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
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
有效渗透率
有效厚度
砂岩厚度
射孔层段
小层层号
油层组
1.2.2 编制单井柱状剖面。
1.2.2.1 在基准线与辅助线之间标注柱状剖所需各项内容的名称。井轴线左侧依次为有效渗透率、射孔层段、小层层号;井轴线右侧依次为水淹级别、砂岩厚度、有效厚度、油层组。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
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
1.2.3.8 同一沉积单元(单砂层)或不同沉积单元(单砂层),河道砂体连通厚度小于1.0m,且主要与层位较低砂岩的顶层微相连通,可不连线。
1.2.3.9 一个层在某一方向上与邻井同一沉积单元(单砂层)的几个层连通,且属同一沉积微相,在两井间编绘夹层尖灭线,之后合成一个层连线 。
油底
1.5cm
3cm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
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
储层有种区块,指标及标准
储层有种区块,指标及标准
1. 碳酸盐岩储层:
- 孔隙度(Porosity):通常要求大于10%。
- 渗透率(Permeability):通常要求大于1mD。
- 饱和度(Saturation):注水后油层饱和度应大于50%。
2. 砂岩储层:
- 孔隙度:通常要求大于15%。
- 渗透率:通常要求大于10mD。
- 储量评价指标:STOIIP(原油初始储量)和GIIP(天然气初始储量)。
3. 頁岩油储层:
- 孔隙度:通常较低,小于10%。
- 渗透率:通常很低,小于0.1mD。
- 頁岩氣儲層粘土礦物含量(TOC):通常要求大于2%。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具体标准可能因地区、油气田的特定情况以及技术要求而有所不同。
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咨询相关的专业人士或机构。
砂岩储层评价方法
1、 储 层 基 本 特 征
储层定义:在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储集空间并能使储存在 其中的流体在一定压差下可流动的岩石称为储集岩 。由储集 岩所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 1.1 储层基本属性 (1)孔隙性: ①储集空间(广义的孔隙)。储集岩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充填 的空间部分称为储集空间。 ②孔隙的大小:孔隙是被岩石颗粒包围的较大储集空间它是 流体的基本储集空间 。 ③孔隙的连通性:连接二个孔隙的通道称为喉道。孔隙按其 对流体渗流的影响可分为两类:有效孔隙和无效孔隙。 ④孔隙度:它是反映岩石中孔隙的发育程度。可划分为总孔 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312 渗透率计算方法 渗透率是最能反映储层物性特征的参数 ,可利用岩心 渗透率与孔隙度拟合方法计算得出 ,但由于与孔隙度 的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为 0156) ,导致用该法计算结 果误差较大。进一步研究表明 ,渗透率不但与有效孔 隙度Φ有一定相关性,还与泥质含量(V sh ) 、 粒度中 值( Md ) 、 束缚水饱和度( Swirr )等参数密切相关。 因此可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研究区渗透率 K与Φ,V sh , Md , Swirr各参数值的数学模型 ,即
小分布;
2、铸体:铸体薄片、铸体骨架,在二维平面上得到孔喉的形
态、分布;
3、电镜扫描:微观上,得到较可靠的结果;
4、矿场研究:测井、渗流力学,借助此方法研究大范围孔
喉分布。
百色盆地东部拗陷中央凹陷带那读组为陆相 碎屑岩沉积地层 ,储集层的特点是岩性致密 ,孔隙 结构复杂 ,非均质性较强 ,横向可对比性较差 ,用传 统解释方法对其储层进行正确评价比较困难。综 合岩心分析、 储层电性特征对该区储层进行系统 研究 ,初步形成了一套用常规测井资料综合评价致 密碎屑岩储层评价技术 ,包括流体性质判别、 孔隙 结构评价、 储层非均质性评价、 储层分类、 产量 预测等方法 ,并通过实例进行了效果评价 ,证实该 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地促进中央凹陷带的勘探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表
表1 地区陡坡带砂砾岩扇体储层预测质量检
单位:
间:
年
序 检查内 号容
1
构造解 释
2
沉积相 分析
3
古地貌 分析
4
合成记 录标定
5
波阻抗 反演
6
属性综 合分析
7砂体描 述Fra bibliotek8计算砂 体厚度
6.3.7.2详探阶段应提交的图件: a主要目的层构造图 b主要目的层段沉积亚相图 c单井合成记录 d连井综合标定图及相应的地质解释剖面图 e古地貌分析图 f测井约束反演剖面 g振幅、相位等属性分析图 h砂泥岩百分含量图 I有利相带相关预测图(或砂体综合评价图) J砂体顶面构造图和厚度(或砂层组)图。
预探阶段滩坝砂体储层预测应执行规范6.3.1、6.3.2和6.3.5。 6.3.7 提交图件
6.3.7.1预探阶段应提交的图件: a主要目的层构造图 b主要目的层段沉积相图 c单井合成记录(或邻区相关井合成记录) d古地貌分析图 e振幅、相位等属性分析图 f砂泥岩百分含量趋势图 g砂体顶面构造图。
针对滩坝砂体的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预探阶段要根据本区或邻 区资料的分析结果,确定滩坝砂体有利的岩性组合和砂泥岩百分含量的 平面分布特征;详探阶段还应根据坝砂的发育规律,尽可能地描述坝砂 的分布范围。 6.3.1 利用古地貌分析技术预测有利的滩坝砂发育的相带。 6.3.2 通过正演模拟确定有利岩性组合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统计分析 确定地震属性与砂岩百分含量的统计关系,并预测目的层段的砂岩百分 含量趋势。 6.3.3 以波形分析技术为核心,结合针对性(反映砂岩百分含量、单层 厚度)的属性分析、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确定坝砂的分布区。 6.3.4 描述砂层组,计算砂岩累计厚度。 6.3.5 按Q/SL0751编制砂体顶面构造图。 6.3.6 按Q/SL0751编制砂体或砂层组厚度图。
预探阶段浊积砂体储层预测应执行规范6.4.1和6.4.2和6.4.4。 6.4.6 提交图件 6.4.6.1预探阶段应提交的图件:
a主要目的层构造图 b主要目的层段沉积相图 c单井合成记录(或邻区相关井合成记录) d反演剖面
e砂体顶面构造图。 6.4.6.2详探阶段应提交的图件:
a主要目的层构造图 b主要目的层段沉积亚相图 c单井合成记录 d连井综合标定图及相应的地质解释剖面图 e测井约束反演剖面 f振幅类属性分析图 g有利相带相关预测图(或砂体综合评价图) h砂体顶面构造图和厚度图。 7、检查规程 7.1检查制度及方法 7.1.1一级检查,由专题(项目)组长负责组织该项目组成员进行自检和互 检。 7.1.2二级检查,项目负责人或责任工程师组织人员对承担的项目进行经 常性不定期的质量检查和监督。 7.1.3三级检查,由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单位储层预测结果进行检 查。
Q/SLSLJ 0748 三维地震勘探解释规程 Q/SLSLJ 0815 区域与区带地质综合研究要求 Q/SLSLJ 1245 探井单井评价 Q/SLSLJ 0751 地震资料人机联作解释规程 Q/SH1020 1580-2003 砂岩储层地震横向预测技术规范 3 主要地质任务 利用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手段进行砂岩储集体的精细解释、描述和预 测。 4 基础工作与要求 4.1 按Q/SL0748完成研究区目的层构造精细解释。 4.2 按Q/SL0815完成研究区区域和区带的地质综合研究。 4.3 按Q/SL1245完成主要含油气井的地层、储集层、油气层、油气藏的 单井评价。 4.4 解释人员应掌握地震勘探技术原理、软件功能,具备熟练操作的 技能,同时要具有较强的地质综合分析能力。 5、砂岩储层预测的基本技术流程 砂岩储层预测必须充分利用地震资料提供的信息,采用相应的技术 方法实现砂岩储层的预测。具体的地球物理技术规范详见附录1,同时 鼓励使用各种新技术完成砂岩储层预测。 5.1 地质综合研究 研究本区及区域地质、物探资料,对区域地层和构造特征、地层层 序及接触关系、各层系的厚度及平面分布特征、生储盖组合特征、主要 沉积类型和分布、物源方向等进行研究,分析成藏的主控因素和影响储 层预测的关键问题,完成Q/SL0815要求的内容。 5.2 基础资料分析与评价
实现准确储层预测必须做好地质、地震、测井等基础资料的分析统 计与评价。 5.2.1地震资料品质分析与评价
了解地震资料的处理流程,地震储层预测要求使用保幅处理后的地 震资料;对地震资料的频谱、信噪比和采样率等品质进行分析,评价其 是否适宜做储层预测、预测结果能否满足地质要求,以及该品质资料下 能够达到的预测精度。 5.2.2测井资料分析与评价
a主要目的层构造图 b主要目的层段沉积相图 c古地貌分析图 d单井合成记录(或邻区相关井合成记录) e反演剖面 f振幅类、频率类、时间频率类属性分析图
g砂体顶面构造图。 6.1.7.2详探阶段应提交的图件:
a主要目的层构造图 b主要目的层段沉积亚相图 c古地貌分析图 d单井合成记录 e连井综合标定图及相应的地质解释剖面图 f测井约束反演剖面 g振幅类、频率类、时间频率类属性分析图 h有利相带相关预测图(或砂体综合评价图) I砂体顶面构造图 J砂体或砂层组厚度图。 6.2 河流相(曲流河)砂体
6.1.5 按Q/SL0751编制砂体顶面构造图。 6.1.6 按Q/SL0751编制砂体(或砂层组)厚度图。
预探阶段砂砾岩扇体储层预测应执行规范6.1.1、6.1.2和6.1.3、 6.1.5。 6.1.7 提交图件(附录2提供了11种相关图件的范例,编制图件的具体要 求应执行相关标准。) 6.1.7.1预探阶段应提交的图件:
度的计算。 6.2.5 按Q/SL0751编制砂体顶面构造图和厚度图。
预探阶段河流相砂体储层预测应执行规范6.2.1、6.2.2、6.2.5。 6.2.6 提交图件 6.2.6.1预探阶段应提交的图件:
a主要目的层构造图 b主要目的层段沉积相图 c相干分析图 d单井合成记录(或邻区相关井合成记录) e振幅类、分频类属性分析图 f砂体顶面构造图和厚度图。 6.2.6.2详探阶段应提交的图件: a主要目的层构造图 b主要目的层段沉积亚相图 c相干分析图 d单井合成记录 e连井综合标定图及相应的地质解释剖面图 f振幅类、分频类属性分析图 g测井约束反演剖面 h砂体综合评价图 i砂体顶面构造图和厚度图。 6.3 滩坝砂体
通过振幅、频率、相位、连续性等分析,确定目标砂体的地震响应 特征。 5.3.6地质统计分析
对储层岩性、地层、物性、地震属性等参数进行地质统计学分析, 以建立起地震属性参数与岩性、地层和物性的关系。 5.3.7储层地震异常的地球物理表征方法与属性参数的选择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及储层地震异常响应特征的研究,选择针对性的 储层预测方法和地震属性参数组合。 5.3.8模型正演研究
本规范制订了预探和详探阶段针对陡坡带砂砾岩扇体、河流相(曲 流河)砂体、滩坝砂体和浊积砂(扇)体四种典型砂岩储集类型的储层 预测规范,其它类型砂体可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参照本规范执行。规范 中除对预探阶段应完成的工作进行特殊声明外,规范规定的流程详探阶 段应全部执行。 6.1 陡坡带砂砾岩扇体
预探阶段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的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可能的 砂体类型和分布规模;详探阶段是进行砂砾岩扇体的内幕识别及有效储 层的确定。 6.1.1 利用古地貌分析技术,按照沟扇对应的原则确定砂砾岩扇体发育 的有利区带。 6.1.2 地震相分析确定沉积相带,预测有利的储集相带及可能的砂体类 型和分布规模。 6.1.3 利用属性分析、时频分析、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对扇体进行描 述,划分扇体的叠合期次。 6.1.4 采用波阻抗反演等技术进行内幕的识别和砂体的描述。
砂岩储层预测技术规范
(试行)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砂岩储层预测的方法及工作程序。 本规范分别适用于预探和详探两个油气勘探阶段的砂岩储层预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 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 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 本规范。
建立砂岩储层的地质模型,进行模型正演,验证所选地球物理表征 方法的合理性。 5.4 储层预测
储层预测应遵循从区带、相带研究到目标砂体预测的工作程序。 5.4.1通过主要目的层系的构造解释,确定构造特征。 5.4.2进行地震相分析,划分地震相单元。 5.4.3研究沉积相,确定有利储集相带。 5.4.4进行波阻抗反演与属性分析,确定储层的横向展布特征。 5.4.5进行储层综合解释,描述有利单砂体或砂层组,编制砂体顶面构造 图、砂体等厚图。
6.4 浊积砂(扇)体 预探阶段浊积砂体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确定浊积砂体有利的分布相
带;详探阶段主要是去除灰质泥岩影响,识别有效的浊积砂体。 6.4.1 选择地震相分析、波形分析、属性分析等技术,结合岩心相、测 井相的分析结果,进行沉积相和沉积亚相的分析。 6.4.2 采用常规波阻抗反演技术或用同相轴追踪方法,描述可能的浊积 砂体展布。 6.4.3 采用地质综合分析、属性分析、特殊反演等技术手段剔出灰质泥 岩,描述浊积砂体。 6.4.4 按Q/SL0751编制砂体顶面构造图。 6.4.5 按Q/SL0751编制砂体厚度图。
进行多井标定,研究储层的地质、测井以及地震响应的变化特征, 确定井间储层连续性、连通性及高低关系。 5.3.3岩性组合特征研究
进行岩石类型、岩性组合、单砂体厚度、物性、围岩性质等统计分 析,确定不同岩性组合特征及有利的岩性组合。 5.3.4物性特征分析
分析伽玛-声波时差-深度、伽玛-阻抗、伽玛-密度-深度、伽 玛-声波时差-密度及其它曲线之间的关系,建立速度、密度等随岩性 的变化关系,分析目标储层的物性特征。 5.3.5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检查应从一级到三级逐级进行。 7.2检查内容及要求
质量检查的内容及要求见表1-表4。可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选取其 中主要内容进行检查。 7.2.1陡坡带砂砾岩扇体储层预测的检查规程(见表1) 7.2.2河流相(曲流河)砂体储层预测的检查规程(见表2) 7.2.3滩坝砂体储层预测的检查规程(见表3) 7.2.4浊积砂体储层预测的检查规程(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