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类充注对储层成岩作用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烃类充注对储层成岩作用影响

油气等有机烃类在储层中的聚集改变了成岩作用环境,从而控制着矿物的交代、转化及自生矿物的形成等成岩作用过程。所以充分认识有机油气注入与储层中矿物形成、转化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成岩作用机理,不仅可以为储层有利次生孔隙带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可以确定油气充注方式、期次和时间,对研究油气藏的形成过程、总结油气藏的形成模式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其形成主要与有机质成熟过程释放有机酸对长石等颗粒的溶解有密切关系。近年来,随油气勘探发展,储层成岩作用在理论研究、具体实践中均获得了长远进展。在成岩作用的现代概念(Walther,1983)提出至今约一百年的历史中,成岩作用的研究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进展。20 世纪40-50 年代以前,沉积学主要研究沉积作用的过程,大多数沉积地质学家的观点是沉积矿床为沉积作用或至多在同生期沉积就形成了(孙永传等,1996)。但是从20 世纪中期开始,人们对成岩(后生)作用的研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成矿作用的阶段性的认识则从根本上改变了沉积岩石学的许多传统观念,并孕育了成岩作用研究的新时代。从上世纪70 年代中期开始至90 年代,成岩作用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与石油地质学家的参与有着重要的关系。后期,由于诸多因素,促使石油地质学家们及沉积学家对储层成岩作用的研究愈加重视,其显著特征是对成岩反应中无机和有机过程相互作用及其系统演化的探索,并重新评价油气地质演化过程和有利储层形成及其演化历史(Hower等,1976),,成岩作用的研究由此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相当一部分学者称之为现代成岩作用研究阶段。在该阶段盆地油气活动的研究为成岩作用或者成烃-成岩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契机(Bredehoeft等,1990;),我国学者对诸多含油气盆地储层成岩作用也开展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为深入揭示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成岩作用规律研究奠定了基础,成岩作用的研究亦被列入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重要研究方向。盆地油气活动在成岩作用或成烃-成岩作用中的深入研究对于认识小尺度内成岩特征与大尺度盆地演化,揭示成岩作用的时空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李忠等,2006)。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已认识到,储层的成岩作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地球化学过程,受到构造演化、沉积作用、矿物、盆地热流性质、油气运移及成岩环境中的物理化学条件等多种因素控制,最关键的是在油气充注过程中,矿物与孔隙油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条件、方式及随之发生的迁移方向、途经与沉淀位置等,油气流动是影响成岩作用的关键因素(张枝焕等,2000;)。

综合前人的研究,油气充注对成岩作用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抑制胶结作用的进行,主要是抑制石英、伊利石和碳酸盐矿物的胶结;(2)油气中所包含的有机酸溶蚀可溶矿物,形成溶蚀孔隙,增加了储集空间;(3)油气形成产生的超压能缓冲压实作用,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

1油气充注对胶结作用的抑制

石油生成、运移后在储层中产生聚集,油气的注入孔隙水化学组成发生改变,造成孔隙水的无机离子的浓度减小,且直接由碳酸盐胶结作用、间接使pH值发生变化、油气部分代替地层水从而阻止了矿物的离子间质量传递,使矿物的交代和转化、自生矿物的形成受到抑

制。

运聚成藏过程中石油的聚集会对储层成岩演化产生影响,曾经,一些学者认为:石油的注入对有些矿物(如伊利石)的生长可能有很大的影响(Thomas,1986),甚至认为,石油聚集导致储层成岩作用的终止。而实际上这个过程更加复杂。据实验表明,烃类充注不会使储层的成岩作用完全停止,但会一定程度的影响。砂岩成岩演化过程中,明显的受到油气聚集的影响,普遍认为油气在砂岩聚集,成岩作用仍在继续。李艳霞等(2003)对研究区的石英矿物的研究中发现,与水层相比,不同含油级别的油层中的石英矿物的相对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别,石油的充注并没有使石英的胶结作用终止。Nedkvitne(1993)通过对分布在自生胶结物中水溶性包裹体和石油包裹体,研究了Ula油田的成岩史和石油注入史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石油到达砂岩之后,成岩作用仍在继续活跃。自生石英中包裹体的温度为110℃左右,但这一过程持续至今。Gluyas(1993)得出了基本相同的结论,即在具有较高含油饱和度的砂岩中,仍有石英和钾长石胶结作用。石英加大边中含有烃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与裂缝中相比较高,且不呈正态分布,低温段丰度较低,高温段丰度较高,表明温度愈高,包裹体越发育。这说明:(1)石英裂缝中的包裹体形成早于烃类大规模的聚集;(2)石英加大边中包裹体中烃类则广泛分布,加大边是在烃类聚集期间形成的,且不同含油级别的储层中均一温度差别不大。

孔隙水中铝浓度及其在孔隙油气中的活动强度对伊利石生长是一个限制性的因素,石油的充注必将影响孔隙中铝离子的浓度,从理论上讲,有机油气的聚集将控制伊利石的形成,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只有在油层中的石油达到一定的饱和程度,以至于这些矿物形成的条件(如油气中某些离子的浓度及活动强度)完成被破坏,才能结束这些矿物的形成与生长过程。Saigal(1993)研究了北海中部Fulmar 砂岩储层中,石油聚集成藏对砂岩成岩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与水饱和带相比,油饱和带中的石英次生加大和钾长石的钠长石化程度要低。然而对石英次生加大中油气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研究表明,在这两个带中具有相似的温度范围,这就意味着油饱和带中石英的次生加大在石油聚集后仍在进行,只是其程度与水饱和带相比受到了阻碍。

2油气充注对储层孔隙的溶蚀改造

到晚成岩中晚期,储层中原生孔隙已经极少,在无外界油气参与的情况下,岩石矿物与孔隙油气之间组分的沉淀—溶解达到基本平衡。但是,在这一阶段,砂岩中往往发育次生孔隙,矿物颗粒和胶结物被溶解,说明原有的化学平衡被破坏,表明有外来物质的参与。对这一现象,过去人们试图用有机质热脱羧产生的碳酸的作用来解释。

在成岩作用阶段的中晚期,要使在无机环境中形成次生孔隙是不现实的。而干酪根降解而生成的有机酸增加了储层中铝硅酸盐、碳酸盐的溶解度,这些水溶性有机质能够明显地改变碳酸盐、铝硅酸盐的稳定性。在许多情况下,这些有机物质控制着成岩作用。

碎屑岩储层中,随着地层埋藏深度增大,储层中斜长石含量变化不明显,而钾长石含量随之减小。造成长石含量降低的主要因素是其溶蚀作用,长石溶蚀作用越强,其含量越低。含油层中长石的含量相对较高,而水层中相对较低。在同一深度,原始的长石含量影响到储层中长石矿物含量相对大小,进而影响到储层中溶蚀作用强弱。与油层中钾长石的钠长石化程度相比,水层的要大得多。长石矿物的溶蚀作用不会因烃类充注而立刻终止。不管是浅部还是深部,含油储层中,长石类矿物、碳酸盐类溶解作用均强烈,从而形成较好的次生孔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