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目录

107
脊髓损伤(不完全性)
503
老年病科
108
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511
109
尿频病(尿道综合征)
514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目录
科 别
序 号
病 种
页码
脑病科
1
颤病(帕金森病)
3
2
痫病(颞叶癫痫)
8
3
痿病(多发性硬化)
11
4
痿病(格林-巴利综合症)
16
5
目偏视(眼肌麻痹)
21
6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
26
急诊科
7
急性咳嗽病(门诊)
33
8
急性咳嗽病(住院)
36
9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轻症阶段)
29
胫腓骨骨折
141
30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147
31
踝关节扭伤
150
32
腰椎间盘突出症
154
33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159
34
股骨颈骨折
164
35
髌骨软化症
170
36
股骨粗隆间骨折
173
针灸科
37
中风后焦虑状态
181
38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185
39
面痛病(三叉神经痛)
189
内分泌科
40
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
87
18
郁病(强迫症)
91
肺病科
19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99
20
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风热犯肺证风寒袭肺证风燥伤肺证痰热郁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是指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临床经验,制定的一种临床操作方法和治疗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旨在统一诊疗标准,提高诊疗效果,减少误诊、漏诊和过度治疗的可能性,同时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中医临床路径已经应用于多个专业,并覆盖了104个病种。
这些病种涉及到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伤科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介绍其中24个专业涉及的一些病种及其中医临床路径。
1. 内科专业:1.1 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1.2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1.3 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胆囊炎、慢性肝炎等;1.4 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 外科专业:2.1 外科创伤病:骨折、脱位、切割伤等;2.2 外科感染病:蜂窝组织炎、脓肿等;2.3 外科性肿瘤病: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
3. 妇产科专业:3.1 妇科炎症病: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3.2 妇科肿瘤病:卵巢癌、子宫肌瘤等;3.3 孕产期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等。
4. 儿科专业:4.1 儿科感染病: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水痘等;4.2 儿科消化系统病:胃食管反流病、消化不良等;4.3 儿科呼吸系统病:肺炎、哮喘等。
5. 骨伤科专业:5.1 骨科创伤病:骨折、半月板损伤等;5.2 骨科综合病:骨质疏松、颈椎病等。
除了上述提到的病种,还有一些其他的专业和病种也有相应的中医临床路径。
例如眼科专业的青光眼、白内障等;耳鼻喉科专业的中耳炎、鼻窦炎等;皮肤科专业的湿疹、银屑病等。
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收集和整理相关病种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程表现、相关检查指标等;其次,通过专家组讨论,制定出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然后,将制定好的中医临床路径应用于具体患者身上,观察疗效并不断完善;最后,通过实践总结,不断修订和优化中医临床路径。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合订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二零一○年总目录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 (39)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 (45)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 (57)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69)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89)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 (137)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 (145)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67)外科中医临床路径 (193)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 (229)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 (265)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 (287)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93)眼科中医临床路径 (313)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347)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 (365)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 (377)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 (407)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449)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 (491)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3)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9)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 (14)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17)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 (21)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25)假性延髓麻痹中医临床路径 (34)— 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 周至6 个月。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二零一○年总目录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 (39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 (45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 (57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69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89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 (137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 (145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67外科中医临床路径 (193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 (229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 (265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 (287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93眼科中医临床路径 (313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347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 (365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 (377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 (407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449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 (491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3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9 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 (14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17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 (21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25假性延髓麻痹中医临床路径 (34————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4个专业104种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目录

475
92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484
康复科
93
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489
94
膝关节僵硬中医诊疗方案
498
95
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504
96
孤独症中医诊疗方案
510
97
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
517
98
健忘(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诊疗方案
525
老年病科
99
老年便秘(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
365
70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369
71
胃缓(胃下垂)中医诊疗方案
374
72
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378
73
食管裂空疝中医诊疗方案
382
74
呃逆病(呃逆)中医诊疗方案
387
75
腹痛病(功能性腹痛)中医诊疗方案
391
76 嗳气病(吞气症、非特异性过度嗳气)中医诊疗方案 395
77
厌食(神经性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
400
78
梅核气(癔球症)中医诊疗方案
405
79
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
411
80
小儿汗病中医诊疗方案
416
81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诊疗方案
421
82
耳胀(分泌性中耳炎)中医诊疗方案
427
83
鼻渊(慢性鼻-鼻窦炎)中医诊疗方案
430
耳鼻喉科
84
鼻窒(慢性鼻炎)中医诊疗方案
326
62
风赤疮痍(眼睑湿疹)中医诊疗方案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1
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6
目偏视(眼肌麻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1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6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实施中医康复
□防治并发症
□健康宣教
□初步形成康复方案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案
□完成出院
□小结通知出院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颤病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高纤维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内科基础治疗
□针灸
□推拿
□康复训练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效果
□调整或补充中医诊疗方案
□完成入院检查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颤病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高纤维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内科基础治疗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便常规+潜血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
□胸部X线片
□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痫病(颞叶癫痫)的患者。
2.接受正规抗癫痫西药治疗后发作仍不能控制的患者;或初次诊断为颞叶癫痫未服用任何药物的患者。
中医临床路径工作ppt课件

可编辑版课件
10
医疗纠纷的处置
1.什么是医疗纠纷 2.医疗纠纷的现状 3.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 4.医疗纠纷适用的法律法规 5.医疗纠纷的处置 6.我院医疗纠纷的处理原则
可编辑版课件
11
谢 谢!
可编辑版课件
1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可编辑版课件
7
实施临床路径的目的是统一规范医疗 行为,提高医疗规范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是以时间为横轴、 项目为纵轴的一种形式。
国家局颁发的路径,是经过试点证明 的,是可行的。
可编辑版课件
8
临床路径的实施: 一.成立相关的组织
医院科室明确责任 二.选择确定病种
以“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并重”为 制定原则
以具有优势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入选病种, 每科2个 三.培训学习
全员参与:医疗、护理、与本路径相关的 人员
每位工作人员必须熟记路径方案和表单
可编辑版课件
9
四.临床应用
1.凡符合病种的要求一律入路径 2.严格按照表单完成路径 五.考核
1.监控督导(院、科) 2.运行机制 3.质量评估(疗效、时间、治疗方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持续改进 5.奖惩
中医临床路径工作
泰安市中医医院 屠庆祝
可编辑版课件
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 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 若干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自2009年启动了中医临床路径 制定工作,并于2011年逐步开展了中 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可编辑版课件
可编辑版课件
5
临床路径的开展虽然要以诊疗方案和 诊疗规范为依据,但由于临床路径包括 对临床工作直接而具体的指导、监控和 评价。其不同于诊疗方案,临床路径更 加细化医疗过程,关注过程中的重点环 节,就是将细化的中医单病种的诊疗方 案进一步规范化,使诊疗步骤更加清晰、 明确,加强对于临床医疗行为的指导和 监督。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风热犯肺证风寒袭肺证风燥伤肺证痰热郁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当患者继发或合并细菌感染,不进入本路径。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全面系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疾病方面一直有着独特的优势。
通过分析病情、确立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及跟踪评估治疗效果,中医临床路径能够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介绍24个专业和104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治疗。
专业一:消化内科1. 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主要采用草药治疗,同时结合饮食调理和穴位按摩等辅助方法,调整胃肠功能。
2. 胃炎:中医临床路径主要以清热解毒、护胃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配合针灸和推拿等物理治疗方法。
3. 胃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注重草药治疗,同时辅以针灸和中药外治等方法,既可以缓解疼痛,又可以促进溃疡的愈合。
专业二:呼吸内科1. 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重视疏风散寒、润肺止咳的治疗原则,通过草药治疗和中药蒸汽吸入等方法,缓解炎症症状。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临床路径结合草药调理、针灸和推拿等方法,改善呼吸道通畅,提高患者的肺功能。
专业三:内分泌科1. 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以调节气血、养阴生津为治疗原则,通过草药治疗和针灸等方法,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低下症):中医临床路径注重草药调理和针灸治疗,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甲状腺功能。
专业四:外科1. 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主要以草药外治、针灸和推拿为主要治疗方法,促进骨骼愈合和缓解疼痛。
2. 慢性脊柱疾病:中医临床路径结合中药调理、针灸和理疗等方法,减轻脊柱疾病的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专业五:泌尿科1. 慢性肾炎:中医临床路径主要以草药调理、针灸和推拿为主要治疗方法,调节肾脏功能,减轻肾炎症状。
2. 肾结石:中医临床路径通过草药治疗和推拿按摩等方法,帮助患者排出结石,缓解尿路疼痛。
专业六:心血管科1. 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注重草药调理和针灸治疗,通过舒肝解郁、活血化瘀,缓解心绞痛症状。
2. 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以草药治疗和针灸调理为主,通过调整气血平衡,控制血压水平。
25个中医临床路径试点专业和200个病种目录

74
9
消渴汗症(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排汗异常)
第2批
11、肾病科
75
1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
第1批
76
2
肾风(IgA肾病)
第1批
77
3
肾衰病(慢性肾功能衰竭)
第1批
78
4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第1批
79
5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
第2批
80
6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第2批
81
7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第1批
135
3
慢性乙型肝炎
第1批
136
4
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第2批
137
5
黄疸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第2批
138
6
酒精性肝病
第2批
19、妇科
139
1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第1批
140
2
盆腔炎
第1批
141
3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
第1批
142
4
痛经
第1批
143
5
月经过少病
第2批
144
2
鼻鼽(变应性鼻炎)
第1批
178
3
耳鸣
第1批
179
4
慢喉痹(慢性咽炎)
第1批
180
5
慢喉瘖(慢性喉炎)
第1批
181
6
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
第2批
182
7
梅核气病(咽异感症)
第2批
24、儿科
183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

(合订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二零一○年总目录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 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39 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45 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57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69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89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137 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145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7 外科中医临床路径......................................................19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229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265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287 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293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313 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347 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365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377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 (407)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49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491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 —目录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3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9 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14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17 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21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25 假性延髓麻痹中医临床路径 (34)— 2 —— 3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出血的住院患者。
一、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出血(1CD—10编码:161.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饶明俐主编,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2.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协作组制定的“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临床常见证候: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协作组制定的“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121—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出血性中风(脑出血)。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出血性中风(脑出血)的患者。
2.适合内科保守治疗,无手术指征者,即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小脑出血≤lOml或直径≤3cm,无合并重症全脑室出血(脑室铸形)。
3.继发于脑梗死的出血,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肿瘤性出血,血液病、淀粉样脑血管病、感染性动脉炎、动脉炎引起大动脉炎、药物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引起的脑出血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合订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二零一○年总目录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 (39)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 (45)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 (57)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69)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89)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 (137)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 (145)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67)外科中医临床路径 (193)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 (229)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 (265)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 (287)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93)眼科中医临床路径 (313)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347)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 (365)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 (377)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 (407)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449)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 (491)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3)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9)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 (14)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17)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 (21)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25)假性延髓麻痹中医临床路径 (34)— 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 周至6 个月。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1)

(合订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二○一一年总目录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1)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7)神志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85)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97)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19)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79)内分泌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93)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19)外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47)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77)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89)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07)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35)眼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41)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57)推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69)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77)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95)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17)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53)妇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61)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91)老年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509)目录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痫病(颞叶癫痫)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8)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1)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6)目偏视(眼肌麻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1)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6)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帕金森病的住院患者。
一、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颤病(TCD编码:BNV1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帕金森病(ICD-10编码:G20.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颤病”的诊断(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西医诊断: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帕金森病的诊断》。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二零一○年
总目录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
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39
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45
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57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69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89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137
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145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7
8.康复训练:病情平稳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9.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2.病程进入恢复期。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4.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和二级预防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511
脑病科
中医临床路径
脑病科
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3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9
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14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17
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21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25
假性延髓麻痹中医临床路径(34
——
——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检查。
(4血压、心电图。
(5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
(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
(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
(8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A、DSA或CTA、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聚体、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461
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491
老年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509
脑 病 科
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3
(2)西医诊断: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帕金森病的诊断》。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颤病(帕金森病)临床常见证候:
肝血亏虚,风阳内动证
痰热交阻,风木内动证
血脉瘀滞,筋急风动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该路径。
二、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颤病(帕金森病)(TCD编码:BNV130、ICD-10编码:G20.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帕金森病的住院患者。
一、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颤病(TCD编码:BNV1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帕金森病(ICD-10编码:G20.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颤病”的诊断(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97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19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79
内分泌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93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19
外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47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77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89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307
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335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341
痫病(颞叶癫痫)中医临床路径(试行)…………………………8
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1
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6
目偏视(眼肌麻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1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6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七)住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6)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
(2)痰热交阻,风木内动证:清热化痰,熄风定痉。
(3)血脉瘀阻,筋急风动证:活血化瘀,柔肝通络。
2.针灸治疗:根据辨证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3.其他疗法。
4.内科基础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年龄、就业情况和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药物选择,主要包括症状性治疗和保护性治疗药物两方面。参照《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5):352-355)。
5.推拿治疗:根据辨证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法。
6.康复训练:对言语、吞咽及肢体肌张力障碍、步态不稳等进行康复训练。
7.护理调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中医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头部及肢体颤抖、四肢强急、姿势不稳等主要症状改善。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时,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颤病(帕金森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颤病(帕金森病)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Hoehn-Yahr分级3级以上,已并发骨折、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严重共济失调、延髓麻痹、痴呆、体位性低血压、二便失禁等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24个专业105个病种
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合订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二○一一年
总 目 录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
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31
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47
神志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85
标准住院日≤30天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7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进行临床分型和病情分级
(7)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超声、神经心理学量表(MMSE、MoCA、改良Webster评分等)、颅脑MRA/CTA、脑电图、PET、ECT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
(1)肝血亏虚,风阳内动证:养血柔肝,舒筋止颤。
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357
推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369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377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395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