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终结)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终结)
签字
急性腰扭伤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腰扭伤的门诊患者。
一、急性腰扭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腰扭伤(ICD-10编码:S33.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 ≤14天 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
年月日
(第1~3天)
年月日
(第4~7天)
年月日
(第8~14天)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
□制定诊疗方案
□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上级医师查房等医疗文书
□完成必要理化检查并评估病情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
瘀血未尽,筋骨未愈证
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
□手法复位
□撬拨复位固定
□夹板或石膏固定
□中药内服
□中药外敷
□上级医师查房
□中药内服
□中药外敷
□观察进针点、患肢远端感觉运动情况等并作出相应处理
□调整固定
□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目录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目录

风湿科
44 45 风湿科 46 47 48 49 50 皮肤科 51 52 肿瘤科 53 54 55 血液病科 56 57 58 59 60 眼科 61 62 63 64 65 66 肝病科
骨痹(骨关节病) 痛风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燥痹(干燥综合征) 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 粉刺(寻常性痤疮) 蛇串疮(带状疱疹) 湿疮(湿疹) 肺癌 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 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 白涩症(干眼病) 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青盲(视神经萎缩) 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骨伤科 21 22 23 24 25 针灸科 26 27 28 内分泌科 29 30 31 32 肾病科 33 34 35 36 37 38 外科 39 40 41 42 43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 肾风(IgA 肾病)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 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未溃期 蝮蛇咬伤 臁疮(下肢溃疡) 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 烧伤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 178 186 195 199 203 209 214 221 225 229 235 238 241 247 255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 消渴病(2 型糖尿病)——门诊 消渴病(3 型糖尿病)——住院 153 161 168 桡骨远端骨折 锁骨骨折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踇外翻 面瘫(面神经炎) 118 127 130 142 149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目录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目录
498
107
脊髓损伤(不完全性)
503
老年病科
108
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511
109
尿频病(尿道综合征)
514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目录
科 别
序 号
病 种
页码
脑病科
1
颤病(帕金森病)
3
2
痫病(颞叶癫痫)
8
3
痿病(多发性硬化)
11
4
痿病(格林-巴利综合症)
16
5
目偏视(眼肌麻痹)
21
6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
26
急诊科
7
急性咳嗽病(门诊)
33
8
急性咳嗽病(住院)
36
9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轻症阶段)
29
胫腓骨骨折
141
30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147
31
踝关节扭伤
150
32
腰椎间盘突出症
154
33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159
34
股骨颈骨折
164
35
髌骨软化症
170
36
股骨粗隆间骨折
173
针灸科
37
中风后焦虑状态
181
38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185
39
面痛病(三叉神经痛)
189
内分泌科
40
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
87
18
郁病(强迫症)
91
肺病科
19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99
20
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风热犯肺证风寒袭肺证风燥伤肺证痰热郁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是指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临床经验,制定的一种临床操作方法和治疗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旨在统一诊疗标准,提高诊疗效果,减少误诊、漏诊和过度治疗的可能性,同时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中医临床路径已经应用于多个专业,并覆盖了104个病种。

这些病种涉及到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伤科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介绍其中24个专业涉及的一些病种及其中医临床路径。

1. 内科专业:1.1 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1.2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1.3 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胆囊炎、慢性肝炎等;1.4 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 外科专业:2.1 外科创伤病:骨折、脱位、切割伤等;2.2 外科感染病:蜂窝组织炎、脓肿等;2.3 外科性肿瘤病: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

3. 妇产科专业:3.1 妇科炎症病: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3.2 妇科肿瘤病:卵巢癌、子宫肌瘤等;3.3 孕产期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等。

4. 儿科专业:4.1 儿科感染病: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水痘等;4.2 儿科消化系统病:胃食管反流病、消化不良等;4.3 儿科呼吸系统病:肺炎、哮喘等。

5. 骨伤科专业:5.1 骨科创伤病:骨折、半月板损伤等;5.2 骨科综合病:骨质疏松、颈椎病等。

除了上述提到的病种,还有一些其他的专业和病种也有相应的中医临床路径。

例如眼科专业的青光眼、白内障等;耳鼻喉科专业的中耳炎、鼻窦炎等;皮肤科专业的湿疹、银屑病等。

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收集和整理相关病种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程表现、相关检查指标等;其次,通过专家组讨论,制定出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然后,将制定好的中医临床路径应用于具体患者身上,观察疗效并不断完善;最后,通过实践总结,不断修订和优化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4个病种实用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4个病种实用临床路径

实用标准文档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出血的住院患者。

一、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出血(1CD—10编码:161.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饶明俐主编,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2.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协作组制定的“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临床常见证候: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协作组制定的“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121—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出血性中风(脑出血)。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出血性中风(脑出血)的患者。

2.适合内科保守治疗,无手术指征者,即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小脑出血≤lOml或直径≤3cm,无合并重症全脑室出血(脑室铸形)。

3.继发于脑梗死的出血,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肿瘤性出血,血液病、淀粉样脑血管病、感染性动脉炎、动脉炎引起大动脉炎、药物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引起的脑出血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卫生部临床路径全部病种目录(最新最全版)

卫生部临床路径全部病种目录(最新最全版)

备注
卫办医政发〔2009〕153号 卫办医政发〔2009〕153号 卫办医政发〔2009〕153号 卫办医政发〔2009〕153号 卫办医政发〔2011〕37号 卫办医政发〔2011〕37号 卫办医政发〔2011〕37号 卫办医政发〔2011〕37号 卫办医政发〔2011〕37号 卫办医政发〔2011〕37号 卫办医政发〔2011〕37号 卫办医政发〔2011〕37号 卫办医政发〔2011〕37号 卫办医政发〔2011〕37号 卫办医政发〔2011〕37号
卫办医政发〔2011〕88号 卫办医政发〔2011〕88号 卫办医政发〔2011〕88号
行开腹标准胃癌D2根治术(43.5-43.8伴40.59)
卫办医政发〔2011〕88号
行脾破裂修补、部分脾切除及脾切除术(41.43/41.5/41.95)。
卫办医政发〔2011〕88号
行胰头癌根治术或胰体尾癌根治术(52.5-52.7)
16 结节性甲状腺肿(E04. 902) 17 乳腺癌(C50/D05) 18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K35)
19 胃十二指肠溃疡(K25-K27)
20 急性乳腺炎(O91,N61)
21 直肠息肉(K62.1;D12.8, M8210/0)
22
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症(K76.6伴(K70-K71↑,K74 ↑,I98.3*))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51.22)
卫办医政发〔2011〕88号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1.23)
卫办医政发〔2011〕88号
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T管引流术(51.2/51.41)
卫办医政发〔2011〕88号
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胆总管T管引流术(51.41)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风热犯肺证风寒袭肺证风燥伤肺证痰热郁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当患者继发或合并细菌感染,不进入本路径。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中医病种:颈腰膝痛
中医诊疗方案:
一、治疗方式
1、中药疗法:
根据不同的病情,使用不同的中药组合来进行治疗。

(1)活血化瘀方:桔梗、当归、白芍、玄参、防风、赤芍、荆芥、何首乌、石膏、熟地、半夏等
(2)温补调理方:枸杞子、炙甘草、当归、赤参、茯苓、白术、人参、党参等
(3)活血助活方:阿胶、红花、川芎、乌头、当归、党参、桂枝、熟地、芍药、白芍等
2、拔罐疗法:运用拔罐的手法,对病灶穴位进行拔罐治疗,能够活血化瘀,调理气血,舒经活络,改善肌肉疼痛状态。

3、拔罐推拿疗法:运用一定的拔罐手法对不同的穴位进行拔罐推拿的操作,可以刺激穴位,调理血肿,改善疼痛状态,祛除病痛。

4、内外治法:
(1)内服中药:针对症状,注重调理血液循环,活血化瘀,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病痛状态。

(2)外用中药:采用中药调剂,以外敷的形式,可以起到封闭、补活、修复等作用,改善症状,促进恢复。

二、注意事项
1、预防:预防运动损伤,加强身体锻炼,注意调节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规律作息,保护好腰部,注意身体保健。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全面系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疾病方面一直有着独特的优势。

通过分析病情、确立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及跟踪评估治疗效果,中医临床路径能够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介绍24个专业和104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治疗。

专业一:消化内科1. 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主要采用草药治疗,同时结合饮食调理和穴位按摩等辅助方法,调整胃肠功能。

2. 胃炎:中医临床路径主要以清热解毒、护胃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配合针灸和推拿等物理治疗方法。

3. 胃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注重草药治疗,同时辅以针灸和中药外治等方法,既可以缓解疼痛,又可以促进溃疡的愈合。

专业二:呼吸内科1. 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重视疏风散寒、润肺止咳的治疗原则,通过草药治疗和中药蒸汽吸入等方法,缓解炎症症状。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临床路径结合草药调理、针灸和推拿等方法,改善呼吸道通畅,提高患者的肺功能。

专业三:内分泌科1. 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以调节气血、养阴生津为治疗原则,通过草药治疗和针灸等方法,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低下症):中医临床路径注重草药调理和针灸治疗,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甲状腺功能。

专业四:外科1. 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主要以草药外治、针灸和推拿为主要治疗方法,促进骨骼愈合和缓解疼痛。

2. 慢性脊柱疾病:中医临床路径结合中药调理、针灸和理疗等方法,减轻脊柱疾病的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专业五:泌尿科1. 慢性肾炎:中医临床路径主要以草药调理、针灸和推拿为主要治疗方法,调节肾脏功能,减轻肾炎症状。

2. 肾结石:中医临床路径通过草药治疗和推拿按摩等方法,帮助患者排出结石,缓解尿路疼痛。

专业六:心血管科1. 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注重草药调理和针灸治疗,通过舒肝解郁、活血化瘀,缓解心绞痛症状。

2. 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以草药治疗和针灸调理为主,通过调整气血平衡,控制血压水平。

25个中医临床路径试点专业和200个病种目录

25个中医临床路径试点专业和200个病种目录
第2批
74
9
消渴汗症(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排汗异常)
第2批
11、肾病科
75
1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
第1批
76
2
肾风(IgA肾病)
第1批
77
3
肾衰病(慢性肾功能衰竭)
第1批
78
4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第1批
79
5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
第2批
80
6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第2批
81
7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第1批
135
3
慢性乙型肝炎
第1批
136
4
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第2批
137
5
黄疸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第2批
138
6
酒精性肝病
第2批
19、妇科
139
1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第1批
140
2
盆腔炎
第1批
141
3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
第1批
142
4
痛经
第1批
143
5
月经过少病
第2批
144
2
鼻鼽(变应性鼻炎)
第1批
178
3
耳鸣
第1批
179
4
慢喉痹(慢性咽炎)
第1批
180
5
慢喉瘖(慢性喉炎)
第1批
181
6
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
第2批
182
7
梅核气病(咽异感症)
第2批
24、儿科
18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2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2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合订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二○一一年.总目录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1)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7)神志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85)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97)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19)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79)内分泌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93)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19)外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47)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77)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89)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07)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35)眼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41)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57)推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69)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77)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95)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17)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53)妇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61)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91)老年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509).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痫病(颞叶癫痫)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8)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1)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6)目偏视(眼肌麻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1)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6).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帕金森病的住院患者。

一、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颤病(TCD编码:BNV1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帕金森病(ICD-10编码:G20.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颤病”的诊断(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西医诊断: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帕金森病的诊断》。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目录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目录

304
56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
308
57 白涩症(干眼病)
315
58 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
318
59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322
眼科
60 青盲(视神经萎缩)
327
61 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332
62 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
337
63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42
6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24 踇外翻
科别 3 9 14 17 21 25 34 41 47 52 59 63 71 76 79 91 96 101 106 112 117 122 127 132
25 面瘫(面神经炎)
139
针灸科
26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
142
27 消渴病(2 型糖尿病)
147
内分泌科 28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目录
科别 科别 科别
1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
2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3 痴呆(血管性痴呆)
脑病科
4 眩晕
5 肝豆状核变性
6 头痛(偏头痛)
7 假性延髓麻痹
急诊科
8 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9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心血管科
10 病毒性心肌炎
精神科
11 不寐(失眠) 12 郁病(抑郁症)
253
47 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
258
48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
267
49 粉刺(寻常性痤疮)
272
皮肤科
50 蛇串疮(带状疱疹)
278
51 湿疮(湿疹)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1)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1)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77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89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307
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335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341
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357
推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369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377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395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417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453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461
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491
老年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509
脑 病 科
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3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
□配合康复训练
□配合健康宣教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
□健康宣教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痫病(颞叶癫痫)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颞叶癫痫的门诊患者。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1)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1)

(合订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二○一一年总目录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1)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7)神志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85)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97)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19)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79)内分泌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93)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19)外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47)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77)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89)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07)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35)眼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41)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57)推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69)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77)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95)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17)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53)妇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61)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91)老年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509)目录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痫病(颞叶癫痫)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8)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1)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6)目偏视(眼肌麻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1)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6)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帕金森病的住院患者。

一、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颤病(TCD编码:BNV1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帕金森病(ICD-10编码:G20.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颤病”的诊断(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西医诊断: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帕金森病的诊断》。

各科临床路径病种汇总

各科临床路径病种汇总
科室
病种
肺病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肝脾胃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二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康复二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内分泌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肾病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径
外科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
针灸三
目偏视(眼肌麻痹)中医临床路径
康复一
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临床路径
心病一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心病二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周围血管
股肿
针灸五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针灸四
假性延髓麻痹中医临床路径
肿瘤血液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推拿二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急重症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针灸二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肛肠科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
针灸一
假性延髓麻痹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一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3批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3批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合订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二○一二年总目录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急诊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5)心血管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3)神志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87)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05)针灸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65)内分泌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73)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81)外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89)风湿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13)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37)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65)血液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81)眼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93)肝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33)推拿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45)肛肠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59)脾胃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67)儿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09)耳鼻喉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25)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43)康复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61)老年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523)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目录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3)郁病(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9)麻木(多发性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16)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诊疗方案 (21)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 岁以上。

具备2 个主症以上,或 1 个主症、2 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饶明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出血的住院患者。

一、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出血(1CD—10编码:161.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饶明俐主编,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2.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协作组制定的“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临床常见证候: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协作组制定的“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121—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出血性中风(脑出血)。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出血性中风(脑出血)的患者。

2.适合内科保守治疗,无手术指征者,即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小脑出血≤lOml或直径≤3cm,无合并重症全脑室出血(脑室铸形)。

3.继发于脑梗死的出血,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肿瘤性出血,血液病、淀粉样脑血管病、感染性动脉炎、动脉炎引起大动脉炎、药物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引起的脑出血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头颅CT;(2)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3)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4)凝血功能检查:(5)血压、心电图:(6)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7)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必要时加做颅外段)。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眼底检查、头颅MRA、DSA或CTA、C 反应蛋白、颈动脉B超、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聚体、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痰热内闭证: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2)元气败脱证:益气回阳,扶正固脱。

(3)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平肝潜阳,息风清热。

(4)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清热化痰,息风通腑。

(5)气虚血瘀证:补益元气,活血通络。

(6)阴虚风动证:滋养肝肾,潜阳息风。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针灸治疗4.推拿治疗5.中药熏洗疗法6.其他疗法7.内科基础治疗8.康复训练9.护理调摄(九)出院标准1.病情平稳,主要症状如神昏、肢体无力、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言语不利等有所改善。

2.影像学提示脑水肿完全控制,或脑血肿绝大部分吸收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影像学检查提示血肿体积明显扩大具有手术指征或再次脑出血,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大出血等,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出血性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出血性中风(脑出血)(TCD编码:BNG080、lCD-10编码:161.9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8天实际住院日:天时间年月日(第1天)年月日(第2-3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危险性评估等□早期脑疝积极考虑手术治疗□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初步拟定诊疗方案□完善辅助检查□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病重患者继续重症监护□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防治并发症□完成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完善入院检查□需手术者转神外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病重或病危通知□病情较重者可重症监护□低盐低脂饮食或掂尿病饮食□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食□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静点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内科基础治疗□病情平稳者早期康复临时医嘱□完善入院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长期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病重或病危通知□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食□病情较重者重症监护□中医辨证(1次/日)□口服中药汤剂□静点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内科基础治疗□病情平稳者针灸治疗□病情平稳者康复训练临时医嘱□继续完善入院检查□病情加重者及时复查头颅CT□电解质□凝血检查□血压监测□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头颅CT主要护理工作□护理常规□完成护理记录□I级护理□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配合监护和急救治疗□静脉抽血□配合急救和治疗□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生活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年月日(第4-14天)年月日(第15-21天)年月日(第22-27天)年月日(第28天)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防治并发症□治疗效果、危险性和预后评估□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进行中医康复评价与实施□防治并发症,明确病因□干预危险因素,确定个体化二级预防方案□进行健康宣教□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是否出院口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口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口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口加强中医康复评价与实施口防治并发症,明确病因口干预危险因素口确定个体化二级预防方案口康复疗效、预后和出院评估口进行健康宜教□初步形成康复和二级预防方案口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案口完成出院总结口通知出院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口中风病护理常规口分级护理口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口中医辨证(2次/周)口口服中药汤剂口静点中药注射液口内科基础治疗口病情平稳者针灸治疗口病情平稳者推拿治疗口病情平稳者早期康复治疗口其他疗法临时医嘱口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中医辨证口择期复查头颅CT长期医嘱口中风病护理常规口分级护理口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口中医辨证(2次/周)口口服中药汤剂口内科基础治疗口针灸口推拿口康复训练口其他疗法临时医嘱口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口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中医辨证口择期复查头颅CT口酌情检查MRI、MRA或DSA等长期医嘱口中风病护理常规口分级护理口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口中医辨证(2次/周)口口服中药汤剂口内科基础治疗口针灸口推拿口康复训练口其他疗法临时医嘱口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口酌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口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中医辨证□脑血肿未完全吸收者复查头颅CT长期医嘱口出院带药口门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口配合治疗口生活与心理护理口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口配合康复□配合治疗口生活与心理护理口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口配合康复口配合健康宣教□配合治疗口生活与心理护理口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口配合康复口配合健康宜教□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口出院指导口健康宣教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震荡的住院患者。

一、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髓震荡(TCD编码:BGUOIO)。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震荡(1CD—10编码:S06.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脑髓震荡(脑震荡)协作组制定的“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诊疗方案”。

脑髓震荡(脑震荡)临床常见证候:气闭清窍证瘀阻清窍证惊扰神明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脑髓震荡(脑震荡)协作组制定的“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脑髓震荡(脑震荡)。

2.患者适合井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4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髓震荡(脑震荡)的患者。

2.颅脑外伤后24小时以内,无严重合并症。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颅脑CT或MRI;(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4)血糖、凝血功能:(5)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胸部x线片、脑脊液检查、血型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气闭清窍证:理气宣窍醒神。

(2)瘀阻清窍证:袜瘀通窍醒神。

(3)惊扰神明证:镇惊定志安神。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针灸治疗4.特色疗法(1)中药封包疗法(2)推拿治疗5.护理调摄(九)出院标准头痛、头胀、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减轻或消失。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无改善或改善不理想,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其他系统疾病,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颅内继发性病变如颅内迟发性出血等,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髓震荡(脑震荡)(TCD编码: BGUOIO、ICD—10编码:S06.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日期年月日(住院第1天)年月日(住院第2-6天)年月日(出院日,14天内)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口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口中医证候判断口完成病历书写口初步拟定诊疗方案口向家属交待病情和治疗注意事项□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口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口上级医师查房口调整或补充诊疗方案口完成病程记录口完善入院检查□交代患者出院注意事项及随诊方案口完成出院总结口通知出院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口专科常规护理口二级护理口禁食或流质饮食口口服中药汤剂口口服中成药口中药静脉制剂口针灸疗法临时医嘱:口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口支持对症治疗长期医嘱:口专科常规护理口二级护理口普食口口服中药汤剂口口服中成药口中药静脉制剂口针灸疗法临时医嘱:口处理异常的检查结果口支持对症治疗长期医嘱:口出院带药口门诊随访主要护理工作□护理常规口入院宣教口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口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口完成辨证施护□护理常规口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口中医情志调摄、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口完成辨证施护□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口出院指导变异记录□无□有,具体原因:1.2.□无□有,具体原因:1.2.□无□有,具体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泄泻(急性肠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部分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肠炎的门诊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