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总结
蛋白质组学质谱问题个人总结

1.色谱柱中为什么极性大(盐)的组分要用极性较大的溶剂洗脱吸附柱色谱通常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或粉状固体吸附剂。
当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流过吸附柱时,各种成分同时被吸附在柱的上端。
当洗脱剂流下时,由于不同化合物吸附能力不同,往下洗脱的速度也不同,于是形成了不同层次,即溶质在柱中自上而下按对吸附剂的亲和力大小分别形成若干色带,再用溶剂洗脱时,已经分开的溶质可以从柱上分别洗出收集;或将柱吸干,挤出后按色带分割开,再用溶剂将各色带中的溶质萃取出来。
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和活性炭等。
吸附剂一般要经过纯化和活性处理,颗粒大小应当均匀。
对于吸附剂而言,粒度愈小表面积愈大,吸附能力就愈高,但颗粒愈小时,溶剂的流速就太慢,因此应根据实际分离需要而定。
供柱色谱使用的氧化铝有酸性、中性、碱性三种,本实验选择中性氧化铝。
化合物的吸附性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极性较大的基团时,吸附性也较强。
对氧化铝的吸附性递减:酸和碱 > 醇、胺、硫醇 > 酯、醛、酮 > 芳香族化合物 > 卤代物、醚 >烯 > 饱和烃。
先将要分离的样品溶于一定体积的溶剂中,选用的溶剂极性要低,体积要小。
如有的样品在极性低的溶剂中溶解度很小,则可加入少量极性较大的溶剂,使溶液体积不致太大。
色层的展开首先使用极性较小的溶剂,使最容易脱附的组分分离。
然后加入不同比例的极性溶剂配成的洗脱剂,将极性较大的化合物自色谱柱中洗脱下来.2.反相色谱,是非极性固定相和极性流动相,用于分离非极性或者弱极性物质。
我想请教的是,如果流动相极性偏大,是不是分离效果不好?还有就是如果分离度不好,加大水的比例,延长保留时间,会不会影响到分离效果?对于液相色谱分离,影响因素多,有两点因素最影响分离,第一是物质与流动相的极性,第二个叫洗脱能力:出峰快与慢以及分离效果,用极性来理解出峰顺序,反相色谱一般使用强度因子来表示,一般极性参数大的,强度因子就小,但甲醇与乙腈比较特殊,极性参数甲醇与乙腈分别为5.1与5.8,强度因子却是甲醇3.0,乙腈3.2。
质谱小结——精选推荐

质谱学习总结--洪景萍学习了在线小型质谱仪QIC-2000的使用方法,并在原NO x选择催化还原装置上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试,结果不是很理想,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具体现象及结果如下所述,质谱操作及注意事详见附录的使用说明。
我已经将我那段时间所有的体会和结果都写在其中,相信即使是新手,在仔细看了使用步骤后也能和我一样的操作。
1.CO-TPD首先,对周俊的Fe5Mn5/MgO催化剂进行了CO-TPD测试,催化剂用量为100mg,催化剂在20ml/min的纯氢气流(99.99%)中还原1h,还原温度为450o C;然后切换为Ar(40ml/min)在450o C吹扫20min;降温到50 o C后在CO流(20ml/min)中吸附30min;再切换为Ar,吹扫至基线走平后开始升温采集数据。
检测CO采用SEM检测器(精度10-7-10-13),Ar采用Faraday检测器(精度10-5-10-10),MID方法检测质量数为28(CO)和40(Ar)的曲线变化。
图 1 Fe5Mn5/MgO催化剂的基线谱图结果发现只有在走基线过程中出了一个峰形尖锐的CO脱附峰(见图1),走基线1h后开始升温采集CO程序升温脱附数据,但在此采集过程中(见图2),一直没有CO的脱附峰出现,伴随的是CO基线的不断下降,直到40min(450 o C)后才平稳,同时,Ar的基线基本上保持不变。
图2 Fe5Mn5/MgO催化剂的CO-TPD谱图(温度:50-700 o C,10 o C/min,基线吹扫1h) 此外,对此催化剂进行了重复实验,在走基线时间不同的情况下(1h和2h),实验结果基本相同。
对张辉的K2Fe12Mn5/MgO催化剂和徐慧远的CoCuAl催化剂也进行了CO-TPD考察,程序同前。
结果发现在走基线和升温过程中都没有脱附峰出现,只出现基线不断下降的趋势,与前述一致,CO基线在升温约40min (450 o C)后平稳。
质谱实验报告

质谱实验报告质谱实验报告一、引言质谱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质谱仪对样品进行分析,探索其化学组成和结构。
二、实验方法1. 样品制备:收集待测样品,并进行前处理,如溶解、稀释等。
2. 质谱仪设置:调整质谱仪的参数,包括离子源温度、碰撞能量等。
3. 样品进样:将样品注入质谱仪,通过电离和加速,将样品转化为离子。
4. 质谱分析:离子经过质谱仪的分析区域,根据质量-电荷比进行分离和检测。
5. 数据处理:利用质谱仪的软件对得到的质谱图进行解析和分析。
三、实验结果通过质谱仪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一系列质谱图。
根据质谱图的特征峰和相对丰度,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四、质谱图解析1. 基础峰解析:根据质谱图中的基础峰,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样品的分子量和元素组成。
2. 特征峰解析:根据质谱图中的特征峰,我们可以推测样品中的特定化合物或它们的衍生物。
3. 质谱图模式匹配:将实验得到的质谱图与数据库中的标准质谱图进行比对,可以进一步确认样品的化合物和结构。
五、实验讨论1. 质谱图的解析:质谱图中的峰形、峰位和峰面积等参数对于化合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非常重要。
2. 质谱仪参数的优化:不同的样品可能需要不同的质谱仪参数设置,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参数的优化和调整。
3. 数据库的使用:质谱图的解析和鉴定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合理利用数据库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质谱实验,我们成功地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解析,初步确定了其化学组成和结构。
质谱技术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深入理解样品的性质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七、实验总结质谱实验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分析技术,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样品制备、质谱仪参数设置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细节,以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同时,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质谱技术和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的效果和应用范围。
总体而言,本实验通过质谱仪的应用,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解析,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高中质谱法知识点总结

高中质谱法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质谱法是一种物质分析方法,通过质谱仪对物质进行分析,得到物质分子的质谱图。
2. 质谱仪根据物质的质谱图可确定物质的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
二、质谱法的原理1. 质谱法的原理是利用物质分子的质谱图,通过质谱仪对物质进行解析和鉴定。
2. 质谱仪利用在电场或磁场中偏转物质分子的性质,通过将分子的质量和电荷比进行测量,得出物质的质谱图。
三、质谱法的分类1. 按照离子发生的方式和离子形成的方式,可以将质谱法分为离子化方法和非离子化方法。
2. 离子化方法包括电子轰击质谱法,电喷雾质谱法,化学电离质谱法等;非离子化方法包括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法,激光解离/电离质谱法等。
四、质谱法的步骤1. 样品的预处理:样品需要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如提取、富集、净化等,以保证分析的准确性。
2. 样品的离子化:样品通过不同的离子化方式,将其转化为带电的离子。
3. 离子传输和分析:带电离子被送入质谱仪,通过电场或磁场进行分析,并得到质谱图。
4. 数据的解析和鉴定:根据得到的质谱图,对样品的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和鉴定。
五、质谱法的应用1. 医药领域:用于药物成分的分析和结构鉴定。
2. 环境领域:用于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
3. 食品领域:用于食品成分的分析和检测。
4. 农业领域:用于农药和农产品的分析和检测。
六、质谱法的优势1. 高分辨率:质谱法可以提供非常高的分辨率,能够鉴定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组成。
2. 灵敏度高:质谱法可以检测到非常微小的样品量,对于微量物质的分析非常敏感。
3. 多元测定:质谱法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物质的成分和结构,具有多元测定的特点。
七、质谱法的发展趋势1. 高通量:随着自动化和高通量分析技术的发展,质谱法能够进行更大规模的样品分析。
2. 多维联用:将质谱法与色谱法等其他分析技术进行联用,能够提高分析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3. 生物质谱学:生物质谱学的发展将为药物研发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质谱离子相关知识总结

质谱离子相关知识总结质谱,物质的分子在高真空下,经物理作用或化学反应等途径形成带电粒子, 某些带电粒子可进一步断裂,形成离子,每一离子的质量与所带电荷的比称为质荷比(m/z,曾用m/e),不同质荷比的离子经质量分离器一一分离后,由检测器测定每一离子的质荷比及相对强度,由此得出的谱图称为质谱。
一、不同离子的概念1、分子离子分子被电子束轰击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称为分子离子。
分子离子用M+表示。
分子离子是一个游离基离子。
在质谱图中与分子离子相对应的峰为分子离子峰。
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就是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所以,用质谱法可测分子量。
2、同位素离子含有同位素的离子称为同位素离子。
在质谱图上, 与同位素离子相对应的峰称为同位素离子峰。
3、碎片离子分子离子在电离室中进一步发生键断裂生成的离子称为碎片离子。
4、重排离子经重排裂解产生的离子称为重排离子。
其结构并非原来分子的结构单元。
在重排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同时发生, 并丢失中性分子或碎片。
5、奇电子离子与偶电子离子具有未配对电子的离子为奇电子离子。
这样的离子同时也是自由基,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无未配对电子的离子为偶电子离子。
6、多电荷离子分子中带有不止一个电荷的离子称为多电荷离子。
当离子带有多电荷离子时,其质核比下降,因此可以利用常规的四极质量分析器来检测大分子量化合物。
7、亚稳离子从离子源出口到检测器之间产生的离子。
即在飞行过程中发生裂解的母离子。
由于母离子中途已经裂解生成某种离子和中性碎片,记录器中只能记录这种离子,也称这种离子为亚稳离子,由它形成的质谱峰为亚稳峰。
8、准分子离子比分子量多或少 1 质量单位的离子称为准分子离子,如:(M+H)+,(M-H)+。
其不含未配对电子,结构上比较稳定。
二、分子离子峰1、分子离子峰强度分子离子是质谱图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它不但是测定化合物分子量的依据,而且可以推测化合物的分子式,用高分辨质谱可以直接测定化合物的分子式。
质谱介绍及质谱图的解析(来源小木虫)[总结]
![质谱介绍及质谱图的解析(来源小木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140dbf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d.png)
质谱介绍及质谱图的解析(来源:小木虫)质谱法是将被测物质离子化,按离子的质荷比分离,测量各种离子谱峰的强度而实现分析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
质量是物质的固有特征之一,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质量谱——质谱,利用这一性质,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包括分子质量和相关结构信息);谱峰强度也与它代表的化合物含量有关,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质谱仪一般由四部分组成:进样系统——按电离方式的需要,将样品送入离子源的适当部位;离子源——用来使样品分子电离生成离子,并使生成的离子会聚成有一定能量和几何形状的离子束;质量分析器——利用电磁场(包括磁场、磁场和电场的组合、高频电场、和高频脉冲电场等)的作用将来自离子源的离子束中不同质荷比的离子按空间位置,时间先后或运动轨道稳定与否等形式进行分离;检测器——用来接受、检测和记录被分离后的离子信号。
一般情况下,进样系统将待测物在不破坏系统真空的情况下导入离子源(10-6~10-8mmHg),离子化后由质量分析器分离再检测;计算机系统对仪器进行控制、采集和处理数据,并可将质谱图与数据库中的谱图进行比较。
一、进样系统和接口技术将样品导入质谱仪可分为直接进样和通过接口两种方式实现。
1. 直接进样在室温和常压下,气态或液态样品可通过一个可调喷口装置以中性流的形式导入离子源。
吸附在固体上或溶解在液体中的挥发性物质可通过顶空分析器进行富集,利用吸附柱捕集,再采用程序升温的方式使之解吸,经毛细管导入质谱仪。
对于固体样品,常用进样杆直接导入。
将样品置于进样杆顶部的小坩埚中,通过在离子源附近的真空环境中加热的方式导入样品,或者可通过在离子化室中将样品从一可迅速加热的金属丝上解吸或者使用激光辅助解吸的方式进行。
这种方法可与电子轰击电离、化学电离以及场电离结合,适用于热稳定性差或者难挥发物的分析。
目前质谱进样系统发展较快的是多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接口技术,用以将色谱流出物导入质谱,经离子化后供质谱分析。
主要技术包括各种喷雾技术(电喷雾,热喷雾和离子喷雾);传送装置(粒子束)和粒子诱导解吸(快原子轰击)等。
(完整版)质谱总结,推荐文档

第 5 章质谱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MS)是将被测物质离子化,按离子的质荷比分离,测量各种离子谱峰的强度而实现分析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
质量是物质的固有特征之一,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质量谱——质谱,利用这一性质,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包括分子质量和相关结构信息);谱峰强度也与它代表的化合物含量有关,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5.1质谱的基本知识5.1.1质谱仪1.质谱仪一般由四部分组成:进样系统——按电离方式的需要,将样品送入离子源的适当部位;离子源——用来使样品分子电离生成离子,并使生成的离子会聚成有一定能量和几何形状的离子束;质量分析器——利用电磁场(包括磁场、磁场和电场的组合、高频电场、和高频脉冲电场等)的作用将来自离子源的离子束中不同质荷比的离子按空间位置,时间先后或运动轨道稳定与否等形式进行分离;检测器——用来接受、检测和记录被分离后的离子信号。
一般情况下,进样系统将待测物在不破坏系统真空的情况下导入离子源(10-6~10-8mmHg),离子化后由质量分析器分离再检测;计算机系统对仪器进行控制、采集和处理数据,并可将质谱图与数据库中的谱图进行比较。
2.离子源离子源的性能决定了离子化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质谱仪的灵敏度。
常见的离子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样品在离子源中以气体的形式被离子化,另一种为从固体表面或溶液中溅射出带电离子。
在很多情况下进样和离子化同时进行。
(1)电子轰击电离(EI)气化后的样品分子进入离子化室后,受到由钨或铼灯丝发射并加速的电子流的轰击产生正离子。
离子化室压力保持在10-4~10-6mmHg。
轰击电子的能量大于样品分子的电离能,使样品分子电离或碎裂。
电子轰击质谱能提供有机化合物最丰富的结构信息,有较好的重现性,其裂解规律的研究也最为完善,已经建立了数万种有机化合物的标准谱图库可供检索。
其缺点在于不适用于难挥发和热稳定性差的样品。
(2)化学电离(CI)引入一定压力的反应气进入离子化室,反应气在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流的作用下电离或者裂解。
质谱介绍

质量分析器
检测器
倍增器 SEM 微通道板 MCP
数据系统
真空系统
离子源(10-3 10 -5 Pa ) 质量分析器(10 -6 Pa )
How does it work?
ionise
accelerate
separate
ee+
+4000 V
0V
Magnetic and/or electric field
+
v a c u u m
heavy light
vapourise
eesample
A+
B
+ +
Mass spectrometry
C
A+
B+
C+
5
e-
二、质谱仪的结构
(一)进样系统 (二)离子源 (三)质量分析器 (四)检测系统 (五)真空系统 (六)数据处理系统
(一)进样系统
• 将样品引入到离子源中 (1) 间歇式进样系统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谱图
各种离子化方法的使用范围
离子 选择的依据 ESI或MALDI 热稳定性 极性 要求取得的 结构信息 极性 APCI
Thermospray
EI 或 CI 非极性
PB
分子量 (Da)
离子源的特点总结
离子化方法选择
● 碱性化合物宜用正离子方式 ● 酸性化合物宜用负离子方式 ● 如未知,可能正负都要做 ● 有些化合物正、负模式都出峰,选择灵敏度 高的方式,不明确的优先试用正离子方式
质谱分析
一、质谱的基本知识 二、仪器与结构 三、联用仪器
一、质谱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质谱?
质谱工作总结

质谱工作总结质谱是一种分析化学技术,通过对样品中离子的质量和电荷比进行测量,可以确定样品的分子结构、成分和含量。
质谱技术在生命科学、药物研发、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质谱工作中,我们经常使用质谱仪器进行样品分析,同时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
以下是我对质谱工作的一些总结和体会。
首先,质谱工作需要严格的样品处理和准备。
样品的前处理对质谱分析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的提取、纯化、浓缩等步骤,确保样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此外,对于复杂样品的分析,还需要进行样品的分离和富集,以提高质谱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其次,质谱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是质谱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质谱仪器产生的原始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分析,得到样品的质谱图谱。
在质谱数据的解释过程中,需要结合化学知识和仪器操作经验,确定样品的分子结构和成分。
同时,还需要进行质谱数据的定量分析,计算样品中不同成分的含量和浓度。
最后,质谱工作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质谱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领域,新的仪器和方法不断涌现。
在质谱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分析能力。
同时,还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和研究者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质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质谱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有趣的工作,需要严谨的态度和丰富的经验。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质谱分析能力,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数据支持。
希望我们在质谱工作中能够不断进步,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质谱仪与质谱分析法知识汇总

质谱仪与质谱分析法知识汇总质谱分析法是通过对被测样品离子的质荷比的测定来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被分析的样品首先要进行离子化,然后利用不同离子在电场或磁场运动行为的不同,把离子按质荷比(m∕z)分开而得到质谱,通过样品的质谱和相关信息,可以得到样品的定性、定量结果。
质谱仪是如何构成的?典型的质谱仪,一般由样品导入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组成,此外,还含有真空系统和控制及数据处理系统等辅助设备。
看下图。
质谱仪的分类,怕你不知道,还是再总结下吧。
1.有机质谱仪:由于应用特点不同又分为:(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在这类仪器中,由于质谱仪质谱仪工作原理不同,又有气相色谱-四极质谱仪、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仪等。
(2)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同样,有液相色谱-四器极质谱仪、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仪、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以及各种各样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
(3)其他有机质谱仪主要有: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傅里叶变换质谱仪(FT-MS)o2.无机质谱仪:包括:火花源双聚焦质谱仪(SSMS),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二次离子质谱仪(SlMS)等。
3.同位素质谱仪:包括:进行轻元素(H、C、S)同位素分析的小型低分辨率同位素质谱仪和进行重元素(U、Pu.Pb)同位素分析的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大型同位素质谱仪。
4.气体分析质谱仪:主要有:呼气质谱仪、氮质谱检漏仪等。
※以上分类并不十分严谨哦。
因为什么腻?有些仪器带有不同附件,具有不同功能呗!哈哈!※除以上分类外,还可以从质谱仪所用的质量分析器的不同,将质谱仪分为双聚焦质谱仪、四极杆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仪、离子阱质谱仪、傅里叶变换质谱仪等。
质谱仪的样品导入系统现代商品质谱仪一般配备以下进样系统,供测定不同样品时选用。
1.直接进样(directprobeinlet)(1)探头进样:单组分、挥发性较低的液体或固体样品,可在高真空条件下,用进样杆把样品通过真空闭锁装置送入离子源中被加热气化,并被离子源离子化。
物理质谱仪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质谱仪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物理质谱仪的基本原理物理质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成分的仪器,它利用样品中原子或分子的质量光谱特性来确定其组成和结构。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检测的样品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分解成原子或分子,并通过质谱仪对分解产物进行质量分析,从而得到样品的组成和结构信息。
物理质谱仪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样品离子化:通过不同的方法将样品分子或原子转化为离子,常用的方法包括电子轰击离子化、化学离子化等。
2. 离子分离:将离子根据其质荷比进行分离,通常采用磁场或电场进行分离。
3. 质量分析:利用不同方法对离子进行质量分析,包括磁扇质谱仪、四级杆质谱仪等。
4. 结果显示:将质谱仪得到的质谱图转化为可视化的结果,对样品的成分和结构进行解析和识别。
二、物理质谱仪的分类和应用根据其原理和结构的不同,物理质谱仪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质子传递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仪、四级杆质谱仪、离子阱质谱仪等。
不同类型的质谱仪适用于不同的样品类型和分析需求。
1. 质子传递质谱仪质子传递质谱仪利用高能质子与待检测物质发生作用,将待检测物质转化为离子,并通过一系列的电场加速、聚焦和分离,最终将其导入质谱仪中进行质量分析。
质子传递质谱仪常用于有机化合物和生物分子的分析,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和环境等领域。
2. 飞行时间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仪利用质子或电子对待检测样品进行离子化,转化为离子束后,离子束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加速,并通过不同的飞行距离,根据离子的质量对时间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质谱图。
飞行时间质谱仪具有分辨率高、检测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常用于材料分析、环境监测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3. 四级杆质谱仪四级杆质谱仪利用电场和磁场对离子进行分离和聚焦,再根据磁场的变化对离子进行筛选和分析,常用于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和金属离子的分析,应用广泛。
4. 离子阱质谱仪离子阱质谱仪将离子聚焦在一个空间中,通过调节电场和磁场对离子进行分析和筛选,具有质谱分辨率高、灵敏度高、能够进行离子激光共振等优点,应用于生物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物质的分析。
质谱知识总结(总结文件)

第四章:质谱法第一节经验)在正离子模式下,样品主要以[]、[]、[]准分子离子被检测。
在负离子模式下,样品则大多以[-]-、[]-准分子离子被检测。
)正离子模式下,样品还会出现(), (), (), (), ()等的峰。
分子离子峰应具有合理的质量丢失.也即在比分子离子质量差在,,,,,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否则,所判断的质量数最大的峰就不是分子离子峰,.因为一个有机化合物分子不可能失去~个氢而不断键.如果断键,失去的最小碎片应为,它的质量是个质量单位.)分子离子峰应为奇电子离子,它的质量数应符合氮规则:在有机化合物中,凡含有偶数氮原子或不含氮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为偶数,反之,凡今吸奇数氮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是奇数,这就是氮规则。
运用氮规则将有利于分子离子峰的判断和分子式的推定,经元素分析确定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后,若最高质量的离子的质量与氮规则不符,则该离子一定不是分子离子。
如果某离子峰完全符合上述项判断原则,那么这个离子峰可能是分子离子峰;如果项原则中有一项不符合,这个离子峰就肯定不是分子离子峰.应该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化合物容易出现峰或峰。
基峰研究高质量端离子峰, 确定化合物中的取代基M-15(CH3); M-16(O, NH2M-17(OH, NH3); M-18(H2O);M-19(F); M-26(C2H2);M-27(HCN, C2H3); M-28(CO, C2HM-29(CHO, C2H5); M-30(NO);M-31(CH2OH, OCH3); M-32(S, CHM-35(Cl); M-42(CH2CO, CHM-43(CH3CO, C3H7); M-44(CO2, CS()()第二节: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质谱是唯一可以确定分子式的方法。
而分子式对推测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质谱法的灵敏度远远超过其它方法,测试样品的用量在不断降低,而且其分析速度快,还可同具有分离功能的色谱联用。
质谱工作总结

质谱工作总结
质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技术,它在化学、生物学、药物研发等领域都有着
广泛的应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质谱工作,并且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在我想将这些总结分享给大家。
首先,质谱工作需要严谨的实验操作和精准的数据处理。
在进行质谱分析时,
我们需要准备样品、仪器设备,并且进行标定和校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于质谱数据的处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使用专业的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其次,质谱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和交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其他实验人员、仪器维护人员、数据分析人员等进行密切的合作和沟通,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质谱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质谱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领域,新的仪器设备、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不断涌现,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跟上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总的来说,质谱工作是一项需要严谨、合作和不断学习的工作。
通过这段时间
的实践和总结,我对质谱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和专业知识,为质谱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质谱仪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质谱仪实验作为一门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质谱仪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质谱仪的基本操作技巧,提高分析能力,并了解质谱技术在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1.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质谱仪的结构与原理(2)质谱仪的操作流程(3)样品制备与进样(4)质谱数据采集与处理(5)质谱图解析与应用2. 实验方法(1)实验前准备:了解质谱仪的基本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实验流程。
(2)样品制备: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制备方法,如液-液萃取、固相萃取等。
(3)进样:按照操作规程,将制备好的样品注入质谱仪。
(4)数据采集与处理:启动质谱仪,进行数据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5)质谱图解析与应用:根据质谱图,分析样品的组成和结构,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获取了样品的质谱图,并对其进行了初步解析。
2. 实验分析(1)样品的组成分析:根据质谱图,可以识别出样品中的主要成分和杂质。
(2)样品的结构分析:通过质谱图中的碎片信息,可以推测样品的结构特征。
(3)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如进样误差、仪器误差等。
四、实验讨论与反思1. 实验讨论(1)质谱仪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质谱仪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多元素同时分析等优点,在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实验操作技巧: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误差的产生。
2. 实验反思(1)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本次实验使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2)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进样不稳定、数据处理不准确等。
五、结论通过本次质谱仪实验,我们掌握了质谱仪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了分析能力。
同时,我们认识到质谱技术在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质谱知识总结

第四章:质谱法第一节经验1)在正离子模式下,样品主要以[M+H]+、[M+Na]+、[M+K]+准分子离子被检测;在负离子模式下,样品则大多以[M-H]-、[M+Cl]-准分子离子被检测。
2)正离子模式下,样品还会出现M-1(M-H), M-15(M-CH3), M-18(M-H2O), M-20(M-HF), M-31(M-OCH3)等的峰。
分子离子峰应具有合理的质量丢失.也即在比分子离子质量差在4-13,21-26,37-,50-53,65,66 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否则,所判断的质量数最大的峰就不是分子离子峰,.因为一个有机化合物分子不可能失去4~13个氢而不断键.如果断键,失去的最小碎片应为CH3,它的质量是15个质量单位.3)分子离子峰应为奇电子离子,它的质量数应符合氮规则:在有机化合物中,凡含有偶数氮原子或不含氮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为偶数,反之,凡今吸奇数氮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是奇数,这就是氮规则。
运用氮规则将有利于分子离子峰的判断和分子式的推定,经元素分析确定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后,若最高质量的离子的质量与氮规则不符,则该离子一定不是分子离子。
如果某离子峰完全符合上述3项判断原则,那么这个离子峰可能是分子离子峰;如果3项原则中有一项不符合,这个离子峰就肯定不是分子离子峰.应该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化合物容易出现M-1峰或M+1峰。
基峰研究高质量端离子峰, 确定化合物中的取代基M-15(CH3); M-16(O, NH2M-17(OH, NH3); M-18(H2O);M-19(F); M-26(C2H2);M-27(HCN, C2H3); M-28(CO, C2HM-29(CHO, C2H5); M-30(NO);M-31(CH2OH, OCH3); M-32(S, CHM-35(Cl); M-42(CH2CO, CHM-43(CH3CO, C3H7); M-44(CO2, CS(.CH3) M-27(O) M-28第二节: 基本原理2.1基本原理质谱是唯一可以确定分子式的方法。
质谱知识总结

第四章:质谱法第一节经验1)在正离子模式下,样品主要以[M+H]+、[M+Na]+、[M+K]+准分子离子被检测;在负离子模式下,样品则大多以[M-H]-、[M+Cl]-准分子离子被检测。
2) 正离子模式下,样品还会出现M-1(M-H),M-15(M—CH3), M-18(M-H2O),M—20(M-HF), M-31(M-OCH3)等得峰。
分子离子峰应具有合理得质量丢失.也即在比分子离子质量差在4-13,21-26,37—,50-53,65,66 就是不可能得也就是不合理得,否则,所判断得质量数最大得峰就不就是分子离子峰,.因为一个有机化合物分子不可能失去4~13个氢而不断键、如果断键,失去得最小碎片应为CH3,它得质量就是15个质量单位、3)分子离子峰应为奇电子离子,它得质量数应符合氮规则:在有机化合物中,凡含有偶数氮原子或不含氮原子得,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为偶数,反之,凡今吸奇数氮原子得,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就是奇数,这就就是氮规则、运用氮规则将有利于分子离子峰得判断与分子式得推定,经元素分析确定某化合物得元素组成后,若最高质量得离子得质量与氮规则不符,则该离子一定不就是分子离子。
如果某离子峰完全符合上述3项判断原则,那么这个离子峰可能就是分子离子峰;如果3项原则中有一项不符合,这个离子峰就肯定不就是分子离子峰、应该特别注意得就是,有些化合物容易出现M-1峰或M+1峰。
基峰研究高质量端离子峰, 确定化合物中的取代基M-15(CH3); M-16(O, NH2M-17(OH, NH3); M-18(H2O);M-19(F); M-26(C2H2);M-27(HCN, C2H3); M-28(CO, C2HM-29(CHO, C2H5); M-30(NO);M-31(CH2OH, OCH3); M-32(S, CHM-35(Cl); M-42(CH2CO, CHM-43(CH3CO, C3H7); M-44(CO2, CS15 (。
质谱-离子源总结

离子源总结
CI离子源结构
电离室小孔 ~ 0.9 mm 控制总发射电流
灯丝电流 调控管
灯丝过流 保护电路
比较器
灯丝
电子
电子总
加速电压
发射电流
ee
eee
反应试剂
灯丝 供电电源
磁铁
电离室
质量分析器
工作原理: 离子(反应试剂 )/分子反应
电离室压力:
~ 50 Pa (0.5 Torr) 平均自由陆程 ~ 0.1 mm 充分发生碰撞 电离室通道的孔径:
m/z = M+1
[M-C2H5+] (加合离子)
m/z = M+29
M-H+ ····CH4]
CH4 质子亲合能 (Proton Affinity) PA 543 kJ/mol
甘油 (Glycerol)
PA 874.8 kJ/mol
差值: (874.8-543) kJ/mol = 331.8 kJ/mol 3.4 eV (内能)
SIMS工作原理示意图
解吸电喷雾(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SCIENCE VOL 306, 471 (15 OCTOBER 2004)
Mass Spectrometry Sampling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with 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stainless steel, diameter, 1.57 mm
Discharge Gas: He, Ar, N2, air 流量 ~ 0.4 L/min (线速度~ 6 m/s)
质谱知识总结

第四章:质谱法第一节经验1)在正离子模式下,样品主要以[M+H]+、[M+Na]+、[M+K]+准分子离子被检测;在负离子模式下,样品则大多以[M-H]-、[M+Cl]-准分子离子被检测。
2)正离子模式下,样品还会出现M-1(M-H), M-15(M-CH3), M-18(M-H2O), M-20(M-HF), M-31(M-OCH3)等的峰。
分子离子峰应具有合理的质量丢失.也即在比分子离子质量差在4-13,21-26,37-,50-53,65,66 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否则,所判断的质量数最大的峰就不是分子离子峰,.因为一个有机化合物分子不可能失去4~13个氢而不断键.如果断键,失去的最小碎片应为CH3,它的质量是15个质量单位.3)分子离子峰应为奇电子离子,它的质量数应符合氮规则:在有机化合物中,凡含有偶数氮原子或不含氮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为偶数,反之,凡今吸奇数氮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是奇数,这就是氮规则。
运用氮规则将有利于分子离子峰的判断和分子式的推定,经元素分析确定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后,若最高质量的离子的质量与氮规则不符,则该离子一定不是分子离子。
如果某离子峰完全符合上述3项判断原则,那么这个离子峰可能是分子离子峰;如果3项原则中有一项不符合,这个离子峰就肯定不是分子离子峰.应该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化合物容易出现M-1峰或M+1峰。
基峰研究高质量端离子峰, 确定化合物中的取代基M-15(CH3); M-16(O, NH2M-17(OH, NH3); M-18(H2O);M-19(F); M-26(C2H2);M-27(HCN, C2H3); M-28(CO, C2HM-29(CHO, C2H5); M-30(NO);M-31(CH2OH, OCH3); M-32(S, CHM-35(Cl); M-42(CH2CO, CHM-43(CH3CO, C3H7); M-44(CO2, CSM-15(.CH3)M-27第二节: 基本原理2.1基本原理质谱是唯一可以确定分子式的方法。
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激光离子化
利用激光束将样品分子电 离,常用于生物样品和有 机化合物的分析。
质量分离
质量过滤
利用磁场或电场使不同质量的离子分 开。
色谱分离
结合色谱技术,如气相色谱、液相色 谱等,对复杂样品进行分离。
检测与数据分析
检测器
用于收集经过质量分离后的离子,并将其转换为可测量的电信号。
数据分析复杂
质谱数据分析需要专业的软件 和技能,对实验人员的技能要
求较高。
05
质谱分析的未来发展
高分辨质谱技术
总结词
高分辨质谱技术能够提供更精确的分子质量和结构信息,有助于深入解析复杂生物分子和环境样品中 的化合物。
详细描述
高分辨质谱技术利用先进的离子光学系统和探测器技术,提高了分辨率和灵敏度,能够更准确地测定 分子质量和结构特征。这对于解析蛋白质、多糖等复杂生物分子以及环境污染物、药物等化合物的结 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和有 害物质等,保障食品安全。
02
质谱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总结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是一种常用的质谱分析方法,通过气相色谱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离,然后进入质谱仪进行 检测。
详细描述
GC-MS的优点在于能够分离和鉴定复杂混合物中的化合物,特别适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分析。该方法首先 将样品中的化合物通过气相色谱分离,然后通过接口技术将组分引入质谱仪中,最后通过质谱检测各组分的分子 量和结构信息。
环境科学领域
用于药物代谢、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 方面的研究,可检测生物样品中的代谢物 、蛋白质、多肽和核酸等。
用于检测空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样品中 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农药 残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质谱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MS)是将被测物质离子化,按离子的质荷比分离,测量各种离子谱峰的强度而实现分析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
质量是物质的固有特征之一,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质量谱——质谱,利用这一性质,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包括分子质量和相关结构信息);谱峰强度也与它代表的化合物含量有关,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质谱的基本知识质谱仪1. 质谱仪一般由四部分组成:进样系统——按电离方式的需要,将样品送入离子源的适当部位;离子源——用来使样品分子电离生成离子,并使生成的离子会聚成有一定能量和几何形状的离子束;质量分析器——利用电磁场(包括磁场、磁场和电场的组合、高频电场、和高频脉冲电场等)的作用将来自离子源的离子束中不同质荷比的离子按空间位置,时间先后或运动轨道稳定与否等形式进行分离;检测器——用来接受、检测和记录被分离后的离子信号。
一般情况下,进样系统将待测物在不破坏系统真空的情况下导入离子源(10-6~10-8mmHg),离子化后由质量分析器分离再检测;计算机系统对仪器进行控制、采集和处理数据,并可将质谱图与数据库中的谱图进行比较。
2. 离子源离子源的性能决定了离子化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质谱仪的灵敏度。
常见的离子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样品在离子源中以气体的形式被离子化,另一种为从固体表面或溶液中溅射出带电离子。
在很多情况下进样和离子化同时进行。
(1)电子轰击电离(EI)气化后的样品分子进入离子化室后,受到由钨或铼灯丝发射并加速的电子流的轰击产生正离子。
离子化室压力保持在10-4~10-6mmHg。
轰击电子的能量大于样品分子的电离能,使样品分子电离或碎裂。
电子轰击质谱能提供有机化合物最丰富的结构信息,有较好的重现性,其裂解规律的研究也最为完善,已经建立了数万种有机化合物的标准谱图库可供检索。
其缺点在于不适用于难挥发和热稳定性差的样品。
(2)化学电离(CI)引入一定压力的反应气进入离子化室,反应气在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流的作用下电离或者裂解。
生成的离子和反应气分子进一步反应或与样品分子发生离子-分子反应,通过质子交换使样品分子电离。
常用的反应气有甲烷,异丁烷和氨气。
化学电离通常得到准分子离子,如果样品分子的质子亲和势大于反应气的质子亲和势,则生成[M+H]+,反之则生成[M-H]+。
根据反应气压力不同,化学电离源分为大气压、中气压(~10mmHg)和低气压(10-6mmHg)三种。
大气压化学电离源适合于色谱和质谱联用,检测灵敏度较一般的化学电离源要高2~3个数量级,低气压化学电离源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分析难挥发的样品,并能使用难挥发的反应试剂,但是只能用于傅里叶变换质谱仪。
(3)快原子轰击(FAB)将样品分散于基质(常用甘油等高沸点溶剂)制成溶液,涂布于金属靶上送入FAB离子源中。
将经强电场加速后的惰性气体中性原子束(如氙)对准靶上样品轰击。
基质中存在的缔合离子及经快原子轰击产生的样品离子一起被溅射进入气相,并在电场作用下进入质量分析器。
如用惰性气体离子束(如铯或氩)来取代中性原子束进行轰击,所得质谱称为液相二次离子质谱(LSIMS)。
在FAB离子化过程中,可同时生成正负离子,这两种离子都可以用质谱进行分析。
样品分子如带有强电子捕获结构,特别是带有卤原子,可以产生大量的负离子。
负离子质谱已成功用于农药残留物的分析。
(4)场电离(field ionization,FI)和场解吸(field desorption,FD)FI离子源由距离很近的阳极和阴极组成,两极间加上高电压后,阳极附近产生高达10+7~10+8V/cm的强电场。
接近阳极的气态样品分子产生电离形成正分子离子,然后加速进入质量分析器。
对于液体样品(固体样品先溶于溶剂)可用FD来实现离子化。
将金属丝浸入样品液,待溶剂挥发后把金属丝作为发射体送入离子源,通过弱电流提供样品解吸附所需能量,样品分子即向高场强的发射区扩散并实现离子化。
FD适用于难气化,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
FI和FD均易得到分子离子峰。
(5)大气压电离源(API)API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最常用的离子化方式。
常见的大气压电离源有三种:大气压电喷雾(APESI),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和大气压光电离(APPI)。
电喷雾离子化是从去除溶剂后的带电液滴形成离子的过程,适用于容易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样品或极性化合物。
因具有多电荷能力,所以其分析的分子量范围很大,既可用于小分子分析,又可用于多肽、蛋白质和寡聚核苷酸分析。
APCI是在大气压下利用电晕放电来使气相样品和流动相电离的一种离子化技术,要求样品有一定的挥发性,适用于非极性或低、中等极性的化合物。
由于极少形成多电荷离子,分析的分子量范围受到质量分析器质量范围的限制。
APPI是用紫外灯取代APCI的电晕放电,利用光化作用将气相中的样品电离的离子化技术,适用于非极性化合物。
由于大气压电离源是独立于高真空状态的质量分析器之外的,故不同大气压电离源之间的切换非常方便。
(6)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MALDI)将溶于适当基质中的样品涂布于金属靶上,用高强度的紫外或红外脉冲激光照射可实现样品的离子化。
此方式主要用于可达100000Da质量的大分子分析,仅限于作为飞行时间分析器的离子源使用。
(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离子化(ICP)等离子体是由自由电子、离子和中性原子或分子组成,总体上成电中性的气体,其内部温度高达几千至一万度。
样品由载气携带从等离子体焰炬中央穿过,迅速被蒸发电离并通过离子引出接口导入到质量分析器。
样品在极高温度下完全蒸发和解离,电离的百分比高,因此几乎对所有元素均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由于该条件下化合物分子结构已经被破坏,所以ICP仅适用于元素分析。
质谱仪主要性能指标1. 灵敏度(sensitivity)对于一定样品(如硬脂酸甲酯),在一定的分辨率情况下,产生一定信噪比(如S/N>501)的分子离子峰所需的样品量。
2. 分辨率(resolution)分辨率R是指质荷比相邻的两质谱峰的分辨能力。
若近似等强度的质量分别为M1及M2的两个相邻峰正好分开,则质谱仪的分辨率定义为:3. 质量范围(mass range)质谱仪所能测定的离子质荷比的范围。
四极质谱: 1000以内离子阱质谱: ~ 6000飞行时间质谱:无上限质谱图横坐标:质荷比 (m/z)纵坐标:相对丰度(最强峰的强度定为100%)质谱的离子类型1)分子离子(molecular ion)样品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电离所产生的离子,记为 M +·。
也是奇电子离子。
(奇电子与偶电子离子:具有未配对电子的离子称为奇电子离子,不具有未配对电子的离子称为偶电子离子。
)2)碎片离子(fragment ion)指由分子离子中某些化学键发生断裂而形成的离子。
(任何一离子进一步产生某离子,前者称为母离子,后者称为子离子。
)3)同位素离子(isotopic ion)当元素具有非单一的同位素组成时,产生同位素离子。
4)多电荷离子5)负离子通过电子捕获及电离时形成离子对等机理产生的。
负电性原子产生负离子频率很高。
6)离子-分子反应生成的离子EI 中这种反应机会很少,CI 就是利用离子-分子反应使样品分子电离。
7)亚稳离子(metastable ion )是从离子源出口到检测器之间产生的离子。
离子裂解的机理质谱碎裂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1. 质子碎裂的一般规律(1)分子中电离电位最低的电子最容易丢失,生成的正电荷和游离基就定域在丢失电子的位置上。
(2)离子具有过剩的能量以及带有的正电荷或不成对电子是它发生碎裂的原因和动力。
(3)产物离子的相对丰度主要由它的稳定性决定。
2. 影响粒子碎裂的因素(1)化学键的相对强度(2)碎裂产物的稳定性(3)立体化学因素正离子碎裂类型(1)简单开裂(只涉及一个化学键断裂)1)σ―键均裂2)-断裂(自由基引发)反应的动力来自自由基强烈的电子配对倾向。
丢失最大烃基原则 α―断裂——丢失最大烃基的可能性最大3) i 断裂由正电荷引发的断裂,涉及一对电子的转移,是化学键的异裂,同时正电荷位置发生转移。
R CR Y R R CR Y R '"'"---−→−•+=-+•+2α(2)重排碎裂(rearrangement cleavage )重排的特点重排同时涉及至少两根键的变化,在重排中既有键的断裂也有键的生成。
重排产生了在原化合物中不存在的结构单元的离子。
最常见的是脱离中性小分子的重排反应。
脱离中性小分子所产生的重排离子是奇电子离子。
产生重排碎裂原因是重排离子更稳定;可以脱去稳定的中性分子;裂解需要的能量低;开裂中心在易于移动的氢附近。
1)McLafferty重排(属于氢重排)麦式重排可产生两种重排离子,其通式为:含有C=O, C=N,C=S及碳碳双键;与双键相连的链上有-H原子(氢);六元环过渡,-H转移到杂原子上,同时键发生断裂,生成一个中性分子和一个自由基阳离子。
2)逆Diels-Alder反应(Retro-Diels-Alder, RDA)当分子中存在含一个键的六员环时,可发生RDA反应。
该重排正好是Diels-Alder反应的逆反应;含原双键的部分带正电荷的可能性大些。
3)某些含杂原子的化合物,失去中性分子(消去反应)常见的有醇失水或醇失水及乙烯。
4)自由基引发或正电荷诱导,经过五、六元环过渡态氢的重排5)两个氢原子的重排这种重排在乙酯以上的羧酸酯较易找到。
在碳酸酯、磷酸酯、酰胺、酰亚胺及其它含不饱和键的化合物都可能发生。
该重排产生的离子比相应的简单断裂产生的离子质量数大2。
6)其它重排(非氢重排,无规重排)链状氯化物、溴化物较易发生成环的重排。
常见化合物的质谱脂肪烃1. 直链烷烃M+•显示弱的m/z :29,43,57,71,……C n H 2n+1+ 系列特征峰丰度最大的离子峰m/z :43,57(C 3、C 4)m/z:28、42、56、70、84、98……C n H 2n +一系列弱离子峰是由H 转移重排成的。
m/z :27,41,55,69,……C n H 2n -1 + 系列峰,脱去一个H 2 中性分子而形成。
2. 支链烷烃 支化引 丰度降低,在分支处容易断裂,正电荷在支链多的一侧,以丢失最大烃 基为最稳定。
m/z :29,43,57,71,……C n H 2n+1+ 系列峰m/z71、85、113、127处峰的强度不规则3. 环烷烃丰度比对应非环烷烃大环上侧链烷基易失去,生成丰度较大的碎片离子,优先失去大的烷基侧链。
低质谱端有C n H 2n -1+系列,而不是C n H 2n+1+。
4. 烯烃丰度比对应烷烃强m/z :27,41,55,69,……C n H 2n -1 + 系列特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