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2篇
历史人教九年级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2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影响。
知识经济。
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原因的分析,从而归纳出科学技术革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的结论。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解和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含义,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现代科技革命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一:走进科技小调查:(1)我们的生产、生活离得开科技吗?你能列举出知道或用过的科技新产品吗?人类到目前为止经历了几次科技革命?(2)动脑筋:你知道第一、二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吗?二、展示学习目标三、新课教学活动二:自学导航请你阅读P102——P105内容(包括导入框和小字材料),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标志、?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有重大突破?核心是什么?3、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4、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概况活动三:知识问答与小讨论A、试一试说一说结合p102小字材料试说说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
B、第一轮知识抢答题: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4、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一个国家?5、什么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6、生物工程的核心是什么?7、2000年,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的山羊在哪里诞生?C、第二轮知识抢答题:1.是谁改进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2、谁被誉为“发明大王”,而且还发明了电灯?3、是谁发明了火车?4、是谁发明了轮船?5、谁被称为“汽车之父”,我们中国人根据他的姓氏的译音,译为“奔驰”?6、美国的一对兄弟通过研制、并试制飞机成功,他们是谁?(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活动四:自学检查与材料分析材料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九年级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九年级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大事。
第二,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能够形成系统的“科技史”专题;第三,它是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第四,它对与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深远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世界历史教学的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对象分析现在的学生正在享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已经学习了前两次科技革命的内容,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合作探究能力。
他们思维活跃、乐于表现,但又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第一,从兴趣角度分析,学生对科技革命的知识比较感兴趣;第二,从学生原有的知识角度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科技革命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第三,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了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
这是学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
第四,学生缺少对三次科革命内在联系的把握,对科技革命带的影响存在一种片面化的认识。
这些问题必须在这节中重新认识。
(三)标要求:“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克隆技术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标要求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在三维教学目标中: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进而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特点及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涉及面非常广泛。
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
着重叙述了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
第二,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世界的影响教具学具准备: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有人曾戏言“马克思没看过电视,列宁没用过电脑,毛泽东没打过手机”的确,与生活在50年前的人们相比,今天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是由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何时,体现在哪些领域呢?(由此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激起学生的欲望,提高学习动机,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二)合作探究师:检查《同步》的探究过程,以小组为单位核对答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有其他组合作完成。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情况,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
但第三次科技革命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对其了解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原因。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其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教材、参考资料。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3.网络资源:搜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视频、图片等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所学的科技革命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等知识点,让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1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原子能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兴起、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兴起、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是第三次科技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科技成就。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之间相互渗透。
二、课程标准二、课程标准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人类进步与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人类进步与发展。
四、学习重点、难点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难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
难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
五、教学流程五、教学流程 设计说明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神舟五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展示:神舟五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学生:看图片,说出宇航员的名称学生:看图片,说出宇航员的名称学生: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就是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的学生: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就是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的学生:神七宇航员翟志刚迈进太空的第一步,神七宇航员翟志刚迈进太空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全新的开始。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A.局部性
B.单一性
C.革命性
D.稳定性
(4)论述题:请论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5)应用题: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相关视频资料;
2.课程平台:学校提供的教学管理系统,用于发布教学大纲、课件、作业和测试等;
3.信息化资源:与本节课相关的电子书籍、学术论文、新闻报道、官方报告等,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4.教学手段: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首先,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和实验操作中,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某些技术细节理解不够深入。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深入的技术讲解,例如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等。
其次,我在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影响的理论知识时存在困难。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和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知识。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导致实验效果不佳。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实践环节,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博物馆、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实践项目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我在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缺乏积极性和参与度。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例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教学目标]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影响。
知识经济。
能力: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原因的分析,从而归纳出科学技术革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的结论。
认识:(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含义,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现代科技革命的内容和作用[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学过程]: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生:(思考并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条件)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启发引导思路:社会实践的需要一二二战和战后各国的需求;物质和科技基础;科学理论的突破)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社会条件是促使新的科技革命加速到来的重要条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为适应战争的需求都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研究开发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这使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各垄断组织都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大力开发新产品,促使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与美国竞争,苏联也非常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
这些情况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第二,技术与物质条件是前提条件。
科技的发展有历史的继承性和连续性,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创造的技术与物质条件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更是新的科技革命的基础。
第三,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成为新科技革命的理论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使人类的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和方法论都发生了变革,二战后初期形成的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论依据。
我们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进程中,这场革命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它到底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所介绍的内容来把握。
2024年关于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设计范文
2024年关于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重要发明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技能:培养学生分析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技革命的兴趣和热情,认识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其影响。
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难点:如何深入理解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和国际关系的深远影响。
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科技革命对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标志性发明(如电视机、计算机等),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发明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吗?”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简要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和时代特征,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新课讲解科技革命的兴起:讲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地点和主要标志。
分析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如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扩张等。
探讨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初步影响,如生产力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重要发明及其影响:详细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如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等。
分析这些发明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讨论这些发明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如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的加剧等。
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分析科技革命如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等。
探讨科技革命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如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关系的复杂化等。
研究科技革命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如文化交流的加强、文化多元化的趋势等。
科技革命与环境保护:介绍科技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讨论如何平衡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书
设
计
2、影响:
向学生提高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发达国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的数据,“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规模和速度大大超过“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情况,以及相应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比例的数据。
教师向学生介绍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学科
历史
课题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 蓬勃发展的史实。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和对世界经济及国际经济局产生的重要影响。学生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布置作业:
1、第 三次科技革命中、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B)
A原子能B电子计算机C航天技术D遗传工程
2、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 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D)
(3)你认为科技发展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二、第三种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学生观看、思考或回忆旧知。
学生举例。
学生畅谈。
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可提供一些有关资Leabharlann )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
结合自己的体会,初步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中发现历史发展规律、趋势。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及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二战尚未终止,新的科技革命已经开始了,交战两边为了及早消灭对手,不吝重金吸引高科技人材,研究高科技武器,如美国为了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利用了第一台电子运算机,利用原子能技术研制了原子弹病用于战争当中;德国人制造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
材料二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闻名的核动力公式,为原子能的发觉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运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形,尤其以运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进展的史实,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阻碍。
2.通过视频、材料、图片等素材,引发学生爱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育学生运用史实,归纳、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教师: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也不例外,这一特点要求咱们在进展科技的进程中,应该如何做?
学生:趋利避害。
(设计用意:利用克隆技术在带给人类庞大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教育。)
三、长江后浪推前浪——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展现:
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刻大为缩短,例如,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为84年(1698—1782)、电动机为65年(1821—1886)、无线电为35年(1867—1902)、雷达为15年(1925—1940);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那么多在10年之内,如原子能利用为6年(1939—1945)、电子运算机为5年(1946—1951)、晶体管为4年(1947—1951)、激光器仅为1年(1960—1961)。
展现:
今世的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加的源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加率,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7%,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加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80%。
2024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设计
2024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和发生的历史背景。
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重要的科技发明与创新,如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
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能够识别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归纳历史资料的能力,学会从多渠道获取信息。
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科技革命的影响进行多角度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培养科技伦理意识。
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意识到作为当代青少年应如何积极应对科技变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科技革命带来的利弊影响,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现代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引起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科技产品背后的科技革命吗?”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讲解详细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背景,包括前两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和当时的国际形势。
列举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和创新,如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生物工程等,并解释它们的原理和作用。
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加速等。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个人生活、学习和未来的影响。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的典型案例,如某个科技公司的创新历程、某个科技产品的社会影响等。
让学生分析案例,讨论案例中体现的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性和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A.速度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
C.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能力 目标: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 出结 论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
B.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克隆技术。
3.你认为对于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让学生发挥 想象力讨论后,教师归纳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催化剂”、标志各是什么?
A.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B.“催化剂”(社会保证):
①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发展,战后军事科技迅速转化为民用科技②相对论等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和重大突破③科学技术社会化
C.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催化剂”、标志各是什么?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3.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4.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正面影响?5.对于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是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第三次科技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材通过详实的史料、丰富的图片,生动地展示了第三次科技的成果,旨在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科技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第三次科技作为一项较为宏观的课题,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技术原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消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第三次科技的核心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三次科技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其主要成果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第三次科技的发生、发展过程。
2.第三次科技的主要成果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质量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创设第三次科技的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第三次科技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第三次科技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三次科技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3.课堂讲解:针对第三次科技的主要成果和影响,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分析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开展的史实,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开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比照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拟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让学生清楚认识现代国际间的竞争,是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发奋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手段: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页面一一QQ空间,老师闲暇时间喜欢上网浏览,这是一位叫Sidney的中学生的qq空间,他是个科技迷,他的空间中收集了一些有关科技知识的文章,看,这篇日志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说的是什么革命呢?让我们翻开它,看都有哪些内容,(核能、原子弹、人造地球卫星)你判断出是哪次科技革命了吗?生:一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师:为什么它是“史无前例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共同探究学习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来了解。
(二)合作探究⑴首先来了解它的兴起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一(在美国兴起,扩展到全世界)2、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回想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从纺织业部门开始,第二次科技革命从电力的广泛运用开始,你发现没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从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开始的。
九年级下历史教案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九年级下历史教案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使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
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学生应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学生还应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畅谈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以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受和体会,或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气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这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技术群。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诸多领域。
第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如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第三,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构成了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生产力,如生物工程这一综合性科学技术的兴起。
第四,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进步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九年级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人教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学习目标: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学习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三、学习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四、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探究释疑
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呢?
理解巩固
1.目前南京市中小学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讲程,这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种技术的
飞速发展密切相关()
A.航天技术
B.原子能
C.生物工程
D.计算机
2.2007年10月,“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这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科技进步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下列科技成果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①乘坐火车出行②上网查资料③用手机与同学聊天
④乘飞机去北京⑤开汽车自驾游⑥在电灯下看书
A.①②B.②③C.⑤⑥D.③⑤
3.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极大地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点是()
A.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C.是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互助提高
以“科技与我的生活”或“我与互联网”为题,组织一次小讨论。
总结归纳:(记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the thir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 n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2篇前言: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2、篇章2: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篇章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重大成就。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归纳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通过了解科技的进步,不断改变人类的生活,让学生感受未来的科技生活,在未来,把自己的想象变为现实。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学习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教学工具PT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设置情景,导入新知观看我国的载人飞船神舟十号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的视频:这是20xx年我国的载人飞船神州十号首次开展太空授课活动。
从“神一”到“神十”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成熟的标志。
那么航天技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引导学生思考:航天技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除了这一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有哪些成果?有哪些特点和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2、整体感知本节课分成三部分学习:一、科技造福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对应学习目标1)二、科技改变现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对应学习目标2)三、科技创造未来——科技发展对未来的影响(对应学习目标3)3、解读学习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4、反馈导学案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针对导学案的批改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反馈。
如优秀个人、优秀小组以及导学案上存在的问题。
做到在课堂上查漏补缺。
5、自主学习检测要求: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四个小组派代表自由发言,向大家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四个领域的科技成就。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起源地、主要标志和核心等基础知识,导学案中预习案已经涉及,所以在这个部分不再重复检测。
)6、教师精讲点拨一、科技造福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过渡语: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表现在四个领域: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四个领域,去了解科技是如何造福人类的?1、原子能(1)人类原子能的诞生,是在1942年12月xxx大学建成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命名为芝加哥一号堆。
开启了人类原子能时代。
(2)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3)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4)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5)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6)我国最早建成的核电站有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7)核医学和核农业:核技术在医学上的运用是核医学,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
核医学是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核技术与农业的的结合就是核农学。
图片上展示的是我国科学家利用核射线选育出的“鲁棉一号”,以及花卉、水稻等新品种,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
(战争→和平)2、航天技术(1)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2)1961年,世界上第一名航天员,苏联的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3)1969年,两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人类第一次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留下足迹。
(4)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5)介绍我国的“神一”、“神五”和“神十”。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生物工程师:(1)什么是生物工程?生: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2)左图“多利羊”诞生于1997年2月,它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3)20xx年6月,中国xxx大学利用成年山羊体细胞克隆出两只“克隆羊。
右图为克隆羊“阳阳”。
师:这项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被誉为20世纪最重大也是最具有争议的科技突破之一。
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是否克隆人类也成了具有最争议的话题。
你认为是否应该克隆人?生:克隆技术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挥作用,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如社会伦理问题等。
世界各国应该制定法律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
4、计算机(1)1945年,美国制成第一台计算机。
是一台又大又笨重的机器,重达30吨,占地有两三间教室大。
(2)普通电子计算机→指尖上的计算机电路板→现代化的网络教室(3)我国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是中国首台在全球超级计算机前500强中排名第一。
它的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千万亿次,它计算一天,相当于一台家用电脑计算800年。
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时代。
过渡语: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软件的层出不穷,电脑会不会有一天代替人脑呢?课堂小擂台正方:电脑有可能代替人脑。
反方:电脑不可能代替人脑。
过渡语:我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负面效应。
负面效应出示相关图片:(1)1945年在广岛和长崎爆炸的两枚原子弹,夺去了22万人的生命;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
至今已有7000多人死于这次事故的核污染,围绕该核反应堆31公里的禁区仍一片荒芜。
(2)20xx 年1月17日,一块美国雷神火箭推进器遗弃物,与中国6年前发射的长征四号火箭相撞。
一块10克重的太空垃圾撞上卫星,卫星在瞬间被打穿或击毁。
(3)20xx年11月20日,中国发现美国进口的大米含有未经中国政府批准的转基因成分。
英国研究人员证实:小白鼠在食用转基因土豆10 天后,其肾、脾、消化道都出现了损伤。
(4)受网络游戏暴力倾向影响,青少年行凶杀人和自杀的案例不断见诸媒体。
许多家长指责其为“电子罂粟”,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小结语:所以,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应趋利避害,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科技改变现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么特点?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教师出示材料,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材料一: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
(1)速度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材料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众多新技术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促进。
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等。
(2)范围广——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
(3)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呢?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教师出示材料,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材料一:当代科技的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
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目前已达90%以上。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材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
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材料三: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有“尤里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等。
(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3、合作探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我结合我国的国情设计一道探究题,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突破难点。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新的科技革命既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探究: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对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我们该如何应对?(提示:从国家的角度和个人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展示小组书面展示答案→点评小组点评答案→其他同学补充质疑→教师讲解得出结论结论:从国家角度:①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重视人才;③鼓励知识创新……从个人角度:①努力学习,适应时代的挑战;②积极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三、科技创造未来——科技发展对未来的影响1、科技畅想:科技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为未来社会描绘出你想象的蓝图(让学生针对未来的学校、教室、家庭、交通……进行描述发表观点,形成开放性的思维。
)2、播放视频:播放《未来的一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科技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小结语:科技改变生活,生活由你们创造。
只要同学门现在努力学习,在未来,一定能把自己的想象变成现实。
过渡语: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科技革命的推动。
我们现在来一起回顾一下历史上出现的三次科技革命。
课堂小结结束语:如今,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们青少年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我们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强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后小结如今,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们青少年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我们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强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章2: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