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完全版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综合〕01-中医内科学1、感冒的根本病因——风邪。
2、“风者百病之始也〞——出自【素问?骨空论】3、‘感冒’一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4、‘辛温’与‘辛凉’的立论——出自【丹溪心法】5、感冒与风温的鉴别特征——前者少传变、热度低。
后者传变、热度高、汗后热复。
6、感冒与咳嗽的病机鉴别——感冒:肺气失宣、卫表不和。
咳嗽:肺气上逆。
7、感冒与咳嗽的小病历鉴别特征——有表证那么属于感冒。
8、‘咳嗽’一词——出自【内经】。
9、“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出自【素问?咳论】。
10、“咳嗽之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出自【景岳全书】。
〔此立论首先提出者——明?张介宾〕11、咳嗽——是中医内科的单一病种,也包括西医多种疾病的病症。
12、内伤咳嗽的根本病理因素〔病理产物性病因〕——痰;火。
〔注意与脏腑失调病因相区别。
〕13、明确‘哮’与‘喘’的鉴别——始于【医学正传】明?虞抟。
提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的鉴别特点。
14、“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出自【金匮要略】。
——是论述‘哮病’的内容〔干扰答案常见‘咳嗽’、‘咳喘’、‘哮喘’〕15、‘哮喘’——始见于【丹溪心法】。
提出“哮喘专主于痰〞。
16、哮病的病机特征——宿痰伏肺〔夙根学说〕,外邪引动。
17、哮与喘的关系——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18、哮与喘的鉴别:〔哮多兼喘;喘未必哮〕〔哮分寒热;喘分虚实。
〕哮:病名;声响;阵发;呼吸有声;R↑;突然、反复发作喘:病症;气息;持久;呼吸困难;R↑↑;陈旧、持续发作〔急、慢性、迁延性〕19、哮病的治疗原那么——发时治标〔祛痰理气〕;缓时治本〔扶正祛邪〕。
20、哮病——多责之于肺、脾、肾。
喘病——多责于肺、肾。
21、喘病的虚实鉴别:实证:邪气壅肺;痰浊阻滞。
肺气上逆。
气急声高、有力、深长;呼出为快;虚证:肺肾缺乏;气失摄纳。
肺气上逆。
气怯声低、无力、短促;深吸为快;22、喘病——始见于【内经】。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题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题
1. 请简述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
2. 描述中医诊断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法。
3. 列举并解释中医常用的几种脉象。
4. 论述中医治疗学中的“辨证论治”原则。
5. 请解释“八纲辨证”在中医诊断中的作用。
6. 列举并阐述中医经典方剂中的几种主要方剂。
7. 描述中医经络学说中的主要经络及其功能。
8. 论述中医养生学中的饮食调养原则。
9. 请简述中医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方法。
10. 列举并解释中医常用的几种草药及其功效。
11. 论述中医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12. 请解释“气血津液”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性。
13. 描述中医治疗学中的“治未病”理念。
14. 列举并阐述中医在妇科、儿科、外科等方面的特色治疗方法。
15. 论述中医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6. 请简述中医对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贡献。
17. 论述中医在处理急危重症时的策略和方法。
18. 描述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理解和干预措施。
19. 列举并解释中医在美容养生方面的应用。
20. 论述中医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发展和挑战。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每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一、A1型题型题(每道考题下面有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产后三急”是指( )。
A.产后血晕、产后痉病、产后腹痛B.产后发热、产后大便难、产后郁冒C.产后小便不通、产后恶露不绝、产后小便淋痛D.产后呕吐、泄泻、盗汗E.产后冲心、冲肺、冲胃【答案】D2、胸胁脘腹胀闷、胀痛、窜痛,属于( )。
A.气虚证B.气滞证C.气逆证D.气陷证E.气滞血瘀证【答案】B【解析】A项,气虚证指机体远气不足,脏腑组织机能减退,以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虚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B项,气滞证指人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腑、经络的气机阻碍,运行不畅,以胀闷、疼痛、脉弦为主要表现的证。
又称气郁证或气结证。
C项,气逆证,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以咳喘、呕恶、头痛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D项,气陷证,指气虚升举无力而下陷,以自觉气坠,或内脏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证。
E项,气滞血瘀证,指由于气滞导致血行瘀阻,或血瘀导致气行阻滞,出现以气滞和血瘀症状相兼为主要表现的证。
3、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
A.炎上B.润下C.稼穑D.曲直E.从革【答案】D【解析】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4、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理基础是( )。
A.生化乏源B.血虚不荣C.肌肤失养D.阴虚火旺E.脾胃失调【答案】A【解析】由于母体素虚,或孕期失于调护,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致使胎儿精血未充,气血内亏而致贫血。
小儿脾常不足,易受损伤,多食、偏食、过饥、厌食等均可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而发为贫血;或患各种疾病失于调护,伤及脾胃心肝,气血无以资生,亦可形成缺铁性贫血。
5、流行性出血热临床上的五期经过顺序正确的是( )。
A.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B.发热期、多尿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C.发热期、低血压期、多尿期、少尿期、恢复期D.发热期、出血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E.发热期、出血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答案】A6、与面瘫眼睑不能闭合有关的经筋是( )。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是中医理论中的“后天之本”?
A.心
B.肝
C.脾(正确答案)
D.肺
E.肾
2.患者出现高热、口渴、烦躁、舌红苔黄等症状,辨证为?
A.风寒表证
B.风热表证(正确答案)
C.暑湿表证
D.阳虚里证
E.阴虚里证
3.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的药物是?
A.黄芩(正确答案)
B.黄连
C.黄柏
D.苦参
E.龙胆草
4.下列哪项不是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
A.补虚泻实
B.清热温寒
C.治病求本(正确答案)
D.三因制宜
E.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5.治疗风寒感冒的首选方剂是?
A.银翘散
B.麻黄汤(正确答案)
C.桑菊饮
D.桂枝汤
E.九味羌活汤
6.患者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辨证为?
A.心血瘀阻
B.心血不足(正确答案)
C.心阳不振
D.心阴虚
E.心火旺
7.下列哪项是中医预防疾病的重要原则?
A.调和阴阳
B.未病先防(正确答案)
C.既病防变
D.治病求本
E.扶正祛邪
8.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功效的药物是?
A.陈皮
B.青皮
C.枳实(正确答案)
D.厚朴
E.木香。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备考试题(和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备考试题(和答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备考试题(和答案)A2型题1.患者,男,40 岁。
患急性胃炎一周,刻下呕吐止,手足温,身微热,头汗出,心中懊憹,饥不能食,舌稍红,苔薄微黄。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A.葛根黄芩黄连汤证B.小承气汤证C.栀子豉汤证D. 栀子柏皮汤证E. 黄芩汤证答案:C2.患者,女,18 岁。
发热一周,心烦讝语,汗出,渴喜冷饮,腹满不痛,按之濡,舌红,苔黄,脉滑。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A.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B. 大承气汤证C.大黄黄连泻心汤证D. 白虎汤证E. 白虎加人参汤证答案:D3.患者,男,30 岁。
高热一周,大汗出,心烦讝语,大渴引饮,受风则脊背冷感,舌红,苔黄干燥,脉洪大。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A.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B.大承气汤证C.大黄黄连泻心汤证D.白虎汤证E.白虎加人参汤证答案:E4.患者,女,20 岁。
发热5 日未愈,就诊时发热口渴,脘胀闷,手足厥冷,然胸腹部抚之灼热,脉浮滑。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A.四逆汤证B.四逆散证C.白虎汤证D.小陷胸汤证E.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答案:C5.患者,男,60 岁。
口渴多饮,饮后复渴,消谷善饥,然食多即胀,小便色黄,然量不少。
舌红苔少,脉软大。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A. 黄连阿胶汤证B. 白虎汤证C.白虎加人参汤证D.梔子豉汤证E.小陷胸汤证答案:C6.患者,女,40 岁。
一周前发高热,刻下热势有减,低热不退,渴欲饮水,夜寐不安,尿意窘迫,小便不利,舌红,前半苔少,舌根薄黄,脉浮。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A. 栀子豉汤证B. 五苓散证C. 猪苓汤证D.黄连阿胶汤证E. 小柴胡汤证答案:C7.患者,女,50 岁。
发热时作,伴头痛,腰酸,腰痛,尿频,尿少,尿痛。
舌红,苔薄黄。
临床辨证当是:A. 真武汤证B. 五苓散证C. 牡蛎泽泻散证D.猪苓汤证E.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答案:D8.患者,男,30岁。
发热三天,经用解表药发汗,热不退反增,伴头汗出,面色潮红,腹胀满,按之不适,大便干硬日一行。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doc
中诊一、舌诊①望舌质(舌体);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②望舌苔;望苔质、苔色。
(2)正常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舌体柔软,活动自如,位置正中,台揩之不去,其下有根。
(3)望舌质(体)1、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①有神:舌色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活动自如-主病轻,预后良好。
②失神:舌色晦暗,舌质柘涩,舌体活动欠灵-主病理,预后较差。
2、舌色:①淡白舌:虚证、寒证、气血两亏②红舌:热证。
③绛舌:外感温病热入营血,内伤阴虚火旺,血瘀。
④紫舌: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寒凝血瘀。
⑤青舌:主寒凝阳郁,瘀血。
3、舌形:•老舌:实证•嫩舌:虚证。
•胖大舌:因水淡痰饮,阻滞所致,舌淡白,胖嫩,苔水滑:脾胃湿盛虚浊相搏上渍。
脾肾阳虚,舌质红,胖大,苔黄腻。
•肿胀:a、心脾有热,气血上壅引起的-舌鲜红,伴疼痛,肿胀b、邪热夹酒毒上壅-舌紫c、中毒致血液凝滞-毒紫晦暗。
•瘦薄: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点舌:均为热毒炽盛,深入血点a、红点-主温毒、热毒、湿热。
b、白点:主脾胃气虚而热毒入冲,将糜烂。
c、黑点:主血热而气血壅滞。
•芒刺:热邪内结,邪热亢盛。
•痰斑:外感热入营血,内伤引起血瘀•裂纹:主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侵。
•光滑:胃气将绝之候,胃阴枯竭,胃气大伤•齿痕:主脾虚、气虚、湿盛。
•舌下络脉:将舌尖翘起,舌底脉细可见,舌系带两侧,当金津,玉液穴处,隐隐可见两条较粗的青紫色脉络。
•正常:脉络不粗,不分枝、瘀点。
•if舌下紫或紫黑小疱:肝郁失疏,痰血阻络•if络脉青紫且粗张:寒凝血瘀or痰热内阻(意义与青紫舌相似)。
4、舌态:①强硬:内伤痰吐内阻,中风先兆。
②颤动:虚损、动风。
气血两虚、热极动风③歪斜:中风or中风先兆。
风邪中络or风痰阻络。
④痿软: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己极。
⑤吐舌:疫毒攻心或or正气己绝。
⑥弄舌:动风先兆或小儿智力障碍。
(4)望舌苔:1、苔色:白苔:表证、寒证。
黄苔:里证、热证灰苔:里热证、寒湿证。
中医执业考试复习资料合集.doc
中医执业考试复习资料合集“盛则传,虚则受”,则是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
•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为肺志,恐为肾志。
•心在液为汗,肺在液为涕,肝在液为泪,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
•脾为脏,属阴,喜燥而恶湿;胃为腑,属阳,喜润而恶燥。
•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称“脑为元神之府”。
•精的功能除具有繁衍生命重要作用外,还具有濡养、化血、化气、化神等功能。
•跷脉的基本功能:一是主司下肢运动,可使下肢运动灵活矫捷。
二是司眼睑的开合。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劳则气耗”、“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真虚假实即“至虚有盛候”。
真实假虚即“大实有赢状”。
•气机失调(即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不包括“气虚”•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是.整体审察、诸诊合参、病证结合•阳明潮热(日晡潮热):在日晡(下午3-5点)热势较高,属于胃肠燥热内结,阴虚潮热:在午后和夜间低热。
由于阴虚阳亢而生热。
湿温潮热:发热以午后明显,特点是身热不扬,为湿热内盛。
身热夜甚。
温病热入营血。
•战汗为正邪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阳明经头痛―――前额连眉棱骨疼痛少阳经头痛―――两侧头痛太阳经头痛―――后头痛连项背厥阴经头痛―――巅顶痛少阴经头痛―――头痛连齿太阴经头痛―――头痛而重•危重病人,本来不能食,突然能食,食不知饱,称为“除中”,是胃气败绝所致(除即消除,中即中气)。
•胖而能食为形盛有余,表示脾胃健旺;胖而食少形盛气虚,表示脾虚痰湿•患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可见于疳积病•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
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口形六态”:口张、口噤、口撮、口、口振、口动①口张:即口开,属虚证。
若口如鱼口,张口气直,但出不入,为肺肾之气将绝②口噤:即口闭,牙关紧闭,属实证。
中医执业医师一二三四单元考试内容
1、中医理论中,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 主疏泄B. 主藏血C. 主运化D. 开窍于目(答案:C,注:主运化为脾的功能)2、在中医四诊合参中,以下哪项不属于“问”的内容?A. 询问患者疼痛部位B. 询问患者饮食起居C. 询问患者家族病史D. 询问患者排便情况(答案:C,注:家族病史通常属于既往史范畴,但在四诊“问”中不直接询问)3、中药的配伍禁忌中,以下哪组药物属于“十八反”之一?A. 甘草与海藻B. 人参与五灵脂C. 桔梗与白及D. 附子与细辛(答案:A,注: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4、中医经络理论中,以下哪条经络不属于十二正经?A. 足太阴脾经B. 手少阳三焦经C. 任脉D. 足阳明胃经(答案:C,注:任脉属于奇经八脉之一)5、在中医辨证施治中,以下哪种证型常表现为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A. 气虚证B. 血虚证C. 阳虚证D. 阴虚证(答案:A)6、中医内科杂病治疗中,对于痰饮病的治法,以下哪项不正确?A. 温化寒痰B. 清热化痰C. 润燥化痰D. 唯用峻下逐水法(答案:D,注:峻下逐水法主要用于治疗水肿胀满等实证,非痰饮病常用治法)7、在中医养生中,以下哪个时辰被认为是阳气初生,适合起床活动的时间?A. 子时(23点-1点)B. 丑时(1点-3点)C. 寅时(3点-5点)D. 卯时(5点-7点)(答案:D,注:卯时代表日出,阳气初生,适合起床活动)8、中医妇科中,对于月经先期且量多的患者,以下哪种治法较为适宜?A. 补气养血B. 活血化瘀C.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D. 温经散寒(答案:C,注:月经先期且量多常因血热妄行所致,故宜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中医执业医师各科复习资料
西医诊断学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各科精华汇总屮医内科速记屮医内科笔记(屮医很多选择是对证型方药的考试,所以有基础的一背这个歌很多主方药就能记下来,对考试有很重要的意义大部分病证一个歌就能把它的证型方的记下來。
)•、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威气参寒热解1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帅散寒一荆防败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一银翘散清暑祛湿解表一新加香需饮益气解表一参苏饮滋阴解表一加减裁蕤汤6. “寒包火”(表寒里热人解表清里一双解汤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 凉燥杏苏肺阴沙1 •风寒咳嗽:疏风散寒、止咳散2•风热咳嗽:疏风清热、3•风燥咳嗽:疏风清肺、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汤6•肝火犯帅:清肺平肝、散合黛蛤散7. 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汤三、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1. 初期:清肺解表散邪一银翘散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一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3•溃脓期:解毒排脓一加味桔梗汤4•恢复期:益气养阴清热一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四、哮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 肺脾六君肾生地。
1・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一射干麻黄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一定喘汤2 •缓解期1)肺虚证:补肺固卫一玉屏风散2)睥虚证:健脾化痰一六君子汤3)肾虚证:补肾摄钠一金陕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五、喘证: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 肺虚生脉肾虚匮,气阴两竭生脉散。
1. 实喘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一麻黄汤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一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一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一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开郁降肺一五磨饮子2. 虚喘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一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2)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一金匮肾气丸、参蛤散肾阴虚一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六、肺胀气平浊苏越,水泛真苓蒙涤痰。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一平喘固本汤、补肺汤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一真武汤合伍苓散3)痰浊壅肺:涤痰泻肺平喘一尊苗大枣泻肺汤4)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一越婢加半夏汤5)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一涤痰汤七、肺疥阴月火合保真造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一月华丸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一百合固金丸合秦芜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一保真汤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一补天大造丸八、痰饮:脾苓肠夏胸柴枳,胁枣络香阴沙参, 溢支寒饮小青龙,饮退正虚肾气丸1 •痰饮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一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一甘遂半夏汤已椒苗黃丸2悬饮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一柴枳半夏汤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一十枣汤控涎丹散2 •风热感冒3•暑湿感冒4 •气虚感宣肺止咳一三拗汤合宣肺化痰一桑菊饮润燥止咳一桑杏汤化痰止咳一二陈汤合化痰止咳一清金化痰顺气降火一加减泻门止咳化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一香附旋覆花汤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一沙参麦气汤、泻白散3•溢饮解表化饮一小青龙汤4•支饮温肺化饮、下气平喘一小青龙汤5•饮退正虚:温补脾肾、兼化水饮一金匮肾气丸、苓桂术廿汤九、自汗、盗汗:肺屏营枝阴虚六,心血归脾邪热龙。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一玉屏风散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一桂枝汤3)阴虚火吒:滋阴降火一当归六黄汤4)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一龙胆泻肝汤十、血证:鼻(玉龙归山),齿(清水),咳(百泻桑),吐(泻龙归),便(黄弟归),尿(小白要归), 紫斑(十茜归)1・鼻出血1)邪热犯肺:清热泄肺、凉血止血一桑菊饮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一玉女煎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一龙胆泻肝汤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一归脾汤2. 咳血1)燥热伤肺:2)肝火犯肺:合黛蛤散3)阴虚肺热:金丸3 •吐血1)胃热壅盛:合十灰散2)肝火犯胃:肝汤3)气虚血溢:4. 便血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一地榆散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一归脾汤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一黄土汤5. 尿血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一小蓟饮子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一知柏地黄丸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一归脾汤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一无比山药丸I•一、心悸:悸怯定志虚归脾,阴天阳桂凌苓桂,淤桃痰火黄连温。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一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一归脾汤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一桂廿龙牡汤4)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一苓桂术廿汤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一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6)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一桃仁红花煎十二、胸痹:胸痹淤血浊括夏,寒枳滞柴气生脉,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一血府逐瘀汤2)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一瓜萎薙白半夏汤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一瓜篓薙白白酒汤4)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一左归饮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一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6)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一参附汤合右归饮十三、不寐:不寐郁龙痰热温,食保虚火黄阿汤,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神心脾归。
1. 实证1)肝郁化火:清肝泻热、佐以安神一龙胆泻肝汤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屮安神一黄连温胆汤2. 虚证1)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一黄莲阿胶汤、六味地黄丸2)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心安神一归脾汤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一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十四、厥证,厥实气五虚四物,血实通淤虚人参,痰厥导痰食保神。
1・气厥1)实证:顺气开郁一五磨饮子2)虚证:补气回阳一四味回阳饮2. 血厥1)实证:活血顺气一通瘀煎2)虚证:补养气血一独参汤3. 食厥和屮消导一神术散合保和丸清热润肺、清肝泻肺、宁络止血•一桑杏汤凉血止血一泻口散滋阴润肺、宁络止血一百合固清胃泻火、化瘀止血一泻心汤泻肝清胃、凉血止血一龙胆泻益气、健脾、摄血一归脾汤4. 痰厥:行气豁痰一导痰汤十五、郁证:郁肝柴火丹逍遥,气滞痰郁半夏厚,心神失养甘麦汤,心脾归阴火地黄1. 实证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屮一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清肝泻火、疏肝解郁和胃一丹梔逍遥散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一半夏厚朴汤2. 虚证1)心神惑乱:养心安神、廿润缓急一廿麦大枣汤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一归脾汤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补益肝肾一滋水清肝饮十六、癫狂,癫狂结痰脾养心,火铁阴二淤梦狂1 •癫证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一顺气导痰汤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一养心汤2•狂证1)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一生铁落饮2)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一二阴煎十七、痫证:风定痰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一定痫丸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一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一大补元煎、六君了汤鼻八、胃痛:胃寒良食保滞柴,瘀失虚寒黄建中,湿热清中阴虚贯。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一良附丸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一保和丸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一柴胡疏肝散4)肝胃郁热:疏肝理气、泄热和胃一丹梔逍遥散5)胃阴亏虚:滋养胃阴、和中止痛一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合丹参饮中汤十九、噎膈,痰启津沙淤通优,气虚阳微补运脾。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一启膈散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一沙参麦冬汤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一通幽汤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益气冋阳一补气运脾汤或右归丸二十、呕吐•呕邪蕾香食保和,痰夏肝气四七煎, 脾香阳理胃阴麦。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一番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一保和丸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一小半夏汤合苓桂术廿汤4)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一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一理中丸6)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一麦门冬汤二十一、呃逆,呃寒丁火竹气五,阳理阴亏益胃汤。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一丁香散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呃一竹叶石骨汤3)气机郁滞:顺气解郁、降逆止呃一五磨饮子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屮降逆一理屮汤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一益胃汤二十二、泄泻:泄寒湿趙湿热葛,食保郁痛脾参四。
1)感受寒湿:芳香化湿、解表散寒一詰否止气散2)湿热内盛:清热利湿一葛根黄苓黄连汤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一保和丸4)肝气乘脾:抑肝扶脾一痛泻要方5)脾胃虚弱:益气健脾化湿一参苓白术散6)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一四神丸二十三、痢疾:痢湿芍药疫毒口,寒湿正气噤口开,息连阴驻虚寒真。
1)湿热痢:清热解毒、清肠化湿、调气行血—芍药汤2)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一口头翁汤3)寒湿痢:温屮化湿、调和气血一胃苓汤4)熄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同脱一桃花汤或6)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一失笑散7)脾胃虚寒:温屮健脾、和胃止痛一黄罠建合真人养脏汤5)阴虚痢:凉血滋阴清肠一驻车丸6)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一连理汤二I•四、腹痛•腹痛寒良湿热承,脏寒小建食导滞,滞柴血瘀少腹逐。
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一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一大承气汤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一小建中汤4)饮食积滞:消食导滞一枳实导滞丸5)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一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二十五、便秘.热秘调承气六磨,气黄血润冷温脾,阴虚增液阳虚济。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一麻了仁丸2)气秘:顺气导滞通便一六幣汤3)虚秘:气虚:益气润肠一黄罠汤血虚:养血润燥一润肠丸4)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一大黄附子汤二十六、胁痛:胁痛郁柴淤复元,湿龙肝阴亏一贯。
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一柴胡疏肝散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一龙胆泻肝汤3)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一一贯煎4)瘀血停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一血府逐瘀汤二十七、黄疸:黄疸湿表麻廿露,热菌湿五胆柴胡,寒湿术附脾建中,热盛黄解陷犀角。
湿四脾柴淤逍遥。
1)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通腑一茵陈蒿汤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一茵陈五苓散或廿露消毒丹3)阴黄:健脾和胄、温化寒湿一茵陈术附汤4)急黄:清热解毒、凉营开窍一犀角散加减二十八、积聚,积聚肝遥食六磨,气柴虚珍淤血膈。
1)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一逍遥散2)食滞痰阻:导滞通便、理气化痰一六儒汤3)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一金铃子散合失笑散4)瘀血内结:祛瘀软坚、兼调脾胃一膈下逐瘀汤5)止虚瘀结:补益气血、化瘀消积一八珍汤、二丄九、鼓胀,气柴湿实热中消,脾苓阴贯淤结调。
1)气滞湿阻:疏理肝气、除湿散满一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一实脾饮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一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4)肝脾血瘀: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一调营饮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一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6)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凉血化瘀一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三十、头痛:头痛寒川热茸芷,湿羌肝天肾补元,痰浊半夏瘀通窍,气虚补气血虚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