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思想方法:超重与失重现象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必修超重与失重

高一物理必修超重与失重

日常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1. 人起跳过程和从高处跳下,体验超重和失重。 2. 利用体重计称量体重时,人在体重计上要保持静止。 3. 乘竖直升降的电梯,在升降过程中,体验超重和失重。 4. 乘快速行驶的汽车,突遇上坡或下坡,体验超重和失重。 5. 游乐园里,乘座过山车,体验超重和失重。 6.飞机起飞或着陆或突遇气流,飞机上下颠簸,体验超重和失重
(船、跷跷板、轿子等) 7. 蹦床运动,人上下运动时,体验超重和失重。 ……
【观察与思 考】?为什 么心脏病人 不宜乘坐?
【观察与思考】人从离开起跳点开始经历了 哪些过程?
蹦极是深受人喜爱的一种运动,刺激但 危险性也大。曾有人这么形容蹦极时的 感受:随着弹性绳的伸缩,一忽儿象掉 入无底深渊,整个心脏都仿佛往上提; 一忽儿又好象有一只大手把人往下压, 想抬头都困难。
做如下运动时,弹簧秤的拉力如何? 1.加速上升——读数大于重力(视重大于实重)——超重 2.加速下降——读数小于重力(视重小于实重)——失重 3.减速上升——读数小于重力(视重小于实重)——失重 4.减速下降——读数大于重力(视重大于实重)——超重
【规律总结】
1.产生超超重的重条失件重—两—纷当纷物,体的拉加力速支度持方定向乾向上坤时;,即a↑。 2.产生失重重的力条长件存—无—变当故物,体的超加失速须度看方加向速向下度时。,即a↓ 。
三. 超重——视重大于实重,称为超重。
四. 失重——视重小于实重,称为失重。
五. 完全失重——视重等于零,称为完全失重。
【特别提醒】
——无论是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物体所受到的重 力是不变的。不同的只是重力的作用效果。
第六节 超重与失重
【理论探究】超重和失重的解释
【问题】在弹簧秤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钩码,分别以加速度a

高一物理超重失重知识点

高一物理超重失重知识点

高一物理超重失重知识点超重和失重是物理中常用的概念,涉及到天体运动、重力以及物体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等方面。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了解超重和失重的知识点对于理解物体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一物理中的超重和失重知识点。

1. 超重的概念及原因超重是指物体在受到支持力作用时,所具有的实际重力大于其重力。

具体来说,当物体在加速度为g的电梯或电梯下降时,人体所受到的支持力小于其实际重力,此时人体会感觉自身重力增大,产生压力感。

这种现象被称为超重。

造成超重的原因是受到了加速度的影响。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知,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有关,而不仅仅是物体的重力。

因此,在加速度的作用下,物体会感受到超过其重力的合力,从而产生超重感。

2. 超重的计算公式超重的计算公式为:超重力 = 物体的实际重力 - 物体的支持力超重力的计算可以通过代入实际重力和支持力的数值来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当物体在垂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中时,超重力为0,因为此时物体不受到支持力。

3. 失重的概念及原因失重是指物体在无重力环境中的运动状态。

在太空中,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几乎为0,因此物体将处于一种没有重力的状态,称为失重状态。

此时,物体自由运动,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影响。

造成失重的主要原因是物体所处的环境中重力的影响极小。

在地球上,失重状态可以通过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来模拟。

在这种情况下,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等因素都可以忽略不计,物体将近似处于失重状态。

4. 超重和失重的实际应用超重和失重是理解天体运动、航天器设计等领域的重要概念。

在航天器发射和返回过程中,乘员将会遭遇超重和失重的状态。

了解这些状态对于设计合适的安全设备和保障乘员健康非常重要。

此外,在天体运动的研究中,超重和失重的概念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人造卫星的轨道计算、行星运动的模拟等都需要考虑到超重和失重的影响。

总结:高一物理中的超重和失重是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重力、支持力以及物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动力学行为等方面。

高一物理下学期《超重与失重》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下学期《超重与失重》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下学期《超重与失重》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下学期《超重与失重》知识点归纳
不定期的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查字典物理网给大家编辑了超重与失重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复习。

1.超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超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失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情况即与支持物或悬挂物虽然接触但无相互作用。

产生原因: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会再与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作用。

是否发生完全失重现象与运动方向无关,只要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超重和失重就是物体的重量增加和减小吗?】
答:不是。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才能用弹簧秤测出物体的重力,因为此。

高一物理超重与失重知识点整理

高一物理超重与失重知识点整理

高一物理超重与失重知识点整理高一物理超重与失重知识点整理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一物理超重与失重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超重和失重1.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视重物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物重视重)。

2.只要竖直方向的a0,物体一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3.视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仪器称值)。

4.实重:实际重力(来源于万有引力)。

5.N=G+ma(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与v无关)6.完全失重:一个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达到失重现象的极限的现象,此时a=g=9.8m/s。

7.自然界中落体加速度不大于g,人工加速使落体加速度大于g,则落体对上方物体(如果有)产生压力,或对下方牵绳产生拉力。

拓展阅读标量和矢量:(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力的合成方法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知识点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知识点

一、超重和失重的定义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 。

此时有2、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做失重 。

此时有二、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条件1、发生超重现象的条件:当物体向上做加速运动或向下做减速运动时,物体均处于超重状态,即不管物体向什么方向运动,只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 。

2、发生失重现象的条件:当物体向下做加速运动或向上做减速运动时,物体均处于失重状态,即不管物体向什么方向运动,只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 。

3、并非只有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运动时,物体才处于超重状态,其实物体运动时,只要加速度具有向上的分量,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同理只要加速度具有向下的分量,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 。

超重和失重现象,仅仅是一种表象。

所谓超重和失重,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拉力)的增大或减小,是视重的改变而实际重量(实重)并不变 。

三、超重与失重现象的拓展分析1、 对超重的理解设物体的质量为 m ,物体向上的加速度为 a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则其中 F 视 即视重 ,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实际压力或对悬挂物的实际拉力的大小. 由此可以看出,超重时视重等于实重加上ma,超出的部分可理解为使物体产生向上的加速度,同时还可看出超重的物体所受重力没变 .2. 对失重的理解设物体的质量为 m ,物体向下的加速度为 a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则由此可以看出,失重时视重等于实重减去ma,失去的部分可理解为使物体产生了向下的加速度,同时可看出,失重的物体所受重力也没变 .所谓完全失重,就是视重等于零的现象 . 即当 a=g 时,代入上式可得3、 当物体的加速度不在竖直方向上时,而具有向上的分量 a 上 或者具有向下的分量a 下 ,则物体的视重与实重的关系为:( 1 )超重时:,视重等于实重加上 ma 上 ,视重比实重超出了ma 上 。

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的概念

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的概念

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的概念一、超重的定义超重是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

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会出现超重现象。

超重现象在电梯升降、火箭升空等场景中比较常见。

二、失重的定义失重是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

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会出现失重现象。

失重现象在蹦极、太空飞行等场景中比较常见。

三、超重与失重的产生条件超重与失重的产生条件是加速度的方向。

当物体的加速度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物体的加速度向下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包括重力。

四、超重与失重的应用超重与失重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航天领域中,超重与失重被用于实现航天器的起飞、变轨和返回;在电梯升降中,超重与失重被用于实现电梯的升降和平衡调节;在蹦极等极限运动中,超重与失重也被用于实现运动的刺激和安全保障。

五、超重与失重的实例1.超重实例:当乘坐电梯上升时,由于电梯的加速度向上,乘客会感到脚底的压力增大,这是超重的表现。

2.失重实例:当乘坐电梯下降时,由于电梯的加速度向下,乘客会感到身体轻飘飘的,这是失重的表现。

3.完全失重实例:在太空中,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的状态,可以在空中自由漂浮。

六、超重与失重的原理探究超重与失重的原理可以从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当物体所受合外力向上时,会产生向上的加速度,即超重;当物体所受合外力向下时,会产生向下的加速度,即失重。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因此,当物体超重时,其支持物受到的压力大于重力;当物体失重时,其支持物受到的压力小于重力。

高一物理超重与失重规律

高一物理超重与失重规律

解(一):因小球存在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则其视重为m(g+a)
FN1 = m(g+a) /cosθ FN2 = m(g+a) tanθ
FN1
FN2 θ mg
解(一):对球进行受力分析因球受平衡力的作用 则 FN1 = mg/cosθ
FN2 = mgtanθ
1 一升降机内有一倾角为θ 的光滑斜面,在斜面与光滑侧壁间 有一质量为m的球求: (2)若升降机以加速度a加速上升时球对斜面和侧壁的压力分 别是多少?
a FN1
FN2 θ mg
超重失重规律专题
超重失重规律专题
学习内容: 掌握超重与失重现象及条件 掌握超重与失重规律 掌握求解关于超重与失重问题的基本思路及技能技巧 学习要求: 会应用超重与失重规律定量求解相关问题
一 基本知识:超重与失重规律
超重规律: 一现象: 视重 > 实重 二条件:存在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向上加速运动或向下减速运动) 三规律:
失去的重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其竖直向下的 加速度的乘积。
当a下 = g 时 T = 0 此时现象叫做完全失重
; 市场营销培训/html/hometopfenlei/topzongcaipeixun/zongcaipeixun4/

地向前疾行。画面下方的文字说此人为病中的穷孩子募捐,正在旅途中。画中心有大字———跟穷人一起上路。 这位汉子一定走过了千山万水,不然不会有如此深邃的目光。他刚毅的表情背后掩饰着隐痛,用这条假肢走,每一步恐怕都要痛。那么———如图所示———他正徒步穿越新 疆的独山子、玛纳斯、一碗泉,甘肃的马莲井、黄羊镇、娘娘坎,然后经陕鄂湘粤到香港。他是香港人。一个忍痛的行者用假肢穿越过大西北的旷野,信念像火苗一样越烧越旺:让没钱的孩子治病。 照片用镀铝金属镶框,内置灯光照

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知识点归纳高一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7节讲了超重和失重的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知识点(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F N =mg+ma。

(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当 a=g 时 F N =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①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合合=ma,F 合是力,ma 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 合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

②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

③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一、课前认真预习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

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二、主动提高效率的听课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

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

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和物体分离之前速度相 同,分离之后手速度的变 化量比物体速度的变化量 大,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 加速度,
手托物体抛出的过 程,必有一段加速 过程,其后可以减 速,可以匀速.
目录
5.高考模拟演练 解3.析(20由17图·安象徽看屯出溪,一升中降月机考停)(止多后选弹)如簧图的15拉甲力所变示小,,在小升球降向机上的运顶动部, 安而装小了球一的个运能动够方显向示与拉升力降大机小原的来传的感运器动,方传向感相器同下,方则挂知上升一降轻机质停弹止簧 ,止时前 状 误 球A间弹,在;到态.t簧并向t变达,升1时下以上化最t降1刻~端此运的高机弹t挂时动图2点停时簧一为,象,止间处质零故如弹前内于量时A图在簧拉正原为刻乙向处力确长m,所上于也的;状在示运压小小0态后,动~缩于球,面gt状1为重,t时一1态~重若力间段t,力升3,内时时小加降小拉间间球速机球力内内度所在小也小传,受匀于处球感则的速重于向器(合运力失上显力行,重运示方过小)状动弹向程球态,簧向处中,t弹3下时于突故力,刻失然BF重错 与小停随 速 力BC做度..正方0t1~~功向tt1,3相时时弹反间间簧,内内的速小小弹度球球力处减向也于小下做失,运正重动C功错状,,误态速小;,度球tt先31~~动增tt能42大时时增后间间大减内内,小小小速球球度处向增于下大超运,重动D状,正态确重。 答D案.t3~ADt4时间内小球向下运动,速度一直增大
超重; (2)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
失重.
目录
【变式训练1】(2016·扬州期末) (多选)在升降电梯内的地板上放一 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 kg, 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该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如图2所示,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思想方法: 超重与失重现象
1.方法指导 2.典例剖析 3.规律方法 4.备选训练 5.高考模拟演练
能力课
目录
1.方法指导 一、有关超重、失重的几个注意点
1.不论是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物体对支 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即“视重”发生了变化 。 2.只要物体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与 物体向上或者向下的运动无关。 3.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在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 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4.物体超重或失重的多少是由物体的质量和竖直加速度共同决定的, 其大小等于ma。 5.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 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 等.
目录
二、“视重、超重、失重、物体的重力”间的关系?
超重、失重现象的实质是物体的实重与视重相比发生了变化:视重比 实重大了,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视重比实重小了,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物体的加速度情况 a=0
a的方向竖直向上 a的方向竖直向下 a=g,竖直向下
超重、失重 不超重、不失重
超重 失重 完全失重
视重F F=mg F=m(g+ F=ma)(g- F=a) 0
目录
2.典例剖析 【真题示例1(2015·重庆理综)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 的v-t图象如图1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 升降机的支持力F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可能是( )
解析显隐
解析 由v-t图象可知:过程①为向下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下, 失重,F<mg);过程②为向下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F=mg); 过程③为向下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上,超重,F>mg);过程④为 向上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上,超重,F>mg);过程⑤为向上匀速 直线(处于平衡状态,F=mg);过程⑥为向上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 下,失重,F<mg)。综合选项分析可知选项B正确。答案 B
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3所示,以 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 力( )
A.t=2 s时最大 B.t=2 s时最小 C.t=8.5 s时最大 D.t=8.5 s时最小
解析 当电梯有向上的加速度时,人处于超重状态,人对地板的压
力大于重力,向上的加速度越大,压力越大,因此t=2 s时,压力最
大,A项正确;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人处于失重状态,人对地板的
压力小于人的重力,向下的加速度越大,压力越小,因此t=8.5 s时
压力最小,D项正确。
答案 AD
解析显隐
目录
4.备选训练
【备选训练】如图所示,一人站在电梯中的体重计上,随电梯一起运
动.下列各种情况中,体重计的示数最大的是( ).
A.电梯匀减速上升,加速度的大小为1.0 m/s2
FN最大
B.电梯匀加速上升,加速度的大小为1.0 m/s2
C.电梯匀减速下降,加速度的大小为0.5 m/s2
D.电梯匀加速下降,加速度的大小为0.5 m/s2
mg
解析 当电梯匀减速上升或匀加速下降时,电梯处于失重状态,设人
受到体重计的支持力为FN,体重计示数大小即为人对体重计的压力FN′. 由牛顿运动定律可得mg-FN=ma,FN=FN′=m(g-a);当电梯匀加速 上升或匀减速下降时,电梯处于超重状态,设人受到体重计的支持力
目录
3.规律方法
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三个技巧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 物体受向上F拉(或FN)
F拉>G 超重状态; F拉<G 失重状态; F拉=0 完全失重. 2.从物体的加速度的角度判断 a向上 超重状态 a向下 失重状态 a = g 完全失重状态.
3.从速度变化角度判断 物体: (1)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
为FN1,人对体重计的压力FN1′.由牛顿运动定律可得FN1-mg=ma,FN1 =FN1′=m(g+a),代入具体数据可得B正确.答案 B
解析显隐
目录
【备选训练】(2014·北京理综,18)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 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 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有( )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正确;体重计的示数减小,说明处于失重状态,电梯可能向下加速
运动或者向上减速运动,故选项C错误;电梯静止时,由平衡条件知
N数1据=解mg得,a电=梯0.2运g,动故过选程项中D,正由确牛。顿答第案二定B律D可知mg-N2=ma2015·江苏单科)(多选) 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
A.该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B.该同学对体重计的压力等于体重计对该同学的支持力 C.电梯一定在竖直向下运动
g D.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 5,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解析 体重计的示数减小,说明该同学对其压力减小,但该同学所
受重力没有变化,故选项A错误;该同学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
其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选项B
解析显隐 目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