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模块2 专题7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1.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例与国情及经济政策休戚相关,下列有关下表中的工农业发展状况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项目粮食棉花钢煤原油时间1952年163亿吨1304万吨135万吨66亿吨44万吨1956年192亿吨1445万吨447万吨110亿吨116万吨A.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比例适当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C.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完成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2.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B.人口急剧膨胀C.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3.1949年春夏,刘少奇在视察天津的时候说:“工人政治解放,还不能完全不受剥削,不是愿意不愿意,而是做不到。

现在是资本家太少,而不是太多。

工人的痛苦不是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在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

”刘少奇说这番话的主要意图是()A.利用私人资本恢复国民经济B.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建立C.民主改革与生产改革要同步D.积极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

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

小岗村的做法()A.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C.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D.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5.从1976年10月到1977年6月,中国高层出访总次数252次,平均每月32次;从出访国看,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比较显著: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

其作用是()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推动了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D.拓宽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领域6.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模块2 专题7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模块2 专题7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七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知识主线串联·网络构建主题一曲折探索——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对应学生用书第37页)■主题纵向贯通···········································································时期知识呈现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1.国民经济恢复——奠基1949—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建设(1)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2)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1)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年)1.中共八大——成功探索(1)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年)2.“左”倾泛滥——严重失误(1)表现:1958年开始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没有经济建设经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左”倾冒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3)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3.八字方针——调整恢复1960年冬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底,经济形势好转4.“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1)实质:“左”倾错误发展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2)影响:国民经济基本瘫痪,面临崩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考向一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1.(2015·全国卷Ⅰ)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7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Word版含解析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7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Word版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七)(时间:45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167页)一、选择题1.(2019·惠州三模)1953年毛泽东在全国财经会议指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此言论()A.推动社会主义改造B.表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发展C.贯彻落实宪法精神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A[根据材料“1953年毛泽东……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可知,此言论有利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故选A 项。

]2.(2019·遂宁一模)右图为创作于1953年的一幅木刻画《售余粮》。

这一作品反映出当时()A.国民经济恢复活跃了农村市场B.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C.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生产热情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B[根据材料中的木刻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政府开始大规模收集余粮以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1953年农民售余粮是将粮食出售给国家,并未涉及农村市场,排除A项;土地改革完成于1952年,1953年已开始农业合作化,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农民售余粮不能直接反映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质的改变,排除D项。

]3.(2019·武汉一模)1952年我国出口贸易额中,工矿产品占18%,到1957年已经上升到28%。

这部分工矿产品包括棉布、针织品、自行车、缝纫机、暖水壶、啤酒、其他各种名酒、罐头、纸烟、金笔、纸张、钢材、玻璃、水泥等。

这表明了当时我国()A.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B.满足国内工业化发展需要C.根本扭转了经济发展困难D.掌握了世界经济运行规律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推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中出口产品“棉布、针织品、自行车……”都是轻工业产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为工业发展筹措资金,故选B项;根据材料“我国出口贸易额”可知涉及出口产品,不是国家关系,排除A项;材料所涉及的工矿产品主要是轻工业产品,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发展困难,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我国掌握了世界经济运行规律,排除D项。

2020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专题七 现代中国的经济及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2020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专题七 现代中国的经济及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专题七
现代中国的经济及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命题角度1 命题角度2 命题角度3
-18-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2019福建厦门二模)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
拖拉机 机耕面积
计算单位 标准台 万亩
计划 最终完成 5 146 12 000 758 2 754
比计划增长% 133.2 263.3
错误;1956年,中国城乡差别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故D项错误。
专题七
现代中国的经济及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命题角度1 命题角度2 命题角度3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5.(2016全国Ⅱ·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 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 明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专题七
现代中国的经济及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命题角度1 命题角度2 命题角度3
-20-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一五”计划编制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的任务目标分别为14.7%
和4.3%,而实际工农业年均增长分别为18%和4.5%。由此可见“一
五”计划的编制( )
A.谨慎并留有余地 B.背离当时的国情
B.工业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
D.国家战略左右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分析可知为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所需的高额资本
投入实行计划经济,是从实际出发的结果,有利于巩固国防,故A项
正确;农业生产服务于工业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国民经济

高考历史专题总复习练习-专题7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高考历史专题总复习练习-专题7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专题七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知识主线串联·网络构建主题一曲折探索——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第37页)■主题纵向贯通···········································································时期知识呈现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1.国民经济恢复——奠基1949—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建设(1)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2)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1)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年)1.中共八大——成功探索(1)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考向一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1.(2015·全国卷Ⅰ)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7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7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Word版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七)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对应学生用书第155页)(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拥有土地的农民“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

这一规定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无法适应后来工业化的开展B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度D .为三大改造奠定物质基础A [拥有土地的农民“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的规定重新在农村形成了小农经济,与工业化的要求不一致,故A项正确;农民获得了土地,实现了几千年来农民的基本要求,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故B项错误;小农土地所有制也是生产资料私有,故C项错误;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故D项错误。

]2. (2017湖北高三调研)下表是1952年主要工业品总产量的国际比较,据此可知()【导学号:96084038】A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B .重工业发展出现急躁冒进情绪C.中国工业生产基础和水平落后D .冷战形势制约了中国战略选择C [表格反映的是1952年主要工业品总产量的国际比较,无法说明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故A项错误;表格反映了1952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总量,无法说明重工业发展出现急躁冒进情绪,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可以看出中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美苏等国家,仅与印度相当,这说明中国工业生产基础和水平落后,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冷战形势制约了中国战略选择,故D 项错误。

]3. (2017云南高三质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有学者把1949年前的中国称为现代化早期,而将1949年之后视为中国现代化的大规模工业化时期,主要理由是1949年后的中国能够()A .组织一切力量实行国家工业化B. 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C. 继续发挥战争中形成的动员能力D .实现独立自主不再受外国的干涉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具备了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的前提,故A项正确;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不仅仅指工业化,故B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史实。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模块2专题7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模块2专题7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七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主题一曲折探索一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对应学生用书第37页)■主题纵向贯通 ...................................时期知识呈现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 1 .国民经济恢复奠基1949—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 “一五”计划一一建设(1) 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2) 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3.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一一确立(1) 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 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 年) 1 .中共八大成功探索(1) 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 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知识主线串联网络构建轉济休*】■主题考向探究 ........................................................考向一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1. (2015全国卷I )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 •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A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美国和英国早就实现了工业化,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

由图示信息可知,中国的钢、生铁、发电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快,有的指标甚至超过美国和英国好几倍,这符合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的实情,故选A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故B、D两项说法错误;1958年中国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掀起“大跃进”运动,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模块2 专题7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模块2 专题7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专题七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主干知识串联·网络构建———————(对应学生用书第57页)[整体感知]一个核心: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两大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

三个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探索及劫难时期(1956—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四大重点:“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八字”方针;经济体制改革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核心主题讲练·层层突破———————(对应学生用书第57页)主题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主题纵向贯通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949—1956年)1.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年,新中国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1953—1957年(1)指导路线: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2)工业化建设:1953—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3)三大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4)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正确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失误“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导致1959—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3.纠正失误1960年冬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重点调整工农业、轻重工业的比例和经济发展速度;1962年起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模块2 专题7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模块2 专题7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网络构建][整体感知]一个核心: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两大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

三个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探索及挫折时期(1956—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四大重点:“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八字”方针;经济体制改革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主题一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对应学生用书第52页)■主题考向探究···························································· 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表现及影响1.(2019·全国卷Ⅰ)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

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D [“1954年”处于“一五”计划期间,当时中国借鉴苏联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材料中现象正是当时中国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的反映,故答案为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学研究与国际前沿仍有很大差距,并且俄文书刊借阅量增加不等于我国科研已和国际前沿接轨,A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排除B项;“一五”计划期间学习苏联,并非国人全面反思苏联经验,C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整合课件人民版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整合课件人民版

中共十 一届三 中全会 后
从计划经济 体制转变为 以计划经济 为主,市场 调节为辅的 经济体制
党中央总结了新中 国成立以来经济建 设正反两方面的经 验,特别是吸取了 “文化大革命”的教 训,并借鉴了国外 经验
发展多种所 有制经济,调 整产业结构, 实行政企分 开
增强了企 业活力,解 放了生产 力
-8-
民族 资本 主义 经济
中国自然经济 逐渐瓦解,外 商企业的刺 激,洋务运动 的诱导
19 世纪六七十年 代产生,发展曲 折,1953—1956 年 被改造为社会主义
国营经济
是中国经济近代化和 政治民主化的主要推 动力量,是中国民主 革命的主要力量和动 力
-5-
经济形 态
产生条件
发展概况
历史影响
随着南京国民政府
在封建社会长期占主 导地位
凭借其政治特权和经 济实力,长期占据优 势地位,破坏了中国 的经济主权,阻碍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
-4-
经济 形态
产生条件
发展概况
历史影响
洋务 经济
第二次鸦片战 争之后,清政 府面临着内忧 外患的局面
引进西方先进技 术,创办近代工业, 在中日甲午战争后 覆灭
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 到了一定的抵制作 用,对本国封建经济 的瓦解起了一定的推 动作用
执政C.模开式创、了摆适脱合了中“左国”倾国错情误的的发束展缚之只路是成就之一,但不能说是最大成就,
故BD项.彻错底误摆;根脱据了材“料左“”而倾是错在误实的践束与缚试错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
与问题不断进行的政策调整”得出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故C
项正确;“彻底摆脱”说法太过绝对,故D项错误。
19A11.中年农国业的税半比殖重民逐地渐化下逐降步,这加反深映了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给自足的 小农B.经传济统开小始农瓦经解济,农结产构品逐商渐品瓦化解程度提高,因此工商杂税比重上升,故B 项正C.确近;代材中料中国只逐讲渐述落了后税于收西比方重世的界变化,不能体现中国落后于西方,故C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上篇板块二专题七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学案人民版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上篇板块二专题七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学案人民版

专题七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2.路线方针(1)提出路线: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2)指导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一五”计划(1)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国家工业化①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②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4.三大改造(1)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2)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5.历史意义(1)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6.存在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

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失误1.成功的探索(1)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十大关系,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2)1956年中共八大①内容a.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即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提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即集中力量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意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板块串讲 现代中国专题线索归纳(含答案)

【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板块串讲 现代中国专题线索归纳(含答案)

现代中国专题线索归纳一、现代中国政治发展历程2大线索1.2.祖国统一[对点演练]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界别组成,各界别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是跨界别的共同建议。

这可以表明人民政协( )A.主要履行监督职能B.具有开放和包容性C.拥有人大部分权力D.受人民监督和管理解析:选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监督职能,但不符合题干材料信息,材料主要说明人民政协具有开放和包容性,故A项错误,B项正确;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的职能,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人民政协就变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政协的监督和管理问题,故D项错误。

2.(2017·石家庄二模)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成就表这表明,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A.完善法律程序B.突出社会立法C.维护国家统一D.注重经济立法解析:选D 材料表格列举了新时期所通过的主要法律,没有涉及法律程序,故A项错误;从表格内容来看,所制定法律内容多,涉及各个方面,无法体现突出社会立法,故B项错误;国家统一只是诸多法律之一,不是每个时期首先考虑的因素,故C项错误;从表格法律名称来看,与经济相关的法律居多,故D项正确。

3.(2017·唐山三模)《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这意味着( )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B.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D.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解析:选D 材料并未提及两种制度,故A项错误;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故B项错误;香港自治必须要在中央的领导之下,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一个中国原则,故D项正确。

(二)大国风范——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对点演练]1.1956年,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7 华丽转身——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之路名师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7 华丽转身——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之路名师课件

矛盾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从痛哭到掌声并不能反映城市经济体
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故D项错误。
关闭
A
解析 答案
-16-
12345
5.(2018四川南充三模,31)1998年6月,国务院决定,党政机关停止实 行40多年的实物分配福利房的做法,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商品化。 7月1日,在中国一直延续实行的住房福利制宣告结束。此改革
-7-
一Hale Waihona Puke 二三3.特点 (1)在集中统一的原则下,强调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结合。 (2)以计划管理为主,同时重视市场管理。 (3)在计划管理上实行多种计划类型。 (4)比较注重宏观调控,综合平衡。 4.作用 (1)运用这种新的经济体制有助于在短期内医治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之前遗留下来的经济恶性波动,以顺利地渡过经济困难时期。 (2)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国力有限的条件下,运 用这种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能保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重点建 设上,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这主要是因为( )
A.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B.民生商品供应充足
关闭
C据.材苏料联“等经国济以的平大均力每援年助11.3%D的.三高大速改度造增长成,就物初价指现数的年均上涨幅度
却只有1.1%”,结合所学可知,国家采取统购统销的政策,对物价进行了合
理的调整,故A项正确;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调整,但物资
-8-



三、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从原因上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实践发展 的客观要求。 (1)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0世纪50年代所建立起的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实行高度集中管理,但 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弊端越来越明显,日益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发 展。 (2)改革实践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要使社会主义经 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根本上破 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3)理论探索的科学结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7讲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7讲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C. 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 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解法指导:
获取信息 调动知识 分析研判 锁定答案
“1954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 “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
苏联援助中国开展“一五”计划
1954年,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正在实施“一五”计划,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从而使俄文书刊的借阅 量比以前大幅增加,D项正确;当时两大阵营尖锐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和封锁我国,从而使我国 的科学研究难以与国际前沿接轨,A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B项错误;材料说明当时我国 学习苏联经验蔚然成风,而非“反思”,C项错误
[解析]1953年开始实施的“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新中国成立初期勘探矿产 资源是为了配合“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B项正确;勘探矿产资源与建立完备的国家工业体系、优化国民经 济结构的比例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A、C两项错误;三大改造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勘探矿产资源与三大改造无 关,D项错误。
2. [2020年临沂市期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加强了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对全国的矿产进行了有计划的普查, 特别是对某些稀缺的资源(例如石油)作了更为详尽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勘探矿产资源是为了( B )
A. 建立完备的国家工业体系
B. 配合“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C. 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
D. 适应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工业化建设
开展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 建立工业化体系
正确处理好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关注民生问题
经济结构与体制
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的公有制,建立计 划经济体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构建]主题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对应学生用书第52页)■主题考向探究····························································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表现及影响1.(2019·全国卷Ⅰ)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

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D[“1954年”处于“一五”计划期间,当时中国借鉴苏联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材料中现象正是当时中国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的反映,故答案为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学研究与国际前沿仍有很大差距,并且俄文书刊借阅量增加不等于我国科研已和国际前沿接轨,A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排除B项;“一五”计划期间学习苏联,并非国人全面反思苏联经验,C项错误。

]2.(2018·全国卷Ⅱ)右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

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

”)该漫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B[题中漫画反映了妇女的地位及作用,即不仅是家庭主妇,量布做衣服,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可以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体现了女性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故B项正确;A、C两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当时城乡差别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排除D项。

]3.(2016·全国卷Ⅱ)“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A[材料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一五’计划期间”,二是压缩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

这说明国家的投资主要用在了生产领域,这是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故选A项;B项本身与材料矛盾,排除;C 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未反映深层原因,排除;D项与材料矛盾,工业化必然促进城市化发展,故排除。

]以历史解释考查“一五”计划的影响和国民经济的调整4.(2019·江苏卷)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B[由材料“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故B项正确。

“一五”计划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始,并未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A项错误;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C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D项错误。

]5.(2019·海南卷)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

上述变化反映了()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B[根据材料“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可知农业、轻工业发展迅速,结合所学1963—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农业和轻工业可知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故选B项;材料主要是经济结构变化而不是所有制变化,排除A项;合作化运动是1953—1956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的,排除D项。

]■主题深度剖析···························································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949—1956年)1.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1953—1957年)(1)指导路线: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2)工业化建设:1953—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3)三大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4)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正确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失误“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导致1959—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3.纠正失误1960年冬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重点调整工农业、轻重工业的比例和经济发展速度;1962年起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4.国民经济的挫折(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三、全面认识现代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1.含义: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

2.形成过程(1)在集中统一的原则下,强调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结合。

(2)以计划管理为主,同时重视市场管理。

(3)在计划管理上实行多种计划类型。

(4)比较注重宏观调控,综合平衡。

4.作用(1)运用这种新的经济体制有助于在短期内医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恶性波动,以顺利地渡过经济困难时期。

(2)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国力有限的条件下,运用这种行政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保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重点建设上,奠定了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物质基础。

(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五”期间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失去了活力,弊端日益暴露,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主题仿真模拟····························································1.(2019·深圳一模)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

这些社论旨在()A.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B.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C.重申“一五”计划的意义D.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B[“《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强调改造的稳定性,故选B项;“《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无法判断改革的成果,也无法体现与“一五”计划的关系,排除A、C两项;“1956年”是三大改造的末期,排除D项。

]2.(2019·常州一模)下图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设计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完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反映了广大人民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C.“大跃进”期间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突出成就D.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中共八大总路线的贯彻执行B[依据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设计绘制的宣传海报”“祖国工业飞跃发展吓得英国胆战心惊”可知,这应该是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故选B项。

]3.(2019·乌鲁木齐二模)1962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

到10月,全国共有基本核算单位的生产队5 161 617个、生产大队41 678个、公社77个,分别占基本核算单位总数的8.9%、0.8%和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