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名词解释2
内科学名解

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炎症。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病变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状。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溃疡的粘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不同于糜烂。
肺性脑病:由于胸肺疾患而引起的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II型呼吸衰竭)而出现的一些精神症状,如躁狂、昏睡、昏睡、意识丧失等称为肺性脑病。
弥散障碍:是指由于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异常增厚所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
第二篇: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力衰竭: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肝掌:肝硬化失代偿期时,对雌激素的灭活减弱,雌激素增多,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和指端腹侧部位有红斑,称为肝掌。
自发性腹膜炎:是指没有胃肠道穿孔等感染原因而发生的腹膜急性弥漫性细菌炎症。
肝肾综合征: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大量腹水时,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及肾内血流重分布等因素,出现的一组症状,如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肾脏却无重要病理改变。
内科学(二)名解完美手打版

内科学(二)名词解释泌尿系统●尿素再循环:在髓质部集合管,精氨酸加压素A VP既可使水又可使尿素通透,在间质高渗透梯度的吸引下,大量水被重吸收,高浓度的尿素则进入间质,而后进入髓袢下降支,再逐段循行至集合管。
P494●蛋白尿:每日尿蛋白持续超过150mg或尿蛋白/肌酐比率PCR>200mg/g●微量白蛋白尿: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在30~300mg●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较轻,仅有白蛋白滤过,称为~P495●非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较重,更高分子量蛋白质(主要是IgG)无选择性发滤出。
●白蛋白尿:新鲜离心尿液每个高倍镜视野白细胞超过5个或1小时新鲜尿液白细胞数超过40万或12小时尿中超过100万者●细菌尿:清洁外阴后无菌技术下采集的中段尿标本,如涂片每个高倍镜视野均可见细菌,或培养菌落计数超过105个/ml时,为~●肾病性水肿:由于长期、大量蛋白尿造成血浆蛋白过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产生水肿●肾炎性水肿: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不管重吸收功能基本正常造成“球-管失衡”和肾小球滤过分数下降、导致水钠潴留。
●肾小球病:指一组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如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病变主要肾肾小球的疾病。
P499●肾病性水肿:长期大量蛋白尿造成血浆蛋白过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产生水肿。
●肾炎性水肿: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重吸引功能基本正常造成“球—管失衡”和肾小球滤过分数下降。
●大量蛋白尿:尿蛋白量>3.5g/d。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AGN,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其特点为急性起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急剧恶化、多在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竭为临床特征,病理类型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组疾病。
内科学名词解释大全2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传染病。
6.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7.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极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临床特征。
61.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心内膜和临近的大动脉内膜炎症,其特征是心瓣膜上形成赘生物和微生物经血型波散至全身器官和组织。
62.心血管介入性治疗:是指通过导管术,将诊断或治疗用的各种器材送入心脏或血管内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63.心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心导管将射频电流引入心脏内以消融特定部位的心肌细胞,消除病灶,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99.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55.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56.原发性高血压:系指病因未明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综合症,可引起心、脑、肾严重冠状动脉并发症。
57.高血压急症:是指病人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伴有心、脑、肾重要脏器严重损害或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危重状态。
76.肾病综合症:是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具有以下共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症: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
77.肾盂肾炎:是由细菌引起的肾盂、肾盏、和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
78.急性肾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急剧、进行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正。
79.血液透析:是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主要利用弥散对流作用来清除血液中的毒性物质。
内科名词解释

5、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慢性肺胸疾患致呼吸衰竭,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症侯的综合征。
2、Horner综合征:肺尖部肺癌又称肺上沟癌,易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少汗或无汗。也常有肿瘤压迫臂丛神经造成以腋下为主、向上肢内侧放射的火灼样疼痛,在夜间尤甚。
3、副癌综合征:又称为肺癌非转移性胸外表现,主要包括: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异位促性腺激素、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分泌抗利尿激素、神经肌肉综合征、高血钙症和类癌综合征。
27、Koch现象:机体对结合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现象称为Koch现象。
2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阻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首先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主要累及肺部
2、心律失常定义: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12、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的非静脉曲张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包括胆管、胰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患引起的出血
14、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患者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气道炎症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机制之一,气道上皮损伤和上皮内神经的调控等因素参与其中。
15、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
16、肺血栓栓塞症(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为PE最常见的类型。
内科名词解释大全

内科名词解释大全1. 症状(Symptom):指疾病或异常状态在患者身上出现的主观感受或可观察到的体征,如头痛、发热等。
2. 体征(Sign):指疾病或异常状态在患者身上可观察到的物理变化,如心脏杂音、皮肤疹等。
3. 诊断(Diagnosis):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确定患者的疾病或异常状态的过程。
4. 病因(Etiology):引起疾病或异常状态的原因或发生机制,可分为感染、遗传、环境等多种类型。
5. 预后(Prognosis):指对患者疾病或异常状态的发展和结果进行预测的判断,如预测疾病的病程、后果和预后。
6. 慢性病(Chronic Disease):指病程长、发展缓慢、症状持续存在并可能加重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7. 急性病(Acute Disease):指病程较短、发展迅速、症状明显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
8.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指人体内的一组器官、细胞、分子等,用于抵抗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的系统。
9.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指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人体系统,负责输送氧气、营养和其他物质到体内各部分,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10.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指由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的系统,负责呼吸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11.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指由口腔、食管、胃、肠和其他相关器官组成的系统,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和排除废物。
12.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指由肾脏、尿输送系统和膀胱组成的系统,负责排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和废物。
13.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指由分泌腺和激素组成的系统,负责调节人体的代谢、生长和发育。
14.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指由神经组织、脑和脊髓组成的系统,负责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并控制人体各部分的功能。
内科名词解释

内科名词解释内科是一门医学专科,主要研究并治疗人体内部的各种疾病,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
1.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r system):指人体中心脏和血管的组成部分。
其功能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各个身体组织,排除代谢产物和碳酸氢盐,并维持体温和酸碱平衡。
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2.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指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和结构,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其功能是将氧气吸入体内,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气。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等。
3.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指人体用于排泄尿液的器官和结构,包括肾脏、尿道、膀胱和尿液输送管道。
其功能是排除体内代谢产物、维持体液平衡和酸碱平衡。
泌尿系统疾病包括尿路感染、肾结石、肾衰竭等。
4.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指人体用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和结构,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炎症性肠病、胰腺炎等。
5.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指人体用于分泌激素的腺体和组织,包括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和性腺等。
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性功能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失调、肾上腺功能异常等。
6.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指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而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和神经节。
神经系统负责接收、传导和处理信息,调节身体的各种活动。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风、头痛、癫痫等。
内科是一个广泛的学科门类,涉及的疾病众多且复杂。
内科医生需要有深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便对各种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内科医生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关怀病人的态度,以提供综合的医疗服务。
临床医学知识内科学名词解释(2)

临床医学知识内科学名词解释(2)临床医学知识内科学名词解释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1.瑞氏染液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指Ⅶ因子激活及因子Ⅲ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起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为特点。
18.血凝的固相激活指Ⅻ因子接触到一种带电荷的表面,即被激活为Ⅻa的过程(简意:即Ⅻa激活过程)。
19.血凝的液相激活指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迅速激活Ⅻa这一反馈作用又称酶激活。
20.Rh血型红细胞上含有与恒河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为Rh血型。
21.渗透压差是体内水重吸收的动力,浓度差和电位差是一些溶质重吸收的动力。
22.真性糖尿因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所致。
23.肾性糖尿指血糖处于正常水平,由于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能力减低所致。
24.血红蛋白尿指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时,产生的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而由尿中出现的现象。
25.乳糜尿指尿中含有淋巴液,外观是牛奶状称为乳糜尿。
26.血型是肾小管中蛋白聚集物形成的管状铸型。
27.溶组织内阿米巴为公认致病的阿米巴,根据其生活史各期的变化而分滋养体和包囊期,可引起肠阿米巴痢疾或其他阿米巴病。
28.渗出液由局部组织发炎引起的炎性积液,渗出是炎症病灶内血管中的液体成份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或体腔过程。
内科名词解释完整版

内科学名词解释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临床上以进行性气流受阻为主要表现,部分有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
2.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Emphysema):终末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弱,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同时伴有气道周围肺泡壁的破坏。
3.慢性肺原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由于慢性肺部疾病和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4.支气管哮喘(Asthma):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和广泛的、可逆性气道阻塞。
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为特点,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5.迟发相哮喘反应(Late Asthmatic Reaction,LAR):接触过敏原3-4小时发生,历时20-24小时,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从外周循环血液聚集到气道并活化,释放出炎性介质,包括是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白三烯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气道炎症,微血管渗漏、腺体分泌增加和气道高反应性。
6.阿司匹林过敏-哮喘-鼻息肉三联症(Aspirin Induced Asthma):阿司匹林可使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前列腺素生成减少,可诱发哮喘。
常合并鼻息肉,被称为阿司匹林-哮喘-鼻息肉综合症。
7.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以顽固性咳嗽为唯一临床表现,无喘息症状的支气管哮喘。
8.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内科学的名词解释

内科学的名词解释引言:内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内科学中的一些常见名词进行解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包括一系列化学分子和细胞器。
人体内的细胞种类繁多,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如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
细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递,实现了机体的正常运作。
二、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通过检测和抵御外界入侵的病原体和物质来保护身体免受疾病和损害。
它包括各类免疫细胞、淋巴器官和免疫调节分子,如白血球、淋巴结和抗体等。
免疫系统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代谢代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它涉及到能量的转化、物质的利用和废物的排泄。
人体内的代谢与饮食、运动、激素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对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四、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它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生物、化学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也帮助排除废物和二氧化碳。
循环系统的正常运作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五、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人体负责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器官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胆系统等。
消化系统通过机械和化学作用,将食物转化为细小的分子,以便被吸收和利用。
同时,它也帮助排除人体无法消化的废物和毒素。
六、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的信息传递和调节系统,包括大脑、脊髓、神经和感觉器官等。
它负责接收和处理外界的刺激,并将信号传递给身体的其他部位。
神经系统对人体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七、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一种调节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和控制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和应激等过程。
它包括各类内分泌腺体和体内的激素分泌与反馈机制。
内分泌系统对身体内部的平衡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完整版)最全内科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最全内科学名词解释内科学名词解释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1、小叶性肺炎:是指病原菌通过支气管侵入,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炎症,本病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多累及肺的下叶,一般无实变体征,常见的病原体有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病毒及病毒支原体等。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炎症。
4、肺脓肿: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
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
胸片X显示一个或多个含气液平空洞。
5、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6、支气管哮喘:是指有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7、气道高反应性:是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
8、速发型哮喘反应:是指哮喘几乎在吸入变应原的同时立即发生反应,15—30分钟达高峰,2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
9、迟发型哮喘反应:是指哮喘在吸入变应原后6小时左右发生的反应,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天。
而且临床症状严重,常呈持续性哮喘表现,肺功能损害严重而持久。
10、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如患者每年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更长,并可除外其他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可以诊为慢性支气管炎。
11、阻塞性肺气肿:则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而又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疾病。
这种气流受限常呈渐进性,并伴有肺部对有害尘粒或气体呈非正常的炎症反应。
13、小叶中央型肺气肿:是由于终末细支气管或一级呼吸性细支气管炎症导致官腔狭窄,其远端的二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且扩张的呼吸性细支气管位于二级小叶的中央区的肺气肿。
内科学名称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内科学是一门涉及人体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医学专业学科。
以下是对内科学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名词解释。
1.疾病:2.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引起的,某种细胞或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导致生命活动障碍的异常生命过程。
这些损伤和功能紊乱可以是器质性的(即涉及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也可以是功能性的(即没有明显的组织形态变化,但存在生理和生化过程的变化)。
3.症状:4.症状是患者感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身体状况或心理体验,可以是主观的(如疼痛、瘙痒等)或客观的(如发热、咳嗽、体重减轻等)。
症状通常与特定的疾病相关,但在某些情况下,同一症状可能出现在多种疾病中。
5.体征:6.体征是医生在检查患者时发现的异常身体状况,包括形态、肤色、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体征可以提供关于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但可能不如症状直接相关。
7.诊断:8.诊断是指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得出的关于患者所患疾病的名称和病情的分析结论。
诊断是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价疗效的基础。
9.病例:10.病例是指一份详细记录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的医疗记录,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措施等信息。
病例是医生了解和研究患者病情的基础资料。
11.实验室检查:12.实验室检查是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大便和其他体液样本,进行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检测和分析,以获取关于患者疾病情况的客观证据。
13.影像学检查:14.影像学检查是指利用X射线、超声波、磁共振等物理现象,对患者的组织器官进行成像,以获取关于患者疾病情况的直观信息。
15.病理学:16.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包括对病变组织器官的形态学、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病理学诊断是确定疾病类型和分期的重要手段。
17.病因:18.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和宿主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背景等)。
内科学名词解释总结

1.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有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亦称医院内肺炎,是指或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4.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6.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哮喘,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7.气道高反应性(AHR):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
8.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疾病。
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0.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通常亦称作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
11.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系指IIP中病理表现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类型,在IIP中最常见。
病变局限于肺部,引起弥漫性肺纤维化,导致肺功能损害和呼吸困难。
P99分类12.副癌综合征:指肺癌非转移性胸外表现或称之为~。
13.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高碳酸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系统等疾病的科学。
它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包括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内科、风湿免疫内科等多个分支。
下面将对一些内科学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内科是研究心脏、血管及其相关疾病的学科。
其中心脏病是最常见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血管疾病则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瘤等。
心血管内科医生通常会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等检查,以便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 呼吸内科呼吸内科是研究呼吸系统及其疾病的学科。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
呼吸内科最常见的疾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肺炎等。
呼吸内科医生通常会进行肺功能检查、胸部CT等检查,以便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3. 消化内科消化内科是研究消化系统及其疾病的学科。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肝、胆囊、胰腺等器官。
消化内科最常见的疾病是胃溃疡、胆石症、肝炎等。
消化内科医生通常会进行胃镜、肝功能检查等检查,以便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4. 肾内科肾内科是研究肾脏及其疾病的学科。
肾脏是人体排泄系统的重要器官,它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水分。
肾内科最常见的疾病是肾结石、肾炎、肾衰竭等。
肾内科医生通常会进行肾功能检查、尿常规等检查,以便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5. 血液内科血液内科是研究血液及其疾病的学科。
血液是人体的液态组织,它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
血液内科最常见的疾病是贫血、血友病、白血病等。
血液内科医生通常会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以便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6. 内分泌内科内分泌内科是研究内分泌系统及其疾病的学科。
内分泌系统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等器官,它们能够分泌激素来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长发育。
内分泌内科最常见的疾病是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等。
内分泌内科医生通常会进行血液激素水平检查等检查,以便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内科学名词解释汇总

内科学名词解释汇总1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以持续气流为特征、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疾病。
2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
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气喘得其他疾病3肺栓塞亦称肺血栓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5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合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6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7支气管扩张:是气管慢性异常扩张的疾病,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及支气管阻塞所导致的中等大小支气管壁肌肉和弹性组织的破坏,官腔形成不可逆性的扩张和变形8肺源性心脏病: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大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类疾病。
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胸廓和肺血管的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室肥大及右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及心脏功能衰竭和其他受累脏器的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
◆肺动脉高压:静息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30mmHg或平均压>20mmHg。
10心源性哮喘:是由于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等引起的发作性气喘,其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可与支气管哮喘相似。
心源性哮喘既往有高血压或心脏病历史,哮喘时,伴有频繁咳嗽、咳泡沫样特别是血沫样痰,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音异常等。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是一门医学专科,研究和治疗成年人身体内部器官系统的疾病。
它涉及对各种内部器官,如肺、心脏、肝脏、肾脏、胃肠道、神经系统等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内科学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
内科学包括多个专科,每个专科都涉及特定的器官或疾病类型。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内科学名词解释:
1. 呼吸内科学(Pulmonology):专门研究和治疗与呼吸系统
相关的疾病,如哮喘、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2. 心脏内科学(Cardiology):研究和治疗与心脏相关的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3. 肝脏内科学(Hepatology):研究和治疗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4. 肾脏内科学(Nephrology):专门研究和治疗与肾脏相关的
疾病,如肾衰竭、肾结石、肾炎等。
5. 神经内科学(Neurology):研究和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
疾病,如中风、帕金森病、癫痫等。
6. 消化内科学(Gastroenterology):专门研究和治疗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胃溃疡、炎症性肠病等。
7. 内分泌学(Endocrinology):研究和治疗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8. 血液内科学(Hematology):研究和治疗血液疾病,如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等。
内科医生(Internist)是一位专门从事内科学的医生,他们通
过收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内科医生也可以与其他专科医生进行协作,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和管理患者的综合健康。
内科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内科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1.内科学
内科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成人的非外科疾病。
2.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一种由于动脉内皮损伤和脂质沉积导致的动脉壁增厚和失去弹性的疾病,会导致动脉狭窄或阻塞。
3.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的压力持续升高的疾病。
常见的高血压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视觉模糊和心悸等。
4.心脏病
心脏病是指心脏发生结构或功能上的异常,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
5.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为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包括1型和2型糖尿病。
6.肺炎
肺炎是指肺部组织的感染或炎症。
常见的肺炎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和发热等。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由吸烟和长期暴露于有害气体引起。
常见的COPD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等。
8.肺结核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而引起的传染病。
常见的肺结核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盗汗和体重下降等。
9.痛风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尿酸在体内沉积引起。
常见的痛风症状包括关节疼痛、红肿、热痛和运动障碍等。
10.脑卒中
脑卒中是脑血流中断或出血导致的脑部功能障碍。
常见的脑卒中症状包括突然的头痛、面部麻木、言语困难和肢体无力等。
以上是一些内科学常见名词的解释,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内科学名词解释汇总

内科学名词解释汇总内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内脏器的疾病和病变,以及非外科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内科学中常见的名词及其解释:1.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如果不及时控制,会增加心脏病、中风和其他血管疾病的风险。
2. 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糖尿病分为类型1和类型2两种,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进行药物治疗或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
3.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脏血液供应不足的疾病。
症状包括胸痛、气短、心悸等,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
4. 肺炎(pneumonia),是肺部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等。
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和支持性治疗。
5.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慢性肺部疾病的统称,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主要症状包括气短、咳嗽、咳痰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6. 贫血(anemia),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的一种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头晕、皮肤苍白等,治疗包括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
以上是一些内科学中常见的名词及其解释,内科学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内科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
希望以上解释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内科学领域的一些常见名词。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呼吸系统疾病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炎症。
3、支气管哮喘:是指有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
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5、Horner综合症: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表现为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额部与胸壁少汗或无汗6、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低氧血症伴有或不伴有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其标准为:静息状态PaO2<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50mmHg心血管系统疾病1、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射血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症2、Frank-Starling机制:即增加心脏的前负荷,使回心血量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从而增加心排出量及提高心脏做功量3、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频率、节律、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方面的异常4、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5、预激综合症:是指心电图呈预激表现,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
解剖学基础:房室旁路6、三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QRS波无固定关系,各自按固有频率发放冲动,心房率>心室率7、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8、恶性高血压:发病较急剧,舒张压持续≥130mmHg,伴有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持续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肾衰竭等肾脏损害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冲动的起源、频率、节律、传导速度的激动次序方面异常,即心脏冲动的形成和传导发生障碍,致使整个心脏或部分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舒张性心力衰竭:指由于舒张期心室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室顺应性下降以致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受损,心搏量下降,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发生的心力衰竭,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正常。
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由于冠状动脉所致,几乎完全都在静息状态下无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等诱因,常伴随ST段抬高表现。常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和严重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猝死。
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冠状动脉通常走行于心外膜下结缔组织中,如果一段冠状动脉行走在心肌内,这束心肌纤维被称为心肌桥,行走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被称为壁冠状动脉。
风湿性心瓣膜病:系由于反复风湿性心脏炎发作,发生心瓣膜及其附属结构(腱索、乳头肌)病变,导致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的瓣膜功能异常,产生血液动力学障碍,即为-
DCM:即扩张型心肌病。主要是以单侧或者双侧的心腔扩大,心肌的收缩功能减退为特征,伴有或者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常伴心律失常的一种原发性心肌病。
HCM:即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左心室或者右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肥厚并且累及室间隔,左心室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
限制型心肌病(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以一侧或双侧心室充盈首先和舒张期容量降低为特征,收缩功能和室壁厚度正常或接近正常,间质纤维化的心肌病
房性期前收缩:激动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心电图检查发现P没提前。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胎儿的心脏在母体内发育有缺陷或部分发育停顿造成的畸形。
期前收缩:是由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冲动控制心脏收缩所致。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律的异位心律,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发生的期前收缩形成,根据异位起搏点的部位,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颤是指心房内产生每分钟达350-600次不规则的冲动,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的乱颤,从而丧失了有效的收缩。
房扑是一种快速异位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为;p波消失,出现大小、形态、间距基本相同的F波。心率250-350次/分。
急性冠脉综合症:指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非Q波性心肌梗塞、冠心病猝死等的急性冠脉事件
窦房传导阻滞:SAB(窦房阻滞)指窦房结冲功传导至心房是发生延误或阻滞。
期前收缩(premature beats)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任何部位。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期前收缩。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可见于正常人和心脏病患者。病因包括心脏外疾病及各种原因的心脏病,临床表现有心悸不适。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和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可逆的缺血与缺氧综合征。
不稳定型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
心源性哮喘:由于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等引起的发作性气喘,其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可与支气管哮喘相似。心源性哮喘既往有高血压或心脏病历史,哮喘时,伴有频繁咳嗽、咳泡沫样特别是血沫样痰,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音异常等细胞和组织的重塑:RAAS被激活后,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分泌增加,使心肌、血管平滑肌、血管内皮细胞等发生一系列变化。
X综合征(Syndrome X):指病人具有心绞痛或类似于心绞痛的胸痛,实验室检查有心肌缺血的证据(如EKG显示缺血性ST-T改变),而冠脉造影无异常发现
补救性PTCA:指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经药物溶栓治疗后,患者胸痛症状没有缓解或者胸痛缓解后又出现,ST段下移不明显或下移后又抬高,其后行冠脉造影术,如果其血流量在TIMI2级以下者行PTCA或植入支架的方法。
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
顽固性高血压:使用了3种以上合适剂量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血压仍未能达到目标血压。
急进性高血压:多见于中青年患者,可由缓进性高血压发展而来,也可起病即为恶性高血压。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可达130mmhg以上。其临床表现进展迅速,很快出现蛋白尿,血尿,氮质血症或尿毒症,短期内出现心力衰竭视力迅速下降,无视乳头水肿。
高血压脑病:指在血压升高,同时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症象。发生机制可能为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管的自身调节机制,导致脑灌注过多致脑水肿。临床表现有严重头痛、呕吐、神志改变,较轻者可仅有烦躁、意识模糊,严重者可发生抽搐、昏迷。
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是指高血压患者在短期内,由于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周围血管阻力的突然上升,血压明显升高,影响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症象。
触发激动(Triggered Activity):一次正常的动作电位所触发的后除极。当这种后除极发生在正常动作电位的2相、3相,称为早期后除极,发生在复极化完成以后的4相,称为延迟后除极。出发激动所引起的膜电位震荡到阈电位时,可触发一次新的动作电位,产生心律失常。
折返激动(Recurrent Activity):当激动从某处循一条径路传出后,又从另一条径路返回原处,使得该处再次发生激动的现象折返激动,是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机制。
室上速:由于房性和房室交界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难以区别,统称为室上速。
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由于房室交界区不应期延长所引起的房室传导缓慢或中断的现象。
预激综合症“WPW”:是指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或心室激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分或全部。49.心脏骤停:指在原来全身与心脏较好的情况下,意外的发生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
原发性高血压:系指病因未明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综合症,可引起心、脑、肾严重冠状动脉并发症。
恶性高血压:发病较急剧,舒张压持续≥130mmHg,伴有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持续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肾衰竭等肾脏损害表现。病理上以肾小动脉纤维样坏死为突出特征。进展迅速,如不给予及时治疗,预后不佳,可死于肾衰竭、脑卒中或心力衰竭。
6分钟步行试验:用以评定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的方法,要求患者在平直的走廊里尽可能快的行走,测定6分钟步行距离,若6分钟步行距离小于150m,表明为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25m为中度,426-550m为轻度。
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引起全身器官和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的,同时出现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表现的心衰。
急性心功能不全:指由于某种原因使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导致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症。
窦速:在成年人当由窦房结所控制的心律其频率超过每分钟100次时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窦缓: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停搏(Sinus Arrest)(窦性静止):指窦房结在一段时间内不能产生冲动,可发生Adams-stokes综合症
室内传导阻滞(Intraventricular Block):心室内束支、分支及心肌广泛病变引起的传导阻滞。
晕厥(Syncope):突然发生短暂意识丧失的一种综合征。其特点是突然发作,意识丧失时间短,常不能保持原有姿势而晕倒,在短时间内迅速苏醒和少有后遗症
人工心脏起搏:是应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心肌,使心肌兴奋和收缩,从而替代心脏自身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的搏动。
心脏电复律:是在短时间内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使之转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心脏瓣膜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由于炎症、粘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口狭窄或关闭不全
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又称中间综合征,疼痛在休息或睡眠时发生,历时较长达30分钟到1小时以上,但无心肌梗塞的客观依据,常为心肌梗塞的前奏。
梗塞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一个月内又出现心绞痛。有缺血性心电图改变而无心肌酶学异常,是部分未坏死的心肌在严重缺血状态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传导阻滞(Block):激动抵达部为心肌细胞仍处于不应期内可引起兴奋不能下传或传导速度减慢,即称为传导阻滞。
早搏(Premature Beat):比基本心律提早出现的异位搏动。也称为期前收缩,按异位激动的发生部位,早搏可分为房早、交界性早搏、室早。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
挤奶现象(Milking Effect):由于心肌桥的存在,导致心肌桥近端的收缩期前向血流逆转,而损伤该处的血管内膜,所以该处容易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冠状动脉显示该阶段收缩期血管腔被挤压,舒张期又恢复正常,称为继耐现象。
Beck三联症:血压下降或休克,颈静脉显著扩张,心音低顿或遥远,称为Beck三联症,临床以急性心包填塞多见。
收缩性心力衰竭:收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下降并有阻性充血的表现即为收缩性心力衰竭
无症状心力衰竭(A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左室功能已经有不全,射血分数<50%,而尚无心衰症状的这一阶段。
心律失常(Arrhythmia):心脏激动的起源、频率、节律、传导速度和传导顺序等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