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实验过程】
一、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一端,并将该端垫高, 使长木板形成斜面。 (2)将长60cm左右的纸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另一端 固定于小车,尽量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3)打开打点计时器开关,稍后(打点稳定后)释放小 车,待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止住小车,关闭开关。取下纸 带,安全警示检查点迹。若有问题,可换上新纸带,调试 后重复上述步骤。
位置间隔
0~1 1~2 2~3 3~4 4~5
间隔距离s/m
(2)根据测量结果,再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
度的求解方法,即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以用这段时间
内的平均速度来求解,也就是vn=
s
n+sn+1 2T
,可求出打第n
个计数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并将瞬时速度的值填入表
中。
位置编号 1
2
3
4
时间t/s
类型一 实验操作 【典例1】(2019·莆田高一检测) (1)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是 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其中“电磁打点 计时器”使用的电压是_______V的_______(选填“直 流电”或“交流电”),它们是每隔_______s打一个 点。
(2)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 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_______。 A.先接通电源,再让纸带运动 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0_._0_2__s
位移、时间
(2)利用频闪照相法。 ①频闪照相法:利用照相技术,每隔一定时间曝光一 次,从而形成间隔相同时间的频闪照片的方法。 ②频闪灯:每隔___相__等____时间闪光一次,如每隔0.1s 闪光一次,即每秒闪光10次。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实验 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课件(17张)
、
m/
m/s,2点的速度
解析:由毫米刻度尺可读出 0,1,3,4 点的读数分别是 10.00 cm、12.60 cm、22.60 cm、30.00 cm。
由题意知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Δt=4×0.02 s=0.08 s,由读数可得 1,3 两点和 1,4 两点间的
=0.625 m/s,
=0.725 m/s。
1,3 两点更接近 2 点,故 2 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 1,3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0.625 m/s。
答案:见解析
[即时训练] (2022·安徽蚌埠期中)在“测量小车的瞬时速度”实验中,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只需打出一条纸带,然后进行数据处理
B.为使测量更为严谨,应把打下的第一个点作为计时起点
答案:见解析
C.为了便于测量,应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作为计时
起点
D.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必须是0.1 s
解析: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时,采用多次测量,打出多条纸带,进行数
据处理,有利于减小误差,故A错误;开始时密集的点,点距过小,测量误差
较大,故应舍去,找一个适当的点作为计时起点,故B错误,C正确;两相邻计
位置
1
2
3
4
5
v/(m·s-1)
1.20
1.00
0.80
0.60
0.40
答案:见解析
[例2] 如图所示是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
部分,从0点开始依照打点的先后依次标为0,1,2,3,4,5,6,…。现测得0,1间
的距离x1=5.18 cm,1,2间的距离x2=4.40 cm,2,3间的距离x3=3.62 cm,3,4间
2021 第1章 实验1 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向
自
多
主
维
回
突
顾
破
a1=x43-T2x1,a2=x53-T2x2,a3=x63-T2x3⇒a=a1+a32+a3。
返 首 页
11
· ·
实
实
验
验
储 备
(4)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作出速度—时间图象,通过
考 向
自 主
图象的斜率求解物体的加速度。
多 维
回
突
顾
破
返 首 页
12
· ·
2.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 主
是瞬时速度。
多 维
回
突
顾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n=
破
xn-1+xn。 2T
返 首 页
10
· ·
(3)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相
邻计数点距离之差,看其是否为常数,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实
实
验 储
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如图所示),
验 考
备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一 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2
实 1 实验储备
实
验
验
储
考
备
向
自
多
主
维
回 顾
自主回顾
突 破
· ·
返 首 页
3
· ·
一、实验目的
实 验
实
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利用纸带上的点测瞬时速 验
储
考
备 度。
自
向 多
主
维
回 顾
2.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会利用纸带计算匀变
第一章实验一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PPT课件
(3)这段时间内该飞行器加速度的大小 a=____7_9___ m/s2(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第29页
解析:(1)第 1 s 内的位移 507 m,第 2 s 内的位移 587 m,第 3 s 内的位移 665 m,第 4 s
内的位移 746 m,第 5 s 内的位移 824 m,第 6 s 内的位移 904 m,则相邻 1 s 内的位移之差
x (3)铁球的加速度由 t -t 图线分析得
出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1.[实验器材创新]如图甲所示为利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的装 置,铁架台放在水平台面上,上端固定电磁铁 M,电磁铁正下方 安装一个位置可上下调节的光电门 A.
(1)如图乙所示,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 d= ___1_5_._3__mm.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第21页
/高/分/技/法 实验误差分析
1.交流电源的频率变化引起误差 交流电源的频率出现波动时,打点周期会随之变化.频率升高时,打点周期减小,由
xn+xn+1 于计算时仍按照原打点周期值,各点的瞬时速度的测量值 vn= 2T 将偏小,加速度的测
Δx 量值 a= T2也会偏小.
2.位移的测量引起误差 如果各计数点间的位移较小或相邻计数点之间的位移之差较小,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 就会较大,从而导致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误差较大.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第11页
(1)已知打出图(b)中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均为 0.1 s.以打出 A 点时小车位置为初 始位置,将打出 B、C、D、E、F 各点时小车的位移 Δx 填到表中,小车发生对应位移所用 时间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Δt 和 v ,表中 ΔxAD=__2_4_.0_0___cm, v AD=__8_0_._0___cm/s.
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课件)高中物理实验
试一试自己设计表格
实验步骤
计数点
0
1
2
3
4
5
6
对应时刻t/s
包含计数点的位移Δx/m
Δx对应的时间Δt/s
计数点的瞬时速度v(m/s)
6.根据 v x 求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 的瞬时速度
《高中物理实验》
目录 01
目录
02 03
04 C O N T E N T S
05
实验目的及原理 实验仪器及步骤 数据分析及处理 误差分析及讨论 实验的典型例题
PART 01
实验目的及原理
实验目的
➢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 ➢会根据纸带上点迹的疏密判断速度的大小 ➢会测量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理解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所采用的思想,会用该 思想方法合理选取时间间隔测量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 ➢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
PART 05
实验的典型例题
实验的典型例题
【例题1】如图所示的A、B、C三条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打点 计时器时得到的纸带(纸带的左端连接小车),电源频率为50Hz。
(2) 从以上三条纸带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_____A______是匀速 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___B________是越来越快的,纸带____C_______是
感谢观看
实验原理
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物体拖动纸带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表示纸带 在不同时刻对应的位置。
周期每隔0.02s打一点,测量纸带上任意两点的距离,根 据 v Δx ,可求出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高中物理《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教学设计
《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教学设计学科:物理年级:高一年级【教学内容】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比较重要的基础实验之一,通过上一节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了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当运动的时间极短,就可以近似认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就是瞬时速度。
并能通过V-T图像来判定物体是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并会通过直线的斜率求解加速度。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极限思想,对瞬时速度的由深入的理解,本节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探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测量小车的瞬时速度。
2.会用v-t图像来判断沿斜面下滑的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学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科学思维:通过瞬时速度的测量和数据的处理,把理论和实践通过实验相结合,有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的思维方法。
科学探究:能发现并提出物理问题,能根据实验方案,使用打点计时器等器材收集数据,会妥善保存原始信息,能分析纸带记录信息。
形成初步结论,能分析实验误差。
能参考教材内容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注意提升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小组合作,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教学重点】会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能获取数据以及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误差分析。
【教学准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电源,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教学过程】导入:实验室中小车的运动是物理学中最简单的物体运动。
我们如何测量小车各时刻的瞬时速度呢?可直接用直尺和秒表测量位移和时间,但误差较大,用什么方法可减小测量误差呢?学习:一、运动时间和位移的记录两种常见打点计时器1、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1)原理(2)构造(3)工作电压:4-6v2、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1)构造:如下图(2)原理: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放电(3)工作电压:220V0.02s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并且能记录物体的相对位置。
【物理教案】2021江苏高考物理:第一章+实验一+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实验一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1.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2.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图13.实验步骤(1)按照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5)换纸带重复实验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4.注意事项(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及小车与滑轮相撞.(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5)小车从靠近打点计时器位置释放.1.数据处理(1)目的通过纸带求解运动的加速度和瞬时速度,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等.(2)方法①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相邻计数点距离之差,看其是否为常数,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②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a =a 1+a 2+a 33=(x 4+x 5+x 6)-(x 1+x 2+x 3)9T 2.③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 =d n +1-d n -12T.④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a .作出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的斜率求解物体的加速度;b .剪下相邻计数点的纸带紧排在一起求解加速度.2.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1)x 1、x 2、x 3…x n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2)Δx 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Δx 1=x 2-x 1,Δx 2=x 3-x 2….(3)T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02n s(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 ,n 为两计数点间计时点的间隔数).(4)Δx =aT 2,只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例1(2019·全国卷Ⅰ·22)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探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2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 、B 、C 、D 、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______点.在打出C 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图2答案A 0.2330.75解析根据题述,物块加速下滑,在A 、B 、C 、D 、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A 点.根据刻度尺读数规则可读出,B 点对应的刻度为1.20cm ,C 点对应的刻度为3.15cm ,D点对应的刻度为5.85cm ,E 点对应的刻度为9.30cm ,AB =1.20cm ,BC =1.95cm ,CD =2.70cm ,DE =3.45cm.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T =5×150s =0.10s ,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打出C 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v C =BC +CD 2T ≈0.233m/s.由逐差法可得a =CD +DE -(AB +BC )4T2,解得a =0.75m/s 2.[听课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式1(2017·全国卷Ⅰ·22)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3(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图3(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 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从右向左(2)0.190.038解析(1)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由题图(b)知,从右向左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的.(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所以相邻两水滴间的时间间隔为T =3045s =23s ,所以A 点位置的速度为v A =0.117+0.1332×23m/s ≈0.19m/s.根据逐差法可得加速度a =(x 5+x 4)-(x 2+x 1)6T2,解得a ≈-0.038m/s 2,故加速度的大小为0.038m/s 2.变式2(2018·北京卷·21改编)用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4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b.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O(t=0),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T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5中A、B、C、D、E、F……所示.图5c.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A、B、C、D、E……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记作v1、v2、v3、v4、v5……d.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6所示.图6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还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含砝码)(2)在图象中已标出计数点A、B、D、E对应的坐标点,请在该图中标出计数点C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v-t图象.(3)观察v -t 图象,可以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v -t 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4)描绘v -t 图象前,还不知道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Δx Δt表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从理论上讲,对Δt 的要求是________(选填“越小越好”或“与大小无关”);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Δx 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答案(1)A C (2)如图所示(3)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加速度(4)越小越好有关解析(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故选A ,不选B ;相邻打点间的时间是已知的,故不选D ;计数点间的距离需要用刻度尺测量,故选C ;由于不需要知道小车和重物的质量,故不需要天平(含砝码),故不选E.(2)连线时要让尽量多的点在一条直线上,其中C 点的横坐标为3T ,纵坐标为v 3.(3)可以依据v -t 图象是倾斜的直线(斜率一定),即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4)严格地讲,Δx Δt 表示的是Δt 内的平均速度,只有当Δt 趋近于0时,Δx Δt 才表示瞬时速度,因此若用Δx Δt表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对Δt 的要求是越小越好;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Δx 越小,用Δx Δt计算得到的平均速度越接近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但Δx 过小,测量误差增大,因此选取的Δx 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有关.1.复习启示高考实验题一般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是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创设新情景.因此,要在夯实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注意迁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用教材中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处理新问题.2.情景拓展3.数据处理(1)加速度的获得:靠重物的拉力获得加速度→长木板倾斜靠重力获得加速度.(2)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求速度→测定遮光片的宽度d 和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Δt ,由v =d Δt求速度.(3)加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利用经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由速度位移关系式求加速度.类型1实验情景创新例2(2017·全国卷Ⅱ·22)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图7实验步骤如下:①如图7(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Δt;③用Δs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v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Δ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v;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①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②、③;⑤多次重复步骤④;⑥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v-Δt图,如图(c)所示.完成下列填空:(1)用a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 A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v与v A、a和Δt的关系式为v=________.(2)由图(c)可求得v A=______cm/s,a=______c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1)v A+12aΔt(2)52.116.6解析(1)设挡光片末端到达光电门的速度为v,则由速度时间关系可知:v=v A+aΔt,且v=v A+v 2联立解得:v=v A+12aΔt;(2)题图(c)中图线与v 轴的交点为v A ,可知v A ≈52.1cm/s ,图线的斜率k =12a =53.6-52.4(180-35)×10-3cm/s 2≈8.28cm/s 2,即a ≈16.6cm/s 2.[听课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式3(2019·全国卷Ⅲ·22)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中,甲同学负责释放金属小球,乙同学负责在小球自由下落的时候拍照.已知相机每间隔0.1s 拍1幅照片.(1)若要从拍得的照片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此实验中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 .米尺B .秒表C .光电门D .天平(2)简述你选择的器材在本实验中的使用方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两同学由连续3幅照片上小球的位置a 、b 和c 得到ab =24.5cm 、ac =58.7cm ,则该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________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1)A (2)将米尺竖直放置,使小球下落时尽量靠近米尺(3)9.7解析(3)利用逐差法由公式Δx =aT 2,可得a =g =Δx T 2=9.7m/s 2.类型2实验方法拓展例3(2018·全国卷Ⅲ·22)甲、乙两同学通过下面的实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步骤如下:(1)甲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量程为L 的木尺上端,让木尺自然下垂.乙把手放在尺的下端(位置恰好处于L 刻度处,但未碰到尺),准备用手指夹住下落的尺.(2)甲在不通知乙的情况下,突然松手,尺子下落;乙看到尺子下落后快速用手指夹住尺子.若夹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L 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用L 、L 1和g 表示).(3)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9.80m/s 2,L =30.0cm ,L 1=10.4cm.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s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4)写出一条能提高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2(L -L 1)g (3)0.20(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初始时乙的手指尽可能接近尺子解析(2)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得L -L 1=12gt 2,解得t =2(L -L 1)g.(3)将g =9.80m/s 2,L =30.0cm =0.300m ,L 1=10.4cm =0.104m ,代入t =2(L -L 1)g 得t =0.20s.(4)建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初始时乙的手指尽可能接近尺子.[听课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式4(2019·山东聊城市一模)某组同学用图8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铁架台上固定着光电门,让直径为d 的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球心正好通过光电门.光电门可记录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图8(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时,游标卡尺的刻度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为________cm.(2)某次实验中小球的下边缘与光电门间的距离为h ,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若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可表示为d Δt,重力加速度可表示为g =________(用字母表示).(3)严格来说d Δt并不等于小球球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由此计算出的速度比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2.540(2)d 2(2h +d )(Δt )2(3)偏小解析(1)由20分度的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知小球的直径d =25mm +0.05mm ×8=25.40mm =2.540cm.(2)由v 2=2gH 、v =d Δt 、H =h +d 2联立解得g =d 2(2h +d )(Δt )2.(3)d Δt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是通过光电门所用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而小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通过光电门这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在某一段运动过程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大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则计算出的速度比真实值偏小.。
2022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实验1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学案
实验1 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必备知识预案自诊一、实验目的1。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通过纸带上的点测瞬时速度. 2。
研究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二、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槽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
三、实验思路1.打点计时器原理2。
用“平均速度法”测速度瞬时速度没法直接测量,因此根据极限的思想,可通过测量对应的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测瞬时速度.在公式v=ΔxΔt中,当Δt→0时v是瞬时速度。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测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故打第n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为:v n=x n+x n+12T。
四、进行实验1。
如图,把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木板上放一个可以左右移动的小车,小车一端连接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另一端连接绕过滑轮系有槽码的细绳.2。
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启动计时器,然后放开小车,让它拖着纸带运动。
于是,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
随后,立即关闭电源.3。
增减所挂的槽码(或在小车上放置重物),更换纸带,再做两次实验。
4。
纸带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情况,通过研究纸带上的信息,就可以知道小车运动的速度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五、数据记录1.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确定好计数点.2.求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记录。
六、数据处理1.由实验数据得出v—t图像(1)根据记录的v、t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2)根据描点作一条直线。
2。
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小车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可以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七、误差分析1.纸带运动时摩擦不均匀、打点不稳定引起误差。
2.计数点间距测量有偶然误差。
3。
作图有误差。
八、其他实验方案概述方案1:用光电门、数字计时器测瞬时速度光电门测速原理是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替代瞬时速度,可知,只要测出物体的宽度和物体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根据v=ΔΔΔΔ即可测定物体的速度。
必修第一册第2章第4节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课件(42张)
(1)为完成实验,需要记录什么数据?
(用
文字和符号共同表示)。
(2)计算滑块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用符号表示)。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互动探究·关键能力
(3)改变位置,重复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则滑块的加速度大小a=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为进一步研究滑块加速度a与导轨倾角θ的关系。该同学改变倾角大小,通 过计算得到不同倾角对应的加速度如表格所示。根据表格数据可得到
解析
10T
(1)两个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5T=0.1
s,计算vF的公式为vF=
d6 d 10T
4。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互动探究·关键能力
(2)根据题中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图像如图。
(3)图像斜率大小等于加速度大小,故有a= v =0.40 m/s2。
t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成210 V,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但 频率不变,故打点的周期不变,不影响测量,故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不变。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互动探究·关键能力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一、实验目的 (1)测量小车的瞬时速度。 (2)判断沿斜面下滑的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互动探究·关键能力
二、实验原理 1.首先理解什么是计时点与计数点 计时点:纸带上打出的原始点为计时点。 计数点:由于纸带被打出的原始点过于密集,测出的间距相对误差较大,为便 于测量和计算,我们另选间距较大且间隔时间相等的计时点来研究,这样的点 叫作计数点。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互动探究·关键能力
3.计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比较下面两种方案,哪种更科学?
实验一 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一 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核心考点五年考情命题分析预测教材原型实验 2023:浙江1月T16;2019:全国ⅠT22 1.考装置:器材选用以及其他器材替代.2.考读算:读长度、算速度和加速度以及作图求解.3.考变化:计时方式、实验原理创新. 实验器材创新 2022:全国乙T22实验原理创新2023:全国甲T23;2021:湖北T12,辽宁T11,重庆T11; 2020:江苏T11; 2019:全国ⅢT221.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2)掌握瞬时速度的测量方法.(3)能运用v -t 图像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固定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槽码、刻度尺、导线、交变电源、复写纸.3.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装置图,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无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源.(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槽码,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固定在小车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5)更换纸带重复实验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4.数据处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x 1、x 2、x 3、x 4、…,若Δx =x 2-x 1=x 3-x 2=x 4-x 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 =aT 2(T 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2)由纸带求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来计算,即v n =x n +x n+12T.(3)利用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两种方法①逐差法若为偶数段,如6段,如图所示,则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然后取平均值a =a 1+a 2+a 33,即a =(x 4+x 5+x 6)-(x 1+x 2+x 3)9T 2.若为奇数段,则最小段往往不用,如5段,可不用第1段,转换为偶数段,则a =(x 4+x 5)-(x 2+x 3)4T 2.也可以用x 4-x 1=3a 1T 2,x 5-x 2=3a 2T 2,则a =a 1+a 22=(x 4+x 5)-(x 1+x 2)6T 2求解.②图像法先利用v n =x n +x n+12T求出第n 个点的瞬时速度(一般要5个点以上),然后作出v -t 图像,用图线的斜率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5.误差分析6.注意事项命题点1教材原型实验1.[数据处理/2023浙江1月]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需要的实验操作有ACD(多选).A.调节滑轮使细线与轨道平行B.倾斜轨道以补偿阻力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静止释放D.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2)经正确操作后打出一条纸带,截取其中一段如图2所示.选取连续打出的点0、1、2、3、4为计数点,则计数点1的读数为 2.75(2.70~2.80均可)cm.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1.47(1.44~1.50均可)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1)实验时需要调节滑轮使细线与轨道平行,A需要;由于本实验只是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因此实验时不需要平衡摩擦力,B不需要;为了充分利用纸带的长度,应使小车由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静止释放,C需要;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小车,D 需要.(2)由刻度尺的读数规则可知,计数点1的读数为2.75cm,计数点3的读数为8.62cm,则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为v2=x132T =(8.62-2.75)×10-22×0.02m/s=1.47m/s.命题拓展实验原理不变,多角度设问(1)[实验器材]实验中,给出以下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纸带(包括电源、导线)、复写纸、停表、小车、钩码、细绳、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其中不需要的器材是 停表 ,还需要增加的测量器材是 刻度尺 .若所用打点计时器为电火花计时器,则其使用的是 220 V 的 交流 电源.(2)[数据处理]在0、1、2、3、4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 0 点.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3.44(3.41~3.47均可) m/s 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3)[误差分析]如果当时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 =49Hz ,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由此引起的 系统 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 大 (选填“大”或“小”).解析 (1)打点计时器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时间,因此不需要停表.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两计数点间的距离.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220V 的交流电源.(2)根据题述可知,小车加速运动,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在0、1、2、3、4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0点.根据刻度尺读数规则可知计数点2的读数为5.60cm ,计数点4的读数为11.75cm ,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由逐差法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x 24-x 02(2T )2=[(11.75-5.60)-5.60]×10-2(2×0.02)2m/s =3.44m/s 2.(3)如果当时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 =49Hz ,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大于0.02s.根据Δx =aT 2可得,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2.[实验综合考查/2023北京海淀区期中]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除图1中标明的实验器材外,在下列仪器或器材中,还需要 AC (多选).A.电压合适的50Hz 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D.螺旋测微器E.天平(含砝码)F.停表(2)甲同学安装并调整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打出若干条纸带.从中选出了如图2所示的一条纸带并确定出O 、A 、B 、C 、…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图中标出了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他根据纸带上的数据,尽可能精确地算出打下B 、C 、D 、E 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记录在表中,请你在表中补上A 点的数据(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计数点ABCDE瞬时速度v/(m·s-1)0.6050.8100.996 1.176 1.390(3)乙同学也正确地完成了上述实验,得到了小车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3所示,他判断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依据是B.A.该图线表示小车通过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B.该图线表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C.该图线表示小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4)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研究落体运动时,伽利略认为最简单的猜想就是速度v正比于通过的位移x或者所用的时间t.他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论证了速度v正比于位移x的运动过程是不可能的,论证过程如下:若速度正比于位移,设物体通过位移x时的速度为v,所用时间t1=xv;通过2倍位移2x时的速度按比例应为2v,所用时间t2=2x2v =xv,这样一来,通过第1段位移x的时间t1与通过全程2x的时间t2相同,进而得出通过第2段位移x不需要时间的荒谬结论.因此,落体运动中速度v不能正比于位移x.你是否同意上述伽利略的论证过程,请说明理由.不同意.伽利略混淆了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解析(1)打点计时器需要接交流电源,A需要;利用纸带计算小车速度需要使用刻度尺测量点迹间的距离,C需要.(2)由于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5T=5f,由(1)可知f=50Hz,t=0.10s,故打下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A=5.00+7.102×0.10cm/s=60.5cm/s =0.605m/s.(3)由图3可知,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小车的加速度保持不变,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正确.(4)不同意.因为物体通过位移x时的速度为v,在这里v指瞬时速度,而所用时间t1=xv,这里的v指位移x内的平均速度,所以伽利略的论证不正确,他混淆了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概念.命题点2实验器材创新:类打点纸带问题3.[雷达定位]用雷达探测一高速飞行器的位置.从某时刻(t=0)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该飞行器可视为沿直线运动,每隔1s测量一次其位置,坐标为x,结果如下表所示:t/s0123456x/m050710941759250533294233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该飞行器在这段时间内近似做匀加速运动,判断的理由是: 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大小接近 ;(2)当x =507m 时,该飞行器速度的大小v = 547 m/s ;(3)这段时间内该飞行器加速度的大小a = 79 m/s 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 (1)将表格中数据转化如图,则x 1=507m ,x 2=587m ,x 3=665m ,x 4=746m ,x 5=824m ,x 6=904m ,可得x 2-x 1=80m ,x 3-x 2=78m ,x 4-x 3=81m ,x 5-x 4=78m ,x 6-x 5=80m ,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大小接近,可判断该飞行器在这段时间内近似做匀加速运动.(2)x =507m 时,该飞行器的速度即t =1s 时的瞬时速度,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v =x 1+x 22t=10942×1m/s =547m/s.(3)由逐差法得a =(x 4+x 5+x 6)-(x 1+x 2+x 3)9t 2=(4233-1759)-17599×12m/s 2=79m/s 2.4.[利用手机测量/2024河北保定模拟]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利用智能手机和无人机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经查阅资料发现在地面附近高度变化较小时,可以近似将大气作为等密度、等温气体,当地空气密度约为1.2kg/m 3.实验步骤如下:a.将手机固定在无人机上,打开其内置压力传感器和高度传感器的记录功能.b.操控无人机从地面上升,手机传感器将记录压强、上升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完成实验后降落无人机.(1)无人机上升过程中起步阶段可以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上升高度与其对应时刻如下表所示:上升高度/(10-2m )13.6453.82121.91217.44时刻/s0.300.600.901.20根据上表信息,无人机在t =0.3s 时的速度大小为 0.90 m/s ,在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3.05 m/s 2.(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2)导出手机传感器记录的数据,得到不同高度的大气压值,选取传感器的部分数据,作出p -h 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得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为 9.72(9.69~9.75均可) m/s 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 (1)在0~1.2s 时间内无人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 =0.3s 时的速度大小为v 0.3=53.82×10-22×0.3m/s =0.90m/s .根据逐差法可得无人机在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 =(217.44-53.82-53.82)×10-24×0.32m/s 2=3.05m/s 2.(2)设地面大气压强为p 0,则有p =p 0-ρgh ,所以p -h 图线的斜率为k =101300-10151018kg·m -2·s -2=-ρg ,解得g =9.72m/s 2.命题点3 实验原理创新5.[测平均速度/2023全国甲]某同学利用如图(a )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让小车左端和纸带相连,右端用细绳跨过定滑轮和钩码相连.钩码下落,带动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和相关数据如图(b )所示.(1)已知打出图(b )中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均为0.1s.以打出A 点时小车的位置为初始位置,将打出B 、C 、D 、E 、F 各点时小车的位移Δx 填到表中,小车发生对应位移所用时间和平均速度分别为Δt 和v -.表中Δx AD = 24.00 cm ,v -AD = 80.0 cm/s .位移区间AB ACADAEAFΔx (cm ) 6.60 14.60 Δx AD34.90 47.30 v -(cm/s )66.073.0v -AD87.394.6(2)根据表中数据,得到小车平均速度v -随时间Δt 的变化关系,如图(c )所示.在图中补全实验点.(3)从实验结果可知,小车运动的v --Δt 图线可视为一条直线,此直线用方程v -=k Δt +b 表示,其中k = 70.0(69.7~70.3均可) cm/s 2,b = 59.0(58.7~59.3均可) cm/s.(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4)根据(3)中的直线方程可以判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得到打出A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 A = b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 2k .(结果均用字母k 、b 表示)解析 (1)由题图(b )中纸带的相关数据可知Δx AD =6.60cm +8.00cm +9.40cm =24.00cm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v AD =Δx AD 3T=24.000.3cm/s =80.0cm/s.(2)将坐标点(0.3s ,80.0cm/s )在题图中描点,如图所示.(3)将图中的实验点用直线拟合,如图所示,可知斜率k =101.0-59.00.6cm/s 2=70.0cm/s 2,截距b =59.0cm/s.(4)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x =v 0t +12at 2,变形可得xt =v =v 0+12at ,故在t =0时,即打出A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 A =b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满足12a =k ,即a =2k .6.[光电门测速/2022辽宁]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其中光栅板上交替排列着等宽度的遮光带和透光带(宽度用d 表示).实验时将光栅板置于光电传感器上方某高度,令其自由下落穿过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所连接的计算机可连续记录遮光带、透光带通过光电传感器的时间间隔Δt .(1)除图中所用的实验器材外,该实验还需要 刻度尺 (选填“天平”或“刻度尺”).(2)该同学测得遮光带(透光带)的宽度为4.50cm ,记录时间间隔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编号 1遮光带 2透光带 3遮光带 … Δt (×10-3s ) 73.04 38.67 30.00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得编号为3的遮光带通过光电传感器的平均速度大小v 3= 1.5 m/s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3)某相邻遮光带和透光带先后通过光电传感器的时间间隔分别为Δt 1、Δt 2,则重力加速度g =2d (Δt 1-Δt 2)Δt 1·Δt 2(Δt 1+Δt 2)(用d 、Δt 1、Δt 2表示).(4)该同学发现所得实验结果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请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光栅板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解析 (1)由实验装置可知,光电传感器能记录遮光带、透光带通过光电传感器的时间间隔Δt ,该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因此需要测量遮光带、透光带的宽度,则需要的实验器材为刻度尺.(2)编号为3的遮光带经过光电传感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3=dΔt 3,由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可知v 3=4.50×10-230.00×10-3m/s =1.5m/s.(3)遮光带经过光电传感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1=dΔt 1,透光带经过光电传感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2=d Δt 2,速度由大小为v 1变化到大小为v 2所用的时间为Δt =Δt 1+Δt 2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v 2=v 1+g Δt ,解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2d (Δt 1-Δt 2)Δt 1·Δt 2(Δt 1+Δt 2).方法点拨测量瞬时速度、加速度的实验方法利用纸带 测量(利用滴水针头替代打点计时器)利用v n =x n +x n+12T求瞬时速度,利用Δx =aT 2或v-t 图像求加速度利用频闪 照片 测量频闪照相机 手机连拍 手机视频与纸带类似利用 光电 门测 量利用v =dt求瞬时速度,利用v t 2-v 02=2ax 求加速度1.[2022江苏]小明利用手机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场景如图1所示.他将一根木条平放在楼梯台阶边缘,小球放置在木条上,打开手机的“声学秒表”软件.用钢尺水平击打木条使其转开后,小球下落撞击地面.手机接收到钢尺的击打声开始计时,接收到小球落地的撞击声停止计时,记录下击打声与撞击声的时间间隔t .多次测量不同台阶距离地面的高度h 及对应的时间间隔t .(1)现有以下材质的小球,实验中应当选用 A .A.钢球B.乒乓球C.橡胶球(2)用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测量某级台阶高度h 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h = 61.20(61.19~61.21均可) cm.(3)作出2h -t 2图线,如图3所示,则可得到重力加速度g = 9.66 m/s 2.(4)在图1中,将手机放在木条与地面间的中点附近进行测量.若将手机放在地面A 点,设声速为v ,考虑击打声的传播时间,则小球下落时间可表示为t'= t +ℎv(用h 、t 和v 表示).(5)有同学认为,小明在实验中未考虑木条厚度,用图像法计算的重力加速度g 必然有偏差.请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不正确,理由见解析解析 (1)为了减小空气阻力带来的实验误差,应该选用材质密度较大的小钢球,故选A.(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题图可知h =61.20cm.(3)根据运动学公式得h =12gt 2,变形得2h =gt 2,故在2h -t 2图像中斜率表示重力加速度,则根据图线有g =3.30-0.500.35-0.06m/s 2≈9.66m/s 2.(4)将手机放在木条与地面间中点附近进行测量时,手机测出的时间不受声音传播时间的影响;但当把手机放置在A 处时,击打木条的声音传至手机的时间为t 0=ℎv ,而小球与地面撞击的声音传至手机的时间可以忽略,则小球下落的时间为t'=t +t 0=t +ℎv .(5)设木条厚度为H ,台阶距离地面高度h 1时对应的时间为t 1、高度h 2时对应的时间为t 2,则根据前面的分析有g =2(ℎ2+H )-2(ℎ1+H )t 22-t 12=2(ℎ2-ℎ1)t 22-t 12,可知与H 无关.2.[2021重庆]某同学用手机和带刻度的玻璃筒等器材研究金属小球在水中竖直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他用手机拍摄功能记录小球在水中静止释放后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每160s 拍摄一张照片.(1)取某张照片中小球的位置为0号位置,然后依次每隔3张照片标记一次小球的位置,则相邻标记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是115s.(2)测得小球位置x 随时间t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球在0.15~0.35s 时间段平均速度的大小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0.45~0.65s 时间段平均速度的大小.(3)在实验器材不变的情况下,能减小本实验位置测量误差的方法有 每张照片标记一次小球的位置(其他合理均可) (写出一种即可).解析 (1)相邻标记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是T =4×160s =115s.(2)小球在0.15~0.35s 时间内的位移约为Δx 1=240mm -40mm =200mm =0.200m ,平均速度大小约为v 1=1.0m/s ;小球在0.45~0.65s 时间内的位移约为Δx 2=750mm -400mm =350mm =0.350m ,平均速度大小约为v 2=1.75m/s.可知小球在0.15~0.35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在0.45~0.65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在实验器材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实验测量误差的方法有:每张照片标记一次小球的位置.1.[2024广西南宁外国语校考](1)打点计时器接 交流 (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当频率是50Hz 时,打点计时器每隔 0.02 秒打一个点.(2)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B .A.时间间隔B.位移C.平均速度D.瞬时速度(3)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C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36V 以下的直流电源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得越快(4)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是小车拖动纸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 、B 、C 、D 、E 、F 、G 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则BD、DF两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 BD=0.21 m/s,v DF=0.31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打点计时器接交流电源,当频率是50Hz时,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1f=0.02s.(2)打点计时器在随物体一起运动的纸带上每隔0.02s打下一个点,点的间隔就反映了物体的位置变化情况,所以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位移;通过数点的多少可以得到运动的时间间隔.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都不能直接得到,故A、B正确,C、D错误.(3)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低压交流电,A错误;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点稳定后,再让物体运动,B错误;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周期越小,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C正确;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相同时间内物体的位移越小,物体运动得越慢,D错误.(4)BD段的平均速度为v BD=x BD2T'=(1.90+2.38)×10-22×0.1m/s=0.21m/s,DF段的平均速度为v DF=x DF2T'=(2.88+3.39)×10-22×0.1m/s=0.31m/s.2.[2024宁夏银川模拟]如图甲所示是某种打点计时器的示意图.(1)该打点计时器是电火花(选填“电火花”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时使用220V(选填“220V”或“8V”)交流电源.(2)如图乙是某同学用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是50Hz)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D两点间距x= 2.70cm,AD段的平均速度是v=0.09m/s.图乙(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变大,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小(选填“偏大”或“偏小”);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小,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不变(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4)如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x -t 2图线(x 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加速度大小为 0.93 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图丙解析 (1)因为图甲中计时器上有墨粉纸盒,所以该打点计时器为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其工作电压为220V.(2)从图乙中可知A 、D 两点间的距离x =x D -x A =3.70cm -1.00cm =2.70cm.因为打点计时器频率f =50Hz ,且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所以图中每两个相邻计数点的打点间隔T =0.1s ,即AD 段所用时间T AD =0.3s ,故AD 段的平均速度为v AD =x T AD=2.70×10-20.3m/s =0.09m/s.(3)如果在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变大,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Δx =aT 2得,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偏小;加速度的计算与电压无关,所以加速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不变.(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x =12at 2,由图丙可知,图线的斜率为k =12a =2.80×10-20.06m/s 2,解得a =0.93m/s 2.3.[2024河北保定模拟]某实验小组在做“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甲所示,在纸带上取六个计数点(各点到纸带上、下两侧距离相等),标记为A 、B 、C 、D 、E 、F ,相邻两点的间距依次记为x 1、x 2、x 3、x 4、x 5,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记为T .从每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将五段纸带两侧依次靠紧但不重叠,沿下端各点画横轴,沿AB 段左侧画纵轴,上端各点连成一条斜直线,如图乙所示.图甲图乙(1)已知图甲中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一个点没标出,则实验所用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2T.(2)对图乙,几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案,请完成下列方案中的相关填空.①若用横轴表示时间t,纸带宽度表示T,纵轴表示x n(n=1、2、3、4、5),则所连斜直线的斜率表示C.A.各计数周期内的位移B.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C.相邻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的变化量D.纸带运动的加速度②若用纵轴表示x n(n=1、2、3、4、5),纸带宽度表示T2(用题目所给符号写出表达式),则所连斜直线的斜率就表示纸带运动的加速度.③若用横轴表示时间t,取打A点时t=0,纸带宽度表示T,用纵轴表示x nT(n=1、2、3、4、5),则所连斜直线的斜率表示纸带运动的加速度,所连斜直线的纵截距表示打A 点时纸带运动的速度,所连斜直线、横轴、纵轴与EF段纸带右侧所在直线所围梯形的“面积”表示图甲中A、F两点间的距离.解析(1)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记为T,若题图甲中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一个点没标出,则实验所用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2,电源频率为f=1T2=2T.(2)①若用横轴表示时间t,纸带宽度表示T,纵轴表示x n(n=1、2、3、4、5),则直线的斜率k=ΔxΔt =x n-xn-1T=x nT-xn-1T=v n-v n-1,所以所连斜直线的斜率表示相邻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的变化量,故选C.②若用纵轴表示x n(n=1、2、3、4、5),纸带宽度表示T2,则所连斜直线的斜率k'=Δx(Δt)2=x n-xn-1T2=a,表示纸带运动的加速度.③若用横轴表示时间t,取打A点时t=0,纸带宽度表示T,用纵轴表示x nT(n=1、2、3、4、5),即纵坐标表示各段纸带中间时刻打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则所连斜直线的斜率表示纸带运动的加速度,所连斜直线的纵截距表示打A点时纸带运动的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图像与时间轴所围成的图形面积表示位移,可知所连斜直线、横轴、纵轴与EF段纸带右侧所在直线所围梯形的“面积”表示题图甲中A、F两点间的距离.4.[实验装置创新/名师原创]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将小球从光电门中心正上方一定高度处由静止释放,与光电门相连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下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Δt,用刻度尺测出小球释放时球心与光电门中心间的高度差Δh.通过所测数据计算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进而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某同学多次改变小球的释放高度,获得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2345Δt/(10-3s) 3.81 3.37 3.05 2.80 2.60v/(m·s-1) 2.62 2.97 3.28 3.85Δh/m0.3500.4500.5500.6500.750(1)小球的直径为1.00cm,表中的缺失数据应为 3.57.(2)通过第4组数据计算出的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0m/s2.(3)某同学认为在不考虑空气阻力和读数误差的情况下,因所测速度为小球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可能大于当地实际重力加速度.则该同学的说法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小球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时,小球下落的实际高度小于小球球心与光电门中心间的距离,故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当地实际的重力加速度.解析(1)小球经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近似等于小球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结合第4组数据可知,小球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Δt4=2.80×10-3s,则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v=d=3.57m/s.Δt4(2)小球下落过程做自由落体运动,由v2=2gh可得g=9.80m/s2.5.[实验目的创新/2024四川成都七中开学考]筋膜枪是利用内部电机带动“枪头”高频冲击肌肉,缓解肌肉酸痛的装备.某同学为了测量“枪头”的冲击频率,将带限位孔的塑料底板固定在墙面上,“枪头”放在限位孔上方,靠近并正对纸带,如图(a)所示.启动筋膜枪,松开纸带,让纸带在重锤带动下穿过限位孔,“枪头”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更换纸带,重复操作,得到多条纸带,选取点迹清晰的纸带并舍去密集点迹,完成下列实验内容.(1)该同学发现点迹有拖尾现象,他在测量各点间距时,以拖尾点迹左边为测量点,如图(b).①纸带的左(选填“左”或“右”)端连接重锤;②取重力加速度为9.8m/s2,可算得“枪头”的冲击频率为40Hz,A点对应的速度为 1.5m/s.(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2)该次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A.纸带与限位孔间有摩擦力B.测量各点间的距离不精确C.“枪头”打点瞬间阻碍纸带的运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C(选填“A”“B”或“C”).。
实验01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实验一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一、实验目的: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2.会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加速度3.会利用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求加速度二、实验原理利用打点纸带记录运动物体在各时刻的位置,通过研究各点的对应速度,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三、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复写纸片(电磁式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1.作用:计时仪器,接频率为50 Hz交变电流,每隔0.02 s打一次点2.工作条件⎩⎪⎨⎪⎧电磁打点计时器:4~6 V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220 V交流电源四、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装置图,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2.把一细线系在小车上,细线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新开电源,取下纸带5.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五、注意事项1.平行: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
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
4.区别“两种点”——计时点和计数点计时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实际点,两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计数点是人们根据需要按一定的个数选择的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由选择的个数而定,如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和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时间间隔都是0.1 s。
六、误差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计数点的距离时有误差。
2.作vt图象时出现作图误差。
七、基础题型1.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
福建省普通高中物理实验(实践)操作合格性测试要求
高中物理(一)测试范围及要求福建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实验操作合格性测试的考查内容,是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模块所规定的12个学生必做实验,结合我省教学实际,并考虑实验操作合格性测试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共确定12个实验作为测试范围。
具体要求如下:实验1 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或220 V交流电源)、纸带、长木板(或轨道)、小车、刻度尺等。
实验2 探究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器材:铁架台、带指针和挂钩的弹簧、钩码、刻度尺等。
实验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器材:木板、橡皮筋、细线、弹簧测力计、图钉、白纸、铅笔、刻度尺、三角板等。
实验4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或220 V交流电源)、纸带、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或轨道)、小车、薄垫块、细绳、重物(钩码或沙桶等)、天平、砝码、刻度尺等。
实验5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器材: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或220 V交流电源)、纸带、重物、天平、砝码、刻度尺等。
实验6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器材:斜槽、小球、木板、铅垂线、坐标纸、图钉、刻度尺、铅笔(或卡孔)等。
实验7 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实验器材:向心力演示器、小球等。
实验8 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实验器材:电解电容器、直流电源、电流计、电压表、电阻、单刀双掷开关、导线等。
实验9 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的选用实验器材: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空心圆筒、大头针等。
实验10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器材: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金属丝、导线等。
实验11 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实验器材:多用电表、不同阻值的电阻、学生电源、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
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2.测量小车的瞬时速度. 3.判断沿斜面下滑的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能利用 v-t 图像求加速度.
二、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低压交流电源(或 220 V 交流电源)、小车、U 形夹、长木板(或者轨道)、毫米刻度 尺.
七、注意事项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3.取下纸带前,先断开电源. 4.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适当舍弃点密集的部分,选取适 当的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 隔 T 的数值.
5.要防止钩码落地,避免小车跟滑轮相碰,在小车到达滑轮前 及时用手按住. 6.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要适当,以免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的 点太少,或者加速度太小而使各段位移差别不大. 7.在坐标纸上画 v-t 图像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 应使图像尽量占满坐标纸.
[答案] 0.12 0.24 图见解析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3)观察所得到的直线,分析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 v-t 图像,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六、误差分析
产生原因
减小方法
测量各计数点到起始点的距离而
根据纸带测量的位
偶然误差
不是直接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
移有误差
离
木板的粗糙程度不
系统误差
尽量选用粗糙程度一致的木板
完全相同
4.选择一条点迹最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 找一适当的点记为点 O.在该点后面,依次标出间隔时间相等的 计数点 1、2、3、4、5、… 5.根据打点计时器的周期,计算各计数点到 O 点对应的时间 t, 测量各计数点与 O 点间的距离 s,并将数据填入设计好的表格 中.
实验1 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基础打磨1. (2019年广西南宁高三检测)某同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a、b、c、d等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将每条纸带上的计数点都记为0、1、2、3、4、5……如图所示。
A、B、C三段纸带分别是从三条不同纸带上撕下的,其中属于纸带a的是()。
2. (2019年江苏常州开学检测)在实验中,利用纸带上的数据计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以速度v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某次实验中某同学描出的点如图所示。
在直角坐标系上一共描出了10个点。
下列思考有道理的是()。
①这10个点无论如何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小车运动的v-t图象不可能为一条直线,而应为一条光滑的曲线。
②这10个点中有8个点虽然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它们紧挨在一条直线附近,只有B和F两点离这条直线太远。
③在这10个点当中只有4个点(A、D、G、I)能画在一条直线上,有6个点不在该直线上,这条直线肯定不能表示小车运动的规律。
④与直线偏差较小的点(C、E、H、J)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的,而与直线偏离较大的点(B、F)则可能是实验中出现错误造成的。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3. (2019年成都七中模拟)如图1所示,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了一条比较满意的纸带,他在纸带上依次选取了五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
测量时发现D点模糊不清了,于是他测得AB长为5.97 cm,BC长为8.53 cm,CE长为24.74 cm,如图2所示。
则:(1)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结果保留2位小数)(2)根据小车的运动规律,还可以得到D、E两点间的距离为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