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中考必背古诗文含译文
北京中考古诗文背诵篇目

古诗词背诵1、《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曹刿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论语》——孔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4、《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舟,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北京中考必背古诗文及其注释翻译(整理)

◇中◇考◇必◇背◇古◇诗◇文◇及◇其◇注◇释◇翻◇译蒹葭朝代:先秦作者:无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萋萋一作:凄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赏析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盛的样子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观沧海朝代:两汉作者: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北京中考18篇文言文解词与译文

北京市中考重点文言文解词及翻译一、《曹刿论战》(九下) 十年[鲁庄公十年]春,齐师伐[讨伐,攻打]我[我,指鲁国]。
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原指吃肉的人。
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谋[谋划]之[这事],又何间[ji àn 参与]焉?”刿曰:“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介词,凭,靠]?”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以,把]。
”对[回答]曰:“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
帛,丝织品。
],弗敢加[虚报夸大]也,必以信[对神说实话。
信:信用]。
”对曰:“小信未孚.[这只是小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
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也。
”公曰:“小大之狱[案件],虽[即使]不能察[明察],必以情[以:根据。
情:(以)实情判断]。
”对曰:“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可以一战[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仗]。
战则请从[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一去]。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曹刿共同坐一辆战车。
之:曹刿]。
战于长勺。
公将鼓[击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齐军大败]。
公将驰[驰:驱车[追赶]]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车轮轧出的痕迹],登轼[又登上车,手扶车前的横木]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追击]齐师。
既.克[战胜齐军后。
既,已经。
克:战胜,攻下],公问其故[原因]。
对曰:“夫战,勇气也[作战,是要靠勇气的]。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作:振作],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
二中用!!北京中考16篇古文全文翻译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九下第18课157)*战国时期孟子及其门人所作?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并得到人用,孙叔敖从隐居海滨被提拔,百里奚从集市中被赎回任用为相。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到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部忧患,国家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之后人们就能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3 鱼我所欲也《孟子》(九下第19课160)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2018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

2018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1、XXX《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XXX已经落尽,子规在啼叫。
听说XXX过了XXX,我便将忧愁寄托在明月之中,XXX送到夜郎西边。
2、XXX《夜雨寄北唐》你问我何时归来,我却无法给你一个确切的答案。
在巴山上,夜雨不断地下,秋池水位不断上涨。
何时我们能一起剪西窗前的烛光,诉说巴山夜雨的故事呢?3、XXX《秋词》自古以来,秋天总是悲凉寂寥的。
但我却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
晴空中一只孤鹤排开云层向上飞,这景象引起了我的诗情,让我感觉自己已经到达碧霄之上。
4、XXX《画眉鸟》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飞来飞去。
XXX争奇斗艳,红的紫的,高低不一。
但我才知道,将它们关在金笼子里听,远比在林间自由自在地啼叫还要不如。
5、XXX《泊秦淮》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月光照亮了沙滩。
我在秦淮边夜泊,离酒家不远。
那些唱歌的商女们并不知道国家已经亡了,还在对江面对岸的后庭花歌唱着。
6、XXX《淮上与友人别》XXX,XXX已经抽出新绿,但XXX却让渡XXX的人心中充满了忧愁。
晚上,几声风笛声响起,告别的离亭时刻已经到来。
你去了XXX,我却去了秦地。
7、XXX《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波横流,山峰聚集,眼波和眉峰相互呼应。
你问我行人去了哪里,我只能用眉眼交流告诉你在那盈盈的眼神中。
8、XXX《渡荆门送别》我已经渡过了远离荆门的江水,来到了楚国游玩。
山峰随着平原逐渐消失,江水流入了辽阔的大荒之中。
月光下,我看到了飞天的景象,云雾环绕着海楼。
但我仍然怀念故乡的水,即便在万里之外,我也会将它送到你的船上。
9、XXX《水槛遣心二首》我离开了城郭,来到了开阔的草地上。
澄清的江水上,只有少数的岸边,幽深的树林中,晚上开放的花朵更加绚烂。
雨中鱼儿跳跃,微风中燕子斜飞。
城中有十万户人家,但在这里只有两三家。
10、XXX《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上下小雨纷纷,远处的草地看起来近在咫尺,但却无法触及。
这一年的春天最美好,烟柳满皇都,绝无仅有。
北京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汇总

北京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汇总北京中考语文辅导知识(一)1.采薇(《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3.送别(无名氏)杨柳青青著地垂,扬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4.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5.朝天子·咏喇叭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6.长歌行(《乐府诗集》)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9.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语。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0.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北京中考语文辅导知识(二)1.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泊秦淮(杜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古诗词赏析2018北京《中考说明》

2018北京市《语文中考说明》古诗词赏析《观沧海》三国·曹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奸雄和枭雄,代表作《龟虽寿》)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这首四言绝句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饮酒》东晋·陶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我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你问我怎样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心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在地可以看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南山)山中的气息,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忘记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赏析: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态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想要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字子安,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称“初唐四杰”一;代表作《王子安集》)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北京2018中考文言文课下注释

中考文言文17篇课下注释1.《桃花源记》1)〔落英〕落花。
2)〔缤纷〕繁多的样子。
3)〔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4)〔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5)〔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6)〔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7)〔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8)〔属〕类。
9)〔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0)〔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1)〔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12)〔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用来指老人。
垂髫,用来指小孩。
13)〔要(yāo)〕通“邀”,邀请。
14)〔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5)〔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6)〔具言〕详细地说出。
17)〔叹惋〕感叹、惋惜。
18)〔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19)〔及郡下〕到了郡城。
20)〔诣(yì)〕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1)〔寻向所至〕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22)〔遂〕终于。
23)〔规〕计划。
24)〔未果〕没有实现。
25)〔寻〕随即,不久。
26)〔问津〕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2.《陋室铭》1)〔陋室〕简陋的屋子。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4)〔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吾,我,这里指住屋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7)〔鸿儒(rú)〕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8)〔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10)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北京版初中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

北京版初中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北京版初中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篇目:1. 《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 《游子吟》-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6.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 《滕王阁序》-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8. 《岳阳楼记》-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9. 《赤壁赋》- 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0. 《醉翁亭记》-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11. 《桃花源记》-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12. 《岳阳楼记》- 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这些诗词和文言文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道德思想,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材料。
通过背诵这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2018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词

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词2018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词【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南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元)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其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
北京版中考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及比较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宋代: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
元丰六年:即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欲:想要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户:门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与为乐者,共同游乐的人。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遂:于是,就。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
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交横: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在句中译为清闲的人,或有着闲情雅致、高雅志趣的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罢了。
但,只是。
耳:罢了。
古文整理一词多义遂:遂至承天寺。
(于是)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打洞)《狼》寻:寻张怀民。
2018中考必背古诗词文60首原文和理解背诵测试(附答案解析]
![2018中考必背古诗词文60首原文和理解背诵测试(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cb3127bb68a98271fefa60.png)
WORD完美格式2018中考必背古诗词文60篇【七上】1.《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为政》)子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子罕》子夏曰:“,,仁在其中矣。
”《子张》2.《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弗食,。
虽有至道,弗学,。
是故,。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固颠;,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4.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
,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6.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北京中考“古诗阅读”33篇(北京中招考试内部考试范围)

2018北京中考,“古诗阅读”作为独立板块首次进入语文试卷,与“默写”、“古文阅读”一起共约18分。
那么,“古诗阅读”到底考察哪些篇目?是否有一个可以圈定的范围?出题点都在哪里?为帮助考生把有限的时间、精力花在刀刃上,北京中招考试语文组教研员特将内部考试范围——北京中考“古诗阅读”33篇全部公开!(注:2019北京中考就从这33篇里头出题。
)01关雎《诗经·国风·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分析: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
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
现在用郑玄的分法。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
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
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
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
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
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
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
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北京版中考古诗鉴赏《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原文注解及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2019西城期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怀旧空吟闻笛赋”借用典故表情达意,其中的“①”字既传达出徒能吟诗怀旧的无奈之情,又显现出老友都已不在身边的孤寂之苦,耐人寻味。
其他古诗词中像这样借用典故表情达意的诗句还有很多,如“②”。
(2分)6.老师请同学们为画线诗句配插画,以下两种设计,你会选择哪一种?请结合诗句内容和作者情感说明理由。
(3分)设计一:将“沉舟”“病树”居中突出,将“千帆过”“万木春”画得渺远。
设计二:将“沉舟”“病树”置于画面一角,用明亮的色彩渲染“千帆过”“万木春”的景象。
选择:理由:【西城期末答案】(二)(共5分)5.①答案:空②示例一:闲来垂钓碧溪上示例二:忽复乘舟梦日边评分标准:2分。
每空 1分,有错字不得分。
6. 示例:设计一这句诗中,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比,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表达了对世事变迁、宦海沉浮的感慨,所以将“沉舟”“病树”居中突出。
而“千帆过”“万木春”指的是别人仕途顺利,春风得意,不是作者的心情,应该画得渺远。
设计二“沉舟”“病树”固然使人感到惆怅,但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这句诗表现出了诗人豁达的襟怀,因此应当用明亮的色彩渲染“千帆过”“万木春”的景象。
评分标准:共3分。
选择不赋分,理由中诗歌内容1分,表达情感1分,设计对应1分。
【2019石景山期末】(二)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5–6题。
(共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诗中“闻笛赋”“烂柯人”“歌一曲”皆有所指。
任选其一....,简要说明指的是什么。
北京中考古诗文背诵篇目

古诗词背诵1、《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论语》——孔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4、《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舟,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2018年中考必背古诗词文60首原文及理解背诵测试(附答案)

2018中考必背古诗词文60篇【七上】1.《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为政》)子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子罕》子夏曰:“,,仁在其中矣。
”《子张》2.《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弗食,。
虽有至道,弗学,。
是故,。
知不足,;知困,。
故曰:。
《兑命》曰:“学学办。
”其此之谓乎3.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固颠;,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4.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
,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6.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闻到龙标过五溪。
古诗词赏析2018北京《中考说明》

2018北京市《语文中考说明》古诗词赏析《观沧海》三国·曹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奸雄和枭雄,代表作《龟虽寿》)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这首四言绝句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饮酒》东晋·陶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我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你问我怎样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心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在地可以看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南山)山中的气息,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忘记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赏析: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态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想要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字子安,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称“初唐四杰”一;代表作《王子安集》)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必背古诗文曹刿论战左丘明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
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论语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桃花源记(背诵段落)陶渊明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陋室铭刘禹锡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岳阳楼记范仲淹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