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孔乙己的教案范文

孔乙己的教案范文

孔乙己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了解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和社会背景。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 通过学习《孔乙己》,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包括情节、人物、背景等。

2. 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包括他的性格、命运、社会地位等。

3. 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3. 鉴赏法: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

2. 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的命运和社会背景,讨论社会问题。

4. 鉴赏: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

5. 总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和社会意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

2. 学生能理解并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3. 学生能思考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4. 学生能鉴赏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色。

3.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主题思想。

难点:1. 理解孔乙己复杂性格背后的社会原因。

2. 鉴赏鲁迅先生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

3.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七、教学准备1. 教材:《孔乙己》原文及相关评论文章。

2. 参考资料:鲁迅生平和作品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2. 文本细读: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重要语句和段落。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作者鲁迅的相关知识。

(2)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3)通过分析孔乙己的形象,培养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2)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冷酷无情。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社会根源。

(2)体会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主题,探讨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2)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笑”进行深入分析,体会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说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

2、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4、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体会人物的情感。

1、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鲁迅的图片和简介,引出作者。

(2)简单介绍《孔乙己》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和用法。

(3)学生默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3、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找出文中描写孔乙己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例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句话表明孔乙己既不愿意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又穷困潦倒,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很低。

(2)分小组讨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孔乙己》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孔乙己》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这篇课文中采 教学策略选
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交流,感悟人物性 择与设计
格特征,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造出
的悲剧,更加的感同身受,并能从中结合实际改善现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通过示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过渡到课本,引导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你从此悲剧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孔乙己的悲剧产生,那么你觉得
我们该做怎样的一个学生,怎样对待那些不幸的人?
六、板书设计
简洁明了的归纳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人物理解主题
课例研究综
1、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让

他们畅所欲言,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2、教师应该作为学习的引领者,带领学生遨游知 识的海洋,让学生充分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全方位的感 受学习的乐趣,以及发现知识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孔乙己》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语文
教学课例名
《孔乙己》

《孔乙己》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小
说。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 教材分析
残害,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的犀利文章。这篇课文
意在结合生活体验品味生活,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1、通过课文解读,理清小说情节,学会通过描写
3、作为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更好的适应课堂教学,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方括孔乙己的六
个生活片段。
2、阅读课文,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孔乙
己的性格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品味人物的语句,体会人物性格
四、品读课文,探究主题

《孔乙己》教案以及教学反思

《孔乙己》教案以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掌握小说中的关键语句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理解小说主题。

(2)难点:把握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修辞技巧。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讨法和阅读欣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4 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形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探讨小说主题。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阅读欣赏: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2.2 教学亮点(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讨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阅读欣赏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3 教学不足在课堂讲解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充分,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理解小说主题。

今后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知识点。

2.4 改进措施(1)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2)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3)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掌握小说中的关键语句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李镇西教《孔乙己》(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李镇西教《孔乙己》(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李镇西教《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能够鉴赏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影响。

(3)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情怀。

(3)培养学生勇于批判、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鉴赏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和文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孔乙己形象的分析。

(2)鲁迅讽刺手法的理解。

(3)课文内涵的拓展和延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让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文字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1)解析孔乙己形象的特点及其内涵。

(2)分析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和文学价值。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重点、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之处。

2. 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3.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剖析孔乙己形象,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写法和释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以及封建社会的冷酷无情。

培养学生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爱,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探讨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含蓄、深刻的语句,如“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避免类似的悲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说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基础知识,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必要的铺垫。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以及小说的主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小说的艺术特色。

4、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精彩段落,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张孔乙己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与孔乙己相关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从图片或视频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初步感知孔乙己的形象。

2、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解决读音和释义问题。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讲解一些容易读错、写错和理解有误的字词,如“羼”“蘸”“阔绰”等。

3、整体感知请学生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包括孔乙己的出场、经历和结局。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情节线索,明确小说的叙事结构。

4、人物分析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孔乙己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这些性格特点是如何形成的?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重点分析孔乙己的善良、迂腐、自欺欺人、穷困潦倒等特点,并结合社会背景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

《孔乙己》阅读教案设计

《孔乙己》阅读教案设计

一、教学理念本教学设计的课程目标是通过阅读《孔乙己》这一传统文化名篇,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社会风貌以及坚韧不拔的人性精神等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和领悟。

同时,本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体味文学的魅力、加深对语言的认识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孔乙己》的文学价值和它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2.理解《孔乙己》所表达的“真、善、美”的价值观;3.发掘《孔乙己》的文学形式与结构特点;4.感受《孔乙己》所展示的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5.掌握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培养语言表达的技巧。

三、教学内容《孔乙己》是鲁迅创作的小说,讲述的是清朝末年在染坊打磨石磨的孔乙己和几个酒肆中的顾客不幸的故事。

本文中主人公孔乙己虽是一个没有家庭和财产的良心人,却在酒肆与人起了争执,最终曾被杀害。

本文既表现了封建社会下贫苦人民的悲惨生活,也表达了对草民、人性、世道的思考与关注。

作品主人公孔乙己拥有良心、热情、正直,颇具一种悲壮而独立的豁达精神。

鲁迅借寻常事物,展现出社会中居于最底层的人物的特殊价值,鲜明地表述了作家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

四、教学方法1.前置问题导入法针对学生审美模式的差异,引导学生进入文学阅读的氛围。

通过问题引导师生共同关注文本细节、深入文本奥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

2.课堂讨论法在阅读完成后,师生通过问答形式的互动展开课堂讨论,由师生共同交流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

通过交流反馈,探讨文本背后的世界和人性。

通过讨论,助力学生从多元的角度思考文本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的形式。

3.写作指导法课后浸淀阅读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将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课后通过写作指导法和批改修改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用于判断事情的标准、评价事物的方法和标准,以进一步探究本次阅读所需的审美标准和规则。

比如问学生,看完一部电影或一部小说后,我们通常会如何进行评价?2.阅读指导学生精读鲁迅的《孔乙己》,并且仔细阅读和理解小说背景、人物造型、结构、语言和风格等要素。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5篇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5篇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5篇孔乙己教案(一):《孔乙己》优秀教学设计回到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育学生珍惜此刻的学习生活2、在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述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孔乙己杯具生活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主题[由整理][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学生回答教师提示),鲁迅一生写了33篇小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日本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又遭到冷酷现实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请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孔乙己》。

二、时代背景介绍具体资料见教学用书。

三、检查预习状况:检查预习,正字注音(出示幻灯片先让一位程度中等的学生注音,然后群众订正)阔绰(chuò)阔气。

绰:宽绰,如绰绰有余羼(chàn)混和,掺杂;绽出(zhàn)突露出来。

比较绽淀字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

注音中间读jian拭(shì)擦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打折(shé)打断附和(hè)(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比较:和平he不屑置辩(xiè):认为不值得争辩;颓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戕害(qiāng)伤害。

戕:杀害。

四、学习前三段请一位同学表情朗读课文前3段,要求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⑴努力掌握叙述和描述的中心⑵作者是怎样描述社会风情的。

请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出行引导和评价。

要点提示:⑴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状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本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课文《孔乙己》的生字、生词,能正确读写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语言、形象、情节等方面品析文本。
(二)教学设想
1.引入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鲁迅时代的图片和背景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作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理解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
2.课文精读: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关注关键情节和语言特色,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深入分析孔乙己的形象和作品主题。
-设计意图:精读有助于学生把握文本细节,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注重课后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3.通过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激发他们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思维敏捷性。
2.写作实践: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进行仿写或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他们的创作思维。
(五)总结归纳
1.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小说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设计意图:扫清阅读障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情节梳理:详细讲解课文的情节,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揭示小说的主题思想。

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题:《孔乙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生字生词。

2.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掌握故事情节2.分析故事情节,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教学重难点:分析故事情节,掌握当时的社会背景。

导学流程及学习内容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二、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这是继《狂人日记》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二、新知探究(一)自学自研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意1、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酒店的格局特点?2、文中介绍了酒店两种类型的顾客,这两种类型的顾客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作用?再读课文,研读文本3、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使人有什么感觉?(明确:单调无聊,叫人活泼不得,反衬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渲染了一种冷漠的社会气氛、人际关系,为孔乙己出场作了铺垫。

)4、小说的前三个小自然段并没有写到孔乙己,它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明确:咸亨酒店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是孔乙己生活的典型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色彩。

通过酒店去透视社会,反映出势利、冷酷的社会环境,渲染了一种冷漠的社会气氛,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作铺垫,试他悲剧的一生得到了完整而深刻的表现。

)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

《孔乙己》教学反思(优秀5篇)

《孔乙己》教学反思(优秀5篇)

《孔乙己》教学反思(优秀5篇)《孔乙己》教学反思篇一经过反思再次教学本节内容,我努力为学生提供或创设这样一种氛围和情境,结果学生的积极性真地被激活了,对他们在学生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主动探究的热情和他们各自富有创意的问答、评价,我虽有所预料,但还是颇为意外。

及至后来,他们的思维如潮水般奔涌、跳跃,他们的潜能如被唤醒般释放,我更是受到一种震撼。

1、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经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

因“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所以鼓励学生提问,质疑,从字词入手,再到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宏观把握全文,由点到面,循序渐进。

使思维与语言实现最佳的整合。

不仅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更能使学生得到感性思考与理性探索的智慧体验和语言展示与情感交融的成功化验,最终使学生答出理性,问出个性,更上一层楼。

2、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知识的汲取,方法的选择、提问,切入口的转换方面富有收获,为发言者提供一个丰富的知识精神家园。

营造竞争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合作是基础,竞争是高潮,学生个体的思维互动起来,课堂变成了战场,学生唇枪舌战,互不相让,思维能力强了,口头表达能力也强了。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积极实践、自主反思,进一步探索、创新,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完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孔乙己》教学反思篇二本课教学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发言精彩纷呈。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对话和结合文本对作品的深入解读是本课的亮点。

课堂教学较好地体现了“沉浸式语文教学”所倡导的师生共同追求完全投入状态的教学这一基本观点。

在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师生所得所悟的解读与交流中,较好地完成了经典语言的输入、作品情感的浸润,也产生了一些“高峰对话”。

如,学生从衣着角度看到,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时,“穿一件破夹袄”,说明他已经丧失了穿长衫的能力,他连最后一点自欺欺人的维持个人尊严的能力都没有了,他失去了他唯一的。

孔乙己教案教案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

孔乙己教案教案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

孔乙己教案教案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

2.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理解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孔乙己形象背后的社会意义。

三、教学课时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作品。

2.提问:同学们对《孔乙己》这篇课文有什么初步印象?(二)阅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生字词。

(三)课堂讨论1.请学生谈谈对孔乙己这个角色的认识。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2.提问:同学们觉得孔乙己这个角色在故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二)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与周围人的关系。

2.讨论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根源。

(三)课堂小结2.强调课文的社会意义。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讨论孔乙己的形象。

2.提问: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信息?(二)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孔乙己形象的现实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孔乙己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让学生对孔乙己这个角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3.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社会意义。

4.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重难点补充: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像孔乙己这样的人物?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2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2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孔乙己》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

1.2 提高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培养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的形象意义,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梗概:介绍《孔乙己》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2 人物分析: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探讨其性格、命运和社会地位。

2.3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的文学特点,如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2 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意义和社会背景。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4.2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3 分析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探讨其性格、命运和社会地位。

4.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4.5 总结要点: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5.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3 思考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的思考深度和创造性。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孔乙己》原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6.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介绍等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3 视频资料:可以播放相关的小说改编电影或电视剧片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故事情节。

6.4 讨论话题: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话题,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思考和交流。

《孔乙己》课教案教学设计

《孔乙己》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孔乙己》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孔乙己》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朗读、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 通过孔乙己的形象,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

教学重点:1. 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社会现象。

2. 理解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乙己的内心世界。

2. 培养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把握能力。

二、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孔乙己》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参考文献。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孔乙己》的插图,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对新课产生兴趣。

2. 文本分析(15分钟)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理解其所代表的社会现象。

3. 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孔乙己为什么总是被人嘲笑?2. 孔乙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了他的命运有何影响?3. 孔乙己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哪些问题?4.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从身边的现象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孔乙己这个角色的看法。

2. 选取一个与孔乙己类似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 推荐一本关于文学鉴赏的书籍,简述其内容特点及对你的启发。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对孔乙己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来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氛围的营造、学生的反应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教学拓展引导学生阅读其他鲁迅的作品,如《阿Q正传》、《药》等,以便更好地理解鲁迅的文学风格和讽刺手法。

孔乙己教案优秀10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10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10篇《孔乙己》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2、认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3、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二、难点、重点分析1、小说是怎样抓住孔乙己脸色的变化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孔乙己》中有好几次写到孔乙己的“脸色”,这些“脸色”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出场的时候: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穷愁潦倒,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再加上他好喝懒做,不愿以自己的劳动去争取生存的劣性,使他的生活连温饱都得不到保障,穷得“将要讨饭了”。

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会达官豪绅那种“红光满面”、脑满肠肥的“富相”,只能是“青白脸色”。

这“青白脸色”的描写,再配合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而且为下文进一步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了铺垫。

第二次写“脸色”是在有人揭发孔乙己偷了书的时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孔乙己本是“青白脸色”,但当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的短的时候,他就“涨红了脸”,竭力争辩,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

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内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而只是不得已偶尔为之。

第三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有人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的时候:“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这“灰色”脸色的描写,表现了孔乙己因捞不到秀才而被人家取笑戮到内心隐痛时那种失望、颓唐的悲凉心理,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头脑僵化、迂腐不堪的习性。

小说最后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用手“走”到酒店的时候:“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

孔乙己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11篇)

孔乙己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11篇)

孔乙己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11篇)《孔乙己》教学设计篇一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思想;2.体会精巧含蓄的布局;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4.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难点:本文思想的理解。

教学时数:3课时。

导入新课鲁迅的小说中,哪一篇最好?学生讨论,老师提供鲁迅本人意见:鲁迅先生有一位好朋友孙伏园,他也向鲁迅提过这个问题。

鲁迅回答,他最喜欢《孔乙己》。

原因是,“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作风。

”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最喜欢的小说──《孔乙己》。

(板书课题)这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请先看“预习提示”(指名朗读)。

预习质疑1.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2.借助字词典和课文注释,自学生字词。

3.孔乙己失踪了,鲁镇派出所要填写一份“失踪人口档案”(印发),请你帮助填写:鲁镇派出所失踪人口档案姓名曾用名或绰号照片性别年龄籍贯现住外貌特征身材面容衣着语言特征性格行为特征职业及工作单位最后露面时的情况时间地点事由当时衣着及外貌特征见证人推测下落联系人姓名地址档案填写人年月日4.提出你的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

课文阅读与研讨一、指名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研讨以下问题。

1.本文题为“孔乙己”,前两段却不提孔乙己,是否离题?为什么?不写这一段可以吗?为什么?答案:不是离题。

这是交代社会环境(板书)。

小说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缺一不可。

人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交代环境,是塑造人物之必需。

2.本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写这些有什么作用?答案:一种是“短衣帮”,他们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喝。

另一种是“穿长衫的”,他们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

这里一里一外,一坐一站,一贫一富,对比鲜明。

用短衣和长衫区别两种人,具体形象,又为孔乙己的不伦不类埋下伏笔。

板书:短衣──站,外,贫;长衫──坐,里,富。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孔乙己》教学设计1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咸亨酒店,今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小说,去认识一位读书人——孔乙己,去听听他的声音,说说他的为人,评评他的人生。

(板书课题:孔乙己)(导入环节使用情境法,把学生先带入情境中,并简单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读读孔乙己的声音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很容易辨认,因为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

”今天我们先来读读孔乙己的语言,听听孔乙己的声音,说说孔乙己的为人。

(《孔乙己》的品读方法很多,许多成功的案例,有从“半”字入手的,也有抓住“手”做__的,还有抓住“笑”来解读的,这次也是受“一词立骨”的启发,抓住“声音”来拎起全文,品读人物)请大家阅读课文4-11小节。

看看孔乙己都是在什么情境下发出声音的?要求:用——划出孔乙己说出的话或发出的声音,用[ ]划出说话时的神情姿态,外貌动作。

(学生边找边读边小结)生1:在课文第4小节中,别人说他“偷书”时,他辩解了。

师:你能读一读他的辩解吗?生1有模样有样的朗读。

生2:他跟小朋友抢豆时说话了。

师:是“抢”还是?生2:是护!师:你能不能一边做做孔乙己护豆的动作一边读一读他的语言?生2煞有其事地表演读,老师适当指导其动作。

生3:孔乙己还在教小伙计识字时说话了。

师:你能跟你的同桌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对话吗?生3和同桌一起演读生4:孔乙己还在最后一次出现时说话了。

师:大家基本上都找到了孔乙己有内容的声音了,还有一次他被大家说得只能用“之乎者也”这样大家都半懂不懂的语言来掩饰,这是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生5:是在别人嘲笑他没有进学时,他发出的声音。

师:很好,我们通过寻找并朗读找出了孔乙己在不同时候,不同情境下发出的声音。

一起总结如下:屏显1:1、“偷”“窃”之辩2、进学之痛3、教茴之诚4、护豆之呆5、断腿之悲师:孔乙己从开始还能辩白,到后来的哀求,最后只是在别人的笑谈中用手默默地“走”开了,留下的是一个苍凉的背影。

《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乙己》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小说的创作背景,并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抓住文中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4、理解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众人对孔乙己的态度,领悟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学习重难点】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2、明确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先生的《范进中举》,深刻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先生有名小说《孔乙己》,也是讲述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看看在他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二、知识链接1、作者回顾: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

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

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

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南腔北调》等专集。

2、写作背景: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较初刊载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当时辛亥革命刚推翻封建帝制,但是中国社会封建势力仍然根深蒂固。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
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
(3)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
四、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
三、情感目标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
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_______的人。
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明确:
穿长衫好喝懒做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偶有偷窃从不拖欠酒钱屡遭冷遇想和人交流无人关心、可有可无
(2)深入探因
学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学生研讨回答,教师归纳:
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3.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2.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孔乙己画像“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环境。
教学《孔乙己》
鲁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二、能力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1)注音:
阔绰(chuò)羼(chàn)绽出(zhàn)拭(shì)
(2)释义:
格局:布置的格式。
阔绰:阔气。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展示孔乙己画像
二、资料助读
投影: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
孔乙己“从不拖欠酒账”说明他质朴、忠厚。
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
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的空虚、无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2)孔乙己的地位(3)孔乙己的结局
学生精彩回答,教师提示:
(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六个生活片断是:
(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
(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
(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
4.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投影: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_的人。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结:
(1)概括介绍: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肖像描写:
①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委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