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计必修四语文诗歌单元的诗歌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7.《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7.《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

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

《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将重点赏析,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这两首词如果不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准备: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两词。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背诵全词。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对比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愁”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婉约派宋词的兴趣,鼓励学生表达内心的丰富感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对比的方法体味两首词相同意象营造的不同意境和表达的不同感情。

教学难点:1、深入品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知人论世,结合词人的身世经历把握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对比阅读法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思路:1、导入:知人论世2、初步诵读,整体感知3、意象对比,感受意境4、课堂小结,拓展训练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相传赵明诚白天睡觉时梦见自己诵读一本书,醒来后只记得其中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志鸿优化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拓展作业必修四苏轼词两首

志鸿优化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拓展作业必修四苏轼词两首

5 苏轼词两首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故垒./累.赘公瑾./谨.慎惊涛.拍岸/文韬.武略B.豪杰./借.助樯.橹/蔷.薇吟啸.徐行/风雨萧.瑟C。

狼狈./疲惫.料峭./俊俏.羽扇纶.巾/至关.重要D.蓑.衣/绳索.斜.照/写.照竹杖.芒鞋/仗.义执言解析:A项,分别读:lěi/léi,jǐn/jǐn,tāo/tāo;B项,分别读:jié/jiè,qiáng/qiáng,xiào/xiāo;C项,分别读:bèi/bèi,qiào/qiào,guān/guān;D项,分别读:suō/suǒ,xié/xiě,zhàng/zhàng。

答案:C2。

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直指。

B。

一尊还酹.江月酹:祭奠。

C.何妨吟啸且徐.行徐:缓慢。

D。

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

解析:D项“任”的意思是“听任”“任凭”的意思。

答案:D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B。

C.D。

解析:A项“去”:①动词,离去;②动词,距离。

B项“还":①副词,还是;②动词,环绕。

C项“且”,都是表并列的连词,不用翻译。

D项“胜”:①动词,胜过,超过;②形容词,景色优美,景色美好.答案:C4.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2)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3)不识庐山真面目,。

(苏轼《题西林壁》) (4),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5)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6),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7),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8)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答案:(1)也无风雨也无晴(2)淡妆浓抹总相宜(3)只缘身在此山中(4)故书不厌百回读(5)又恐琼楼玉宇(6)但愿人长久(7)一年好景君须记(8)春江水暖鸭先知二、阅读理解5.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鉴赏单元知能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鉴赏单元知能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里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
并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 心中的主要地位,是衬托手法。而“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则是将“我”与周瑜进行 对比了。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3.要理清答题思路 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 “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 思想感情的作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重点考查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 “怎么样”。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在辨识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是什 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这一答题思路。具体说来,有以下步骤: ①必须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 具体的鉴赏; ②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③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④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旁批】 第四段分析,入情入理, 所给的三个事例虽然简 短,但层次清晰、对比鲜 明:突然暴富的人举家搬 迁,一定是带有惶恐惊 惧;而看透生活的本质, 参透幸福内涵的人,如陶 渊明、史铁生,精神上却 充满幸福。 第五段,水到渠成,自然 收尾。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训练
【综评】 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层面展 开,是典型的纵向展开议论的行文结构。 在“提出问题”这个层面上, 作者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出发,提出观点,引人深思;在“分析问题” 这个层面上,作者突破了一般人对幸福的理解,认为幸福和物质财 富的多少没有必然的关系,而在于对生活的认识程度,可谓见解新 颖。在“解决问题”这个层面上,联系自身现状,水到渠成,结尾有力。

2018年语文同步优化指导(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2018年语文同步优化指导(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 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如粪土似的 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 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 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 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选自《十月》 ,有删改)
•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 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 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 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 的鲜明对比,回环往复,感情深沉、真挚,淋漓尽致。语言 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 2.真正的责任是发自内心的,由真挚的爱而生的责任才能经 得起时间的考验,受得住风风雨雨的洗礼。责任不是一个甜 美的字眼,当一个人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分子的时候,责任作 为一份成年的礼物已不知不觉地落在他的肩上。他是一个你 时时不得不付出一切去呵护的孩子,而他给予的往往却是痛 苦。这样的痛苦我们为什么要背负呢?因为它最终带给你的 是人生的财富——人格的伟大。 • 愿我们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因为它是一种财富 ,它会让你的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辉。
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 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 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 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 较稳定时,已显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 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 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

优化设计必修四语文诗歌单元的诗歌共45页

优化设计必修四语文诗歌单元的诗歌共45页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优化设计必修四语文诗歌单元的诗歌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பைடு நூலகம்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优化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配套文档:第2单元单元高考对接即时演练

优化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配套文档:第2单元单元高考对接即时演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南乡子①黄庭坚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②南金络头③。

催酒莫迟留,酒似今秋胜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④愁。

【注】①黄庭坚仕途多舛,晚居僻远的广西宜州。

《道山清话》载:“崇宁四年重九日,登郡城之楼,听边人相语:‘今岁当鏖战取封侯。

’因作此词。

”②戏马台:在今徐州。

东晋时大将刘裕(即后来的宋武帝)因北伐立功被封宋公,于重阳节在戏马台大会群僚。

③金络头: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配饰。

④解:知道,懂得。

★1.词的前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写出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首词的开头,作者先说诸将再说自己,通过对比,来表达词人孤高自傲的形象特点。

答题时,要将“说封侯”和“独倚楼”放在一起考虑,弄清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这两句运用对比(或反衬)手法,把众将高谈阔论如何立功封侯的情形,与词人悄然独立,和着短笛,倚楼长歌的形象相对比,凸显出词人鄙弃功名、卓然孤高的形象。

★2.这首词用到“戏马台”的典故,有什么用意?“催酒”和“白发簪花”的行为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一问考查表现手法。

“戏马台”的典故源于宋武帝刘裕,当年叱咤风云的刘裕创造了无数业绩,但转瞬间烟消云散,词人由此自然发出人事无常的感慨。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3.3自己之歌(节选)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3.3自己之歌(节选)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答案:《自己之歌》的主题思想是诗人对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念的探索和表达。诗人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剖析,展现了自我认知的过程,并传达了自我价值观念的重要性。诗人通过比喻手法、象征手法等技巧,将自己内心的矛盾、困惑和追求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诗人的心灵世界。
例题5: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自己之歌》的写作特色。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诗歌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再次,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中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我需要改进这部分的教学,提前为每个小组指定讨论的主题和讨论的问题,以确保每个小组都能进行有效的讨论。
最后,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展示中存在紧张和表达不清的问题。我需要改进这部分的教学,提前为学生提供展示的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提高表达清晰度。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为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将使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媒体。例如,在讲解诗歌背景时,可播放相关历史视频;在分析诗歌形象时,可展示图片或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歌。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自己之歌》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诗歌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一些与《自己之歌》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评论文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诗歌的背景、意义和艺术特色。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鉴赏5苏轼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鉴赏5苏轼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

背景助读
பைடு நூலகம்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5.分古今
例句
古义
今义
千古风流 人 有功业有文 有才学而又不拘礼法;也指跟男 .. 风流 采 女间放荡行为有关的 物 应笑我 多愁善感 多情 多情 重感情 .. 回首向来萧 . 风吹雨落的 萧瑟 萧条冷落,不热闹 瑟 处 声音 .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6.积名句 (1)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收束了对赤壁 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2015· 课标全国高考Ⅰ)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 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2014· 课标全国高考Ⅱ)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014· 辽宁高 考)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013· 广东高考)
提示:“雨”既指自然界的雨,也指政治风雨、人生风雨。这句写作者任由风吹
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表现了作者在潇洒镇定中的倔强、抗争之心。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文本对译
1.《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的豪壮情调体现在哪些地方?
提示:
观点一:表 现在对赤 壁景物的 描写上。 观点二:表 现在对周 瑜形象的 塑造上。 我的观点 这首词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 象,而且囊括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英雄人物。 “江 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 情融为一体,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提,下片再着力写周瑜的才 干和功业。完美地表现了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 指挥若定的风度,令人满怀崇敬。词人感慨古今,雄浑 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 量。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习题 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习题 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

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断鸿.(hónɡ)水龙吟.(yín)遥岑.远目(cén) 玉簪.螺髻(zān)B.拍遍.(piàn) 倩.何人(qìnɡ)鲈鱼堪脍.(ɡuì) 季鹰归未.(wèi)C.元嘉.(jiā) 永遇乐.(lè)舞榭.歌台(xiè) 寻常巷陌.(mò)D.仓皇.(huánɡ) 佛狸祠.(cí)神鸦社鼓.(ɡǔ) 尚能饭否.(fǒu)解析:选B。

B.“遍”“脍”读音错,分别读“biàn”“kuài”。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靠)求.田问舍(购买)B.舞榭.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房子)揾.英雄泪(擦拭,揩拭)C.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千古风流..人物(杰出的,有才华的)D.元嘉草草..(草率,轻率)休说鲈鱼堪脍.(把鱼、肉切细)解析:选C。

C项,第一个“风流”的意思是“英雄业绩”。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解析:选C。

“雪”是借喻,比方浪花。

4.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语序没有使用倒装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解析:选B。

A项应为“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C项应为“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D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志鸿优化设计】高中语文 第7课 醉花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志鸿优化设计】高中语文 第7课 醉花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7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词的写作背景。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1.诵读词作,把握感情基调。

2.找出词中选用的意象并分析其内涵。

二、自练自测1.解释下列词语。

瑞脑:纱厨:永昼:销魂:戚戚:将息:次第:2.指出下列加点字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1)也:雁过也,正伤心: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莫:莫道不销魂:在天者,莫名于日月:(3)比:人比黄花瘦:比去,以手阖门: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1.《醉花阴》一词中“佳节又重阳”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2.以人拟花、以花比人,这在古诗词中并不少见,但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却含义隽永,耐人品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3.《声声慢》开头三句,连用七个叠词,具有怎样的作用?4.结尾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从结构和情感上看,其作用是什么?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A.zhàjiàng zhǎn díB.zhàjiāng zhǎn díC.zàjiàng zhān díD.zàjiāng zhān dí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淡酒名信片冷冷清清梧桐细雨B.薄雾重阳节瑞恼金兽孤独寂寞C.次第倒计时责无旁贷玉枕沙厨D.销魂憔悴损暗香盈袖黄花堆积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对付、抵御。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诗人面容愁苦黄瘦。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怎么、怎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
2.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 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 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比 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4.融情于景,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是词 《声声慢》的最大艺术特色,试作简 要分析.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
• 李清照
•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 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 明。 •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 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 情。
•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时代先进性。 • ②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使世界 实现持久和平、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持续 发展。 •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各方都能接受 的思路设计,追求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 ④继承国际关系公认原则是人类命运共同 体理念获得广泛认同的重要原因。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继承国 际关系公认原则,追求公正合 理的国际秩序,具有时代先进 性,能使世界实现持久和平、 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持续发展 的各方都能接受的思路设计.
西江月① 【宋】苏轼
•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 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 欲醉眠芳草。
•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⑤。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 声春晓。
10.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两句的妙处。
• 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 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 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 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 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 ③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 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 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 ②通过用典,表达了对朝廷不能重 用人才,导致有识之士壮志难酬的 行为的愤懑之情。
一剪梅· 中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 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 雨湿纱窗。 •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 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 歌且从容。
9.本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 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 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 声,劝人不如归去。
2.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请结合 全词简要赏析。(6分)
• ①对前路的迷茫感。“道去程今夜,遥指 前村烟树”“游宦成羁旅”说明作者不知 前路在何方; • ②漂泊江湖的孤独感。“自别后、风亭月 榭孤欢聚”说明作者感到孤独; • ③对故乡的思念。“听杜宇声声,劝人不 如归去”说明作者思念家乡;
• ①无月可赏的落寞。往昔花好月圆, 今宵赏月不得、丹桂不见,唯有“烛 花红”。 • ②欲诉无门的郁愤。欲问“化工”, 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明咏中 秋无月,实叹世路艰难、壮志难酬。 • ③自我宽慰的洒脱。现实无奈,只能 暂凭杯酒、歌舞排遣落寞和郁愤。
满江红· 江行和杨济翁韵
• 辛弃疾
•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 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 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 长为客。
满庭芳
•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zào来过余,因为赋此。 •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 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 摐摐chuāng,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 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 残釭gāng。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 注:①本词创作于苏轼谪居黄州之时,当时朋友多 怕受牵连而有意疏远,令他备感世态炎凉。②摐摐: 形容雨声。 ③残釭:残灯。 ④逢逢:形容鼓声
定风波
• 2.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 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 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 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 府》)。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 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 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 牵动人的主观情感。这首词表面 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 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 如其来的风雨(如政治生活的风 浪),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 它们放在心上。这便是作者的 “以曲笔直写胸臆”。
• ①形:有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 玉一般的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 有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 • ②神:精神气度如魏晋名士一 般超凡脱俗,个性鲜明,风度 翩翩,节操高尚,令人崇敬欣 赏。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 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 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 ①起首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 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 • ②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 的警告; • ③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 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 • ④以廉颇自比,表现的是对自身遭 遇的愤慨。
7.请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 行筛选、整合,给“人类命运共同 体理念”下定义。不超过70字。
10.“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这三句历来为人称 道, 试作分析
好事近
•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 ①他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 日、征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 凄清的意境,以烘托他的“登临意” • ②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 的“登临意”。 • ③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 故来阐发自己的“登临意”
永遇乐 • 4.《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虽无一言谈眼前事,所说的是 “千古”“想当年”“四十三 年”,但无一句不讽今。请结 合词中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作者是怎样借古讽今的。
诗歌
柳永《望海潮》
• 1.这首诗中用了很多数词,这些数词在表意上 具有怎样的作用?
• “三吴都会”、“十万人家”夸张手法, 写出钱塘的自古繁华。、“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写出杭州不同季节有个不 同的美景。“千 骑拥高牙”官员出行排 场盛大。这些数词,都运用夸张手法, 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 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 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 犹昔。
1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 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 作者一方面觉得人生如梦,一方面 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于怀;一方 面认为自己是一个匆匆过客,一方 面又深深担忧国家民族的命运;一 方面苦于世事,倦于宦游,想寄情 山水,一方面又不愿计较个人得失, 坚持复国理想。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 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 人,妆楼颙yóng望,误几回、天际识 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词的下片描写了哪三个画面?主要采用的 表现手法是什么?请联系内容加以简析 • ①游子登楼眺望,忧思百端;②设想 对方盼望自己之景;③写自己对佳人 的思念。(3分) • 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先 写自己望乡怀人,再从对方入手,想 象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最后又回到自 己这边。表达了词人对佳人的无限思 念。
12.同样是对三国古战场的凭吊,也同 样写到周瑜这一英雄人物,两首词抒 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 ①两首词抒发的情感不同。 • ②这首词借凭吊古战场、缅怀英雄 人物,抒发的是对眼前国势衰败的 伤感;苏轼虽然也有对古战场和英 雄人物的凭吊,感慨的是人生短暂 和功业无成。
水龙吟
• 这首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 “登临意”的?
2.关于 离情 ,有人说 别时容易见时 难 ,也有人说 相见时难别亦难 。你 认为《雨霖铃》一词应该属于哪一 种?谈谈你的理解。
我认为《雨霖铃》属于“相 见时难别亦难”这一种。从 词的内容上看,两人相见 无期, “此去经年”,就是“相见 难”;从“都门帐饮无 绪”“执手相看泪眼”等句, 不难 看出离别时的难分难舍, 可谓“别亦难”。
1.简要赏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的意境 。 • ①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 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 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
• ②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 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安公子 柳永
•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 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 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 夜,遥指前村烟树。
8.本词的结尾“歌声断,行人未起,船 鼓已逢逢”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结合全词分析此感情产生的原因。(6分)
• 第一问: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留恋之情。行人 未起,别离的船鼓就已经响起,仿佛在催促一 般,从而表达了苏轼心中的惜别之情。(2分) • 第二问:①词人对王长官很仰慕。询中词人以 经冬不凋的“苍桧”、竹坞、松窗等代表正直 刚毅的景物烘托了王长官正直耿介,性格刚毅 的隐士形象。(2分) ②词人与王长官相处中 情投意合。词中词人写了自己与客人畅谈,整 整一夜,把酒都喝完了。(2分)
• ④离别的痛苦感。“刚断肠、惹得离情苦” 说明作者对别离的痛苦。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词作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一句结束全词,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格调? • 作者表达了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和 对英雄人物的追怀。 • 以“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结束全词, 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短 暂的感叹和功业无成的无奈。 • 又表现了作者襟怀旷达、 自解 自慰的超脱和豁达。
• 我认为《雨霖铃》属于“别时容易 见时难” 这一种,作者与恋人长 亭一别,相见无期。分别只是瞬间 的,思念却是漫长的。从“念去 去, 千里烟波”一句可以看出, 去地之远;从“此去经年”,可见 归期之遥。正体现了“别时容 易 见时难”
八声甘州 柳永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 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 水,无语东流。
水调歌头· 落日古城角 辛弃疾
•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 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 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明夜扁舟 去,和月载离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