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 植物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
植物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
植物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
植物检索表是一种便捷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根据植物的特征,准确地识别和记录植物的名称、分类、形态等信息。
下面介绍植物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方法。
一、植物检索表的编制
1.确定检索项:在编制植物检索表前,需要首先确定需要记录
的检索项,包括植物的名称、分类、形态、习性、生长环境等信息,这些检索项需要符合植物分类系统的要求。
2.分类编码:根据植物分类系统的规定,为每个分类单位进行
分类编码,通常使用字母或数字编码表示,以防止出现重复或漏项。
3.填写表格:根据已确定的检索项和分类编码,按照一定的格
式填写表格,通常可以使用电脑或手写表格。
4.测试验证:编制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验证,确保植物的名称、分类等信息被正确填写和检索。
二、植物检索表的使用
1.观察植物:通过实际观察植物的形态、习性、生长环境等信息,找到适合的检索项。
2.查找表格:根据观察到的信息,找到植物检索表中与之对应
的检索项,并确认其分类编码。
3.检索植物名称:根据已知的分类编码,查找植物检索表中对应的植物名称和其他相关的信息。
植物检索表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识别和记录植物的名称、分类、形态等信息,对于植物学研究和园艺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植物检索表
植物检索表植物检索表是指通过对植物进行分类、命名、描述等手段,建立起一个完整而准确的植物名称目录,以便于研究、教学、应用等各个方面的需要。
下面我将依据植物的分类、形态、生态等方面介绍植物检索表的编制方法。
一、植物的分类植物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学体系进行分类,如生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学、植物群落学等。
编制植物检索表时,需要选择一个可行的分类标准,并且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标准有形态分类、生态分类、遗传分类等。
二、植物的形态植物的形态包括根、茎、叶、花、果、种等部分。
对于每个部分,都需要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如根的形状、茎的表面特征、叶的叶柄、叶尖等特征,花的花瓣数目、花粉颜色、花器的特点等等。
通过这些描述,可以为每个植物建立一个独特的名称。
三、植物的生态植物的生态包括生长环境、适应性、生长周期等方面。
编制植物检索表时,需要对每个植物的生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例如,草本植物适应性强,多生长在开阔的环境中;灌木植物多生长在荒山或丘陵地带;果树生长周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和阳光。
通过对植物生态的描述,可以有效地对植物进行分类。
四、植物的命名植物的命名是植物检索表编制的关键环节,命名需要符合国际上通用的植物命名规则。
植物的命名包括学名和俗名两个部分,其中学名可以通过拉丁文或希腊文来表达。
学名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表示属名,第二部分表示种名,两部分可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物种学名。
例如,银杏树的学名是Ginkgo biloba,其中Ginkgo表示属名,biloba表示种名,组合起来表示银杏树这一具体物种。
综上所述,编制植物检索表需要具有系统的分类方法、详细的形态、生态描述,并符合国际植物命名规则。
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对于科学研究、植物资源保护、植被盘点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植物检索路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体内水分的吸收和运输途径。
2. 掌握植物水分运输的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水分通过植物体内的导管系统向上运输,最终输送到叶片,满足植物生理需求。
本实验通过观察芹菜在红色液体中的水分吸收过程,探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带根芹菜、红色液体(如红墨水)、透明玻璃瓶、镊子、剪刀等。
2. 试剂:蒸馏水、NaCl、NaOH等。
四、实验步骤1. 将红色液体倒入透明玻璃瓶中,使液体高度达到瓶子的一半。
2. 将带根芹菜放入玻璃瓶中,使芹菜的根部浸入红色液体中。
3. 观察芹菜在红色液体中的生长状况,记录芹菜根部的生长速度和变红程度。
4. 在芹菜生长过程中,定期更换红色液体,以保持实验条件稳定。
5. 实验结束后,将芹菜取出,观察芹菜自根部至顶部的变红程度,分析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芹菜在红色液体中的根部生长速度较快,逐渐向上生长。
经过一段时间后,芹菜自根部至顶部逐渐变红,表明水分已进入植物体内。
2. 实验分析(1)水分通过芹菜的根部进入植物体内。
这是因为芹菜的根部具有吸收水分的能力,将红色液体中的水分吸收到植物体内。
(2)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为:根部→茎部→叶片。
实验结果表明,芹菜自根部至顶部逐渐变红,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为导管系统。
(3)水分运输过程中,植物体内的导管系统起到关键作用。
导管系统是由一系列细长的管状细胞组成,能够使水分快速向上运输。
六、实验结论1. 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水分通过植物体内的导管系统向上运输,最终输送到叶片。
2. 实验结果表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为导管系统,即根部→茎部→叶片。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中,芹菜的根部在红色液体中的生长速度较快,可能是因为红色液体中的水分对芹菜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植物学-检索表绘制[整理版]
植物学-检索表绘制定距检索表与平行检索表不同,每一对相对应性状的描写不是紧紧相连,而是相隔有一定的距离。
但每对性状前面标出的数字(1、2、3等)或字母(A、B、C等)与书面左边的间距是相等的。
此种检索表,由于每对性状在编排时相隔有一定的距离,视分类群的大小,有时隔一页甚至好几而。
因此对于初学者多有不便。
但是只要我掌握检索表的分类原则,熟悉检索表的基本格式,正确运用形态术语,反复练习,一定能够学会使用方法的。
(二)检索的使用方法取得植物或植物的腊叶标本后,如果是我们从未见过的植物,应首先在分科检索表中查出所属哪一科,然后再查属和种。
拿上植物后也不要急于在检索表上进行检索,而应该先按下列各项依次仔细观察和描述。
1、植物的性状——木本、草本或藤本,是木本者需区分乔木还是灌木;草本者应区分是多年生还是一年生;是藤本者需知是木质藤本,缠绕茎还是攀援茎等等。
2、茎——植株高度,颜色,被毛与否等。
3、叶——对生,互生或轮生,单叶或复叶,有无托叶,叶的形态,叶缘,叶基、叶尖的形态,全缘还是有裂;叶背、叶面的颜色,被毛与否,叶脉的类型等。
4、花序——花单生或具花序,如为花序时,应区分属哪一类型的花序。
5、花的各部:(1)花被——分化或是同型?单被、双被、重被或是无被。
(2)花萼——萼片的数目,排列的层数,形状、颜色、毛被的有无,分离或结合。
(3)花冠——花瓣的数目,排列的层数以及排列的方式,花瓣的形状、颜色、腺体及毛被有无,分离或结合。
(4)雄蕊群——雄蕊的数目,分离或结合,排列的方式,花药的形态、药室的数目、开裂的方式、花丝的长短、毛被及腺体存在与否。
(5)雌蕊群——心皮离生或合生,心皮的数目,子房着生的位置,子房的室数及胎座的类型,胚珠的数目;几条花柱,离生或合生,柱头的形状。
有无花盘及其它附属体等。
6、果实——果实的类型,有无附属的,种子的形态及特点。
将以上各项特征观察详尽之后,然后在检索中逐项进行检索。
直到查出该植物所属的科、属、种为止。
(完整word版)药用植物学-植物检索表(word文档良心出品)
植物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18检索表是识别和鉴定植物的常用工具,检索表的编制原理是基于对植物形态特征的比较,按照划分科、属、种的标准和特征,选择一对明显不同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类,然后在每类中再根据其它相对应的特征作同样的划分,如此下去,直至最后分出科、属、种。
例如,我们可以首先把植物分成木本和草本两大类,然后再根据叶的类型、雄蕊的特点或子房的位置等,依次把植物分成若干互不相容的二支,如此反复编制下去,直到把所有植物都归入不同的分类等级中。
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检索表的类型和用途。
2. 学习使用和编制植物检索表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1. 根据教课书中有关检索表的介绍,参看其它常用的工具书,了解植物检索表的常见类型和式样。
2. 运用检索表鉴定2-3 种植物,掌握使用检索表的基本方法。
3. 编制10 种不同植物的检索表。
实验步骤:1. 检索表的使用检索表有两种常见的形式,即定距(二歧)检索表和平行检索表。
在定距检索表中,相对应的特征编为同样号码,并书写在距书页左边同样距离处,每个次一项特征比上一项特征向右缩进一定距离,如此下去,每行字数减少,直到出现科、属、种。
在平行检索表中,每一对相对的特征紧紧相接,便于比较,每一行描述之后为一学名或数字,如是数字,则另起一行(参见教课书第5 章的有关内容)。
在使用植物检索表时,首先要能用科学规范的形态术语对待鉴定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准确的描述,然后根据待鉴定植物的特点,对照检索表中所列的特征,一项一项逐次检索,首先鉴定出该种植物所属的科,再用该科的分属检索表查出其所属的属,最后利用该属的分种检索表检索确定其为哪一种植物。
注意:1. 待鉴定植物要尽可能完整,不仅要有茎、叶部分,最好还有花和果实,特别是花的特征对准确鉴定尤其重要;2. 在鉴定时,要根据看到的特征,从头按次序逐项检索,不允许跳过某一项而去查另一项,并且在确定待查标本属于某个特征两个对应状态中的哪一类时,最好把两个对应状态的描述都看一看,然后再根据待查标本的特点,确定属于哪一类,以免发生错误。
植物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
1. 了解植物检索表的类型和用途。 2. 学习使用和编制植物检索表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
1. 根据教课书中有关检索表的介绍,参看其它常用的工具书,了解植物检索表的常见 类型和式样。
2. 运用检索表鉴定 2-3 种植物,掌握使用检索表的基本方法。 3. 编制 10 种不同植物的检索表。
实验步骤:
70
18. 植物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
实验报告
姓名:Leabharlann 学号:组(桌)号:
▁▁▁▁▁▁▁▁▁▁▁▁▁▁▁▁▁▁▁▁▁▁▁▁▁▁▁▁▁▁▁▁▁▁▁▁▁▁▁
1.编制 10 种植物的检索表:
▁▁▁▁▁▁▁▁▁▁▁▁▁▁▁▁▁▁▁▁▁▁▁▁▁▁▁▁▁▁▁▁▁▁▁▁▁▁▁
71
从指导教师处取 2-3 种植物材料,按照上述要求,进行鉴定,确定其为何种植物。
69
18. 植物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
表 18.1 检 索 记 录 植物材料
1#
检索顺序和性状状态
2#
3#
2.植物检索表的编制 在学会使用检索表后,从指导教师处取 10 种植物材料,编制一个用以区分这 10 种植物 的检索表,在编制检索表以前,可用列表的方式对这 10 种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作一个比较, 然后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各级检索性状,编制检索表。
注意:
1. 待鉴定植物要尽可能完整,不仅要有茎、叶部分,最好还有花和果实,特别是花的 特征对准确鉴定尤其重要;
2. 在鉴定时,要根据看到的特征,从头按次序逐项检索,不允许跳过某一项而去查另 一项,并且在确定待查标本属于某个特征两个对应状态中的哪一类时,最好把两个 对应状态的描述都看一看,然后再根据待查标本的特点,确定属于哪一类,以免发 生错误。
18. 植物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
实验八 检索表的编制及使用
一实验目的1学习编制检索表,帮我们认识常见的植物种类。
2学习使用检索表对植物进行检索和鉴定。
二检索表的编制原理检索表的编制应根据二岐分类原则,即把某群植物的同一关键特征,不同的相对性状用对比的方法逐步排列并进行分类。
将相对立的两个性状编为同样的号码,将植物分为两类,再把每类中的植物根据相对性状又分成相对的两类,依次下去,直到编制到检索表的终点。
三检索表的编制原则根据法国拉马(Lamarck,1744-1829)二歧分类原则,把原来一群动植物相对的特征、特性分成对应的两个分支。
再把每个分支中相对的性状又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依次下去直到编制到科、属或种检索表的终点为止。
为了便于使用,各分支按其出现先后顺序,前边加上一定的顺序数字,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前的数字或符号应是相同的。
按照划分科、属、种(在园艺分类上还有品种)的标准和特征,选用一对明显不同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类又从每类中再找相对的特征再区分为两类,仿此下去,最后分出科、属、种或品种,常见的植物分类检索表有定距式(级次式)、平行式和连续平行式三种。
定距式是最常用的一种,每对特征写在左边一定的距离处,前有号码为1,2,…,与之相对立的特征写在同样距离处,如此下去每行字数减少,距离越来越短,逐级向右收缩,使用上较为方便,每组对应性状一目了然,便于查找核对。
只是如果种类较多时,行次偏斜,左空而右挤,行次变短,是其不足。
平行式与内缩式检索表不同处在于每一对特征(相反的)紧紧相连,易于比较,在一行叙述之后为一数字或为名称。
连续平行将一对互相区别的特征用两个不同的项号表示,其中后一项号加括弧,以表示它们是相对比的项目,如下列中的1.(6)和6.(1),排列按1.2.3 的顺序。
查阅时,若其性状符合1时,就向下查2。
若不符合1时就查相对比的项号6,如此类推,直到查明其分类等级。
四检索表的编制要求:请选择校园内常见的5种(或以上)植物,编制一个简单的定距式检索表。
植物检索表及其使用方法
附录植物检索表及其使用方法植物检索表是鉴定植物不可缺少的工具,要鉴定一个植物,必须学会植物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植物的各个分类单位如门、纲、目、科、属、种,都有自己的检索表,但以分科、分属、分种的检索表最为常用。
一、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原理植物检索表是根据二歧分类的原理、以对比的方式编制的区分植物类群的表格。
具体来说,就是把植物类群的特征进行比较,相同的归在一项,不同的归在另一项,在相同的项下又以不同点分开,依此下去,直到把植物类群区分岀来为止。
检索表所列的特征,主要是形态特征。
二、植物检索表的格式植物检索表的格式通常有以下三种。
1.等距检索表又称立距检索表。
这种检索表是把相对立的特征编为同样号码,且在左边同等距离处开始,如此下去,叙述的文字越来越短,最后终止于各类群的需称。
例如:北京地区松科分属检索表1.叶单生,螺旋状排列2.球果直立,种鳞脱落,不具叶座 ............... 冷杉属Abies2.球果下垂,种鳞宿存,具突岀叶座 ............... 云杉属Picea1.叶2-多枚簇生在短枝上3...................................................................................... 叶2-5针一束,种鳞端加厚松属Pinus3.叶多枚簇生在短枝上,种鳞端扁平。
4........................................................................ 叶冬季脱落落叶松属Larix4..................................................................... 叶常緑雪松属Cedrus由上例可以看岀,等距检索表的优点是把相对性质的特征排列在同等距离,一目了然, 便于应用。
但如果编排的种类过多,检索表必然偏斜而浪费很多篇幅。
实验八 检索表的编制及使用
一实验目的1学习编制检索表,帮我们认识常见的植物种类。
2学习使用检索表对植物进行检索和鉴定。
二检索表的编制原理检索表的编制应根据二岐分类原则,即把某群植物的同一关键特征,不同的相对性状用对比的方法逐步排列并进行分类。
将相对立的两个性状编为同样的号码,将植物分为两类,再把每类中的植物根据相对性状又分成相对的两类,依次下去,直到编制到检索表的终点。
三检索表的编制原则根据法国拉马(Lamarck,1744-1829)二歧分类原则,把原来一群动植物相对的特征、特性分成对应的两个分支。
再把每个分支中相对的性状又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依次下去直到编制到科、属或种检索表的终点为止。
为了便于使用,各分支按其出现先后顺序,前边加上一定的顺序数字,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前的数字或符号应是相同的。
按照划分科、属、种(在园艺分类上还有品种)的标准和特征,选用一对明显不同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类又从每类中再找相对的特征再区分为两类,仿此下去,最后分出科、属、种或品种,常见的植物分类检索表有定距式(级次式)、平行式和连续平行式三种。
定距式是最常用的一种,每对特征写在左边一定的距离处,前有号码为1,2,…,与之相对立的特征写在同样距离处,如此下去每行字数减少,距离越来越短,逐级向右收缩,使用上较为方便,每组对应性状一目了然,便于查找核对。
只是如果种类较多时,行次偏斜,左空而右挤,行次变短,是其不足。
平行式与内缩式检索表不同处在于每一对特征(相反的)紧紧相连,易于比较,在一行叙述之后为一数字或为名称。
连续平行将一对互相区别的特征用两个不同的项号表示,其中后一项号加括弧,以表示它们是相对比的项目,如下列中的1.(6)和6.(1),排列按1.2.3 的顺序。
查阅时,若其性状符合1时,就向下查2。
若不符合1时就查相对比的项号6,如此类推,直到查明其分类等级。
四检索表的编制要求:请选择校园内常见的5种(或以上)植物,编制一个简单的定距式检索表。
检索表
7. 细胞壁多为两瓣套合构成,富含硅质…………6.金藻门
7. 细胞壁为多个板片构成,主要成分为纤维素…7.甲藻门
6/ 6. 细胞壁不为上述情况,主要为海产………………8.褐藻门
60
2019年7月22日星期一
一、植物检索表的编制
㈡ 检索表编制举例
蕨类五亚门:石松亚门、松叶蕨亚门、水韭亚门、楔叶亚门和真蕨亚门。
一、植物检索表的编制
㈡ 检索表编制举例
藻类八门:蓝藻、裸藻、绿藻、金藻、轮藻、甲藻、红藻、褐藻。
1. 所含叶绿素为a、b
2. 光合产物为真淀粉
3. 植物体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分化,生殖器官为多细胞,具不育细胞构成的外
壁…… …………………………………1.轮藻门
3. 植物体无节和节间的分化,生殖器官为单细胞………2.绿藻门
1. 叶为小型叶类型,孢子囊位于叶近轴面叶腋或近叶腋处,不形成孢子囊群,孢 子叶多聚生茎顶形成孢子叶穗或孢子叶球。 2. 具真根 3. 主要为水生,根状茎短,叶丛生于其上如非菜,孢子囊生于叶基部的凹陷 处 …………………………………………………1.水韭亚门 3. 陆生或湿生,具较长而横走的根状茎 4. 具明显的节和节间,不定根生于根状茎节上,孢子叶盾 形 ………………………………………………2.楔叶亚门 4. 节和节间不明显,孢子叶不为盾状………… 3.石松亚门 2. 无真根……………………………………………… 4.松叶蕨亚门
第二、观察、记录所编植物分类群的识别特征,并列出各分类群相似特征 和区别特征的比较表。
2/ 第三、所依据的识别特征应易于观察,最好用肉眼可识别特征,起码是放
60
大镜可识别特征(微小植物例外)。 第四、识别特征最2好019是年7相月2反2日特星期征一(如单叶与复叶),或区别明显特征(如
实验八 植物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
检索表的使用
1. 对植物的各部分特征 , 特别是花的各部分构造 , 要做细致的解剖观 对植物的各部分特征,特别是花的各部分构造, 因此,要鉴定的标本一定要完整,尤其是要有花、 察,因此,要鉴定的标本一定要完整,尤其是要有花、果。 2. 要根据植物的特征从头按次序逐项往下查 , 决不能跳过一项去查下 要根据植物的特征从头按次序逐项往下查, 一项,因为这样极易发生错误。 一项,因为这样极易发生错误。 3. 要全面核对两项相对性状 , 如果第一项性状看上去已符合手头的标 要全面核对两项相对性状, 也应继续读完相对的另一项性状,因为有时后者更合适。 本,也应继续读完相对的另一项性状,因为有时后者更合适。 4. 在核对了两项性状后仍不能做出选择或手头的标本上缺少检索表中 要求的特征时,可分别从两方面检索,然后从所获的两个结果中, 要求的特征时 , 可分别从两方面检索 , 然后从所获的两个结果中 , 通过核对两个种的描述或图作出判断。 通过核对两个种的描述或图作出判断。 5. 根据检索的结果 , 对照植物标本的形态特征是否和植物志或图鉴上 根据检索的结果, 的描述及图一致,如果全部符合,证明鉴定的结论是正确的, 的描述及图一致 , 如果全部符合 , 证明鉴定的结论是正确的 , 否则 还需重新研究,直到完全正确为止。 还需重新研究,直到完全正确为止。
大学生物学实验Ⅰ 大学生物学实验Ⅰ
实验八 植物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
• 一、实验目的
–了解检索表的类型和用途 了解检索表的类型和用途 –初步掌握植物检索表的编制方法和使用检索表 初步掌握植物检索表的编制方法和使用检索表 鉴定植物的方法。 鉴定植物的方法。
• 二、实验器材
高等植物图鉴、植物志等工具书。 高等植物图鉴、植物志等工具书。
• 三、实验内容
植物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一.掌握形态特征
二.从上述所知,植物检索表的语言是植物学的形态术语,而每一个形态术语都有较严格的含义,因此,只有懂得了 形态术语,才能较好地使用植物检索表。
三.在运用植物检索表检索植物时,首先要详细解剖观察所要鉴别植物的各种形态特征,尤其是花和果实的形态特征 (种子植物),然后按检索表一项一项地仔细查对。对于完全符合所查植物的形态特征的项目可继续向下查,直至检 索终点为止,对于有些符合,而又不完全符合的项目,则要对照其相对的另一项的形态特征描述,经过比较选择,才 可确定所要遵循的项目。若遇到所查的其中二项相对性状均与该植物不符,则说明在此项之前的某一项处可能查错了, 应向上追溯,找出查错之处。总之,只有对植物形态特征观察的仔细、准确,并正确理解形态术语的含义,才能保证 在使用检索表对植物进行鉴定的准确性。
2.植物体为藻菌共生体……………………………………………地衣植物Lichens
1.植物体有根、茎、叶分化,有胚
4.植物体有茎、叶,而无真根………………………………苔藓植物Bryophyta
4.植物体有茎、叶,有真根
5.不产生种子…………………………………………蕨类植物Pteridophyta
5.产生种子
植物检索表的编制与 使用
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特点各异,因此对生物种类的识 别与鉴定与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开放、利用、管理、保护有 密切的关系,也对生物的起源与进化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人们对生物的分门别类一般是依靠生物检索表。
检索表是识别、鉴定生物时不可缺少的一种专业工 具书。它是根据法国学者拉马克的二歧式原则进行 编制的。它通过对某一生物类群或某一群生物的各 个种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抓住其相同点和不 同点,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即 “非此即彼,两相比较”的原则编制而成的。也就 是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归为一类,再在具有相同特征 的一类中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再分两类,以次类推, 最后必然得出不同生物类群或种类的区别所在。象 这样一类工具书就是检索表(Key)。动物检索表 和植物检索表在编制和使用方法上大同小异,基本 一样,现以植物检索表为例讲述检索表的编制、类 型和使用方法。
植物检索表实验报告
植物检索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植物检索表的使用方法,掌握如何根据植物特征进行植物的鉴定。
实验器材:
植物样本、显微镜、标本夹、植物检索表等。
实验过程:
1. 将准备好的植物样本放在显微镜下。
2. 观察样本的形态特征,包括叶形、叶缘、叶片表面等等。
3. 将观察到的特征记录在标本夹上。
4. 根据标本夹上记录的特征,使用植物检索表进行植物鉴定。
5. 将鉴定结果与样本进行对比确认。
实验结果: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植物检索表对四个植物样本进行了鉴定。
通过观察样本的形态特征并记录在标本夹上,我们成功地使
用植物检索表对这些植物进行了鉴定。
其中,我们发现植物样本A的叶形为心形,叶缘为锯齿状,叶
片表面有毛,根据这些特征,经过植物检索表的鉴定结果为紫背
天葵。
植物样本B的叶形为膜质,叶缘为波状,在叶片上有黄色沙粒,根据这些特征,经过植物检索表的鉴定结果为黄芪。
植物样本C的叶形为长圆形,叶缘为光滑,叶片表面无毛,根
据这些特征,经过植物检索表的鉴定结果为委陵菜。
植物样本D的叶形为三角形,叶缘为光滑,叶片表面有白色粉末,根据这些特征,经过植物检索表的鉴定结果为水蓼。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真正了解到了植物检索表的使用方法,也巩固了对植物形态特征的认识和掌握。
同时,我们也发现这种植物鉴定方法是非常科学、准确的,对于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保护植物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原则
植物检索表是一种用来记录植物信息的工具,它常用于植物园、植物研究中心、植物收藏室等机构。
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原则如下:
按照植物分类系统进行排列:植物检索表应按照植物的分类系统进行排列,从基本的分类单位开始,逐级往上排列。
例如,先按照植物的科、属、种排列,再按照植物的类、目、纲排列。
按照学名排列:植物检索表应按照植物的学名排列,即按照植物的属名、种名排列。
记录必要的信息:植物检索表应记录植物的必要信息,包括植物的学名、中文名、别名、俗名、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分布区域等。
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植物检索表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避免错误记录。
使用简洁的语言:植物检索表应使用简洁的语言,避免冗余和繁琐。
保证信息的及时更新:植物检索表应保证信息的及时更新,以便为使用者提提供可靠的信息。
统一使用统一的符号和规范:植物检索表应统一使用统一的符号和规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
保护个人隐私:植物检索表应保护个人隐私,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总的来说,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应注重分类系统的合理性、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简洁性和信息的可用性,同时要保护个人隐私。
实验八检索表的编制及使用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学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八检索表的编制及使用姓名屠光浩班级林学一班学号n140101114一实验目的1学习编制检索表,帮我们认识常见的植物种类。
2学习使用检索表对植物进行检索和鉴定。
二检索表的编制原理检索表的编制应根据二岐分类原则,即把某群植物的同一关键特征,不同的相对性状用对比的方法逐步排列并进行分类。
将相对立的两个性状编为同样的号码,将植物分为两类,再把每类中的植物根据相对性状又分成相对的两类,依次下去,直到编制到检索表的终点。
三检索表的编制原则根据法国拉马(Lamarck,1744-1829)二歧分类原则,把原来一群动植物相对的特征、特性分成对应的两个分支。
再把每个分支中相对的性状又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依次下去直到编制到科、属或种检索表的终点为止。
为了便于使用,各分支按其出现先后顺序,前边加上一定的顺序数字,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前的数字或符号应是相同的。
按照划分科、属、种(在园艺分类上还有品种)的标准和特征,选用一对明显不同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类又从每类中再找相对的特征再区分为两类,仿此下去,最后分出科、属、种或品种,常见的植物分类检索表有定距式(级次式)、平行式和连续平行式三种。
定距式是最常用的一种,每对特征写在左边一定的距离处,前有号码为1,2,…,与之相对立的特征写在同样距离处,如此下去每行字数减少,距离越来越短,逐级向右收缩,使用上较为方便,每组对应性状一目了然,便于查找核对。
只是如果种类较多时,行次偏斜,左空而右挤,行次变短,是其不足。
平行式与内缩式检索表不同处在于每一对特征(相反的)紧紧相连,易于比较,在一行叙述之后为一数字或为名称。
连续平行将一对互相区别的特征用两个不同的项号表示,其中后一项号加括弧,以表示它们是相对比的项目,如下列中的1.(6)和6.(1),排列按1.2.3 的顺序。
查阅时,若其性状符合1时,就向下查2。
若不符合1时就查相对比的项号6,如此类推,直到查明其分类等级。
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
0 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
2理解表述的特征的含义,
不能猜测 3有关大小的特征,用数字定量化,不能 揣测
4细微特征用足够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进 行观察,不能马虎
5 新鲜的植物标本,常有颜色等的变 化,不能仅通过对一个材料的观察就 下结论,一定要对材料各部分以及多 份标本进行观察研究,选取要点进行 检索
植物二歧分类法是指将植物分为两类 的分类法,即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这种分类法是现代植物分类学的基础 之一,也是植物学家们研究植物分类 的重要依据
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类型和使用
1.检索表的式样一般有定距检索表、平行检索表和连续平行检索表三种 定距检索表将每一对互相矛盾的特征分开间隔在一定的距离处,而注明同样号码,如 1-1、2-2、3-3等,每两个相对应的分支,都编写在距左边有同等距离的地方
每一个分支下边相对应的两个分支,较先出现的又向右退一个字格,这样继续下去,直到 要编制的终点为止2.使用检索表检索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一定要熟悉每组对立特征的表 述
--
THANKS!
xxxxxxxxx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XX年xx月xx日
检索表的编制与使 用
XXX:xxx
XXX:xxx
--
1 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2
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
3 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类型和使用
4
制作检索表的基本思路
0 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
植物分类检索表的 编制和使用
植物分类检索表,是鉴定植物种 类的重要工具之一,一般植物志 、植物分类手册都有检索 据考 表,通过检索表,可以查找某一 植物的科、属和种名。检索表有 门、纲、目、科、属、种等分 现至少有类单位的检索表,其中 以分科、分属、分种三种检索表 为主
植物检索表编写方法简介
植物检索表植物检索表就是鉴定植物的工具。
检索表的编制就是根据法国人拉马克的二歧分类原则,把一群植物相对的特征、特性分成相对应的2个分支,再把每个分支中相对的性状又分成相对的2个分支,依次下去,直到编制的科、属、种检索表的终点为止。
为了便于使用,各分支按其出现先后顺序,前边加上一定的顺序数字,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前的数字或符号应就是相同的。
检索表编制就是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
首先必须将所采到的地区植物标本进行有关习性、形状上的记载,将根、茎、叶、花果与种子的各种特点进行详细的描述与绘图。
在深入了解各种植物特征之后,再按照各种特征的异同来进行汇同辩异,找出相互差异与相互显著对立的主要特征,依主、次要特征进行排列,将全部植物分成不同的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的检索表。
其中主要就是分科、分属、分种三种检索表。
检索表常用的有以下两种形式:(一)定距式检索表这就是最常用的一种,每对特征写在左边一定的距离处,前有号码为1,2,…,与之相对立的特征写在同样距离处,如此下去每行字数减少,距离越来越短,逐级向右收缩,使用上较为方便,每组对应性状一目了然,便于查找核对。
只就是如果种类较多时,行次偏斜,左空而右挤,行次变短,就是其不足。
如:1.植物体构造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
2.植物体不为藻类与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
3.植物体内含叶绿素或其它光合色素,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门3.植物体内无叶绿素或其它光合色素,寄生或腐生……………菌类植物门2.植物体为藻类与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地衣类植物门1.植物体构造复杂,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
4.植物体有茎与叶及假根…………………………………………、、、、、、苔藓植物门4.植物体有茎、叶与根。
5.植物以孢子繁殖…………………………………………………、蕨类植物门5.植物以种子繁殖…………………………………………………、种子植物门(二)平行式检索表与定距式检索表不同处在于每一对特征(相反的)紧紧相连,易于比较,在一行叙述之后为一数字或为名称。
检索表的编制、使用和野外采集
05
检索表编制与野外采集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植物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
总结词
植物检索表是用于快速识别植物的工具,编制和使用检索表对于植物学研究和生态保护 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植物检索表通常包括植物的特征描述、图片和地理分布等信息,用于帮助用户快速识别 植物种类。在编制检索表时,需要选择具有鉴别意义的特征,并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使用检索表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逐一核对检索表中的特征,最终确定植
总结词:准确快速 总结词:简便实用 总结词:可靠准确
详细描述:检索表是一种基于特征对比的工具,用于快 速准确地识别物种。通过比较所观察到的特征与检索表 中的描述,可以确定物种的名称。
详细描述:检索表通常以表格形式呈现,使用方便,便 于携带。在野外采集过程中,可以直接使用检索表进行 物种识别,无需其他辅助工具。
详细描述:检索表编制过程中通常会经过严格的验证和 校对,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使用经过验证的检索 表可以提高野外采集的准确性,减少误判的可能性。
利用检索表记录采集信息
总结词:详尽全面
详细描述:除了用于物种识别,检索表还可以用于记录采集信息。在野外采集过 程中,可以记录下观察到的其他信息,如生长环境、花果期等,为后续研究提供 详尽的数据支持。
物种鉴定
野外采集可以提供新鲜的生物样本, 为物种鉴定提供依据,有助于生物 分类学的研究。
野外采集的准备与注意事项
01
工具准备
根据采集需求准备合适的工具, 如采集袋、剪刀、铲子、标本夹 等。
安全防护
02
03
记录详细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索表举例
编制检索表应注意的问题
检索表中包含多少个被检索对象完全是人为地编辑在一起的, 检索表中包含多少个被检索对象完全是人为地编辑在一起的,可以按 某一地区、某一类群或某种用途进行编辑。 某一地区、某一类群或某种用途进行编辑。 认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特征,并列出特征比较表, 认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特征,并列出特征比较表,以便找出各类植物 之间最突出的区别。 之间最突出的区别。 在选用区别特征时,最好选用相反的或易于区分的特征, 在选用区别特征时,最好选用相反的或易于区分的特征,千万不能采 用似是而非或不肯定的特征。采用的特征要明显稳定, 用似是而非或不肯定的特征。采用的特征要明显稳定,最好选用仅用 肉眼或手持放大镜就能看到的特征。 肉眼或手持放大镜就能看到的特征。 有时同一种植物由于生长的环境不同既有乔木也有灌木, 有时同一种植物由于生长的环境不同既有乔木也有灌木,遇到这种情 况时,在乔木和灌木的各项中都可以编进去,这样就可以保证查到。 况时,在乔木和灌木的各项中都可以编进去,这样就可以保证查到。 检索表的编排号码,只能用两个相同的,不能用三项以上。 , ; 检索表的编排号码,只能用两个相同的,不能用三项以上。如1,1; 2,2。 , 。 为了验证编制的检索表是否适用,还需要到实践中验证。 为了验证编制的检索表是否适用,还需要到实践中验证。
• 类型
– 定距检索表:相对立的特征编为同样的号码, 定距检索表:相对立的特征编为同样的号码, 并且在左边同样的位置开始,每组性状编排时, 并且在左边同样的位置开始,每组性状编排时, 向右退一格。 向右退一格。 – 平行检索表:其特点是左边的字码平头写,在 平行检索表:其特点是左边的字码平头写, 种类多时可以节约篇幅。 种类多时可以节约篇幅。
植物界的类群(马丹炜和张宏, 植物界的类群(马丹炜和张宏,2008) )
thanks
大学生物学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Ⅰ 大学生物学实验Ⅰ
实验八 植物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
• 一、实验目的
–了解检索表的类型和用途 了解检索表的类型和用途 –初步掌握植物检索表的编制方法和使用检索表 初步掌握植物检索表的编制方法和使用检索表 鉴定植物的方法。 鉴定植物的方法。
• 二、实验器材
高等植物图鉴、植物志等工具书。 高等植物图鉴、植物志等工具书。
• 三、实验内容
1.学习检索表的编制方法 1.学习检索表的编制方法 2. 熟悉检索表
• 四、作业
编制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编制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植物检索表的构成与类型
• 检索表
– 检索表是通过一系列的从两个相互对立的性状 中选择一个相符的,放弃一个不符的方法, 中选择一个相符的,放弃一个不符的方法,从 而达到鉴定的目的。 而达到鉴定的目的。
检索表的使用
1. 对植物的各部分特征 , 特别是花的各部分构造 , 要做细致的解剖观 对植物的各部分特征,特别是花的各部分构造, 因此,要鉴定的标本一定要完整,尤其是要有花、 察,因此,要鉴定的标本一定要完整,尤其是要有花、果。 2. 要根据植物的特征从头按次序逐项往下查 , 决不能跳过一项去查下 要根据植物的特征从头按次序逐项往下查, 一项,因为这样极易发生错误。 一项,因为这样极易发生错误。 3. 要全面核对两项相对性状 , 如果第一项性状看上去已符合手头的标 要全面核对两项相对性状, 也应继续读完相对的另一项性状,因为有时后者更合适。 本,也应继续读完相对的另一项性状,因为有时后者更合适。 4. 在核对了两项性状后仍不能做出选择或手头的标本上缺少检索表中 要求的特征时,可分别从两方面检索,然后从所获的两个结果中, 要求的特征时 , 可分别从两方面检索 , 然后从所获的两个结果中 , 通过核对两个种的描述或图作出判断。 通过核对两个种的描述或图作出判断。 5. 根据检索的结果 , 对照植物标本的形态特征是否和植物志或图鉴上 根据检索的结果, 的描述及图一致,如果全部符合,证明鉴定的结论是正确的, 的描述及图一致 , 如果全部符合 , 证明鉴定的结论是正确的 , 否则 还需重新研究,直到完全正确为止。 还需重新研究,直到完全正确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