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文学概论》题库含答案
![《文学概论》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6560b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4.png)
文学概论》题库含答案第一章文学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文学的认识性2.文学的倾向性3.文学的实践性4、文学的情感性5.文学的形象性二、选择题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认识性和(AB)A.倾向性B.实践性C.艺术性D.理论性2.“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
”这句话的言说者是(A)A.恩格斯B.马克思C.列宁D.别林斯基3.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和(AB)A.精神性B.蕴藉性C.审美性D.艺术性4.“文学把你投入战斗;写作,这是某种要求自由的方式;一旦你开始写作,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已经介入了。
”这句话的言说者是(B)A.鲁迅B.萨特C.马克思D.斯大林三、判断题1.、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状况的反映,而如《山海经》等作品则不是对现实的反映。
(X)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V)3.文学的倾向性只与作家的所具有的特定阶级立场、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有关。
(X)4•在阶级社会中,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阶级性。
(V)5.文学的真实性是指对社会生活进行自然主义的照抄。
(X)6.文学形象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所以它只与社会生活有关。
(X)四.简答题1.简述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的区别2.如何理解文学的认识性?3.如何理解文学的倾向性?4.如何理解文学的实践性?五、论述题1.请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的特点?六、材料题:1.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然非多读书,多理,则不能极其至。
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请分析该段材料蕴含的观点。
第二章文学的价值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文学的价值2、文学的功能3、文学认识功能4、文学的教育功能二、选择题: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d43a2ecfc789eb172dc8dc.png)
第一章基本概括: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4.艺术生产论: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efe1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6.png)
文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文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文学概论是一门探究文学现象的学科,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的本质和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习题是一种常用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拓宽思维。
下面是一些文学概论习题的参考答案,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1. 什么是文学?答:文学是人类语言文字的艺术化表达形式,通过运用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文学是一种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2. 文学作品的特点有哪些?答:文学作品具有以下特点:- 艺术性:文学作品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展现出独特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 言语性: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通过词语的选择、组织和运用,传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 情感性:文学作品常常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引发读者共鸣和情感共振。
- 可塑性:文学作品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赋予作品不同的解读和意义。
3. 文学作品的分类有哪些?答:文学作品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按体裁可分为诗歌、小说、戏剧等;按内容可分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等;按时代可分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
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文学作品。
4. 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答:文学作品具有多重意义和作用:- 人文关怀: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类生活和人性的描绘,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提供了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和理解。
- 文化传承:文学作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学作品可以传承和传播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思想观念和历史记忆。
- 情感交流:文学作品通过情节、人物和语言的塑造,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交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人生。
- 美的享受: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通过艺术形式的表达和艺术感受的传递,给人带来审美的享受和愉悦。
5. 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有哪些?答:阅读文学作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内容解读: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分析作品的结构和发展过程。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9--16章(9页)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9--16章(9页)](https://img.taocdn.com/s3/m/b7308d0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f.png)
童庆炳《文学概论》课后练习9-16章答案忠子整理仅供参考对于准确度不负有任何责任第九章概念:1.现实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现实感很强的叙事文学,简言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法再现现实生活的文学形态,具有再现性和逼真性两大特征。
再现性指正视现实,真实的再现现实的矛盾和规律,作家的思想感情包含在真实的描绘之中。
逼真性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照(应是“仿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逼真的描绘。
2.理想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抒情诗歌、散文、《西游记》一类魔幻作品。
简言之,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世界的文学形态。
具有表现性与虚幻性两大特征。
表现性指侧重表现作家的情感、理想、幻想等主观世界。
虚幻性指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虚构出现实世界不存在的虚幻形象。
3.象征性文学:(指历史上的寓言、童话、象征诗歌等)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具有暗示性与朦胧性两大特征。
暗示性指作品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某种意义、思想。
朦胧性指作品的寓意较为朦胧宽泛,难以用单一的确定意义去概括。
4.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是凝炼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诗可以分成抒情诗、叙事诗、格律诗、自由诗等。
5.小说: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为主的文学样式。
基本特征有三:一是深入细致地人物刻画,二是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三是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小说可分为长、中、短篇小说,文言小说、自由小说等。
6.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有三:①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
②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
③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剧本从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三类,从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戏曲、多幕剧、独幕剧等。
7.散文: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和境遇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灵活自由,抒写真实感受。
文学概论课后题参考答案(第四版)1-7章(1)
![文学概论课后题参考答案(第四版)1-7章(1)](https://img.taocdn.com/s3/m/8753e04af18583d0496459ba.png)
文学概论课后题参考答案(第四版)1-7章(1)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概念:1(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文艺学可分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个分支。
2(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文学接受等活动的总称。
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
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再到文学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
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作品价值生成再到文学消费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
3(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范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
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包括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
4( 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它通过对一切文学现象,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等分析、比较、评价,最后达到对它们作出科学的判断。
5(文学史: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它按照历史的顺序研究总结过去各个时代文学发展的状况、经验和规律。
思考问题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方面,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
文学理论与别的理论一样具有实践性和一定的价值取向。
实践性即它应来源并指导文学实践活动;价值取向即每一种文学理论总有一个肯定、提倡或否定、反对什么文艺与艺术趣味的倾向性。
由此可见,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对文学活动的横的审视侧重研究其中带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一方面它制约着文艺学其他分支的研究,另一方面它本身又以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作为基础。
文学概论课后练习与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课后练习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0fedf8941ea76e58fa04f3.png)
课后练习与参考答案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文艺学。
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
文艺学可分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个分支。
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作品买卖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
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
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
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的学科。
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
文学理论的体系一般包括文学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4.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
5.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的学科。
问题: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方面,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社会科学。
它以文学规律、特征、性质为研究对象,任务是对文学本质、文学创作、作品构成、文学接受四大方面做出理论阐释,建立起基本理论和概念系统。
其品格应是实践性和一定的价值取向。
实践性即它应来源并指导文学实践活动;价值取向即每一种文学理论总有一个肯定、提倡或否定、反对什么文艺与艺术趣味的倾向性。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价值取向当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与理想,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服务。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
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生产论、文学交往论。
2.中国特色:(应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特色)其一,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的文学实际相结合。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9-15章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9-15章](https://img.taocdn.com/s3/m/58a866ea551810a6f52486a3.png)
第九章1 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1.再现性2.逼真性2理想型文学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1.表现性2.虚幻性3象征型文学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 1.暗示性2.朦胧性4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诗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诗的基本特征是: 1.凝练性 2.跳跃性 3.节奏韵律性5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 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6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的基本特征是: 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 2.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 3.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7散文散文有广义的散文与狭义的散文。
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
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等。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它的基本特征是:1.题材广泛多样 2.结构自由灵活 3.抒写真实感受8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它的基本特征是: 1.及时性 2.纪实性 3.文学性1、如何认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的关系?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是从逻辑上对文学类型进行的总体划分,它适合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形态,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e8be9c0029bd64783e2c7d.png)
“汉语言文学”专业童庆炳主编(修订二版)《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07aefb941ea76e59fa0404.png)
第九章{概念)1、现实型文学: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
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
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
6、剧本: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7、散文:一种体裁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广义的散文是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
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以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象征型文学是寄寓意蕴,以变形描写来拟人(物)的形象,是现代派文学,来表现哲理的。
现实型文学是再现生活重视细节描写,虚构而见不出虚构,表现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质的。
理想型文学是表现理想以夸张幻想来再造的虚构幻想的形象表现浪漫主义的反映理想。
或(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
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基本特征?诗歌的基本特征是:1、(高度的概括);2强性大(强烈的抒情性) 3、音乐性(停顿、平仄和押韵)小说的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散文的基本特征:1、选材广泛,现实性很强2、形式自由,手法多样3、形聚,构思精湛(形散:选材五光十色,联想自由驰骋,手法多种多样,结构灵活多变;神聚:立意深远,一线串珠。
大学中文系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中文系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0712277375a417866f8f39.png)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
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
文艺学可分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个分支。
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文学消费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
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
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
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
3.文学理论:是着重探讨和总结文学现象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的一门科学,其具体研究对象为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
文学理论的体系一般包括文学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4.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
5.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的学科。
问题: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方面,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社会科学。
它以文学规律、特征、性质为研究对象,任务是对文学本质、文学创作、作品构成、文学接受四大方面做出理论阐释,建立起基本理论和概念系统。
其品格应是实践性和一定的价值取向。
实践性即它应来源并指导文学实践活动;价值取向即每一种文学理论总有一个肯定、提倡或否定、反对什么文艺与艺术趣味的倾向性。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价值取向当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与理想,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服务。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
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生产论、文学交往论。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4ddc3b580216fc700afdcb.png)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一、概念源流1.生活活动生活活动是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是蕴涵在人的本性中,通过一系列的言行来加以体现、贯彻的性质。
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就是人的本质通过社会实践而在现实世界中对象化,人又从对象化的世界中反观自己的本质的过程。
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是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
这四个要素是: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我们认为,文学活动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
其中,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至于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而作品,作为现实客观世界的“镜”与表现主观世界“灯”,作为作者的创造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
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按照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对话关系。
文学作为一种符号(语言)系统,是交往理性得以展开的理想场所。
具体来说,围绕着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
其中,分别构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作者与作者),自我与现实他者(作者与此岸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自我与超验他者(作者与彼岸世界)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作者与读者)。
5.文学本体论本体论(ontology)是一个哲学用语,它是探讨一切存在,即现实对象的基本特征的学说。
(完整版)文学概论的课后所有答案
![(完整版)文学概论的课后所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74a9b058fb770bf78a55cb.png)
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①文学理论:以文学原理、范畴、价值判断为研究对象;②文学批评:以作家、作品、文学思想的评论为研究对象;③文学发展是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衍变及创作经验为研究对象。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其基本内容包括:文学活动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接受论和文学作品论。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依据是什么?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两大流动系统。
第二章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简要说明。
答: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①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②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③艺术生产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现代资本运行的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
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④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809d1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7.png)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汉语言文学”专业童庆炳主编(修订二版)《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认知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共同组成,就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定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述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回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请问: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于:文学理论就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存有紧密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检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具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来看,具备实践性和自身独有的价值价值观念。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请问:基本形态存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抨击地承继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办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文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文学概论》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80d34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5.png)
《文学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学: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人类情感、思想和生活经验的艺术门类。
2. 主题:主题是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念,是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的集中体现。
3. 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是指文学作品中叙述者观察和讲述故事的角度和立场,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等不同的叙述方式。
4. 意象:意象是文学作品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象征手法创造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形象或画面,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5. 文体:文体是指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结构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总体特征和类型划分,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二、填空题1. 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包括人物、情节、______和主题。
答案:环境2. 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有历史批评、伦理批评、______和形式主义批评等。
答案:审美批评3. 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常常通过特定的______来表达深层的含义和主题。
答案:意象4. 叙述者的角度和立场会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是______理论的重要观点。
答案:叙事学5.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诗言志”强调了诗歌创作的______功能。
答案:抒情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作品的主题可能涉及的内容?A. 人生哲理B. 社会现象C. 自然科学D. 情感体验答案:C. 自然科学2. 下列哪种叙述视角会让读者感到更加亲近和参与故事?A. 第一人称B. 第二人称C.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D. 第三人称限制视角答案:A. 第一人称3. 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是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有所不同?A. 再现B. 表现C. 象征D. 类型化答案:D. 类型化4. 下列哪一种文学体裁通常以韵文的形式出现,注重音乐性和节奏感?A. 小说B. 散文C. 戏剧D. 诗歌答案:D. 诗歌5. 下列哪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更关注文学作品的道德价值和社会意义?A. 审美批评B. 历史批评C. 伦理批评D. 形式主义批评答案:C. 伦理批评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人物类型?A. 英雄人物B. 平民百姓C. 反面角色D. 神话人物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A. 客观性B. 创新性C. 系统性D. 深刻性答案:ACD3. 下列哪些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叙事技巧?A. 倒叙B. 插叙C. 对比D. 悬念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修辞手法?A. 比喻B. 排比C. 设问D. 夸张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A. 风骨B. 意境C. 情感D. 笔墨答案:ABCD五、判断题1. 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是构成故事的基础,也是展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重要手段。
童庆炳《文学概论》课后习题解答加补充完整版
![童庆炳《文学概论》课后习题解答加补充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08eee60c22590102029d28.png)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①文学理论:以文学原理、范畴、价值判断为研究对象;②文学批评:以作家、作品、文学思想的评论为研究对象;③文学发展是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衍变及创作经验为研究对象。
2、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其基本内容包括:文学活动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接受论和文学作品论。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是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从对象任务上看:①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②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③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造论。
《文学概论》国网1-4章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国网1-4章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ee87cff90f76c661371a72.png)
题目1第一章章节测评1. 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选择一项:D. 表现论正确答案是:表现论2.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哲学家狄尔泰从生命体验视角入手思考文学问题,体现了一条明晰的“”思路。
选择一项:C. 体验论3.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选择一项:A. 文化论D. 信息论正确答案是:文化论选择一项:C. 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选择一项:A. 实用论6.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和观众。
选择一项或多项:A. 作品E. 艺术家The correct answers are: 作品, 艺术家选择一项或多项:A. 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B. 文学即文章C. 文学即博学D. 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文学即文章, 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文学即博学8.文学文化论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它是一种的文论倾向。
选择一项或多项:A. 以语言论为基础B. 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The correct answers are: 以语言论为基础, 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9.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B. 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 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第二章章节测评1.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选择一项:D. 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正确答案是: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2.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文学概论课后题四到七章答案
![文学概论课后题四到七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efd3393968011ca30091ef.png)
1.掌握文学种类、文学体裁。
戏剧冲突、戏剧情景、悲剧、喜剧、随笔等概念。
文学种类:种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或特点划分的关于研究对象的门类。
文学作品门类众多,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把某几种文学作品综合起来而冠以某种名称,这就形成了文学作品的种类,即文学种类。
文学体裁:文学体裁又称文学样式,是文学文本具体存在的形式。
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戏剧情节的构成部分,是两种对抗力量之间的互相作用的过程及结果,是体现戏剧性的最高、最尖锐和最集中的形式,是戏剧文学最基本的审美特征。
戏剧情景:戏剧情景是促成戏剧冲突爆发并向前推进的契机,是戏剧人物产生特有动作、完成性格自我表现的客观条件,是戏剧情节的基础。
戏剧情景包括:具体环境,突发事件、以及特定的人物关系等。
悲剧:悲剧有两种含义,广义的悲剧泛指一切表现人生的不幸、痛苦、死亡而具有悲剧意味的作品。
狭义的悲剧指在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中,邪压倒正,正方遭到失败,以致毁灭,从而激起人们悲痛、怜悯以至崇敬的感情的戏剧作品。
喜剧:喜剧一般是以幽默、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将主人公行为上的错误、品质上的恶劣、性格上的丑陋及庸俗、落后的社会现象描绘和揭露出来,从而肯定美好事物的戏剧作品。
随笔:随笔是一种将笔触指向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对历史的顿悟、对文化的理解和阐述的文体,是一种具有对思想评论特点和文学品性的边缘文学体裁。
2、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各有哪种特点?答:诗歌:1.诗歌具有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2,诗歌呈现出跳跃性结构,不受时空的限制;3、诗歌的语言特点凝练,更讲究陌生化,具有节奏和韵律,富于音乐性。
4、诗歌有特殊的诗法,如起兴、隐喻、象征、意象和意象叠加等。
小说:1、能够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2、具有完整、复杂、曲折、生动的情节;3、可以充分具体地描绘环境。
散文:1、散文的突出审美特征在于它的感发性;2、散文是最为自在悠闲的文体;3、散文的题材和样式都具有多样性;4、散文的结构十分自由;5、散文的语言自然、清新、简洁、优美。
文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文学概论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a4f088ec3a87c24028c4b2.png)
(第二章:比喻、借代、对偶、反复、倒装、反讽。
第三章:虚境与实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象征、荒诞。
)(第三章:生命律动。
第四章21,真实读者)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1、文学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是文学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属于历史的范畴,是流动的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美国艾布拉姆斯提出的,作品、艺术家、世界、读者3、文学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4、再现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5、表现说:是指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代表人物渥滋渥斯《抒情歌谣集》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雪莱《为诗辩护》6、实用说: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
古代的“教化说”和西方“寓教于乐”(贺拉斯〈诗艺〉)7、独立说:强调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艺术形式的创造。
代表作家王尔德和波德莱尔8、客观说: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既与读者不相干,也与作家不相干。
代表俄国形式主义学派、英美新批评派、捷克和法国的文学结构主义、德国的文本主义批评9、体验说:强调作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孟子“以意逆志”、德国姚斯10、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组织。
包含了文化形态、审美意识形态、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一种独特渠道、一种语言艺术。
11、符号论文学概念: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代表作家卡西尔12、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活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成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3、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家、作品、读者、世界。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家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
其中,分别构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越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中。
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与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显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揭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
他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读者。
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
劳动揭示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
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领先。
思考题: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答:关系: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以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为依据。
从作品角度出发的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专家角度出发的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的再现论(现实主义);从读者角度出发的表现论(浪漫主义)。
3、简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
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
(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的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
4、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多原因。
答:(1)社会风气的变化(2)文学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密切相关(3)是某种非人力可改变的因素(4)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的动因,认为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只在于它的内在动因(5)文学的发展只是文学固有的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6)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于劳动。
以上原因各有侧重,但在终极意义上应该说是经济因素决定了文学发展,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了文学的发展。
总地来说,各种观点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及分析角度虽各有不同,但都在某个方面以独有的方式阐释了文学发展的原因。
第四章1、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是发展变化的。
2、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形式,是指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活动。
3、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形式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浸染的状况。
思考题: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答: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
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动以及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现在通行的含义是:审美的语言作品。
2、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答: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
3、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答: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4、当前在文学的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具体表现在哪几点上?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有三种代表性观点:(1)无功利和功利。
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又间接指向某种权利。
确切的说,无功利是直接的,功利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这一观点正从目的的层面上显示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2)形象与理性。
文学直接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
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
(3)情感与认识。
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这说明,文学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
第六章1、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如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法律等,它是从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
2、艺术生产:马克思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把艺术活动称作为“艺术生产”,将其与科学、哲学、政治等活动一起列入“精神生产”的范畴。
3、文学创造的客体: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客体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
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情感。
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4、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5、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6、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到对具体客体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
思考题: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答:从社会生产的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艺术活动称为艺术生产。
关系: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从属于物质生产或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
精神生产总是受到物质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并随之发展。
2、文学创造与科学的本质区别。
答: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
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于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科学认识的因素在文学创造及其作品中已被情感化、诗意化、审美化了。
3、文学活动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用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答:区别:科学话语作为科学领域使用的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千篇一律。
日常用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的需要。
文学言语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比日常言语更富于艺术性、技巧性、个体风格,同时也更含蓄、多义、模糊,有限的言语中往往包含着无限的意蕴。
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的原因: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色彩和风格。
一般不作为说明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
与普通言语有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
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现实客体?答:特点: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原因: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当它处于自在状态时仍不能成为文学创造的真正的现实客体,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比任何别的体验更具主观性,经过体验的生活才成为主客观统一的具体生活材料。
5、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论家和创造者”?答:不能。
因为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及自由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
理解:文学活动属于价值判断的活动,更具体地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也是一种观念活动,通过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学活动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
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既是美的体验者、判断者和评价者,又是美的创造者。
6、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创造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从感情体验为心理特征,文学创造主体对客体的审视总是以情观物,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去发现自身与对象的情感关系。
一旦主体与客体发生某种诗意情感联系时,主体就会对它倾注全部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