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的性质与目的
高等教育学考试是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旨在考查考生是否具备攻读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考试时间
高等教育学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内容与分值
高等教育学考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高等教育的概念、性质、功能与特点;
2. 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
3. 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4.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
5. 高等教育的教学与课程建设;
6. 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7.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与评估;
8.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交流合作;
9. 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关系。
四、考试题型与分值
高等教育学考试的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具体分值分配根据每年考试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简答题每题10分,论述题每题20分,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
五、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具备独立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的能力。
六、参考教材
高等教育学考试的参考教材包括《高等教育学》(王伟廉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学》(潘懋元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和要求可能会有所变化,建议考生及时关注官方通知和公告。
高等教育学考试提纲(按题型)
第一章高等教育本质名词解释高等教育(第12页):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校园文化(第24页): 校园文化也称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
通才教育(第40页)通才教育,是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高等教育学(第59页)。
也称高等学校教育学。
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它是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方针(第98页)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专业(第120页).专业是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教学过程(第129页)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高校教学原则(第136页)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潜在课程(第161页)潜在课程,过去也称为“非官方课程”、“非正式课程”.它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但却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校教学大纲(第168页)高校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某一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教学组织形式(第174页)教学组织形式,也称教学形式。
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学年制(第206页)学年制是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学分制(第207页)。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狭义教学方法(第211页)是指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二通常教育学理论提到的就是这个概念。
高等教育学提纲
高等教育学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 1.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的。
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雏型阶段的标志。
他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 2.柏林大学(洪堡时期)•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和”独立与自由统一”的新教育原则,发展了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
• 2.威斯康星思想(p135)•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莫里尔法案》与“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提出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与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
•高等教育学相对教育科学属于应用学科或分支学科;•高等教育学相对高等教育学科群属于基础学科或基本学科。
• 2.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推动;•高等教育内部矛盾的推动;•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
三.论述题•20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规模化。
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2)中心化。
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3)综合化。
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4)国际化。
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
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
•6)终生化。
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
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第2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性质任务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
• 2.社会本位价值观•社会本位价值观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确定高等教育价值的观点;•强调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强调公民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 3.个人本位价值观•个人本位价值观是从个人需要、个体理智发展确定高等教育价值的观点.•强调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人理智获得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强调自由教育、人文教育、普通教育(通适教育)二.简答题• 1.如何看待社会本位价值观和个人本位价值观?•两种价值观的产生是历史的产物;•两种价值观都具有自己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要采取整合思路,不要单向抉择, 针对时弊动态调整, 结合国选择。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一、简答题1、简述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
(P21-22)答:威廉·冯·洪堡(1767-1835)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语言学家。
1808年,洪堡被任命为普鲁士教育部长。
对德国的教育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洪堡从人文主义的理想出发,系统地提出了一套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思想,发动和领导了对德国大学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改革,从而开创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洪堡时代”。
洪堡秉持“完人”教育目的观。
洪堡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人去创造性的思维去进行符合道德原则的行动。
”从这样的教育目的观出发,洪堡高度强调大学中的哲学和语言学科教育,将它们列为各科之首,其次还强调纯粹科学的教育,认为纯粹科学的抽象思维是精神训练的极好材料。
与此相应,洪堡反对在大学中进行任何有实用目的的职业性教育。
为了改革德国高等教育,建设新大学。
洪堡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原则。
第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第二,学术自由的原则。
学术自由原则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大学,要有自主性和独立性。
二是学者,要有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
三是教学过程,要有教学自由。
2、简述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的关系。
(P46-51)答:一、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
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关系:第一,经济制约着高教育发展规模。
第二,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
第三,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
第四,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关系:第一,在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中,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受到高等教育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
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发展方式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计划的调控。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1、高等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2、高等教育能够提高个人生产效率,增加个人收入3、高等教育能使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3、简述高等学校的职能。
(P70-71)答:高等学校的职能有: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职能。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
《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一、单选1.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2.“七艺”指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树3.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4.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
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极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
5.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6.高等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育。
7.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
8.(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9.(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10.在现代经济社会,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间联系密切,(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和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依据。
11.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4%的投入,33%的经济增长贡献。
12.(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13.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智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
14.(发展科学智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办。
15.威斯康星大(校长范海思)是一所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服务社会16.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18世纪)。
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19世纪初德国大学)。
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19世纪末美国大学)。
二、多选1.高等教育出现了多样化,如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
2.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培养专门人才、科研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
3.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4.直接为社会服务包括: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备开放服务。
三、判断1.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2.阿什比提出,人类教育史上发生过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构;第二次将书写文字作为教育工具;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第四次是光、电、磁等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等。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一、考试目标本章主要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的关系,高等教育学体系的产生与形成过程,高等教育学的性质、发展动力和学科体系,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并能否运用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
二、考试内容1.高等教育发展简况成长中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及其特征。
高等教育的雏型阶段及其特征。
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及其特征。
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及其特征。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规模化。
中心化。
综合化。
国际化。
职业化。
终生化。
多元化。
2.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和系统研究阶段。
在相当的阶段,高等教育学萌芽并产生和发展。
个别研究阶段及其特征。
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
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
3.认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的任务。
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
国内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4.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一、考试目标本章考查学习者是否认识了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教育的本质,理解了高等教育的概念、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考查是否认识了高等教育价值,理解高等教育外部基本关系和内部基本关系。
二、考试内容1.教育与高等教育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据有关研究,有28种之多。
人本心理学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考察人性必须从人的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两方面入手。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就是: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学》辅导提纲(上)
2、我国学科门类:本科11大类;研究生12大类(知识分化)
专业设置与调整:1998年教育部公布调整后的专业数为249种
特点:少、宽、柔
影响专业设置的因素:
1、相应学科对专业设置的影响 2、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对专业设置的影响 3、个人自身发展需要对专业设置的影响
我国的 教育方针 与教育目的
高等教育 目的
高等学校 培养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与素质教育
17
第三章 高等教育目的
我国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概念辨析: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
我国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2002年十六大报告的表述,最科学最完善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 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制定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教育的 本质
高等教育 本质及属性
高等教育 价值
高等教育 内外部关系
大学走近社会中心
11
第二章 高等教育本质
认识教育的本质
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尚未形成定论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 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 2、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 3、教育就是使个体社会化 4、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高等教育学》
关于考试形式与题型
历年: 考核方式:闭卷 题型及分值分布: 1、选择(40分/2*20) 2、填空(10分/1*10) 3、简答(20分/10*2) 4、论述(15分/15*1) 5、案例分析(15分/15*1)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考纲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1.高等教育发展简况成长中的高等教育:主要指19世纪以前高等教育从萌芽到雏型、成型而趋于完善的过程。
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雏型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及其特征。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主要指20世纪完善以后的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它呈现出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回际化、职业化、终生化、多元化等特征和趋势。
2.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和系统研究阶段。
在相当的阶段,高等教育学萌芽并产生和发展。
在个别研究阶段,高等教育研究主要由一些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或实际从事教育的工作者自发进行,没有专门的研究队伍,虽出版了一些专门的研究文献,但更多有关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则渗透在学者们对哲学、政治、伦理、社会、经济、科学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中。
该时期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大多由学者们在研究其他学科时附带讲行,较少以高等教育为专门的研究对象。
其结论也多为其它学科研究成果的副产品,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这种有组织的研究是早可上溯到1880年法国的“高等教育研究会”,但其主要发展则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至70年代。
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前后,出现了专门的研究组织和机构。
潘懋元先生呼吁开展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1978年5月,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展阶段。
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时期. 1979年召开全国高等教育学会筹备工作会议。
它是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
1984 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厦大高教所为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点。
这是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点. 1986年7月-厦大高教所又被批准为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点。
高等教育学电子版
二、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1、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利结构,适当实行权利重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
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
教学时高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大学生学习特点
1?独立性增强
2?自主性增强
3?学习探索性增强
4?学习实践性增多
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规律,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大学教学六大原则的含义及具体要求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1?加强理解和沟通
2?重视审视教师的权威
3?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径。它是由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
教学过程的概念与特点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具有双边性,目的性,中介性的特点
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大量裁减机关人员编制,提高办事效率;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施规范化的管理;
3、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及今后我国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到职称评定、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和考核等方面;
4、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必须得到根本的改善,特别是后勤的社会化问题。《高等教育学》大纲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评价目标】1.了解高等教育理论中关于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等基本问题的理论内涵和辩证关系。
2.综合运用上述有关理论,探索性地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某些现实问题。
第一节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一、高等教育价值的两种选择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目标的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是为了满足教育者个人的需要还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就构成了高等教育价值选择中的两种不同取向,即通常所说的高等教育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价值观。
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既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与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个人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则主要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个人本位价值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健全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教育。
而社会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这种价值观的主要观点是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人,个体社会化、公民品德、政治品质是其所特别关心的。
二、高等教育两种价值观的主要观点由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涉及生活理想,又是实践的指导依据,因此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不同的价值主体,不同的价值态度及其冲突必然反映在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上,不同流派的教育思想家往往意见不一,各执一端或倾向某种选择,使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之争似乎成了教育史上一个永不可解的难题。
这种分歧实质上反映了迄今为止尚存在的个人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即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中世纪大学:指11~17世纪欧洲各国兴起的高等学府,为近代高等教育之滥觞。
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好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高校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一般分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学分制:与学年制相对应,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高等教育学考试内容
高等教育学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发展简况成长中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及其特征。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生化、多元化;2、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和系统研究阶段。
在相当的阶段,高等教育学萌芽并产生和发展。
个别研究阶段及其特征:从内容上看,真正从科学和学术专业角度研究的较少,大部分是工作研、时弊评论和翻译介绍;从研究队伍上看,没有建立专门的研究组织和机构,研究者是自发研究的;而且,高等教育还为成为专业,谈不上高等教育科学的地位问题,在教育科学中几乎微不足道,较少以高等教育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其结论也多为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副产品,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3、认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任务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以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
高等教育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
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者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二)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三)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高等教育学的任务:应用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教育学科中的技术中的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来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而在高等教育学科群中,相对于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管理学等高等教育学科而言,高等教育学又属基础学科或者基本学科,它还担负起一定的基础理论的研究任务,以指导自身领域学科群的研究和丰富教育基础学科学学科的理论。
国内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984年《高等教育学》首次把课程与教学领域作为一个逻辑起点,围绕它逐步展开论述高等教育的其他相关问题,从而为高等教育学研究迈向科学化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1990年田建国撰写的《高等教育学》是以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的逻辑展开的。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要点提纲
第1章 高等教育概述第一节 教育及其规律一 什么是教育(1)二 教育的基本规律(2)(一)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二)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三)教育外部规律与内部规律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高等教育及其职能一、高等教育的界定(3)二、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4)(一)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二) 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三) 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四) 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三、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11)四、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13)(一) 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二) 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三) 服务社会是现代高校的职能的延伸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一、古代高等教育(14)二、欧洲中世纪的高等教育(15)三、近现代高等教育(16)第四节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理论体系一、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7)(一) 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 (二) 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三) 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基本规律二、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18) {是一门教育科学}三、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19)84年 潘懋元 《高等教育学》出版 标志学科体系的确立第2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第一节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一、教育方针(20)(一) 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教育的培养目标 实施的途径(二) 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95年《教育法》法律形式规定教育方针(22)二、教育目的(22)(一) 教育的目的(二) 教育目的的性质 {主观性 客观性}第二节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一、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制订要求(24)二、高等学校的层次、科类、专业培养目标(25)(一) 分层次培养目标两个基本层次: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二) 科类、专业培养目标三、制定专业目标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28)(一) 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关系(二) 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三个阶段:精英、大众(15%-50%)、普及;我国大众 (三)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四个方面:知识、思维、方法、精神。
高等教育学大纲
《高等教育学》大纲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了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不同国家和学者对高等教育概念的界定和理解。
掌握: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的概念;中世纪大学的学科设置;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及进程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学基本情况;现代大学的职能。
第二章高等教育目的了解: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演进;教育目的的性质;我国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掌握:教育方针的概念和基本构成;教育目的的含义;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要点。
理解: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了解:教育目的观的发展过程及哲学基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历史演变;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发展历程;大众教育与普及教育的关系;世界各国高教大众化的趋势。
掌握: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内涵、特征、相互关系及融合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综合运用:能正确看待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观点;能正确分析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演变历史。
第四章高等学校学制了解:高等学校的学制概况;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制。
掌握:教育制度的概念;高等学校学制系统的三个层次;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弹性学制的特征及要求强化的教育理念;推进弹性学制的必要措施。
第五章高等学校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了解:高校的组织特性和组织管理模式;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的历史沿革与改革趋势;我国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系统。
掌握:我国现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特点;我国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第六章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与运行机制了解:高等教育的静态与动态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分布结构和管理体制结构;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问题及调整策略。
掌握: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及特点;世界教育结构改革的两种趋势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启示;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因素;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第六章高等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第六章高等教育结构【评价目标】1.掌握高等教育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
2.利用高等教育结构理论来分析和把握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结构的特点。
3.了解世界及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基本趋势。
第一节高等教育结构理论一、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个大部分。
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
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
二、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从内部联系、外部关系两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系统的特性。
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没有结构的功能是不存在的,反之,也不存在没有功能的结构。
如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过程中,各国通常借助于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就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区学院大规模兴起后才开始的,目前这类学院共有两千多所,占美国高校总数的60%。
日本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并非是政府有目的发展的结果,起主要作用的是私立院校。
1994年日本有910所私立院校,学生数2300000,约占日本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的75%和学生数的76%。
因此,高等教育要发挥应有的功能,就应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随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进行结构调整。
另一方面,结构和功能虽联系紧密,但并不存在必然的一一对应关系。
相同的功能常常可由不同的结构来实现。
如在德国,职业技术教育重心在中等教育阶段,而在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安排在高等教育层次,基本由社区学院来完成。
中等学校教师的培养,在中国是由师范大学或学院单独完成的,但在许多国家,一些综合性大学也参与师师资的培养。
因此,高等教育结构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实的和历史的,经济的和政治、文化的。
这种复杂性决定了各国高等教育结构不可能完全一致,也决定了一国无法照搬他国的高等教育结构模式。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高等教育本质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而非义务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2、欧洲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是欧洲中世纪大学。
3、在中世纪高等教育就等于大学教育。
主要分为文、法、神、医四科。
4、工业革命时期,中等教育开始肯高等教育衔接。
5、美国大学分为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这几个层次。
6、非正规大学包括开放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空中大学。
7、国际上目前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理念。
8、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而欧洲和中国则与此不同。
9、中国的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即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10、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a、政治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决定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c、政治制约高等教育体制。
d、政治制约高等教育方针、目的。
(2)、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决定作用:a、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b、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体制的改革。
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
d、经济结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结构。
(二)、高等教育经济功能:a、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b、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完善。
c、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收入。
(3)、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关系:(一)、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最直接、最明显的是对高等教育内容和手段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a、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b、高等教育通过创新、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4)、高等教育与文化关系:(一)、文化对高等教育影响:a、文化影响高等教育内容。
b、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高等教育实施。
c、文化传统影响高等教育特色特色形成。
(二)、高等教育文化功能:a、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功能。
2024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2024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对教育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本科优秀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学科素养和进一步发展的潜质。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300分。
试卷结构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等题型。
三、考查内容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考查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门类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
具体考查内容包括教育学概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德育与美育、教师与学生等。
四、考查要求1、考生应掌握教育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育现象和问题。
2、考生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考生应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成果。
五、考试评价标准考试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对考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具体评价标准包括对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分析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总体来说,2024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教育学科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育现象和问题,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需要认真备考,全面掌握各科目的考试内容,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应用能力。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评价目标】1.理解和掌握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等基本概念的内涵,正确认识上述概念的相互关系。
2.理解高等教育目的和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
3.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在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途径。
第一节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有预期的目的,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目的指明了在一定社会中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一)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方针规定了一定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其基本内容包括下述三点。
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方针必须反映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国家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反映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根本要求,并以此作为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2.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古今中外的教育方针虽内容有详有略,构成内容也不尽相同,但一般都以培养目标作为基本要素或主要内容,有的甚至就以培养目标作为教育方针。
因此教育方针必须对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做出最基本的规定。
3.实施的途径实施途径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来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实现培养目标。
一般来说,高校总是通过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培养目标。
(二)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建国以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方针内涵的演变:1950年教育部首次提出教育要“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教育方针。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学考试的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1. 高等教育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3. 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二、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发展趋势
1. 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2.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3. 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和交流
三、高等教育的组织和管理
1. 高等教育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2.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与评估
3. 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和监督管理
四、高等教育的教学与学生发展
1. 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2. 高等教育的学生发展和生涯规划
3. 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五、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1. 高等教育的师资培养和评价
2. 高等教育的师德建设和教师发展
3. 高等教育的教师教育与培训
六、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1. 国际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
2.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和战略
3. 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经验
以上是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具体细节可能会根据不同高校和学科的要求略有差异。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和相关学术文献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高等教育学》学科考试大纲与说明一、考试性质和目的(一)考试性质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针对高等学校教师行业的职业准入实行的一项职业资格认定的制度,它对于规范高等学校教师任用标准,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专业化,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是广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领导、广西招生考试院负责实施的职业资格认定考试,考试结果将成为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的条件之一。
(二)考试目的通过本学科的考试,考查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申请人对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能力。
从而使申请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分析教育现象、发现教育规律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把教育学的知识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养成现代教师应具备的教育专业素养。
二、命题依据和原则(一)命题依据根据《高等教育学学科考试大纲与说明》,结合我区高校新入职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1. 导向性原则。
反映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引导考生职前准备,充分发挥教师资格理论考试的导向作用,促进考生学习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养成现代教师应具备的教育专业素养,充分发挥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
2. 科学性原则。
符合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遵循考生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注重考查内容的基础性与发展性;选用素材紧密联系高校教师工作实际,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语言表述规范准确,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3. 客观性原则。
试题内容有一定代表性和较广覆盖面,反映高等教育学学科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试题的题型、难度比例适当,效度高,能够客观评价考生的学习水平。
4. 基础性原则。
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材《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为蓝本命题,重点考查考生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考查教师分析、判断、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考试目标分了解、理解、运用三个知识和能力水平层次。
杜绝偏题、怪题,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适当。
5. 公平性原则。
充分考虑不同专业考生的实际,面向全体考生,避免经济、历史、文化、地域、民族、性别等背景差异对考生正常答题的影响。
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保证测试的公平。
6. 人文性原则。
充分体现为考生服务的宗旨,充分考虑考生答题的心理需求,努力创设宽松的环境,在试卷中合理设置相关提示,帮助考生正常发挥,对考生给予人文关怀。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试水平层次说明《高等教育学》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水平要求由低到高依次是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次,高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包含低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
1. 了解要求对所列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有初步认识。
了解相关概念的定义、基本理论的内容、高等教育学原理的基本观点及相关事实。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 了解、知道、说出、比较、简述等。
2. 理解要求对所列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
能用自己的语言或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能对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进行解释、说明或概括。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理解、说明、描述、表达、推测、判断、辨析、初步运用等。
3. 运用能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解读、分析、推断和预测,正确阐释具体教育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与影响,能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使用、运用、解决问题等。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基本原理篇1.教育与高等教育2. 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3. 高等学校的职能教学活动篇4. 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5. 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6. 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7. 高校教学活动的评价8. 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科学研究篇9. 高校科研的一般概述10. 高校科研的程序与方法社会服务篇11. 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12. 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活动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1.题型与分值3.不同试题难度赋分比例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赋分比例约为7∶2∶1。
4.不同水平层次测试分数比例了解约占30%,理解约占40%,运用约占30%。
五、题型示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把你所选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例1】高校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A.条件性知识B.实践性知识C.理论性知识D.其他学科的知识【】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考生了解高校教师专业知识的分类。
本此题属于了解层次,容易题。
解析: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知识的发展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专业知识是高校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可分为三类: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是指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
实践性知识与教育情境紧密相连,是内隐性的知识体系,产生于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高校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有两大类:学科专业知识,包括本学科的专业理论基础、专业发展史、专业研究方法等,这是高等教师知识体系中的主干部分;其他学科的知识,如人文地理知识、文学和美学的修养、时代性命题知识等,这是高校教师在高校任教的资格基础。
答案:D。
【例2】大学生会努力控制和调节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影响因素,说明大学生学习生活具有A.开放性 B.主动性C.独特性 D.创造性【】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大学生的特点,要求考生理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
此题属于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解析:主动性、开放性、独特性和创造性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
大学生能与外界环境建立一种开放性的关系,使学习生活具有开放性。
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大学时代学习生活具有独特性。
大学生能够萌发新思想、提出新观念或对问题做出独特解答的能力,大学生的学生生活具有创造性。
大学生是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主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学生都是积极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学生会通过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努力协调好与活动相关的各种影响力量,使活动能最大限度地进行下去,大学生的这种主动性,是大学生发展的内在基础。
答案:B。
(二)简答题【例1】简述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核的知识点是高校教学活动评价,要求考生了解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属于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解析:教学评价理论在进入20世纪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后现代主义、多元文化思想、解释学等理念背景下,教学评价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首先,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教学评价更关注评价的发展功能,即一方面兼顾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同时也尊重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在评价功能上倡导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解决问题,最终使人在评价中得到发展,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
其次,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教学评价强调评价价值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标准和方法的多元化。
再次,现代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广泛使用: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的评价技术在教学评价中得到运用,教学评价强调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
答案要点: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现代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广泛使用。
(三)辨析题(请针对以下命题判断对错,并简要陈述自己的判断依据。
)【例1】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特征。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高等教育的特征,要求考生理解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特征。
本题属于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解析:高等教育阶段是介于基础教育和参与社会工作之间的一个关键阶段,它要使受教育者系统地掌握高深知识和专门知识以及相应的技能,使他们能够作为高级人才推动和促进社会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高深性与专业性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特征。
“高深知识”是指随着现代科学不断的专门化、精细化和系统化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度概括性、抽象性和前瞻性的深、专、广、难的知识。
知识的高深和专门化是相对于知识的基础性和共通性来说的,高深是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专业性是组织特征,代表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答案:这个说法是错的。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它要使受教育者系统的掌握高深知识和专门知识以及相应的技能。
教学内容的高深性与专业性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特征。
(四)论述题【例1】联系实际论述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要求考生能联系实际了解和理解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
此题考查了解、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解析: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主要有:(1)社会环境:高校教师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生活的人,他们的成长与专业发展难免会受到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的影响,处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任务、速度和感受也会不同。
(2)学校文化:高校教师任职之前就读学校的文化氛围对高校教师的个性养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教师职业的社会化主要在任教之后完成,其任职之后所在学校的条件、管理方式、高校教师文化以及学校之外的社会文化结构是形成社会角色期望与规范的环境力量,这些环境力量对高校教师的角色态度、价值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3)个人经历:个人经历是指个体生活的经验历程。
高校教师个体的家庭环境、高校教师成长的“重要他人”、对高校教师从教产生特殊体验的“关键事件”等都对高校教师的成长产生影响。
(4)自我更新:自我更新强调的是高校教师专业自主性的发挥。
高校教师专业自主是高校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自我更新能力的发展是高校教师成长的结果,也是高校教师成长的根源。
答案要点: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联系实际展开适当论述。
(五)材料分析题(仔细阅读以下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例1】小李老师到一所高校任教半年多,他虚心好学,经常向老教师请教“如何当好一名大学老师”。
某天,他请教张老师,张老师回答:“你很努力,但在高校里科研才是你发展的硬件,它会影响你职称评定、评奖、晋级,你应该全身心搞科研,少在教学方面花费时间和精力!”张老师的话让小李老师很困惑,他想起自己的导师,科研成果丰硕,在学界颇有声望,但仍然坚持给本科生上课,深受学生的爱戴和欢迎。
(1)依据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的有关理论,分析小李老师困惑的原因。
(2)谈谈你自己今后协调教学和科研两者关系的打算。
考查目的:本小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高校教学活动的原则,要求考生能联系实际了解和理解高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的有关理论,考核考生识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知识和运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知识分析现实高校教学和科研关系现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