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 互感和自感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殊情况。

2. 让学生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互感和自感的概念。

2. 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1. 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的推导。

2.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互感和自感的现象和规律。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形象地展示互感和自感的过程。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

五、教学内容1. 互感与自感的概念介绍。

2. 互感与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推导。

3. 互感与自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复习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提问: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有没有特殊情况?二、互感与自感概念的引入(10分钟)1. 讲解互感的概念:当两个导体相互靠近时,其中一个导体的电流变化会在另一个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2. 讲解自感的概念:导体自身的电流变化在自身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三、互感与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10分钟)1. 推导互感的大小计算公式:M = μ₀N₁N₂L / (2 π f l),其中M为互感系数,N₁和N₂为两个线圈的匝数,L为线圈的自感系数,f为交流电的频率,l为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

2. 推导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L = μ₀N²/ l,其中L为自感系数,N为线圈的匝数,l为线圈的长度。

四、互感与自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分钟)1. 举例说明互感在变压器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自感在电容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互感与自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自感和互感”是人教版选修3-2第4章《电磁感应》第6节的内容,两者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两个重要实例,本质上都是由于电流变化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经历必要的认知过程,尝试利用“延迟判断”的探究教学策略,适当改进演示实验,变陈述性问题为设计性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和推理过程,主要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互感”的教学,采用“电磁炉”和“MP4”两个实验从能量和信息两个角度引出互感及其应用,充分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积极性。

2.对于“自感”的教学,采用“积木式”的结构,在教学过程中随着问题的展开,逐步“装备”其实验装置,让学生在质疑、猜测和不断探究中了解实验中发生的物理过程。

二、前期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互感现象、自感现象和磁场的能量三个部分,是在学生学习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后才学习的,是电磁感应现象具体运用的两个实例。

因此,对互感、自感现象的研究,既是对电磁感应规律的巩固和深化,也为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波奠定了知识基础。

同时,互感、自感现象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该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电路结构,知道了判断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的计算等电磁感应的规律,已经学会对互感现象的分析,但头脑中没有互感这个概念,也没有意识到当线圈通过变化的电流时,线圈本身也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学习中对自感现象的解释以及分析相关的自感现象的特点是学生遇到的最大挑战。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技能。

本校具备完善的实验设施与条件,有优越的多媒体和网络。

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自感现象和自感系数。

2.教学难点:分析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互感和自感现象。

(2)能够利用电磁感应有关规律分析断电、通电时自感现象的原因。

高中物理 互感和自感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物理 互感和自感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4.6互感和自感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互感和自感现象。

2、了解自感系数,知道自感系数的单位3、了解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分析其原因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在了解自感现象与电磁感应现象统一性的基础上,把握自感现象的特点。

难点:分析断电自感现象中,电泡突然闪亮一下。

自主学习1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 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①②学习内容一互感现象1、当一个线圈中电流变化,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互感。

互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互感电动势。

2、互感现象不仅发生于绕在同一铁芯上的两个线圈之间,且可发生于任何两个相互靠近的电路之间3、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从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

因此,互感现象在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自感现象1、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自感现象。

2、自感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

自感电动势的作用: 阻碍导体中原来的电流变化。

注意: “阻碍”不是“阻止”,电流原来怎么变化还是怎么变,只是变化变慢了,即对电流的变化起延迟作用。

(通电自感)① A 1、A 2 使用规格完全一样的灯泡。

② 闭合电键S ,调节变阻器 R 和 R 1 ,使A 1、A 2亮度相同且正常发光.③ 然后断开开关S 。

④ 重新闭合S ,观察到什么现象?例 1、实验一中,当电键闭合后,通过灯泡L 1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为图;通过灯泡L 2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为图。

A B C D(断电自感)接通电路,待灯泡A 正常发光。

然后断开电路,观察到什么现象?例2、在实验二中,若线圈L 的电阻RL 与灯泡A 的电阻R A 相等,则电键断开前后通过线圈的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为图,通过灯泡的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为若R L 远小于R A ,则电键断开前后通过线圈的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为图,通过灯泡的电流图像为图。

ItItItItItI t I t ItA B C D3、 自感系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3第2、3段。

高中物理自感和互感教案

高中物理自感和互感教案

高中物理自感和互感教案在高中物理的电磁学部分,自感和互感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揭示了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以下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高中物理自感和互感教案范本。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感和互感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自感电动势和互感电动势的产生条件。

3. 了解自感和互感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4. 能够进行自感和互感相关的实验操作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自感现象- 定义:当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由于磁场的变化而在导体自身产生的电动势。

- 自感电动势的表达式:\( \varepsilon = -L \frac{dI}{dt} \),其中L为自感系数。

- 自感现象的应用:延迟开关、电磁铁等。

2. 互感现象- 定义:当两个电路相互靠近时,一个电路中的电流变化引起的磁场变化,会在另一个电路中产生电动势。

- 互感电动势的表达式:\( varepsilon = M \frac{dI}{dt} \),其中M为互感系数。

- 互感现象的应用:变压器、无线充电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感和互感的本质。

2. 结合实验演示,直观展示自感和互感现象。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手电筒的开关)引出自感现象。

2. 讲授新知:详细解释自感和互感的定义、表达式和应用。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完成自感和互感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案例分析:讨论自感和互感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深化理解。

5. 小结回顾:总结自感和互感的重点知识,回答学生的疑问。

五、作业与评价1. 布置相关习题,巩固自感和互感的理论知识。

2.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3. 通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自感和互感概念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 4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

《第二章 4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互感与自感的观点。

2. 掌握互感与自感的基本定律。

3. 能够应用互感与自感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互感与自感的观点,掌握互感与自感的基本定律。

2. 教学难点:应用互感与自感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非线性电路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演示电源、灯泡、线圈、电线等物理实验器械。

2. 制作PPT,包含图片、动画和相关问题。

3. 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互感和自感案例,以便在教室上讨论。

4.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互感和自感的理解水平,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室教学。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互感和自感的观点,理解互感和自感的影响因素,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应用。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步骤:1. 引入:起首,我会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引入互感和自感的观点。

这些实验将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两个观点。

2. 讲解互感和自感的基本观点:在引入实验后,我将详细诠释互感和自感的基本观点。

通过诠释磁场和电场的变化如何导致电流的产生,帮助学生理解互感和自感的原因。

3. 分析影响互感和自感的因素:在此阶段,我将讨论影响互感和自感的主要因素,包括线圈的形状、匝数、电流的变化速度等。

通过这些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同的设备会产生不同的互感或自感。

4.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诠释互感和自感的应用。

这些案例将帮助学生了解互感和自感如何在实际设备中发挥作用。

5. 实验操作: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互感和自感,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这些实验将帮助学生亲手操作,了解互感和自感是如何在实际设备中产生的。

6. 小组讨论:在实验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互感和自感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避免其可能带来的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互感和自感的观点。

7. 总结与反馈:最后,我将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馈。

高中物理教案4.6 互感和自感

高中物理教案4.6 互感和自感

第六节互感和自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互感现象的电磁感应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自感现象及其特点。

3.明确自感系数的意义及决定条件。

过程与方法1.能用电磁感应原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某些自感现象。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尊重科学,利用实验探索研究自然的科学素养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2.难点:运用自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变压器原理说明器(用400匝线圈)、3.8V0.3A灯泡两只、滑动变阻器、电源(3V)、导线、开关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了几种不同形式的电磁感应现象。

如磁铁向线圈中插入或拔出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等,都会引起感应电动势,发生电磁感应现象。

你们认为引起电磁感应现象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生: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师:不论用什么方式,也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都能引起电磁感应现象。

如果电路是闭合的,电路中就会有感应电流。

二、新课教学(一)互感现象两个线圈之间并没有导线相连,但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种现象叫做互感,这种感应电动势叫做互感电动势。

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由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

变压器就是利用互感现象制成的。

在电力工程中和电子电路中,互感现象有时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这时要设法减小电路间的互感现象(二)、自感现象1、演示实验,提出问题【演示实验1】断电自感现象。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接通电路,灯泡正常发光后,迅速断开开关,可以看到灯泡闪亮一下再逐渐熄灭。

问1:灯泡闪亮一下,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灯泡的亮度由其实际功率决定。

灯泡闪亮一下,表明在开关断开这一瞬间,灯泡两端的电压比原来大。

互感和自感说课稿

互感和自感说课稿

互感和自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互感和自感”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进一步深入理解,也是后续学习交变电流、电磁波等知识的基础。

1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互感和自感现象的概念,掌握互感和自感电动势的计算方法,了解自感系数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112 教学重难点重点:互感和自感现象的概念及规律,自感电动势的计算。

难点:对自感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自感系数的影响因素。

二、学情分析21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211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高中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现象,仍需要通过实验和具体实例来加深理解。

三、教法与学法31 教法讲授法:讲解互感和自感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互感和自感现象。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规律。

311 学法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

合作学习:分组进行实验,共同探讨实验结果,培养合作能力。

探究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压器、日光灯等实例,引入互感和自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1 讲解互感现象结合实验,讲解互感现象的定义、产生条件和应用。

412 探究自感现象进行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在电路接通和断开瞬间的亮度变化。

413 分析自感电动势引导学生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分析自感电动势的产生原因和大小计算方法。

414 讨论自感系数组织学生讨论自感系数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对比,加深学生的理解。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种特殊形式。

2. 让学生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互感现象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自感现象的定义和计算公式3. 互感与自感的区别和联系4. 互感与自感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互感与自感的概念、大小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互感与自感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主动探究互感与自感现象。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互感与自感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互感与自感现象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互感与自感现象。

2. 新课导入:讲解互感与自感的定义、大小计算公式。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互感与自感现象,让学生感受其应用。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互感与自感现象的实质,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互感与自感现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互感与自感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互感与自感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互感与自感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互感与自感现象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拓展1. 介绍互感与自感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电力系统、变压器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互感与自感在新能源开发中的潜在应用。

3. 鼓励学生进行互感与自感现象的课外探究,如自制简易变压器等。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互感与自感教学内容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物理互感自感教案

高中物理互感自感教案

高中物理互感自感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掌握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互感和自感的定义和公式
2. 互感和自感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互感和自感的物理概念,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PPT、实验器材、习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应用场景,引出互感和自感的概念。

二、讲授
1. 互感和自感的定义
- 互感:两个或多个线圈之间存在变化的磁通量,由此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 自感:线圈自身存在变化的磁通量,由此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2. 互感和自感的公式
- 互感系数M:M = k√(L1L2),其中k为系数,L1和L2分别为两个线圈的自感。

- 互感电动势:ε = -M(dI2/dt),其中I2为第二个线圈的电流变化率。

- 自感系数L:L = (μ0N^2A) / l,其中N为匝数,A为截面积,l为线圈长度。

- 自感电动势:ε = -L(dI/dt),其中I为线圈电流的变化率。

三、实验
通过实验观察互感和自感的现象,并通过计算得出相关结果。

四、练习
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的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
总结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并展示相关应用。

六、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解互感和自感的物理概念,并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其物理学习能力。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理解它们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 让学生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能够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互感和自感现象,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互感:(1)互感的概念: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2)互感的大小计算: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互感的大小与两个线圈的匝数、距离以及电流变化率有关。

2. 自感:(1)自感的概念: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会在该线圈自身产生感应电动势。

(2)自感的大小计算: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形状以及电流变化率有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大小计算公式。

2. 难点:互感和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和条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互感和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和条件。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互感和自感现象。

3.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互感和自感的概念。

2. 讲解互感:讲解互感的概念、产生原因和条件,给出互感的大小计算公式。

3. 实验演示:进行互感实验,让学生观察互感现象,加深对互感的理解。

4. 讲解自感:讲解自感的概念、产生原因和条件,给出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

5. 实验演示:进行自感实验,让学生观察自感现象,加深对自感的理解。

6. 例题讲解:运用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互感和自感的相关知识。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互感和自感的重要性和应用。

9.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观察和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对互感和自感概念的理解程度。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能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互感与自感的定义2. 互感与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3. 互感与自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互感与自感的概念、大小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互感与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互感与自感的基本概念、大小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观察互感与自感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互感与自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互感与自感现象。

2. 讲解互感与自感的定义,解释互感与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互感与自感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互感与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组织学生讨论互感与自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成果。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互感与自感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互感与自感大小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互感与自感知识的能力。

4.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5. 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高中物理》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互感与自感实验装置。

3.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互感与自感现象和原理。

4. 练习题库: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互感与自感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课时:讲解互感与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

3. 第三课时:进行互感与自感实验,观察现象。

《互感与自感》教学设计

《互感与自感》教学设计

《互感与自感》教学设计第一篇:《互感与自感》教学设计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4.6 自感和互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互感现象,了解互感的应用与防止;2.知道什么叫自感现象,理解它产生的机理和起到的作用;3.能够判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并会用它解释一些现象;4.知道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决定因素,知道自感系数的决定因素;5.了解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应用与防止。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个动手实验,两个视频演示实验,观察、设计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2.通过亲身感受断电自感、互感的电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营造科研的氛围;2.通过了解自感的应用与防止,体会物理知识与技术的融合之美。

【教学重点】对自感现象的正确解释。

【教学难点】感应电动势产生的原因是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教学方法】实验与理论探究;师生、生生互动。

【教学用具】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互感现象1.通过法拉第的实验提出问题: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2.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再给出互感的定义。

3.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通过自学书上的内容,自己设计动手做实验。

实验:每小组4人发两组电池(每组3v),两个直铁棒,一个环形铁,四根导线,两个灵敏电流计实验探讨:通过所有小组的实验,统计归纳,总结出如何让感应电动势变大(或变小)。

4.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环形铁棒断开后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原来的大小是否相同?为什么?5.举例说明生活中互感现象的应用:变压器、收音机里的磁性天线等。

二、自感现象1.提问:K接通瞬间,线圈L本身中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来引入自感。

演示实验(1)演示实验(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来理解自感现象的产生。

分析:电路接通时,电流由零开始增加,穿过线圈L的磁通量逐渐增加,L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原来的电流方向相反,阻碍L 中电流增加,即推迟了电流达到正常值的时间。

互感和自感说课稿

互感和自感说课稿

互感和自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互感和自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互感和自感”是高中物理选修 3-2 第四章第六节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电磁感应现象的重要应用,也是后续学习交变电流、电磁波等知识的基础。

教材在编写上,首先通过实验引入互感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互感的存在;接着通过对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分析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深入理解自感电动势的概念和特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互感和自感现象的理解还比较抽象。

此外,学生在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互感现象和互感电动势,了解互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自感现象和自感电动势,掌握自感系数的概念。

(3)能够运用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释互感和自感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自感现象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互感和自感现象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

(2)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

2、教学难点(1)对自感现象中电流变化的分析。

(2)自感系数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高中物理自感和互感教案

高中物理自感和互感教案

高中物理自感和互感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自感和互感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2. 掌握自感和互感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自感和互感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自感和互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难点:自感和互感的数学表达和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
1. 自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互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自感和互感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实验或教学视频展示一个电流通过线圈时产生的磁场现象,引出自感和互感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1. 自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互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自感和互感的关系和区别。

三、示例分析(15分钟)
通过一些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自感和互感的计算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实验探究(20分钟)
让学生利用实验仪器进行自感和互感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将实验实效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五、应用练习(15分钟)
通过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应用自感和互感的知识解决问题,提升解题能力。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强化学生对自感和互感的理解。

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自感和互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应用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高中物理《互感和自感》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和自感》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影响因素。

3、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想先,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学习,了解物理与生活之间紧密的联系,更加热爱物理,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1.自感现象。

2.自感系数。

三、教学难点:分析自感现象的产生。

四、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观察现象。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回顾:1.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是什么?2.描述冷次定律的内容。

3.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表达式。

为本节课新内容的知识做准备。

演示实验:1.改造仪器,通过电磁感应使未接入电路的灯泡发光。

详细介绍仪器结构,通过结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现象。

引入互感定义。

2.金属圆环跳起实验,进一步调动学生好奇心与学习积极性。

(二)进行新课1.互感:当一个线圈中电流变化,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互感。

互感现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互感电动势。

(强调电电流变化和电路结构)作用:将能量从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

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举例,变压器……互感现象不仅发生于绕在同一铁芯上的两个线圈,且可以发生与任何两个相互靠近的电路之间。

在电力工程和电子电路中,互感现象有时候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这是要设法减校电路的互感。

2.自感猜想:在原线圈中也会生磁通量变化,是否也会产生电动势呢?学生体验触电实验:三节干电池,与线圈相连,学生手拉手用手握住导线,相当于与电池并联。

当与电池断开时,学生很明显的感觉到了触电。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的自感和互感》教案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的自感和互感》教案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的自感和互感》教案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电磁感应的自感和互感。

一、自感1. 什么是自感?自感是指导体内部某一部分电流变化所产生的电动势。

当导体内部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由于导体内部存在磁场,这个磁场会产生电动势,这个电动势就是自感电动势。

2. 自感的公式自感电动势的公式为:ε=-L(dI/dt),其中ε为自感电动势,L 为自感系数,dI/dt为导体内部电流的变化率。

3. 自感系数自感系数是一个物理量,通常用L表示。

对于线圈,自感系数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计算:L=μN²S/l其中μ为磁导率,N为线圈匝数,S为线圈面积,l为线圈长度。

二、互感1. 什么是互感?互感是指两个导体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电动势。

当两个导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者其中之一有电流变化时,它们之间会产生互感电动势。

2. 互感的公式互感电动势的公式为:ε=-M(dI1/dt),其中ε为互感电动势,M为互感系数,dI1/dt为一个导体内部电流的变化率。

3. 互感系数互感系数是一个物理量,通常用M表示。

对于两个线圈之间,互感系数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计算:M=μN1N2S/l其中μ为磁导率,N1和N2分别为两个线圈的匝数,S为两个线圈的交叉面积,l为两个线圈的距离。

三、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感和互感的存在。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自感实验将一个线圈连接到一个电源上,并将另一个线圈放在第一个线圈旁边。

然后改变第一个线圈中的电流,观察第二个线圈中是否会产生电流。

2. 互感实验将两个线圈放在一起并连接到两个不同的电源上。

然后改变其中一个线圈中的电流,观察另一个线圈中是否会产生电流。

四、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的自感和互感。

自感是指导体内部某一部分电流变化所产生的电动势;互感是指两个导体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电动势。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它们的存在。

高中物理互感和自感教案

高中物理互感和自感教案

高中物理互感和自感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计算互感和自感的公式;3. 能够应用互感和自感的理论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互感和自感的定义和区别;2. 互感和自感的原理;3. 互感和自感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通过实验和示范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互感和自感的现象和计算方法;2.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原理;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课堂互动和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举例介绍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兴趣;2.讲解:讲解互感和自感的定义和原理,说明它们在电路中的重要作用;3.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互感和自感的现象,并说明其中的物理原理;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互感和自感的应用和计算方法;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互感和自感的定义和原理;2.讲解:详细讲解互感和自感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3.实践演练: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4.解答疑惑: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5.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互感和自感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反馈: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和综合题作业,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2.课堂测验:通过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的掌握情况;3.学习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为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电磁铁、电阻丝、电源等;2. 教学材料:PPT课件、教学视频等;3. 参考书籍:高中物理教材、相关物理参考书等。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和测验结果等来评估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年月日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
提问: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引起回路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
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2)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本节课我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互感现象
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
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产生的磁场就发生变化,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
产生感生电场,在感生电场的作用下,另一个线圈中的自由电荷定向运动,于是产生
感应电动势。

当一个线圈中电流变化,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互感。


感现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互感电动势。

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从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

因此,互感现象在电
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请大家举例说明。

变压器,收音机里的磁性天线。

2、自感现象
教师:我们现在来思考第二个问题: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
感应电动势呢?下面我们首先来观察演示实验。

[实验1]演示通电自感现象。

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A1、A2是规格完全一样
的灯泡。

闭合电键S,调节变阻器R,使A1、A2亮度相
同,再调节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


新闭合S,观察到什么现象?(实验反复几次)
现象:跟变阻器串联的灯泡A2立刻正常发光,跟线
圈L串联的灯泡A1逐渐亮起来。

提问:为什么A1比A2亮得晚一些?试用所学知识(楞次定律)加以分析说明。

电路接通时,电流由零开始增加,穿过线圈L的磁通量逐渐增加,L中产生的
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原来的电流方向相反,阻碍L中电流增加,即推迟了电流达到正
常值的时间。

[实验2]演示断电自感。

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接通电路,待灯泡A 正常发光。

然后断开电路,观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S 断开时,A 灯突然闪亮一下才熄灭。

提问:为什么A 灯不立刻熄灭?
当S 断开时,L 中的电流突然减弱,穿过L 的磁通量逐渐
减少,L 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方向与原电流方向相同,阻碍原电流减小。

L 相当于一个电源,此时L 与A 构成闭合回路,故A 中还有一段持续电流。

灯A 闪亮一下,说明流过A 的电流比原电流大。

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打出i —t 变化图,如下图所示.
结论:
导体本身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自
感现象。

自感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自感电动势。

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请同学们阅
读教材内容。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回答有关问
题。

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说出自感电动势的大小的计算公式。

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中电流的变化率
t I ∆∆成正比,与线圈的自感系数L 成正比。

写成公式为
E =L
t
I ∆∆
L 叫自感系数呢,自感系数是用来表示线圈的自感特性的物理量。

实验表明,线圈越大,越粗,匝数越多,自感系数越大。

另外,带有铁芯的线圈的自感系数比没有铁芯时大得多。

自感系数的单位:亨利,符号H ,更小的单位有毫亨(mH )、微亨(μH ) 1H=103 mH 1H=106μH
4.磁场的能量
提问:在断电自感的实验中,为什么开关断开后,灯泡的发光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会比原来更亮?试从能量的角度加以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师生共同活动:推断出能量可能存储在磁场中。

以上只能是一种推断,电磁场具有能量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教材最后一段说,线圈能够体现电的“惯性”,应该怎样理解?电的“惯性”大
小与什么有关?
当线圈通电瞬间和断电瞬间,自感电动势都要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变化,使线圈中的电流不能立即增大到最大值或不能立即减小为零,因此可以借用力学中的术语,说线圈能够体现电的“惯性”。

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这个现象越明显,可见,电的“惯性”大小决定于线圈的自感系数。

(四)实例探究
自感现象的分析与判断
【例1】如图所示,电路甲、乙中,电阻R和自感线圈L的电阻值都很小,接通S,使电路达到稳定,灯泡D发光。

则()
A.在电路甲中,断开S,D将逐渐变暗
B.在电路甲中,断开S,D将先变得更
亮,然后渐渐变暗
C.在电路乙中,断开S,D将渐渐变暗
D.在电路乙中,断开S,D将变得更亮,
然后渐渐变暗
正确选项为AD
【例2】如图所示,自感线圈的自感系数很大,电阻为零。

电键K原来是合上的,在K断开后,分析:
(1)若R1>R2,灯泡的亮度怎样变化?
(2)若R1<R2,灯泡的亮度怎样变化?
(1)因R1>R2,即I1<I2,所以小灯泡在K断开后先突然
变到某一较暗状态,再逐渐变暗到最后熄灭。

(2)因R1<R2,即I1>I2,小灯泡在K断开后电流从原来的I2突变到I1(方向相反),然后再渐渐变小,最后为零,所以灯泡在K断开后先变得比原来更亮,再逐渐变暗到熄灭。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自感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感现象是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B.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总与引起自感的原电流的方向相反
C.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的快慢有关
D.加铁芯后线圈的自感系数比没有铁芯时要大
2.关于线圈的自感系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自感电动势一定越大
B.线圈中电流等于零时,自感系数也等于零
C.线圈中电流变化越快,自感系数越大
D.线圈的自感系数由线圈本身的因素及有无铁芯决定
3.磁通量的单位是_____,磁感强度的单位是_____,自感系数的单位是_____。

4.如图所示,L为一个自感系数大的自感线圈,开关闭合后,小灯能正常发光,那么闭合开关和断开开关的瞬间,能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
A.小灯逐渐变亮,小灯立即熄灭
B.小灯立即亮,小灯立即熄灭
C.小灯逐渐变亮,小灯比原来更亮一下再慢慢熄灭
D.小灯立即亮,小灯比原来更亮一下再慢慢熄灭
5.如图所示是一演示实验的电路图。

图中L是一带
铁芯的线圈,A是一灯泡。

起初,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电路是接通的。

现将开关断开,则在开关断开的瞬间,
通过灯泡A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端经灯泡到_____端.
这个实验是用来演示_____现象的。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A1、A2的规格完全相
同,自感线圈L的电阻可以忽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接通电路时,A2先亮,A1后亮,最后A2比A1

B.当接通电路时,A1和A2始终一样亮
C.当断开电路时,A1和A2都过一会儿熄灭
D.当断开电路时,A2立即熄灭,A1过一会儿熄灭
7.如图所示电路中,A1、A2是两只相同的电流表,电感线圈L的直流电阻与电阻R阻值相等.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开关S接通的瞬间,电流表A1的读数大于A2
的读数
B.开关S接通的瞬间,电流表A1的读数小于A2
的读数
C.开关S接通电路稳定后再断开的瞬间,电流表
A1的读数大于A2的读数
D.开关S接通电路稳定后再断开的瞬间,电流表A1数等于A2的读数
8.如图所示,L是电感足够大的线圈,其直流电阻可忽略不计,D1和D2是两个
相同的灯泡,若将电键S闭合,等灯泡亮度稳定后,再断开电键S,则()A.电键S闭合时,灯泡D1、D2同时亮,然后D1
会变暗直到不亮,D2更亮
B.电键S闭合时,灯泡D1很亮,D2逐渐变亮,最
后一样亮
C.电键S断开时,灯泡D2随之熄灭,而D1会亮一
下后才熄灭
D.电键S断开时,灯泡D1随之熄灭,而D2会更亮后一下才熄灭
参考答案:
1.ACD 2.D 3.Wb T H 4.A 5.b、a、自感(或断电自感)6.C 7.BD 8.A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