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按摩灸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

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以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它能治疗针刺效果较差的某些病,或结合针法应用,更能提高疗效,所以是针灸疗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灸法的作用是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

3、隔物灸:是指用药物或其它材料,将艾炷(用艾绒制成的圆锥形小体称

为艾炷,一般锥体高1cm左右,锥体直径0.8cm左右,燃烧一炷即为一壮)与施灸穴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常用的隔物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

4、悬灸: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5cm处熏烤,使患者局

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一般施灸时间10~15分钟。常用的悬灸方法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温盒灸等。

5、灸法的适应症:常用于寒邪束表、寒湿痹痛、脏腑虚寒、阳气虚脱、气

虚下陷、经络瘀阻的感冒、鼻炎、咳嗽、胃脘痛、泄泻、风湿痹痛、眩晕、面瘫、颈肩腰腿痛、痛经、遗尿等病证。

6、灸法禁忌症:1.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施灸。

对于体弱患者,灸治时艾炷不宜过大,刺激量不可过强,以防“晕灸”。

一旦发生晕灸,应及时处理。2.中暑、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者等禁用。3.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均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关节活动部位亦不适宜化脓灸,以免化脓溃破,不易愈合,甚至影响功能活动。4.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7、灸法的注意事项:1.如因施灸不慎灼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可嘱患

者保护好水泡,勿使破溃,任其吸收,一般2~5日即可愈合。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适当外涂烫伤油等,要保持疮面洁净。2.注意晕灸的发生,如发生晕灸现象,按晕针处理。3.患者在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适宜艾灸。4.灸时应注意防止烫伤,尤其幼儿患者更应认真守护观察;艾灸完毕后,应彻底熄灭灸火,防止再燃。

8、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在人体一定的部位反复刮动,磨擦患者某处

皮肤,使局部皮肤充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9、刮痧的方向总原则:由上而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距

离。头部用梳头法,由前向后;面部由正中向两侧、下颌向外上;胸部正中由上向下,肋间则应由内向外;背、腰、腹部应由上向下,由内向外扩展;四肢宜向末梢方向刮拭。

10、刮痧的适应症:既能治疗内科病,又能治疗外科、骨科疾病,同时也能

治疗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有人统计能治疗十一大类400多种病症。

典型的如: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痉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11、刮痧的作用原理是:a调整阴阳 b活血祛瘀 c 舒筋通络

12、刮痧的注意事项:1.病人体形过于消瘦、有皮肤病变、出血倾向者均不

宜用刮痧疗法。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3.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饮食要清淡,忌生冷油腻之品

13、拔罐: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或者其它方法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

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的一种

防治疾病的方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14、拔罐的适应症:感冒、头痛、不寐、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泄泻、

眩晕、胁痛、水肿;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痹痛、痛经、牛皮癣、带状疱疹等。

15、拔罐的禁忌症: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

的患者。2.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5.肺结核活动期,妇女经期不宜拔罐。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

16、拔罐的注意事项: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

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2. 拔罐时应采取适当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3. 拔罐过程中随时观察检查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4. 防止烫伤和灼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如拔罐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外涂龙胆紫,保持干燥,必要时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5. 凡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清洁消毒,擦干后备用。

17、拔罐常见异常反应的预防及处理:1.要仔细检查罐子,不符合要求的弃

之不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虽然拔罐的刺激不像针刺那样强烈,但毕竟是穴位刺激。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各人对刺激的反应程度强弱不一,故对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酒后的患者最好不要施术,尤其不要在反应强烈的穴位,如合谷、太冲等穴施术。环境气温不要太低,尽量不让患者有寒冷感出现。3.上罐后若病人诉说吸拔太紧,有疼痛或烧灼感觉(涂药罐、敷药罐出现轻度灼痛感属正常现象),可一手持罐,另一手的食指或拇指指尖轻轻压一下罐口缘的软组织,使软组织与罐口边缘间形成一个极小的缝隙,让少许空气进入,以减小罐内负压。如果是施行密排罐者,应检查是否罐距太近,是否需调整。如果经上述处理后仍有不适,应脱罐检查。

假若局部皮肤起泡,也应起罐。起罐后,涂以甲紫药水,并加以包扎,以预防感染。

18、毫针刺法是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整脏腑

功能,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驱邪,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19、毫针刺法的禁忌症:1.妇女怀孕个月以内者,下腹部禁针;怀孕3个月

以上者,腹部及腰骶部不宜针刺。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穴有通经活血作用,孕妇禁针;即使在平时,妇女也应慎用。对有习惯性流产史者,尤须慎重。 2.小儿囟门未合,其所在部位的腧穴,不宜针刺。 3.有皮肤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20、毫针刺法的注意事项:1.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

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2.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