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103考试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复习题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二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V1. 《迷舟》的作者是:AA. 格非B. 苏童C. 余华D. 莫言满分:4 分2. (B)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
A. 创造社B. 左联C. 太阳社D. 研究会满分:4 分3. 汪文宣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BA. 《憩园》B. 《寒夜》C. 《团圆》D. 《灭亡》满分:4 分4.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是:AA. 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B. “零度状态”的叙述C. 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D、重生活“纯态事实”的原生美,不重故事情节的跌宕曲折满分:4 分5. (B)是姚斯文学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A. “现在接受”B. “期待视野”C. “先在理解”D. “先在知识”满分:4 分6. “作为一个作家,我认为我的任务是宣传和平,我认为我的任务是把人类团结得更紧密。
我愿意每张嘴都有面包,每个家都有住宅,每个小孩都受教育,每个人的智慧都有机会发展”,这段文字出自巴金的哪一部作品?BA. 《1956年新年随笔》B. 《给西方作家的公开信》C. 《友谊》D. 《苏合作同志》满分:4 分7. 拥有最多的读者的“先锋作家”是:BA. 格非B. 苏童C. 余华D. 莫言满分:4 分8. 《平民文学》是(C)的作品。
A. 刘半农B. 钱玄同C. 周作人D. 李大钊满分:4 分9. 小说观念的根本性变化始于(D)A. 《昕夕闲谈》B. 《江户繁昌记》C. 《昕夕闲谈小叙》D. 《本馆附印说部缘起》满分:4 分10. 倡导文学改革、提出系统理论主张的第一篇文章是(D)A. 《现代欧洲文艺史谭》B. 《敬告青年》C.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D. 《文学改良刍议》满分:4 分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V1. 下列作品中,作者是苏童的是:ACDA. 《妻妾成群》B. 《褐色鸟群》C. 《米》D. 《我的帝王生涯》满分:3 分2. 池莉的主要作品有(ABCD)A. 《烦恼人生》B. 《不谈爱情》C. 《太阳出世》D. 《你是一条河》满分:3 分3. 胡风创办的文学杂志有:(AB)A. 《七月》B. 《希望》C. 《萌芽》D. 《春草》满分:3 分4. 巴金创作对本民族文学遗产的继承表现在:ABCDA. “看官知道……”之类的模式B. 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C. 传统章回体小说的一些表现技巧D. 情节进行之中设置“悬念”和“扣子”满分:3 分5. 在提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同时,出于同样的“新民”目的,梁启超于1902年发表了()等宣传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新传奇剧本。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课程练习题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课程练习题一、论述一、为什么说文化机制的渐变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必要条件?二、三次文艺批判运动在共和国的文艺范式建立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点是共和国文学范式的确立。
三、先锋小说的叙事特征。
解析:本题考点是先锋小说反传统的操作。
四、巴金与二十世纪中国读者是如何同构巴金文本意义的?解析:本题考点是文本外的互动与巴金意义的同构。
二分析:巴金《大镜子》赏析。
附原文:大镜子巴金我的书房里壁橱上嵌着一面大镜子。
“文革”期间造反派和红卫兵先后到我住处,多次抄家,破了好些“四旧”,却不曾碰一下这块玻璃,它给保全下来了。
因此我可以经常照照镜子。
说真话,面对镜子我并不感到愉快,因为在镜面上反映出来的“尊容”叫人担心:憔悴、衰老、皱纹多、嘴唇干瘪……好看不好看,我倒不在乎。
使我感到不舒服的是,它随时提醒我:你是在走向死亡。
那么怎样办呢?索性打碎镜子,从此不接触这一类的东西也罢。
我遇见的人经常对我讲:“你没有改变,你精神很好。
”这些话听起来很入耳,同死亡完全连不起来。
用好听的话做养料,是不是越养越好,我不敢断定。
但这样下去,日子总不会不好过吧。
我曾经这样想过,也这样做过。
有一个时期我就不照镜子。
我不看见自己的“尊容”,听见好话倒更放心,不但放心,而且自己开始编造好话。
别人说我“焕发了青春”,我完全接受,甚至更进一步幻想自己“返老还童”,开会的通知不断,索稿的信不停。
我还要为各种各样的人办各种各样的事,做各种各样的工作。
那么多的来信,那么多的稿件,还有访问和谈话。
似乎大家都要求我“树雄心、立壮志”。
我也就完全忘记了自己。
于是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垮了。
用钢笔写字也感到吃力,上下楼梯也感觉到膝关节疼痛。
一感冒就发支气管炎,咳嗽不停,痰不止。
这时候我才又想起应当照照镜子,便站在镜子前面一看,那是在晚上,刚刚漱过口,取下了假牙,连自己都认不出来了。
哪里有什么“青春”?好像做了一场大梦似的,我清醒了。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二
C. 《第四病室》
D. 《小人小事》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12. 周如水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 《灭亡》
B. 《雾》
C. 《新生》
D. 《 菊芬 》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C. 《妻妾成群》
D. 《红粉》
正确答案:ABCD 满分:2 分
8. 下列哪些是黄遵宪的主张()A. “我手写我口”
B. “以民间流行最俗最不经之语入诗”
C. “欲求于古人之外,自树一帜”
D. “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正确答案:ABC 满分:2 分
9. 下列作品中,作者是苏童的是:A. 《妻妾成群》
13. 首先提出“言文合一”的是A. 胡适
B. 梁实秋
C. 黄遵宪
D. 李叔同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14. 先锋小说家拒绝意义,拒绝深度模式的最初动因是:A. 革命
B. 摆脱意识形态的控制
D. 《爸爸爸》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9. 在诗歌的艺术创造上,梁启超主张()A. “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B. “弃典籍而采近事”
C. “人各有面目,正不必与古人相同”
D. “我手写我口”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B. 李静淑
C. 姚国栋
D. 万昭华
正确答案:AB 满分:2 分
12. 被人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的是:A. 《大篷车上》
B. 《烦恼人生》
C. 《不谈爱情》
D. 《太阳出世》
正确答案:BCD 满分:2 分
13. 《激流三部曲》包括:A. 《家》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复习题与答案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一、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容述评。
答:在中国的历史上,1898年是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发生了流产的戊戌变法。
在文学史上,1898年也有其特殊的意义。
1、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诗界革命晚清的诗坛寂寞萧索,毫无生气,为了诗歌的革新解放,黄遵宪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发动了诗界革命。
诗界革命的滥觞起于黄遵宪。
但明确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则是梁启超。
针对晚清诗歌创作追求古与雅的写作原则,梁启超他们提出了新与俗的纲领。
所谓新,或者说新的意境,就是指反映新的思想和新的生活。
因此,他们认为,诗人应关心现实,熟悉生活,没有亲身的阅历,无法通晓世情不知现今的世事,就难以了解时势,就写不出新的意境。
所以“儒生不出门,勿论当世事,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
他们还认为,创造新的诗境,必须有新的思想,只有用新的思想来写新的生活,才能达到这一要求。
他们所强调的,是诗歌应该融入西方现代的思想观念。
针对“求古求雅”的原则,破了诗体雅俗的界限,黄遵宪就主诗歌创作的新与俗的理论,就是“以最浅之文字,存以深意”,而黄遵宪的诗作就是实践这种主的典型代表。
这场目标在于“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只“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的“诗界革命”,实际上是一场以新思想与旧形式的揉合杂拌为奋进目标的改革,当然结不出诗歌的硕果,也难于开一代诗风。
2、从报章文体到新文体桐城派古文、八股文为中国锢禁文明之一大根源。
近代以来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这些文体的危害,同时也认识到统治者默认、提倡、推行这些文体的意图。
黄遵宪希望世儒能改变“老死不知悔”的态度,跳出这种毁灭人材、束缚文学的圈子。
于是,黄遵宪、康有为等人曾提出过“适用于今、通行于俗”,“情深而文明”的改革设想。
但这种设想并没在理论上得到更多的探讨。
后来,在报章文体出现,“新文体”流行,梁启超才适时提出“文界革命”的主的。
“新文体”实际上也就是随着现代型报刊杂志的繁荣和政治改良运动兴起而出现的“报章文体”。
福师(2021-2022)《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3)-辅导资料(答案)
福师[2021-2022]《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注:本科目作业有多套随机试卷,请核实是否与您的试卷顺序相一致!!!
一、单选题(共10题,40分)
1、《悼橘宗一》、《伟大的殉道者》发表于()
[A]1921年
[B]1922年
[C]1923年
[D]1924年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正确答案是]:[D]
2、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是:
[A]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
[B]“零度状态”的叙述
[C]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
[D][D]、重生活“纯态事实”的原生美,不重故事情节的跌宕曲折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正确答案是]:[A]
3、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了旨在“研究新旧戏曲,翼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的()
[A]春柳社
[B]春阳社
[C]春草社
[D]春风社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正确答案是]:[A]
4、“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一著名论断是在()一文中提出来的。
[A]《新民主主义论》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D]《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正确答案是]:[C]
5、小说观念的根本性变化始于()
[A]《昕夕闲谈》
[B]《江户繁昌记》
[C]《昕夕闲谈小叙》。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AB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A/B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诗句“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烂斑”的作者是黄遵宪。
2.最早为林纾赢得翻译文学作品盛誉的是 1899 年在福州印行的《巴黎茶花女遗事》。
3.被《斥“反动文艺”》一文称作桃红色的作家是沈从文,称作蓝色作家的则是朱光潜。
4.1954年秋,李希凡、蓝翎先后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和《评〈红楼梦研究〉》,从而拉开了《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的序幕。
5.1979年4月,《上海文学》发表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率先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6.吴亮的《马原的叙述圈套》形象地揭示了马原小说的叙述特征;对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陈晓明的《反抗危机:论“新写实”》则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括。
7.在 1922 年9月致《文学旬刊》编者的信中,巴金对《礼拜六》、《半月》、《快活林》等刊物所表现的庸俗、消遣倾向表示了不满,同时也还表达出对《小说月报》所刊“新小说”的由衷赞赏。
8.《论主观》的作者是舒芜;《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的作者是苏童。
9.著作《巴金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道路》作者是李存光;论文《巴金的〈家·春·秋〉及其它》的作者是王易庵。
10.著作《巴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的作者是陈思和;论文《〈雾〉、〈雨〉与〈电〉》的作者是刘西渭。
11.棋是格非小说《褐色鸟群》中的人物;秦蕴玉是巴金小说《雾》中的人物。
12.1907 年,新创办的《小说林》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
13.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正式出版,裘廷梁发表《论白话的维新之本》一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文化先行者的言文合一主张。
14.池莉被人们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的小说是《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15.认为《红楼梦》的厌世解脱精神是“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是悲剧之最上乘者,是“悲剧中的悲剧”的是王国维。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复习题及参考
优选文档福师 1203 考试批次? 20 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复习题一及参照答案论述:以下四题任选两题作答。
要求见解鲜亮,论据充足,条理清楚。
〔每题 50 分〕一、近代文学改进运动的主要内容述评。
核查知识点:近代文学改进运动的主要内容:①诗界革命;②文界革命;③小说界革命;④文明新戏;⑤白话文运动。
参见教材: P35-53二、以详尽作品为例,谈谈新写实小说的叙事特色。
核查知识点:新写实文本的根本叙事特色:①视点下沉;②零度叙事;③随机性和有时性;④平面化和琐碎化。
参见教材: P190-192三、论巴金创作的风格演变。
核查知识点:巴金创作的风格变化:①直面黯淡的人生;②追随时代的“革命的罗曼蒂克〞倾向;③清醒沉稳的责怪现实主义特色;④吻合新买卖识形态的热情歌手;⑤ 沉郁悲凉的随想与反思。
参见教材: P194-211四、共和国文艺是建立在怎样的历史基石上的?核查知识点:共和国文艺历史的基石:①五四时期的萌芽;②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③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辩;④左翼文艺运动;⑤延安文艺运动。
参见教材: P90-100福师 1203 考试批次? 20 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复习题二及参照答案论述:以下四题任选两题作答。
要求见解鲜亮,论据充足,条理清楚。
〔每题 50 分〕一、为什么说文化体系的渐变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变换供应了必要条件?核查知识点:文化体系的渐变为文学改革供应了必要条件:①洋务运动;②现代流传媒介;③职业作家;④受众队伍。
参见教材: P17-21二、三次文艺责怪运动在共和国的文艺范式建立中的作用。
核查知识点:共和国的文艺范式确实立:①历史的修辞与经典的阐释;②现实的再现与作家的立场;③艺术缺席的文艺运动与责怪。
优选文档参见教材: P138-155三、先锋小说的叙事特色。
核查知识点:叙事的改革:〔1〕意义的消解:元虚假。
〔 2〕反传统的操作:①“戏拟〞;② 设置“空缺〞;③经过纯粹的语言游戏进行反叙事的实验。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网课测试题答案卷3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死去的太阳》中的吴养清在狂热地参加斗争运动之后,也曾一度对前途感到幻灭,但最终仍突然从幻灭中觉醒,又继续沿着革命的道路走去。
()A.正确B.错误2.三次文艺批判运动是指:()A、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B、《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C、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D、三反运动3.在巴金最初的文学尝试中,()三首诗歌带有明显政治思想倾向和炽热抒情色彩。
A、《报复》B、《悼橘宗一》C、《伟大的殉道者》D、《可爱的人》4.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悖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观,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
()A、错误B、正确5.诗界革命运动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
()A.正确B.错误6.拥有最多的读者的“先锋作家”是:()A.格非B.苏童C.余华D.莫言7.被批评家看作是“先锋小说”的起点的作品是:()A.《拉萨河女神》B.《冈底斯的诱惑》C.《红高粱》D.《假如我是真的》8.在早期的《灭亡》、《雾》等小说中,“家”是一种痛苦的记忆,是年轻人迈向新生的障碍;不过,《雨》中的李剑虹李静淑父女的“家”则是例外,它是革命的摇篮,是年轻人走向进步的起点。
()A.正确B.错误9.在巴金最初的文学尝试中,()三首诗歌带有明显政治思想倾向和炽热抒情色彩。
A.《报复》B.《悼橘宗一》C.《伟大的殉道者》D.《可爱的人》10.周如水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灭亡》B、《雾》C、《新生》D、《菊芬》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A,B,C3.参考答案:A,B,C4.参考答案:B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B7.参考答案:A8.参考答案:A9.参考答案:ABC10.参考答案:B。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单选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V 1.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是:A. 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B. “零度状态”的叙述C. 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D. D、重生活“纯态事实”的原生美,不重故事情节的跌宕曲折满分:4 分2. 《枣树的故事》的作者是:A. 孙甘露B. 格非C. 叶兆言D. 苏童满分:4 分3. 《塔铺》的作者是:A. 方方B. 池莉C. 刘震云D. 刘恒满分:4 分4. 《平民文学》是()的作品。
A. 刘半农B. 钱玄同C. 周作人D. 李大钊满分:4 分5. 所谓“文界革命”的主张是在“新文体”流行之后,才由()明确提出的。
A. 黄遵宪B. 梁启超C. 康有为D. 谭嗣同满分:4 分6. 倡导文学改革、提出系统理论主张的第一篇文章是()A. 《现代欧洲文艺史谭》B. 《敬告青年》C.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D. 《文学改良刍议》满分:4 分7. 到1903年,梁启超又把()运用到小说界革命中,从而形成了文学进化观。
A. 生物进化论B. 文艺复兴思想C. 民主思想D. 科学思想满分:4 分8.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
A. 创造社B. 左联C. 太阳社D. 研究会满分:4 分9. 下列属于巴金的短篇小说集的是:A. 《憩园》B. 《寒夜》C. 《第四病室》D. 《小人小事》满分:4 分10. 先锋小说家拒绝意义,拒绝深度模式的最初动因是:A. 革命B. 摆脱意识形态的控制C. 赚钱D. 迎合读者满分:4 分。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论述:下列四题任选两题作答。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足,条理清晰。
(每题50分)一、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述评。
考核知识点: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①诗界革命;②文界革命;③小说界革命;④文明新戏;⑤白话文运动。
参见教材:P35-53二、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谈新写实小说的叙事特征。
考核知识点:新写实文本的基本叙事特征:①视点下沉;②零度叙事;③随机性和偶然性;④平面化和零碎化。
参见教材:P190-192三、论巴金创作的风格演变。
考核知识点:巴金创作的风格变化:①直面惨淡的人生;②追随时代的“革命的罗曼蒂克”倾向;③清醒冷静的批判现实主义特色;④契合新生意识形态的热情歌手;⑤沉郁苍凉的随想与反思。
参见教材:P194-211四、共和国文艺是建立在怎样的历史基石上的?考核知识点:共和国文艺历史的基石:①五四时期的萌芽;②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③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④左翼文艺运动;⑤延安文艺运动。
参见教材:P90-100福师1203考试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复习题二及参考答案论述:下列四题任选两题作答。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足,条理清晰。
(每题50分)一、为什么说文化机制的渐变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必要条件?考核知识点:文化机制的渐变为文学变革提供了必要条件:①洋务运动;②现代传播媒介;③职业作家;④受众队伍。
参见教材:P17-21二、三次文艺批判运动在共和国的文艺范式建立中的作用。
考核知识点:共和国的文艺范式的确立:①历史的修辞与经典的阐释;②现实的再现与作家的立场;③艺术缺席的文艺运动与批评。
参见教材:P138-155三、先锋小说的叙事特征。
考核知识点:叙事的变革:(1)意义的消解:元虚构。
(2)反传统的操作:①“戏拟”;②设置“空缺”;③通过纯粹的语言游戏进行反叙事的实验。
参见教材:P174-183四、巴金与二十世纪中国读者是如何同构巴金文本意义的?考核知识点:文本外的互动与巴金意义的同构:①把读者当作交流对象;②明确的读者在场意识;③读者在“本文结构”前入侵文本。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二答卷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二-0002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1.新创办的()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又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这为职业作家的出现提供了经济保障。
A.《小说林》B.《热风》C.《大众文艺丛刊》D.《文学杂志》正确的答案是:A2.在故意设“空缺”方面,格非的小说()就是典型的代表。
A.《迷舟》B.《信使之函》C.《访问梦境》D.《请女人猜谜》正确的答案是:A3.在诗歌的艺术创造上,梁启超主张()A.“以旧风格含新意境”B.“弃典籍而采近事”C.“人各有面目,正不必与古人相同”D.“我手写我口”正确的答案是:A4.首先提出“言文合一”的是A.胡适B.梁实秋C.黄遵宪D.李叔同正确的答案是:C5.《枣树的故事》的作者是:A.孙甘露B.格非C.叶兆言D.苏童正确的答案是:C6.到1903年,梁启超又把()运用到小说界革命中,从而形成了文学进化观。
A.生物进化论B.文艺复兴思想C.民主思想D.科学思想正确的答案是:A7.汪文宣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憩园》B.《寒夜》C.《团圆》D.《灭亡》正确的答案是:B8.诗界革命的滥觞起于()A.黄遵宪B.梁启超C.康有为D.谭嗣同正确的答案是:A9.《迷舟》的作者是:A.格非B.苏童C.余华D.莫言正确的答案是:A10.《平民文学》是()的作品。
A.刘半农B.钱玄同C.周作人D.李大钊正确的答案是:C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11.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受众队伍是:A.城市市民阶层B.新式学堂的学生C.农民D.地主阶级正确的答案是:AB12.为了消解意义,先锋小说家主要进行的反传统的操作有:A.通过纯粹的语言游戏进行反叙事的实验B.故意在小说中设置“空缺”C.“戏拟”D.虚构的真实性正确的答案是:ABC13.巴金的作品常常出现“突变式的革命英雄”,下列选项中属于这类人物的有:A.李冷B.吴仁民C.李佩珠D.吴养清正确的答案是:ABCD14.裘廷梁详细列举了白话的益处有()。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二
B. 正确
正确答案:A
11. 刘恒1987年发表的《风景》在评论界反应热烈,这个中篇也被当作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12. 辛亥革命前的1910年,上海出现第一个职业剧团进化团,成员有任天化、汪优游、陈大悲等,剧目也多是配合政治斗争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13. 《寒夜》虽然仍采用作者常用的全知全觉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 ,但叙述者通过不定内聚焦与非聚焦手段的交替运用,尽量让不同的故事人物表露自身心灵的合理化,从而为他们寻找出令人同情之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14. 巴金创作中的这种浪漫主义倾向在抗战初期的作品如《火》第一部、第二部中并未彻底改变,只有到了创作《火》第三部以及长篇小说《秋》,他的风格转换才最后完成。
正确答案:ABC
9. 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民初文学思潮产生的条件的有哪些?
A. 时代的发展呼唤文学的变革
B. 文化机制的渐变为文学变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C. 救亡与启智成了近代文学变革的内在动因
D. 异域文学的营养加速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正确答案:ABCD
10. 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受众队伍是:
A. 格非
B. 孙甘露
C. 莫言
D. 马原
正确答案:B
6. 新创办的()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又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这为职业作家的出现提供了经济保障。
A. 《小说林》
B. 《热风》
C. 《大众文艺丛刊》
D. 《文学杂志》
正确答案:A
7. 《迷舟》的作者是:
福建师范大学20年秋季《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二附标准答案
33.《寒夜》虽然仍采用作者常用的全知全觉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 ,但叙述者通过不定内聚焦与非聚焦手段的交替运用,尽量让不同的故事人物表露自身心灵的合理化,从而为他们寻找出令人同情之处。
福建师范大学20年秋季《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二附标准答案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悼橘宗一》、《伟大的殉道者》发表于()
A.1921年
B.1922年
C.1923年
D.1924年
答案:D
2.胡适认为“介绍西洋近世文学的第一人”是:
A.严复
30.陈荣衮提出白话文是 “维新之本”的主张。
答案:错误
31.梁启超等人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戏剧专门杂志。
答案:错误
32.从李冷、陈真、吴仁民、李佩珠以至于《家》中的觉慧、觉民,巴金一直力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出革命的英雄,他一直在讲述和建构着理想英雄的人格神话。这也就使得他的作品带上了明显的主观想象成份。
B.知识分子内部结构的调整
C.作家社会角色的转变
D.走向世界的文学梦
答案:ABCD
16.三次文艺批判运动是指:
A.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B.《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
C.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
D.三反运动
答案:ABC
17.下列属于周作人的文学主张的是:()
A.人的文学
B.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与肉的一致的文
答案:正确
25.1907年,新创办的《小说林》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又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这为职业作家的出现提供了经济保障。
答案:正确
26.明确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黄遵宪,他在一八八九年的《夏威夷游记》中写道“故今日不作诗则已,若作诗,必为诗界之哥伦布玛赛郎然后可。犹欧洲之地方已尽,生产过度,不能不求新地于阿米利加及太平洋沿岸也。……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虽然,诗运无绝之时也。今日者革命之机渐熟,而哥伦布玛赛郎之出世必不远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师1103考试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复习题福师1103考试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复习题一论述(下列四题任选两题作答。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足,条理清晰。
每题50分):一、胡风文艺思想批判运动述评。
答题要点:从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上升到反胡风集团的斗争,教训就更为深刻。
从理论上看,胡风的文艺思想虽然与当时左翼文艺的主流观点有分歧,但本质上看两者都属于马克思主义体系;而胡风本人和许多“胡风分子”在共和国成立之前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对左翼文艺运动都作出过贡献。
但是,就由于胡风的文艺思想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太一致就组织对其围攻,由于胡风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就罗织罪名,由最高领导人定调子对其实行无情打击,甚至动用司法权力对其专政,这种做法就更无学术讨论或民主法制可言。
其直接后果是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党员干部甚至青年学生惨遭迫害。
“胡风集团”冤案对整个文艺界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举国声讨,批判揭发,大兴整人之风,使得文艺界笼罩在一片恐怖惊慌之中。
正在建立的学术民主、艺术民主的局面被断送了,共和国成立时心情舒畅作家艺术家们一下变得战战兢兢。
总之,无论从发动者的意图还是从实际的运动过程或运动效果看,在这些名为文艺批判的运动中,惟一缺席的就是艺术。
但正是这三场文艺批判运动,连同五十年代初期建立起来的完备的文学队伍的体制化管理体系,完备的文学期刊、报纸文学副刊和文学出版社的运行机制,以及适应国家意识形态需求的作家级别、薪俸、奖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共和国的文学范式、共和国文学的运行机制正式形成。
因此, 1956年l月 14日到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肯定了“我国的知识界的面貌在过去六年来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宣布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怀仁堂向文艺界和科学界作报告时指出:“我们所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
”他说,对于文学艺术工作,党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为工农兵服”,“也就是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一切劳动人民服务。
”“在为工农兵服务的前提下,任何作家可以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来创作,互相竞赛。
题材问题,党从未加以限制”。
同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明确宣布:“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
这一切无不表明,中共中央和文艺界的领导也已认为,文艺界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完成,共和国的文艺范式基本确立。
二、论巴金创作的文学史意义答题要点: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由传统步入现代、由自足迈向世界的曲折进程中,一些作家和他们的创作毫无疑问地担负着某种无可替代的历史责任。
应该从这些作家创作的个性特征入手,把他们的作品放到文学发展的宏观背景中去追寻其文学史意义。
1、承前启后的家庭问题小说2、现代人格的建构与国民灵魂的重铸3、接受外来与继承传统的有益参照4、解决雅俗文学对峙的成功范例总而言之,艺术的良知和为读者考虑的自觉,使得巴金的创作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严肃的文学追求与通俗的表现方式相结合的一种成功的范例。
巴金自由地出入于高雅与通俗之间,他的作品也产生了“雅俗共赏”的接受效果。
完全有理由说,五四以来一直困扰着文学界的雅俗对峙问题,实际上在巴金的创作中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
三、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述评。
答题要点:文学改良运动与现代文学观念的萌生:1、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诗界革命;2、从报章文体到新文体;3、着意“营构人心”的小说界革命;4、戏剧观念的更新和文明新戏的萌芽;5、力主“言文合一”的白话文运动;6、独行者的文学批评与现代观念。
四、先锋小说的叙事特征。
答题要点:当先锋小说家在第二能指和第二所指画上鸿沟之后就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他们要消解意义、消解深度模式就意味着反传统,就意味着他们必须与传统的小说观念作战,所以,他们采用了种种的方式,故意去颠覆传统的叙事模式。
1、“戏拟”。
所谓“戏拟”,就是一开始故意模仿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然后在写作的过程中颠覆这种方式。
在先锋小说家中间,运用“ 戏拟”这种方式最受注目的是余华,他的《河边的错误》、《鲜血梅花》以及《古典爱情》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
2、设置“空缺”。
先锋小说对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颠覆的另一方式,是故意在小说中设置“空缺”。
传统的小说在时间上是完整、明晰的,故事是有头有尾的,时间链条和因果链条是紧密相连的。
所以传统的小说总是阐释性的,它通过对人物事件因果关系的交代,显示自己的意义。
而实验小说家则有意设置空缺(不是省略),使得小说的时间链条被打断。
时间链条被打断之后,因果链条也因此而被打破,小说的意义也就无法被整合出来。
在故意设“空缺”方面,格非的小说《迷舟》就是典型的代表。
这篇小说把北伐战争作为故事的背景,时刻让你感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小说还用时间作标题(除引子外),有关萧七天的故事也很有意思。
但惟独第六天晚上他去榆关做什么成了空白(空缺),而这空缺又是小说至关重要的。
萧死了,成了无法补上的空缺,读者无可判断。
这不是省略,因为这是整个故事中最关键的,最需要讲述的。
这里的空缺就把时间链条和因果链条破坏了。
3、通过纯粹的语言游戏进行反叙事的实验。
先锋小说家对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的颠覆还在于通过纯粹的语言游戏进行反叙事的实验。
先锋小说家都重视小说的语言实验,但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的是孙甘露。
他的《信使之函》、《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等作品彻底斩断了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每个句子、每一语段都让人看得懂,但整篇小说没有故事,没有内容,只是那些句子和语段的随意搭配,只是能指的自我指涉和相互指涉。
福师1103考试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复习题二论述(下列四题任选两题作答。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足,条理清晰。
每题50分):一、社会文化的变迁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答题要点:在清末以来的文学改良思潮中,中国文学萌发了现代的观念,但这种处于萌芽状态的观念并没随时间的推移而引发中国文学的根本性变革。
世纪初年社会政治的动荡不安不仅没使文学改良的观念性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创作实绩,而且使主张改良变革的文学阵营产生分化,使初见端倪的变革风尚偏离向前发展的轨道。
因此,继续推动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促使其在晚清以来改良变革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这一重任或机遇,历史地落到了更为年轻、更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身上以胡适、陈独秀、周氏兄弟、郭沫若等一大批更具有现代思想观念的知识分子成了推动这一历史性进程的主要力量。
他们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高张起文学革命的大旗,用更为成熟、更为系统完备的现代理论观念涤荡传统的尘垢,取代文学的主潮;他们用具备充分现代形态的创作实绩宣告了自晚清以来中国文学断裂期的结束,宣告中国现代新文学的诞生,宣告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形成。
从1898年开始以来的中国文学需要一场更为彻底的新变革,文学现代化进程期待着更激进的推动者。
因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必须既包括文学观念的现代化,也包括实际创作的现代化,既包括作品艺术形式的现代化,也包括作品思想意识的现代化。
历史期待着新一代知识者来彻底涤荡传统的尘垢,开创全新的文学传统。
二、为什么说经过三次文艺批判运动,共和国的文艺范式基本得到了确立?答题要点:三次文艺批判运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的初衷就在于对知识分子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他们的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规范到主流意识形态上来,从而建立一种崭新的、符合《讲话》精神的共和国文学范式。
对于不服从这种规范、有碍于共和国文学范式建立的胡风等人,最后当然只能采取政治的方式加以迅速解决。
因此,了解三次文艺批判运动中的理论分歧,基本上可以看出共和国文学范式的一些主要规范;从三次文艺批判运动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基本上也可看出共和国文学范式的主要运作方式。
1、历史的修辞与经典的阐释;2、现实的再现与作家的立场;3、艺术缺席的文艺运动与批评。
三、为了消解意义,先锋小说家主要进行哪些反传统的操作?答题要点:当先锋小说家在第二能指和第二所指画上鸿沟之后就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他们要消解意义、消解深度模式就意味着反传统,就意味着他们必须与传统的小说观念作战,所以,他们采用了种种的方式,故意去颠覆传统的叙事模式。
1、“戏拟”。
所谓“戏拟”,就是一开始故意模仿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然后在写作的过程中颠覆这种方式。
在先锋小说家中间,运用“ 戏拟”这种方式最受注目的是余华,他的《河边的错误》、《鲜血梅花》以及《古典爱情》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
2、设置“空缺”。
先锋小说对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颠覆的另一方式,是故意在小说中设置“空缺”。
传统的小说在时间上是完整、明晰的,故事是有头有尾的,时间链条和因果链条是紧密相连的。
所以传统的小说总是阐释性的,它通过对人物事件因果关系的交代,显示自己的意义。
而实验小说家则有意设置空缺(不是省略),使得小说的时间链条被打断。
时间链条被打断之后,因果链条也因此而被打破,小说的意义也就无法被整合出来。
在故意设“空缺”方面,格非的小说《迷舟》就是典型的代表。
这篇小说把北伐战争作为故事的背景,时刻让你感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小说还用时间作标题(除引子外),有关萧七天的故事也很有意思。
但惟独第六天晚上他去榆关做什么成了空白(空缺),而这空缺又是小说至关重要的。
萧死了,成了无法补上的空缺,读者无可判断。
这不是省略,因为这是整个故事中最关键的,最需要讲述的。
这里的空缺就把时间链条和因果链条破坏了。
3、通过纯粹的语言游戏进行反叙事的实验。
先锋小说家对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的颠覆还在于通过纯粹的语言游戏进行反叙事的实验。
先锋小说家都重视小说的语言实验,但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的是孙甘露。
他的《信使之函》、《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等作品彻底斩断了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每个句子、每一语段都让人看得懂,但整篇小说没有故事,没有内容,只是那些句子和语段的随意搭配,只是能指的自我指涉和相互指涉。
四、从读者接受的角度,谈巴金小说雅俗共赏的原因。
答题要点:在现代文坛上,巴金可以说是拥有最广大读者的作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往往是一经问世就受到普遍欢迎。
巴金的作品所以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首先与作家本人充分理解和尊重读者分不开。
除了贴近时代与社会,贴近现实人生,表现广大读者所共同关注的话题之外,巴金还把读者能否接受作为衡量创作成功与失败的标准。
因此,他特别注意语言的通俗性,尽量做到明白晓畅。
他一般不大使用诘屈聱牙的字句或冷僻的词汇,笔下也很少出现生硬的方言行话或哗众取宠的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