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劳动经济学的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大全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大全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的含义(特征):(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5)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2、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及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3、论述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答: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

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不同的工资水平下(即劳动力价格)条件下,有能力并有意愿使用的劳动力数量,两者缺一不可。

劳动力需求与消费品的需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购买意愿和支持能力的统一。

如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需求,其直接目的是通过物品的消费获得某种满足。

但劳动力需求的直接目的则是为了生产剩余,也就是为雇主提供利润。

当这种生产剩余的能力为零时,需求量不会再增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量的大小与价格水平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比较的标准是价格水平。

只有在确定的时点、确定的价格水平下,才能谈到需求增加、减少还是不变的问题。

因此,劳动力需求的价格尺度就是工资水平。

(为论述题时尽量多答)4、劳动力需求的假设及其含义:劳动力需求的基本假设包括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生产技术的假设:或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假设技术条件可变。

组织目标的假设: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

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

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

市场环境的假设:分析劳动力需求还要考虑不同的市场状况。

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

最常见的是假定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

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给基本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也就是说劳动力具相同的质量。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方法、规范方法劳动经济学中的规范方法: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方法,含有一定的价值判断。

价值尺度:1.效率(经济增长了每个人的收入增加了,就是一种改善。

)本质是互惠原则2.公平2.劳动市场的政策目标:促进互惠交易的实现,扫除交易障碍。

有关市场失灵的考虑: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资本市场不完全、市场缺位广泛存在。

3.什么是劳动需求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工资率条件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4.劳动需求的经济学假设生产技术假设:不变的假设、可变的假设组织目标假设:生产性组织目标、非生产性组织目标市场环境假设:完全竞争性市场、不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经济学假定劳动力是同质的5.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与劳动力需求的变动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在同一条劳动力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劳动力需求的变动:非工资率因素变化引起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位移。

6.劳动需求的影响因素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技术系数的概念反映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之间的配合比例关系,它可以划分为固定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其对技术即生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

它可以划分为短期、长期与超长期。

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在生产技术既定的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还受到企业目标的影响,社会制度安排对劳动需求的影响社会制度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即一定的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就业制度、用人制度、工资制度、福利制度等各项制度安排。

非正式制度,即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潜在规范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伦理道德、习惯等。

7.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假设边际生产力递减:边际生产力(产量)是指额外每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能增加的产量当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可变时,边际生产力递减。

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量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MP)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出平均产量(AP)是指所有要素的平均产出当AP上升时,MP位于其上;(淡色为AP,深色为MP)当AP下降时,MP位于其下。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二、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劳动力是稀缺资源吗?→有价格→即使闲置也不能无偿使用→偶尔被无偿或低价使用,已经被使用的劳动力的价格也不会降低注意:若一种资源的价格不能有效降低,则对其使用量很难扩大,这种资源价格不能有效降低的现象就是价格刚性或价格粘性,比如,工资的粘性远远强于其他资源。

2、劳动力资源配置→假定经济行为人是理性的→对理性的阐述:劳动者总是通过劳动收入和闲暇的组合来最大化其效用。

注意:劳动力市场上经济行为人的理性使得劳动力市场上有着特殊的买卖——劳动力需求(买)和劳动力供给(卖)——的关系。

3、劳动力市场的特殊的买卖→劳动力需求(买)的特殊性——派生需求→劳动力供给(卖)的特殊性——a、ba、人们“出租”给雇主的劳动显然不能与劳动者相互分离,即:使用价值(劳动)与价值(工资)不分离。

b、由于劳动者以某种工作形式在一周之内提供大约40小时的劳务,因此工作的非货币因素显然非常的重要,例如:工作的健康和安全特征、工作难度、稳定性、培训和晋升的机会、社会地位等等。

一、研究方法最大化分析均衡分析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规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特点:1、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物,研究现象自身运动的规律及内在逻辑。

2、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析相关事实资料。

2、设定假设条件。

3、提出理论假说。

4、验证。

规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特点:1、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

2、规范经济学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比的数值。

3、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对生产要素B的需求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

4、替代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B的数量下降,则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B的替代性生产要素5、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

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6、替代效应: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闲暇的相对价格(工资),当闲暇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闲暇的需求应该下降,导致劳动者每周工作更多的工作时数。

替代效应 = △H/△W > 07、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

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8、家庭等产量曲线:就是指在生产同样家庭商品产量的家庭生产时间和购买物品的不同要素组合的轨迹。

9、交叉替代弹性:就是指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成员i的工资率变化所引起的家庭成员j的工作时数的变化。

10、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11、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12、劳动力流动:即地域性流动、行业性流动和职业间流动。

13、职业流动率:是某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与总的就业人数之比。

14、前市场差别:社会使得有些成员只能接受较少的教育或者得到较差的健康照顾,由此而造成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上的差别我们称为前市场差别。

15、劳动力市场歧视:指在现行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相同生产率的劳动力,由于在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上有所不同,如种族、性别、年龄等,而影响了他们获得同等报酬或获取同等就业机会。

00164自考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00164自考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00164自考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复习资料一生产与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课后2)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答: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识记),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求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

(识记)劳动稀缺性的实质: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始终是制约社会和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充分满足的基本因素。

3、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是:(识记)(相对性、普遍性和绝对性。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领会)机会成本,是指将稀缺的劳动资源用以满足此种需要和愿望而放弃的彼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

(领会)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

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以明智的方式追求这一目标。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它突出了效用和货币收益方面,而忽略掉非货币收益方面。

所谓选择,就是指主体关于如何利用资源去生产物品和消费闲暇的决策,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自身的需要和愿望。

如何选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资源的配置。

通过人们的无数次各种各样的选择,将可用于生产经济物品的劳动资源按一定的工资分配到不同的职业、企业、部门和地区,从而在劳动方面最终回答一个经济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一基本问题。

《劳动经济学》总复习资料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课后1)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而引起的劳动资源配置的问题。

劳动经济学复习材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材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材料劳动经济学复习材料1.传统的劳动经济学和现代劳动经济学区别:传统的劳动经济学更关注外部劳动⼒市场,企业借助它可以了解⼀个地区的⼈⼝与劳动供给装况、⽣活费⽤与⼯资⽔平、⼯作条件、政府劳动⼒市场管制等。

⽽劳动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已经渗⼊到企业组织内部帮助企业更好的理解内部劳动⼒市场,为更加有效的⼈⼒资源管理决策提供教学的分析⼯具。

2.亚当·斯密的理论:1776年《国富论》把劳动视为经济财富最终来源的⾸要因素。

他的⼯资理论可以分为长期⼯资和短期⼯资两类:长期⼯资决定理论认为劳动供给是重要的,同时引出了⽣存⼯资的思想;短期⼯资决定理论,强调了需求和谈判⼒量的重要性。

他的⼯资理论实际上就是⼀种供给与需求的理论,他也提出了“补偿性⼯资的理论”的早期思想。

3.⼈事管理经济学的含义:⼈事管理经济学实际上是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需求管理经济学”,即将经济分析⽅法运⽤于劳动者在⼯作场所内的供给⾏为——⼈⼒资源管理范畴。

4.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稀缺性和理性稀缺性——即我们赖以⽣存的资源是有限的,难以满⾜我们⽆限的欲望理性——⼈们总是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就各种的可能选择中,作出最有利于其⽬标之实现的最佳选择5.规范经济学:实证研究⽅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经济现实内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远⾏规律。

特点:1.⽬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的远动规律和内在逻辑。

2.结论具有客观性,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检验6.规范经济学:规范研究⽅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特点:1.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2. 研究⽬的为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7.劳动⼒市场测量:指标与⽅法劳动经济学研究⽅法:埃思⾥奇《应⽤经济学研究⽅法论》劳动⼒市场测量:指标与⽅法A.标题 B.情况说明 C.问题识别与解释D.⽬标E.⽂献评论F.概念框架G.⽅法与程序H.参考⽂献8.简要归纳我国劳动⼒市场测量的指标与⽅法:引⼊阅读或者季度的劳动⼒调查;将对特殊劳动问题(⼀般与⼯伤、培训、劳动⼒流失等相关)的调查作为常规的劳动⼒调查项⽬中的⼀部分;增加常规的专项家户调查(与童⼯、⾮正规部门、家庭收⽀等相关);对企业进⾏改进,包括扩展调查的覆盖范围,并增加劳动⼒流动和未填补的职位空缺数据的统计;提⾼⾏政记录的覆盖范围、频繁和汇报准确度以提⾼数据质量,并提⾼数据的利⽤程度。

劳动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含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定义:“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A、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B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C、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D、劳动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我国把男60岁,女55岁作为劳动年龄的上限;3.劳动力资源:指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4.劳动力资源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判断一国劳动力资源量的大小,不应只考虑它的数量,还应考虑劳动力人口所具有的平均素质。

劳动力资源还可有潜在和现实之分;5.劳动力资源不同于社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劳动力资源较广泛,而社会劳动力的范围较窄。

6.劳动力需求:指一个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7.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8.需求和需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需要是指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而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1.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A、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B、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C、工资水平;D、个人非劳动收入;E、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F、社会保障制度;G、宏观经济状况;H、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2.2000年在世界各国中,如果从高至低排列,中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排第9位。

3.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4.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和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的内容是什么?A、两种假说的前提是相同的,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的反应性,二级劳动力主要是中年妇女构成,其参与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着较灵敏的反应性。

B、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篇:《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非自愿失业2.内部劳动力市场3.工作采购4.工资漂浮5.就业的统计性歧视6.结构性失业7.人力资本8.效率工资9.劳动力需求弹性10.劳动参与率简答:1.简述恩格尔定律,应用恩格尔系数法计算社会的最低工资标准。

恩格尔定律制一国居民所有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计算最低工资公式为:M =Z/N•S+T(Z为最低食物支出费用,N为恩格尔系数,(S为人均赡养系数,T为调整系数)根据国家营养学会提供的年度标准食物谱及标准食物摄取量,结合标准食物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最低食物支出标准,除以恩格尔系数,得出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再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再加上一个调整数2.劳动市场的逆向选择表现。

在雇用前,雇主不知道谁的能力强。

雇主只好按照相同的工资招聘所有的雇员。

雇主为信息劣势方,雇员为信息优势方。

如果雇主降低工资,能力强的人就会离开。

随着工资降低,雇员人数在减少,能力结构发生变化,低效率的雇员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3.简述发达国家在职培训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

德国模式(双重学徒制):即员工的培训都在学徒期内完成,由企业和员工共同承担在职培训的成本(企业承担直接培训成本,员工以接受更低工资的方式承担间接成本)日本模式:企业重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员工跳槽率低,因此员工的在职培训费用主要由企业承担。

北欧模式:在职培训费用主要由政府承担,尤其是对失业工人的培训费用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提供的自由市场模式(美国):企业提供正式和非正式培训,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技校提供脱产培训;学徒制;政府培训项目4.分析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P2335.简述劳动力流动的成本。

P1836.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区别。

P2267.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与库兹涅茨法则。

P190-1918.扎林斯基对人口自然变动和人口机械变动所概括的五个阶段。

P1979.影响宏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P268第二篇: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填空20×1’选择(单选&多选)10×2’ 名词解释5×3’ 简答题4×5’ 分析题3×6’&1×7’ 一.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有助于个人更好地理解个人职业发展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及其动态变化,从而更好地进行个人职业生涯决策,过上更美好的生活2.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内部劳动力市场,如招聘与甄选、晋升、薪酬设计、福利安排等,为更加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教学的分析工具3.政府对劳动领域的宏观管理需要劳动经济学分析与研究的支持二.亚当·斯密《国富论》:劳动是经济财富最终来源的首要因素三.人事管理经济学实际上是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力需求管理经济学”,即将经济分析方法运用于劳动者在工作场所内的供给行为---人力资源管理范畴四.稀缺性和理性是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稀缺性——即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是有限的,难以满足我们无限的欲望理性——人们总是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就各种的可能选择中,作出最有利于其目标之实现的最佳选择五.实证经济学——“是什么”实证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示经济现实内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规范经济学——“应该是什么”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六.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埃思里奇《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研究项目立项数是研究方法最具体的体现其组成要素有:A.标题:项目的标题应该提出研究的主要重点,但标题不应该超出一定的数字B.情况说明:说明与研究项目有关的人员和组织的情况,以及与研究项目相关的其他类型的概要信息,如项目参与人员的姓名.头衔以及在项目中的角色C.问题识别和解释:描述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并为项目的目标提供理论基础.通常由两个步骤组成的程序可以对问题进行最好的描述:第一步对更广泛的问题领域作出一般性考察;第二步将注意力缩小到已得到详细展开的一般问题下的子问题,它在一个单一研究项目的资源约束内是可研究的.问题的陈述或理由是对立项书的普遍要求D.目标:明确指出本研究项目打算认识什么.发现什么和/或达到什么目的.目标,指明了研究的目的和用一个具体目标目录来得到很好的陈述.目标的合理性基于问题的陈述,并成为方法和程序的焦点E.文献评论:目的是为说明我们对项目所研究的问题已经有哪些了解.在详细的文献评论之前很难或者不可能充分提出问题和陈述目标.并非所有的立项数都要求有一个证书的文献评论部分,但是,如果不了解前任的研究成果,那么就无法从事研究F.概念框架:立项书中应该有一个标准的正是概念框架.分析是概念框架的最基本形式,这种分析运用了该项目所提出的特定的.研究问题的经济概念或其他概念G.方法和程序:描述研究将如何实现,它们直接来自目标,收到文献评论的直接影响,并受到概念框架的间接影响.方法和程序强调如何产生或收集数据.使用何种分析技术.程序中的先后次序以及经验估计的推导等问题H.参考文献:为立项书中所只用的资料来源提供证明,包括在解释.定义或证明问题中使用过的原始资料,文献评论中使用过的原始资料以及在概念框架.方法和程序部分中使用过的所有参考文献七.劳动力市场测量:指标与方法在劳动力市场测量体系中,测量指标与测量方法是确保有效测量的两大支柱:合适的方法确保”正确的测量”,而合适的指标则保证”正确的测量” 测量指标结构始终是劳动力市场测量的核心劳动力市场测量的方法主要包括:人口普查与家户抽样调查.企业调查.行政记录八.简要归纳我国劳动力市场测量的指标与方法在就业统计方面,我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包括经济活动人口指标,就业人员数目以及地区.行业.职业.企业类型的分布,就业人员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就业身份.户籍性质的结构性指标;在失业统计方面,除了城镇等级失业人数和登记失业率以外,我国在1999年及以后年份的《劳动统计年鉴》中均增加了关于城镇失业人员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失业前所属行业和从事的职业.失业原因及寻找工作方式的结构性指标.从2004年开始,我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增加了对城镇就业人员的工作时间统计.在工资方面,我国历年均对各种类型的单位进行详细的就业人员劳动报酬统计.此外,我国的劳动统计中还覆盖到了消费价格指数.家庭收入与支出.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劳动争议.劳动保障监察.社会保障和工会工作等方面的指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状况我国劳动统计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五种:失业登记.”三合一”就业统计.人口普查.城镇劳动力调查以及其他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不定期进行的零星专项调查九.新增单位生产要素投入与边际收入一单位的生产要素额外投入相联系的边际收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多投入一单位这种要素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即边际产品(MP:marginal product);二是一单位实物产出所带来的收入变化,即边际收益(MR:marginal revenue)十.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力需求P39企业通过调整劳动力需求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其特点为:企业雇用的最后一个单位的劳动所带来的边际收入必然等于使用这个劳动所支付的边际成本,即MRP =ME十一.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处于卖方垄断地位的企业,其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有一定的定价能力,但是在劳动力市场上确实完全竞争的,依然是劳动力价格的接受者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买方垄断企业在产品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是产品价格的接受者,而在劳动力市场上则处于垄断的地位十一.长期的劳动力需求P43长期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W/MP =C/MP 公式左边,分子表示雇用一个单位劳动力的成本,分母表示增加一个劳动力所产生的额外的产出,因此W/MP 表示用劳动力来生产一个单位的额外产出所带来的成本的增加,同理等式右边则是运用资本来生产一个单位额外产出时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因此可得,在长期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企业同时对使用的劳动力和资本进行调整,从而使运用劳动力来生产一单位额外产品所需的边际成本等于运用资本来生产一单位额外产品所需的边际成本十二.希克斯--马歇尔定理: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富有弹性,无须大幅度提高这些生产要素的价格就能很容易地获得其供给量的增加;以其他生产要素替代该种劳动力很容易;使用该种劳动力进行生产的产品富有价格弹性;该种劳动力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很大十三.非全日制:正常工作时间少于具有可比性的全日制工作时间的工人非全日制供给的主要群体: 1.已婚妇女劳动参与率的提高2.退休后的老年劳动者3.高校学生“兼职” 4.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十四.市场工作—闲暇选择P69如果将实现同一效用水平的工作与闲暇的组合连接起来,便可以得到无差异曲线,它本质上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的两种物品的不同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因此也叫等效用曲线.它具有以下四点特征: 1.每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一个效用水平,距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高2.对同一个人来说,无差异曲线之间不会相交,如果相同的工作和闲暇组合上有两条无差异曲线,就可能产生两种效用水平,显然是不合理的3.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也就是说,在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想要增加货币收入,就必须放弃一定的闲暇时间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左端陡峭,有段平缓,说明收入与闲暇的边际替代率随闲暇的增加而减少要想实现效用最大化就要求劳动者在赚取最高收入的同时消费尽可能多的闲暇.个体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偏好组合来实现效用最大化,即预算约束劳动力供给决策受到个体偏好和预算约束的影响,而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的切点,即是一个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劳动者选择的最佳工作时间十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工资上升的收入效应,会促使劳动者减少劳动力供给时间,更多地享受闲暇工资上升的替代效应,会鼓励劳动者增加工作时间而减少闲暇,从而获得更多的报酬十六.通过图形说明工资率上升时收入效应占主导地位的情况P70如果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在不增加工作时间的情况下,也会获得比原来更高的收入.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在不改变劳动力供给的情况下获得了一笔”非劳动收入”.那么,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非收入劳动”的增加就会导致劳动力即使减少工作时间,仍可维持原有的收入水平,并且还可以多享受闲暇.如果原有的工作和收入已经可以为劳动者创造满意的生活,那么收入继续增加的结果就是劳动者用更少的工作时间就可以保证自己的满足感.此时,工资上升的收入效应占主导地位.如图十七.结合女性历史地位的变迁,运用两种替代效应的理论说明工资率变化对不同时期女性劳动者产生的影响,并作图示P7 十八.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在一些公司里,副总裁的工资比那些头衔不那么显赫的员工的工资还低?十九.对于危险性较高或是特别令人厌恶的工作,为了招收从事这些工作所需要的劳动力,方法主要有哪些1.强迫人们去做这类工作,比如军队征兵从事抢险救灾工作等2.诱导人们自愿地从事这类工作,比如通过提供补偿性工资来促使人们接受条件较差的工作等二十.职业生涯决策的生命周期理论1.个体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其生产率是不同的,这样才会产生所谓的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职业发展任务2.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在生命周期的早年和晚年,由于工资较低,人们更倾向于从事闲暇活动3.个体在生命周期内决定何时开始工作要涉及某段时间内市场与家庭生产率之间的比较.当个体的市场收入能力高于家庭生产率时,人们会选择更多地从事市场工作;反之,则更多地从事家庭劳动4.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个体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将会采取不同的劳动力供给决策二十一.高等教育投资P109如图,清楚地显示了两类人在收入上的差异.其中工资报酬六A反映了没有上大学的个体的工资报酬流,在本例中指18岁高中毕业后不去上大学而立即参加工作进入就业的那部分人;而工资报酬流B则反映了18岁高中毕业之后选择上大学的人一直到退休的终生工资报酬流.从图可知,上大学的总成本包括因为上学而放弃的收入和学费等直接成本,而净收益部分表示收入增量,也即接受大学教育和不接受大学教育的工资报酬流的差额.经过折现后,只有收入的增量大雨或等于上大学的总成本,个体才会选择接受大学教育.因此可得出: 1.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上大学的总成本降低,那么个体对于上大学的需求将增加;反之,如果上大学的总成本上升,个体对于上大学的需求将下降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上大学与不上大学的工资报酬流的差额增加,那么对于上大学的需求也将增加3.由于年轻人的未来工作时间较长,因此其收益的贴现值也将较大,所以相对于年长者而言,年轻人读书更合算。

劳动经济学总复习

劳动经济学总复习

劳动经济学复习材料1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_______。

A.工资所得B.他人赠与C.劳动报酬D.非劳动所得2.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_______活动。

A.有价值的B.有目的的C.有希望的D. 有计划的3.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_______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A.最大雇佣量B.现有雇佣量C.最小雇佣量D.平均雇佣量4.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_______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A.某种工资率下B.某种劳动生产率下C.某种价格比率下D. 某种价值比率下5.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_______。

A.劳动力供给价格B.劳动力需求价格C.劳动力均衡价格D.劳动力失衡价格6.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_______的连辍轨迹。

A.相切点B.最高点C.最低点D.交叉点7.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_______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A.资本B.土地C.技术D.资金8.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_______两方面来分析。

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B. 社会效益和发展形态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D.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9.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_______。

A.要求企业不营利B.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C.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D.要求企业的利润保本10.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划分为_______三大方面。

A.微观,中观,宏观B.自然,经济,社会C.家庭,企业,国家D.经济,气候,家庭11.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_______的连辍轨迹。

A.最低点B. 交叉点C.相切点D. 最高点12.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_______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2.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B )A.客观事实B.价值判断C.经济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D.经济现象运动的内在逻辑3.规范研究方法要说明的是( C )A.研究对象或现象“是什么”的问题B.如何认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客观事实C.研究对象或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D.研究如何规范的问题4.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D)A.相对稀缺性B.绝对稀缺性C.普遍稀缺性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5.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经济学将此种力量定义为( B )A.需求弹性B.资源的稀缺性C.机会成本D.边际生产力6.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功能,体现为( B )A.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B.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C.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D.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7.根据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C )A.工资率大于边际替代率B.工资率小于边际替代率C.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D.工资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8.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D)A.就业率B.失业率C.劳动力供给弹性D.劳动力参与率9.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 D)A.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B.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D.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10.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A )A.劳动者家庭或个人B.政府或公共部门C.行业工会D.企业或雇主11.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B )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B.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C.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D.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12.有关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B )A.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即为市场最低工资标准B.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因家庭而异C.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实质上是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互补关系D.不同家庭的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呈斜线分布13.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供给会减少,原因是( A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C.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D.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14.下列最能准确体现“劳动力供给”含义的是( D )A.中国具有13亿以上人口B.张三家里18岁以上成员有3人C.李四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D.王五来到人才市场应聘,要求最低工资不低于1万元/年15.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 A )A.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B.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C.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D.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16.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D )A.劳动投入的数量B.资本投入的数量C.科技投入的数量D.劳动与资本要素的价格17.如果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始终为固定不变,则劳动力需求( B )A.缺乏弹性B.无弹性C.为单位弹性D.富有弹性18.如果某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大于l,说明该劳动力需求弹性是( C )A.无弹性B.无限弹性C.富有弹性D.缺乏弹性19.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说法是( A )A.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减少B.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增加C.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减少D.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增加20.企业经营中的“长期”的含义是( D )A.仅资本投入可变B.劳动投入可变,资本投入不可变C.其他因素不变仅有劳动投入可变D.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21.如果两类劳动力存在总互补关系,则这两类劳动力需求的( C )A.自身需求弹性为负值B.自身需求弹性为正值C.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D.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22.反映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是( B )A.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B.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C.劳动力供给的自身工资弹性D.劳动力供给的交叉弹性23.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蛛网不稳定条件”是指( B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24.下列哪种情况劳动力资源能实现最优分配?( A)A.当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的时候B.当劳动力市场偏离均衡的时候C.当生产效率高的行业向生产效率低的行业转移劳动力时D.当不同行业出现不同的工资率时25.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模型成立的条件是( A)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26.在动态均衡模型中,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所形成的蛛网模型是( B )A.收敛型B.发散型C.封闭型D.直线型27.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指的是( B )A.市场分析中假定各种力量都不变的状态B.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处于力量相当或稳定的状态C.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同时处于变动的状态D.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28.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通过竞争达到均衡时,将导致( A )A.充分就业B.劳动力供给过剩C.劳动力供给不足D.劳动力需求不足29.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A )A.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30.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 D)A.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B.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C.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销人力资本存量D.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31.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B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D.培训教材费用32.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优分配的做法是( B )A.低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B.高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C.高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低的工资率D.低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高的工资率33.下列属于企业雇用成本中直接成本的是( C )A.企业员工的年度工资总额B.企业员工的年度奖金C.招聘员工的广告费用D.参与雇用人员的工资34.企业对员工进行特殊培训所花费成本的补偿方式是( B )A.由受训员工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B.由企业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C.用低于员工的VM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D.用高于员工的VM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35.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是指人力资本投资预期收益的现值( C )A.大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B.小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C.等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D.等于银行利息时的折现率36.根据人力资本预期投资净现值计算公式,下列因素中影响净现值的是( B)A.投资的方式B.投资的期限C.投资的客体D.投资的主体37.在下列企业提供的培训中,属于一般培训的是( D )A.生产知识培训B.产品知识培训C.专业技能培训D.普通话培训38.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 C )A.劳动数量的增加B.劳动时间的延长C.劳动需要特定的知识技能D.劳动条件的改善39.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40.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D )A.带薪休假B.免费工作午餐C.折价优惠商品D.失业保险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ABCDE)A.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的B.劳动力形成周期长,在现代社会至少需要16年C.劳动力不能储存D.必须保证劳动力维持生命的最起码的收入或物质生活条件E.劳动力具有生命周期和生理间歇周期2.劳动力的特点主要有( ABD )A.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B.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特征C.劳动力可以储存并转移D.劳动力具有能动性作用E.劳动力的形成周期较短,一般为1年3.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主要有(ABCDE )A.宏观经济状况B.人口性别构成C.家庭的和谐程度D.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E.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完善程度4.等成本线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其斜率( CDE)A.等于零B.为正值C.为负值D.等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E.取决于劳动和资本要素的价格5.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的正确理解有(ACD )A.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减少B.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增加C.劳动力需求量变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D.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需求曲线上的移动E.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6.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为(ABCD )A.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B.产品的需求弹性C.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D.资本的供给弹性E.劳动力供给弹性7.劳动力市场的一般性属性有(ABCD )A.通过对立的两个主体——劳动者个体与企业之间的交换行为形成新的生产力B.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是一种等价交换行为C.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形成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D.通过交换实现了高效的生产要素的结合E.通过劳动力市场调节了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8.对于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理解正确的有(AC )A.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B.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持续变动中的状态C.揭示经济变量之间实现均衡的条件和如何调整实现均衡的分析方法D.揭示经济变量之间不稳定关系的分析方法E.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均衡9.当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率和就业量的波动趋于均衡点时,应具备的条件有( AD)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更为陡峭E.劳动力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更为平缓10.内部劳动力市场有利于降低雇用调整的成本,雇用调整对策的具体形式有(DE )A.存货调整B.商品数量调整C.商品价格调整D.变更劳动关系调整E.劳动投入量调整11.用净现值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正确的做法有( BCE)A.把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与成本直接比较B.把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和成本按一定折现率折现后比较C.当净现值为正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D.当净现值为负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E.当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现值大于投资成本现值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12.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主要有(ABCD )A.普通教育B.职业技术培训C.健康保健D.劳动力流动E.增加设备13.人力资本的特点主要有( ABCDE )A.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B.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风险性C.人力资本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持久性的收入D.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并积累的E.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创造性14.劳动经济学家把引起补偿性工资差别的非工资性因素归纳为(ABC )A.恶劣的劳动条件与伤害危险B.职业的社会声望与社会评价C.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D.劳动的时间长度E.劳动的数量与质量15.下列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中,属于福利种类的有( ACD)A.失业保险B.加班工资C.带薪休假D.免费工作餐E.年终奖16.企业采取延期支付的形式支付福利具有的优势有(BCDE )A.有利于减少企业在福利上的支出B.有利于企业获得稳定的生产经营外部条件C.延期支付的灵活多样可以增强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多种适应性D.有利于企业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E.可以使若干保险基金在免税的基础上获得积累17.在集体谈判决定工资模型中,确定双方坚持点的主要因素有( ABCDE )A.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求状况B.经济的景气程度C.企业货币工资的支付能力D.其他工会组织的集体谈判结果的影响效应E.双方的谈判技巧18.在劳动力市场中,卖方垄断的范围和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ABCD )A.工人的组织程度B.工会的组织规模C.工会的财政状况D.以往惯例E.企业的支付能力19.解决摩擦性失业的方法有(ADE )A.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情报工作B.对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C.增加就业机会D.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E.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20.有关充分就业的描述,正确的有( ACDE)A.凡是接受市场工资率愿意就业的人均能实现就业B.充分就业的实现,意味着失业现象的消失C.摩擦性失业及其他类型的自然失业与充分就业并行不悖D.充分就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E.充分就业是一个理想状态三、判断1、人力资源在社会中总是创造财富的。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1.劳动经济学的定义: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及其结果的经济学。

2.劳动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理论;均衡工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劳资关系问题;宏观经济中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问题,如贫困、失业、政府管制政策等。

第一章1.劳动力: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和劳动力是不同的概念:劳动力可能是一种潜在能力;劳动是人们有目的的运用劳动力创造价值的过程。

3.现代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力的含义: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4.劳动力资源:指劳动适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人口,有质量和数量的规定性。

5.劳动力需求: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们)愿意并且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欲望+钞票)6.劳动力需求的的特性:派生需求(市场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当雇主有利润时才会产生(雇主追求);与劳动力价格成反向关系。

7.劳动力需求分类:长期(都可变);短期(技术、资本投入不变);企业、行业、市场。

8.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基本假设:生产技术和设备不变;组织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劳动力同质化;市场分为三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完全垄断),一般假设为完全竞争。

第二章1.定义: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个人或家庭)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社会劳动时间。

2.分析对象:a)个人劳动力供给:一个人一生提供的社会劳动时间总和。

决策方式:劳动的收益和成本b)家庭劳动力供给:家庭成员向社会提供的社会劳动总量。

影响因素:养育子女c)社会劳动力供给:全社会提供的劳动总量。

分析方式:所有个人和家庭劳动供给量的总和。

劳动力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R法定劳动年龄人口的影响因素有:人口总数、人口结构R的影响因素:教育制度、工资政策、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家庭生产率、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2.劳动力资源的特殊性:⑴劳动力是附着在人身上的一种能力,而人在具有个性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⑵劳动力资源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具有能动性特征⑶社会生产力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函,劳动经济学不仅关注劳动力资源配置所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增加,还关注人自身的发展。

3.衡量劳动经济效果的核心指标: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三种表达方式:实物表示法时间表示法价值量表示法4.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与劳动经济学相关的经济现象或事件我国目前较为突出的劳动经济问题:论述题劳动就业问题(例:大学生就业问题、用工荒问题)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障问题(例:我国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问题(例:职业资格认证掀起“考证热”)建立人力资本的投资体制与制度问题(例:国家对教育培训的投资)注:就其中的一方面谈自己的认识5.劳动力的三层含义:⑴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⑶⑵指有劳动能力,从事劳动活动的人,及劳动者⑶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劳动力的总和6.完整理解马克思对劳动力的定义注意以下几点:⑴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在人的意识支配和控制下的具有再生性的生物力⑵劳动力是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能力⑶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之中的能力⑷劳动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⑸劳动力和劳动不是同一个概念①劳动力具体含义:在一定年龄范围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愿意参加复仇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②劳动人们有目的的运用劳动力创造使用的价值的过程是劳动力与劳动对象结合的过程7.区分三个概念:现实劳动力资源:蕴藏在所考查范围内的全部经济活动人口中的劳动能力的总和经济活动人口:全部正在此哪个是社会劳动的人口和尚未从事社会劳动但有劳动能力、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口潜在劳动力资源:所考查范围内全部人口所蕴藏的劳动能力的总和8.劳动力供给: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9.个人劳动力供给劳动时间分配的无差异曲线:为何凸向原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表明主体为得到相同的效用,增加消费一种物品,必须同时减少消费另一种物品,凸向原点的程度取决于增加消费一种物品,必须同时减少消费另一种物品的多少,即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性质。

劳动经济学 复习提纲

劳动经济学 复习提纲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考试时间:12月24日,星期一,10:30--12:30;考试地点:管106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P2)(1)劳动力市场的组织、运行及其结果(2)未来及当前劳动力市场上的参与者所需进行的各种决策(3)就业和报酬等劳动力市场问题有关的公共政策2、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P10)(1)实证分析是建立在行为理论基础上的,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并不回答相应可能出现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是好还是坏的问题。

两个最基本的假设:一是稀缺性假设,指任何生产性资源,相对于个体以及社会集体需求来说都是稀缺或有限的;二是理性行为人假设,即当事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性的,知道哪些行为有助于达成自己的目标,行为具有适应性。

(2)规范分析方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和基础,试图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分析必须能够找到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价值判断的标准,即互惠标准。

3、学习劳动经济学的现实意义(P16)(1)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劳动力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最重要的一种经济资源,将他们配置到能够使他们的生产率得到最大发挥的岗位上去,将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

一个国家或社会中的绝大多数家庭和个人都要通过提供劳动来获得主要收入,劳动力市场的协调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社会稳定、关系到全体公民的福祉和执政党的地位。

(2)对企业的重要性:有助于加深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吸引人才;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预见到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践将会对组织内部的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有利于企业理解政府制定的很多干预劳动力市场的措施和法律。

(3)对个人和家庭的重要性:掌握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之后,很可能会是我们的决策更加理性,考虑问题更加全面。

有助于我们帮助国家在立法和公共政策选择方面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4、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特征(P21)(1)劳动力市场交易对象的特殊性及交易的延续性(2)劳动力市场的多样性(3)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4)劳动力市场交易对象的难以衡量性(5)劳动力市场交易条件的复杂性(6)卖方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地位不利性5、外部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P25)(1)外部劳动力市场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一般性劳动力市场,它是指处于组织外部、不受单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的影响,由多位雇主和大量的劳动者共同参与的劳动力市场。

2019劳动经济学地复习资料

2019劳动经济学地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的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总和。

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是指每年12 月31 日24 时的人口数。

2.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与面积之比,即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

一般以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来表示。

3. 人口年结构:人口年龄构成是指把一定时点的人口数量排列起来,得出一岁一组的年龄构成资料,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各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4. 个人劳动力供给:所谓个人劳动力供给,系指劳动者个人在一定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向市场提供的劳动数量。

5.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参与率也称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力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衡量的是一个社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的相对规模,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6. 就业人口:就业人口是指正在工作的人口7. 失业人口:失业人口是指被临时解雇等待原来雇主将他们召回,或没有工作但正在积极寻找工作,而且一旦找到工作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上岗的人口。

8. 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是指没有工作而且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

9.摩擦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也会存在一些失业,例如,一些人正处于从上一个工作向下一个工作转换的过程中,等等。

这种类型的失业被称为摩擦性失业。

10. 同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也称需求不足性失业,是与商业活动的波动即“商业周期”联系在一起的失业。

11. 工资:工资是指劳动者向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经济报酬12. 广义工资:广义的工资,是指员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货币和实物报酬,包括直接的经济报酬如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等,以及间接的经济报酬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和企业福利等。

13. 狭义工资:狭义的工资,仅指劳动者得到的货币报酬,主要由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构成。

二简答题1.简述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由什么因素决定?答: 人口中的每一个人都经历着出生、成长和死亡的过程。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第一章1.劳动力: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产生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的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

3.劳动力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4.长期与短期劳动力需求长期: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无论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

短期:指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即把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称为短期需求。

5.劳动力需求、供给曲线(图1-1)图1-1劳动力需求曲线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联系。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π=R-C=QP-(Lw+Kr) 7.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图4-2):在短期定义中,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都先增后减/AP 与MP 的交点是AP 的最大值/MP=0,总产量最大)8.假设企业的产量X 增加,价格P 不变(完全竞争),SD总收入与总成本曲线(盈亏平衡点)9.单个企业的产量决定:当边际收入MR=MC边际成本时,产量X*,获得最大利润10.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价格11.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工资12.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L*W=L1W1+L2W2+…13.在长期劳动需求中,资本成为可变的生产要素14.等产量曲线:表明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方法,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不同组合,其产量相等。

15.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替代效应: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效应。

(w↑,等产,劳动L1-L2被资本K2-K1取代,等产量曲线曲率越小,替代的可能性加大)规模效应: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左上移动)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经济学的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总和。

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是指每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

2.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与面积之比,即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

一般以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来表示。

3. 人口年结构:人口年龄构成是指把一定时点的人口数量排列起来,得出一岁一组的年龄构成资料,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各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4. 个人劳动力供给:所谓个人劳动力供给,系指劳动者个人在一定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向市场提供的劳动数量。

5.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参与率也称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力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衡量的是一个社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的相对规模,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6. 就业人口:就业人口是指正在工作的人口7. 失业人口:失业人口是指被临时解雇等待原来雇主将他们召回,或没有工作但正在积极寻找工作,而且一旦找到工作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上岗的人口。

8. 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是指没有工作而且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

9.摩擦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也会存在一些失业,例如,一些人正处于从上一个工作向下一个工作转换的过程中,等等。

这种类型的失业被称为摩擦性失业。

10. 同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也称需求不足性失业,是与商业活动的波动即“商业周期”联系在一起的失业。

11.工资:工资是指劳动者向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经济报酬12.广义工资:广义的工资,是指员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货币和实物报酬,包括直接的经济报酬如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等,以及间接的经济报酬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和企业福利等。

13. 狭义工资:狭义的工资,仅指劳动者得到的货币报酬,主要由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构成。

二简答题1.简述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由什么因素决定?答: 人口中的每一个人都经历着出生、成长和死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社会的人口就不断延续下去。

这个人口不断变化更新的过程,就是人口的再生产。

人口数量及其结构,是由人口的出生和死亡决定的。

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不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也大幅度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主要是由出生率的状况决定的。

2.简述人口密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答:人口密度的提高将促进经济的发展,因为经济活动归根到底是一种人的活动。

但是,并不是任何条件下人口数量及其密度与经济发展都相互促进并成正比例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人口数量及其密度过大又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同样地,当人口数量及其密度达到一定高度和经济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经济发展对人口数量增长和人口密度提高的促进作用也会趋于缓和,而不再那么明显和突出。

3.简述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答:不同年龄的人群具有不同的经济行为,因此,处于不同年龄结构阶段的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尽相同的影响。

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恰好处于人口年龄结构最富生产性的阶段上,并且能够对这种人口红利加以充分利用,经济增长就可以获得一个额外的源泉,创造经济增长奇迹。

4.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联系?答:(一)劳动力市场需要产生真实可信的信号(二)教育的内容需要根据劳动力市场安排(三)教育的结构调整也要以劳动力市场信号为依据(四)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连接需要配套改革5.什么是个人劳动供给曲线?答:个人劳动力曲线描述的是工资率与劳动者意愿劳动力供给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从理论上说,一条完整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即在某一工资率水平之下,工资率的上升会带来个人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增加;而在此工资率水平之上,工资率的上升反而会使个人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减少。

6.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是怎样决策的?答: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时处于以下的状态:劳动力的边际收入等于劳动力的边际成本。

当企业雇佣一个工人所带来的边际产值等于企业付出的成本时,企业达到最佳雇佣规模,这就是企业的短期劳动需求。

7.等产量线有哪些特点?答:首先,更高的等产量线表示更高的产出水平。

其次,等产量线向下倾斜,具有负的斜率。

第三,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8.派生需求(引致需求)?答: 派生需求(又称“引致需求”)是相对于直接需求而言的。

在讨论产品市场时,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

但当我们考察生产要素市场时,会发现普通的消费者并不直接消费生产要素。

因此,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由于消费者对于产品存在需求派生而来的。

劳动力就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因此,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是派生需求。

9.摩擦性失业原因?答:一是因为劳动力市场具有一种内在的动态性,二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三是因为失业者和需要劳动力的雇主相互搜寻需要花费时间。

10.简述结构性失业原因?答:一种是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技能和劳动力实际供给的技能之间出现了不匹配现象;一种是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地区之间出现了不平衡现象。

11.奥肯定律是什么?答: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观察到,在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两者的变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关系,并被许多经验研究所证实在美国曾经长期存在,这种关系被称作“奥肯定律”。

12.简述治理失业的手段?答:在减少摩擦性失业方面,美国建立了公立就业机构,增加人们获得有关工作空缺与求职者技能信息的可能性,并帮助求职者与雇主联系,等等。

在减少结构性失业方面,美国政府实行了很多计划为失业者提供培训,要求预期将倒闭或大量裁员的雇主提前通知,等等。

在减少周期性失业方面,则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直接对雇主扩大就业给予补贴和税收优惠等。

13.如何应对人口的老龄化?答案(第五章+自己发挥)14.失业的原因和治理的思路?答案(第五章+自己发挥)三论述题1.生孩子的成本和效用理论?如何解释一个家庭的生育成本?答:莱宾斯坦认为,家庭抚养孩子的成本,是指将一个孩子从怀孕到其生活自立时为止,所花费的抚养费用、教育费用、医疗费用、其他支出,以及父母为抚养孩子所损失的时间,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既然父母抚养孩子要花费成本,就必须同时从孩子身上获得效用。

孩子的效用主要分为消费效用、劳动—经济效用、保险效用、经济风险效用、维持家庭地位的效用和扩展家庭的效用等。

在家庭收入发生变动时,孩子的成本和效用都会发生变化。

随着收入的提高,抚养孩子的直接成本会提高,父母所损失的时间价值也会提高。

也就是说,抚养孩子的直接和间接成本都会提高。

从效用来看,孩子带来的消费效用与收入的变化关系应该不大,而孩子的劳动—经济等其他几方面的效用,都会随着收入的提高而递减。

总的来看,新增孩子的效用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而下降。

因此,随着收入提高,家庭会倾向于少要孩子,从而导致生育率下降。

2.教育的“羊皮纸”效应是什么?答:。

“羊皮纸”效应是指教育增加了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收益,并不是通过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显着提高,而是在获得学位证书(羊皮纸)后,得以向其雇主展示了其胜任岗位的资格。

“羊皮纸”效应实际上反映了教育起到了信号的作用。

具有高生产率的员工希望证明其能力有别于其他员工,而雇主也希望获得可靠的信息,认定员工的能力。

因此,诸如学位证书这样的“信号”可以准确地识别高生产率的员工是和其他员工存在差异的。

例如,名牌学校的MBA毕业证书等,就可以实现这样的识别功能。

3.收入效应与期待效应?答:工资率上升的收入效应,会促使劳动者减少劳动力供给时间,多享受闲暇。

相反,工资率下降的收入效应,则导致劳动者好像失去了某种“非劳动收入”,从而导致劳动者为了维持原有的收入水平而增加劳动力供给数量。

工资率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消费闲暇的机会成本,因为现在如果多从事一个小时的市场工作,则能够比过去从事同样一小时的工作获得更高的工资了,而现在享受闲暇就比过去享受闲暇的代价更大了。

这种情况会促使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转而增加市场劳动力供给时间,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

相反,在工资率下降的情况下,替代效应则会导致劳动者增加闲暇时间的消费,而减少市场劳动力供给数量。

4.家庭生产理论?答:家庭生产理论包括以下基本内容,首先,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既是一个消费单位,同时也承担这部分生产功能。

因此,家庭时间并不全是闲暇时间。

个人可自由支配时间划分为三部分,即闲暇时间、市场工作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

其次,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在进行工作决策时,总是要与其他家庭成员进行协商。

某一个家庭成员的工作决策既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制约,同时也影响着其他家庭成员的工作决策。

第三,家庭成员在进行劳动力供给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其他家庭成员的情况,而且要考虑自身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即决定在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从事市场劳动,哪个阶段从事非市场劳动。

四填空题1.劳动力是劳动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而劳动力是人口一个组成部分。

2.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的数量,决定了一个社会的人口总量;人口总量、人口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决定一个社会能够供给的劳动数量;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质量合起来,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劳动供给总量。

3.对家庭生育决策的经济学分析起源于24世纪30年代一些经典的理论,在50年代逐步形成,其中莱宾斯坦的孩子成本-效用理论和贝克尔的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是其中较为经典的理论。

4.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从人口增长经济增长的关系、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人口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5.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积累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教育。

6.教育投资和其他投资类型,其边际收益率递减,边际收益和梯线率决定了个人受教育年限。

人力资本积累还受个人能力差异的影响,一方面,能力差异会导致受教育年限有所差别,同时,在劳动力市场的回报也不同。

7.教育投资能带来私人收益,也能带来社会收益,教育的属性决定了教育投资的来源和方式。

8.培训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积累方式。

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差异也决定了培训付费方式的差异。

9.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用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和除以劳动年龄人口得到的。

10.劳动参与率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他是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程度、社会保障制度和人口年结构等因素影响。

11.个人劳动供给问题,实际上是劳动者个人在工作和闲暇选择问题。

12.劳动者的劳动供给遵行效用最大化原则。

13.收入效益应是指工资率上升会促使劳动者减少劳动力供给时间多享受闲暇,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上升会促使劳动者减少休闲时间的消费,反而增加市场劳动力供给时间,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

14.家庭成员在进行劳动力供给决策时,不仅要参考到其他成员的情况,而且要考虑自身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家庭劳动力供给的目的是配制每个家庭成员的时间以使整个家庭效用最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