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反思
电阻教学反思汇总
电阻教学反思汇总电阻教学反思【篇1】在《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的教学中,我采取了探究的方式。
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使我深受启发。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常常采取讲授式的方法进展教学,在我的思想深处一直认为老师讲的要比学生说的明白。
但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本节课主要研究了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及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首先,我让学生设计了电路图,学生发言非常积极勇跃,争先恐后地上黑板画图,学生画出了如下的五种图形,我没有想到学生思维如此开阔。
接着,我和学生一起分析^p 采用哪个图更适宜,学生各抒已见。
有的`同学认为,以上五个图都可以,因为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r的电流都可以测出来。
有的同学认为要研究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可以改变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而第一、二两个图不能完成这一任务。
有的同学认为,虽然第三、四两个图可以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但不一定能使r两端的电压成倍的变化,不利于研究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关系。
最后一致认为,第一、二两个图不能改变电压和电流,就不能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第三、四两个图可以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但不一定能使r两端的电压成倍的变化,只有第五个图能使改变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r的电流,又可使r两端的电压成倍的变化。
因此,选第五个图为研究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关系的电路图。
由于有了以上的看法,在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学生自然就会设计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自己的成功失败之处,更亲自体验了设计探究的过程。
传统式教法训练出来的学生,知识结实,根底扎实,演绎才能和逻辑思维才能都比拟强。
但传统式教法有许多局限性:它虽然能为多数学生学习提供方便,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方面有很大的缺乏。
好比走路,传统的某些教法不仅给学生指出路,而且还要扶着学生走,抱着学生走,看起来学生虽然走过许多路,但并没有学会自己走路,一旦老师放手,让学生找路,就常常变得不知所措。
物理电阻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
第3章第四节电阻第一课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教材解读】这节教材主要讲述电阻这一导体具有的性质。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因此研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实验研究中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这对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将是一种示范,在此基础上讲述中学电学实验中常用的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原理。
【学情分析】电阻在《电》这一章的第四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常用电器及电流、电压,对电路中的电流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学生已经能够通过灯泡的亮度进行了感性的认识。
通过了该节内容的理解,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电流大小变化的原因,同时也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设计理念】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积极活动,使学生在质疑,实践,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的概念。
2.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协作等能力。
2.通过小组白板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通过类比电流和水流、从抽象到具体的教育,使学生形成知识联系生活的思想。
2.通过观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分析讨论,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协作精神。
3.通过“暗箱观察小灯泡亮度变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及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
电阻是电学后期学习的重要基础,对电阻及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理解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学习,所以它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电阻的概念及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都需要通过抽象的思维来理解,故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用具】老师用具:“暗箱实验”、“打点滴”演示水流实验、不同规格电阻5套。
学生用具:电学实验箱每组一套。
【活动设置】活动一:教师演示“暗箱实验”活动二:教师演示“打点滴”演示水流实验活动三:学生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4.4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附反思
第4节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一、教材分析利用科学猜想引入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通过科学实验来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的长度、粗细、材料的关系。
再通过超导的学习,增强学生民族的自豪感。
二、学生分析对于科学探究,学生是不陌生的。
但有关电阻科学实验是的一定的难度,学生操作会有一定的困难,改为教师演示是一种选择。
三、教学目标1、经初步分析能猜测影响电阻的一些因素。
2、知道在与一个物理量的相关因素较多时,能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3、能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
4、能从实验结果定性得出导体电阻与其长度、粗细和组成材料之间的关系。
5、知道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和超导现象。
6、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影响。
四、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从实验结果得出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粗细、材料之间的关系难点: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五、方法设计交互式、探究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什么?--导电能力的差异这说明什么?--说明各种材料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之一:材料(二)新课教学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还有哪些?--生答:导线的粗细、长度、温度等。
1、研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控制导体的材料和粗细相同,用镍铬合金导线CD和EF做实验,将实验测出的电流表示数填入表内.提问: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导体的材料、粗细(横截面积)都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2、研究导体的电阻与粗细的关系控制导体的材料和长度不变,用镍铬合金线CD和GH做实验.将实验测出的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内.提问: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导体的材料、长度都相同时,导体的越细(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可以用人在街上行走作比喻,街道越长,街面越窄,行人受到阻碍的机会越多.同理,导体越长、越细,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受到碰撞的机会就会越多.3、研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在本研究中应该控制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不变,研究当导体的长度发生变化时,导体电阻的变化情况。
电阻教学反思
篇一:《电阻》教学反思《电阻》教学反思《电阻》这节课,让学生初步体会了改变电流的两种途径,探究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电阻大小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初步形成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强化了用控制变量法解决问题的思想。
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并活学活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通过两种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而且经过实践,效果不错。
一、大胆放手,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教材设计实验,通过讨论来设计电路图,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步骤。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自主探究,他们都能积极地实验,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究”发展,从而落实了新课程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科学思维和方法的熏陶。
成功的愉悦是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对自然科学的亲和力等情感态度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心智方面也可得到培养。
物理课程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本节在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活动中,学生小组合作比较成功,组内同学能够达到互动的目的,充分体现了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并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一种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深刻地理会了方法的实质,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依据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舞台。
从学生的检测和调查反馈情况来看,就学生的学习这一块的目标基本达到。
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心理素质不好,遇到公开课这样的场合,有点怯场。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正。
康争明2010、11《电阻》教学反思高桥中学康争明2011.11篇二:电阻教学反思电阻教学反思宿豫实验初中张媛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
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阿娜尔古丽·奥斯曼单位名称轮台县第二中学填写时间2020年7月20日学科物理年级/册九年级全一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十六章 第3节 电阻难点名称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导体能看得见,摸得着,但是它的电阻看不见、摸不着,不容易猜想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把人们行走的路和通电的导体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猜想导体电阻大小有哪些因素有关;2.通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得出总结;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让学生观察材料,宽度和长度不同的路情,引导猜想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为了突破难点,用展示图片首先进行比较方法来,让学生感觉到人们行走的路和通电的导体之间的相似之处。
比如:路的材料和导体的材料,路的宽度和导体的横截面积,路的长度和导体的长度,天气的温度和导体的温度等方面进行比较。
把难点简单化了。
2.让学生猜想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3.为了验证猜想的对错,进行实验。
(1)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长度的关系(2)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材料的关系(3)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4)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温度的关系4.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
2.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材料不同,导体的电阻就 (不同)。
3.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就 (越大)。
4.部分导体电阻的大小随它的温度升高而(增大),也有部分导体电阻的大小随它的温度升高而(减小)。
小结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
材料相同的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它的电阻就越大 。
3.导体的电阻还跟它的温度有关系,有些导体的电阻随它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些导体的电阻随它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2024年电阻教学反思反思5篇
第三种方法:教师先用多媒体课件,将这节课所应讲授的内容全部讲授结束,特别强调下一节物理课到实验室做实验一、实验二时注意事项及应该怎样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以上提及的三种教学方法,我都曾尝试,不同的是第一种教学方法是在普通教室进行授课,第二、三种方法则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采用第一种方法讲授新课时,成绩比较好的几位同学收获非常大、记忆犹新,但对于学习一般的同学则感到难,不和从哪里入手去做实验。第二种方法学生动手时全部在教师的指挥棒指导下进行动手实验,大部分的实验小组都能如期完成实验,但学生在听课过程感到压力大,有手忙脚乱的感觉,实验虽如期完成任务,但课后作业检测效果不太理想,学生反映,在上课时只能顾及教师所提示怎样做实验的步骤,其他则没有时间去思考、消化。第三种方法,教师先讲授本节课有关内容,并强调了下一节物理实验课应注意事项及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学生上课时轻松,第二节课到实验室做实验时比较顺利进行实验,实验过程感觉良好!
2024年电阻教学反思反思5篇
教师会从通过教学反思来反观自己的得失,众多教师写好教学反思之后,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下是我精心为您推荐的电阻教学反思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
电阻教学反思反思篇1
今天,我上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电阻器》这一课,由于课前我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故课堂效果也颇为令人满意,当然课堂内也有些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下面就是对这堂课的一些反思:
电阻教学反思
电阻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电阻教学反思本节内容一是让学生知道电阻是表征导体对点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以及电阻的单位;二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三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本节教材以电阻概念的定义、电阻的大小和单位、常见的电阻器为核心展开,直接给出了电阻单位的名称、简称、符号。
在讲授新课时,我采用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掌握以上各知识点。
首先,我通过知识链接环节,回顾导体和绝缘体、电流和电压以及电流表的使用,以备课堂新授所用。
然后在学习新课环节,我采用学校所倡导的“问题导学、交流合作、展示提高、当堂达标”四个教学环节展开。
问题导学部分,我提出问题:导线多用铜、铝制成,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它来做导线呢?随后通过演示实验:将甲、乙两段导体分别连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的亮度,引入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再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电阻部分的基础知识点。
通过对常温下导体和绝缘体的排列顺序表引入不同材料的导电或绝缘性能不同,进而引导学生展开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
学生通过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评价得出结论。
最后再通过当堂达标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种研究物理的方法---- 控制变量法,深刻地理会了方法的实质,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依据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舞台。
但纵观整节课的实施,我仍感到很是失败。
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放开手,而是让学生在一个老师有所限定的范围内,根据老师的意愿来猜想;在进行实验环节,因事先未做好充分指导,学生对导学案的使用有些脱节,只是盲目的去连接电路,而对于为什么连?怎样连?都有些盲目。
由于在探究实验环节花费时间较长,最后的当堂达标未来得及完成。
在评课环节,各位老师给我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电阻和变阻器的教学反思
电阻和变阻器教学反思1、在一班上“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中电流及两端电压无关”这一知识点时,我一改以前做法,拿出一根导线在手中提问“这根导线现在在我手中未接入电路,它是否有电阻?”没想到问题一出就在教室内引起轩然大波,讨论异常激烈。
结果举手表决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认为此时无电阻,郑同学还作为代表振振有词的发言“我认为这个问题要回到电阻的定义上看,定义是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老师手中的导线未接入电路当然无电流通过了,也就无电流可阻碍了,所以没有电阻。
”很多学生也一边听一边点头,我说“小郑同学能回到电阻的定义上去分析这一问题,而不是凭感觉判断单凭这一点我们就要向他学习,学物理就要学会理性的分析问题,他认为定义中的‘电流’二字是判断时的关键词,有没有不同看法”这时候教室内学生没有什么反应,接着我让学生把定义齐读三遍边读边思考,读过后有人有不同意见了,他认为关键字应该是“阻碍作用”几个字,这时我因势利导“如果关键字是这几个字我们又该如何判断了呢?没有电流是否意味着就没有阻碍作用了?”学生们开始议论了,最后很顺利的让学生认识到此时电阻依然存在,这时我说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知识有点相似?学生马上想到机械能的判断加深了印象。
这一过程大约用了五六分钟,但我认为这很值得,首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让他们自己在思考中否定自己,可能效果要比老师直接说好多了。
下节课我准备找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说说这个问题看看效果究竟如何。
2、在学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一知识点时,我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假如现在让同学们来一次钻管子的比赛,在你面前有一堆管子,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管子?”学生立即想到选择粗一点、短一点、光滑一点、管内无阻挡的管子,这样作为该知识点的引入我认为比较形象、学生的参与度也比较高。
接着我又问学生这么多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导体的电阻,我们该怎样研究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预习书中的实验探究内容(现在上课时我开始注意尽可能多的给时间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用袁局的话说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一厢情愿的说效果其实不一定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电阻》教案与反思
猜想: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温度有关
观后感: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温度也有关
总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电压、电流无关。
做练习
通过阅读短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现象的概念和用途
做练习
教学重点:
(1)了解两种物理实验设计思维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2)建立电阻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说明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所需设备:
电流表10、小灯泡10、铅笔芯10盒、铁丝1、铝条1、导线(夹子)、开关10、多媒体投影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设计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的导电材料
表示字母:R
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练习:
基础练习1
活动三: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猜想:不同的材料的电阻不同,猜想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思考
1、在实验中如何将导体的电阻“显示”出来?
2、你将如何进行实验?
活动四:分组实验
实验验证猜想:
组织学生设计实验:
(验证1)
电阻的大小是否与导体长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入问题情境(如上面的问题设计)引入新课(引导法)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问法)
(3)充分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实验,科学分析实验现象,合理总结实验结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生活中物理知识的习惯。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体验自己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喜悦。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是沪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15章第1节。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实验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谈谈这节实验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编排在学生学习和了解了一些简单电路、电流和电阻等知识之后,它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同时也为学习下一节滑动变阻器打下基础,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学会实验变量的控制。
这样的教学过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得到发展,并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生活应用的中不断进步和发展。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能从实验结果定性的得出导体电阻与其长度、粗细和材料之间的关系,知道并能设计实验来探究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探究实验的设计过程,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实验设计和利用实验探究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
学法: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准备:电源、灯泡,导线,电流表、开关、酒精灯、日光灯灯丝、示教板(锰铜、镍铬丝)。
三、实验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师:家庭输电线一般用铜制成,为什么不用铁?家里安装的电线为何比总电线细?通过前面电阻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答案,是与导体的电阻大小有关。
生活中对电阻大小要求不同。
物理电阻教学反思(精选5篇)
物理电阻教学反思〔精选5篇〕物理电阻教学反思〔精选5篇〕物理电阻教学反思1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再一次体验了物理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从探究活动中深化地体会了控制变量法的本质,结合转换法的来认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在探究活动中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才能,培养了学自学才能和团队协作意识。
从学生的检测和调查反应情况来看,就学生的学习这一块的目的根本到达,应该是一节比拟成功的课。
本来方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能完好的进展完本节所有课程内容,打算将学生的探究活动设计为老师的演示实验,但是,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物理课堂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后来,我就想着,我们要转变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老师“解放”出来,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是大胆的采用小组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小组的合作讨论探究小组间竞争、老师的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方法来,希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学习过程。
从学生课堂活动情况以及结果来看,我的尝试还是很成功的:喜欢这样课堂的人到达了88%,原因大多是:老师讲的少,自己动手时机多;课堂比拟轻松;具有挑战性。
这样的课堂总是美中缺乏,有个别同学没有积极性,不敢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什么也没学到;而同学太霸道没有别人动手的时机。
这也就留给我们老师要去考虑、去想方法如何协调组内成员间的工作任务分配?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开展是老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形式下老师的驾驭课堂才能有待进一步进步。
物理电阻教学反思2电阻是电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通过学习学生必需要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它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的价值目的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根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物理教学中理解物理的价值,增强物理的应用意识,就得物理的根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2023年《电阻》教学反思_3
2023年《电阻》教学反思2023年《电阻》教学反思1电阻这一节课,我主要突出了如下几点做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依据《导学稿》的环节,先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本节课讲的主要内容,同时带着问题进课堂,再利用课前3分钟的小组讨论,解决一些学生能互相解决的小问题,这也是培育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的好机会。
教师只对本节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加以引导。
课堂中的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主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自主完成。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这正是新课标的要求。
2.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电阻是一个看不见的抽象概念,我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将看不见的事实转化为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大小来观察。
关于控制变量法,由于以前已有经验,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具体讲解和操作实验过程,将控制变量法进一步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能力。
如从提供的不同规格导线中,选择哪两根导线;电阻大小如何体现,具体操作等均由学生来完成。
3.增加学生的体验和参入机会。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本节课我意图从不同导线接入电路改变了灯泡亮度来引入电阻、认识电阻,再将生活中电阻器投影给学生,实际电路就是用电阻器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让学生加深体验;再有就是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中,充分让学生自已来完成,这样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参入机会。
4.边讲边练,当堂反馈:本节课有三次主要的反馈过程,一是课前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的反馈、一是认识了电阻和决定电阻因素后的即时检测,及课尾的“牛刀小试”部分。
教师意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本节课尽量让学生参入到学习和各个环节,尽量让抽象问题用形象生动的实例形象地表达出来,并结合实验和投影,充分展现出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尽量给每一个孩子以同样的表现的机会,增加他们学习兴趣,让每们学生均有提高。
反思本节课,建议可以在如下方面进行改进:1.器材的选用。
探究电阻大小的线路板上各种规格的导线,由于导线较细小,造成教室后面的同学难以看清,建议与投影给合使用。
电阻的教学反思6篇
电阻的教学反思6篇电阻的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从实验和理论推导两个方面研究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
在研究方法上,突出了等效替代法,虽然很好领会,但在具体操作方面还是不容易理解,集中体现在理论推导时,学生普遍感到困难。
从而兴致不高,有个别同学打瞌睡。
在进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教学过程( )中,我没有按照教材中的方法教学教学。
而是先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教学推理,得出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总电阻和各个分电阻的定量的关系式。
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出教材中的较为浅显的定性的理论。
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出现在的学生所普遍缺乏的理论推导的能力。
让他们体会到实验与理论推导都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而,还可以巩固过去所学习的知识和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的能力。
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完美的方法。
因为它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电阻的教学反思篇2本节课是在多媒体下开展教学活动,有其利的一面也有其弊的一面。
本课重点即欧姆定律的内容不是老师强加到学生脑中,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在一定思考和推理情况下学到知识,因此教师设计教学一定要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该讲的`还是要讲,该放的一定要放。
相信学生能行,能做好,有能力做好。
只有转变了思想认识,摆正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猜想——实验——验证”严密的科学探究方法,才能培养学生能力,真正发挥实效。
电阻的教学反思篇3教材中本节课只是安排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而要想通过实验得到欧姆定律得内容,还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教材中没有安排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可能是实验时控制电压一定不是好控制,同时由于时间的关系,课堂上可能根本探究不完,为了能够为下一节欧姆定律服务,最好是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得实验。
当时在设计的时候,我也害怕学生在连接电路的时候用时过多,实验所用时间太长,而完不成任务。
《电阻》教学反思_1
《电阻》教学反思《电阻》教学反思1一、新课的引入:从复习提问“什么是电流?”“怎样才会产生电流?”引入新课。
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导体两端有电压,导体才会有电流。
由此可以猜想:所加电压越高,电流可能越大。
另一方面,任何导体都有电阻,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
可以猜想:电阻越大,电流会越小。
接下来对猜想进行实验研究。
二、向学生交待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回忆“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入手,进一步引出用“控制变量法”来做这个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第一次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因此,在连接实验电路时,除了复习电压表和电流表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外,还要提醒学生一些应当注意的问题。
每个实验做完后,利用取得的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并且要再次强调实验的条件。
三、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分析:喜爱这样课堂的人更多,原因是:教师讲的少,自己动手机会多;课堂比较轻松;具有挑战性;但也有同学反映部分同学没有积极性,玩了一节课,什么也没学到;同组的同学太霸道没有让别人动手的机会;这些迹象表明在探究课中如何调动全组同学的积极性?组内成员间如何协调?教师如何有效监控各个组的动向?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我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电阻》教学反思2对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教学反思:这节课本应是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有三种讲授新课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先让学生总读课本,然后根据课本的要求,按照“五步--反思”教学方法和科学探究六个步骤去进行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边巡视边辅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更正,学生分组实验结束,教师再讲授这节课有关内容及实验过程请注意事项。
第二种方法是教师边讲授新课,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课思路同时进行分组实验。
比如教科书P75:设计实验中,怎样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怎样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I?在讲授过程中提问学生;学生回答分别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课题: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紫阳县高桥中学彭远凯[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电阻,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初步了解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的电学特征。
3、能认识电阻时导体本身的属性。
[学习重点]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习难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学法指导]自学、实验探究、关键点拨、练习巩固等相结合[学习过程]一、导入谈话:为什么导线要用铜丝而外皮要用橡胶呢?二、自学自测: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1、在所学习过的实验中,哪些是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的(参考课本81页)2、什么叫导体?什么叫绝缘体?3、有以下物质:铁、玻璃、水晶、盐水、水银、饼干。
你能把它们分成几类?4、148kΩ= Ω= MΩ686Ω= MΩ= KΩ0.98MΩ= KΩ= Ω三、互学互助: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1、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问题:怎样才能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有:2、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1)你认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有(2)你准备选择哪些器材做实验?步骤是什么?画出实验电路图。
(3)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课本80页的表格中。
(4)本实验所应用的方法是(5)结论:大量实验结果表明,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性质.....有关。
因此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有关,此外还与导体的温度3、电阻(1)电阻的单位是,符号是(2)电阻的常用单位还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四、导学导练:1.关于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它们没有电阻B.导体和绝缘体的电阻大小只跟材料有关C.将一根铜导线均匀拉长后,其电阻变大D.铜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铝导线的电阻小2.导体的电阻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导体的长度B、导体的横截面积C、导体的材料D、导体两端的电压3、关于电阻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的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电流为零,电阻也为零。
电阻教学反思模板
一、教学背景1. 课程名称:电阻2. 教学年级:[年级]3. 教学时间:[具体时间]4. 教学对象:[班级]5.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理论讲解:讲解电阻的概念、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强调重点和难点。
3.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验证电阻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阻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三、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1)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较好。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深刻理解电阻的影响因素。
(3)案例分析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4)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对电阻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加强讲解和练习。
(2)实验探究过程中,个别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需加强指导。
(3)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部分环节讲解时间过长,导致课堂进度较慢。
(4)课后作业难度适中,但部分学生反映作业量较大,需调整作业难度和数量。
3. 改进措施:(1)针对学生对电阻概念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加大讲解力度,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在实验探究环节,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提高实验成功率。
(3)优化课堂时间分配,合理控制讲解时间,确保课堂进度。
(4)调整课后作业难度和数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作业质量。
四、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程度较好,能正确运用电阻计算公式。
2. 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3. 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对电阻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电阻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反思###fe5be97387584b00a0db415411513813
第 1 页 共 1 页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反思
这节课能基本体现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与信息技术整合,理论联系实际等)。
教学内容能正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能基本突破;教学设计也能站在学生角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和方法也能体现初中物理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例题设计能体现典型性和变式性;作业设计能体现基础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这节课问题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物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实践锻炼更是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热学、肯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节课能联系生活实际,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还特别结合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展开了切实可行的物理教学。
课堂中,注意对学习方法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中找出规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电阻教学反思
电阻教学反思【引言】电阻是电路中常见的元件之一,它对电流的流动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在电阻教学中,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电阻的概念、特性和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对电阻教学进行反思,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内容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电阻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对电流的影响;2. 学生能够掌握计算电阻大小的方法,包括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阻的计算;3. 学生能够应用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电路中的功率计算、电阻的选择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问题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脱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往往忽视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和应用的机会。
这导致学生对电阻的理解停留在概念层面,难以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问题二: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和演示的方式,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这种单一性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对电阻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够深入。
【问题三:缺乏互动与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低,缺乏互动和实践的机会。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没有机会进行实验或实际操作,难以真正理解电阻的特性和应用。
【改进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进电阻教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措施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电阻在实际电路中的作用和应用。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电路,或者进行小型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措施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等。
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或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电阻的原理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课堂教学的进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分析评价方案和确定方案,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最后获得新知。
通过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确定方法——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结论汇报等等一系列探索过程,将学习者始终置于探索者的位置,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己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体验探索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强化学习的乐趣。
存在的疑虑:
引导猜想时,学生的参与面不够。
学生回答问题中女生较少,学困生参与机会不多。
没有设计学生实验环节,使学生缺少动手机会。
教师演示实验透明度不够,效果不是很理想。
关于研究“电阻大小于温度关系”时,若用实验演示更好。
由于在前面设计实验方案环节中有点耗时,导致后面时间有点紧,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习题巩固,需要在时间分配上做些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