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预防指南_(试行)
静脉血栓预防指南2024
静脉血栓预防指南(二)引言概述: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指的是血液中形成的血栓在静脉内阻塞了血液的流动。
静脉血栓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
为了提高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本文将探讨静脉血栓预防指南的相关内容,以提供更详细且专业的知识。
正文内容:1.机制与病因的认识1.1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1.2静脉血栓的病因分析2.非药物预防措施2.1客观评估患者的静脉血栓风险2.2明确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VTE)的风险分级2.3床旁病程管理2.4有效的机械预防措施2.5静脉血栓孕妇的预防3.药物预防措施3.1抗凝药物的选择和应用3.2新型抗凝药物的应用3.3静脉血栓高危患者的药物预防3.4药物预防的并发症与管理4.静脉血栓的治疗4.1静脉血栓的早期治疗4.2抗凝药物的治疗策略4.3静脉血栓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4.4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4.5静脉血栓的抗凝及溶栓治疗5.患者教育和预防措施的推广5.1静脉血栓预防指南的宣传5.2患者应该了解的自我管理指导5.3动态监测和随访5.4宣传推广的策略与措施5.5与患者团体和社会合作的推广方式总结:静脉血栓预防指南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减少静脉血栓相关的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客观评估患者的静脉血栓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以及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患者教育和预防措施的推广也是关键,只有患者自身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有效的自我管理,才能更好地预防和管理静脉血栓疾病。
因此,静脉血栓预防指南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03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预防措施
机械预防措施
使用间歇性气压装置、弹力袜 、足底泵等机械装置,以改善 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
栓形成。
药物预防措施
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抗凝药物、 血小板抑制剂、抗炎药物等,以 降低血液高凝状态,预防血栓形 成。
其他预防措施
如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多活动 下肢,改善生活习惯等。
溶栓方法
包括全身性溶栓和导管溶栓,全身性溶栓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导管溶栓 则是将导管插入血栓部位后注入溶栓药物。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对于部分患者,如出现股青肿、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等,需要 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包括Fogarty导管取栓术、静脉血栓切除术等,手术治疗风险较高,需根据患者 具体情况慎重选择。
2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措施的落实, 如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多活动下肢,改善 生活习惯等。
3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以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THANK YOU.
预防意识的培养
医护人员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知识培训,提高其ຫໍສະໝຸດ 深 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患者教育
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知识教育,提高患者对深静脉 血栓形成的认识和预防意识,让患者了解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
患者教育
1
告知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和症状,让患 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 的并发症。
皮肤温度和颜色变化
患肢的皮肤温度会升高,颜色可能 变红或变紫,这是由于血液淤积和 炎症反应导致。
诊断方法
1 2
临床诊断
深静脉血栓评估、预防及护理
深静脉血栓评估、预防及护理1. 深静脉血栓的定义和危害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简称DVT)是指血液在静脉内形成血栓的疾病。
它主要发生在下肢的深静脉,但也可能发生在上肢或其他部位的深静脉。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会导致血栓栓塞症(Thromboembolism)的发生,严重时可能会引起肺栓塞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2. 深静脉血栓的评估对于患者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如长时间久坐、手术、创伤等。
体征检查:包括观察下肢肿胀、疼痛、色泽变化等,以及深静脉压痛征、Homans征等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如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等,用于辅助诊断。
3.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高危患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早期活动:对于住院患者,尽早进行早期活动,以避免长时间久坐导致血液滞留。
弹力袜和肢体抬高:使用弹力袜有助于增加下肢的血液循环,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抬高患者的肢体也能减少下肢的静脉压力。
药物预防:对于高危患者,如手术患者,药物预防也是重要的防止深静脉血栓的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等。
4. 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对于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建议:床位休息: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避免过度活动导致血栓脱落。
药物治疗:根据医嘱给予抗凝药物治疗,如华法林等,并定期复查凝血功能指标。
监测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5.深静脉血栓的评估、预防和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工作。
通过对深静脉血栓的及时评估、采取预防措施以及提供恰当的护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更好地诊断和治疗 DVT,特制定本指南。
一、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定义和病因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其主要病因包括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壁损伤。
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长期卧床、手术、创伤、恶性肿瘤、妊娠、口服避孕药、遗传性凝血功能异常等。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DVT 的症状和体征因血栓发生的部位、严重程度而异。
常见的表现包括患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扩张等。
如果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症状可能相对较轻;如果血栓累及髂股静脉,症状往往较为严重,甚至可能出现下肢青肿、股白肿。
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1、临床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危险因素、症状出现的时间和特点等,并进行体格检查,重点检查患肢的肿胀程度、压痛、皮肤温度和色泽等。
2、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检测是常用的筛查方法,但特异性不高。
如果 D二聚体正常,通常可以排除 DVT;如果升高,则需要进一步检查。
3、影像学检查(1)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DVT 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便捷、准确等优点,可以检测静脉管腔内有无血栓、血流情况等。
(2)静脉造影:是诊断 DVT 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需要介入治疗时使用。
(3)CT 静脉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也可用于诊断 DVT,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如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造影准确。
四、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避免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
2、抗凝治疗是 DVT 的基本治疗方法,可以抑制血栓的蔓延和复发,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通常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流缓慢长时间的卧床、久坐(如长途旅行)、下肢制动等情况,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容易在静脉内淤积,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血管内皮损伤手术、创伤、化学物质刺激等都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下的胶原暴露,激活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
3、血液高凝状态某些疾病(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怀孕、口服避孕药、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等,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大(大于 40 岁)、肥胖、吸烟、近期有大手术史(尤其是骨科、妇产科手术)、心力衰竭、既往有 DVT 或肺栓塞病史等。
二、症状和体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因人而异,常见的表现有:1、下肢肿胀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是单侧下肢肿胀,从足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肿胀的程度可能不同,严重时皮肤发亮,按压有凹陷。
2、疼痛患肢可能会出现疼痛,多为胀痛或钝痛,在活动时加重。
3、皮肤温度升高由于炎症反应,患肢的皮肤温度可能会比健侧高。
4、浅静脉扩张在血栓形成的部位,浅表静脉可能会扩张。
如果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可能会引起肺栓塞,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严重症状。
三、诊断方法1、临床评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如近期的手术、创伤、疾病等),并进行体格检查,观察下肢的肿胀、疼痛、皮肤温度等情况。
2、血液检查包括D二聚体检测。
D二聚体升高对诊断DVT 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特异性不高,在其他疾病(如炎症、肿瘤)时也可能升高。
3、超声检查这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通过超声可以直接观察到静脉内是否有血栓形成,以及血栓的位置、大小、形态等。
2023年版深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和预防指南
2023年版深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和预防
指南
背景
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VT)是一种严重的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常见于下肢深静脉。
如果不及时治疗或预防,DVT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肺栓塞。
为了改善DVT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制定了2023年版的指南。
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可以对DVT进行诊断。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超声检查和D-二聚体检测。
超声检查是常规的DVT诊断方法,D-二聚体检测可用于排除DVT的可能性。
治疗
对于已诊断出的DVT患者,治疗的目标是预防血栓的进一步扩散和肺栓塞的发生。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栓塞溶解治疗和手术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确定,例如血栓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预防
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时间卧床、手术后、严重创伤患者等,应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发生DVT的风险。
常用的预防措施包括早期活动、佩戴弹力袜、使用抗凝药物等。
预防措施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
总结
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严重的血液循环系统疾病,需要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
2023年版的指南提供了针对DVT的诊治和预防的指导,具体的诊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确定。
预防措施的选择也需要个体化考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血管病,其主要表现为下肢静脉中形成血栓,导致下肢深部肌肉及表浅静脉回流受阻,严重时会出现肢体肿胀、疼痛、皮肤变色及溃疡等症状,甚至引起肺栓塞或其他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和安全。
为了及时诊断和治疗DVT,减轻患者痛苦,并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下面我们将介绍DVT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DVT的临床表现1.下肢疼痛:可呈剧烈持续性疼痛,膝关节以下多见。
2. 下肢肿胀:DVT的肿胀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轻度肿胀可能不太容易觉察,重度肿胀可致肢体肿胀、不能穿上鞋子或裤子,因床位受限而进一步加重。
3.皮温变化:患肢皮肤温度升高或出现潮红、发热现象。
4.表浅静脉曲张、水肿:DVT患者常出现静脉曲张、水肿,甚至皮下出血,并带有疼痛感。
5.下肢表面皮肤发红、变硬甚至有发紫的现象。
二、DVT的诊断1. 征象学诊断a)仰卧位下肢抬高30-45度,观察患肢静脉曲张、水肿和疼痛情况,若出现这些现象,应加强检查和确诊。
b)在双侧下肢深静脉压痛点比较应用时,若在一侧深静脉压痛点压痛比对侧复现且肿胀度较大,可能是DVT。
2. 影像学诊断a)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检测到下肢深静脉的血流情况,对于DVT的诊断十分精确。
b)CT或MRI检查:可以检测到血栓形成的位置、范围、数量等,同时可以检查是否存在肺栓塞等并发症。
三、DVT的治疗1.抗凝治疗a)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LMWH)是DVT引起的肺栓塞的标准治疗方法,通过抑制血栓的形成,避免血栓破裂并预防再次形成,可以避免患者出现肺栓塞等危险并发症。
b)华法林:若已经确诊DVT,接下来就需要进行华法林治疗。
日常口服剂量为5-10mg,分2-3次服用,治疗持续期要长达3-6个月至一年。
2.药物治疗a)根据患者情况,可使用镇痛剂、消炎药、肌肉松弛剂等治疗疼痛、炎症等症状。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深静脉血栓形成指的是在静脉内形成血凝块,随着血流的流动,这些血凝块可能会从静脉内游移到肺部,阻塞肺动脉,导致肺栓塞,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所以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至关重要。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来判断。
患者通常会出现肿胀、疼痛、发红、潮红和静脉曲张等症状,病程长短不等。
体检时可以发现下肢的肿胀和静脉充盈性浅表静脉阻塞,如The Moses sign(肚脐瘤征)、Homan sign(胫骨前肌腓肠肌痉挛现象)等。
在检查方面,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易行和准确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判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位置、范围和性质。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患者的情况下,可能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来进一步诊断。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主要分为抗凝治疗和机械性静脉溶栓治疗两种。
抗凝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来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复发和肺栓塞。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华法林、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药,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机械性静脉溶栓治疗则是通过机械性手术切开静脉并导入溶栓药物来溶解血栓,迅速消除血栓,解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机械性静脉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
总之,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栓性疾病,其危害性非常严重。
为了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带来的危险,需要通过严密、全面的评估来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案。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合理使用现有的药物和技术手段来提高所治疗效果和减少患者的痛苦。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保持合理的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和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卧不动等不良习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常见病。
它可能会导致血栓、肺栓塞和其他长期健康问题,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诊断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以便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诊断首先,我们需要确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对于疑似患者,医生应该进行详细的病史和全面的身体检查,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判断。
临床表现可以包括下肢肿胀、疼痛和发红、发热、皮肤紫红色等。
实验室指标包括凝血功能、D-二聚体、肝功能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多普勒检查、CT(电脑断层)、MRI(磁共振影像)等。
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可以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治疗对于已经确诊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应该分为抗凝和非抗凝治疗。
具体内容如下: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方法。
它能够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和扩散,同时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抗凝治疗通常包括肝素和华法林。
肝素是抗凝治疗中的最初选择。
在进行肝素治疗时,有两种方式: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
静脉注射适用于重症患者,而皮下注射适合轻、中度病情的患者。
在肝素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
华法林是口服抗凝治疗中的基本药物。
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再次血栓形成。
因为它的抗凝效果有延迟性,所以需要在肝素治疗后进行使用。
在使用华法林治疗期间,需要定期检查凝血功能并进行调整,以保持在治疗范围内,同时避免出现出血的副作用。
非抗凝治疗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抗凝治疗不适合应用。
例如,患有症状性出血倾向、手术即将进行或正在进行的患者,以及妊娠期患者等。
针对这些情况,还可以采用非抗凝治疗方法,如过滤器植入、溶栓等治疗方法。
总之,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诊断应全面,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抗凝和非抗凝治疗,以此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患者在发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及早诊断和治疗,尽早恢复健康。
2023年版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和预防指南
2023年版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和预防指南简介本指南旨在提供2023年版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指导和建议。
VTE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血管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诊断- 根据典型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估病情。
- 使用下肢超声检查和/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确认DVT的诊断。
- 使用肺动脉造影和/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确认PE的诊断。
治疗- 对于DVT和PE患者,初始治疗建议使用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或华法林(Warfarin)。
- 对于高危患者(例如癌症患者、长时间卧床患者),推荐使用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作为初始治疗。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进展,调整抗凝治疗的剂量和疗程。
- 对于DVT和PE患者,推荐在抗凝治疗的同时进行自发溶栓治疗。
预防- 高危患者在手术前、手术期间和术后应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
- 长时间卧床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机械预防,如弹力袜的使用。
- 长途旅行时,建议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VTE的风险,如定期活动腿部、保持水分摄入和避免长时间静止。
结论本指南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了2023年版VTE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指导和建议。
在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进展进行个性化的诊疗决策,并遵循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成果。
深静脉血栓危害评估及预防指南
深静脉血栓危害评估及预防指南
1. 引言
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的血栓形成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
为了减少患者的风险,本指南提供了深静脉血栓危害评估和预防的建议。
2. 深静脉血栓危害评估
2.1 危险因素
- 年龄超过60岁
- 长时间卧床或久坐
- 肥胖或超重
- 大手术或严重创伤
- 严重感染或炎症性疾病
- 静脉导管或中心静脉插管
- 某些遗传疾病(如凝血因子缺乏)
- 患有癌症或血液病
2.2 评估工具
深静脉血栓危险度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医生识别高危患者。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Wells评分和Caprini评分。
3. 深静脉血栓预防
3.1 非药物预防措施
- 提醒患者及时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久坐
- 使用弹力袜或压力绷带
- 定期进行肢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3.2 药物预防
对于高危患者,药物预防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常用的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
4. 深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和评估结果,医生应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以下是一些建议:
- 对于低危患者,非药物预防措施即可
- 对于中危患者,可考虑使用药物预防
- 对于高危患者,应采取药物预防措施,并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
5. 总结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但通过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和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发生率。
医生应根据指南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与防范方案
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与防范方案1.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概述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通常发生在下肢的大腿静脉和骨盆静脉中。
DVT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2. 风险评估2.1 风险因素以下因素会增加个体患DVT的风险:- 长期卧床- 肥胖- 吸烟- 老龄- 遗传因素- 受伤或手术- 妊娠和分娩- 中心静脉置管2.2 评估方法对DVT风险的评估通常包括临床评估和生物标志物检测。
- 临床评估:评估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
- 生物标志物检测:检测血液中的D-二聚体水平。
3. 防范方案3.1 一般性防范措施-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包括深呼吸、咳嗽和下肢运动。
- 维持适当的水分摄入。
-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不动。
- 穿着弹性袜或使用弹力绷带。
3.2 特定性防范措施- 对于高风险患者,如手术后或长期卧床的患者,应采用机械性预防措施,如使用下肢静脉泵或定期进行空气压力治疗。
- 抗凝药物:对于极高危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其他新型抗凝药物。
4. 监测与评估- 对疑似DVT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多普勒或静脉造影。
- 定期监测D-二聚体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预防措施。
5. 培训与教育- 对医疗人员进行DVT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的培训。
- 向患者提供DVT的认识和预防知识,包括症状识别和及时寻求医疗帮助的重要性。
6. 总结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通过全面的 risk评估和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
医疗人员应积极参与DVT的防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安全。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临床分期
急性期:发病后14天以内 亚急性期:发病15-30天 慢性期:发病>30天 本指南所提及早期: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Your company slogan
诊断
D2聚体 多普勒超声:首选 静脉造影:准确性高 螺旋CT静脉成像 MRI静脉成像
Your company slogan
诊断
DVT诊断的临床特征评分表
评 1 1 1 1 1 1 1 1 1 -2 分
病 肿 瘫痪 近期 沿深 全 与健
史 瘤 或近 卧床 静脉 下 侧相
及
期下 >3 走行 肢 比,
临
肢石 d或 的局 水 小腿
床
膏固 近4 部压 肿 周径
表
定 周内 痛
增大
现
大手
>3c
术
m
D凹 V陷 T性 病水 史肿
浅 与下 静肢 脉 DV 侧 T相 枝 近或 循 类似 环 的诊
年、出血风险较小的前提下,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如不具备导管溶栓 条件,可行系统溶栓
溶栓治疗方法: 导管接触性溶栓:将溶栓导管置入静脉血栓内,溶栓药物直接作用
于血栓;能提高血栓的溶解率,降低静脉血栓后遗症(PTS)的发生率, 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
系统溶栓:经外周静脉全身应用溶栓药物;血栓溶解率较导管接触 性溶栓低,但对早期DVT有一定效果,部分患者能保留深静脉瓣膜功能, 减少PTS发生。
Your company slogan
病因和危险因素
主要原因: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原发性因素、继发性因素
Your company slogan
临床表现
患肢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者可减 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 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 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 严重者可出现股白肿甚至股青肿 股白肿 :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后方均有压 痛,皮肤苍白,伴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 股青肿 :是下肢DVT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枝全部被 血栓堵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痉挛, 肢体缺血;患肢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泡,足背动 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可发生休克和静脉性坏疽。 肺栓塞临床表现 DVT慢性期可发生血栓后综合征:下肢肿胀疼痛、色素沉着、湿疹、 静脉曲张、脂性硬皮病、溃疡等。
深静脉血栓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版)
降低PTS 发生率。
药物包括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
➢维生素K 拮抗剂、
➢直接Ⅱ a 因子抑制剂、
➢Ⅹ a 因子抑制剂等。
*
24
2024/11/12
*(1) 普通肝素:
治疗剂量个体差异较大, 使用时必须监测凝血功
能,一般采用静脉持续给药。
起始剂量为80 ~ 100U/kg 静脉推注,之后以
素。也可以选用直接(或间接)Ⅹ a 因子抑
制剂。
➢
高度怀疑DVT 者,如无抗凝治疗禁忌
证,在等待检查结果期间可行抗凝治疗,根
据确诊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抗凝。
➢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使用普通肝
素。
30
2024/11/12
*5. 1 早期治疗
➢抗凝
➢狭窄或闭塞的处理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指征 *
l0 ~ 20U/(kg·h)静脉泵入,以后每4 ~ 6 小时根据活
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再作调整,使APTT的国
际标准化比值(INR)保持在1.5 ~ 2.5。
普通肝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hepa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在使用的第3 ~ 6 天应复查
血小板计数;HIT 诊断一旦成立,应停用普通肝素。
25
2024/11/12
(2)低分子肝素:
出血性不良反应少,HIT 发生率低于普
通肝素,使用时大多数患者无需监测凝血
功能。临床按体质量给药,每次100U/kg,
每12 小时1 次,皮下注射,肾功能不全者
慎用。
26
2024/11/12
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
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栓在深静脉内形成,一旦脱落并进入肺部,可引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的患者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患病风险。
1. 确定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在患者入院时,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和病情评估血栓形成的风险水平。
常用的评分系统包括Caprini风险评分和Padua风险评分。
根据评分结果,可确定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早期活动和康复训练:尽早启动适当的体位变换、早期卧床起立训练和康复训练,防止长时间卧床引起的血液淤滞,促进血液循环。
3.弹力袜和磨擦披风:ICU患者应戴弹力袜以增加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少血液淤滞。
同时,在床单和患者之间使用低摩擦力的披风,以减少摩擦和擦伤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4.药物预防:对于高危患者,如严重创伤、大手术、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后的患者,常规给予抗凝药物预防,如低分子肝素或肝素。
对于部分高危患者,如肿瘤手术患者、高龄患者等,还可考虑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哌沙班等。
5.中心静脉导管管理: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时间,及早拔除不必要的导管,使用最小直径的导管,确保导管通畅,避免血流不畅或滞留。
6.减少炎症反应:积极控制感染和炎症反应,有效治疗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合并症,减少全身炎症反应,从而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7.教育和宣传: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告知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以及血栓形成的早期表现,以便及时就医。
此外,监测和评估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环节。
通过定期监测患者的体征、血凝指标和超声检查等,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和调整预防措施。
总之,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预防指南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病症,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boembolism,VTE)。
DVT是常见的一种病症,后果主要是肺栓塞和DVT后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和显著影响生活质量。
为提高我院对DVT的诊断和预防水平,特制订了DVT诊断和预防指南。
本指南的内容用于协助我院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处理相应的临床问题。
本指南并非唯一的临床处理流程。
在具体临床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家庭经济情况,对本指南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与妇产科手术的关系:血液流速缓慢、高凝状态及血管壁损伤是DVT形成的三大因素。
妇产科手术与以上三大因素关系密切。
1.手术因素:盆腔内静脉丰富,膀胱、生殖器官、直肠三个系统静脉彼此相通,形成盆底静脉丛,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血管损伤、出血,一方面引起继发性凝血功能增强,另一方面血管损伤引起炎性细胞分泌的白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增加,损伤血管内皮,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麻醉作用下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失去“泵”的功能,术后患者卧床,活动减少,下肢血液回流缓慢,尤其是比目鱼肌内静脉窦的血流,完全靠肌肉的收缩作用才能向心回流。
因此,LEDVT多见于小腿深静脉;术前肠道准备、术中失血失液、术后禁食、补液量不足导致围手术期体内脱水,血液浓缩,血黏度增加。
2.肿瘤性因素:许多研究表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是并发DVT的高危人群,约有5%-20%的恶性肿瘤患者可发生血栓。
原因为肿瘤细胞自身可以生成并释放促凝因子,或者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等释放促凝因子,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3.妊娠因素:妊娠期妇女体内雌激素总量明显增加,促进肝脏产生多种凝血因子,同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大量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此外,妊娠期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盆腔血管扩张、血流缓慢。
因此,孕妇LEDVT的发病率高于非孕妇女,剖宫产LEDVT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经阴道分娩者。
妊娠合并VTE是造成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妊娠发生VTE是正常妇女的四倍。
4.腹腔镜因素:腹腔镜手术形成CO2气腹压力通常为12-15mmHg,大大超过下腔静脉回流的压力2-5mmHg,导致下肢静脉扩张,血流减慢。
同时腹压增高还使膈肌抬高,胸腔压力增高,外周静脉回流阻力增大。
血管内压增高使得血管内皮发生微撕裂,胶原纤维暴露,诱发凝血过程。
腹腔镜手术过程中有时需采取头高足低位,也使得下肢静脉淤滞明显加重。
三、DVT的临床表现:1.早期临床表现:下肢肿胀、疼痛、皮温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好转。
偶有发热、心率加快。
2.体征:血栓远端肢体或全肢体肿胀是主要特点,皮肤多正常或轻度淤血,重症可呈青紫色,皮温降低。
如影响动脉,可出现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可出现血栓部位压痛(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Homans征:患肢伸直,踝关节背屈时,由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被动牵拉而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为阳性。
Neuhofs征(即腓肠肌压迫试验):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为阳性。
后期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出现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称为DVT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syndrome,PTS)。
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的表现。
四、DVT的诊断:(一)DVT的辅助检查:1.血浆D二聚体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敏感性较高(>99%)。
急性DVT,D-二聚体大于500 g/L有重要参考价值。
由于术后短期内患者D二聚体几乎都呈阳性,因此对于DVT的诊断或者鉴别诊断价值不大,但可用于术前DVT高危患者的筛查。
另外,它对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并非特异,如肿瘤、炎症、感染、坏死等很多因素可产生纤维蛋白的情况,D-二聚体也可大于500 g/L,故预测价值较低,不能据此诊断DVT。
该检查对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特异性较低,不宜用于这些人群。
2.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髂、股、腘、胫前、胫后深静脉彩超,其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为无创检查,适用于对患者的筛选、监测。
仔细的非介入性血管超声可以使敏感性保持在93%~97%,特异性保持在94%~99%。
高度可疑者,如阴性应每日复查。
结合有无血栓的好发因素,在进行超声检查前可以将患者分为高、中、低度DVT可能性。
如果连续两次超声检查均为阴性,对于低可能性患者可临床观察,对于中度和高度可能性患者可给予抗凝治疗,对于高发病率组的患者,如果第2次扫描仍阴性应考虑进行静脉造影。
3.下肢深静脉造影术:是DVT诊断的“金标准”。
4.阻抗体积描记测定:对有症状的近端DVT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单,费用较低。
但对无症状DVT的敏感性差,阳性率低。
5.放射性核素血管扫描检查:利用核素在下肢深静脉血流或血块中浓度增加,通过扫描而显像,对DVT诊断是有价值的无创检查。
6.螺旋CT静脉造影(computed tomo-venography,CTV):是近年出现的新的DVT诊断方法,可同时检查腹部、盆腔和下肢深静脉情况。
(二)DVT的诊断流程:低危、中危、高危及极高危患者的定义:患者被分为4种危险级别:1)低危,2)中位,3)高危和4)极高危——由此确定合适的血栓预防用药。
静脉血栓性栓塞疾病的危险度依据操作类型、年龄、是否有其他危险因素(见表3)。
有不同的高危因素的患者,某种预防性用药可能是不合适且效果欠佳的。
因此,合适的高危因素分级对于制定最佳的预防血栓用药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预防的建议方案见表3。
表3. 未行预防抗凝治疗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危险程度分级危险分级定义有效的预防策略低危患者年龄小于40岁,手术时间小于30分,无其他高危因素无需特殊预防措施;术后尽早尽量恢复活动中危患者有其他高危因素,手术时间小于30分;患者年龄40-60岁无其他高危因素,手术时间短于30分;年龄小于40岁患者无其他高危因素做大手术低剂量普通肝素(2次/d或3次/d),或LMWH(手术后12小时开始用,低分子肝素钠4000IU,皮下注射,Q12h*2天),或压力梯度袜,或间断气压装置高危年龄大于60岁或有其他并发症患者手术时间少于30分;大于40岁或有其他高危因素行大手术低剂量普通肝素(2次/d或3次/d),或LMWH(手术后12小时开始用,低分子肝素钠4000IU,皮下注射,Q12h*2天),或间断气压装置极高危60岁以上患者行大手术且有既往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史、肿瘤或分子高凝状态低剂量普通肝素(2次/d或3次/d),或LMWH(手术后12小时开始用,低分子肝素钠4000IU,皮下注射,Q12h*2天),或间断气压装置/梯度压力袜+低剂量肝素或LMWH可考虑出院后继续应用2-4周五、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静脉血栓的预防:主要以早期预防为主,多种血栓预防方法均可有效降低DVT的形成。
预防方法包括药物和机械方法。
机械方法能减少静脉血流停滞,并促进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
药物方法通过在凝血链上的不同作用点起作用来预防血凝块形成。
在每一位患者选择具体的抗凝方法时,应考虑到花费、益处、危险性和简便性等因素,决定对其用合适的抗凝方法。
(一)物理预防措施:1.梯度压力袜(GCS)多数的术后血栓会在术后24小时内发生,在小腿的容量血管尤为显著。
配合术后尽早活动和抬高床脚,应用梯度压力袜能预防小腿血液沉积。
价格低廉和简单易行是梯度压力带的最大优点。
正确穿戴非常重要,因为不正确地穿梯度压力袜可能会像在膝部或大腿中部绑止血带,增加静脉血滞留。
达膝的压力袜与达大腿的压力袜效果相当,故前者应作为首选。
2.气压装置(IPC)间断气压装置用一个可膨胀的气囊袖规律压迫小腿减少血流停滞。
对于妇科大手术术后患者,该装置的使用对减少DVT与低剂量肝素或LMWH同样有效。
该装置应持续应用直到患者能下床活动或直到患者出院。
一项关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研究中,该装置被用于术中及术后5天。
使用它能减少3倍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
梯度压力弹力袜(GCS)、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及足底静脉泵(VFP),均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避免血液滞留,降低术后下肢 DVT发病率,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单独使用物理预防适用于合并凝血异常疾病、有高危出血因素的患者。
对于一侧肢无法或不宜采取物理预防的患者,可在对侧肢实施预防。
建议应用前筛查禁忌。
以下情况禁用物理预防措施:(1)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腿部严重水肿;(2)下肢深静脉血栓症、血栓(性)静脉炎或肺栓塞;(3)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和梯度压力弹力袜不适用于腿部局部情况异常(如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下肢血管严重的动脉硬化或其他缺血性血管病、腿部严重畸形。
(二)药物预防措施:利伐沙班(拜瑞妥)、低剂量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LMWH)、磺达肝癸钠、维生素K拮抗剂等。
有出血风险患者应权衡降低DVT的发生率与增加出血危险的关系。
1.低剂量肝素低剂量肝素是被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种血栓预防方法。
术后每8-12小时一次持续至术后,数个对照研究表明低剂量肝素对预防DVT是有效的。
2项大型的随机临床试验荟萃分析表明每8个小时用一次低分子肝素与安慰剂或不用预防性措施者,对于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能降低2/3肺栓塞的发生率。
低剂量肝素的优点在于经深入研究证明有效,且价格便宜。
而对于围手术期肝素应用最主要的顾虑为增加术中和术后出血。
虽然未发现因为术前应用低剂量肝素导致术中出血增加,但术后出血增多较明显,尤其是伤口血肿形成。
用药4天以上的患者应监测血小板计数,因为6%患者会发生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
2.低分子肝素(LMWH)低分子肝素的优点在于其生物活性较高,且一天只用一次。
由于上述优点,故与普通肝素相比,LMWH半衰期更长、其药代动力学更有预测性,并且同样有效。
LMWH较低剂量的普通肝素,抗凝血Xa因子更多,抗血栓活性较小,故降低了医源性的出血和伤口血肿形成。
然而,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贵。
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在低分子肝素患者中很少见,故不推荐监测血小板。
1985年首次报道后,多个设计良好的试验显示,低分子肝素是预防血栓的有效方法。
对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也有效。
与间断加压装置相比,术后每日应用低分子肝素有相当的效果。
一项大的研究包括2,373例患者结果显示,在接受LMWH 的普外、泌尿和妇科手术的肿瘤患者中,临床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率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