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解析

合集下载

论语名言名句及解释

论语名言名句及解释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大量的名言名句,以下是部分摘抄并附上解释:
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解释:这句话是说,君子应该追求知识而不是物质享受,对待生活要谦虚谨慎,与有道德的人相处,这样可以算得上好学之人。

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解释:这句话是说,学习要不断地温习,不断地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也应该感到高兴。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这句话是说,只有通过对过去知识的温习,才能不断发现新的东西,掌握新的知识,这样的人才有资格成为老师。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这句话是说,只有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茫然无知;只有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变得危险。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释:这句话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只有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知识水平,才是真正的智慧。

6.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解释: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释:这句话是说,看到有道德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

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1.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篇》解释: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谅,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篇》解释: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篇》解释: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篇》解释: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篇》解释: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白天和黑夜都不会停止。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篇》解释: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

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篇》解释: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篇》解释: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篇》解释: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1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篇》解释:君子考虑的是德行,小人考虑的是利益;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摘要:1.论语概述2.论语经典名句100 句分类3.论语经典名句100 句详解正文:【论语概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言论汇集。

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道德、教育、家庭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中的名句,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是我们学习和传承儒家文化的宝贵财富。

【论语经典名句100 句分类】一、修身养性二、治学求知三、人际关系四、为政处事五、道德伦理六、人生哲学【论语经典名句100 句详解】一、修身养性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快乐吗?)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道就会产生。

)3.修己以安人。

(修养自己以安定他人。

)二、治学求知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获得新理解,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不思考是茫然,思考不学习则有害。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三、人际关系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于人。

)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谐但有区别,小人相同而不和谐。

)9.礼之用,和为贵。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四、为政处事10.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国家就安宁。

)1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帮助别人实现美好,不助长别人的恶行。

)1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以说得多而做得少为耻。

)五、道德伦理13.孝悌为先,谨信为本。

(孝敬长辈,尊敬兄长是首要的,谨慎诚信是根本。

)14.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伪善面貌,这种人很少有仁爱之心!)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能做什么。

)六、人生哲学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
一、引言
《论语》是一部蕴含着深刻智慧的经典之作,其中许多名句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之中。

这些名句不仅传递了孔子的教诲与思考,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论语》中的经典名句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不断学习与复习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提醒我们,只有通过回顾过去并从中学习,我们才能获得新的知识和理解。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教导我们,真正的学问不在于知识的积累,而在于对知识的热爱和享受。

三、从《论语》中获得的感悟
1. 学习的价值:从《论语》中,我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不在于单纯的记忆或理解,而在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指导生活和实践。

例如,“学而时习之”的理念就提醒我,要不断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2. 独立思考: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如“温故而知新”所表达的,我们需要对过去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认知。

3. 热爱知识:通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我理解到热爱知识的重要性。

对知识的热爱和享受是推动我们不断学习的强大动力。

四、结论
《论语》作为一部蕴含深刻智慧的经典之作,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教会了我学习的价值、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对知识的热爱和享受。

这些智慧将帮助我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挑战。

(名言名句)《论语》经典语句及译文

(名言名句)《论语》经典语句及译文

(名言名句)《论语》经典语句及译文01.言必信,行必果。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02.不怨天,不尤人。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0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0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0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0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07.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0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0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0.当仁,不让于师。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

论语经典名句及感悟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之一,提示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首先要反思自己,找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才能在以后的做事中避免同样的错误,提高自己的水平。

我们无法改变他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提高,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提倡的一种做人的道德准则。

它告诉我们,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以他人为参照,避免做出对他人有害的事情。

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不要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之一。

它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不断提高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才能获得更高的成就和更广阔的视野。

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快乐的,只有乐在其中,才能坚持下去。

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把知识变成实践,变成实际行动,才能真正了解知识的价值。

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成能力,只有通过乐在其中的方式,才能真正享受到知识的乐趣。

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轻易地抛弃别人的观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六、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要去抱怨他人或者埋怨命运。

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去改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向上发展。

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格和道德水平,是通过他对待“义”和“利”的态度来体现的。

君子注重道义和公正,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做出对他人不利的行为;而小人则只关注个人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感受和权利。

八、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言行应该是一致的,说到做到,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只有我们能够言出必信,行出必果,才能在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更高的地位。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摘要:一、前言- 论语简介- 论语的重要性二、论语经典名句100 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三、论语名句解释- 对每句名句进行详细解释正文:【前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圣经”。

学习《论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教育观念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论语经典名句100 句】以下是《论语》中的100 句经典名句,以及它们的意义解释: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之后要时常温习,不是很快乐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通过温习旧知识来启发新知识,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但不思考是无益的,思考但不学习则会导致危险。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到有才德的人就想要和他们一样,看到不才德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饮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敏捷,言语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

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尊敬有才德的人,侍奉父母能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能献出自己的生命,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即使没有学问,我也必定认为他已经学到了。

8.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就不扎实。

《论语》经典名句释义及赏析

《论语》经典名句释义及赏析

《论语》经典名句释义及赏析篇一01巧言令色,鲜矣仁。

【出处】《论语·学而》【释义】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赏析】这是孔子的话。

他指出仁者必须直言正色,要老实。

仁,绝非外在的华丽,矫揉造作只能是伪善,那种巧言令色、以假面孔示人的人,是很少有仁者之心的,要注意提防。

オ0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处】《论语·学而》【释义】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尽了自己的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老实的地方?老师传授的学业可曾用心温习?【赏析】这是曾子的有名的“吾日三省吾身”的话。

曾子是儒家学派中强调内省、修养的有力倡导者,他自己也以此严格要求自己。

他告诫人们:做人不要自欺,要天天反省自己,做事要谨慎。

オ0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出处】《论语·学而》【释义】办理父母的丧事要谨慎地尽礼尽哀,对祖先要诚敬地追念致祭,(能做到这样)民间的风习,就会归于淳厚了。

【赏析】这是曾子的话。

他告诫人们,使“民德归厚”的做法,要从“慎终追远”做起。

注重丧祭,目的是强调仁、孝。

仁、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了仁、孝,民间的风习就自会淳厚,而不是刁顽。

オ0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出处】《论语·学而》【释义】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处不求安静,勤勉敏捷地做事,谨慎地说话,又能经常向有道的人学习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可算是好学了。

【赏析】《论语》多次提到如何对待学习的问题。

孔子对学习有很高的要求,要求自己不停地学,少说话多做事。

他还对自己的弟子颜回身处陋巷、“箪食瓢饮”却追求完美的精神生活大加赞扬。

オ0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处】《论语·学而》【释义】不忧愁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赏析】一个人只要道德高尚、品德美善,何愁没有知己?因此,他没有必要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心。

《论语》中的名句赏析

《论语》中的名句赏析

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仁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他(孔子)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君子讲究协调而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讲究协调。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时常烦恼忧愁。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到了最寒冷的冬天,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的叶子是最后凋谢的。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了能按时温习,不也是很快乐吗?有共同见解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不为他人所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得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经典名句赏析

《论语》经典名句赏析

《论语》经典名句赏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论语》是一本颇具影响力的经典著作。

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传递了儒家思想的精髓。

本文将选取几个《论语》中的经典名句进行赏析,希望读者通过这些名句,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出自《学而篇》,是孔子对学习和交友的态度的精辟概括。

学习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持续的学习过程会给人带来快乐。

另外,与朋友之间的交流和来自远方朋友的拜访也会给人带来愉悦。

在这句话中,孔子强调了学习和交友的重要性,倡导人们要不断学习、与人交流,从而开拓自己的眼界和视野。

2.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出自《颜渊篇》,是孔子对虚伪行为的批判。

巧言令色都是表面上的美好,但却与真正的仁德相背离。

在这句话中,孔子告诫人们要坚守内心的真实和诚实,去追求真正的道德和善良。

他认为,只有坚守正直的品德才能真正体现出人的内在美和价值。

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是一句关于学习和研究的名句,出自《述而篇》。

孔子认为,只是简单地知道一些道理还不足以展现一个人的真正能力和水平,而是在对某一门学问或技艺的热爱和追求中,人们才能发挥出自己的真正潜力。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不断追求对某一领域的热爱和激情,通过对其深入的研究和学习,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和成就。

4.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是一句关于诚信和信任的名句,出自《述而篇》。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无法为人所接受和信任。

缺乏信用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也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这句话提醒着人们,要重视诚信和信任,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出自《为政篇》,是孔子对学习的方式和态度作出的明确要求。

孔子指出,光有学习而缺乏思考的人是无法真正取得进步的,而仅仅思考而不进行学习,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论语名句及大意

论语名句及大意

《论语》经典名句及大意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4.既来之,则安之。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定下来。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果想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你首先要把自己的工具准备好。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个军队可以使它丧失主帅,但一个普通人却不能强迫他放弃主张。

8.言必信,行必果。

讲话诚实,做事果敢。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统治者本身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

统治者本身行为不正当,纵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切勿强加给别人。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又好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真正高尚的人重视的是正义感,坚持自己的处世原则,而卑贱的人仅仅狭隘地从自身利益出发。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到百般思索仍然搞不通的地步,我是不开导的;不到想说可怎么也说不清楚的地步,我是不提醒的。

14.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1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他人工作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老师传授我的知识,自己是否熟悉了?16.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1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吗?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经典国学名句释义

《论语》经典国学名句释义

《论语》在国学经典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孩子在学习国学知识时的必修课,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论语》经典国学名句释义,小朋友一起学习吧。

1.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

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7.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孔子说:“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孔子说:“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

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以上的这些经典国学名句知识,是小编在《论语》中给大家精心选择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学习才好。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吗?”【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地流去。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9】子曰:“有教无类。

”译:孔子说:“对谁都进行教育,不分类别。

”【1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

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11】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1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论语经典语句15句解释

论语经典语句15句解释

论语名句解释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了。

可以把这种人当做老师。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感到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皇上为什么赐给孔夫子‘文’的称号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认真学习知识并且记住,学习不感到满足,对于可以帮助的人能及时给予帮助却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有什么呀?‛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是有话想说,不到(他)想说出来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反三的人,就不再教他了。

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1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人们的性情本是相近的,只因为习染的不同,便渐渐地相差很远了。

12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不埋怨上天给的命运,不要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通过学习平常的知识,理解其中的哲理,获得人生的真谛13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摘抄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摘抄

【导语】《论语》是孔⼦及其弟⼦的语录结集,由孔⼦弟⼦及再传弟⼦编写⽽成,⾄战国前期成书。

下⾯是⽆忧考分享的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摘抄。

欢迎阅读参考!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摘抄【篇⼀】 1、君⼦求诸⼰,⼩⼈求诸⼈。

译⽂:君⼦严格要求⾃⼰,⽽⼩⼈则千⽅百计要求、苛求别⼈。

2、君⼦欲衲于⾔,⽽敏于⾏。

译⽂:君⼦要少说虚话,多⼲实事。

3、质胜⽂则野,⽂胜质则史,⽂质彬彬,然后君⼦。

译⽂:质朴胜过了⽂饰就会粗野,⽂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饰⽐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

4、⼠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译⽂:⼠不可不志向远⼤,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5、⼰所不欲,勿施于⼈。

译⽂:⾃⼰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

6、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师了。

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译⽂:颜回这个⼈很好学。

为⼈不迁怒他⼈,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8、欲速则不达,见⼩利则⼤事不成。

译⽂: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利。

求快反⽽达不到⽬的,贪求⼩利就做不成⼤事。

9、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我每天三次反省⾃⼰:为别⼈做事,是否尽⼼、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10、⼈⽆远虑,必有近忧。

译⽂:⼀个⼈没有长远的考虑,⼀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摘抄【篇⼆】 1、⾔必信,⾏必果。

译⽂:说话⼀定要讲信⽤,做事⼀定要果断。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

译⽂:见到贤能的⼈就要(努⼒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就要(以他为反⾯教材)做⾃省。

3、敏⽽好学,不耻下问。

译⽂:做事勤敏,⼜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为耻。

4、君⼦坦荡荡,⼩⼈长戚戚。

译⽂:君⼦⼼胸宽⼴,⼩⼈经常忧愁。

5、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译⽂:学习⽽不思考,⼈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更加危险。

论语经典名句注释翻译

论语经典名句注释翻译

论语经典名句注释翻译《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宝之一。

全书分为20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涉及政治、伦理、教育等各个领域。

其中,有许多经典名句,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启迪意义。

以下是对部分名句进行注释翻译的文章。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物,不要强加于他人。

注释:这句话强调了尊重他人的自由和权利。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情感、想法和需求,不应该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权益和选择。

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翻译:君子应该在言语上保持谦逊和谨慎,在行动上则要积极果断。

注释:这句话指出了一个人应该言行一致,坚持言出必行的原则。

君子在言语上应该慎重,避免随意发表意见,而在实际行动中则要果断积极,力求将理念付诸实践。

3. 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善于巧言令色的人,少有真正的仁爱之心。

注释:这句话批评了虚伪和伪善的行为。

巧言令色是指使用虚伪的言辞和表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真正的仁爱之心则是要真诚对待他人,关心他人的利益和感受。

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不断地温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注释: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学习是一种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只有不断地温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 見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看到有德行的人,就应该努力向他们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应该反思自己。

注释:这句话告诫人们要积极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看到别人的优点要向他们看齐,而在看到别人的缺点时,则要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心胸狭窄。

注释:这句话指出了人们的心态和心境的不同。

君子胸怀宽广,豁达开朗,能以大度的心态对待外界的困难和失败,而小人心胸狭窄,容易为一些小事困扰和烦恼。

7. 巍巍乎如丘,不可执而亦不可踰越。

翻译:如山一般高大,既不能执着于它,也不能越过它。

论语名句原文与解析

论语名句原文与解析

论语名句原文与解析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其中蕴含了许多经典的名句,这些名句不仅有着深刻的哲理,而且对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论语名句的原文和解析,探索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名言出自《论语·为政第三》,强调人们应该对自己的知识有清楚的认知。

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不断拓展的,而认清自己所不知道的,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句话意味着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谦逊和虚心,不断提升自己。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名言出自《论语·颜渊第八》,强调待人以仁,不要给别人以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伤害。

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善待他人,尊重别人的感受,做到不伤害他人。

这是一个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

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名言出自《论语·公冶长第十四》,强调人们应该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而不是纠结于他人是否了解自己。

理解他人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拓宽自己的视野。

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关注他人,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名言出自《论语·公冶长第十五》,强调真正的仁德不在于巧言令色,而在于真诚和善良。

仁德是人性的真实表达,不需要借助虚假的言辞和表情色彩。

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保持真实和真诚,不要用虚伪来欺骗他人。

5.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名言出自《论语·述而第二十》,强调君子注重整体的品质和核心价值观,而小人则纠结于和他人的比较。

君子舍弃了与他人攀比的虚荣心,专注于自身的修养和道德追求。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从整体上提升自己,不要只注重表面和短期的利益。

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名言出自《论语·学而第一》,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不断的学习态度。

经典《论语》名句五十条带翻译

经典《论语》名句五十条带翻译

对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思考作者:王颖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19期摘要大学图书馆是该大学的重要支柱之一。

它有助于学校的教学和研究。

这是一个反映大学教育质量和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除此之外他也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能够让学生和老师在图书馆能够有一个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

目前随着我们国家在对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时候,学校的图书馆已经开始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在这个方面通过图书馆的变化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在图书馆通过勤工俭学来改善他们在学习生活当中的一些困境。

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活动的现实意义,探讨了如何让学生学业之余参与图书馆管理。

关键词勤工助学图书馆管理高校图书馆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0前言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学生勤工助学是当代大学生工作学习的重要平台。

这对大学生的经济和能力的提升和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大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图书馆的蓬勃发展,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以工作为导向的学生管理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工学生日常管理的重点。

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俭学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加强高校图书馆的勤工俭学管理。

1大学生勤工助学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意义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成本上升,许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在支付了高额学费后,生活方面非常拮据。

与多年来一直工作和学习的学生的接触让我深受感动。

虽然学校有学生贷款和奖学金,但其覆盖范围有限。

大学图书馆有必要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用自己的劳动使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和完成学业。

大学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

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涉及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在图书馆的特定岗位上工作,与不同的人联系,以及学习从书本和课程中无法学到的东西,它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工作和生活技能,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经验。

另一方面,在图书馆工作的学生因工作关系而更有可能接触到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图书馆馆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经典名句解读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温、良、恭、俭、让。

——《论语·学而》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

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就能听到有关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

这更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孔子说:“学习以后,能经常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感到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埋怨,不也是一位有教养的君子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呢?”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力则学文。

”——《论语·学而》孔子说:“后生小子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外出就要尊敬长辈,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修行实践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就再在书本文字上下功夫好好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孔子说:“只知道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智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孔子说:“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从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就可以担当别人的老师。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孔子说:“做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我不知道这怎么能行。

就像大牛车没有輗,小马车没有軏,这车怎么行走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时,我对一切道理都能通达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时,我明白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我对听到的一切都可以明白贯通、泰然对待了;到七十岁,我便随心所欲,不会有越出规矩的可能了。

”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

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孔子说:“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孔子说:“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并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

”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

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

不迁怒,不二过。

——《论语·雍也》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孔子说:“君子通常襟怀坦白心气宽广,小人则一般心气局促忧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在某些方面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不好的地方便改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记在心,勤奋学习而不厌倦,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些事对我有什么困难呢?”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不能的时候,我不会启发他;不到他想说出来而又阐述不清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

教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多个方面,便不再教他了。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孔子说:“品德不加以培养,学问不精勤讲习,听到道义不能跟随着去尊崇,有缺点不能勇于改正,这些就是我的忧虑啊!”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孔子说:“我并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人,我是喜欢古代文化,敏锐勤奋地学习追求而得来的呀!”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

以实现整个人类的仁道为己任,不也厚重吗?坚持到死才终止,不也长久吗?”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泰伯》孔子说:“做学问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唯恐再落下。

”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乡党》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曾子说:“君子以学问来结交朋友,以朋友来辅助培养仁德。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说话一定要诚实可信,行为一定要坚决果敢。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孔子说:“自身品行态度端正,无须号令就能自主施行;自身品行态度不端正,即使号令也不服从。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孔子说:“(做事)不要求快,不要只看到小利。

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只看到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孔子说:“君子安详而不骄横,小人骄横而不安详。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没有才能。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论语·宪问》孔子说:“所谓千里马,不是称道它的气力,而是称道它的德行。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面对要施行仁德真理的事,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

”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类似。

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

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

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人没有事先的谋虑,必定会有即时的忧患。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少责备别人,就能远离怨恨了。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人能弘扬仁德真理,而不是仁德真理来弘扬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错了不去改正,才叫做过错。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进行教育没有对象的区别。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孔子说:“君子一生中有三项事情应该警惕禁戒: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必须禁戒色淫;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禁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禁戒贪得无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论语·子罕》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孔子在河边说:“逝去的时光就像它那样啊!日夜不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