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木雕展馆讲解词

合集下载

广东省博物木雕馆讲解词全

广东省博物木雕馆讲解词全

《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讲解词欢迎参观《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

本展览分五个部分向您介绍了潮州木雕的源流、制作、艺术特色和丰富用途,为您展示了潮州木雕,特别是其繁盛时期——清代作品的精美之作。

潮州木雕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统木雕流派之一,与浙江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龙眼木雕并列四大木雕,主要流行于粤东的潮州、潮安、饶平、普宁、汕头、澄海、潮阳、揭阳等旧潮州府所属地区,因此而得名。

它以饱满繁复、精巧细腻、玲珑剔透、金碧辉煌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形象地展示着潮汕人的风俗习尚和人文精神。

那么,潮州木雕起源于何时?请看第一部分:源流篇。

潮州木雕的历史十分悠久,唐代以前已开始萌芽,唐宋时期是它的发展阶段,到明代晚期步入成熟,在清代中晚期达到鼎盛阶段,至抗日战争时期逐渐走向衰退。

这幅潮州木雕分布图,以图示法标明了潮州木雕主要分布区(潮州、潮安、饶平、普宁、汕头、澄海、潮阳、揭阳、揭东、揭西、惠来。

)和受影响地区(大埔、梅县、兴宁、五华、蕉岭、海丰、陆丰、惠州)。

唐宋时期的木雕制品已初具水平,物像造型简洁,刀法刚劲,风格拙朴,尚未形成地方特色。

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潮州木雕的实物,是原悬于潮州开元寺内库堂前,用于敲击提示僧众用餐或集合的木鱼。

潮州开元寺位于今潮州市,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即公元738年)。

当时,唐玄宗诏令全国挑选十大州郡,各建大寺。

以当时的年号“开元”为名。

潮州开元寺便是其中一个。

开元寺经历代修建,已带有宋、元、明、清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唐代木鱼用刀粗犷,以形取胜。

寺内的木雕龙头是一件宋代木雕制品,是用于悬挂大铜钟的横木,上雕龙头纹饰,俗称“木龙”。

雕刻简练粗犷,风格与唐代木鱼近似。

明代,潮州木雕开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且运用范围从建筑装饰,逐渐扩展到家具居陈设、日用器皿、祭祀礼仪器物等生活领域。

到了明代晚期,木雕艺人已能够综合运用浮雕、沉雕、圆雕和通雕等多种技法,并从平面雕饰向单层通雕发展,技艺日臻成熟。

广东省博物馆1-潮州木雕

广东省博物馆1-潮州木雕

⼴东省博物馆1-潮州⽊雕今天我们开始新系列—⼴东省博物馆。

⼴东省博坐落在珠江新城,环境⾮常优美,藏品也很丰富,其中有不少具⼴东特⾊的藏品让⼈⽿⽬⼀新。

本期我们就先从⼴东特⾊艺术品—潮州⽊雕开始,请你⼀睹南国的风情。

⼴东省博物馆外景⼴东省博物馆外景此处请横 / 侧屏欣赏潮州⽊雕圆雕狮⼦清代⼴东省博物馆藏潮州⽊雕是很有世俗风情的⼀类⼯艺品,题材多数寓意吉祥,红漆打底,外罩⼀层⾦粉,⾦碧辉煌,亦俗亦雅。

潮州⽊雕圆雕狮⼦清代⼴东省博物馆藏这件⽊雕的题材是太狮和少狮,寓意⼀门⾼官,代代封爵。

雕⼯洒脱细腻,狮⼦的神态⽣动,是⼀件佳作。

潮州⽊雕通雕⼈物故事花板清代⼴东省博物馆藏这件⽊雕就⾮常厉害了,⼀块⼤板,圆雕和透雕相结合,⼈物众多,表情、动作、神态都栩栩如⽣且各不相同。

堪称杰作!描绘的故事可能是穆桂英挂帅,不很确切,希望识者见告。

潮州⽊雕的⼯艺从原理来说⾮常简单,就是先在⽊板或⽊块上雕刻,之后上⼏道⼤漆,在⼤漆接近⼲燥之前撒上⾦粉⽽成。

普通材料在⾼超⼯艺的加持下产⽣了质的变化。

潮州⽊雕通雕鲤鱼跃龙门花板清代⼴东省博物馆藏鲤鱼跃龙门的故事,正值考季,希望学⼦们学业有成,考试顺利~潮州⽊雕通雕花卉⽠果纹花板清代⼴东省博物馆藏⾮常⼯整漂亮的雕⼯,寿星和⿇姑,显然是贺寿的题材。

荔枝寓意有⼤利,⽯榴是多⼦,牡丹富贵,总之吉祥极了!此处请横 / 侧屏欣赏潮州⽊雕通雕⼈物故事花板清代⼴东省博物馆藏这对故事花板特别有趣,⼈物⽣动,⼀眼可知善恶,故事也颇具戏剧性,可惜我对⼴东民俗故事⼀⽆所知,对背后故事完全⽆知,也希望有识者见告。

此处请横 / 侧屏欣赏潮州⽊雕通雕⼈物故事花板清代⼴东省博物馆藏潮州⽊雕⾦⽊雕蟹篓清代⼴东省博物馆藏这是潮州⽊雕中常见的题材,⼀篓鱼虾蟹,寓意类似中原地区的五⾕丰登、风调⾬顺。

靠⼭吃⼭,靠海吃海,菜篮⼦始终是民⽣⼤事!本期是⼴东省博物馆的开篇,⼀道开胃⼩菜,希望你喜欢~之后我们会陆续为你介绍该馆的各种精华,保证养眼、长眼!今天先欣赏到这,祝周末愉快!。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 广东省博物馆讲解词.doc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 广东省博物馆讲解词.doc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广东省博物馆讲解词广东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综合性博物馆。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温明路中山大学旧址。

它成立于1957年,1959年开业。

占地面积2 .9万平方米。

广东省博物馆位于温明路,由三部分组成:博物馆展厅、国民党旧址和鲁迅博物馆。

博物馆展厅本身是一座崭新的建筑,它有着与国民党和鲁迅博物馆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

郭沫若命名广东博物馆。

藏品主要由当地文物组成,共计12件以上.4万件,包括陶瓷、字画、端砚、金木雕、钱币和出土文物。

有300多种一流的收藏品。

珍品包括宋代唯一的龙画和清代猴王段燕的砚台,以及北宋宁元年(1068年)的白色琉璃释迦牟尼像。

当前的新建筑是1992年新建的。

这是一座有现代化设施的新展览大楼。

大楼的四周都是白色浮雕。

他们是广东孙中山的著名人物和广东的著名历史事件,在虎门卖香烟等。

新大楼有13个展厅,2个序言厅和一个学术报告厅。

展览面积为2197平方米。

展览大楼的南面是露天,展示了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的三门铁炮,以及300多年前英德县掉落的一块重达8000多公斤的陨石。

“广东古代史”展出了2123件展品,系统展示了广东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历史。

“广东现代史”展出了1244件展品。

它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广东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洋务运动时期广东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以及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文章还介绍了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同盟会的成立以及广东、广西的多次武装起义,重点介绍了“三一九”广州起义和1911年武昌起义。

钟楼最初是清代广东朝贡的一部分。

1905年后,它被改为广东省和广西省的强化培训机构和两代优秀师范学校。

1912年改为广东省优秀文学艺术师范学校;1924年,它更名为广东大学。

1926年改为中山大学。

钟楼的主要入口是一个拱形花园柱廊。

大楼的前半部分覆盖着两块碎石,后半部分覆盖着一层楼。

整个建筑是由砖和木头制成的,它的平面看起来像一座“山”。

博物馆导游词开头语和结束语

博物馆导游词开头语和结束语

博物馆导游词开头语和结束语
开头语: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广东省博物馆来参观。

我姓宋,大家可以叫我宋导。

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请大家注意几点:
结束语:
因为时间关系,三楼的潮州木雕、玉石、端砚、书画展厅,四楼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展厅,请大家自行参观。

其中四楼“古生物馆”的高达二十二米的恐龙骨架,还有“海洋世界”的大量鲸鱼和海豚标本,很具奇幻色彩,很值得观赏哦!本次导游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希望大家下次再来广州玩。

广州还有“小蛮腰”、广州图书馆等地可供大家尽情游玩。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广东省博物馆历史展馆讲解词

广东省博物馆历史展馆讲解词

观众朋友,您好!欢迎参观《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览分四部分,展示广东历史文化风貌。

请看第一篇——南粤源流。

1、在广东韶关曲江县马坝镇狮子岩洞穴遗址中发现了广东省最早的古人类——马坝人的头盖骨化石,距今约12.8万年。

中科院专家复原出了“马坝人”形象。

这是一中年男性个体,属早期智人。

一同发现的还有19种动物种属化石,它们属华南地区第四纪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当时华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湿多雨,动物繁多。

2、在韶关曲江的石峡遗址中,发现了石器生产工具、玉器、炭化稻谷等。

经研究,石峡古稻是一个从原始栽培稻向现代稻种过渡的杂合种群,是华南地区年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之一,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之久。

石峡文化的墓葬大部分是迁葬墓,随葬品往往是两套,一套是连同人骨从原墓迁移过来的,一套是迁葬时新埋进去的,两套随葬物的陶器、石器数量大体相当。

二次葬时有琮、璧等陪葬。

玉璧、琮分别是祭祀天、地的礼器。

遗址中出土了几千件陶器,随葬品多寡显示当时已有贫富分化。

石峡文化以农业为主,兼事采集和狩猎经济。

广东境内咸头岭遗址、高明古椰遗址、屋背岭遗址和横岭山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为探讨广东历史提供最直接的证据,被评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3、广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已发现陶器,历代烧制陶器的窑穴也见于全省各地。

早期陶器采用手制法捏制而成,三足盘、圈足盘,是先做盘身,再贴接口沿,然后附上三足、圈足或把手。

4、公元前204年,南海郡尉赵佗出兵桂林郡、象郡,兼并了包括广西和越南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自立为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

赵佗在位六十多年间,推动了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5、冼夫人是高凉郡俚人渠帅,历经梁、陈、隋三朝,驰骋岭表六十多年,着力促进俚人社会的进步,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多次受朝廷册封,被高凉及附近俚汉各族尊称为“岭南圣母”。

6、梅关,位于今韶关南雄大庾岭,古称“塞上”,秦代称“横浦关”,宋代称“梅关”。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文档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文档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文档Guide words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Museum编订:JinTai College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文档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广东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广东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综合性博物馆。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xxx大学旧址。

1957年筹建,1959年开放。

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

广东省博物馆位于文明路,包括三个部分:博物馆展馆,国民党一大旧址,鲁迅博物馆。

博物馆展馆本身,是一个崭新的建筑,与它旁边的国民党一大与鲁迅博物馆形成两种很迥然不同的风格。

郭沫若为广东博物馆题名。

该馆藏品以地方文物为主,共12.4万多件,有陶瓷、字画、端砚、金木雕、钱币及出土文物等。

一级藏品300多件。

珍品有全国仅有的宋代陈容墨龙图,以及清代猴王端砚,北宋熙宁元年(1068)白釉释迦牟尼像。

现在的新馆是在1992年新建的,是一座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新陈列大楼,楼的四面都是白色的浮雕,分别是广东的著名人物孙中山和广东著名历史事件,虎门销烟等等,新馆有13个展厅,2个序厅和一个学术报告厅。

陈列面积2197平方米,陈列大楼的南边,露天陈列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的3尊铁炮以及300多年前坠落在英德县的一块 8000多斤重的陨铁。

《广东古代史》陈列,共有展品2123件,系统地展示广东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历史。

《广东近代史》陈列,展品1244件。

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广东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以及洋务运动时期广东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和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还介绍了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和同盟会的成立及其在两广发动的多次武装起义,着重表现了辛亥年“三•一九”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

广东省博物馆木陶瓷展英文讲解词

广东省博物馆木陶瓷展英文讲解词

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Exhibition of Pottery and Porcelain through Dynasties2009/11/17前言水、土、火的碰撞,产生了绚丽多彩的陶瓷文化。

陶器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

而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因此而拥有了“瓷之国度”的美称。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制造和使用陶器。

商周时期出现了原始瓷。

成熟的青釉瓷器烧成于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

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初步发展,到了唐宋时期,我国的制瓷业进入第一个发展高峰。

明清时期,我国陶瓷业发展到了巅峰阶段。

至少在唐代,我国已开始大量出口陶瓷器。

此后历经宋、元、明、清各朝,日益发展,长久不衰。

从东海和南海通向东亚、东南亚、中西亚、非洲、欧洲以及美洲的各条航线,无不见证了这一辉煌。

因此这条海外贸易通道也被称为“陶瓷之路”。

广东最早的陶器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

晋代开始出现青釉瓷器。

唐、宋、元时期广东的制瓷业飞速发展,并大量输出国外。

明、清时期,石湾陶器、广彩瓷器成为斐声中外的著名品种。

一部中国陶瓷史,反映的不仅仅是整个中国文化史的面貌,而且也书写了经济贸易史、工艺美术史、航海史、对外贸易史等方面的华彩篇章。

IntroductionCollision of water, clay and fire gave rise to colorful pottery and porcelain culture. Pottery is a treasure of humankind. However, porcelain i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the world civilization. China won its name as "Country of Porcelain".As early as the Neolithic Age, Chinese people had already got to know how to make and use pottery. Proto-porcelain had been made in the Shang Dynasty. Mature green glazed porcelain was made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nd had well developed in the Three Kingdoms,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Jin Dynasties, and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ong Dynastie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Chinese ceramic industry reached its first peak of development.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hinese ceramic industry developed to a summit stage.Porcelain had begun to export in the Tang Dynasty. In the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large quantities of pottery and porcelain exported from the East Sea andthe South China Sea to East Asia, Central and West Asia, Africa, Europe and America, which witnessed the glory .Therefore the oversea trade line was also named as “Road of Porcelain”.Pottery was first made in Guangdong in the early Neolithic Age. In the Jin Dynasty, green glazed porcelain was made. In the Tang,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ceramic industry developed well and exported to foreign countrie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hiwan pottery and Kwon-glazed porcelain had enjoyed a high reputation at home and abroad.A history of 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 reflects not only an overview of cultural history of China, but also shows the history in terms of economy and trade, arts and crafts, maritime, foreign trade and so on制瓷:瓷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1、采泥:制作瓷器的原料主要有瓷土、瓷石、高岭土、长石等。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推荐.doc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推荐.doc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广东省博物馆位于广州市区中心,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地方志博物馆,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欢迎参考!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篇一广东省博物馆位于广州市区中心,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地方志博物馆,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大院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一大"旧址(含革命广场)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明远楼、天文台。

这里古树环抱,环境优雅,闹中取静,凝重的文化积淀与明快的现代气息相得益彰。

广东省博物馆筹建于1957年,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

主体建筑陈列大楼建成于1992年,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共有大小展厅13个,陈列面积6000平方米,并附有报告厅、贵宾室等设施。

现有馆藏文物118118件(套),其中被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有404件(套),是广东省藏品最丰厚的大馆。

馆内常设的基本陈列有:"广东历史大观"、"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广东珍稀动物展览"、"鲁迅生平与纪念"、"国民党一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史料陈列"等,并经常性地举办馆藏陶瓷、书画、工艺品等专题展览。

这些根据广东的特点和馆藏优势推出的展览,充分体现了广东优秀的历史文化成就。

广东省博物馆还利用自身条件,引进国内外文化艺术展览,在海内外举办馆藏文物展览,配合国家的中心任务和重要纪念活动,举办各种富有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临时展览,并致力于文物收藏、学术研究,努力推动广东省文博事业的发展,在华南和海内外享有一定盛誉。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篇二广东省博物馆位于越秀公园内镇海楼,是我国最早建立博物馆之一。

占地5万平方米。

馆内的国民党"一大"旧址和革命广场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清代建筑明远楼(红楼)是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馆内现有常年专题展览《广州历史陈列》,以城市发展为主线,分秦汉、唐宋、明清、近代及清代商业一条街五个部分,通过700多件文物,历史照片等,反映广州两千年的灿烂历史。

广东省博物馆木雕展馆英文讲解词

广东省博物馆木雕展馆英文讲解词

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Beauty IsGilt WoodChaozhou Woodcarving Art Exhibition前言Introduction第一部分源流篇History第一单元发展期1. Initiation第二单元成熟期2. Maturation第三单元兴盛期3. Prosperity第四单元衰退期4. Declination第五单元复兴期5. Rerising第二部分制作篇Craftsmanship第一单元材料1.Materials第二单元工具2.Tools第三单元雕刻技法 3.CarvingTechniques第一组沉雕1)Intaglio第二组浮雕2)Relief第三组圆雕Altorelievo第四组通雕Openwork第四单元制作工序 4.WorkProcess第一组整料1)Materialpreparation第二组起草图2)Drafting第三组上草图3)Printing第四组凿粗坯4)Printing第五组细雕刻5)Finecarving第六组髹漆贴金6)Coating 第三部分艺术篇Art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1. Variety of Themes第一组人物类1)HumanFigures第二组自然物像类2)NaturalImages第三组几何图案类3)Geometric Patterns第二单元形式多样的构图布局2.Diversity of Composition1、第一组格律体构图1)Metric Composition2、第二组平视体构图2)Isometric Composition第三组立视体构图3)Perspective Composition二、第三单元灵活多变的艺术手法Adaptability of ArtisticSkills1、第一组周身布饰1)Spread Decoration第二组巧设路径2) Artful Cohesion2、第三组合理夸张3)Adequate Exaggeration 第四组数艺并施4)Combined Techniques第四单元独具特色的总体装饰4. Unique Overall Decoration3、第一组黑漆装金1)Foil coating on blacklacquer background4、第二组五彩装金2)Foil coating on colorfulbackground第三组本色素雕3)Natural color woodcarving第四组漆画菁华4)Lacquerpainting第四部分器用篇Utilization第一单元建筑饰件 1.Architectural Decorations第二单元礼祭器具2. RitualVessels第三单元家具陈设 3.Furniture placement第五部分欣赏篇More Exhibitsfor Appreciation结束语Epilog前言潮州木雕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统木雕流派之一,主要流行于粤东的潮州、潮安、饶平、普宁、汕头、澄海、潮阳、揭阳、揭西、惠来等旧潮州府属地区,以此故名。

广东博物馆-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

广东博物馆-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

广东博物馆-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潮州木雕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统木雕流派,主要流行于粤东的潮州、潮安、饶平、汕头、澄海、潮阳、揭阳、普宁、惠来等旧潮州府属地区。

潮州木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孕育和萌芽于唐代以前,起步于唐宋,成熟于明代晚期,清代达到鼎盛阶段,抗战时期陷入衰退。

新中国成立以来,潮州木雕几经起伏,在传承与发扬中获得了新生,历史悠久的潮州木雕艺术绽放出新的光彩。

2006年,潮州木雕被正式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

潮州木雕以饱满繁复、精巧细腻、玲珑剔透、金碧辉煌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那美仑美奂、造型各异的器物品类,那生活气息浓郁、民俗意蕴深厚的题材纹饰,那惟妙惟肖、纤毫毕现的雕刻工艺,那豪华富丽、流光溢彩的漆金技法,无不形象地展示着潮汕人的风尚习俗和人文精神,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迷人的风采!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分源流篇、制作篇、艺术篇、器用篇、欣赏篇,展出木雕实物200多件(套),,品类丰富,精品叠出,如场面宏阔、精细入微的描金漆画诗经意境图大寿屏,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圆雕蟹篓,还有造型独特、精雕细刻的神龛、神亭、神轿、薰炉罩、馔盒、糖果架、纸煤筒……琳琅满目,多姿多彩。

筹展人员充分利用高大宽敞的展厅空间,逼真地复原传统潮汕民居的厅堂、卧室、书房等场景,生动地再现了木雕制品在潮汕民间传统社会生活中的陈设应用,让观众在浓郁的潮汕文化氛围中赏心悦目地观赏、流连,充分领略到潮州木雕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意蕴!进门的大屏风,上面书写前言。

前言屏风背面清代潮州府疆域总图。

大屏风后面两侧各一磨金漆画大寿屏。

道光磨金漆画西湖风景图大寿屏寿屏共分12屏。

正面正面大屏肚以金漆手书贺寿序并题写寿联一副:“海屋筹添堂上祥开寿域,云璈乐尧庭前彩戏春风。

”大屏肚设内、外两层枋栏,内枋栏为通雕缠枝花卉纹;外枋栏由上、下横肚及左右两侧企肚组成,其中上横肚及左右企肚饰通雕人物故事,神态各具,形象生动。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广东省博物馆,这是一座汇聚了岭南文化瑰宝和古今历史记忆的艺术殿堂。

广东省博物馆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2号,其建筑外观设计独具匠心,宛如一个精雕细琢的宝盒,坐落在珠江之畔。

那宏伟壮观的外形,既融合了传统岭南建筑的韵味,又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简洁与大气,从远处望去,就吸引着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进它,探寻其中的奥秘。

我们从大门进入,首先来到的是大堂。

大堂宽敞明亮,挑高的空间让您感受到一种宏大的气势。

抬头向上看,顶部的采光设计使得阳光能够恰到好处地洒下,为整个空间营造出温馨而明亮的氛围。

在这里,您可以稍作停留,感受这座博物馆独特的气息,仿佛能听到历史与文化在空气中交织、共鸣。

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是历史馆。

这里就像是一部生动的岭南史书,通过丰富的文物展品,向我们展示了广东地区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漫长发展历程。

在远古时代的展区,那些古朴的石器、陶器,虽然看似简单粗糙,但却见证了岭南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艰难生存、开拓进取的足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看到精美的青铜器、华丽的陶瓷等文物。

这些青铜器造型独特,纹饰精美,有的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寓意;陶瓷展品则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风格,从质朴的唐宋瓷器到色彩斑斓的明清彩瓷,每一件都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工艺,也反映出广东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民俗馆是最能让我们感受到岭南特色的地方。

走进民俗馆,就像走进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岭南生活画卷。

这里展示了广东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的节日庆典、民间工艺、饮食文化等。

您看,那些精美的粤绣作品,针法多变,丝线在工匠们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绣出的图案色彩鲜艳、栩栩如生,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人物风景,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还有那精美的木雕、牙雕、玉雕等工艺品,每一件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体现了岭南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饮食文化展区,我们可以了解到广东美食的丰富多样,从精致的早茶点心到各种特色菜肴,这些饮食文化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中文导游词: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

最新中文导游词: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

中文导游词: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广东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综合性博物馆。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中山大学旧址。

1957年筹建,1959年开放。

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

广东省博物馆位于文明路,包括三个部分:博物馆展馆,国民党一大旧址,鲁迅博物馆。

博物馆展馆本身,是一个崭新的建筑,与它旁边的国民党一大与鲁迅博物馆形成两种很迥然不同的风格。

郭沫若为广东博物馆题名。

该馆藏品以地方文物为主,共12.4万多件,有陶瓷、字画、端砚、金木雕、钱币及出土文物等。

一级藏品300多件。

珍品有全国仅有的宋代陈容墨龙图,以及清代猴王端砚,北宋熙宁元年(1068)白釉释迦牟尼像。

现在的新馆是在1992年新建的,是一座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新陈列大楼,楼的四面都是白色的浮雕,分别是广东的人物孙中山和广东历史事件,虎门销烟等等,新馆有13个展厅,2个序厅和一个学术报告厅。

陈列面积2197平方米,陈列大楼的南边,露天陈列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的3尊铁炮以及300多年前坠落在英德县的一块8000多斤重的陨铁。

《广东古代史》陈列,共有展品2123件,系统地展示广东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历史。

《广东近代史》陈列,展品1244件。

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广东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以及洋务运动时期广东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和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还介绍了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和同盟会的成立及其在两广发动的多次武装起义,着重表现了辛亥年“三一九”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

钟楼,原来是清代广东贡院的一部分;1905年后改为两广速成讲习所,两代优级师范学堂;1912年改为广东文艺优级师范学校;1924年易名为广东大学;1926年改为中山大学。

钟楼正门是拱形园柱廊,楼的前半部为两蹭,后半部一层,整座楼为砖木结构,其平面似“山”字形。

因楼的四面都装有时钟,故名钟楼。

钟楼与它前面的广场被誉为是“革命的大本营”。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这个钟楼的礼堂召开的。

广东博物馆 北宋木雕罗汉像介绍

广东博物馆 北宋木雕罗汉像介绍

广东博物馆北宋木雕罗汉像介绍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广东博物馆参观呀!我兴奋得蹦蹦跳跳的,哇,好多好多的东西啊!我们走进一个大房间,看到了一尊超级厉害的木雕像,是北宋时候的罗汉像呢!我凑近一看,哇,好精致呀!木雕罗汉像的脸上有着温和的微笑,眼睛大大的,好像在看着我呢,真是好神奇!
罗汉的衣服都是用木头雕刻出来的,一条一条的纹理像是细细的线,摸上去还有一点点粗糙,真不容易呀!老师说,这尊罗汉像可是很古老的,是北宋的时候做的哦!我想象了一下,那个时候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多好工具,要雕得这么精美,得用好多时间呀。

我还看到罗汉的手举着,好像在做什么动作,像是要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呢。

老师还告诉我们,罗汉是佛教里的神仙,他们是来帮助人们的。

我突然觉得,这尊木雕罗汉像好像能给人带来平静的感觉呢!
哇,今天真是好开心啊,去博物馆看到了这么有意思的东西!
—— 1 —1 —。

最新中文导游词: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

最新中文导游词: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

中文导游词: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广东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综合性博物馆。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中山大学原址。

1957 年筹建, 1959 年开放。

占地面积 2.9 万平方米。

广东省博物馆位于文明路,包含三个部分:博物馆展馆,公民党一大原址,鲁迅博物馆。

博物馆展馆自己,是一个崭新的建筑,与它旁边的公民党一大与鲁迅博物馆形成两种很截然不一样的风格。

郭沫若为广东博物馆题名。

该馆藏品以地方文物为主,共 12.4 万多件,有陶瓷、字画、端砚、金木雕、钱币及出土文物等。

一级藏品 300 多件。

珍品有全国仅有的宋朝陈容墨龙图,以及清朝猴王端砚,北宋熙宁元年 (1068)白釉释迦牟尼像。

此刻的新馆是在 1992 年新建的,是一座拥有现代化设备的新陈设大楼,楼的四周都是白色的浮雕,分别是广东的人物孙中山和广东历史事件,虎门销烟等等,新馆有 13 个展厅, 2 个序厅和一个学术报告厅。

陈设面积 2197 平方米,陈设大楼的南边,露天陈设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的 3 尊铁炮以及 300 多年前坠落在英德县的一块 8000 多斤重的陨铁。

《广东古代史》陈设,共有展品 2123 件,系统地展现广东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历史。

《广东近代史》陈设,展品 1244 件。

反应了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广东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以及洋务运动期间广东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盛行和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财产阶级维新运动,还介绍了孙中山初期的革命活动和联盟会的建立及其在两广发动的多次武装起义,侧重表现了辛亥年“三一九”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

钟楼,本来是清朝广东贡院的一部分; 1905 年后改为两广速成讲习所,两代优级师范学堂; 1912 年改为广东文艺优级师范学校; 1924 年易名为广东大学; 1926 年改为中山大学。

钟楼正门是拱形园柱廊,楼的前半部为两蹭,后半部一层,整座楼为砖木构造,其平面似“山”字形。

因楼的四周都装有时钟,故名钟楼。

匠心永恒,不负光阴——广东省博物馆藏精品广式家具赏析

匠心永恒,不负光阴——广东省博物馆藏精品广式家具赏析

匠心永恒,不负光阴——广东省博物馆藏精品广式家具赏析作者:郑文菊广式家具又名广作家具,源于清朝内务府造办处设立的“广木作”,招纳广东匠人打造的一种器型丰盈厚重、雕饰繁丽华美的家具类型,与京作、苏作同为中国家具大系中的分支。

广式家具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家具的风格,同时吸纳、融合西洋文化,具有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多元风格。

广式家具沉稳贵气的外形、精雕习琢的品质、兼容并蓄的风格获得了大清王朝统治者的青睐,从而慢慢取代苏式家具的地位,成为中国家具史的一个重要转折。

家具藏品的传承收藏历来不易,一是因为家具的存放本身受空间所限,二因为受时代审美潮流的影响,很多精品家具免不了被人淘汰后灰飞烟灭的命运。

光阴流转,得以存世的每一件广式家具的流传与收藏都是一场传奇,他们穿过岁月的长河,终是没有辜负那片片匠心。

现精选广东省博物馆所藏广式家具若干,与所爱者共赏。

19世纪酸枝镶螺钿花卉人物三镶石面西餐台、椅台长228、宽113.5、高76厘米扶手椅长58、宽51、通高101厘米靠背椅长45、宽49、通高101厘米此套藏品1套9件。

餐台长条形,活榫开合结构。

面心攒框三镶大理石为台面,无束腰,直牙条,面下四只三弯式腿,外翻式马蹄云纹足。

两足之间各有一圆形立柱用霸王枨连接,两柱之间用一横枨连接。

台面两端各置一扶手椅,两侧各置三只靠背椅。

椅均高束腰,鼓腿膨牙,三弯式马蹄云纹足。

台、椅木质看面部分除了椅面面心之外,通体镶嵌螺钿,点片式螺钿嵌出孔雀纹、折枝花叶纹、梅花纹、竹叶纹、人物纹等,光线照射之下,熠熠生辉。

广州自古就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海上交通便利,海外的珍贵木材大量运往广州,为家具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木料来源,清代广州十三行的对外贸易十分发达,为满足西方社会需求而生产的“洋装家具”成为外销商品的重要品类。

此套藏品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具有典型的西洋风格。

清末酸枝镶螺钿“粤东省城”款石面长几长112、宽54、高97厘米此几亦可称长桌,酸枝木制,全镶嵌螺钿。

博物馆文物介绍——广东博物馆金漆木雕大神龛

博物馆文物介绍——广东博物馆金漆木雕大神龛

博物馆文物介绍——广东博物馆金漆木雕大神龛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第二期讲述的金漆木雕大神龛的前世故事中,作为护宝人马来西亚华侨林玉裳女士讲述修复了韩江家庙的潮汕祠堂的故事,不仅让我们知道了神龛背后的家族精神,还告诉了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要自己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中国人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身体里流淌着华夏文化的血液是不会变的。

这一集让我一直致力传播中华文化的翁老头也是老泪纵横……神龛,是放置道教神仙的塑像和祖宗灵牌的小阁。

神龛大小规格不一,依祠庙厅堂宽狭和神的多少而定。

大的神龛均有底座,上置龛。

神像龛与祖宗龛型制有别:神像龛为开放式,有垂帘,无龛门;祖宗龛无垂帘,有龛门。

神像龛座位不分台阶,依神佛主次,作前中后,左中右设位(个别多姓合祠者,也各依祖宗辈序列台阶)。

因此,祖宗龛多为竖长方形,神像龛多为横长方形。

龛均木造,雕刻吉祥如意图案和帝王将相、英雄人物、道教神仙、金碧辉煌。

潮人多聚族而居,且华侨众多,为正本清源、追念故祖、维护血缘关系,特重祠堂建造和祖龛设置。

传说古时桑浦山下有母子俩相依为命,不料儿子不孝,动辄打骂母亲。

有一日儿子入山砍柴,见一鸟窝,母鸟正衔虫喂养小鸟,往返飞忙,终于昏倒在鸟窝里,众小鸟咻咻待哺,状甚可怜。

儿子寻思自己不孝之过,有改悔之意。

忽见母亲自山下送饭来,急奔下山迎接。

不料母亲误解,以为儿子嫌她迟送饭来,欲来殴打,慌忙卸下饭团飞奔,撞死在一棵树下。

儿子抚摸母尸,痛定思痛,便砍下这棵树,制作一木椟,写上母亲姓名,生辰死日,逢时祭拜。

后来,不孝儿勤耕力作,生活富裕,子孙繁衍,人们便仿效他制作木椟,祭祀祖先。

原始时代,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

祭祀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

最初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也比较野蛮。

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

然后在偶像面前陈列献给神灵的食物和其它礼物,并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

广东省博物馆:你听,文物会说话

广东省博物馆:你听,文物会说话

不宜迟,让我们一起走进广东省博物馆,去听听国宝的故事吧!南宋影青花瓣口碗元海康窑釉下褐彩凤鸟纹荷叶盖罐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水、土、火的奇妙碰撞,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陶瓷文化。

陶器是人类有史以来发明的第一种人造材料,而中国在陶瓷工艺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着“瓷之国”的美称。

土火之艺展厅以中国陶瓷发展历程为线索,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中国陶瓷从产生、发展到兴盛的演变史。

馆内按照陶瓷的发展,分为四个部分——初见窑火、瓷国崛起、各领风骚、南国明珠。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瓷器之美吧!一曲《青花瓷》,让许多人了解到汝窑。

传统制瓷工艺在宋代达到了繁荣昌盛时期,形成了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

你看这件南宋时期的影青花瓣口碗,虽然有所残缺,但丝毫不影响它的精美,就像是断臂的维纳斯一样,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

欣赏完五大名窑的佳作后,让我们欣赏一下海康窑产出的精品吧。

元海康窑釉下褐彩凤鸟纹荷叶盖罐是海康窑瓷器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拥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够生动地反映出当地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

广东省博物馆:文/北辰鲤9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潮州木雕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统木雕流派,主要流行于粤东区域。

潮州木雕以饱满繁复、精巧细腻、玲珑剔透、金碧辉煌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进入木雕展厅,仿佛置身于木制品的殿堂,普通的木头在能工巧匠手里被塑造得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绝。

馆内展览木雕实物200多件,品类丰富,既有场面宏阔、精细入微的磨金漆画豳(bīn)风图大寿屏,也有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圆雕蟹篓,还有造型独特、精雕细刻的神龛、神亭。

磨金漆画豳风图大寿屏共12扇屏,一般来说,寿屏的屏数在6~14扇不等,寿屏的数目越多代表寿主身份和地位越高。

最令人惊奇的是寿屏背面竟然是一幅漆画,漆画的题材取自《诗经·豳风·七月》,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了耕种、收获、渔猎、纺织、祭祀等生产生活场面。

在寿屏背面外围也设四重方栏,以祥禽瑞兽、蔬菜佳果、江海水族、博古瓶花、书卷画册等做纹饰,其中也包括一种常见的蔬菜——萝卜,让寿屏兼具艺术气息和生活气息。

广东省博物馆(2)

广东省博物馆(2)

广东省博物馆(2)广东潮州木雕与浙江东阳木雕、福建福州木雕并称中国三大民间传统木雕流派。

潮州木雕主要流行于粤东的旧潮州府属地区,以饱满繁复、精巧细腻、玲珑剔透、金碧辉煌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通雕蟹篓形梁托粤博《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厅,展出木雕实物200多件。

置身其中,只能用美仑美奂、琳琅满目来形容。

可以说,到粤博,不进潮州木雕展厅就算是白来了。

金漆木雕牡丹如意除了在《广东省博物馆(1)——镇馆重器》中说到的清同治七年十二联磨金漆画豳风图大寿屏外,展厅中同时展出的还有一套形制、大小基本相同的清道光三十年十二联磨金漆画西湖风景图大寿屏。

寿屏正面大屏肚以金漆手书贺寿序并题写寿联一副:“海屋筹添堂上祥开寿域,云璈乐尧庭前彩戏春风。

”大屏肚设内、外两层方栏,内方栏为通雕缠枝花卉纹;外方栏由上、下横肚及左右两侧企肚组成,其中上横肚及左右企肚饰通雕人物故事,。

下横肚为浮雕梅、兰、桃、菊、牡丹等名花异卉。

下门肚则以变形云蝠纹作开光,开光内浮雕博古、瑞兽纹。

寿屏背面装饰尤为精彩,外方栏饰浮雕博古炉瓶,内方栏则嵌饰通雕缠枝花卉,大屏肚内以黑色推光漆为地,绘饰精细的铁线描金漆画,其中首、尾两屏为八仙骑八兽,其余10屏全景式地描绘了杭州西湖的山光水色、风景名胜。

此外,还有清代不同时期的6联、9联、10联金漆木雕寿屏、围屏,也都是难得一见的木雕精品。

6联描金漆画寿屏9联金漆木雕人物花卉嵌书画小围屏屏风左右两侧还配有一对“屏头狮”光绪十一年10联金漆木雕大寿屏同样的,除了在《广东省博物馆(1)——镇馆重器》中说到的最大型号的金漆木雕神龛外,潮州木雕艺术展厅内还有几件形制相同、尺寸稍小的金漆木雕神龛,做工也是异常的考究。

还有单独陈列的通雕小神龛门扇。

几件与祭神、游神以及日常生活相关的金漆木雕实用器具最值得关注。

金漆木雕茶担。

一种礼仪用具,平时存放于祠堂,遇有游神赛会活动时用来盛放茶水,随游神队伍出巡,向参加游神活动的人员提供茶水,同时亦借此显示游神队伍的不凡气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300.观众朋友,欢迎参观“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

本展览精选了约200件(套)精致的馆藏木雕作品,展示了潮州木雕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

潮州木雕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统木雕流派之一。

在旧潮州府所属地区,如潮州、潮安、潮阳、普宁、揭阳、饶平等地,其木雕因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有共同之处,具有统一的地方特色,被人们统称为“潮州木雕”。

这些木雕作品在制作完成后大多髹漆贴金,所以又称“金漆木雕”。

301.潮州木雕萌芽于唐代以前。

唐宋时期是潮州木雕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木雕制品的总体特征是造型简洁,刀法刚劲,风格雄浑,但尚未形成地方特色。

唐代木鱼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潮州木雕的实物。

它用刀粗犷,以形取胜,原是悬于潮州开元寺内的库堂前,用于敲击提示僧众用餐或集合的。

潮州开元寺,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即公元738年)。

当时,唐玄宗诏令全国挑选十大州郡,各建大寺。

以当时的年号“开元”为名。

潮州开元寺便是其中一个。

开元寺经历代修建,已带有宋、元、明、清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302.明代,潮州木雕开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且运用范围从建筑装饰,逐渐扩展到家具陈设、日用器皿、祭祀礼仪器物等生活领域。

木雕府楼猴是现在所见明代木雕中,圆雕的最高艺术品,是潮州府衙正门门楼——镇海楼望柱头木雕装饰。

原有各种形态的木雕猴108件,都由整块木料雕成,雕刻极精致,刀法简练,但个个栩栩如生。

根据道教的说法,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每一星即有一神。

可见,这一百零八只木猴并不是简单的装饰品,而是与当时人们的信仰密切相关。

辛亥革命时,清潮州知府陈兆棠溃逃之际,纵火焚烧了府楼,只有三只木猴幸存,十分珍贵。

303. 清代是潮州木雕的鼎盛时期。

多层镂空通雕、描金漆画、髹漆贴金多种技法在这一时期都得到了更为广泛和灵活的运用,潮州木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中外。

揭阳市仙桥镇永东村的古溪陈氏家庙,建于清雍正年间,规模宏大,雕工精细,装饰华丽,反映了清代中期潮州木雕的水平与特点。

304. 民国时期,由于潮州木雕赖以生存的传统社会结构和民俗文化的急剧转型和不断变迁,民众的审美趣味渐趋西化,昔日繁荣的潮州木雕业终于盛极而衰。

抗战期间,社会动荡,经济衰退,民不聊生,更加速了潮州木雕业的整体衰退。

以梅祖家祠为例,它始建于1921年,后因主人去世,家道中落,故时建时停。

其木雕构件髹红漆,未贴金箔,可见修建者经济窘迫,但这种木雕却又使我们意外地领略了潮州木雕的别样的艺术风格。

305.经过历代艺人的实践总结,潮州木雕在选材、雕刻、装饰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制作工艺。

它所选用的主要木料,有樟木、杉木和花梨木等。

樟木是潮州木雕的首选材料。

它木质柔润,纹理细密,耐浸、耐湿、不易变形,适宜进行多种性质的雕刻。

樟木的芳香,使其不易被虫蛀,所以它在潮州木雕中被运用得最为广泛。

杉木木纹平直,质地轻松,容易加工,收缩变形小,但缺乏韧性,雕刻时易崩缺、起“毛”,因此不宜作精细的镂通雕刻,而多用于建筑物或大型家具上,作粗放的装饰性雕刻。

花梨木属名贵木材,硬木类,但数量不多。

花梨木质地坚硬,木纹清晰美观,多用来做床脚,雕成虎爪、狮爪等形状,美观耐用。

306.潮州木雕常用的颜料有正银朱、黄漂、红丹、乌烟、铜绿、砂绿、孔雀蓝、酞酯蓝、石黄、藤黄等。

其用途一是加入漆料,调配成色漆。

木雕艺人喜欢在漆料中调入红颜料,使金箔的颜色更加辉煌亮丽。

二是根据装饰需要调配各色颜料,髹涂于木雕饰件的外表,或绘画各种纹饰。

307.髹漆贴金装饰是潮州木雕的主要特点之一。

潮州木雕流行粘贴或髹涂金属粉箔的装饰手法,所敷贴的金属粉箔主要有金箔、银箔、锡箔、铝箔、铜粉(俗称金粉)等,其中以金箔最为常用。

308. 潮州木雕的传统雕刻技法主要有沉雕、浮雕、通雕和圆雕四种。

沉雕即阴刻,又称凹雕或毛雕,是在一件木料上所雕成的景物凹陷于平面之下。

沉雕不易受外物碰损,多做为建筑物和家具上的装饰,施于建筑物的横梁立面、门、窗门和柜门、屏风等家具上,图案以梅、兰、竹菊等花卉为多见,性质近于绘画。

309.浮雕又称阳雕,所雕图案纹饰凸起于木料平面,依高低不同可分为高浮雕、中浮雕和低浮雕。

一般来说,所刻图案形象高于底部一公分左右的为低浮雕,高于底部四五公分者为高浮雕,处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浮雕。

在潮州木雕中高浮雕是较为常见的,而其又分为“打浮”、“叠浮”、“钉浮”。

310.圆雕也就是立体木雕,物像形体的四面皆可欣赏。

现存的唐代的潮州木雕木鱼、以及明代的府楼猴都属于圆雕。

圆雕通常用于建筑饰件、礼祭器具以及家具陈设的局部构件。

单独陈设于几架上的圆雕摆件则是后期才产生的。

311.通雕也称透雕,又被细分为锯通雕和多层镂空通雕。

锯通雕是用钢线锯沿着预先画好的图案锯出所需要的物像,这些物像都是单层的,其艺术效果与剪纸相类似,如锯通雕五福临门窗花。

而多层镂空通雕则是在木材上作多平面、多层次的浮雕,最能体现潮州木雕的雕刻水平和艺术特色。

312. 潮州木雕的生产制作有一系列的工艺程序,以髹漆贴金木雕为例,其过程可分为整料、起草图、上草图、凿粗坯、细雕刻、髹漆贴金等六个工序。

首先是整料,就是根据装饰部位和雕刻题材挑选合适的木料,对于大件器物,可将几块材料拼接在一起。

在雕刻之前要先起好草图,一般用毛笔以白描手法,根据装饰部位、雕刻要求和所用材料等具体情况画好图稿,草图完成后,传统上,在它的反面用木炭或灯烟描绘一遍,然后把图纸压在待雕刻的木料上,用手压抹均匀,图案就印在木料上了。

现在大多采用复印的办法,将草图的复印件直接贴在木料上,按图雕凿,方便快捷。

凿粗坯是上草图完成后,开始雕刻的第一道工序,它打凿出作品的大体轮廓和结构。

凿粗坯决定着作品的成败,十分关键,因此多由经验丰富的老艺人亲自把关。

细雕刻就是深入内层刻划,加工细部造型,如人物的表情神态、衣饰装扮、树木的枝叶、脉络等,使作品完善。

雕刻工序完成后,在器物表面髹图漆料,然后在漆层将干未干的时候敷贴金箔,使它具有金光闪闪、豪华富丽的装饰效果,这就是髹漆贴金。

313.闺房俗称小姐房,富裕人家的小姐房,家具陈设精致而又华丽。

这里复原的小姐房,由小姐床、衣柜、梳妆台、几案、方凳、春凳等家具组合而成,其中小姐床制作工艺精美异常,三面床沿及四足饰以通雕喜鹊闹梅,帐顶为通雕喜鹊牡丹等吉祥题材,雕工精致,金碧辉煌。

314.厅堂是潮汕民居的重点装饰部位,富裕人家的厅堂,雕梁画栋,装潢华丽,多以潮汕地区特有的金漆木雕作装饰,并配以屏风、牌匾、几案、桌椅等家具陈设,显得豪华气派,满堂生辉。

这里复原的潮汕民居厅堂场景,以民国时期潮州林氏的“西河旧家”为原型,厅前回廊以刚劲有力的木雕夔龙方曲作支撑,其间穿插、点缀着人物、花卉、瓜果等纹饰。

厅堂内悬挂“永庆堂”牌匾。

厅内的大神龛,规模宏大,精工细作,气派非凡,龛门、龛楣的雕刻尤为精致细腻,龛门肚以王茂生进酒、郭子仪贺寿为雕刻题材,人物众多,栩栩如生。

315. 大房是一家之主生活起居的地方,一般位于正厅的左侧,以示尊贵。

富裕之家的大房,多陈设以精致的雕花眠床、梳妆台、书柜、衣橱、几案、春凳等潮式家具,做工精致,色彩华丽。

316. 潮州木雕按其实际应用和功能,可分为建筑饰件、礼祭器具、家具陈设等三大类。

潮州木雕在祠堂、庙宇、民居等传统建筑上的应用十分流行,其中以祠堂木雕装饰最为精美。

这主要因为,潮州人大都以经商为业或迁移海外,具有强烈的家族观念和乡里观念,对供奉家族祖先的祠堂建设和相关礼仪活动十分重视。

他们归乡建屋,首选的就是重修或新建家族祠堂或庙宇。

317. 已略黄公祠建于光绪年间,是潮州建筑木雕鼎盛时期的代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木雕装饰将多种雕刻技法并用,三种髹漆敷色手法灵活搭配,使整个建筑木雕既富丽堂皇又层次分明。

在该祠后厅的中槽架梁组木雕中,两侧的木雕并不对称、雕刻刀法也不相同,这就是当时房主同时请两班木雕艺人同时在一处施艺的见证。

318. 雀替又称梁角花,安装于立柱与横梁的交角处,起加固、装饰作用。

木雕鱼龙纹雀替上的鱼龙源于鲤鱼跳龙门的神话传说,多为龙首鱼身,形状翻卷腾跃,象征着由鱼向龙的转化,暗喻时来运转,腾达高升。

319. 潮汕地区民间宗族祭祀习俗隆重热烈,金碧辉煌的金漆木雕装饰广泛应用在礼仪、祭祀、游神等活动中。

神轿和神亭都是潮汕地区在大型祭祀活动中使用的祭祀器物,平时放置在祠堂或寺庙里,每年在举行迎神祈福活动时,才将神像安放于围椅上,由青壮年男子抬着参加游行。

神轿和神亭在雕刻形式上运用了多层镂通雕、圆雕、浅浮雕和金漆铁线画等多种工艺手法,以表现各不相同的内容。

其它如香炉狮、三牲贡盘、糖枋架等都是精雕细刻,装潢华丽的祭祀器具。

既显示了财富地位,又可渲染活动气氛。

320.以金漆木雕作装饰的潮汕民间家具及陈设用品比比皆是,大到眠床、几案、茶橱,小到纸煤筒、圆雕狮子等摆设物,一应俱全。

潮州以“功夫茶”闻名,潮州人不但喝茶讲究,存放茶具的茶橱也同样考究。

这些茶橱的正面两扇门和两侧都镶嵌了雕工精细的金漆通雕,多被陈设在民居厅堂。

纸煤筒是旧时插“纸煤”的器具。

在火柴尚未传入中国以前,人们多使用火镰作为取火工具,取火时先用土纸折成纸条(俗称纸煤)靠近火镰,利用火镰摩擦产生的火花引燃纸煤,作为火种。

纸煤筒大多悬挂在书斋内的中堂两侧。

这件金漆木雕花鸟纹八宝匣是富贵人家收发喜帖的器具,既显示主人的威望与气派,又表达了对受邀方的尊敬。

321. 蟹篓最早是用在建筑横梁上的装饰,是清朝末年潮州木雕奇才黄开贤发明的。

传说黄开贤见到渔夫挑着蟹篓匆匆地赶往夜市,篓中的螃蟹在灯火的逗引下爬来钻出,憨态可掬。

这幅生趣盎然的日常小景触发了黄开贤的艺术灵感,他经过研究和无数次的试验,终于雕制成了半畔蟹篓装饰在潮州青龙古庙里,轰动了潮州城。

从此蟹篓就成为展示潮州木雕艺术技巧的重要题材之一,半畔蟹篓也逐渐向圆雕蟹篓转变,成为独立的雕刻陈设。

322. 神龛是潮汕民间供奉祖先神位的特制神器,形制有大小之分,大的称神龛,多置于宗祠内,小的俗称椟仔,一般放在家具厅内的案上。

神龛是潮州木雕制品中做工最讲究的一种,最常见的是金漆木雕装饰风格,用硬木制作的则多为素雕。

神龛内部常做成厅堂格式,放置一小屏风,叙述祖先的姓名、生卒年月及生平功德。

有的神龛内部还设有梯级,可以供奉更多的神位。

祭祀祖先时,打开神龛门,在神龛前摆放蜡烛、馔盒和供果,焚香烧烛,进行拜祭。

新中国成立后,潮州木雕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木雕制品在题材、构图、造型、技法等方面均有突破。

2006年潮州木雕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以传承和发展。

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参观!323.潮州木雕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题材丰富、布局多样、艺术处理手法多变、总体装饰独具特色的四个方面的艺术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