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届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2021届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8f25790852458fb760b5600.png)
2020-2021学年度普宁市第二中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第1次阶段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
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庚续传承的文化传统。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
《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
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
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
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这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
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
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
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https://img.taocdn.com/s3/m/ff49be548762caaedc33d491.png)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D )A.寥廓.(kuò)谦逊.(xùn)彳亍..(chì chù)漫溯.(shuò)B.方遒.(qiú)竹篙.(hāo)屠戮.(lù)愤懑.(mèn)C.鲰.(zōu)生彘.(zhì)肩忸怩.(niē)攒.射(cuán)D.殒.身(yǔn)颓圮.(pǐ)箕踞..(jī jù)涕泗.交流(s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A.涟漪踌躇气势磅薄诎诎逼人B.萧瑟寂寥星辉斑澜张灯结彩C.尸骸作揖叱咤风云迥乎不同D.夜缒上阙黯然失色博闻强记3.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劳苦功高”“图穷匕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五个成语都出自《鸿门宴》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
他的主要诗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D.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8——21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普宁二中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
![普宁二中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3bc39c9ce2f0066f53322ca.png)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命题人:庄丽玲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咎.言(jiù)城隅.(yú)葳蕤.(ruí)隰则有泮.(bàn)B.孟陬(zhōu)蕙茝(chǎi)踯躅......).搴阰(pí)..(.zhízhúC.踟蹰..( ch...í. ch..ú.).笑靥.(yè)归荑(kuì tí)淇水汤.汤(tāng)D.骐骥.(jì)愆.期(q iān)便.言 (biàn) 否.极泰来(fǒu)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一句是()A.不可否认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极具个性的文化传统成了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优雅的负担。
B.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育观念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的成果休戚相关....。
C.“抄袭”已经是人人喊打了,而另一种学术腐败——劣质译著汗牛充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D.陈师傅是学雷锋的老典型了,一年下来,仅在厂区信手拈来....的螺丝钉一类,就攒了大半箱。
3.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他在集资办厂的过程中_________了种种磨难,尝尽了苦辣酸甜。
(2)人们将从异彩纷呈的表演中_________到中华文化的博大和精深。
(3)美国众议院今天通过一项提案,明目张胆地干涉别国内政,________鼓吹占领别国领土的合法性。
A.经受体味公开B.经历体验公然C.经历体味公然D.经受体验公开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面,培养特长,提高某方面的语文能力,我们拟编写下列任意选修课教材。
B、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个不可少的因素。
C.学生应该重视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上课时就可以向老师提出质疑。
广东省普宁二中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粤教版
![广东省普宁二中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f5b666647d27284b7351ca.png)
普宁二中2020学年度高一级期中考试题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空处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戏谑.(nüè)踯.躅(zhì)夙.兴夜寐(sù)含情脉.脉(mò)B.窈.窕(yǎo)逡.巡(quān)沧海一粟.(shù)亘.古不变(gèn)C.葳蕤.(ruǐ)漫溯.(sù)向隅.而泣(yú)断壁残垣.(huán)D.蜚.声(fēi)戕.灭(qiāng)聒.噪不已(guō)否.极泰来(pǐ)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轶浩繁,蔚为大观。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出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来看,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
广东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
![广东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https://img.taocdn.com/s3/m/0ea3f2e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9.png)
广东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现实”与“历史”“未来”形成对应关系,尽管历史和未来题材创作同样可以表达现实意蕴,但现实题材创作对现实生活的介入更为直接,更容易对社会现实产生显见的作用,因而,我们国家历来重视用现实主义精神引导创作,这是很自然的,也有利于文学创作获得强盛的生命力。
现实主义的本意包括正视现实、不回避现实、如实写照现实的要求。
肯定这一要求,表现了国家的自信。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主流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同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获得了国际声誉,正说明现实主义道路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繁荣发达的主要途径。
当然,现实主义不是文学发展的唯一样态,近年来大众文学、网络文学的兴起,在相当规模上带来了浪漫主义创作的新气象,打破了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甚至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但现实主义创作依然是体现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和最高水平的创作。
特别是在反映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以报告文学创作为代表)和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以小说创作为代表)两方面,具有大众文学、网络文学无法比肩的优势,更集中地显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现实主义的力量,体现于其深厚的美学价值。
现实主义主张客观地、如实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正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
现代人以更成熟的目光审视世界,少有浅薄的冲动,重视事实,习惯独立思考,不愿意在文学阅读中随便迁就作者的教化,更以真实感作为审美感觉的基础,这些都决定了现实主义创作必然成为文学读者,尤其是高层次文学读者的主要需求。
作为文学创作形式之两翼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又从来都是互有补充的,人们不仅需要真实的观照,也需要理想的想象。
正由于主流文学在一个长时期内将现实主义定为一尊,忽视了身旁一大片荒芜的文学土壤,才使大众文学和网络文学赢得异军突起的广袤余地。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4eba49cc22bcd127ff0c6f.png)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中秋文化寻绎张之为中秋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时令节日,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君王的祭月仪典,而演变为民俗节日,据现有资料考察,是唐代的事。
唐是中秋节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了形式多元、内涵丰富的中秋文化,奠定了流衍至今的中秋节俗的文化基调。
中秋节的形成,唐玄宗是关键人物。
开元十七年,玄宗将自己降诞之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唐会要》卷二九)。
这是唐代最重要的大节,举国欢庆。
庆典上,玄宗要向四品以上的官员赐金镜,群臣献寿,也要进奉宝镜。
这些镜子被称为“千秋镜”。
“月宫镜”就是千秋镜的一种,纹饰上或有明显的月轮图案,或刻画桂树、嫦娥、蟾蜍、玉兔等月宫神话元素。
唐代月宫镜中出现的形象系统与今日所流传的基本一致,说明当时对月宫世界的想象已经成熟。
《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个玄宗游月宫的故事,约略如下:开元年间的中秋十五日夜,玄宗在宫中玩月,被一名叫罗公远的异人接引前往月宫,见到仙女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
玄宗于是密记其声调,归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
(《太平广记》卷二二)这则材料的重要性非比寻常。
它揭示了从八月五日千秋节向八月十五中秋节转换的契机。
中秋玩月习俗多见于中晚唐之后,暗示了玄宗死后,千秋节自然消亡,中秋节才转而代兴。
两者的民俗记忆互相勾连:盛世天子玄宗、盛大的欢宴、月神话的元素、赏月的行为。
更重要的是,但这个故事却透露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神话正在向艺术领域渗透、转移。
中秋文化同样渗透到了文学领域中。
赏月是中秋节俗的核心,唐诗当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咏月诗。
其实“月”是诗歌最古老的意象之一,《诗经•陈风•月出》就有“月出皎兮”的经典咏叹。
但唐代的咏月诗有其独特之处。
翻检《全唐诗》,常见八月十五“与诸公望月”“同诸客玩月”“与某某赏月”这样的题目,还有多人燕集,同题共作的。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23f24af9e518964bcf847cc1.png)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在高一语文月考的备考期间,大家应有目的性地做语文月考试题进行自我检测并依据结果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对复习过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A.寥廓(lio) 遒劲(qi) 灰烬(jng) 瞠目(chēng) 澄清(chng)B.戕害(qiāng) 驽马(l) 不啻(ch) 恪守(g) 抹煞(shā)C.甫健(pǔ) 商榷(qu) 省察(shěng) 蟠桃(pān) 憎厌(zēng)D.蛟龙(jiǎo) 犄角(jǐ) 摭拾(zh) 甄别(zhēn) 溺爱(n)2、下列选自课文的文句均有错别字,其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B.蟹六跪而二鳌,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燥也。
C.我汗流夹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
D.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澜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的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沿袭了父亲顺手牵羊的不好习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到了拦路抢劫的地步,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B.同学们嘻嘻笑着,彼此交换答案。
一看之后,却都不做声了。
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琳琅满目,绝不雷同,有些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C.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尘莫及,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D.要在整个学校里树立起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风气,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正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和咒语)。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I)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I)](https://img.taocdn.com/s3/m/ef726ffa3169a4517723a3fa.png)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I)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氾.南(Fàn) 戮.力(lù) 衣冠.(guàn) 不悖.(bèi) B .夜缒.而出(zhuì) 刀俎.(zǔ) 参乘.(shèng) 箴.言(zhēn) C .阙.秦(quē) 犒.赏(kào) 变徵.(zhī) 瞋.目(chēng) D .共.其乏困(gòng) 玉玦.(jué) 濡.染(rú) 拊.心(f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戍守 谨诺 樊哙 浅陋无知B .怯懦 斗厄 偏袒 运筹帷幄C .彘肩 拜谒 淬火 图穷匕现D .忤视 陬生 目眩 按剑而跽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失其所与,不知秦王还柱而走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使工以药淬之 C.⎩⎨⎧张良出,要项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若属皆且为所虏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拔剑撞而破.之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一致的一组是( )A.约为婚姻..也..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C.我持白璧一双..扼腕而进曰.. D.樊於期偏袒二、文言文阅读(21分,每小题3分)(一)课内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广东省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76ead5011ca300a7c39007.png)
广东省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
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过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但仍未彻底消失。
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时尚黄腔”。
到了当代,戏曲界仍然在努力。
其实,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
令大家折服的一个好例子,就是历来很边缘、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因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不少远方的年轻人乘飞机去观赏,竟成一种时尚。
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比现在更多些的年轻观众,依然是戏曲的目标。
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和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帜,其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理由究竟何在。
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紧要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变一部分年轻人对戏曲的疏离现状,培养出更多“粉丝”,甚至将来在他们中还会产生新的戏曲工作者,为戏曲的繁荣发展建功立业。
同时,我们不应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单向化、狭隘化理解,认为他们“喜新厌旧”或“喜旧厌新”。
趣味不能划一,总的来说,古典美与现代美他们都需要。
所谓新与旧是相对而言,实质上都是当代艺术家在戏曲深厚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
比如《曹操与杨修》是从无到有,再如《牡丹亭》的文本剪裁、音乐伴奏、表演与导演、服饰与灯光,都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心血,是一种追求古典韵味的隐形化现代处理。
有了古典美,还有现代美,戏曲的道路才宽广。
一要美,有戏曲的、剧种的、声腔的、演员个人的独特之美;二要真与善,在陶冶情性的艺术欣赏中,感受到生活的历史的时代的某种真实感,有利于观众的心灵建设。
广东省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测试试题答案
![广东省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测试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b91696a26925c52cc5bff7.png)
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1.D 【解析】A项,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这是原因之一,文中并没有说是“主要原因”。
B项“只要……就能够……”错误,过于绝对化,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有可能”。
C项,错置因果,材料二第一段说的是“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和“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都是“科学技术每一次进步”的结果,二者之间不是因果关系。
2.D 【解析】“这一点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大体相同”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音乐剧的发展也已逾百年,现在的百老汇,最好的剧场、最优秀的音乐剧演员,使用的表演元素大都是最传统的,而这个最传统的表演元素显示出来的品质却是最现代的”“正像在中国一样,最古老的艺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恰恰焕发出最现代的魅力,比如昆曲、梨园戏等”,这里以百老汇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在全媒体时代的回归,并不是说百老汇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在“用最传统的表演元素表现最现代的品质”方面是相同的。
3.A【解析】 A项说明在全媒体时代该如何来传承这些戏曲艺术,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不能证明“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这一观点。
4.①首先指出年轻人对戏曲疏离的原因,引出中心论点“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并用年轻人乘飞机去欣赏《董生与李氏》加以佐证;②接着论证戏曲应该怎样吸引年轻观众,指出古典美与现代美都是他们需要的;③最后得出结论:真善美结合才能赢得年轻观众的青睐和戏曲美好的未来。
(3分)5.①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②传统戏曲艺术与新兴技术相结合,使古典美与现代美完美结合;③回归传统内容,创新戏曲的传播方式。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2f1907b8f67c1cfbd6b8b6.png)
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能够成为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主要是因为儒学适应于中国当时经济、政治制度的需要。当时封建社会的统治是一种集权的统治,统治者需要这种绝对权力、绝对忠诚和绝对服从的思想。儒学还具有调和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矛盾的功能,在不动摇统治者权力和地位的情况下,让统治者适当地实行仁政爱护人民,让人民被这个“仁”迷惑,甘于受统治者统治。在封建社会,一个稳定的时期内没有什么理论思想比儒学更适合的了,儒学自此持续了两千多年的统治。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果我们把中华文明比喻成一棵生生不息的大树,孔子儒学是这棵大树的主干,这棵大树的底部是孔孟老庄在内的春秋战国先哲,孔孟老庄这些先哲的思想深深扎根于我们上古时期文明的土壤。
当我们理性冷静地回望过去,我们会发现中国在上古时期,从尧舜以来,在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已有一个漫长的发展期。看待中国儒学,我们不能说因为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所以我们就只从孔子开始讲起。在很大程度上,孔子是在中华五千年的中间位置。孔子学术的特点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就是传述,就是继承,就是发扬光大,孔子尊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述而不作。
儒家追求的正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一个人不自私就是公,这就是公共意识、公德意识。一个人具有公共意识和公德意识,这个人才是优秀的人,如果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都这样,天下的人都这样,天下为公,那便一定是大道之行,这就是儒家的追求。所以“天下为公”实际上说的是,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有这种公共意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主动追求成为一个有公共意识和公德意识的人。
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24b371177232f60ddcca166.png)
2016~2017年普宁二中高一语文(月考一)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2.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魏晋风度,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
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
谈到魏晋风度,不能不与当时兴起的士族阶层相联系。
士族,或者叫做世族是东汉末年兴起的世家大族,他们垄断做官的权力,有着自己的政治特权与庄园经济,可以与皇权平分秋色,比如东晋时就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的,就是魏晋南北朝年代的士族阶层。
魏晋风度的名士大部分是世家大族的人物,比如王谢家族,他们既是政治与经济上的大族,也是文化的大族,谢氏是诗歌家族,王氏是书法大族。
所以魏晋风度既是名士的精神贵族的产物,也是凭借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而形成的。
东汉末年,社会陷入了空前的战乱之中,南北分裂,生灵涂炭,老庄人生无常,企求解脱的学说走进人们的心灵之中。
王瑶先生在《中古文学史论集》中曾指出,感叹人生无常是汉魏以来文学的主旋律。
这种时代情绪又因了当时文化的主体士族的崛起形成为特定的思想体系。
当时,对人生苦难的解脱,对逍遥境界的寻求,成了魏晋以来人生哲学的重大课题。
名士冲决礼法,率真自得,狂诞任放的轶事。
他们的行动有着明确的追求,这就是抛弃了传统儒家哲学中过于拘执的一些道德说教,而以自己的生命意志来支配行为,通过偶发性的情节来组织行为,形成创作。
兰亭集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酒是魏晋风度的典型写照。
曹操诗中就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
最典型的便是“竹林七贤”的好酒狂饮。
“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ca2f01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d.png)
2020-2021学年度高一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在答题卷对应位置涂黑;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需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需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需保持答题卷的洁净。
第I卷阅读题(7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与生物圈方案人与生物圈方案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
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
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制造的财宝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处?由于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亡、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隐秘。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方案,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方案自1971年开头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了数千个实施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与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方案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与起就抱着极大的热忱。
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方案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为止,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方案,6个国家级自然爱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爱护区网。
人与生物圈方案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争辩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爱护供应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争辩方案,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20多公顷的林区,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暴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格外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制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2.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风度,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
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谈到魏晋风度,不能不与当时兴起的士族阶层相联系.士族,或者叫做世族是东汉末年兴起的世家大族,他们垄断做官的权力,有着自己的政治特权与庄园经济,可以与皇权平分秋色,比如东晋时就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的,就是魏晋南北朝年代的士族阶层。
魏晋风度的名士大部分是世家大族的人物,比如王谢家族,他们既是政治与经济上的大族,也是文化的大族,谢氏是诗歌家族,王氏是书法大族。
所以魏晋风度既是名士的精神贵族的产物,也是凭借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而形成的。
东汉末年,社会陷入了空前的战乱之中,南北分裂,生灵涂炭,老庄人生无常,企求解脱的学说走进人们的心灵之中。
王瑶先生在《中古文学史论集》中曾指出,感叹人生无常是汉魏以来文学的主旋律。
这种时代情绪又因了当时文化的主体士族的崛起形成为特定的思想体系.当时,对人生苦难的解脱,对逍遥境界的寻求,成了魏晋以来人生哲学的重大课题。
名士冲决礼法,率真自得,狂诞任放的轶事.他们的行动有着明确的追求,这就是抛弃了传统儒家哲学中过于拘执的一些道德说教,而以自己的生命意志来支配行为,通过偶发性的情节来组织行为,形成创作.兰亭集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酒是魏晋风度的典型写照。
曹操诗中就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最典型的便是“竹林七贤”的好酒狂饮。
“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刘伶作《酒德颂》,酒无疑成为他生命中的欢乐颂。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中总是有酒,他专门写有《饮酒》,“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
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为迹焉。
"(萧统《陶渊明集序》).魏晋名士追求精神的境界,而酒有助于这种境界的创造与形成。
酒有助于形神相亲的合一,而艺术境界往往通过酒的刺激来创成。
魏晋人喜欢清谈。
当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中有一篇《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篇末附有《清谈与析理》一文,其中对于清谈这样评价道:“被后世诟病的魏晋人的清谈,本是产生于探求玄理的动机,王导称之为‘共谈析理’。
嵇康《琴赋》里说:‘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析理'须有逻辑的头脑,理智和良心和探求真理的热忱。
青年夭折的大思想家王弼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宗白华先生对于清谈与王弼给予很高的评价.我认为玄学与清谈的动力在于人文与智慧的融合,是魏晋风度的表现,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参照作用.在清谈对话中,因为种种原因的激发,谈者机锋迭出,呈现出一些新的思想,对话中思想突发,感兴相接,已开禅宗妙悟之先河。
(选自袁济喜《魏晋风度与现代人生》,有删减)
1、下列有关“魏晋风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风度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多个方面。
B、魏晋风度就是当时的名士风度,它代表着中国魏晋时代名士们的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
C、魏晋风度与当时兴起的士大夫阶层有很大关系,魏晋士族可以与皇权平分秋色,拥有一定的特权。
D、魏晋风度虽是精神贵族的产物,但也是凭借世家大族在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形成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老庄人生无常、企求解脱的学说在民生凋敝、战乱频仍的特定时代背景下深入人心,魏晋名士们常常感慨万端,寻求逍遥境界。
B、嗜酒是魏晋名士的显著特征之一,他们不仅以酒为主题作诗作文,还常常借酒浇胸中块垒,甚至让酒成为生命中的欢乐颂。
C、魏晋名士不拘礼法,率性而为,他们不愿意受到传统儒学哲学的道德说教的束缚,向往自由,追求凭自己的意愿做事。
D、魏晋名士多出自世家大族,他们的家族往往不仅在政治与经济上地位较高,在文化上地位也较高,王谢家族就是如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名士们以自己的生命意志来支配行动,通过集会、宴饮、清谈等偶发性的情节来组织行为,借此或言志,或抒情。
B、魏晋名士追求精神的境界,而他们爱酒或许就是因为酒有助于形神相亲的合一,有助于这种精神境界的创造与形成.
C、当代美学家宗白华对于被后世诟病的魏晋人的清谈极为赞赏,他认为,魏晋清谈是因为魏晋名士探求玄理而产生的。
D、玄学与清谈是魏晋风度的表现,对我们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有着参考作用,因此魏晋名士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现代人的理想境界。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7题。
(1)夫江上之处女(处女:少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
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
4、对于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 爱:爱惜、吝惜
B、酒醒而诮其子 诮:责备、责骂
C、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 明:照射
D、昔也往责于东邑人 责:责骂、斥责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旦/ 之市而醉 /其真子恐/其父 之不能反也/ 遂适迎 之 /丈人 望见其子/ 拔剑
而刺之
B、明旦/之市而醉/ 其真子 恐/其父之不能反也/ 遂适/ 迎之 丈 人/ 望见其子拔 剑/ 而 刺之
C、明 旦 之市而 醉/ 其 真子 恐其父之不 能反也/ 遂 适迎之/丈 人望见其子/
拔剑而刺之
D、明旦之市 而醉/其真子 恐 /其父 之不 能反也/ 遂适迎之/ 丈 人 望见其子
拔剑 /而刺 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中的贫者少女聪明沉着。
贫者少女在被赶走前,有理有据打动了其他少女,最后留了下来.
B、第二段中的奇鬼喜欢搞恶作剧.他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孙子的样子,他装扮成丈人儿子的样子去欺
骗丈人。
C、第二段中丈人糊涂不理智.他在不分清真假的情况下将亲生儿子杀了,造成了悲剧.
D、第二段中丈人杀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判别事物的真伪,必须根据事物的本来面目细加审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各5分)
(1)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
译文: (2)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ﻫ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释
⑴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
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
⑵渚:水中的小洲。
一作“者”。
⑶春草:一作“芳草”。
⑷“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
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8、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5分)
答: 9、简要述说这首诗的思想内容.(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