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CT灌注基础知识
脑缺血的CTMR灌注成像
![脑缺血的CTMR灌注成像](https://img.taocdn.com/s3/m/db88c6e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c.png)
3、 T1-DCE-MR脑灌注成像研究 (北医 张玉东 等,2011年)
◆ CT灌注成像( CT Perfusion,CTP)
CT、MR得脑灌注成像
(CT Perfusion,CTP) ( MR 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imaging ,DSC)
氧和葡萄糖得摄取率增加,以便维持细胞代谢得正常和稳定,这种能力称为脑代 谢储备力( cerebral metabolism reserve,CMR )
“脑梗死前期”:
从CBF变化过程看,脑血流量得下降到急性脑梗死得发生,经历3个变化时期: 1 由于脑灌注压下降引起脑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 2 脑局部CCR失代偿性低灌注所造成得神经元功能改变
3、局部平均通过时间( regional mean transit time, rMTT )指血液流经血管 结构时,包括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所经过得路径不同,其通过时间也不同, 因此用平均通过时间表示,主要反映得就是对比剂通过毛细血管得时间(血液 由动脉流入至静脉流出得时间)。该值大,说明微循环不畅。
DWI T2WI
T2WI
DWI
MR-PWI
发病3、5小时
rtPA溶栓治疗后24h
pre
post
前一例病人溶栓治疗前后对照
CT、MR(DSC)灌注比较
◆ FDA批准
CT perfusion
◆定量信息得准确性
CT perfusion> DSC
◆血流动力学信息得丰富性
CT perfusion > DSC
CT脑灌注成像课件
![CT脑灌注成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2d977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1.png)
建议:治 疗方案、 随访建议 等
医生签名: 诊断医生 签名,日 期等
01
02
03
04
05
THANK YOU
流和代谢情况
技术特点
采用螺旋CT 扫描技术
利用对比剂 增强扫描效 果
采用三维重建 技术,实现立 体成像
具有较高的空 间分辨率和时 间分辨率
适用于脑部缺 血性病变的诊 断和治疗评估
CT脑灌注成像临 床应用
脑卒中诊断
01
CT脑灌 注成像可 检测脑部 缺血区域
02
早期诊断 脑卒中, 预测病情 发展
03
脑外伤预后评估: CT脑灌注成像可评 估脑外伤的预后,为 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脑外伤程度评估:通 过CT脑灌注成像可 评估脑外伤的严重程 度,为治疗提供依据
脑外伤并发症诊断: CT脑灌注成像可诊 断脑外伤并发症,如 脑积水、脑梗塞等Βιβλιοθήκη 010203
04
CT脑灌注成像操 作技巧
扫描参数设置
扫描范围:从颅底至颅顶 扫描层厚:5mm 扫描间隔:3s 扫描角度: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 扫描模式:连续扫描 扫描时间: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度等参数。
成像参数:包括时 间-密度曲线、相对 脑血容量、相对脑
血流量等。
成像特点:能够无 创、定量、动态地 评估脑部供血情况,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
提供依据。
成像方法
1
利用CT扫描仪 获取脑部图像
2
3
4
通过计算机软件 对图像进行处理
和分析
计算脑部血流量、 血氧饱和度等参
数
生成脑部灌注图 像,反映脑部血
图像后处理方法
阈值处理:调整图像对比度, 突出血管结构
脑缺血的CTMR灌注成像课件
![脑缺血的CTMR灌注成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c0663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e.png)
0, Zhang X, Qi…
a multicenter study[J]. Radiology, 2017, 283(3):700-709.
Wang Y, Zhang XF, Wu …
早期诊断重要性
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降低脑组织损伤程度。
脑缺血程度的评估
缺血程度评估标准
根据CT或MR灌注成像的结果,结合脑实质低密度或等密度影的范围、程度以及 脑组织血流灌注降低的程度,对脑缺血程度进行评估。
缺血程度评估重要性
准确评估脑缺血程度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脑缺血治疗疗效的评价
物学等。 • 本课件中病例的代表性有限,未能涵盖所有类型的脑缺血,且部分病例的治疗方法和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和评估。 • 本课件中部分内容与现有的研究进展存在一定差距,未能充分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展望
• 趋势 •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CTMR灌注成像技术将更加精确和可靠,成为脑缺血诊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通过结合具体的病例和临床实践,本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了CTMR灌注成像技术在脑缺血中的应用,使读者
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 本课件提供了多种学习资源,如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视频等,有助于读者深入学习和研究。 • 不足 • 本课件主要关注脑缺血的CTMR灌注成像技术,未涉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如神经影像学、神经生
缺点
CT灌注成像的价格较为昂贵,且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的结果,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03
脑缺血的ctmr灌注成像课件
![脑缺血的ctmr灌注成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bcdc8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b.png)
能影响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02
扫描时间和覆盖范围
CTMR灌注成像扫描时间较长,覆盖范围有限,可能遗漏部分缺血病灶
,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03
定量分析的准确性
虽然CTMR灌注成像可以对脑血流量、血容量等参数进行定量分析,但
由于个体差异、扫描参数等因素的影响,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可能受到一
定的限制。
CTMR灌注成像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
包括患者准备、对比剂注射、扫描参 数设置、图像后处理等步骤。
注意事项
确保患者配合、避免运动伪影;选择 合适对比剂和注射速率;根据病变特 点调整扫描参数;熟练掌握图像后处 理技巧。
CTMR灌注成像参数设置与优化
参数设置
包括扫描层厚、重建间隔、矩阵大小等,应根据病变特点和设备性能进行合理 设置。
参数优化
针对不同病变,可优化扫描参数以提高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如调整管电压 、管电流、滤波函数等。同时,还可采用多期相扫描和动态扫描技术,以更全 面地评估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情况。
脑缺血CTMR灌注成像表现及解
04
读
正常脑组织CTMR灌注成像表现
灌注参数
正常脑组织的灌注参数如 血流量(CBF)、血容量 (CBV)、平均通过时间 (MTT)和达峰时间( TTP)等均在正常范围内 。
血流动力学的评估
通过对脑血流量、血容量等参数的测量,评估缺血区域的血流动力 学状态,有助于预测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
早期发现微小病变
CTMR灌注成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能够早期发 现微小的缺血病灶,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脑缺血CTMR灌注成像诊断限度
01
图像伪影
CT灌注成像专业知识课件
![CT灌注成像专业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81df5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d.png)
CBF比值为0.20是缺血脑组织存活旳最低限, 假如 CBF比值不大于0.20, 不论采用何种治疗措施脑组织 都无法存话;假如CBF比值在0.20~0.35之间, 溶栓 治疗旳效果明显。有研究发觉缺血脑组织CBF下降, MTT延长, CBV下降, 提醒为不可逆损伤, 即为梗死 组织; 而CBF下降、MTT延长、CBV正常或轻度增 加则提醒为可逆性损伤即缺血半暗带
CBF 与CBV 和MTT旳关系为CBF = CBV/MTT
在急性脑缺血早期,梗死灶周围缺血性半暗带旳血流 灌注压在一定范围波动,机体经过侧支循环和小动 脉、毛细血管平滑肌旳代偿性扩张或收缩来维持 CBV 旳相对稳定,而CBF 轻度降低,MTT和TTP 延 迟。假如缺血加重,CBF 降低明显、CBV 随之下降, 使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梗死。应用CBV和CBF 能够 区别梗死灶与缺血性半暗带:CBF 降低,而CBV无明 显变化旳组织为缺血性半暗带;CBF 和CBV 均明显 降低,则提醒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梗死
MD-CTP (多层螺旋扫 描CT灌注成像)
CTP旳优势
急性脑梗死30minMD - CTP即出现异常。对急性脑缺 血患者在发病后6 h内进行此项检验, 得出其敏感性为 90%, 特异性为100%,其成像措施简便,仅约10min即 可完毕,便于急诊进行尤其合用于大脑半球超早期脑 梗死,便于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优于操作复杂、耗时 长旳磁共振灌注成像( PWl)异常信号范围减去弥散成 像(DWl)异常信号范围预、测半暗带。
CBV( 单位ml/100 mg) 反应组织旳血液灌注量, 代表 有功能旳毛细血管数量, 并与血管大小和毛细血管开 放旳数量有关; CBF(单位ml/100 mg·min)表达血液在组织器官内流 动旳速率, 即每100 g脑组织每分钟内旳脑血流量, 受 血容量、引流静脉、淋巴回流及组织耗氧量等原因 旳影响; MTT( 单位s) 是指血液经过脉管系统旳时间, 鉴于不同血管所走行旳长度不同, 故采用平均时间来 表达;
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缺血
![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缺血](https://img.taocdn.com/s3/m/20cb04fd87c24028905fc313.png)
CBV↓
a
MTT↑
c
CBF↓ 灌注成像
b
TTP 0
左额颞叶病灶 a CBV↓(兰黑) b CBF↓(兰黑) c MTT延长(红) d 无TTP(黑)
病变血流灌注 明显减少,其 位置与CT平扫 一致
d
面积
梗死区面积比较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CT平扫与增强
2 小 时
CT平扫未见异常 CT增强未见病灶,左额叶血管影略少
CBV-
a
MTT↑
c
CBF↓ 灌注成像
b
TTP↑
左额叶病灶 a CBV正常 b CBF↓(兰) c MTT延长(红绿) d TTP延长(绿)
或无(黑)
该区已有血 流减少的缺 d 血表现
相对灌注参数
病侧参数/健侧参数
rCBV
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缺血
❖ CT灌注成像是观察病变微血管变化的 功能性成像 ❖ 静脉团注碘对比剂,对选定层面行连 续扫描,获得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 线(time-density curve,TDC),计算 灌注参数,经工作站得假彩编码图
检查方法
❖非离子型对比剂 • 300 mgI/ml 50ml • 注射流量 4ml/s
❖①灌注不足:MTT明显延长,rCBV 减少,rCBF明显减少
❖②侧支循环信息:MTT延长,rCBV 增加或尚可
❖③血流再灌注信息:MTT缩短或正 常,rCBV增加,rCBF正常或轻度增 加
❖④过度灌注信息:rCBV与rCBF均显著 增加。急性脑缺血期病灶中心血流灌 注严重减少,rCBV的减少是最直观的 指标,它反映单位质量内血容量减少。 当脑局部灌注压下降时,脑组织可以 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使局部血管 床扩张以增加血容量来代偿。研究表 明急性脑缺血发作后,过度灌注和持 续的灌注不足可同时存在,且是造成 脑组织损伤的原因。灌注成像可通过 rCBF和MTT来了解局部组织的灌注情况, 有望帮助临床及时判断病变进展。
脑缺血CT灌注的基础知识
![脑缺血CT灌注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561702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1.png)
脑缺血CT灌注的基础知识灌注(Perfusion)是血流通过毛细血管网,将携带的氧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细胞的重要功能。
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 是建立在流动效应基础上成像方法。
CT灌注成像(CTP)是指在静脉注射对比剂同时,对选定层面通过连续多次同层扫描,以获得该层面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time-density curve,TDC)曲线,其曲线反映的是对比剂在该器官中浓度的变化,间接反织器官灌注量的变化。
根据该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血流量(blood flow, BF)、血容量(blood volume, 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对比剂达峰时间(Transit time to the peak,TTP),对以上参数进行图像重建和伪彩染色处理得到上述各参数图。
CTP参数定义:脑血流(CBF):以每100g脑组织每分钟的血流毫升数[ml/(100g.min)]。
脑血容量(CBV):每100g脑组织内含血量[ml/100g]。
达峰时间(TTP):自造影剂到达成像脑区的主要动脉时开始,至造影剂达到最大量的时间(s)。
平均通过时间(MTT):造影剂从颅内的动脉侧到静脉侧所需要的时间,所有通过时间的平均值(s)。
CBF和CBV的正常值:正常脑血流接受自动调节而在窄幅范围内波动。
脑缺血时,CBV 下降或升高,取决于脑的自动调节的能力。
CBF:人类的灰质约为:80ml/(100g.min);白质为:20ml/(100g.min);皮层区总的CBF和平均CBF,即灰白质各占一半的脑区,约为:50ml/(100g.min)。
CBV:是一定量的脑组织内的血量,约为4-5ml/100g组织。
当CBF降至35ml/(100g.min)组织以下,神经元内的蛋白合成停止;降至20ml/(100g.min)组织,神经元功能丧失。
CTP数据解读:CBF:与相应非缺血侧脑区的CBF值相比,CBF下降大于60%正常对应区可准确诊断脑缺血区。
CT灌注成像专题知识
![CT灌注成像专题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f37b7d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d.png)
CT灌注成像专题知识
第22页
CT Perfusion前景
当前认为中风处理最正确时间在60分钟。经 过对造影剂注入位置与方式研究,灌注CT在不 到15分钟中完成中风评价过程。
CT灌注成像专题知识
第23页
In the course of an investigation performed on 33 patients, an attempt was made to carry out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severity of the ischemia with the aid of an ROI-evaluation of the CBF images.
CT灌注成像专题知识
第7页
CBF
红色区域血流量大
CT灌注成像专题知识
紫色区域为血流量少, 大脑急性中风区域
第8页
CT Perfusion
71岁妇女在症状开始90分钟后进行检验。CT平扫示无反常情 况,但CBF示脑左侧(中脑和左半动脉供血)大部分,(前脑动脉) 提供地域严重局部缺血,示头颅内颈动脉双枝闭塞。
当少。CBV显示一样情况,但在右侧MCA其它地方血液容量靠
近正常。与左边区域比较,抵达顶点时间图在延长(造影剂延迟
抵达)。MCA MI段栓塞和小脑膜血液供给良好,
CT灌注成像专题知识
第11页
CBF
Time-to-peak image
3天后 CT
上述病例进行动脉血纤维蛋白溶解处理,治疗后一天, 用扩散CT成像显示了治疗效果,3天以后CT平扫,示梗 塞形成,"关键"区域与CBF和CBV图像相同。
The other regions supplied by the MCA demonstrated good leptomeningeal
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脑部的临床应用
![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脑部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2fe660931126edb6e1a1034.png)
CT灌注成像使用的数学方法
非去卷积法 忽略对比剂的静脉流出,假定在没有对比剂外
渗和消除对比剂再循环的情况下,即对比剂首过现象 (对比剂由动脉进入毛细血管到达静脉之前一段时间内, 没有对比剂进入静脉再次循环的现象)去计算BF、BV、 MTT等参数。
去卷积数学模型
主要反映的是注射对比剂后组 织器官中存留的对比剂随时间的变化 量,其并不用对组织器官的血流动力 学状况预先做一些人为的假设,而是 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流入动脉和 流出静脉进行数学计算处理,因此更 握组织血液供给的具体情况:
①灌注不足:MTT明显延长,rCBV减少, rCBF明显减少
②侧支循环信息:MTT延长,rCBV增加 或尚可
③血流再灌注信息:MTT缩短或正常, rCBV增加,rCBF正常或轻度增加
④过度灌注信息:rCBV与rCBF均显著增加。急性脑缺血期 病灶中心血流灌注严重减少,rCBV的减少是最直观的指标, 它反映单位质量内血容量减少。当脑局部灌注压下降时, 脑组织可以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使局部血管床扩张以 增加血容量来代偿。研究表明急性脑缺血发作后,过度灌 注和持续的灌注不足可同时存在,且是造成脑组织损伤的 原因。灌注成像可通过rCBF和MTT来了解局部组织的灌注 情况,有望帮助临床及时判断病变进展。
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脑部的临床应用
赤峰市医院
灌注(Perfusion)
血流通过毛细血管网,将携带的氧和营养物质 输送给组织细胞的重要功能。
CT灌注(CT perfusion)技术最早由Miles于 1991年提出,并先后对肝、脾、胰、肾等腹部实质性脏 器进行了CT灌注成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原发胶质瘤
胶质瘤的血管增生程度是决定病理学分级的重要参 数之一,目前临床上采用微血管密度计数作为评价胶质瘤 血管生成的金标准,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提高,其微血 管密度也在提高。而从总体上看,肿瘤恶性程度越高rCBV 值越大,即多形胶母>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低级别胶质瘤, 灌注成像能够在活体上快速而几乎无创地量化反映组织的 血管生成及分布情况,从而达到对胶质瘤分级的目的。
【夜班不求人】解读CT脑灌注
![【夜班不求人】解读CT脑灌注](https://img.taocdn.com/s3/m/a2911c6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8.png)
【夜班不求人】解读CT脑灌注前言:脑细胞从代偿到缺氧直至死亡需要经过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搞清楚这些看似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掌握CTP诊断的关键。
1、相关概念(熟悉的可略过)CTP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对生成的时间-密度曲线进行去卷积运算,从而获得一系列参数,下面列举CTP中最常用的几个参数:根据中心容积定理,CBF=CBV/MTT达峰时间TTP time to peak平均通过时间MTT mean transit time相对脑血容量rCBV relative cercbral blood volume相对脑血流量rCBF relative cercbral blood flow 下面的术语也很重要:Bayliss效应:指脑血流灌注压在特定范围内波动时,机体可通过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平滑肌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来维持脑血流的相对稳定;脑循环储备力(CCR):脑组织通过Bayliss效应维持脑血流稳定的储备能力;脑代谢储备力(CMR):指脑细胞增加氧、葡萄糖摄取能力以维持细胞代谢稳定的储备能力;梗死核心:指脑细胞去极化(结构受损)的区域,通常和DWI序列高信号区域一致;缺血半暗带(IP):位于梗死核心的外周或边缘,该区域脑细胞的电活动受到抑制,但细胞跨膜电位以及离子浓度梯度存在,神经元形态结构无异常改变;灌注受损区:指缺血半暗带周围的脑组织,这部分区域脑组织的血流量下降轻微,属于相对安全的区域;不匹配征:指缺血半暗带的容积比梗死核心的容积大20%以上。
补充2个知识点:•MCA闭塞后侧支代偿的主要动脉分支:颅内软脑膜动脉、颅外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脑膜中动脉);•脑细胞的获取的能量大约平分为三份,分别用于维持电活动(突触传递)、钠-钾平衡、包膜结构的完整性。
2、脑细胞从缺血到死亡的过程以左侧MCA(大脑中动脉)次全或全部闭塞为例,相应供血区的脑灌注压迅速下降,灌注压力不足会促使大脑调动CCR进行调节(如梗塞远端小动脉的扩张或侧支循环的建立),从而维持局部脑组织的血流供应(保持CBF稳定在正常水平),此时患者尚无明显临床症状。
脑缺血的CTMR灌注成像课件
![脑缺血的CTMR灌注成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4581c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6.png)
CTMR灌注成像的技术流程
• 技术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确定扫描范围和参数,包括扫描 部位、层厚、间隔等;其次是静脉注射造影剂,并记录注射前后的CT 或MR影像;再次是对影像数据进行后处理,包括图像融合、时间密 度曲线绘制、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等;最后是生成灌注图像,进行定 量和定性分析。
02
通过分析这些图像,医生可以观察到组织中血流灌注的变化情
况,从而评估组织的生理功能。
在解析CT灌注图像时,医生需要了解不同颜色和灰度级别所
03
代表的造影剂浓度和灌注参数的含义。
03
CTMR灌注成像技术
CTMR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
CTMR灌注成像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利用CT和MR影 像学方法,对组织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估。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造影剂浓度,可以计算出血流 速度和血流容积等灌注参数。
扫描过程中,计算机系统实时收集并处理数据,计算 出不同时间点的造影剂在组织中的浓度。
最后,医生根据这些参数评估组织的灌注情况,诊断 疾病。
CT灌注成像的图像解析
01
CT灌注图像是由一系列连续的CT图像组成的,可以显示组织 在不同时间点的造影剂浓度分布情况。
主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瘫 、失语等。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 查(如CT、MRI等)和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化 验等)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需要与脑出血、癫痫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 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一文读懂脑灌注成像(CTP)及各参数解读
![一文读懂脑灌注成像(CTP)及各参数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902f7b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9.png)
一文读懂脑灌注成像(CTP)及各参数解读利用CT灌注成像(CTP)和磁共振灌注成像(MRP)进行的灌注影像已经成为检查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的常规手段。
尽管还缺乏一定的证据证明灌注影像是脑卒中评估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很多中心已经开始利用灌注影像对患者进行脑血流评估。
CTP是对选定感兴趣层面进行连续动态扫描,获得所选层面的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并通过数学模型处理得到:脑血流容量(CBV)、脑血流流量(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和灌注图像表现,评价脑组织的灌注状态,是一种功能成像。
脑灌注参数解读TTP达峰时间(TTP):从造影剂到达成像脑区的主要动脉时开始,至造影剂达到最大量的时间(s)。
MTT平均通过时间(MTT):造影剂从颅内的动脉侧到静脉侧所需要的时间,所有通过时间的平均值(s) 。
CBF脑血流量(CBF):以每100 g脑组织内每分钟的血流毫升数[ml/(100g·min)],人类的灰质约为:80 ml/(100g·min);白质为:20 ml/(100g·min)。
CBV脑血容量(CBV):每100 g脑组织内含血容量的多少[ml/100g],正常成人约为4~5 ml。
TmaxTime to Top(Tmax):指碘对比剂可以到达所有组织的时间,代表脑组织储存血液功能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是反应组织灌注改变及脑组织梗死的敏感指标。
半暗带——将Tmax>6 s、<10 s的脑组织区域定义为半暗带,是最广泛被接受的指标;此时CBV正常或轻度增加。
核心梗死区——将Tmax>10 s以上,CBV出现下降时,此区域脑组织定义为核心梗死区。
脑灌注分期目前国内常用的脑灌注分期参照高培毅等研究将梗死前低灌注状态分为4个期:Ⅰ1期:TTP延长,MTT、rCBF和rCBV正常;Ⅰ2期:TTP和MTT延长,rCBF正常,rCBV正常或轻度升高;Ⅱ1期:TTP、MTT 延长以及rCBF下降,rCBV基本正常或轻度下降;Ⅱ2期:TTP、MTT 延长,rCBF和rCBV下降。
CT灌注应用专题知识
![CT灌注应用专题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d7de59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b.png)
早期发觉形态学上无变化而仅有血液动力学变化旳病 变。
监测肿瘤新生血管,进行肿瘤放化疗后疗效旳评估和 随访。
研究肿瘤微血管,找出肿瘤灌注参数与免疫组化指标 间旳有关性。
Thank your attention!
外速率(ml/min/100g)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症状出现后30分钟显示病灶 ▪ 敏感度90%,特异度100% ▪ 显示缺血半暗带与评价预后(不匹配法)
CBF<23ml/min/100g出现症状 CBF<8ml/min/100g发生不可逆损伤 两侧比值0.20为组织存活最低限值
脑缺血半暗带
Penumbra
CBV, r B C VB M FTT MTT
1mg碘使1ml组织旳CT值增长25HU,经过测 定局部组织旳碘汇集量可取得组织血流灌注
非去卷积算法基本原理
Fick 原理
F - 血流量
Ca(t)
Ca(t) – 示踪剂旳动脉浓度
Q(t) - 脑内示踪剂旳团注
3D Brain Perfusion
影响灌注参数设定旳几种原因
正确选择流入血管及流出血管。 部分容积效应对感爱好区内动静脉强化旳真实性低
估,尤其是对横向走行血管真实性旳低估,使BF和 BV值高估,而MTT值影响不大。 灌注参数受体重及心输出量旳影响,怎样认识这一 影响,还有待研究。
灌注成像在全身肿瘤中旳应用价值
图像校准处理,调整图像横向摆动偏差; 选择爱好 区:涉及流入动脉、流出静脉(多选上矢状窦-25S)、 肿瘤组织(4~6)
CBF CBV TTP
CBF CBV TTP
脑灌注参数
▪ CBF:单位时间内流经一定量脑组织血管
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脑部的临床应用
![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脑部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794d81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e.png)
缺血性卒中
观察脑血流情况,判断卒中病灶 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出血性卒中
识别出血灶和出血量,指导临床 治疗决策。
脑灌注成像
评估脑血流动力学,预测卒中后 脑组织恢复情况。
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早期诊断
通过评估肿瘤周围的血流情 况,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脑 肿瘤。
评估治疗效果
观察治疗后肿瘤灌注的变化, 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
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 脑部的临床应用
CT灌注成像是一种通过在脑部注射对比剂后进行扫描,观察血液在脑组织中 的灌注情况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CT灌注成像的定义
CT灌注成像是一种通过脑部血流量的评估来检测脑血管疾病和脑组织灌注情况的无创性诊断技术。
脑部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
1
动态扫描
连续快速扫描,观察注射对比剂后的血
结论和展望
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无创、快速、定量化的成像技术,在脑部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未来的研究可 以进一步提高成像分辨率和准确性,并将其应用于更多的脑血管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手术导航
指导手术操作,识别肿瘤灌 注丰富的区域,有助于手术 切除。
CT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1
动脉狭窄评估
评估脑血管狭窄程度和血流状态,指导治疗决策。
2
血管畸形诊断
观察异常血管的分布和灌注情况,确定血管畸形的类型和位置。
3
动脉-静脉畸形鉴别
通过观察血管灌注的动态变化,帮助鉴别动脉-静脉畸形。
计算血流量
2
流动态变化。
通过计算扫描区域内的血流量,得到脑
部灌注情况的定量数据。
3
对比剂
注射对比剂可以增强血管和脑组织的对 比度,便于观察。
关于开展脑CT灌注检查的几点说明.doc
![关于开展脑CT灌注检查的几点说明.doc](https://img.taocdn.com/s3/m/b783e6a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f.png)
关于开展脑CT灌注检查的几点说明一、首先我们要知道脑CT灌注的作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在显示形态学变化的同时反映生理功能的改变,因此是一种功能成像。
多排CT灌注成像具有高时间与空间分辨力,可快速、准确、三维地评价组织器官微循环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因其可反映活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可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所以可以通过灌注了解组织、器官的功能情况。
并且可准确判断脑缺血病灶的范围并可计算其容积,有助于预测脑缺血的预后,还可进行血运再通治疗前评价以及有助于再通治疗方案的制定。
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恢复脑血供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
二、其次我们要知道脑CT灌注的适应症及禁忌症:脑灌注成像适应症:1、CT平扫排除脑出血。
2、患者意识清晰或轻度嗜睡。
3、患者家属同意进行检查。
禁忌症:1、平扫证实为脑出血。
2、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3、有严重的心、肝、肾疾患者。
4、明确的碘造影剂过敏史。
5、妊娠,近6个月有颅内出血或手术史。
6、患者家属不同意进行检查者。
三、怎么看灌注图:我们知道,灌注(perfusion) 是血流通过毛细血管网,将携带的氧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细胞的重要功能。
利用影像学技术进行灌注成像可测量局部组织血液灌注,了解其血流动力学及功能变化,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其理论基础是核医学放射性示踪剂稀释原理和中心容积定律:BF=BV/MTT。
增强CT所用碘对比剂基本符合非弥散性示踪剂的要求,可以根据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 , TDC) 计算BF(血流量)、BV(血容量)、MTT(平均通过时间)、TTP(对比剂达峰值时间)等参数。
所以一般的脑灌注图有四种表示形式,即rCBF (ml/(100 g・min)、rCBV (ml/100 g)、TTP(s)、MTT(s)。
四、怎么分析急性脑缺血的期限:急性脑缺血期病灶中心血流灌注严重减少,rCBF减少是最直观的指标,它反映单位质量内血容量减少,当脑局部灌注压下降时,脑组织可以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使局部血管床扩张以增加血容量来代偿。
CT检查技术——颅脑血流灌注检查
![CT检查技术——颅脑血流灌注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4201c49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8.png)
CT检查技术——颅脑血流灌注检查
扫描前准备:去除扫描区域表面(头颅表面)所有金属物及异物,检查前禁食4h,不需禁水,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比剂应用:用高压注射器经上肢注射含碘对比剂,及后续注入50mm生理盐水,注射流率 2.5-3mL/s,总量50mL、注射开始后5s开始对感兴趣区进行40s-50s、1次/S连续扫描。
检查结束后,观察20min,病人无不适方可离开,若病情允许,嘱病人多饮水,以利于对比剂排泄;
扫描体位: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头置于头架中,下颌内收,头颅左右对称。
扫描范围:在CT平扫基础上选择1层或数层感兴趣层面。
扫描基线:多选用听眦线(即外眦与外耳道的连线)。
扫描方式:螺旋扫描方式,螺距1.0.
图像后处理所用横断面图像层厚:5mm或10mm.
重建算法:软组织算法。
图像后处理:使用灌注专用后处理软件,得到感兴趣区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灌注图像。
照片要求:横断面层厚5mm或10mm摄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注(Perfusion)是血流通过毛细血管网,将携带的氧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细胞的重要功能。
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 是建立在流动效应基础上成像方法。
CT灌注成像(CTP)是指在静脉注射对比剂同时,对选定层面通过连续多次同层扫描,以获得该层面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time-density curve,TDC)曲线,其曲线反映的是对比剂在该器官中浓度的变化,间接反织器官灌注量的变化。
根据该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血流量(blood flow, BF)、血容量(blood volume, 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对比剂达峰时间(Transit time to the peak,TTP),对以上参数进行图像重建和伪彩染色处理得到上述各参数图。
CTP参数定义:
脑血流(CBF):以每100g脑组织每分钟的血流毫升数[ml/(100g.min)]。
脑血容量(CBV):每100g脑组织内含血量[ml/100g]。
达峰时间(TTP):自造影剂到达成像脑区的主要动脉时开始,至造影剂达到最大量的时间(s)。
平均通过时间(MTT):造影剂从颅内的动脉侧到静脉侧所需要的时间,所有通过时间的平均值(s)。
CBF和CBV的正常值:
正常脑血流接受自动调节而在窄幅范围内波动。
脑缺血时,CBV下降或升高,取决于脑的自动调节的能力。
CBF:人类的灰质约为:80ml/(100g.min);白质为:20ml/(100g.min);皮层区总的CBF 和平均CBF,即灰白质各占一半的脑区,约为:50ml/(100g.min)。
CBV:是一定量的脑组织内的血量,约为4-5ml/100g组织。
当CBF降至35ml/(100g.min)组织以下,神经元内的蛋白合成停止;降至20ml/(100g.min)组织,神经元功能丧失。
CTP数据解读:
CBF:与相应非缺血侧脑区的CBF值相比,CBF下降大于60%正常对应区可准确诊断脑缺血区。
CBV:CBV<2.5ml/100g提示脑梗死;CBV下降超过60%,可确诊脑缺血。
MTT:在缺血脑区,MTT延长(灌注下降区被定义为MTT>6s,正常MCA平均MTT为3.6s)。
TTP:正常组织,TTP<8s,因为有未受干扰的正向血流;在缺血区,TTP延长,反映侧支灌注;灌注不良区TTP >8s,提示可疑缺血;TTP图可有假阳性结果。
MTT和TTP图都可以用于确诊脑缺血。
MTT图优于CBF图和CBV图;TTP和MTT在显示正常脑组织方面比较一致,使得更容易辨别出血流动力学异常区域。
脑缺血的分期:
从CBF变化过程看,脑血流量的下降到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经历了3个变化时期:首先是由于脑灌注压下降引起的脑局部血液动力学异常改变;其次是脑局部CCR(脑循环储备力cerebral circulation reserve)失代偿性低灌注所造成的神经元功能改变;最后,由于CBF
下降超过脑代谢储备力发生不可逆转的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即脑梗死。
有学者将前2个时期称为脑梗死前期。
在脑梗死前期的I期,由于CCR发挥作用,患者几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在II期,局部脑血流量(rCBF)下降,CCR失代偿。
这一状态甚至可以持续数年,临床上出现头痛、肢体力弱、肢体的轻微抖动和言语欠流畅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梗死前分期:
根据脑局部微循环的变化程度及动态CT灌注成像表现,将脑梗死前期分为2期4个亚型:
Ⅰ期:脑血液动力学发生异常变化,脑血流灌注压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时,机体可以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平滑肌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来维持脑血流相对动态稳定。
Ⅰ1期:脑血流速度发生变化,脑局部微血管尚无代偿性扩张。
灌注成像见达蜂时间(TTP)延长,平均通过时间(MTT)、rCBF和局部脑血容量(rCBV)正常。
Ⅰ2期:脑局部微血管代偿性扩张。
灌注成像见TTP 和MTT延长,rCBF 轻度下降,rCBV 升高。
Ⅱ期:脑循环储备力失代偿,神经元的功能出现异常,机体通过脑代谢储备力来维持神经元代谢的稳定。
Ⅱ1期:CBF下降,由于缺血造成局部脑细胞肿胀,并开始压迫局部微血管。
灌注成像见TTP、MTT延长以及rCBF下降,rCBV基本正常或轻度下降。
Ⅱ2期:脑细胞明显肿胀并造成脑局部微血管受压变窄或闭塞,局部微循环障碍。
灌注成像见TTP、MTT延长,rCBF和rCBV下降。
临床应用:
灌注不足:MTT、TTP明显延长,rCBF明显减少,rCBV减少。
侧支循环形成:MTT、TTP延长,rCBF增加或者尚可。
血流再灌注:MTT、TTP缩短或正常,rCBF正常或轻度增加,rCBV增加。
过度灌注:rCBF、rCBV均明显增加。
病例一:
病例四:
病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