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特点与意义共40页文档

合集下载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四、区域开发主要资源预测 在区域环境总量控制中,需要根据资源旳开发利
用水平预测污染旳排放量,所以首先要预测主要资源 旳消耗量。
⒈资源预测措施
常规旳资源需求预测措施有人均资源消费法、分 部门资源预测法、时间序列法、投入产出法和弹性 系数法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旳预测措施。
这里简介常用旳弹性系数法。所谓弹性系数能够 看作是经济指标增长率和资源指标增长率之比,计 算公式为
❖ 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
❖ 选择总量控制指标:烟尘、粉尘、二氧化硫。 ❖ 根据设计旳功能区划,拟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旳。 ❖ 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 结合本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合适措施,拟定开发区大
气环境容量。 ❖ 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
利用方案和近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
❖ 水环境容量与废水排放总量控制主要内容。
❖ 选择总量控制指标:COD、氨氮。
❖ 分析基于环境容量约束旳允许排放总量和基于技术经济条 件约束旳允许排放总量。
❖ 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旳水体,应根据环境功能区划所要 求旳水质原则要求,选用合适旳水质模型分析拟定水环境 容量。
拟定第i个功能区旳控制浓度ci = ci0 - cib ;
拟定各个功能区总量控制系数: Ai=A* ci
拟定各个功能区允许排放总量:
Qai Ai
Si S
计算总量控制区允许排放总量: n
Qa Qai
i 1
❖ 原则
项目
区域面积 (km2)
年均浓度 (mg/m3)
限值
允许排放
(mg/m Aki
和某一环境单元单一要素旳容量。 若按照环境要素,又可细分为大气环境容量、水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简称EIA)是一种评估和预测特定项目、政策或计划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过程。

下面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原则与方法:原则:一、全面性:考虑到所有可能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积极和消极的环境影响全面性是指在考虑环境影响时,需要综合考虑所有可能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积极和消极的因素。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关注某些明显的环境影响,而是要全面地考虑所有可能的影响。

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全面性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它要求对项目或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这包括直接影响,如土地使用变化、水资源利用、空气质量等,以及间接影响,如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等。

全面性的目的是确保我们对环境影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在决策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权衡各种因素。

通过全面性的考虑,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或弥补这些影响。

总之,全面性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我们综合考虑所有可能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积极和消极的环境影响,以便做出更全面和准确的决策。

二、可比性:确保不同方案之间具有可比较性,以便进行有效决策确保不同方案之间具有可比较性是为了能够进行有效的决策。

在比较不同方案时,我们需要确保它们在相同的标准下进行评估,以便能够进行公正和准确的比较。

以下是确保可比性的一些方法:1.定义共同的评估标准:在比较不同方案之前,需要明确定义共同的评估标准。

这些评估标准应该是客观、可量化的,并且与决策目标密切相关。

例如,如果我们正在比较不同的投资方案,我们可以使用投资回报率、风险水平等作为评估标准。

2.统一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确保在比较不同方案时,使用相同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

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数据来源或处理方法的不同而导致结果的不可比性。

例如,如果我们正在比较不同产品的销售数据,我们需要确保使用相同的时间段、销售渠道和计量单位。

3.考虑上下文因素:在比较不同方案时,需要考虑到上下文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是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前提下,对规划、建设、拆除、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预测、评价和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

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显得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原则与方法。

一、原则1.科学原则:科学技术较为发达,应科学地评价环境影响,只有建立在先进、科学、准确、可靠的技术理论与方法上,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真实性和科学性。

2.公开、公正原则:环境影响评价是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透明原则,保护公民和群体参与的权益。

3.预防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看重预防控制,防患于未然,预防环境破坏和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4.综合协调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坚持综合协调原则,多学科交叉,横向联接,纵向衔接,从整体上考虑各种因素,特别是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避免各部门利益冲突和环境加剧。

二、方法1.评价的内容和范围:评价的内容必须包括工程项目及其周边环境所涉及的空气、水、土壤、噪声、振动、生态、景观、人口等因素,并按时间、地点和空间范围进行综合研究。

评价范围应该囊括整个项目区域,具体的边界和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数据收集与分析:对于评价项目,需要对环境基础数据、环境敏感性、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收集和分析。

数据收集应当包括当地环境的概况、生态系统评价、人口、社会经济等方面信息,分析综合后对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3.环境影响预测:根据项目规划、建设运营等不同阶段,动态进行环境影响预测,研究预测的影响范围、程度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推测环境条件变化后可能出现的影响情况。

4.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评价内容和范围,数据收集与分析和环境影响预测,综合评估对环境的影响,对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排除、降低或控制等措施,减少环境影响,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综合的技术,需要坚持既定的原则和方法,并注重实践应用,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和发展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

6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6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C u Qu + C p Q p P{C > C s } = P > Cs Qu + Q p


通过矩阵近似法或求积法,可以对公式进行求 通过矩阵近似法或求积法, 得出河水浓度的概率分布图。 解,得出河水浓度的概率分布图。
c. •
湖泊、水库的箱式模型 湖泊、
6.6 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

③ ④
6.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工作程序
6.3.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 开发区的选址合理性分析内容 开发区的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内容 开发区规模与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内容 区域开发土地利用与生态适用度分析内容 拟定开发区环境管理体系规划
6.1.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广泛性和复杂性 战略性 不确定性 评价时间的超前性 评价方法多样化 更强调社会、 更强调社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6.1.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类型
同开发建设项目紧密相关的主要类型有:流域 同开发建设项目紧密相关的主要类型有: 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 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城市旧城 区改造等。 区改造等。
6.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6.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6.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目的及意义 6.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工作程序 6.4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 6.4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 6.5 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6.6 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 6.7 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 6.8 区域环境管理计划
Qs Q = Qu + Q p + ⋅x xs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一种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影响的有效方法。

在实施发展项目之前,通过对环境和社会影响进行评估,可以减少环境破坏和人类健康风险,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本文将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和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并应用于实践中。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Comprehensiveness):评价应覆盖项目可能的全部环境和社会影响,包括直接和间接效应,以及长期和短期影响。

评价范围应涵盖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从规划和设计阶段到建设和运营阶段。

2.科学性(Scientific basis):评价应基于准确的科学数据和方法。

科学方法的使用可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并保证评价过程的透明度。

3.系统性(Systematic approach):评价应采用系统的方法,充分考虑项目对环境各个组成部分的影响。

评价过程中应综合各种参与方的意见和建议,并确保评价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比较性(Comparability):评价结果应具有可比性,使决策者能够在不同项目之间进行比较,并选择最佳的环境和社会方案。

评价中应使用一致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以确保比较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5.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评价应考虑项目对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

评价结果应帮助决策者制定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策略,并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长期利益。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以下主要方法:1.评估项目的环境基线(Baseline assessment):评估项目实施前环境状况的基线数据,包括水质、土壤、空气质量等。

这些数据有助于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为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2.预测和模拟(Prediction and simulation):通过使用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预测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的环境和社会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 审批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 审批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原则
1.全面性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考虑所有环境方面的影响,包括生
态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

2.开放性原则: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当公开透明,让公众了解项目的
环境影响情况,保护公众权益和参与权。

3.预防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该早期介入,对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负面
影响提前预警,找到预防和改善的措施。

4.科学性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必须依据科学方法和数据,才能进行合
理的评估和预测环境影响。

5.实践性原则: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兼顾理论和实践,能够在实践中提
高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和效率。

6.可操作性原则: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必须能够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包括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7.影响利益平衡原则:环境影响评价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或环境保护,需要在不同利益之间取得平衡,找到最优解。

环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环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2)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 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它专项规 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与所在区 域总体规划中各专项规划的关系。
2.7实施方案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 基本内容: 开发区规划简介; 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描述; 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评价范围确定和评价标准(指标)选择;
2.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2.1适用对象
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保税区 边境经济合作区 旅游度假区 工业园区等类似区域
2.2评价重点
⑴识别区域开发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 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⑵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 量,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区域发 展规划为依据,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 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和 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 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 决策依据的过程。
开发区发展规划初步分析
收集相关规划、环保政策、 法规等有关资料
现场踏勘、 初步环境现状调查
2.3
开 发 区 区 域 环 评 工 作 程 序
识别主要环境影响,拟定评价范围、 评价内容、评价重点、评价方法等
编制开发区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现场监测
规划方案分析
污染源分析
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
3.1环境承载能力 (1)概念
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 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2)研究对象和内容 ①对象:

第14章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第14章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它是为区域内一系列建设项目的布局、性质、 规模、结构及其发展时序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着眼 于区域开发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强调把整个区域作为 一个整体来考虑,是实现合理布局、合理配置资源、 调节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对象
单一建设项目或几个项目联 合,具有单一性
评价范围
一、区域与区域开发
区域是对地球表层划分的一种方式,即人们按照 一定目的和标准对地表划分的片断。区域内部具 有某种程度的共同特性,区域之间存在某种程度 的差异性。
区域开发是人类在限定地区、限定时间,按照明 确目的对周围环境及资源条件利用的行为。
区域开发类型按开发建设性质,可划分为工业、 农业、矿业开发计划;按地区发展过程,可划分 为新区建设、老区改造与扩建;按产业结构,可 划分为综合性区域开发。
要求必须甲级单位承担,学 术性较强
评价精度适当放宽,强调综 合性
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同时,有 超前性
污染控制方式 强调项目环保治理对策
强调总量控制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同一性 把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纳入环境规划中; 整体性 全面评价各建设项目的相互影响,提出
区域开发集中控制;
综合性 涉及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生态、生
通常,EIA发生在区域开发规划纲要编制之后和EIS编 制之前。实际工作中,区域开发规划设计方案的编制和EIS 的编制是个交互过程,EIA在区域开发规划的一开始就介入, 从区域环境特征等因素出发考虑区域开发性质、规划和布局, 帮助制定区域开发规划方案,并对形成的每一个方案进行评 价,提出修改意见,对修改后的方案进行环境影响分析,直 至帮助最终形成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保护协调的区域开 发规划和区域环境管理规划,促进整个区域开发的可持续性。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某一特定地区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预测和评价该地区建设项目或其他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性。

本文将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进行详细探讨。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等多个因素。

首先,对于自然环境的评价,需要考虑大气、水体、土壤及生物资源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例如,如果有一个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大量污染物排放,那么其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就必须进行评估。

同时,对于水体和土壤污染的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还需要考虑该建设项目对生物资源的影响,比如是否有破坏生态系统的可能。

人文环境也是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进行评估时,需要考虑该项目对人们的生活、文化和习俗等方面的影响。

如果一个建设项目改变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或者破坏了他们的文化遗产,那么就必须对其进行评估,并考虑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也是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

建设项目往往会对当地经济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该项目对就业、税收收入和投资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评估该项目对当地社会稳定的影响,包括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为了更好地预测和评价这些影响,通常会进行社会影响评估和社会风险评估。

为了进行准确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需要采取科学、系统和综合的方法。

首先,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和资料,比如地理、气象、水文、土壤、生态等方面的数据。

同时,还需要考虑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等。

其次,需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影响的程度和方式。

最后,需要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影响。

在中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工具。

政府部门和企业在进行重大建设项目时,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然而,由于评价的复杂性和主观性,以及相关管理和监督的不足,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环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38页)

环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38页)
3.1环境承载能力 (1)概念
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 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2)研究对象和内容 ①对象:
区域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象就是区域社会经济-区域 环境结构系统。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域环境系统的 微观结构、特征和功能,一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 规模。
对区域污染物 总量控制分析, 目前尚无统一 要求和方法, 一般可按图示 技术路线进行。
5.4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要点
(1) 选择合适的总量控制因子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选择:粉尘、烟尘和SO2;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选择:COD、NH3、TN、TP 以及受纳水体最为敏感的特征因子。 (2) 确证污染物达标排放 (3)确证环境质量是否达标 (4) 确证是否符合指令性总量控制要求 (5) 贯彻“增产不增污,以新带老,集中治理”原则 (6)经济技术可行
评价专题设置。
2.8基本专题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处置; ■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 ■公众参与; ■环境监测和管理计划。
②内容: · 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 · 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小表征模型及求解; · 区域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估; · 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区域社会经济活
动的方向、规模和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对策 措施。
(3)环境承载能力指标体系具 体指标一般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自然资源供给类指标,如水资源、土 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第二类,社会条件支持类指标,如经济实力、 公用设施、交通条件等。
第三类,污染承受能力类指标,如污染物的迁 移、扩散和转化能力,绿化状况等。

关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关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关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一、区域环境评价的概念从1979年中国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至今,其相关制度在保护自然环境、防治污染、协调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就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众多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发展,例如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及边贸开发区等,使多个建设项目在相同地区,相近时间陆续开展。

届时,如果对各建设项目进行逐个环境影响评价EIA,就不能准确预测最终的环境变化,不能显示区域开发的总体环境影响,进而导致无法采取合理的环境保护对策,使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落空。

故而,应当将这类开发建设项目看作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全部区域开发的建设行为,开展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即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EIA。

从理论上说,REIA可归入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SEIA或SEA的范畴。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为了达到即定的目标和要求,依照评价的性质、行政区划、区域类型、环境要素等,可以把REIA划分成多种类型,与开发建设项目息息相关的常见类型有:一新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在沿海省市开辟了一系列新经济开发区。

这些经济区一般都有各自的经济发展规划,有的制定了区域环境规划,因此,应该开展相应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二现有城市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我国发展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依托现有工业基地,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利用它们的经济基础和技术优势进行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以扩大再生产,从而形成了许多以大型企业为主的老工业开发区如东北老工业基地。

这些开发区的建设普遍都需制定相应的环境规划,做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环保部门进行区域发展综合决策的有效途径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在制定区域开发建设决策之前,对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现状和目标、区域环境承载力、区域废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度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证和评估。

【推荐下载】关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推荐下载】关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关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关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以下为为您编辑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敬请关注!!一、区域环境评价的概念从1979 年中国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至今,其相关制度在保护自然环境、防治污染、协调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就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众多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发展,例如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及边贸开发区等,使多个建设项目在相同地区,相近时间陆续开展。

届时,如果对各建设项目进行逐个环境影响评价(EIA),就不能准确预测最终的环境变化,不能显示区域开发的总体环境影响,进而导致无法采取合理的环境保护对策,使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落空。

故而,应当将这类开发建设项目看作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全部区域开发的建设行为,开展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即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EIA)。

从理论上说,REIA 可归入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SEIA 或SEA)的范畴。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为了达到即定的目标和要求,依照评价的性质、行政区划、区域类型、环境要素等,可以把REIA 划分成多种类型,与开发建设项目息息相关的常见类型有:(一)新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在沿海省市开辟了一系列新经济开发区。

这些经济区一般都有各自的经济发展规划,有的制定了区域环境规划,因此,应该开展相应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二)现有城市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我国发展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依托现有工业基地,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利用它们的经济基础和技术优势进行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以扩大再生产,从而形成了许多以大型企业为主的老工业开发区(如东北老工业基地)。

这些开发区的建设普遍都需制定相应的环境规划,做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环保部门进行区域发展综合决策的有效途径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在制定区域开发建设决策之前,对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现状和目标、区域环境承载力、区域废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度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证和评估。

七其他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

七其他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因子:人口密度、地表水、地下水、土地利用现状、 环境空气、风向等。
3.区域开发方案合理性分析 (1)区域开发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致性分析:根据开发区性
质,结合环境条件分析其选址的合理性。 (2)开发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合理性分析。内部布局或功
能分区的合理性。 工业区用地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A: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关系分析: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关
尺度上的影响) ➢ 项目EIA未能考虑各种各样的累积影响。
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EIA制度上的局限性 ➢ 它不能有效预防高层次宏观决策的失误。
许多工程项目是早前高层次宏观决策(政策、规划或计划)的具 体落实,它们的EIA就成为一种微观上的被动参与性质的程序, 仅是一种对其环境影响的反应性评估。它不能改变发展战略,只 能对具体项目表示认可或否决,也不能指导计划向着有利于环境 恢复能力的地区或远离敏感区方向发展。它不能有效预防项目本 身决策的失误。 由于有关项目本身的重要决策(包括项目选择、宏观布局等)在 工程规划阶段已大致确定,而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 进行,其任务通常就成为确定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并由此提出防治措施,只能算作修补性努力,对项目本身重要的 决策难以再作改变。
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四、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一)环境容量的概念 环境容量是按环境质量标准确定的一定范围的环境
所能承纳的最大污染物负荷总量。 (二)环境容量的类型 区域环境容量和要素环境环境容量。
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五、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 (一)总量控制的概念和分类 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 指令性总量、标准总量和环境容量总量。 (二)技术路线 资源问题是首要问题。重点应分析区域经济、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