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走进分子世界 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分子的概念、分子的基本性质以及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能力。

2. 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3.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

2. 让学生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存在,以及如何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

2.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如香气四溢的饭菜,引发学生对分子的兴趣,引入新课。

2. 知识讲解:a. 讲解分子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能力。

b. 讲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c. 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让学生学会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蒸发、扩散等,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的概念2. 分子的基本性质3.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个现象。

2. 答案:a. 蒸发是液体分子从液面逃逸到气体的过程;扩散是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b. 答案开放,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

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分子的概念、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分子动理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的大小、分子在不断运动等。

2. 使学生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引力、斥力以及分子间的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如原子、离子的概念,引出分子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的大小、分子在不断运动等。

3. 课堂讲解:讲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引力、斥力以及分子间的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

通过示例和生活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气体可以被压缩、为什么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等。

5. 练习巩固: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子动理论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分子的概念1. 分子的大小2. 分子在不断运动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 引力2. 斥力3. 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三、分子动理论1.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2. 分子间存在空隙3. 分子间的作用力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气体可以被压缩?(2)为什么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2. 答案:(1)气体可以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的引力较小,当外部施加压力时,气体分子可以被压缩。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1走进分子世界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1走进分子世界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四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本节主要介绍分子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的定义、分子的组成、分子的运动以及分子间的作用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特征,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分子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能够描述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3. 能够运用分子理论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分子间的作用力。

难点: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分子模型;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香气四溢、蒸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分子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间的作用力。

同时,教师展示分子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结构。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分子理论的应用。

例如,解释为什么香水浓度越高,香气越浓郁;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晾干等。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分子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如:为什么冬天室内空气中会有水珠?为什么糖放入水中会溶解等。

5.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可以用分子理论解释的现象。

6. 板书设计:分子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间的作用力。

7. 作业设计:1. 请用分子理论解释为什么香水浓度越高,香气越浓郁;2. 请用分子理论解释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晾干;3. 请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可以用分子理论解释的现象。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分子世界。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深入研究分子理论,探索更多现象背后的原因。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1走进分子世界》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1走进分子世界》

7.1 走进分子世界基本环节基本内容组织教学知识梳理【导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分析,尝试选择一种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解释有关现象.2、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导学重点】知道分子动理论主要内容。

【导学难点】1、建立分子结构模型;2、理解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智慧碰撞打开酒精瓶盖子,我们闻到酒精味,酒精是怎么从瓶子里出来的呢?酒精内部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物质的结构。

自主展示活动一:选择一种物质结构的模型1、观察与思考:教师演示:(1)用铅笔在纸上画一条线,通过投影仪对笔迹仔细观察,描述看到的现象.(2)把少量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描述你看到的现象.(3)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酒精至距管口3cm处,用记号笔在液面最高处做一标记,用塞子塞紧管口.手按紧塞子,将玻璃管上下颠倒多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2、组内交流:以下是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选择一种模型,解释上述现象.模型1: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2: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模型3: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我选择。

3、自主阅读:阅读教材p.24最后一段~p.25黑体字的内容.4、独立完成: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

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间有。

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

活动二:分子的运动1、根据下列现象判断分子是否运动?A、湖面波光闪烁,B、醋香阵阵扑鼻,C、面汤上下翻滚,D、林中雾霭弥漫,E、空气中沙尘飞舞,F、红墨水滴入水中,水变红色。

G、湿衣服变干了,H、拍一下,衣服上的灰尘跑了,I、雪花漫天飞。

以上现象中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

2、自主思考:你还能举出分子运动的例子吗?3、结论:分子处在。

活动三:收集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证据1、观察与思考:教师演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

初二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详细知识点

初二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详细知识点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注:人眼分辨、看清物体的大小大于等于0.1mm一、走进分子世界1、认识微观结构的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这种猜想,再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2、分子:科学家提出物质由分子组成,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叫做分子。

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圆球形,则它的直径为10-10m的数量级3、物质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要点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证据一: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解释:混合后水分子进入酒精分子的空隙中去了,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体积变小了证据二:用力在固态物体上打一下,在物体的表面上会出现一个凹坑②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证据一:抽调玻璃板后几分钟,上面的空瓶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碳,下面瓶中的二氧化碳变淡,说明二氧化碳的分子运动到上面,空气分子运动到下面。

解释:气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

(二氧化碳呈棕红色)证据二:放置几天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面变模糊,一个月后,分界面消失,整个量筒里全部变为蓝色,说明硫酸铜分子跑到分子空隙中去,水分子运动到硫酸铜分子空隙中去。

解释:液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

(硫酸铜呈蓝色)证据三:五年后打开一看,黄金中有灰色的铅,铅中有黄色的金,说明金分子运动到铅中,铅分子运动到金中Ps:扩散现象定义: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发生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分子间有空隙性质一: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证据:可以看到热水先红性质二:在同样条件下,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扩散较慢,固体扩散最慢,间接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大,液体其次,固体最小注:灰尘等小颗粒物质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Ps:布朗运动指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小颗粒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出现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如何加快布朗运动?①增加水温②使微粒体积更小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证据一:物质有分子组成,分子又在不停运动中,为何物体不是散沙?而有一定体积?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把分子吸住了,使它不能到处乱跑。

走进分子世界课件-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走进分子世界课件-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
固态物质的分
子排列规则,就 像坐在座位上的 学生。
液态物质的分子
可以移动,就像 课间教室中的学 生。
气态物质的分
子几乎不受力 的束缚,就像 操场上乱跑的 学生。
一、 走进分子世 界
课堂小结
探索物质结构
【方法】模型法(假说)
一起来玩逻辑推理----
一支粉笔,日取一半,一年之后是什么?一百年之后 是什么?一万年后是什么?……分到最后还是粉笔吗 ?
科学家发现:物质分到一定程度, 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会产生变化。 (也就是说最终已不是粉笔了)
一.分子的定义: 把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称分子。
7.1 走进分子世界
一支粉笔可以分为两段、四段、八 段……直至粉末,这些粉末是否可以
再分为更小的颗粒? 如果可以,他们又是怎样的结构?我
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物质的微观世界。
物质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我们怎么去探索它呢?
科学家的研究方法:
视察现象
提出猜想
(提出有关结构模型的猜想)
气体分子非常小; 固体分子之间也有间隙。
❖将机油装在一个筒壁很厚的钢管中,加上2万标准 大气压,结果发现钢筒“出汗”了?
固体分子之间也有间隙。
❖洒在地上水一会儿就消失了,它以什么情势钻进 哪里去了?说明了什么?
气体分子之间也有间隙。
分子是否会 运动呢??
活动4:将讲台上的醋瓶子打开,倒 入烧杯内。
思考: 生活中还有哪些证据可以支 持你的猜想?
1.香气扑鼻的美味佳肴; 2.区分醋和酱油; 3.香水瓶打开盖子后,满屋充满香气; 4.糖放入水中后不久,整杯水都变甜.
大量实验表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 无规则运动中.

苏科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走进分子世界》PPT课件 (1)

苏科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走进分子世界》PPT课件 (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分子的认识。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小,人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它。
一、 走进分子世界
变式题 对于飘在空中的尘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和一个原子差不多大 B.它包含有几个分子 C.它有几个“纳米” D.它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
分子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热运动)
一、 走进分子世界
[解析] 因为甲醛、苯、二甲苯等物质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扩散到空气中,就会造成室内环境的污染。夏天,随着温度 的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从而加剧室内空气污染。
[点评]扩散是由于分子运动产生的现象,且扩散进行越快, 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正因为分子运动和温度密切相 关,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叫分子热运动。
也无法 模型 不能 空隙 电子 10-10
一、 走进分子世界 学点2 分子的运动
图7-1-3 实 验:把装满空气的瓶子倒着放在装满密度较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的瓶子上,两瓶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如图7-1-3甲所示。抽出玻璃板,观察现象 (如图乙所示)。
一、 走进分子世界
分析与论证:原来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中颜色变浅,装有空气的瓶子气 体颜色由无色逐渐变成红棕色,最终两个瓶子里的颜色变得均匀了。这是由于密 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向上运动到装有空气的瓶子里,空气也运动到装有二氧化 氮气体的瓶子中,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一、 走进分子世界
导学设计
学点1分子模型
实验1: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观察现 象。
实验2:先用量筒A量取50 mL的水,用另一只量筒B量取 同体积的酒精,然后把B中的酒精慢慢地倒入A中,并不断晃 动量筒A中的液体,观察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情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_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_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走进分子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走进分子世界》。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分子的运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 分子的扩散:分子通过扩散现象表现出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让学生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引力和斥力。

3. 让学生掌握分子的运动规律,明白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 让学生通过扩散现象,理解分子的扩散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运动规律。

2.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分子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香味四溢的饭菜,引出分子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分子的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运动规律。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解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运动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分子的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的概念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力斥力3. 分子的运动规律无规则运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解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题目:请描述分子的运动规律。

答案: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借助实例和模型进行讲解。

在课堂上,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分子动理论在现代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的运动轨迹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一、分子间引力的解释分子间引力是指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

苏科版物理八下7.1《走进分子世界》课件3

苏科版物理八下7.1《走进分子世界》课件3
初中物理课件
一.分子模型 【请你了解】
科学家的研究方法:
观察现象
提出猜想
(提出有关结构模物理方法: 建立模型的方法
初中物理课件
一.分子模型 【请你观察】
观察1: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 笔,再用放大镜对笔迹仔细观察, 你会看到什么?
现象: 会看到木炭形成的笔迹是由 一个个 不连续的小颗粒组成 的。
请你思上考面:是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 认为,哪种模型能够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 象?请选择一种模型,并尝试解释。
你选择: 模型2
初中物理课件
一.分子模型 【请你了解】
1.科学家发现:物质分到一定程度,物质的 化学性质就会发生变化。
2.把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称为分子。
水是由有水分子组成的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7.1 走进分子世界
初中物理课件
一.分子模型 【请你思考】
世界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 它们有最小的结构吗?如果有,那是什么
呢?
初中物理课件
一.分子模型 【请你了解】
我国古代的哲学家认为:万物是由金、木、 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
古希腊的哲学家认为:水、火、空气、土 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
有子描 :力隧
显道
微 镜
微显
镜微

初中物理课件
一.分子模型 【请你了解】
1.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排成一行,约为1cm(指甲宽度). 2.若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他们的比例就好像乒乓球与地 球之比。1标准大气压下,1cm3的任何气体约有2.7×1019个分 子,让这些气体分子从容器中跑出,如果1s跑出1亿个,则约 需多9000年才能跑完?
说明:水与水(小颗粒)之间有 空隙 ,酒精与 酒精之间有空隙 。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课件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课件
【结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四、分子动理论
【小结】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例、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是不停运动着的来解释
的是 (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一句,从物理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
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围的气温
突然

例、关于下列物理现象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的微粒 B.静止物体内部的分子还是运动的 C.面包可挤压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D.0℃的物体内部分子是静止的
五、拓展
【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内(10-9m)的科学技术 。
【结论】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模型的完善
【思考】我们怎样让食材更好更快地入味呢?
三、分子模型的完善
【扩散】固体间的扩散
三、分子模型的完善
【思考】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为什么物体不会随着分 子的跑掉而烟消云散呢?
【结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三、分子模型的完善
【思考】物体为什么没有因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 力而收缩到一点,并且存在间隙呢?
【分子模型】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隙。
三、分子模型的完善
【扩散】气运动
三、分子模型的完善
【思考】 扩散现象
分子不停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扩散现象
三、分子模型的完善
【扩散】液体间的扩散
三、分子模型的完善
【探究】物质的扩散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五、拓展

苏科版物理八下7.1《走进分子世界》课件

苏科版物理八下7.1《走进分子世界》课件
7.1 走进分子世界
初中物理课件
教学目标: 1、初步的认识物质的内部结构以及
分子模型 2、初步了解到分子是永远运动的 3、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
初中物理课件
生活经验: 一支粉笔,一杯水,一块铁板 产生错觉 物体是连续的 猜想1: 物质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
实验事实1: 粉笔折断,吸管滴水,高锰酸钾放入水中
气体不能无止境压缩 说明分子间图,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装有一半的酒 精,再沿管壁慢慢地注入带颜色的水,这时可 以清楚地看见水和酒精的分界面,然后堵住管 口,上下颠倒几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 以看见混合液体体积减小了,这说明( B )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有引力 D. 分子间存在斥力
初中物理课件
想一想: 分子会运动吗? 观察实验 结论: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 观察红墨水在冷水和热水中的运动 结论: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初中物理课件
讨论:既然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为什么物体 不是一盘散沙? 猜想:分子之间有力的作用 实验:平滑铅块对接 结论: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生活现象:固体液体不易压缩,
初中物理课件
2、下面不能说明关分子运动的事例是( A ). A. 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B. 酒瓶盖打开后,屋里很快就闻到酒香味 C. 用盐水腌鸭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D. 往开水里放些糖,水会变甜
初中物理课件
3、下列各种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是 ( B) A.气体容易压缩 B.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C.铁棒被折断后很难再合在一起 D.气体会无限扩散开
初中物理课件
4、打碎的玻璃靠在一起不能“破镜重圆”,其 原因是D( )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而没有引 C.玻璃表面太光滑 D.碎片间的距离大于分子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word课件1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word课件1
D、R>1斥0力r0 、引力都减小为零。 分子力为零。
r0=10-10 m 4、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5、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快。
6、气体分子不考虑分子间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
五、物质结构: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 有间隙;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思考:为什么分子之间会有空隙?
学科网
2、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例: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3、分子力的变化: 斥力 引力 r0
A、R=r斥0 力等于引力。
分子力为零。 引力斥力不为零。
B、R斥<r力0 增加比引力快。
分子力对外体 现为斥力。
C、R斥>r力0 减小比引力快。
分子力对外体 现为引力。
10r0
(2)纳米材料特点: 指材料的几何尺寸达到纳米量级,
并且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纳米碳管
纳米结 纳米抗菌不锈 构图片 钢塑料复合管
中国科学家首次 打造“纳米皇冠”
学科网
电子显微镜下的碳化硅分子
三、分子运动论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 入对方的现象。 气体的扩散说明气体分子在运动 墙角煤扩散说明固体分子在运动
红墨水扩散说明液体分子的运动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四.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哪种模型较合理?
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 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 体;
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 间有间隙。
3、固体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液体是 连成一片的,固体颗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走进分子世界(课件)-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走进分子世界(课件)-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纳米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含有20%纳 米钴颗粒的金属陶瓷,可作为火箭喷气口的耐高温材 料;将用纳米碳薄膜制成的极薄材料涂敷在飞机、导 弹、舰艇等的外表面,能有效吸收防空雷达射来的电 磁波,起到隐形作用;用纳米氧化铝陶瓷制造的汽车 发动机,可在更高温度下运行,因而燃料燃烧的效率 更高.
“暗剑"隐形无人机模型
分子很小,若把分子看 成一个球体,则分子直径 的数量级为10-10m.
例如,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10-10m;氢气分子的直径约 为2.3×10-10m.
28g金可以拉伸为65km长的极细金丝,而金丝的直径仍 比金分子的直径大得多.
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地排成一行,长约1cm.
1、分子的概念
一、分子模型
看一看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能否 证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现象:两块铅会结合起来, 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 把它们拉开。
实验表明: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可以证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例如,一支粉笔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不是“一盘散沙”; 用粉笔写字,黑板上留下字迹;把两滴水靠近后会溶在一起合成 一滴水,等等。充分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 排斥力。
找一个注射器,桶内加入一些 水(或用空气),用手指封住 口,另一支手用力压缩活塞时, 体验所用力的大小。
现象:会发现用力压缩时,活塞内的水会产生“抵抗”。 说明:当分子间距离变小时,分子间相互排斥,存在斥力。
3、分子间的吸引力与排斥力
活 动 7.2 收集分子运动的证据
做一做 ③如图所示,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1走进分子世界》PPT课件 (8)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1走进分子世界》PPT课件 (8)

问题3:微粒还可以再分吗?
• 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 • 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 子。
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地排成一行,长约1cm;若 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它们的比例相当于乒乓球与地球 之比。 1cm3的任何气体约有2.7×1019个分子,让这些气体分 子从容器中跑出,如果1s跑出1亿个,约需多少时间才能 跑完? 9000年
问题4:分子间有空隙吗?
• 活动:将酒精和水混合。
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入一半水,再注入酒精,注 满后,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 合,观察液面的位置。
问题5:分子是否是运动的?
• 气体分子是否运动?
活动:喷洒空气清新剂。 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 液体分子是否运动?
活动:红墨水滴入清水中。
问题2:微粒之间有空隙吗?
• 活动:用素描笔在白纸上画一笔,对笔迹进行观察。
• 活动:观察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出现的现象。
请选择一种模型
• 模型1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 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 模型2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 模型3 固体是由微粒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 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问题7:既然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又有相互 作用的吸引力,为什么固体还难以被压缩?
• 分子动理论: •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_________; 空隙 •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规则运动 •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________和___________。 吸引力 排斥力

初二物理下册走进分子世界 知识讲解[精品]

初二物理下册走进分子世界 知识讲解[精品]

走进分子世界撰稿:史会娜审稿:雒文丽【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要点梳理】要点一、分子模型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要点诠释: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很小,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如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10-10m。

要点二、分子运动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1)物质的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物质的种类: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

3、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4、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要点诠释: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

例如:冷热水混合,虽然冷水分子和热水分子都能彼此进入对方,但不是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是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

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

3、扩散是人能够直接观察或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现象,人无法直接观察。

因此不能说“观察到分子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扩散现象”。

4、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例如,炒菜时,老远就能闻到菜的香味,当菜冷下后,香味就逐渐减少了。

要点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3、分子动理论:分子、分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认识称为分子动理论。

4、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距最小较小最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较大最小分子运动在固定位置振动在一定范围运动在空间自由运动一定的体积有有无一定的形态有无无要点诠释:1、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只是对外表现不同。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7.1走进分子世界(共21张PPT).ppt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7.1走进分子世界(共21张PPT).ppt
数量级为10-10m) • 二.分子模型
3.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 4.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分子间的作用
问题:既然分子间有间隙,而且分子又是运动的,那 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物体却不是散沙一盘? 你的猜想:
• 活动:分子间有引力 • 现象: • 结论: •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实分子间有吸引力?
苯酚的分子结构 乙醇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分子
分子模型
分子是否会运动? 你的猜想: • 活动:收集分子运动的证据 • 1.将红墨水滴在水中 • 现象: • 结论: 2.生活 中还有哪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结论:
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分子
• 一.分子 • 1.定义: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2.特点: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直径的
固体
液体
气体
分子间距 最小
较小 最大
分子间 作用力
分子 运动
一定的形状
最大
在某点附 近振动

较大
在某一范 围内运动

一定的 运动


生活.物理.社会
• 纳米材料:
生活.物理.社会
• 纳米技术与材料 • (1)、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
(1nm=10-9m)内的科学技术。 • (2)、纳米材料特点:具有许多鲜为
人知的奇异特性!
练习
• 1、物质是由大__量__分_子_组成的,分子间_有_间 隙;
• 2、分子一直处在_永__不__停__息__的_运__动__中__; • 3、分子间存在__引__力__和__斥_力____。 • 4、向装有清水的杯子里滴一滴红墨水,过
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了紫红色,这是因为 _分_子__在__不_停__地_无__规__则_运__动__.

八下物理课件走进分子世界(课件)

八下物理课件走进分子世界(课件)
科学家把关于分子、分子运动和分子间相互 作用的认识称为分子动理论。
3.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体分子间距
液体分子间距
气体分子间距
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就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 有相互作用力。
4.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
拓展 向一个盛有热水、冷水的两个烧杯中用滴管注入两滴红墨水,观察现象。
发现:扩散的快慢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分子间的引力 实验:
两铅柱底面削平
紧紧压在一起
结合的铅柱可吊起很多钩码
实验观察 弹簧测力器拉住玻璃板,玻璃板接触水面。
玻璃板重力0.2N 接触水面后提起 原因:分子间存在引力
对前一句,从物理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无规则运动 加快,说明当
时周围的气温突然 升高

2.如图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
C 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 )
A、物质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物质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八年级下册物理 从粒子到宇宙
7.1走进分子世界
情景引入:思考
思考一下,如果把此粉笔掰断,断开的两节是否还是粉笔?如果经过多次 分割,颗粒会越来越小,如果不停的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
情景引入:观察
电子显微镜下的铝合金易拉罐表面
电子显微镜下的金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里。有高 山、河流,还有……
一、分子模型 还有……我们呼吸的空气

走进分子世界课件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走进分子世界课件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2.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荷叶上两滴水珠靠近时会自动结合成一滴大水 珠,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 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缝隙处罚子间斥力大 于引力
3.一年四季,风景各异,下列景观中由于分子热运动形 成的是( )
A.春天,明湖岸边柳絮轻扬 B.夏天,大辽河口水雾充满 C.秋天,森林公园繁花飘香 D.冬天,青花大街雪花纷飞
4.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可以被紧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扩散运动
5.气压和温度相同时,氢气的密度比氧气的密度小, 用“O”表示氢气分子,用“●”表示氧气分子,在 装有氧气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装有氢气的瓶子,使 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甲所示, 移去玻璃板后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则氢气分子与氧气 分子的散布为图乙选项中的( )
6.关于分子动理论初步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剧烈 B.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0℃的冰块分子不会停止运动 D.吸盘能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7.在工业上,液压机利用了液体很难被紧缩的原理, “液体很难被紧缩”反应了液体( ) A.分子的个数很多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没有间隙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 提出 收集证据 验证模型
【学习目标】
1.分子模型 2.分子的运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一、分子模型】
【读一读】阅读P24-25,了解物质的微粒模型;
1.什么是分子?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多少? 2.分子模型说了什么? 3.哪些现象可以验证分子模型?

2018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1《走进分子世界》 (共25张PPT)

2018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1《走进分子世界》 (共25张PPT)

1、气体的扩散现象
2、液体的扩散现象 红墨水滴在水中
3、固体的扩散现象
4.分子一直处于永不停 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生活中还有哪些 现象说明分子在 不停的运动???
1、香气扑鼻的美味佳肴
2、区别醋和酱油 3、香水瓶打开盖子后,满屋充
满香气
4、糖放入水中后不久,整杯 水都变甜
什么会影响 分子运动快 慢???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一பைடு நூலகம் 走进分子世界
科学家的研究方法: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 猜想,再收集证据证明自己 的猜想,从而弄清猜想。
实验一:
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 镜或低倍显微镜对笔迹仔细观察,你 会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说明: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 组成的
实验二:
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描述你所看到 的现象.说明什么?
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的运动加快。
小结: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分子间不仅有引力,而且还有斥力。
结论:分子间有引力
问题:既然分子间有空隙,那么为什么固体、 液体很难压缩?
6、这表明分子间不仅有引力,而且还有 斥力。所以物体能够压缩但不能无限制压 缩。
例题1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 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 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理角度 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__无__规__则__运_动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围 的气温突然_上__升___。
探究
两个相同烧杯内分别盛质 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同 时向两烧杯内滴入一滴红 墨水,观察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分子世界
撰稿:史会娜审稿:雒文丽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要点梳理】
要点一、分子模型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要点诠释: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很小,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如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10-10m。

要点二、分子运动
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
(1)物质的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物质的种类: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

3、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4、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要点诠释: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

例如:冷热水混合,虽然冷水分子和热水分子都能彼此进入对方,但不是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是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

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

3、扩散是人能够直接观察或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现象,人无法直接观察。

因此不能说“观察到分子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扩散现象”。

4、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例如,炒菜时,老远就能闻到菜的香味,当菜冷下来后,香味就逐渐减少了。

要点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3、分子动理论:分子、分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认识称为分子动理论。

4、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要点诠释: 1、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只是对外表现不同。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时才能产生,分子间的距离太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打碎的玻璃不能吸引在一起,是因为两块玻璃碎片不可能相距很近,无法达到引力明显的距离,所以不能吸引在一起。

电焊、气焊钢板时,用高温加热钢板,使钢熔化为钢水,钢水中的分子可以自由运动相互靠近,靠引力集结在一起。

当钢水冷却凝结为钢块时,原来分离的钢板就被“焊接”在一起。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1、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地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 )
甲.分子排列规则,就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

乙.分子可以移动,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

丙.分子几乎不受力的作用,就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

A .甲
B .乙
C .丙
D .乙和丙
【答案】C
【解析】气体分子间距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分子极度散乱,宏观上无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具有流动性。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特征,要求记住三种不同状态分子排列方式的不同特
点。

2、关于分子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分子是物质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组成物质,并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结构而想象出来的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
【思路点拨】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答案】C
【解析】(1)分子还可以再分割,研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

所以选项A、B错误。

(2)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不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结构而想象出来的模型,所以选项C是正确,D是错误的。

故选 C。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物质内部的微观世界,要了解组成物质的粒子都有哪些,要了解分子的结构。

举一反三:
【变式】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有的性质,我们把它们叫做。

一个瓶子能盛1kg水,用这个瓶子能盛 kg水银。

(水银密度13.6×103kg/m3)
【答案】分子;13.6
3、“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表面太光滑
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答案】D
【解析】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的硬度大,玻璃放在一起不容易发生形变,玻璃分子间的距离不能达到小于分子直径的10倍的程度,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故无法产生引力。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及应用,要明确玻璃无法重新粘合的原因。

举一反三:
【变式】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是()
A.用绸布摩擦过玻璃棒吸引小纸屑
B.铅笔很难被拉断
C.将橡皮吸盘紧压在玻璃上,很难被拉开
D.磁体能吸铁
【答案】B
类型二、知识应用
4、把1升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3升,请解释这个现象。

【答案与解析】由于分子间存在空隙和分子运动的原因,所以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会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原因而相互进入对方的空隙中,所以混合后总体积小于3升。

【总结升华】本题是综合提高训练题目,考查学生利用分子动理论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举一反三:
【变式】以下说法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的是()
A.海棉能吸水 B.物体热胀冷缩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D.粉笔能吸水
【答案】A
5、刘方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后,知道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为:
A、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
B、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于是他准备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那么你看到这里时,请提出你的猜想。

刘方可能是要验证上述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填序号)。

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结论是:。

【思路点拨】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解答。

【答案】C;弹簧测力计的标数将逐渐增大;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解析】如题中图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可以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逐渐变大。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