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习题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

1.从《诗经》《离骚》到元代散曲,中国很多诗词歌赋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这

表明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具有特点。()

①辉煌悠久的历史②丰富绚丽的内涵③鲜明独特的风格④与时俱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从《诗经》《离骚》到元代散曲,中国很多诗词歌赋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说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项。

2.丝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创造发明之一,与其他创造发明相比,有着出现早、应用

广、传播远、技术高的特点。它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与中华文明同岁;它衣被天下、服务众生;它传播世界,使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它的技术含量很高,发明创造极多。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只能通过科学技术体现出来③我国古代技术注重实际运用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丝绸的特点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表现,①③④观点正确。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来体现,②观点错误。故答案选C 项。

3.古徽州多山富水。据《徽州府志》记载:“东有大鄣山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

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阨。”自汉末至唐宋,曾有三次大的人口迁徙,不少中原地区的缙绅仕宦移民徽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徽州土著山越人文化交融,重新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徽州文化。这表明()

①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②中华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徽州文化具有自身特色,体现了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①符合题意。徽州文化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也说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②④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

4.方言是一个区域的特定族群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

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方言()

①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②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主要见证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语言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所在,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方言则反映某个地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该地区特有的文化色彩。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①④符合题意;

②中的“主要”说法错误,排除;③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排除。故选B 项。

5.蒙古族的马头琴,傣族的孔雀舞,藏族的献哈达仪式,维吾尔族的舞蹈等,都极具

民族特色。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

①中华文化的瑰宝,民族的骄傲②中华文化独特性的具体体现③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民族的骄傲,①符合题意,应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是中华文化独特性的具体体现,②符合题意,应选;③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排除;④说法错误,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排除。故选A项。

6.我国汉族歌舞主要有流传于黄河以北各地的“秧歌”、西南各地的“花灯”、南方

各地的“采茶”、东北的“二人转”、内蒙古和山西的“二人台”等。我国汉族歌舞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

①各地社会经济特点具有差异②各地文化传统各不相同③各地历史、地理环境不同④文化具有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③分别从各地社会经济特点、文化传统、历史和地理环境等方面正确指出了我国汉族歌舞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故答案选A项。④是材料表明的观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

7.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横吹、鼓、腰鼓等,都是从

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中原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C.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作出了贡献

D.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解析: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中原的,这说明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作出了贡献,故答案选C项。

8.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茶乡。武夷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大红袍”等深受历

代名家推崇。武夷茶“蕴和寓静”的禀性,不仅融合了儒家的中和之美,而且融合了佛家的空灵之美和道家的自然之美。“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自古以来,儒佛道三教在此和谐相处,三教同山、互相欣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这种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崇高境界是国家乃至人类和谐的典范。

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如何理解这一特征?

答案:(1)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2)其主要原因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能力提升

1.2018年4月,第十一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法国预选赛圆满落幕。参

赛选手们首先进行自由演讲,讲述自己与汉语和中国的故事,并在才艺表演环节通过声乐、舞蹈、乐器演奏、武术、太极拳等展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理解。目前,法国有超过10万人学习汉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汉语作为初高中生的正式学习科目是因为()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汉字的传播有助于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③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④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正是因为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增加,所以越来越多国家将汉语作为初高中生的正式学习科目,①③正确;各国要尊重中华文化,但不一定要认同,②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④错误。故选A项。

2.★《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它总结了

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的知识,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黄帝内经》这一医学巨著()

①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②说明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③说明实现文化创新需要独树一帜④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