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课标古代诗歌逐篇逐句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古代诗歌逐篇逐句赏析

第1首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内容理解:这两句诗点明“观沧海”的地点。

炼字: “临”“观”传达出诗人扬鞭跃马、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内容理解:描写海水和山岛,实写沧海之景。

炼字:“涌”字既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也写出了诗人对海的惊叹和赞美。表现手法:动静结合。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草木和洪波一静一动,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魄,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内容理解:前四句借助想象虚写沧海景象。

炼字: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表现手法:想象。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展现出水天相接、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景象,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情感: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人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及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第2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表达方式:前一句写景,后一句言事。

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杨花”漂泊不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借用这两种意象,点明特定暮春时令,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这两句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方式:抒情。

修辞手法:拟人。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把它看成友好的使者,它了解诗人此刻的心情,愿意承担陪伴友人的使命,从而抒发了对友人因被贬而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表现手法:想象。这两句诗想象奇特,诗人和友人天各一方,便想象月亮带着自己的同情和怀念,去陪伴友人一直到达贬所。

第3首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修辞手法:对偶。运用对偶点题[。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路途奔波之意、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炼字:春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是和风、顺风,帆才有悬空的态势;“阔”描绘出了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在空间上给人一种无限的感觉;“悬”写出了海上孤帆行船的景象,突出了大景中小景的形象。 修辞手法:对偶。 运用对偶手法,“潮平”对“风正”,“两岸”对“一帆”,“阔”对“悬”,对仗工整,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炼字: “生”“入”二字用拟人修辞,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这两句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修辞手法:设问。运用设问修辞,诗人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第4首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意象,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动静结合。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相映,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画面描述:运用白描手法,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瘦马”“夕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 炼字:“瘦”字非常传神,不仅贴合全诗悲凉的意境,暗含了路途之艰辛,还包含了瘦的不仅是马还包括骑马之人的意思。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内容理解: “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悲凉气氛,为末句“断肠人”做铺垫。 情感: “断肠”二字为全曲之“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

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第5首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内内容理解:首句设问点题,在两个“期”的一问一答间,将对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思念的急切与愁苦之情尽显。

炼字:“涨”字富有动态感,既写巴山之水灌注秋池的自然之景,也流露出诗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表现诗人深重的绵绵愁思。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前两句中的巴山夜雨是眼前的实景,这两句的巴山夜雨是对未来的想象,是虚写,反衬了如今孤寂的心情。“何当”紧扣“未有期”,将思归的急切展现得更加有力。“却话”意为回溯追想,即以想象中美好的场景来凸现今日的相思之苦,构思奇巧。

第6首木兰诗七下/8《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内容理解:第一节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写她突然停机叹息,不禁令人奇怪。表现手法:比兴。运用比兴手法,以“唧唧复唧唧”的声音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

叙事手法:设置悬念。开篇制造悬念,以木兰无心织布暗示她此时忧思深重。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

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内容理解:第二节以问答起笔,道出木兰的心事,交代木兰从军的原因。

人物形象:木兰从军既显示了对父亲的孝心,又展现了对国家的忠心,彰显了巾帼英雄本色。

修辞手法:1.设问。由第一节的悬念引出,在问答中将木兰的故事娓娓道来。

2.夸张。“卷卷有爷名”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军情之紧急,出征迫在眉睫。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内容理解:第三节写木兰出征的准备工作和初赴战场的见闻感受。

修辞手法: 1.排比。前四句在排比叙事中强烈地烘托出木兰忙忙碌碌准备戎装的情景,真实地刻画出木兰紧张备战的心情。2.夸张。后八句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迫,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气氛。3.反复。后八句以反复的句式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