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美术
《中国美术史》授课PPT之三:宋元的美术
润。
元代绘画
3 花鸟画
院体水墨花鸟
钱选 • 提倡复古,在创作思想上主张
绘画重在体现文人的气质,即 所谓“士气”,就是力图摆脱 对于形似的刻意追求。
桃八枝花松图鼠图钱选钱选元
元
元代绘画 文人花鸟
3 花鸟画
宋代美术 文人花鸟
3 花鸟画
墨竹图 文同 宋
宋代美术 文人花鸟
3 花鸟画
枯木怪石图 苏轼 宋
宋代美术 宗教人物画
4 人物画
朝元仙杖图 武宗元 宋
宋代美术 风俗画
4 人物画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宋
宋代美术 风俗画
4 人物画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宋
宋代美术 风俗画
4 人物画
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择端 宋
宋元美术
宋代美术
1 概述
宋代概况
宋朝分为两个阶段: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 宋朝延续了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民 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 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 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与高 度繁荣。
点在于:作浅绛色山头多矾石,笔势雄伟;作水墨皴纹稀少,笔简意远,超逸 有致。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元
元代绘画 元四家
2 山水画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元
元代绘画 元四家
2 山水画
吴镇
• 师承董巨,笔墨雄秀苍润,题材 多描写渔夫和隐逸生活,寄托他 隐遁避世的思想情趣。善用湿笔 表现山川林木郁茂景色,笔力雄 劲,墨气沉厚。
4-五代宋元美术名词解释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1、形容五代时期花鸟画画家黃筌、徐熙的不同绘画风格。
2、他们因为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悄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形成了面貌迥异的风格:黃筌为西蜀宫廷画家,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儿乎看不到勾勒的墨迹,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
因此被称为“黄家富贵”,代表作有《写生珍禽图》等。
3、徐熙出身于南唐士大夫名族,终身不仕,过着放达闲适的生活。
常游于田野园圃,取材多为民间河花野竹,水鸟渊鱼。
4、徐熙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匀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添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 画面清新雅致,野趣映然,被称为“徐熙野逸”。
5、宋人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从而出现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以画家风格为分野的花鸟画派。
周文矩与顾阂中的人物肖像画1、周文矩,五代南唐画院待诏,仕女画近似周肪,而纤丽过之。
2、现存作品有《重屏会棋图》与《宫中图》卷。
3、《重屏会棋图》描绘中主李璟与其兄弟弈棋,李璟坐于正中,具有肖像画意义。
4、《宫中图》分十二段,画宫廷妇女按乐、戏耍、出浴、簪花、弄鸟、观画等种种生活,较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精神情态,写实技巧超出了唐人的水平。
5、顾阂中同为南唐画院待诏,以画人物肖像画著称,现存《韩熙载夜宴图》,表现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韩熙载夜宴图》1、五代画家顾闵中的代表作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生活面貌。
2、全图以长卷形式共分夜宴、观舞、休息、清吹、宾客应酬五个既互相联系乂相对独立的部分,画中人物形象传神,不同的身姿容貌都处理得十分成功,特别是韩熙载的形象刻画有肖像画特点,衣冠穿着反映了他的放纵。
3、家具器皿、乐器等描绘细致精微,线条劲健洗练,色泽匀净富丽,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
4、该图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史和音乐、舞蹈史及绘画史的重要形象史料。
宋元文人画发展的艺术特点
宋元文人画发展的艺术特点1.引言1.1 概述宋元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文人画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人画的艺术特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文人画的概念在宋代首次提出,并在元代达到了巅峰。
因此,研究宋元文人画的发展,对于理解中国绘画史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宋元时期,文人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点。
与传统宫廷绘画不同,文人画更注重个人意趣的表达和个性化的风格呈现。
文人画强调情感的表达和内涵的传递,作品主题通常是诗词、文学或历史故事的描绘,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在绘画技法方面,文人画注重笔墨的运用。
文人画家追求笔墨的自由和随心所欲的表达,注重笔墨的境界和艺术感染力。
他们常常运用简练而具有表现力的笔墨,构建富有节奏感和意境的画面。
同时,他们注重用墨的韵味和墨色的变化,通过不同的墨色表现画面的光影效果,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立体感。
此外,文人画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匠心独运的特点。
文人画家以个人的审美追求和思想情感为出发点,注重在作品中体现自己的创作个性。
他们通过自由构图、变换视角和独特的笔墨表现方式,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
每位文人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特点和风格,使得文人画展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总体而言,宋元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是注重个人意趣的表达和个性化的风格呈现,技法上追求笔墨的自由和墨色的变化,同时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创作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文人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独具魅力的一支流派,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安排对于一篇长文的编写至关重要,它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脉络。
本文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引言是文章的开篇部分,我们会在引言中对于宋元文人画发展的艺术特点进行一个概述,简要介绍一下该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会详细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包括各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以引导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其次,正文部分是详细展开讨论宋元文人画发展的艺术特点的部分。
宋元绘画的风格与艺术特点
宋元绘画的风格与艺术特点宋元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时期,其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和流派。
本文将探讨宋元绘画的风格与艺术特点。
1. 风格1.1 学院派(北宗)学院派是宋元时期最主要的绘画流派之一,以北方为中心,将崇尚规范性描写和直观表达作为重要原则。
常见的代表作家包括柳公权、赵孟頫等。
1.2 文人画(南宗)文人画是宋元时期另一个重要的绘画流派,以文人士大夫为主创者,并强调个体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他们追求自由挥洒、清新淡泊之境界,常常表现诗意和哲理。
代表性的艺术家有米芾、杨万里等。
1.3 眼墨派(鄱阳湖派)眼墨派源于鄱阳湖一带,该流派注重写生,基于对自然界的准确观察和描绘。
他们通过刻意凝视并仔细记录自然景物来达到高度写实的效果。
代表性画家有巨然、载谦等。
2. 艺术特点2.1 精致技巧宋元绘画注重笔墨的细腻表现,追求精致的工艺和技巧。
画家们擅长运用各种笔法和墨色的变化来描绘形象,并对细节进行精确掌握,以展现作品的高度精细度。
2.2 视觉透视与背景深化在宋元绘画中,艺术家们开始注意物体的空间感和透视关系。
他们尝试使用近大远小、通透与密集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深度和层次感,使作品更加立体生动。
2.3 情感表达和审美意境宋元时期的绘画注重情感表达和审美意境的塑造。
艺术家通过构图、色彩运用和线条处理等手法,创造出氛围优雅、意境深远的作品。
他们强调传达内心世界和个人观点,并试图引起观者共鸣。
2.4 文字与绘画相结合在宋元时期,绘画与文字相互影响并相互融合发展。
艺术家们经常在作品中加入诗句、题跋等文学元素,使其成为一种视觉与文化的交汇点,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综上所述,宋元绘画以学院派、文人画和眼墨派为主要流派,具有精致技巧、视觉透视与背景深化、情感表达和审美意境以及文字与绘画相结合等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时代精神和文化氛围,也为中国绘画史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和创新。
第六章 宋元美术
范宽,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北宋山水画家,生活于北宋前期,名列北 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陕西华原(今耀县)人。因为他性情宽厚,不拘成礼,时 人呼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
范宽早年师从荆浩、李成,后来他觉悟到应当重视对自然山川景物的观察、体验, 因而长期生活于陕西华山、终南山等处,观览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微妙变化,对景 造意,将崇山峻岭的雄强气势老树密林的荒寒景色,生动地现于笔下。他画山石落 笔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笔触(被后人称为雨点皴),画出岩石的形貌质感。画上的 大山巍然矗立,浑厚壮观,具有压顶逼人的气势。北宋后期画家王诜将李成与范宽 的山水画相比较,喻为“一文一武”,说明范宽的山水形象与李成的烟林情旷、气 象萧疏的情调体貌相反,而别具风格。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中,也认为“李 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座外”。范宽的作品多取材于其家 乡陕西关中一带的山岳,雄阔壮美,笔力浑厚。注意写生,多采用全景式高远构图, 著名书画家米芾在其《画史》中说“范宽山水,显显如恒岱”。
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二、南宋四大家——李、刘、马、夏
李唐,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字晞古。初以卖画为生, 徽宗赵佶朝(1100~1125)补入画院。高宗南渡,李唐亦流亡至临安,以成忠郎衔任 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擅画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雄 峻的气势。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他画的山水 画对南宋画院有极大的影响,是南宋山水新画风的标志。兼工人物,初似李公麟,后 衣褶变为方折劲硬,并以画牛著称。李唐的画风为刘松年、马远、夏圭、萧照等师法, 在南宋一代传流很广,对后世影响很大。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 图》、《长夏江寺图》、《采薇图》等。
中国美术史宋元美术第六讲
而略有发展。另一类则是在继承苏轼、米芾等文人画传统
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占主流地位的水墨花鸟画,大都借梅兰 竹菊之形以寓君子之德。
•
花鸟图
钱选
元
•
墨梅图
王冕
元
•
秀石疏林图
赵孟頫
元
三、道释壁画和人物画
• 元代人物画成就远不如唐宋时期。唯有肖像画成绩比较突 出。同时,宗教壁画和界画受到元代统治者的偏爱,有了 较快的发展。
泼 墨 仙 人 图 梁 楷 宋
•
• (三)城市风俗画
• 张择端,字正道,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
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 、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 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 古代的艺术珍品。
• 清明上河图(局部)
武宗元:武宗元擅画道释人物,曾为开封、洛阳各寺观 作大量壁画。功人物、佛道、鬼神,师吴道子法,行笔如 流水,神采活动,大抵如写草书,笔术精高。
• 朝元仙仗图(局部)
武宗元
宋
• 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号龙眠居士。文人士大夫画家,
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
,擅长白描。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等。
(一)宗教绘画和白描人物画 宋代的宗教人物画不及唐代盛行,也不及唐代气势雄伟。但
仍有不少名家参加了寺观壁画的创作与绘制,一定程度上继
承了唐代以来的传统。宋代人物画的表现主题、题材范围比 起唐代、五代的绘画则有明显的变化和拓展,平民市井的乡 村生活,各种社会风俗活动,以及边区少数民族生活,都成 了画家们精心构思和表现的内容。
• 《溪山行旅图》北宋早期山水大家范宽代表作,图画峻伟
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
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中国古代美术史话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宋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是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
宋代的商品经济,其规模远远超过了唐代,相应宋代的商业都市也得到了普遍的发展。
宋代的商品都市已经是近代型的。
官府对商业活动的干涉和管制减少,主要的是通过行会组织征收赋税和摊派官差。
《东京梦华录》中所描写的汴梁是北宋都市的代表。
汴梁有许多十分繁华的大街,大街上"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的大商店,而且有晓市、夜市、酒楼、饭馆、货摊、小贩及定期的庙会。
汴梁的马行街的东西两巷称为"大小货行",皆工作技巧所居。
南宋时期的杭州,其繁华又进了一步,"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每日清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
盖杭城乃四方辐辏之地,即与外地不同,所以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其余坊巷桥道,院落纵横,城内外数十万户口,莫知其数。
处处各有茶坊,酒肆、妆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
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每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
"城市中有普通商店,并有种类繁多的作坊商店,工商业者各有其行会组织。
杭州有四百行,包括商业及各种劳动职业,如瓦匠等。
货物供应,多有从各地贩运而来的,例如汴梁就有"温州漆器铺"。
地方的商业中心也逐渐形成,特别是一些交通要道上的市镇,是宋代驻军的地点,也往往成为繁华的地方市场。
宋代的对外贸易在范围及贸易数额上都大大超过唐代,陆路北向辽金,西向夏、回鹘的丝织、铁器等交换马匹、牲畜的交易频繁。
南宋和元代的海上对外贸易尤其茂盛,当时造船工业世界上最为先进,可以制作搭乘六七百人至千人并有隔水舱设备的远航大船,广州和泉州都是国际性的大商港,元末马可波罗曾称泉州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海港。
对外贸易的国家为南洋群岛各国,并越过印度洋,远达波斯湾一带,贸易的商品是输出金银、铅、锡、铜器、铁器、丝织,输入各种香料及珠宝,这种奢侈商品的交易也显示了中古海外贸易的特点。
五代宋元美术
《雪竹图》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徐熙 黄筌
«豆花蜻蜓图»
«蘋婆山鸟图 »
五代绘画小结
五代绘画为宋代绘画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准备, 在隋唐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江南的南唐和四川的西蜀政权,两地的统治 者酷爱书画,开创了宫廷画院,绘画上呈现 出繁荣活跃的局面。其中,西蜀更多的继承 了唐代中原绘画传统,在宗教画和花鸟画方 面颇有建树。南唐绘画发展全面,特别在山 水、花鸟画领域颇有创新。
元代士大夫绘画
高逸成为元代文人书画追求的最高境界。 赵孟頫,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 画,追求清雅朴素是画风著名者有青绿着色而简括雅逸的 《秋郊饮马图》,“粗有古意”的《幼舆丘壑图》。他的低 位和艺术造诣使他成为元代画坛上的中心人物。
《秋郊饮马图》
元四家
元代中晚期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画家当数被称为“元四 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道人,隐遁山林,以书画寄托,受 赵孟頫的指授,取法于五代北宋荆浩、董源的山水画法加以 融化吸收,以水墨或浅降色作画,淡墨干皴,苍润浑厚。作 品有《溪山雨意图》、《富春山居图》等。 《富春山居图》为横卷,以苍润精练的笔墨和优美动人 的意境描绘浙江富阳、桐庐一带的山容水貌及富春江上的旖 旎风光。
人物、仕女。主要作品《重屏会棋图》,描绘中主李璟与其 兄弟弈棋,李璟做于正中,具有肖像画意义。此图把南唐皇 帝美化为友爱谦恭、风度文雅的形象,衣纹勾线以细劲而带 顿挫的颤笔形成独特的风格。
《重屏会棋图》
顾闳中,与周文矩同时为南唐画院待诏,以人物肖
像著称。现存《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 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夜宴图以长卷形式分为夜宴、观舞、休息、演 乐、宾客应酬等五个场面。画面笔致细劲,明丽的 色彩与床案及男性衣冠的沉着色彩相协调,取得很 好的效果。《韩》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 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 更深刻的意义。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宋元美术
传统人物画发展到元代,已转入低谷。南宋那样生活气息浓厚的人物画,在元 代文人士大夫看来带有强烈的市井气而遭到厌弃。人物画逐渐与肖像画分工, 而与山水画合流,多以文人归隐的生活内容为主,在笔墨上规唐仿宋,追求温 和清腴,单纯静美。肖像画则逐渐向行业化发展,并日益转向民间。
四、宋元花鸟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瑞芙柳古潇枇海果竹墨鹤蓉鸭木湘杷棠熟山石梅图锦怪竹山来桃图图鸡石鸟禽锦宋元元图鸡赵林卷宋柯王图宋佶椿九冕宋林元赵林思椿佶苏椿王轼渊
五、宋元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人物画不及山水、花鸟繁盛,但仍有新的发展,题材大大突破了宗教和贵 族生活的范围。在反映现实方面更加深入广泛,历史故事画和风俗画占很大比 重,表现方法进一步提高,笔墨技巧日益丰富。出现了白描大师李公麟、风俗 画家张择端、减笔水墨梁楷等大师。
宋代书法特征有二: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其 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元代书坛巨匠赵孟頫高举起“复古”的旗帜,主张学书法应该避开唐宋,要向 更远的晋朝书法大师学习,并身体力行地施行。最终,赵孟頫经过不懈的努力, 终于成为一代大师。赵孟頫也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三、宋元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的花鸟画创作,代表院体风格的黄派花鸟占统治地位,画风艳丽工致。使 得与黄筌齐名但风格迥异的徐熙的孙子徐崇嗣也不得不改变家风,转而效仿黄 体而创造了“重彩没骨”法。此外,与院体花鸟相异趣,院外的水墨花卉也逐 渐盛行。宋代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有赵佶、苏轼、林椿等。
6五代宋元美术--名称解释、简答、论述
五代宋元美术——⾼频考点2021年年9⽉月11⽇日一、名词解释1.“皇家富贵,徐熙野逸”*****2.“马一角,夏半边”****3.米氏云山 *4.三远 ***5.南吉北磁 **6.瘦金书 *7.浅绛山水 *8.小景山水 *9.永乐宫壁画 *10.《韩熙载夜宴图》***11.《千里江山图》*12.《清明上河图》***13.《泼墨仙人图》*二、简述题1.简述“宋四家”的艺术特点 ***2.简述“元四家”的艺术特征 ***3.简述“南宋四家”的艺术特征 ***4.简述赵孟頫的绘画特色及理论成就 **三、论述题1.试述五代山水画的艺术特征及其代表人物 *2.试述宋代美术发展概况 *3.试比较院体画和文人画的不同 *鹊华秋⾊图—赵孟頫千里江⼭图—王希孟韩熙载夜宴图—顾宏中一、名词解释1.“皇家富贵,徐熙野逸” (徐黄异体)*****“徐黄异体”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 。
他们因为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形成了面貌迥异的风格。
黄筌,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画风富丽,设色鲜明,因此被称为”黄家富贵“,代表作为《写生珍禽图》。
徐熙,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设色不以晕染为工,只是略加色彩,突破了唐以来细笔添色变现奇花异鸟的格式,画面清新雅致,野趣盎然,因此被称为”徐熙野逸“。
宋人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从而出现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以画家风格为分野的花鸟画派。
2.“马一角,夏半边”****南宋马远、夏圭的山水画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
这种“边角之景”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通过虚实的对比来表现空蒙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
中国美术简史(五代宋元绘画欣赏)
《泼墨仙人图》 南宋 梁楷
4.张择端和宋代风俗画
• 《清明上河图》该画卷是北宋 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 精品。 •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 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 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 是独一无二的。 •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 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 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 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 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 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 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 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 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马。它 们毛色不一,姿态各异,但显 得驯养有素,极其温顺。五个 奚官则因身份不同,或骄横, 或气盛,或谨慎,或老成,举 手投足,无不恰如其分。 • 李公麟虽由吴道子入门,但其 线描功夫,称得上“青出于蓝 而胜于蓝”。 • 单是描绘衣服的褶纹就有“十 八描”之称。 • 李公麟以其“行云流水”般的 线条,飘逸而行止如意,虽只 是白描勾画,却非常具有质感
• 《匡庐图》 五代 荆浩
1.《关山行旅图》画的是北方景 色。 2. 关仝的笔法十分简明,而且取 景很多,但整幅画却气势磅礴 ,意境悠远,此图绘荒山行人。 3. 画幅上方峰峦直矗而又机变百 出,山间云烟弥漫,雾气升腾 ,有寺院古刹隐现其间。 4. 近景峰脚下荒村院落,野店鸡 嚎,酒旗随风舞动,又有驴骡 鸡犬,让人感受到山野间浓郁 的田园气息。图中树木虬枝盘 曲,略去主干,皴写山石,坚 实而富有质感。体现出“关家 山水”的独特画风。
•
•
作者将事件的发展过程分 为五个既联系又分割的画面 。构图和人物聚散有致,场 面有动有静。 • 对韩熙载的刻画尤为突出, 在画面中反复出现,或正或 侧,或动或静,描绘得精微 有神,但脸上无一丝笑意, 在欢乐的反衬下,更深刻的 揭示了他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使人物在情节绘画中具备 了肖像画的性质。 • 全图工整、细腻,线描精确 典雅。人物多用朱红、淡蓝 橙黄等明丽的色彩,室内陈 设、桌椅床帐多用深棕等凝 重的色彩,两者相互衬托, 突出了人物,又赋予画面一 种沉着雅正的意味。
宋元时期的美术ppt课件
❖ 壁画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充分地体现了传统中 国绘画的特点。画师以简练而严谨、流畅而 刚劲的线条刻画了众多生动的形象,这些形 象按不同的年纪、性格和表情,变化多样而 不雷同。线条在疏密有致的组织中,刚柔相 济的变化中,创造了和谐的韵律和装饰性效 果。壁画色彩除了主神衣服用绯红和堆金沥 粉以外,全画以青绿为主,表现了理想中神 的庄严和清静。二百八十多位神仙组成八组, 在统一中求得变化,以免单调平板,显示了 作者高妙的构图技巧和匠心。
❖ 张择端:《清明山河图》 图中画宋汴梁的都市生 活万象:首段,描写郊原景色。枯树草桥行旅不绝。 中段,描写虹桥之景。大船两艘穿过虹桥,桥头摊 商栉比,行人云集。末段,画城内街景。歌楼酒市, 作坊医家,人物众多,街头繁华。全幅场面巨大、
结构严整、笔法细致是历代流传有绪的名画。
❖ 北宋赵佶
❖ 《芙蓉锦鸡图》
“踏花归来马蹄香”。获得第一名者画一群蜂 蝶追逐马蹄。
“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第一名画春柳掩映的楼头,一女子倚栏而望,
口脂点红。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第一名画 一童子伏卧船尾,横笛其侧,以示野渡无人之
悠闲。 “深山藏古寺”。中选者不画古寺,只在 山溪下画一和尚汲水,以示古寺隐藏其中。 赵佶的艺术主张,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 书、画、印结合,他是工笔画的创始人,花 鸟、山水、人物、楼阁,无所不画,这便是 卓然大家的共同特点。
《泼墨仙人图》的产生,与南宋佛教禅宗思想的盛行是分不 开的。此图标题为后人所加,从其大头鼓腹的形象来看,倒有点 像当时民间信奉的布袋和尚;其精神体态的描写又有点像与梁楷 同时的济颠和尚。此图不但体现了禅宗思想,也是梁楷所生活的 南宋时代的必然产物。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充分体现了梁楷对人 物画体系“离经叛道”的大胆革新精神。
中国美术史 笔记 第六章 宋元美术 (一)
1、北宋宗教人物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艺术特点
武宗元、师法吴道子,《朝元仙仗图》
2、南宋减笔人物画的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梁楷《布袋和尚图》《李白行吟图》《六祖斫竹图》等
3、宋代风俗画的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张泽瑞《清明上河图》
4、元代人物画的代表画家
钱选和赵孟頫古意画风
提倡古意,力排南宋画风。
7、元四大家的代表作品、风格特征
黄公望《富村山居图》水墨或浅绛设色,表现江浙风光
吴镇《渔夫图》重用墨,多湿染。
倪瓒《渔庄秋霁图》多瘦树平坡
王蒙《青卞隐居图》千岩万壑、茂密高峻,构图多为高、深远
8、元代山水画的其他代表人物
钱选、高克恭、赵雍、曹知白、唐棣、朱德润、盛懋
马远《踏歌图》一角构图、人物情节与山水结合
夏圭《山水十二景》善于半边取景
4、两宋其他的山水画家
许道宁、翟院深、王诜等,燕文贵,赵令穰,米芾父子,王希孟
萧照、马和之、江参等
5、元初赵孟頫的代表作品及画风
《鹊华秋色Leabharlann 》;倡古排宋、清雅朴素、书画结合。
6、赵孟頫倡导的“复古”的含义
张渥的白描人物
王绎的肖像画
5、元代宗教壁画的代表
佛教的莫高窟3号窟和西藏寺庙壁画
道教的永乐宫壁画
第六章 宋元美术
(一)宋元山水画
1、北宋四大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
李成:多写寒林平远风光,《读碑窠石图》气象萧疏 烟林清旷
范宽《溪山行旅图》,重山叠岭,雄奇壮伟,笔力坚实,山石作“雨点皴”
郭熙《早春图》以幽奇神奥取胜,布置巧妙,变化多端。山石如“乱云”。树如“蟹爪”
中国美术史复习纲要 第4章宋元时代的中国美术
中国美术史复习纲要 第四章 1第四章宋元时代的中国美术宋元绘画艺术的繁荣(“院画”与“文人画”)-宋代人物风俗画-宋代山水画(李成、范宽、郭熙、“南宋四家”)-宋代花鸟画(崔白、赵与南宋花鸟画小品)-元代“文人画”的发展(钱选与赵孟,“元四家”及作品)-宋元道释壁画(元永乐宫壁画)-宋代“书法四家”和元代赵孟的书法艺术1、郭熙的山水画创作和理论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贡献。
郭熙是北宋中期卓越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成就及艺术见解在古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熙是北宋宫廷画院的重要成员。
熙宁元丰之际是他山水画创作最活跃的时期。
他的山水画有熟练的技巧和深厚的文艺修养,善画大幅作品,具有创造性,真实而微妙地表现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画出“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追求和表现不同地区的山水特点和季节气候的细致变化,真实、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在山水画中创造优美动人的意境。
《早春图》是郭熙最具代表性的画作,成功地画出了严冬刚刚过去,大地复苏的微妙变化:土地转暖,旭日初升,阳光照射在晨雾迷漫的山谷间,溪水在山间奔流,河流解冻,点缀渡船、渔夫和行旅的活动。
画中充满生机。
画家以多层次的墨色和圆润的卷云皴画出雾气升腾、阳光浮动曲折境蜒的山势,形象地表现出北方山野的初春景色。
作品章法严谨,生动自然,兼具高远、深远、平远之景,层次分明,画中虽无桃红柳绿的点缀,却已鲜明地传达出春临大地的信息。
郭熙的绘画主张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集》一书,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郭熙关于山水画艺术的见解。
《林泉高致集》强调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研究。
文中不仅阐述了自然山水体貌结构的规律及其在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中的变化特征,而且还特别强调画家如何去发现和塑造山水的优美艺术形象:“山形面面看”,“山形步步移”,角度不同而呈现千姿百态,画家应选取动人的景色加工提炼,经过反复酝酿以造成富有理想和情趣的意境。
书中还列举了一些诗歌摘句,有助于画家从中受到启示,产生意境新奇的构思。
宋元时期的美术课件
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发展达到了巅峰, 印刷术的进步为美术作品的传播和普 及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促进了艺 术创新。
文化交流与融合
宋元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 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外来文化与本 土文化相互融合,为美术创作提供了 新的灵感和风格。
宋元美术的主要特点
写实主义风格
文人画的发展
宋元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写实主义风格, 追求形象的逼真和细节的刻画。
对现代雕塑的影响
雕塑风格
宋元时期的雕塑风格对现代雕塑 产生了影响,其注重形神兼备、 气韵生动的特点,影响了现代雕
塑的审美追求。
雕塑技法
宋元时期的雕塑技法如木雕、石 雕、陶塑等,对现代雕塑技法的 发展和创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丰富了现代雕塑的表现手法。
雕塑内容
宋元时期的雕塑内容涵盖宗教、 历史、民俗等多种题材,为现代 雕塑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
饰性强,深受人们喜爱。
金属工艺
01
02
03
金银器
宋元时期的金银器工艺精 湛,其造型别致、纹饰精 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和收藏价值。
铜器
宋元时期的铜器工艺也有 着很高的成就,其造型古 朴、典雅,纹饰华丽,给 人以美的享受。
铁器
宋元时期的铁器工艺也有 着不俗的表现,其质地坚 硬、光泽度高,具有很高 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详细描述
宋元时期的石雕作品以细腻的雕刻技艺和富有生活气息的表现手法为特点。常见的题材包括宗教人物、历史故事 和民间传说等。这些石雕作品在技法上追求真实与生动,注重表现人物的神情和姿态,如《昭陵六骏》等作品充 分展现了宋元石雕艺术的魅力。
木雕
要点一
总结词
宋元时期的木雕艺术风格独特,既继承了传统,又有所创 新。
第六章 宋元美术
元四家
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黄公望,50岁左右开始作画,取法荆浩、董源,以水墨浅绛法画家乡山
水,画风平淡自然,对明清画家有巨》
是黄公望的代表 作,绘富春江两
岸景观,相传有
二丈四尺长,现 为残卷,画面凭
画家即兴随意绘
出,江水平静, 峰峦忽远忽近,
错落起伏,是
背后的故事
天书
地书
凤凰
思考题:挑选一件你最喜欢的徐冰的艺术作品讲解?
笔多有变化。画家以尖利笔致画寒林枯木,
景色清幽静谧,虽非平远之景,但依然具有 李成画风特色。估计此图当完成于北宋前期, 至少是李成传派的作品。
范宽
范宽山水画学荆浩、李成,又
能独创。其成功之处在于能深
入到自然中,观察体验不同气
候下山水形态变化,有《雪景 寒林图》、《溪山行旅图》为 代表作。
《溪山行旅图》
宋代流行理学思想,提倡“格物致知”,知识分子以“推究天下
万事万物的究竟”为学术目标,他们希望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认
真分析研究,达到对宇宙间普遍原理的认识。画家都致力于研究
自然界详细形态,大到空间层次、季节气候的变化、质感、量感; 小到各类岩石的纹理、水的波纹、树叶的筋脉样式。并将这种研 究落实到画面上,获得了真实再现的能力。
元初绘画
赵孟頫(1254~1322)宋王朝宗室。宋朝灭亡后,他本在江南隐居,但元朝政府坚持要他
出来工作,他被迫入京做官,连任五朝,级别不低,但只是文学侍从之职,直至终老。他 是元代画坛上中心人物,是文人画领袖,修养全面,功力深厚,能掌握各种绘画题材和技 法。他希望能去掉刻板的工匠气和忽视技术锤炼与传统笔墨的习气,提出重视“古意”的 艺术主张,强调书法用笔,主张“书画同法”,追求清雅朴素的艺术格调,成功的进行托 古改制、推成出新的艺术变革实践,取得了非凡成就。
第四章 宋元美术
北宋宫廷绘画
宫廷画院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既是创作机构,也有培 养人才的任务。宋代初期,画家的地位渐有提高,按职位设 待诏、画学正、艺学、祗(zhi)侯及画学生等名目。
宋徽宗于崇宁三年(1104)设立了画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 的皇家美术教育机构。
《千里江山图卷》长达三丈,画中景物丰富,布局严整有序, 以鲜明浓艳的青绿为主调,画出山河锦绣的绮丽风光。山回 路转,江河纵横,渔村山庄,亭桥关隘都布置得合情合理, 并点缀以种种生活景象,用笔工细而不拘板,且辅以水墨渲 染,与唐人仅用勾填的青绿画法相比,技法上已有很大的变 化和进步。
《千里江山图卷》局部 52*1192cm
即位后又大力扩充画院,举办画学,不遗余力地充实宫廷书 画收藏。在宫廷供职的画家奉诏绘制寺观壁画,装饰宫廷的 宠臣府第,还有人为皇帝代笔。赵佶还组织人力对宫廷收藏 进行整理,编纂《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两书。
赵佶在绘画上有很高的修养。流传至今的传为他的绘画作品 约十余件,其中多为花鸟,风格各异,有些可能出自画院画 家的代笔。
绢本设色,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李公麟
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安徽舒城人。他出身于书香 门第,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画家中的卓越的代表人物。擅画人 物鞍马,关注构图立意,重视生活观察,善于刻画人物阶层 特征,善于表现人物性格。
李公麟在吴道子的“白画”形式上发展成了“白描”,他的 线描非常简洁优美,有别于吴道子昂扬激越的风格,更着重 表现文人士大夫优雅的韵未。
《芙蓉锦鸡图》和《腊梅山禽图》亦以柔丽的赋彩、精密不 苟的画风中生动逼真的塑造形象,明显地接近黄筌一派
北宋花鸟画
北宋是花鸟画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众多的花鸟画家 十分重视深入自然,对物态进行观察研究,作为构思和创造 形象的依据。他们在描绘上大都做到精密不苟,细致入微。 宋代前期画院花鸟画家主要沿袭五代黄筌画风。黄氏画风也 成为宫廷花鸟画的标准。
宋元的工艺美术
宋元的工艺美术宋艺美术张宁绪言宋元时期的我国传统手工业继续不断发展和提高。
影响此时工艺美术发展的主要时代因素有:1. 官方手工业管理机构比前代更加庞大。
2. 宋元手工业,已经普遍发展成为商品生产。
3. 宋元时期的民族交流日益广泛。
4. 此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受到政治的负面制约的情况较为突出。
2漆器工艺概说漆器的发展在经历过汉的繁荣之后,其工艺的发展在中国传统器物漆的发展在经的繁荣之后其艺的发展在中传统物发展的历史上得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较高的水平。
在唐宋元时期,新的漆器制作工艺不断出现并迅速成熟,此后中国漆器工艺的发展都只是在此基础上的局部变化发展。
3金漆是指用金粉作为漆器的装饰,主要品种有漆器工艺金漆工艺戗金和描金。
戗金是宋代一种新的创造,它是用特制的工具在漆面雕刻出花纹,在刻纹中上漆后再填,以金粉。
描金是用金粉在漆器上绘画花纹,也称泥金。
4雕漆又通称剔红。
实际上,雕漆一词乃是漆雕漆器工艺雕漆工艺的总称,其中以纯朱漆所雕者叫做剔红,而用“五色漆胎”所雕者应称为剔彩。
此外还有用红黑色漆相间涂漆,再雕花纹,花纹的斜面形成红黑相间的线纹,这种工艺被称为剔犀。
宋代出现了一种新的线,这剔。
制漆工艺——犀皮,即将不同色彩的漆以凹凸不平的方式髹涂在打磨出漆色变化的图案。
的方式髹涂,在打磨出漆色变化的图案。
5漆器工艺漆器工艺金银平脱工艺平脱漆器是由汉代的贴金片演变而来。
平脱的作法是用薄金片或银片按照装饰平脱的作法,是用薄金片或银片按照装饰花纹的要求,剪成图案贴在漆器上,髹漆两三层然后研磨显出金银贴花两三层,然后研磨显出金银贴花。
6金属工艺概说宋元时期,尤其是进入元代以后,统治阶层非常重视金属工艺,尤其是金银器的制作。
宋代金属工艺的制作,其精巧的程度已超过了唐代。
宋代铜镜已不如唐镜厚重,装饰图案以离心式、旋转式和对称式为主,采用缠枝花草纹。
7金属工艺概说元代由于统治者是游牧民族,其主美美导的审美观影响了元代工艺美术的发展,金银工艺更是突出。
中国美术史 第四编 五代宋元的美术
第四编五代宋元的美术五代人物肖像画·宫廷画院画家周文矩能画冕服车器人物仕女,仕女画风格近似周昉,而纤丽过之,现存作品《重屏会棋图》《宫中图》(在平凡的情节中较为细致的表现了人物的精神情态,写实技艺超出唐人水平);顾闳中与周文矩同时为南唐画院待诏,以画人物肖像著称,曾画过后主李煜的肖像。
现存《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之作,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五代山水画·北方画家荆浩,字浩然,河南沁阳人,在其重要山水画理论《笔法记》中不但提出“图真”“搜妙创真”还提出了“六要”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伦,他还指出“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他还提倡山水形象要“气质俱盛”达到神形兼备,代表作《匡庐图》笔墨皴法,全景式构图,高远平远深远兼具,技巧上较唐代有明显提高;关仝tong活跃于五代及宋初,多描绘关陕一带山水,写景描绘更为概括提炼,笔简气壮,景少意长,宋人认为他的山水画具有“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的特色,被称为“关家山水”代表作《山谿待渡图》和《观山行旅图》;与北方荆关画中雄伟险峻的山水相比,江南画家董源的山水更带有秀美抒情的情趣,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用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沈括《梦溪笔谈》)成功的画出山川远近层次具有革新精神,其山水画中点景人物多穿插贵族游乐或风俗情节,以青红重彩描绘,具有宫廷绘画的痕迹,代表作《湘潇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袖郊民图》;董源追随者巨然是金陵开元寺僧人,代表作《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
五代花鸟画·以西蜀黄筌和南唐徐熙成就最高,黄筌代表院体风格,徐熙开创了水墨淡彩和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先例,人们用“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来形容二家不同的艺术风格。
黄筌继承唐代花鸟画传统,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代表作《珍禽图》;徐熙的画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宋元美术[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宋代和元代的代表画家和画论,掌握画家艺术特色和代表作品,充分认识到宋代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的地位。
[教学内容]1.宋代山水画2.元代文人画[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宋代山水画难点:宋代古典的艺术特征以及对中国绘画史的影响。
宋初山水画宋代流行理学思想,提倡“格物致知”,知识分子以“推究天下万事万物的究竟”为学术目标,他们希望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认真分析研究,达到对宇宙间普遍原理的认识。
画家都致力于研究自然界详细形态,大到空间层次、季节气候的变化、质感、量感;小到各类岩石的纹理、水的波纹、树叶的筋脉样式。
并将这种研究落实到画面上,获得了真实再现的能力。
古人说,中国山水画始于唐、成于宋、全于元。
宋初的山水画以李成和范宽为代表。
他们都是北方画家、李成描绘山东风景,范宽描绘关陕地区风景,他们两人的画风影响背诵前期花坛百余年。
李成五代时就很有名,喜欢游历,常以名士独善其身的高傲态度拒绝贵族邀请,他继承荆浩、关仝传统,以画寒林平远著称。
擅用淡漠表现丰富层次与虚旷空间,画风清润幽渺,墨色精微,被誉为“得山之体貌”。
《晴峦萧寺图》【规格】,,淡设色,纵111.4厘米,横56厘米。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文物现状】(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本幅以直幅形式画冬日山谷景色,画中群峰兀立,瀑布飞泻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楼阁,山麓水滨筑以水榭、茅屋、板桥,间有行旅人物活动。
山石雄伟而秀美,皴染用笔多有变化,兼具关仝之雄浑与李成之清润。
画家以尖利笔致画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静谧,虽非平远之景,但依然具有画风特色。
估计此图当完成于北宋前期,至少是李成传派的作品。
宋《》中著录有《》不知是否即此图。
此画面上半部二座高峰重叠,左右山峰低小淡远,当中一座楼阁突出,萧寺下及右三、四座小山冈,皆有树生其上,画的最下处是从山中流出的泉水而形成的溪水,一木桥架其上,山脚下有亭馆数间,人群来往。
用笔坚实有力,画山上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勾勒而形极层迭,皴擦甚少而骨干自坚,都有李成画的特点。
画原为明末清初旧藏,一时尚难确定,但却是北宋李成画风。
范宽范宽山水画学荆浩、李成,又能独创。
其成功之处在于能深入到自然中,观察体验不同气候下山水形态变化,有《雪山萧寺图》、《溪山行旅图》为代表作。
《溪山行旅图》是范宽代表作,画中有正面大山一座,一线飞瀑直落下来,水花飞溅形成空濛的水汽,衬出近处小山及房舍,路上还有行旅驴队。
这幅画一方面突出山势高耸威严,另一方面又能不遗余力地对事物细节作详尽表达,比如山石质感和进出景物,被一丝不苟地再现出来。
这就是宋代艺术的突出特点,是所谓“格物”精神在艺术中的表现。
北宋中期绘画北宋中期绘画以郭熙为代表。
他将李成、范宽以来的山水画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郭熙,初学李成画法,后来能深入研究自然,擅长表现云烟出没、峰峦隐现之态。
早年风格细致秀美,晚年笔力雄壮,用笔灵活又严谨,用墨较为湿润。
画树用草书笔法,多作“蟹爪枝”。
《早春图》是郭熙的代表作,作者通过淋漓的墨色和远近虚实变化,表现东区春来、大地复苏的微妙变化。
这种着重表现大自然在不同季节、气候中的特征,是郭熙作品的一大特点。
画中雾气浮动,阳光和煦,还穿插行旅待渡的活动。
郭熙还是一位集北宋绘画理论大成的美术理论家。
他和他的儿子郭思合著《林泉高致》,《林泉高致》内容包括:1、山水画表现林泉之意,满足文人士大夫向往自然的意愿;2、对真山水进行深入观察体验;3、移动观察,全方位了解客观对象的观察方法;4、把情感融入山水画中;5、构图上的“三远法”,即“自山下二仰山巅谓之高原,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谓之平远。
”6、山水画家要有全面艺术修养和认真的创造态度。
7、分析具体的笔墨技法。
《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
米家山水北宋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世称“二米”或“大小米”。
他们以墨点方式表现江南烟雨景色,不求工细严谨,开创了与流行的李、范宽画法不同的山水画面貌,被称为“米家山水”。
米氏父子作画不求工饰,崇尚天真自然,能打破中国画以线为主的常规,以水墨烘染和横扫墨点表现难以描绘的“晴欲雨雨欲霏”效果,提倡“信笔作之”和“意似便已”,开创“墨戏”之风,对后世绘画艺术尤其是文人画有很大影响。
米芾无真迹传世,米友仁传有《远岫晴云图》等作品,米家山水以创新面貌,丰富了中国画山水画技法,影响后来南宋院体画和元明写意画的发展。
但“墨戏”的艺术态度也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后世一些无身后艺术功底的画家,在这个口号下率意涂抹,漫不经心,歪曲了传统艺术主张,这是引以为戒的。
《远岫晴云图》城市风俗画宋代由于经济发达,人群聚居的城市繁荣起来,表现城市人群生活的风俗画作品也多有出现。
其中北宋后期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宋代城市风俗画最高水平,也是中国历史上风俗画的最高水平。
《清明上河图》是绢本淡墨长卷,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笔法,表现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河岸及市区景观。
清明上河图,之一。
为,是画家仅见的存世精品,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属,现藏于。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
作品以形式,采用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汉族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描绘当时清明时节的景象,是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画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右侧开端部分是郊区农村风光。
中间部分是以虹桥为中心的热闹场面,巨大的商船要穿越桥供,桥上挤满行人,桥上桥下呼叫接应,岸边人挥臂助阵,热闹非凡。
最后一段是城市内外的街市景观,包括无数行人与建筑。
这件作品像历史资料片一样,详细记载宋朝京城生活的各个方面,连商店里摆设的各种货物,也可以分辨出来。
第三节元代文人画和其他绘画元代(1271~1368)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治全国的异族政权,凭武力治国,不重视文化,对汉族有不平等待遇,知识分子地位极低。
一向以读书仕进为人生目标的汉族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无法施展抱负,转而以消极态度对待实现。
再加上元代取消宫廷画院制度,因此,中国美术由宫廷美术为主变成以在野文人绘画为主,文人画得到异乎寻常的发展。
文人画家借笔墨自命清高,潜心于研究自然,以表现心境为主,并以书法入画,以诗文题画。
元初绘画赵孟頫(1254~1322)宋王朝宗室。
宋朝灭亡后,他本在江南隐居,但元朝政府坚持要他出来工作,他被迫入京做官,连任五朝,级别不低,但只是文学侍从之职,直至终老。
他是元代画坛上中心人物,是文人画领袖,修养全面,功力深厚,能掌握各种绘画题材和技法。
他希望能去掉刻板的工匠气和忽视技术锤炼与传统笔墨的习气,提出重视“古意”的艺术主张,强调书法用笔,主张“书画同法”,追求清雅朴素的艺术格调,成功的进行托古改制、推成出新的艺术变革实践,取得了非凡成就。
《鹊华秋色图》青绿设色,用笔松动,干湿并济,风格十分独特。
两座山的造型分别是圆形和三角形,山石纹理用董巨派的披麻皴,前景树的画法有李成,郭熙派的强劲与屈曲,在表现秋天暖色调时,又开启后来黄公望的浅绛山水之风。
《鹊华秋色图》【年代】元代【文物原属】故宫旧藏【文物现状】现藏【规格】图卷,纸本,设色画。
纵:28.4 厘米,横:90.2 厘米。
珍藏于台北故宫的中国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的传世之作《鹊华秋色图》,这是他为山东好友周密而作的一幅思乡画。
后来,许多人都收藏过这幅名画,其中有一个人还在上面题了鹊华秋色四个大字。
《鹊华秋色图》,在元、明两朝一直收藏于民间;到了清朝,这幅古画被收入皇宫,成了乾隆皇帝心爱的宝贝,画上的鹊华秋色四个大字,就是乾隆皇帝题写的。
这一次,乾隆皇帝游览济南大明湖,他登上鹊华桥,观赏眼前如画景色: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又一次想起了宫中的《鹊华秋色图》。
面对美景,念及名画,他早已把上次将这幅画打入冷宫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于是下旨又一次派人回宫取画。
乾隆皇帝真是遐思妙想,由鹊华桥想到了《鹊华秋色图》,又想到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感慨他们天各一方不能相见的伤感爱情。
可没想到是,就在这首诗作完不久,却发生了一件令他伤心不已的大事,为此,乾隆竟责怪起自己和《鹊华秋色图》来。
这是为什么呢?说也凑巧,乾隆吟诗不久,京师快马便传来急报:皇后病故了!听闻此讯,乾隆顿时潸然泪下悲伤不已。
伤心之余,他更是大为懊恼,认为是自己在鹊华桥上写的诗不吉利,应了牛郎、织女相爱却分离的事,而勾起他诗兴的就是《鹊华秋色图》,此画是罪魁祸首。
乾隆皇帝当即下令:焚烧《鹊华秋色图》!可就在火盆端上来的一霎那,他反悔了。
对书画颇为喜爱精通的乾隆皇帝明白,这幅传世名画失而不可再得,若依自己的性子烧了,没了宝贝,自己会被后人指责!想到此,乾隆恢复了理智,打消了烧画的念头,但他还是再次下旨,将《鹊华秋色图》打入仓库,贴上封条,任何人不许再碰这幅画。
从此以后,乾隆皇帝害怕触景生情,引起伤感,也就再没看过《鹊华秋色图》,更不肯再登鹊华桥了。
不论传说是否真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清朝,《鹊华秋色图》的确是深藏皇宫,不为外人所见的。
直到1949年初,国民党政府撤离南京,退踞台湾,他们将故宫藏品连同南京博物院等地共5500多箱珍贵文物运往台湾,传说中被乾隆皇帝下旨封存的《鹊花秋色图》,也被迫离开深宫,和这批国宝一起,越过海峡到了宝岛台湾,被珍藏在台北故宫。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这一思乡名画,1989年10月5日,台湾以横四连形式印发了赵孟?\的传世之作《鹊华秋色图》邮票,让人们在方寸之间,一睹这幅名画的风采。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黄公望,50岁左右开始作画,取法荆浩、董源,以水墨浅绛法画家乡山水,画风平淡自然,对明清画家有巨大影响。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画家为(别号:无用师)所绘,以浙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之一。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82岁时为无用师所绘,用三、四年时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是黄公望的代表作。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
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幸被吴洪裕的侄子及时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
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
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
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
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
从而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无用师卷。
“剩山图”今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